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趣味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创新改进——阶梯蜡烛演示器的设计》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创新改进——阶梯蜡烛演示器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be82c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b.png)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创新改进——阶梯蜡烛演示器的设计》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如火山喷发、燃烧等过程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在化学课堂上,我们常常会进行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的特性。
然而,传统的二氧化碳实验常常需要使用瓶装二氧化碳,不仅操作麻烦,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设计一个阶梯蜡烛演示器,可以有效地展示二氧化碳的特性,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制作阶梯蜡烛演示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材料包括蜡烛、小火箭模型、透明塑料管、细管道、烧杯等。
工具包括打火机、尺子、剪刀、胶水等。
接下来,我们开始制作阶梯蜡烛演示器。
首先,从蜡烛中取出一根蜡烛芯,用剪刀将蜡烛芯剪成适当的长度,使其能够与小火箭模型垂直连接。
然后,将透明塑料管剪成不同长度的段,大致分为4到5个等分长度的段。
将这些塑料管段从长到短按照顺序排列,形成一个阶梯状的结构,并将它们用透明胶水固定在一起。
接下来,将塑料管的一端插入小火箭模型的喷口,另一端插入蜡烛芯旁边的瓶装二氧化碳的出口。
在塑料管的连接处可以使用胶水进行固定,以确保连接牢固。
为了使二氧化碳可以流经塑料管,并通过小火箭模型喷出,我们需要在塑料管中设置细管道。
将细管道插入塑料管内,确保其与塑料管的连接处密封无漏。
最后,将瓶装二氧化碳连接到蜡烛演示器上,点燃蜡烛,同时打开瓶装二氧化碳的开关。
二氧化碳在受热的作用下产生,通过细管道进入塑料管,并在小火箭模型的喷口喷出,形成一个类似火箭升空的效果。
通过这个创新的阶梯蜡烛演示器,我们可以直观地展示二氧化碳的一些特性。
例如,我们可以演示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过它的产生和喷出表现出升力等性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的特性。
通过这个实验演示器,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
例如,将一小块石灰石放在演示器内,当二氧化碳通过时,可以观察到石灰石变黄,说明二氧化碳可以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碳酸钙。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07b09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5.png)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热】《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精选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热】《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参阅。
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6dadb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4.png)
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相关推荐关于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目标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通过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目标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知识讲解指导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
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
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综合设计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综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7caad0a58da0116c174958.png)
化
学
教
育
二 氧 化 碳 性 质 实 验 的 综 合 设 计
李德前
( 苏 徐 州 市 西 苑 中学 江 2 10 ) 2 0 2
摘要 分析 了教科 书上“ 二氧化 碳灭 火” 实验 和“ 二氧 化碳 与水反 应 ” 实验 的 不足 之处 , 并将 这 2
个 实验 结 合在 一起进 行 了设计 。新设 计 的实验 成功 率高 、 效果 明显 、 味性 强。 趣
5 0mI 6 0mI , 去 其底 部 , 成 简 易漏 斗 ; 0 0 截 4 ) 做 在 漏 斗下 部 的 内壁 上 并 排粘 1 湿 润 的 、 张 1张 干燥 的 蓝 色石蕊试 纸 , 在其 外 壁相 应 处再 粘 1张 湿 润 的蓝
色石 蕊试 纸 ( 图 2 。 当然 , 里 蓝 色 的石 蕊 试 纸 见 ) 这 也可 以用 “ 石蕊溶 液 染 成 的干燥 的纸 质 小 花 ” 替 , 代
I C 熄 灭 烛 火 、 璺 l 02 l 与水 反 应 的 综 合 实 验 装 置
火柴 很难 伸进烧 杯里 点燃蜡 烛 ) 然后将 漏斗 慢慢提 ,
起, 里面 的二氧化 碳会 慢慢 “ 出 , 流” 很快 可 以看到下 层 的蜡烛 火焰先 熄 灭 、 层 的蜡 烛 火 焰后 熄 灭 。以 上
粘在 内壁上的干燥 的蓝 色 石 蕊 试 纸
大 的烧杯 里燃 有 2支蜡 烛 , 以在倾倒 二氧 化碳 时 , 所
烧杯 里上 升 的热 气 流 常会 阻 碍 二 氧化 碳 的 下沉 , 甚
粘在外 壁上的湿润 的蓝 色石 蕊 试 纸 粘在 内壁 上的湿润 的蓝 色石 蕊试纸
图 2 矿 泉 水 瓶 傲 的 漏 斗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通用4篇)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e80e3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2.png)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通用4篇)第1篇: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导学案通渭县马营初级中学赵旭梅〔一〕趣味问答引入新知【导入】视频“西游记嫦娥片段〞引入现在我们就来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奇妙的二氧化碳。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二〕动脑动手实验探究〖提问〗1、研究物质的性质从几方面入手?2、研究物理性质从几方面入手?首先研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其色,态,味〖演示1〗⑴向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参加适量的水,迅速盖瓶盖,瓶子变扁〔说明瓶内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状况下,1体积溶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演示2〗蜡烛熄灭〖课件〗实验烛熄灭a〕蜡烛熄灭——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
b〕熄灭顺序〔下面先灭,上面后灭〕——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板书〗〖课件〗一、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101KPa,-78.5℃升华。
〖板书〗干冰易升华现在来进一步探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登出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⑵二氧化碳和水反响:介绍一种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它遇酸变成红色。
〖演示5〗取用石蕊试液染过的滤纸,分别滴上少量醋酸、水,二氧化碳水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水+石蕊→紫醋酸+石蕊→红〔说明溶液显酸性〕碳酸+石蕊→红〔说明溶液显酸性〕〖板书〗CO2+H2O=H2CO3c〕在酒精灯上分加热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溶液→紫〔由红变紫〕〔说明溶液不显酸性〕〖板书〗H2CO3=H2O+CO2↑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响〖提问〗①如何验证反响中有二氧化碳生成?②如何检验你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学生实验2〗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课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响〖课件〗一、物理性质:无色气体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二、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ab0d7d10650e52ea55189859.png)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实验设计思想: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对比归纳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原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蜡烛、二氧化碳气体、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蒸馏水;烧杯、试管、玻璃片、滴管等。
分组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和结论往装有一高一低两只蜡烛的烧杯中慢慢倒入二氧化碳气体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持燃烧;(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在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石蕊试液,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几滴醋酸,在第二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第三支试管的石蕊试液留作对比。
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
(1)滴醋酸的试管中的试液变红(2)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中的试液变红(1)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它遇酸变 (2) 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可以跟水发应,生成碳酸。
二氧化碳+水→碳酸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石灰水逐渐混浊 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实验点拨:1.原理拓展(1)在通常情况下是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在所有情况下,二氧化碳都是不能支持燃烧的。
有一些活泼的金属就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金属镁。
在空气中燃着的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炭和氧化镁。
镁+二氧化碳碳+氧化镁,因此一些活泼金属的失火是不宜用二氧化碳来扑灭,需用其他的灭火剂。
(2)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我们能观察到石灰水变混浊,但是如果持续向已经混浊的石灰水中继续通二氧化碳,会发现又变澄清了。
实际上首先发生了如下的反应: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由于生成的碳酸钙难溶于水,这时我们观察到的是石灰水变混浊;当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全部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后,继续通入的二氧化碳就和溶液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并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钙+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钙所以溶液又变澄清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7ad840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b.png)
一、案例背景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中,本案例以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主线,通过实验、讨论、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掌握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知识应用: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化学知识真正为生活服务。
2.实验验证:本节课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环保意识:本节课强调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例如:“二氧化碳是什么?它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思考并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二氧化碳知识,分析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九年级化学教案 奇妙的二氧化碳9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 奇妙的二氧化碳9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b7045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d.png)
九年级化学教案奇妙的二氧化碳9篇奇妙的二氧化碳 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学习重点: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学习难点: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学习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主持讨论。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与对策[创设情景](故事导入)一人带着一条狗走进一个山洞,走着走着,狗突然倒在地上,原来狗已经死了。
……导致狗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讲解](小结并提出学习任务)几位同学猜得很对,是由于山洞的下层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所致。
你们还知道其他有关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吗?把你知道的归纳一下,填写在学案上。
[问题导入]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吗?引入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液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播放录像] 光合作用,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灭火器、“干冰”的用途。
[创设问题]你知道打开汽水瓶或啤酒瓶时冒出的气体是什么吗?如何验证?通过此实验,你还能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演示实验]在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迅速塞上单孔橡皮塞(连有导管、橡皮管和弹簧夹)并把导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烧杯,打开弹簧夹。
[问题情景]我们同学每天都喝饮料,你对瓶子上的说明有哪些发现或有哪些疑问吗?[提供信息]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和水是否会生成碳酸。
[布置任务]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和水是否会生成碳酸。
[布置任务]按照课本p43图2-21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推测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
[演示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九年级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之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之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29402efad6195f302ba614.png)
探究实验设计之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1.化学反应原理:⑴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是空气密度的1.5倍,故二氧化碳可以灭火。
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盛有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可见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⑵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在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水振荡,二氧化碳溶解,致瓶内压强变小而出现内陷现象。
⑶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碳酸很不稳定,受热或浓度较高时易分解。
将变红色的石蕊试纸加热,试纸又变成紫色。
⑷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而使溶液变浑浊。
这是室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常用方法。
2.实验仪器:烧杯、塑料瓶、集气瓶、喷壶、试管等。
实验药品:二氧化碳、蜡烛、石蕊试纸、水、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等。
3.探究方案:⑴用铁片弯成一个小阶梯,用酒精灯稍加热。
将两支长短相同的蜡烛趁热按在铁片上,待冷却后,蜡烛即固定在铁片上了。
将此置于烧杯中。
手握集气瓶,将其中新收集的二氧化碳顺烧杯壁缓缓倾倒入烧杯同,可看到小蜡烛由下而上熄灭。
如图17-1。
由此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做此实验时,收集的二氧化碳要尽可能满,尽可能纯净。
集气瓶用较大的为宜。
倾倒时要沿杯壁往下倒,太快上下蜡烛一道熄灭,太慢,下面的蜡烛熄灭了,上面的蜡烛还会继续燃烧。
教师最好事先做几次,体验一下倾倒速度。
以保证实验的成功。
⑵用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观察到塑料内陷。
如图17-2。
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⑶用吸水性较好且有一度强度的纸折四朵小花,将其完全浸入石蕊试液中,取出晾干后,再浸入石蕊试液中,取出晾干。
直到纸花变成明显的紫色为止。
向第一朵小花上喷稀醋酸(或稀盐酸等),纸花变红色。
说明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向第二朵小花喷水,纸花不变色。
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将第三朵纸花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的创意实验
![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的创意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74d9749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77.png)
二氧化碳制取及性质的创新实验沭阳县实验中学范广红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第四单元关于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的演示实验(如图1到图4)一、存在以下问题:1.用图1实验制取二氧化碳,不仅药品用量大,又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浪费药品。
2.用图2实验验证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现象不很明显,还需增加对比实验。
3.用图3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要求天平的灵敏度高,否则成功率较低。
4.用图4实验验证碳酸的不稳定性,用时较长。
5.所用仪器教多,使用不方便。
二、鉴于以上不足,本人对实验进行了如下设计:1.实验用品仪器:长颈漏斗,试管,导气管,橡皮管,橡皮塞,弹簧夹,带小孔的塑料隔板,三通管,酒精灯。
药品:石灰石,稀盐酸,蓝色石蕊试纸,火柴。
2.装置如图5和图63.步骤(1)按图5所示连接气体的发生装置。
(石灰石在有小孔的塑料隔板上)(2)取一个三通管,在三通管的上部和下部各放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然后,将它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连接(如图5)。
(3)打开弹簧夹,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使之产生二氧化碳。
不一会儿,观察到下部的试纸变红,而上部的试纸没变色。
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还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4)将一燃着的木条放在三通管的上口,观察到木条火焰没有明显变化。
再把燃着的木条放在三通管的下口处,观察到火焰熄灭了。
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还证明了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
(5)关闭弹簧夹,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试管内液面下降,石灰石和稀盐酸分离,反应停止。
(6)取下三通管,把贴有变红了试纸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见图6)。
很快看到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
说明碳酸不稳定。
4.改进后实验的优点(1)可以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2)实验微型化,既节约药品,也便于上课时携带,不需要在课前准备大量的二氧化碳,此对多个平行班的教学尤为有利。
(3)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成功率高。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ae742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2.png)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二氧化碳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检测方法及制备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具有较强的酸性和火灭性。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几种方法检测和制备二氧化碳。
实验材料:二氧化碳生成装置(小瓶、漏斗、小漏斗、氢氧化钙、醋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钙水、碳酸氢铵、火焰
实验步骤:
1. 在实验台上放置二氧化碳生成装置,将小瓶内装入适量的氢氧化钙和醋酸;
2. 通过小漏斗通入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并通过漏斗导入到小瓶中;
3. 在小瓶中滴加酚酞指示剂,观察变化;
4. 用钙水吸收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5. 用火焰检测二氧化碳。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到化学试剂;
2. 实验后应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环境整洁;
3. 实验中有任何意外情况发生时,应及时向老师求助。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检测方法及制备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同时也提醒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守则意识。
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6ed1e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f.png)
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化学教材《二氧化碳的性质》,涉及第三章第三节“碳和碳的化合物”中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学会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二氧化碳气体制备装置、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温室效应,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关注。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复习碳的知识,进而引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3.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展示二氧化碳气体制备装置,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讲解二氧化碳的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4.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通过实验演示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引导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酸性。
(2)通过实验演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碱性质。
5. 二氧化碳的应用:(1)介绍二氧化碳在灭火、饮料、植物光合作用等方面的应用。
(2)讨论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举例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列举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碳酸,能与碱反应盐和水。
(3)二氧化碳在灭火、饮料、植物光合作用等方面有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演示等方法,使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教案5篇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a10cb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5.png)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教案5篇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教案5篇在这个课堂上,我们会尽力确保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学习机会和支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碱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学科综合思想和科学的探究能力。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难点: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实验准备:大理石稀盐酸 Ca(OH)2溶液 NaOH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试管滴管矿泉水瓶集气瓶锥形瓶各类导管烧杯单孔橡皮管 U型管铁架台气球鸡蛋红墨水教学过程:复习:碱的通性;写出常见的碱Ca(OH)2 、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一位同学回答碱的通性;一位同学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演示:将CO2分别通入Ca(OH)2、NaOH溶液中。
教师提问:利用反应现象的不同,可以解决哪类问题?学生回答:鉴别Ca(OH)2与NaOH。
引言:CO2与Ca(OH)2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NaOH反应无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不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本节课探究的课题就是:如何用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板书:如何用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提示:我们做过很多的实验,看过很多的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气泡冒出,水位上升等,学习过很多物质的性质。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来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装置图。
二氧化碳的性质创新设计及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的性质创新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fe4115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4.png)
二氧化碳的性质创新设计及教学反思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在地球上广泛存在的化合物,它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人口的增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影响,并为教学带来创新,本文将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创新设计,并对教学进行反思。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创新设计1.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在大气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它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但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也可发生化学反应。
为了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兴趣,可以设计实验,观察二氧化碳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的反应。
2.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属于气体状态,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液体或固体。
通过展示二氧化碳的相变过程,引导学生探索物质存在不同状态的原理,以及不同状态下物质性质的变化。
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二氧化碳的变化,例如将压缩二氧化碳气体加热或冷却,让学生观察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相互转变。
3. 二氧化碳的环境影响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地球气候起着重要的影响。
设计一些实验和模拟活动,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二氧化碳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例如,设置模拟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浓度二氧化碳的影响,让学生明白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的重要性。
二、教学反思1. 利用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入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深度理解。
2. 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针对二氧化碳的环境影响,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并进行讨论和实践。
3.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环境影响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拓展。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创新设计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创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b2a4e6866fb84ae55c8dbd.png)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创新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让学生了解C02的部分物理性质,理解CO2的化学性质;②依据演示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形成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1.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二氧化碳的性质”是新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三的内容,第六单元是九年级化学全书中最为完整地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而课题三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重点,同时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题所学知识内容难度不大,但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全部由实验探讨得出,所以演示好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是学好本课题的关键!该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为以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人教版六单元课题三原实验的不足(1)实验准备过程长,实验前需要教师提前制取并收集至少四瓶二氧化碳气体,浪费时间和药品(2)验证C02的性质分为三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第二个实验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第三个实验是向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这三个实验分开来完成,操作繁琐,耗时长。
( 3)教师在做向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容易出现上层蜡烛先熄灭,下层蜡烛慢熄灭的现象,导致实验失败。
3.改进后装置的实验装置图实验器材和药品:广口瓶、废弃的胶水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烧杯、细铁丝、蓝色石蕊试纸、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蜡烛、火柴。
4.实验过程(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在烧杯内壁贴上干燥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条各一片,外壁贴上一片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条。
( 3)向广口瓶中加入少量石灰。
( 4)将一只装有少量大理石(石灰石)的废弃的胶水瓶放入广口瓶。
( 5)连接好分液漏斗,再向漏斗中加入约30 毫升稀盐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趣味实验设计
【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学生掌握木炭燃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装置的观察和思考,能够说出CO
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的
2.通过观察改进装置中气球变化,以及后续喷泉实验的拓展,初步学会用CO
2
化学性质来解释一些实验现象,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性质的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关于CO
2
【实验内容】
实验一、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用品:锥形瓶、燃烧匙、气球、橡皮塞、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火柴、水槽、尖嘴导管、10ml医用注射器
木炭、澄清石灰水
实验装置的准备:选择符合锥形瓶口径大小的橡皮塞,按照所用尖嘴导管直径大小打孔后插入,尖嘴一端深入2-3cm左右,并在橡皮塞上插入燃烧匙,尖嘴导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气球,用细线系紧。
装置图:
图一图二
图三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操作:先收集一锥形瓶O
2
,并用连有气球和燃烧匙的橡皮塞塞紧,如图一所示。
然后把燃烧匙中的木炭放在酒精灯上引燃(其间可用另一个橡皮塞塞紧锥形瓶口,
以防O
2跑掉),再把点燃的木炭伸入盛有O
2
的锥形瓶中,如图二所示。
片刻后,木炭
燃尽,如图三所示。
作用: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让学生感知木炭在O
2
中燃烧与空气中燃烧的异同。
实验二、CO
2
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操作:将吸有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插入锥形瓶中,并向瓶中注入澄清石灰水后,轻轻振荡锥形瓶,如图四所示。
作用:通过观察气球和石灰水的变化,认识CO
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现象。
图四图五
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喷泉实验
实验三、喷泉实验
实验操作:将锥形瓶倒置于水槽中,并在水中将气球取下,观察锥形瓶中的现象,如图五所示。
作用:通过喷泉实验,得出CO
2被吸收,为进一步探究CO
2
化学性质做铺垫。
【实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在明确C在O2燃烧现象基础上,
通过改进装置中气球的变化,以及后续喷泉实验的拓展,进一步探究CO
2
的化学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强化有关CO
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现象和结论。
为了达到此教学目的,我设计了该演示实验,通过学生对装置的观察和分析,开
始时可以猜出木炭在O
2
燃烧发出白光,但不一定能够猜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最后变瘪,更猜不到居然能做出喷泉实验。
层层递进,既能够完成教学要求,还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同时由于该实验的取材简单,可操作性强,易于学生课后模仿。
【实验教学过程】
……….
过渡语: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CO
2与水的反应,接下来我们讨论CO
2
与澄清石灰
水的反应情况。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的P42-43的有关内容,观察老师手中的实验装置,并分析该装置所能完成的实验以及该实验可能产生的现象。
老师先展示实验装置并简单介绍该实验的操作流程和相关药品,如:盛有O
2
的锥形瓶,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气球、尖嘴导管、木炭等,让学生猜想现象。
提出问题:如果把燃着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将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学生回答:(大部分学生都应该知道)(木炭在氧气燃烧发出白光)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板书: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老师演示实验,验证学生猜想:先用另一个橡皮塞塞紧锥形瓶的瓶塞,以防锥形瓶中的氧气跑掉,然后把燃烧匙中的木炭放在酒精灯引燃,迅速伸入盛有氧气锥形瓶中,让学生观察现象。
通过观察,老师首先肯定同学们猜想木炭燃烧的现象是正确的,同时引出疑问,仅此现象还不够全面,同学们还看到什么现象?如:气球是如何变化的?
提出问题:为什么气球开始时变大,过一会儿又变小了呢?
学生回答:(木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气球先由小到大,随着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又由大变小。
我们接下来继续观察实验:用注射器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并轻轻振荡,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
学生回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气球变瘪了)
提出问题:为什么气球最后竟然变瘪了?
学生猜想:气球变瘪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结果。
如CO
2能溶于水,或者CO
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等等,使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减小,所以变瘪。
)
对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CO
2
被吸收,气压减少,我们先不讨论,我们继续观察
实验:若把锥形瓶倒置放入水中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学生讨论:(大部分学生不一定能够猜想到)(形成喷泉)
带着同学们的疑惑,老师进一步再验证:在水中将尖嘴导管一端的气球取下,果真形成了喷泉。
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会出现喷泉?
学生讨论:(CO
2
被吸收,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锥形瓶中)
我们再回到刚才的话题上。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CO
2
被吸收,压强减小?
学生讨论:(依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大部分学生可以得出压强减小是由CO
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造成的)
再追问:我们已经学过CO
2能与水发生反应。
有没有可能是CO
2
与澄清石灰水中
的水发生反应造成的呢?如果不是,你还有什么方法验证?
学生再讨论:(该问题相对较难,部分优生应该可以回答)
(只要把澄清石灰水换成水,重复实验,看不到上述现象,即可排除水造成的可能)。
请同学们观看对比实验的视频。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发现CO
2
的确能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并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你能完成相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吗?
【说明】
1.有关CO
2化学性质实验,教材中仅仅是将CO
2
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
变浑浊得出结论,简单明了,然而似乎缺少前后知识点的关联,同时也缺少对知识点
探究的深度,学生观察实验的激情也不是很高。
经过改进后的演示实验,首先完成了对CO
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知识点的探究,同时还联系前一部分木炭燃烧的内容,通过
气球的变化和喷泉实验又拓展了CO
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知识点的深度。
2. 这节课教学设计:先由知识点引入,通过实验装置讨论出实验现象,再用实验加以验证,期间再不失时机的加点小变化和意外现象,供同学们继续讨论,可以极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点的拓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该实验装置一物多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易懂、好学,可操作性强。
参考文献:
[1] 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 2012年1月:39-46页
[2] 王祖浩.化学教师教学指导书---九年级化学(上册).2012年6月42-48页
[3] 李为才.观看自制教具成果激发自制教具兴趣.2009年3月徐州市自制教具培训会发言稿
[4]李先栓. 变废为宝一瓶多用中学化学教学与参考 2004年10期 21-22页
[5]杨菊英. 对初中化学几个实验的改进中学化学教学与参考 2012年7期 69-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