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保苗和越冬保苗新技术及效果介绍

合集下载

利用地下海水培育海参苗越冬管理技术知识

利用地下海水培育海参苗越冬管理技术知识

利用地下海水培育海参苗越冬技术知识近几年来,随着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对大规格参苗的需求不断增加。

一,现将试验过程介绍如下。

基本情况试验方法1.前期准备(1)选择水源 25米深井,抽取地下海水,该水因经过深层过滤,水质清澈,无污染,常年水温恒定在13~17℃,盐度27‰~32‰,pH值7.4~8.2。

(2)清池消毒对两个越冬池进行反复冲刷后,用5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泼洒,池底浸泡20分钟,用净水冲净余药,摆好消毒过的气泡石后,注入新水到1.4米水位(池深1.5米)。

2.参苗运输与暂养(1)参苗运输运输采用干运法。

参苗放于泡沫箱中,箱底铺放湿毛巾,参苗均匀平放,上盖湿毛巾。

30千克苗分6箱,装车时,箱子垛起来,用苫布盖上,用汽车运输,时间为8小时,成活率为50%,成活率较低。

(2)参苗投放参苗运到后,用地下海水缓苗5分钟,用勺子均匀洒到附着基上,在一个池子中暂养,此时水温为16.5℃,盐度为29‰,水温差为2℃,盐度差为2‰。

三、越冬管理1.控制参苗密度保持合理的密度是提高参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参苗5毫米左右时,每立方米水体苗密度可控制在10万头。

随着个体的增大,不断疏稀。

每次倒池时,投出部分大苗到另一个池中暂养越冬。

2.投喂饵料投喂的饵料以新鲜的海泥为主,配合饵料为辅。

每天投喂量为每池15千克海泥,2.5千克合成饵料。

每天晚7点定时投喂,投喂时注意往附着基上投放,视吃食情况,增减投喂量。

3.水质管理(1)换水每天上午11点换水,视水温的高低决定换水量,一般为1/3~1/2,用于改善水质,调节水温。

(2)倒池由于越冬池比较大,形状不规范,倒池困难,所以每15天左右倒池一次,先把附着基连苗移到准备好的越冬池中。

之后放水,同时冲洗附着在池壁及池底的参苗,使之随水排出池外,用40目网袋接苗,测完重量,选出大苗后,均匀洒到越冬池的附着基上。

对原池彻底清理消毒后再用。

4.生长速度测量倒池的同时测量体重。

海参自然海区生态育苗技术(一)

海参自然海区生态育苗技术(一)

编辑:王勇 263835853@ 水产养殖文/ 鲁晶海参自然海区生态育苗技术(一)越冬,培育商品苗种,基本上克服了育苗室越冬的缺憾,这样不仅节省成本,且培育出来的苗种具有体质健壮,不易得病,成活率高,接近于生态苗的特点,深受广大养殖户喜爱。

1.育苗海湾的选择。

育苗海湾要求水质澄清,潮流畅通,饵料丰富,受风浪、潮汐影响小,无污染,枯潮水深至少在5米以上的海湾。

操作起来不方便,5米×4米较适宜,网箱不要过深,一般3米较合适。

(2)材料:木材、浮子、聚乙烯网、筛绢网(200目、60目、40目)、聚乙烯绳索、沙袋及活动板房材料。

(3)制作:规格为5米×4米的网箱,水平面四周由宽20厘米、厚4厘米的木材用螺栓固定而成,木框四周底面固定8~10个直径为30厘米、高为80厘米的浮子,使网箱第7月 下半月刊然后将尺寸比方格规格略小的网衣系在排子的方格边线(即木框)上,同时在网衣四周的底角及四个侧面三是40目筛绢网,用于当参苗体长为0.3厘米时的参苗培育;四是直径为0.3厘米聚乙烯网,该网的用途,一用于种参和体长为2厘米以上的参苗暂养,二在种参产卵的200目筛绢网箱外套上一层该网,起保护200目网衣免受损坏的作用。

(5)产卵网兜:利用扇贝养成笼作为卵网箱,当种参产卵时,精液和卵液自然扩散在200目网箱中,在网箱种参来源:种参有两种选择,一种为养殖参,一般养殖参产卵的时间在5月下旬,如果选择的海湾海水需要种参大约0.5头。

(4)种参运输:在汽车上装上盛有80%海水、容积为100升的塑料桶,每桶装种参30~40头,盖上盖,用厚布遮住运输,这种运输方式适合路途耗时为2~3小时的短距离运输。

种参进来后,如果性腺发育到即将产卵的程度,应直接放入40目筛绢网兜并将其吊在网箱中以备产卵;如果种参性腺发育不是太好,可放入直径为0编辑:王勇 增收致富263835853@文/ 山东郯城县杨集镇党委 李井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海参育苗育种技术

海参育苗育种技术

海参育苗育种技术一、海参育苗技术1. 环境准备:选择合适的育苗场地,保持水质清洁,温度适宜,PH 值稳定,光照充足。

2. 选种:选择优质的海参种苗,具有良好的生长潜力和抗病能力。

3. 海参孵化:将选好的海参种苗放入孵化箱中,控制适宜的温度、盐度和光照条件,促进海参的孵化和幼苗的生长。

4. 饲料投喂:为海参幼苗提供合适的饵料,如浮游生物、微生物等,保证其营养需求。

5. 海参苗期管理:定期清理池底杂物,调整水质参数,防止疾病发生,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6. 海参苗期培育:逐步增加饲料投喂量,控制饲料种类和投喂频率,促进海参的生长发育。

二、海参育种技术1. 选育优良品种:通过选择具有高产、耐病、抗逆性强等特点的海参进行育种,提高养殖效益。

2. 优化繁殖环境:保持海参养殖水质清洁,控制适宜的温度、盐度和光照条件,促进海参的繁殖。

3. 人工授精:通过人工手段将雌性海参的卵子和雄性海参的精子结合,促使受精卵发育成仔海参。

4. 仔海参孵化:将受精卵放入孵化箱中,提供适宜的温度、盐度和光照条件,促进仔海参的孵化和幼体的生长。

5. 护苗管理:定期清理池底杂物,调整水质参数,控制饵料投喂,防止疾病发生,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6. 优化养殖技术:根据不同阶段的海参生长特点,调整饲料种类、投喂量和投喂频率,提高海参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7. 注意疾病防控:加强疾病监测和防控,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避免疫病扩散对养殖业的影响。

海参育苗育种技术的提升对于海参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育苗育种技术,可以提高海参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养殖效益,促进海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科学管理和疾病防控措施的实施,也能有效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成功率。

因此,不断探索和推广先进的海参育苗育种技术,对于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冬季海参保苗特点及管理方法

冬季海参保苗特点及管理方法

冬季海参保苗特点及管理方法
11月至次年3、4月份,为冬季保苗期,此期间温差大,易造成应激反应;成本高、换水量受到限制;容易因为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发肿嘴、吐肠、化皮等病害:
“冬季保苗、重在预防”!管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简介如下:
1、水温调控:建议10月末根据水温情况应开始缓慢升温,升温过急、过大均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6000头左右大小的参苗,建议升温至15~17℃左右。

2000头左右大小的参苗,温度可在10~12℃左右饲养。

2、饲喂量的控制及饵料处理:饲喂量不宜过大,应坚持拜水安+拜激灵拌料饲喂(每公斤饵料使用原液3~5克左右),尤其12月~3月参苗的抵抗力相对较差,拌料添加可有效的提高参苗的抗病能力,并促进增长。

3、水质管理:及时检测水质指标(主要是氨氮、亚硝酸盐),以此为依据,适当调整换水量;定期投放诺碧清生物净水剂+拜生源进行水质、底质改良,冬季水温低,微生物分解有害物质的活动能力相对下降,切忌已出现如池底腥臭味或参苗出现不适反应时再采取措施。

4、可适当定期使用消毒药剂,定期消毒。

海参养殖池塘的越冬管理

海参养殖池塘的越冬管理

海参养殖池塘的越冬管理目现将刺参池塘越冬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 秋季投苗苗种的选择池塘投苗一般分春、秋季两次,秋季投苗宜早不宜晚,投苗尽量在十月份完成,水温低于8℃应停止投苗。

苗种规格宜大不宜小,研究表明不同规格的海参对低温耐受能力差别明显,在0℃以下的低温中,规格为2000头/斤以下的海参成活率只有不到30%,而300头/斤的参苗成活率可达80%-90%,规格越小的海参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越差,其排脏、皮肤溃烂和死亡的现象越严重。

因此为了保证海参顺利越冬,秋季投苗的规格应在500头/斤内为好。

买苗应选择本地区的具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正规厂家,参苗体表无损伤、干净无粘液、肉刺完整尖挺,身体自然伸展、活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

放苗时要均匀地投放在人工礁上。

同时秋季应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参出池销售,减低密度减少越冬池塘的负担。

2. 封冰前的池塘管理许多参池换水条件不畅通。

参池地势高低不平,池内水深不一,进排水闸门高于池底,水交换时一直留有很深的“死水”。

加上秋季的各种藻类生长茂盛,海参排泄物堆积,如果处理不好封冰后很容易出问题,因此封冰前的管理很重要。

北方池塘一般在12月初到中旬开始结冰,在结冰前应尽可能的加大换水量,换出池塘内的“旧水”。

秋季之后,池塘的水温逐渐下降,而且比浅海的水温下降的快,常常出现池塘的水温低于浅海,因此可以通过家大换水量提高池塘的水温,延迟冰期的到来。

入冬前及时清理池塘内的大型植物,以防低温后死亡,冬季在冰下破坏水质。

同时11月前后加强池塘的消毒防病,可以每隔10-15天按每亩20公斤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或2-4克/米3的次氯酸钠溶液以杀灭病原、改善水质,保障越冬水质良好。

在封冰前加高池塘水深,最好达到2.0米以上,尽量减轻封冰对海参的影响,同时仔细寻池,检查池塘有无严重漏水的情况,特别是闸门附近,以防封冰后水位下降。

3. 封冰期的管理北方池塘一般12月封冰,3月初开冰,冰期90天左右。

海参

海参

半岛地区刺海参苗种越冬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刺海参越冬保苗普遍存在着越冬期长、水温低、换水量小、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种种问题一旦处理不及时或者操作技术不到位往往造成海参大面积发病从而影响海参的成活率。

笔者于2009年开始在青岛即墨田横恩裕海参良种场进行刺海参越冬保苗工作,对如何减少疾病发生、降低成本提高海参苗种品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海参越冬保苗技术总结如下:一、苗种选择苗种是关键。

好的苗种肉眼观察体表干净,无损伤,肉刺坚挺且完整,参体自然伸展、活力强,粪便较干且呈粗长条状。

反之则是病苗。

1、1苗种规格越冬苗不宜规格过小,最好选择在2000-10000/kg之间。

因为这样规格的苗生长快、增重空间大并且到翌年5月份基本可以达到出池的理想规格。

1、2保苗管理放养2000-10000/kg时,适合密度为0.5kg/m3,放养规格在600-1000/kg时,放养密度为1~1.5kg/m3。

1、3水质调控1)水温2)PH值参苗生长在8.0~8.5之间为宜,通常海水PH值在8.2~8.7,PH值过低偏酸性(低于7.5)海参苗种会出现吐肠等症状。

3)饵料一种配合饵料:马尾藻25%,鼠尾藻20%,配合饵料20%,鱼虾粉2%。

海虹粉1%,壮参素0.5%,海参电解多维0.5%,海泥25%。

可根据海参苗种不同阶段和生长及时速度调整饵料配方,满足参苗生长的营养需要。

4)合理投喂水温与摄食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水温10~13一、慎重处理单胞藻培养用水单胞藻培养用水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

作为生产性藻种培养用水,必须要经过煮沸灭菌,冷却至室温后再使用,在冷却过程中必须加盖,无盖的容器可用清洁的白纸盖在瓶口。

而二、三级藻类的培养用水可用化学方法来消毒,即在已经清洗过的池子中,放入经过沙滤或用脱脂棉过滤处理后的海水,再在池内海水中放入若干量的漂白粉,使池内海水中有效氯的含量为20~30毫克/升,充分搅拌均匀后经过8~10个小时的消毒,再进行强充气,一般曝气10小时左右,再加入等当量的硫代硫酸钠,来中和水体中可能残留的有效氯,并经测定水体中无残余有效氯后即可使用。

海参保苗期间注意事项及对策

海参保苗期间注意事项及对策

1、保苗密度随着参苗的逐渐长大,注意及时分池,以减少参苗密度,避免密度过大引发疾病。

在保苗期间,控制每片波纹板上附着的苗量在100~150头,并随着个体的增大,在换池时不断将落在池底的大苗筛出,专池培养。

2、饵料营养搭配有些技术人员在饵料中添加、海虹肉、扇贝边、未脱胶的海带粉等,这些饵料普遍存在含蛋白质、脂肪偏高的问题,而未脱胶的海带粉,褐藻胶粘性偏高,残饵粘附在波纹板上,不易脱落又加速了水质的败坏,长期摄食这些饵料,造成刺参体质下降,易感染疾病。

选择饵料时尽量不要选择鱼粉、海虹肉、扇贝边等高蛋白质、高脂肪的饵料,而是以鼠尾藻、马尾藻、大叶藻粉为主,可适量添加海泥和海带粉,但海带粉需经脱胶处理,此外可适量添加海泥或添加螺旋藻。

适量投喂整个保苗期间日投喂量控制在刺参鲜重的5%~8%。

另外,据水的混浊度和摄食情况适当调节,一般投饵后3~4小时水清为宜。

每隔几天投喂几次护参康进行疾病预防,因为护参康主要作用是杀菌,驱虫,增强抵抗力的中西复合制剂,不会产生抗药性。

3、长期药浴使细菌抗药性增加在刺参的育苗、保苗过程中不少厂家为提高苗种的成活率,长期大量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吠喃西林等药物,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一旦爆发疾病,再使用药物往往不管用。

注意药浴不要太勤,如换水后建议全池泼洒一泼灵,或氨基酸,增强体质,一至两天后可用鱼康3号预防一下。

4.温差变化爆发病大多出现在升温保苗的厂家。

春天,天气十分寒冷,气温常在0℃左右,不少育保苗厂只是采用升温水而车间不升温。

这就造成换水时稚参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形成5~8℃的温差,往往在换水后刺参开始出现排脏现象避免换池时环境差别过大一是换池时使水温差控制在1℃之内;二是换池后及时投饵,使波纹板上尽快附着饵料;三是注意盐度、混浊度等理化条件的变化。

海参育苗、保苗、车间内养成

海参育苗、保苗、车间内养成

海参育苗、保苗、车间内养成
海参育苗是指以收获的海参为繁殖材料,经过加工及简单的培养,通过块芯种植的方
式进行繁殖的技术,它是海参种苗食品的仿生繁殖技术,目前国内外有关无脊椎动物繁殖
的理论和技术大部分是以海参为重点的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海参育苗技术已获得了显著
成果。

海参育苗有助于繁殖成活率并优化种植环境,能有效提高海参种植的产量。

一般来说,海参育苗需要一定的装备,包括温度室,搅拌机,滤过系统,蒸汽箱,罐头罐,营养液等
器具等,同时需要合适的种苗床环境,如温度、溶氧、混合性等。

夏季开始,海参育苗正式进入保苗期。

此时需要注意加强周圆护理,例如对垃圾、浮
渣内病原进行工作,增加新鲜海水,注意把握温度和盐度,让水质保持稳定,控制氨氮、
氰化物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并坚持严格的管理和护理,让海参尽快进入育苗网。

经过保苗的海参,状态较为良好,可以送入车间内进行养成。

对于车间内的海参养成,我们要重视管理,做好安全防护,防止病毒侵害。

同时还要定期检查水和水质相关指标,
定期补充高质量营养液,防止海参病害,保证养护环境的流畅,维持和改善车间的生态环境,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和质量。

海参育苗是实现海参食品产量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为提高海参养殖产量和质量提
供了可能。

海参育苗有助于提高海参产量,而且能改善养殖环境,降低海参患病率,提高
健康状况,更有利于实现高效养殖。

刺参保苗技术

刺参保苗技术

刺参保苗技术一、保障系统1、水电系统水电系统完善,有专人维护,保证车间正常用水用电。

出现故障要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发电机保持随时运转发电的状态。

2、升温系统包括锅炉及车间室内升温装置,要满足车间冬季温水供应及室内升温需要。

3、气象预报时刻关注天气,遇特大寒流、台风、持续暴雨、暴雪等恶劣天气提前通知各部门做好应对准备。

二、日常生产工艺1、水位正常水位控制在80cm,倒池后适当降低水位10-20cm,发生疾病投药时尽量降低水位。

2、换水率一般每天的换水率保持在30%-70% ,特殊情况如发生赤潮、持续大降雨等要减少换水;臭底、参苗状态不好等情况应加大换水。

冬季生产若苗种长势良好、市场行情好的情况下一般不降低换水率。

3、盐度自然海水盐度比较稳定,正常情况不用检测。

但持续降雨进水时要检测盐度变化,变化过大应减少换水甚至不换水,盐度一般很快恢复正常。

4、温差冬季生产换水前后温差控制在1℃,车间内室温与池温相差不大于5℃。

5、倒池一般遵循喂食量越大、布苗时间越长倒池频率越大的原则,正常情况下5-8天倒池一次。

6、投饵规模化生产一般每天投饵一次,在不倒池剥片的情况下每天的喂料时间尽量相同。

初次布苗和剥片布苗后,投饵量不要过大,宁少勿多。

投喂量不得超过体重的1.8%,各时间段最大喂食量控制标准(以初始布苗计算):前五天1%,每过五天增加0.5%。

7、喂食量加减原则布苗后,喂食量缓慢增加,早晚观察中发现摄食不好、发生疾病等情况要减料或停料,连续3天摄食较好适当加料。

观察摄食好换可通过水色、框片残饵率、池底残饵率、清晨参苗分布、粪便等指标来判断。

连续几天投饵量过大会造成严重后果,应引起足够重视。

8、泥料比为适应市场需求泥料比一般控制在1:8-1:10,苗越大泥量越多。

9、泥料浸泡饵料发酵要提前10-15,高温季节一般不要超过12小时。

浸泡好的泥料都要用网筛或网包过滤。

三、剥片分级1、剥片目的①、给参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②、重新分级布苗,便于投喂、管理。

[整理版]海参越冬保苗技术

[整理版]海参越冬保苗技术

海参越冬保苗技术我国北方海参越冬保苗存在越冬期长,水温低,换水量小,生态环境恶化,海参发病率高,产量不稳定等问题。

2008年笔者在营口市三联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进行海参越冬保苗工作,对如何减少疾病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海参苗种产量和质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海参越冬保苗技术总结如下。

1苗种选择1.1苗种的质量不论是外购参苗还是自育参苗,参苗质量是关键。

肉眼观察体表干净,无损伤。

肉刺坚挺而完整,参体自然舒展,活力强,反应灵敏,伸缩较快,管足吸附力强,粪便较干呈粗长条状是健康苗,反之是病态苗。

1.2苗种的规格海参越冬苗种可以选择2 000~15 000头/kg,最好在3 500~10 000头/kg之间。

因为这样的规格参苗质量好,生长速度快,增重空间大,翌年4月中旬基本达到理想海参苗种投放规格。

2保苗管理2.1苗种的放养密度苗种的放养密度与放养规格有相关性。

一般苗种的放养规格在3 500~10 000头/kg时,放养密度为0. 5 kg/m2,放养规格在100~250头/kg时,放养密度为1. 5~2 kg/m2。

2.2水质调控2.2. 1水温水温直接影响海参的摄食量、生长速度和生理活动。

稚参阶段适温范围是23~27℃,幼参生长适宜水温是7~17℃,最适水温是10~15℃。

秋末冬初阶段是海参越冬保苗的开始,启动锅炉从自然水温10℃逐渐升温到15℃,促使参苗快速生长,到寒冬季节积累了一定的产量,为翼年春季增产奠定基础;进入寒冬季节水温控制在11~13℃,这样有利于参苗的生长,降低了病害发生,降低了煤电等生产费用,进入保苗阶段;翌年3月上旬,随着气温逐渐上升,水温控制在14~17℃,进入保数量增产量阶段。

2.2. 2pH值pH值是水质的优劣的综合指标。

通常自然海水pH在8. 2~8. 7之间,参苗池水pH在8. 0~8. 5之间为宜,才能保证参苗正常生长。

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海参越冬保苗期间,营口市盖州沿海有20%的海参育苗场,为节约煤电,降低生产成本,打地下井,用地下井水直接换水(井水水温13℃,盐度27‰),换水半个月后,这些育苗场的参苗开始吐肠,吐肠7 d 后,参苗开始化皮死亡,损失严重。

海参池塘越冬管理的三大技术要点介绍

海参池塘越冬管理的三大技术要点介绍

海参池塘越冬管理的三大技术要点介绍
进入11月份的时候,辽宁庄河市海参养殖池塘将要面临冬季越冬的问题,现将海参池塘越冬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一、封冰前期(11月至12月中旬)
此阶段是池塘越冬的关键阶段,其主要工作分为两项:换水和池塘内水质改良。

养殖户应充分利用12月中旬前、尤其是12月上旬的大活汛加大换水量,排出平时换水不易换掉的“死水”。

换水后应及时改良水质和改底,可投入碘、溴等卤素消毒剂,起到消毒和絮凝的作用。

对于溶氧水平低、水体清瘦的池塘,封冰前应采用促进浮游藻类生长的办法以提高池水浮游藻类的含量。

底质改良剂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池底海参的生长环境,为成功越冬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封冰期(12月中旬至明年2月底)
封冰后主要工作是清理池塘冰面积雪维护池塘“上冰下水”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清除冰面积雪对于提高冰体透光率、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水中溶氧水平、改善海参生存环境至关重要。

对池塘内的乌冰应及时割除,但不要连续带状割冰,避免水体剧烈对流对海参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还应严禁冰下进水,避免对海参的刺激和冰层高度的影响。

三、化冰后期(明年3月以后)
池塘封冰融化初期应避免试图排淡和进水,以保持池内水质的相对稳定。

同时加强对外海水的监测,一般在4月份后外海水温稳定并与池内相差不大时方可结合杀灭敌害进行进排水。

海参保苗新秘诀

海参保苗新秘诀

海参保苗新秘诀海参保苗中遇到的问题:化皮、肿嘴、托便、不伸展、吃食不良、生长缓慢、应激、附着基上长红菌等。

分析:造成以上问题有多方面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由于保苗过程中不断投饵,倒池和换片不及时,附着基上粪便、残饵等得不到分解,就容易造成有害菌大量繁殖,如附着基上长红色菌落或弧菌等病原菌大量繁殖。

2、倒池和换片过程中,容易造成参苗受伤和产生应激性反应,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成为病原菌的感染对象。

3、水温变化过大或重金属超标等易造成海参活力差,吃食不正常,不伸展和紧缩成一团。

饵料中营养不足或抗营养因子得不到消除,使营养吸收率下降,导致海参苗生长受阻。

解决方案:1、“菌克27(强化型)”,每3-5天泼洒一次,用量为5ml/m3,参苗状态差时,连泼3-5天。

2、“低聚糖863”,长期拌料投喂,添加量为2-3g/kg饲料,换片前后,全池泼洒抗应激,用量为5-10g/m3。

3、海参专用“渔歌”,长期拌服,用量为3-4g/kg饲料。

4、每次换片后,用“激安C”水溶液浸泡附着基,能有效去除附着基上污物。

机理分析:1、“菌克27”中的蛭弧菌能有效吸附裂解水体中和附着基上的G-致病菌,同时,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在繁殖过程中能产生大量可草杆菌素、杆菌肽、乳酸菌素等活性因子,抑制和杀灭弧菌、假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等有害菌;“低聚糖863”是功能性多糖,能被有益菌利用而不能被有害菌利用,因此能有效促进有益菌的繁殖,形成种群优势,抑制有害菌数量。

2、分解水体中有机质,净化水质。

该方案中的多种有益菌能高效分解水体中及附着基上的粪便、残饵等有机质,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为参苗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

3、去除抗营养因子,增强免疫力,加快生长速度。

本方案中的多种有益菌组合能在水产动物体内产生大量的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消化酶类,从而加速饵料的分解消化吸收,去除饵料中的褐藻胶、抗维生素等抗营养因子,提高营养的吸收,降低饵料系数;同时“低聚糖863”和“渔歌”中的营养成分能刺激海参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提高吞噬细胞等体液细胞的活性,增强海参的抗应激能力,加速海参的生长速度。

刺参的越冬保苗技术

刺参的越冬保苗技术
丝 木 与

《 水产养殖} 2 0 1 4年第 2期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 2 0 9 1 . 2 0 1 4 . 0 2 . 0 1 0
刺参褥 越冬 撩舔 技米
郭见 军 , 王 亚, 孙 玉忠 , 王 波, 刘 峰 , 李媛 媛
日照 2 7 6 8 2 6 ) ( 日照市水产研究所 , 山东
刺参是我 国海产八珍之一 , 具有较高 的营养价
值, 是 一种 典 型 的 高 蛋 白 、 低脂 肪 、 低 胆 固醇食 物 , 深 受 广大 消 费者 的 喜爱 。近几 年 , 随着 人们 对 刺参 需 求 量 的不 断增 加 ,刺 参 的养殖 面 积逐 年增 大 , 其 越冬 保苗 技术 也显 得尤 为重 要 。 刺参 的越 冬保 苗工 作应 在 每年 1 1 月 中旬 第 一 次寒 潮 来 临 之 前 开 始 , 笔者 自2 0 1 2年 1 1 月至 2 0 1 3年 4月 在 山东 省 日照 地 区对 刺 参进 行 了越 冬保 苗试 验 , 现将 刺 参保 苗技
底 层 充 气不 仅 能保 证 越冬 池 足够 的 溶解 氧 , 还
加热系统将海水温度提高到 1 7 ~ 1 9 c c , 能够促使海
参快 速生 长 , 保 证越 冬期 间 的产量 。 进 入寒 冬 之后 ,
1 苗 种 选 择
越 冬 保 苗 的 苗 种 来 自当年 自育 参 苗 ,规 格 为 l 0 0 0 ~ 1 5 0 0头/ k g 。1 1 月 中旬 , 水 温 降至 l 5℃左 右
气温 明显降低 , 光强明显减弱 , 太 阳能循 环加热系 统热量供应不足 , 可将水温逐步降低到 6 l 0 。 如

海参保苗技术

海参保苗技术

海参保苗技术2008年09月17日星期三 17:16海参保苗技术一、秋季海参保苗防病管理技术进入秋季,水温逐渐下降,温差大,易导致应激反应,海参抗病力和代谢能力下降;近海海域污染严重现象有增无减,PH值等容易出现超标现象,引发海参中毒现象并可能引发幼苗及体弱苗种病毒、细菌感染等。

1、主要病症表现:⑴海参苗吐肠、身体僵硬、发黑。

⑵摇头、扭劲儿、刺短、苗种发白、甚至化皮。

2、预防措施:①重在水质管理:注意水质观测,定期投放生态菌水产专用制剂“原液”和塘底净,净化、平衡水体水质,抑制有害菌繁殖,从而避免病害。

②使用生态菌水产专用原液进行拌料饲喂,增强抗应激、抗病能力,促进营养平衡吸收。

3、治疗方法:①如因水质超标或出现病害迹象,可加量投放生态菌原液和配合投放塘底净每立方米水体各5~10克左右,每1~2天一次,连续3~5次。

并在治疗期间加大拌料原液浓度。

一般来讲即可抑制病害发展,逐渐治愈。

②如已经出现病毒感染引起的化皮现象,可选用二氧化氯(2毫克/立方米水体)等抗菌抗病毒类药物连续使用3~5天。

注意水质观测,及时使用生态菌水产专用制剂恢复水质。

③病害防治,重在“防”,一旦出现严重病害再采取措施,就算能够遏制,但损失也不可能全部避免,注意日常管理,最为关键。

二、冬季海参保苗特点及管理方法:11月至次年3、4月份,为冬季保苗期,此期间温差大,易造成应激反应;成本高、换水量受到限制;容易因为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发肿嘴、吐肠、化皮等病害;“冬季保苗、重在预防”!管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简介如下:1、水温调控:建议10月末根据水温情况应开始缓慢升温,升温过急、过大均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6000头左右大小的参苗,建议升温至15~17℃左右。

2000头左右大小的参苗,温度可在10~12℃左右饲养。

2、饲喂量的控制及饵料处理:饲喂量不宜过大,应坚持使用生态菌水产专用EM原液拌料饲喂(每公斤饵料使用原液3~5克左右),尤其12月~3月参苗的抵抗力相对较差,拌料添加可有效的提高参苗的抗病能力,并促进增长。

海参池塘生态保苗新技术

海参池塘生态保苗新技术

海参池塘生态保苗新技术作者:迟新涛来源:《河北渔业》 2018年第9期迟新涛作者简介:迟新涛(1977.12-),男,大专,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

E-mail:cxt1226@。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海阳 265100)近年来,随着海参增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车间保苗存在着成本高、病害频发,海参长不大,进入池塘成活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海参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试验证明,利用养殖池塘保苗可营造适合海参生长的外部环境因素,可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海参养殖的效益。

1清淤与消毒清塘时尽量把池水排干,用推土机将表层10~20 cm的底泥清除,然后撒上生石灰,采取翻耕曝晒,直至把池底晒成龟裂状为止,为确保塘内不受病原菌、纤毛虫等的危害,放养前需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用(5~10)×10-6的有效氯或1 500 kg/hm2的生石灰等消毒池塘和坝体。

2养殖参礁的投放利用池塘保苗时,一般都选用网笼参礁,此种参礁有利于池塘的清污和春秋季节刺参的采捕,参礁两头用坠石固定牢,网笼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般为1 m左右,精准计算出该池所投附着基的总数量及附着基的表面积。

3肥水选择水源条件良好时进水,通常先将水位进到50 cm左右,对于未采用砂滤进水系统的水源,应在进水口安置60目的滤网。

进水向池塘施加无机和有机肥料进行肥水,可用尿素或硝酸铵195 kg/hm2,并投磷肥7.5~15 kg/hm2,隔5~7 d一次,使透明度保持在30~50 cm,使用粪肥作为有机肥培育水色的,应将粪肥与生石灰混合后发酵3~5 d后再施用,粪肥用量不宜过多,一般为1 500 kg/hm2,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配合施用2 mg/L的氮肥和0.2 mg/L的磷肥,保证水体营养的平衡。

定期向池内投放光合细菌、EM菌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使其成为有益菌群,每次大潮期纳水、施肥,直到放苗为止。

4选苗与投苗选择优质、健康的苗种是稚参池塘养殖的重要环节,质量好的稚参苗种体色正常,伸展自然,苗种比较整齐,附着力强,体表没有溃烂。

海参越冬保苗技术

海参越冬保苗技术

海参越冬保苗技术
裴光富
【期刊名称】《河北渔业》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 我国北方海参越冬保苗存在越冬期长,水温低,换水量小,生态环境恶化,海参发病率高,产量不稳定等问题.2008年笔者在营口市三联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进行海参越冬保苗工作,对如何减少疾病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海参苗种产量和质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海参越冬保苗技术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裴光富
【作者单位】盘锦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辽宁,盘锦,12401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海参圈内保苗技术 [J], 王志祥
2.海参养殖技术之四刺参越冬保苗期管理理的几点建议 [J], 赵希纯
3.海参池塘生态保苗新技术 [J], 迟新涛
4.菊粉在海参越冬保苗中的使用 [J], 徐宁宁;盛宝利;王青岩;刘学迁;程朝霞
5.秋冬季海参保苗技术 [J], 彭小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参新实用养殖技术1

海参新实用养殖技术1

海参新实用养殖技术1海参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海产品,在我国的市场需求一直很大。

海参的价格也偏高,因此养殖海参一直是财路广阔的生意。

然而,传统的海参养殖技术存在种种问题,如养殖周期长、产量低、成本高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养殖效益,还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涌现出了一些新的海参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本文将就其中的几种新技术进行介绍。

海参种苗的选育和放养海参种苗的品种、质量和数量,是决定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传统捕捞采集海参种苗容易造成原生境的破坏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如今,人工养殖的投入在海参种苗选育和放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选育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强生命力、红肉柿子大小适当、体重适中、无病害的海参种苗,为养殖后的海参保证健康和质量。

然后通过“育苗培育-幼苗壮苗-繁育养殖”等多个环节对海参幼苗进行全程监管管理,强化管理措施,进一步保障了海参出苗率,并能够提高成活率,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

海参养殖的水质调控海参是一种海洋生物,对水质的苛求很高。

传统的养殖方法,大多依靠人工“换水”来保持水质,这既浪费水资源,也无法保证养殖过程的稳定性。

针对这个问题,现在有了一些新技术,如循环水养殖技术、海底水取的生态化养殖技术、陆上膜池环境控制技术等,可在养殖过程中优化水质。

其基本原则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的技术手段覆盖水质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养殖水体中的犬臭味减少,保证水体的氧气含量的良好排放,使海参更加健康地生长。

在这些新技术的帮助下,海参的养殖周期缩短、生长周期缩小,有了更好的养殖效益。

海参养殖的场地选址和环境控制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可以进一步改善海参养殖的效益。

如今,有一些新技术可帮助养殖户更准确地选址和控制环境,如人工防波堤、良性养殖等。

人工防波堤是一种新型的海岸保护措施,可以在海域岸边修建附带防护缆绳的聚乙烯塑料网箱,有效维护海自然生态和农业渔业安全。

同时,它也提供了一种可控制的、相对固定的养殖场地,能够为新型养殖模式提供更多的养殖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参保苗和越冬保苗新技术及效果介绍
随着海参养殖科技进步,海参育保苗技术也突飞猛进向前发展。

由于受到苗种价格,保苗成本压力,抗生素、激素禁用,食品安全问题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海参保苗技术亟待转型。

降低保苗人力物力成本,提高海参苗种质量,提高池塘养殖成活率势在必行。

采用传统保苗技术培育出来的海参,保苗成活率及产量不稳定。

育苗场一年四季不停歇的生产中,病害反复出现,依靠化学药物治疗,即使苗种保留下来,但治标不治本,后期病害不断反弹,影响参苗生长发育。

苗种抗病力低,抗应激力下降,常常出现厌食不长、缩水、肠道病、腐皮综合症等情况,导致苗种入塘后成活率低。

近年来,我们研发运用“植物能量活性物质技术”推广营养免疫,环境修复,稳水净水为一体的健康综合保苗技术,使参苗免疫力提高,抗逆性增强,参苗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

下面详细介绍保苗技术方案:
1.剥离后稚参营养免疫,水环境修复净化:每次倒池前,先在备水中投入“全效倍力健3-5毫升/立方水体+免疫应激灵1克/立方水体”后,再将参苗入池。

使用剂量原则:夏季高温选择下限剂量,冬季低温选择上限,单位水体载苗密度大选择上限,密度小选择下限。

残饵粪便积累多,水质老化时选择一周期中间时段,补加一次“全效倍力健1毫升/立方水体+免疫应激灵1克/立方水体”。

拟定冬季保苗一周期为10-15天,夏季8-12天。

2.饵料日常营养添加及发酵:日常拌料取“全效倍力健0.5毫升/立方水体”,兑水拌入搅匀的合成饲料及自配料中,发酵2小时后投喂。

混饲25天后,再用“解毒修复液”替换5天拌料使用。

30天为一个混饲周期。

3. 稚幼参非感染性疾病调治:病因与重金属超标、水质理化指标超标、底部硫化氢中毒、饲料污染以及免疫力低下有关。

前期症状表现为:拖便、厌食、肿嘴、活力弱。

建议泼洒“全效倍力健3毫升/立方水体+解毒修复液1毫升/立方水体”,连续2天。

4.肠道感染性疾病治疗:病因与变换饲料和饲料污染,海参附着基污物过多,长久没有更换消毒,细菌繁殖导致肠道感染,以及免疫力低下有关。

前期出现症状为扭劲摇头,拖便,厌食,不能吞水摄食,炎性半黄肠,活力弱。

可泼洒“全效倍力健3毫升/立方水体+抑菌多肽3毫升/立方水体+整肠生10克/立方水体”,连续2天。

5.腐皮综合症疾病治疗:病因与海参免疫力低,水质底质环境负荷过重,饲料污染,换季气候变化应激等综合因素有关。

出现症状为摇头,肿嘴,吐炎性黄肠,呼吸树后口虫,表皮细菌伴有寄生虫混合感染,化皮。

可泼洒“全效倍力健3毫升/立方水体+德国V508消毒1毫升/立方水体+解毒修复液2毫升/立方水体,连续使用2天。

【案例推广】
永及斌
永及斌从事海参育保苗十多年了。

连续4年采用“植物能量活性物质-全效倍力健”营养免疫,环境修复,稳水净水,防控疾病技术。

海参苗种生长速度平稳,保苗全程没有出现感染性疾病,健康有保障。

夏季保苗单位水体出苗2斤左右,冬季保苗单位水体出苗7-9斤之间。

夏季保苗,剥离的10万头左右一斤的小白点,20吨一个池子放苗1斤多,秋季产量可以翻20番左右。

冬季保苗留有1000头一斤的苗种,春季产量能翻10番以上。

保苗成本大幅度下降。

日常管理中,换水量少,定期换水,饵料转化率高,夏季日投饵2次,冬季日投饵一次。

1000水体有2个工人操作就可以维持正常生产。

“我的苗种每年都不愁卖,客户拿回去放到塘里,成活率非常高,生长速度比以前快的多,养殖产量大幅提高。

我自己的两口塘年亩产就有260斤的产量。

”永及斌如是说。

大连瓦房店市谢屯镇平岛村孙得利
孙得利反馈说:“我从事海参育保苗10多年了,前几年用传统保苗方法,根本就赚不到钱,海参苗总是生病,每当卖苗季节,提心吊胆,不是缩水,就是化皮,用什么药都很难治疗。

苗种质量差,卖出去也担心成活率问题。

近3年来,我在海参保苗时,采用了“植物能量活性物质-全效倍力健”以营养免疫,环境修复,稳水净水,防控疾病技术为主。

海参肠道好,抗病力强,保苗池水质好,底质没有异味。

海参苗种生长速度快,健康有所保障,中毒性疾病很少出现。

而且苗种抗应激力强,保苗全程没有出现过感染性疾病。

连续3年,秋季单位
水体2斤以上,春季6-8斤,全程不用药物,不担心海参缩水,中毒和出现疾病,也没有其他育苗室出现的化皮情况。

保苗成本大大降低。

1000水体只需2人就可以生产。

换水量减少,人力物力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降低。

保苗使用“营养免疫,环境修复,稳水净水,防控疾病技术”性价比就是高。


近年来,越来越多海参育保苗用户采用“植物能量活性物质-全效倍力健”营养免疫,环境修复,稳水净水,防控疾病技术,一致反馈此项海参育保苗技术为提供健康参苗,减少药物使用,促进食品安全带来新的希望,有这样好的技术,海参养殖行业的未来一片光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