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介入及护理
脑血管介入手术后如何进行护理
脑血管介入手术后如何进行护理近年来,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背景下,患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越来越多。
在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降低了家庭幸福指数,并加大了残疾、死亡等不良后果发生的可能。
尤其对于那些严重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不仅治疗难度较大,就算有幸抢救成功,也极有可能出现语言障碍,肢体活动受限等后遗症,而介入手术恰恰是目前缓解这些症状的有效措施。
但多数人对于介入治疗后护理措施的了解度明显不足,下面就脑血管介入手术后如何护理进行科普。
1.一般护理病人在完成脑血管介入手术后,需要遵医嘱绝对卧床休养达24小时,这是因为介入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动脉血管进行穿刺,压力随之增大,很容易发生出血等不良症状。
因此,不仅病人要绝对卧床,且穿刺血管一侧的肢体也要制动12-24小时,且病人不宜下床过早,以免发生局部出血、血肿,甚至晕倒、休克等症状。
通常情况下,介入手术完成后,需要为患者使用肝素治疗,治疗需达到60分钟以上才能将血管鞘拔除,并对血管采用沙袋进行压迫,时间最少要达到3小时以上,若患者术后发生血管肿痛,则需使用冰敷为其缓解[1]。
2.病情观察介入手术后,需要密切关注患者各相关指标及生命体征变化,尤其要注意血压指标的波动,这是因为,介入治疗需要打开血管,进而诱发高灌注反应,为了避免高灌注反应的发生,需严格控制血压。
因此,介入治疗后,需要及时明确血压控制范围,并告知责任护士,一旦血压指标出现异常,应马上与主治医师联系,并展开紧急处理[2]。
此外,还应定时查看穿刺位置,除了要观察敷料及伤口是否出现红肿、渗血等情况外,还应关注穿刺位置的脉搏跳动情况。
若敷料绑缚过紧,极有可能导致缺血甚至坏死等症状的发生,所以,应时刻注意穿刺位置的皮肤颜色变化以及穿刺肢体的脉搏跳动情况,若发现情况有异,则需立即通知医师。
3.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在接受脑血管介入手术后,均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担忧等不良心理,这时,护理人员一定要提醒患者保持情绪的稳定性,避免发生较大的情绪波动。
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
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在脑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护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
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及可能的风险,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2、术前准备: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3、术前用药:根据医生指示,服用必要的药物,如抗生素、镇静剂等。
二、术中护理1、心理支持:在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如鼓励、安慰等。
2、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3、术中配合: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如固定患者、准备药品等。
三、术后护理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伤口护理: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
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指示,给予适当的饮食建议。
4、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指示,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
四、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出血: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如有出血及时报告医生。
2、感染: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如有感染迹象,及时使用抗生素。
3、其他并发症:如脑血管痉挛、脑梗塞等,及时处理。
五、总结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术前、术中、术后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都需要精心、专业的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与患者的沟通、安慰和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做出更大的贡献。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临床研究与前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治疗方法一直在不断发展。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术后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通过分析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在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方面,主要包括手术操作不当、血栓形成、感染等因素。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护理监护、定期检查病情、保持清洁、预防感染等方式进行护理对策。
通过合理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原因、护理对策、结论、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护理管理、风险评估、术后护理、出血、血管狭窄、结节形成、抗凝治疗。
1. 引言1.1 概述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治疗方式,对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康复造成影响。
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以帮助护士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并处理这些问题,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临床工作中遇到这类问题的医护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2. 正文2.1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1. 血管损伤: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管损伤,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进而造成术后并发症。
2. 血管狭窄:介入治疗可能导致血管内膜受损,使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血液循环。
3. 血栓形成:介入手术后,有时会出现血栓形成,尤其是在血管内放置支架或使用药物溶栓治疗时。
4. 感染:术后伤口未能妥善处理或者未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都可能导致感染引起并发症。
5. 出血:术后出现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在手术部位或血管内出血。
脑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护理
脑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护理一. 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所患疾病认知程度及治疗效果不确定,往往有焦虑、烦躁或恐惧的心理,导致患者的情绪不稳定,休息、睡眠不佳。
针对这些心理特点,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介绍治疗的必要性、治疗前准备的措施、治疗基本方法、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及治疗的效果等,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2. 手术配合教育手术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应向患者介绍术中配合的方法,如何时屏气、治疗时不能咳嗽等。
3. 适应治疗后变化的锻炼因为治疗后穿刺侧肢体限制活动10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以上,所以治疗前应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的锻炼。
4. 治疗前准备进行碘过敏试验,询问过敏史—用使用的造影剂1ml静脉推注—患者无心慌气短、荨麻疹及球结膜充血等,血压搏动低于10-20mmHg为阴性。
如过敏,必须3d进行激素治疗,并尽量用非离子碘水溶液。
通知患者禁食4-6小时。
穿刺区域备皮(备皮范围:双侧腹股沟、会阴部、大腿上1/3处),并交待患者在治疗前半小时排空小便,必要时导尿。
同时备好沙袋、术前CT、造影剂等入导管室。
二.术后护理1. 严密观察病人神经系统症状观察意识、瞳孔、有无失语、肢体活动情况,有无患侧头痛,及时发现栓子脱落引起的脑梗死,对高血压的病人或有可能发生过度灌流综合征者,酌情采用控制性低血压。
对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者应用扩血管药物。
2. 监测生命体征1次/h,24小时后根据病情改为2次/日,按医嘱控制血压。
3. 术后穿刺部位的护理穿刺部位加沙袋压迫6小时,穿刺侧肢体限制活动24小时,患侧下肢可取伸展位,不屈曲,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和远端皮肤颜色、温度及穿刺处有无渗血、皮下气肿等。
制动期间,也需协助患者翻身,给予患者取术侧卧位,下肢伸直,健侧屈曲,以保证患者舒适,防止压疮。
4. 用药护理支架植入术后病人,在拔除动脉鞘管后2小时,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0.4ml腹壁皮下注射每日两次,连续3天,同时使用氯吡格雷75mg每天一次口服共4周,口服阿斯匹林6个月以后酌情减少,以达到抗凝抗血栓目的。
脑血管病介入术后护理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焦虑、抑 郁等不良情绪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
家庭环境改善建议
创造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避免患者受到寒冷或过热的刺激
。
家庭护理知识普及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家居设 施进行必要的改造,如安装扶手 、防滑垫等,以防止患者跌倒。
家居设施改造
指导患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包 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 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情况等因 素,制定个体化的降压药物治疗方案。
联合用药
对于单一降压药物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考虑 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
平稳降压
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尽量实现平稳降压,以 减少对脑血管的不良刺激。
定期监测血压
使用降压药物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 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护理目标设定
确保患者安全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通过采取各种护理措施,确保患者术后生 命体征平稳,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通过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等手段,促进患 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针对性护理 措施等手段,预防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颅内出血、脑血管痉挛等。
体温监测
观察体温变化,判断有无 感染征象。
神经系统功能观察
意识状态评估
定时评估患者意识状态, 判断有无意识障碍。
语言功能测试
与患者交流,观察其语言 表达和理解能力。
肢体活动度检查
观察患者肢体活动情况, 判断有无肌力下降或偏瘫 。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策略
穿刺部位并发症
01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感染等征象,及时处理。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
DSA手术当天
• 在接到手术通知后除测量生命体征 外还要测量病人足背动脉情况及皮 肤温度并记录,嘱病人排空膀胱。 护士陪同患者一同前往导管室并带 好患者的CT及MRI片子、病例及盐 袋。
术前常规准备
病人准备
病人及家属的心 理准备
术前4小时禁食 床上排尿训练 摘除佩带的首饰: 项链、耳环、玉 佩以及含有金邓小芹 2017.02
学习目标
• 1.掌握介入治疗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 2.掌握介入治疗的用药 • 3.掌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学习重点
• 1.脑血管病的相关知识 • 2.术前护理 • 3.术后护理 • 4.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 5.抗凝药物的使用要点
学习难点
• 1 颅内血管分布 • 2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颅外:椎动脉开口、颈内动脉起 始
颅内:椎动脉远端椎基底交界、 基底动脉、ICA虹吸段、 MCA主干
脑血管的特点
• 1 脑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吻合成 大脑动脉环
• 2 脑动脉管壁薄,类似于同等大小的静脉 • 3 脑动脉走形弯曲,多于静脉伴行 • 4 脑的血供于颅骨和硬脑膜的血供无关
DSA技术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脑部血液供应1
颈内动脉系统 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颈总动脉分叉为颈
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后者起始处略膨大, 称为颈动脉窦。颈内动脉入颅后依次分出 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 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供应额 叶、颞叶、顶叶和基底节等大脑半球前3/5 部分的血液。
脑部血液供应2
椎动脉系统: 椎动脉由两侧的锁骨下动脉发出,经枕
主要内容
有关脑血管病知识 • DSA技术及护理 • 何谓介入放射学 • 介入治疗护理
脑血管病知识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知识科普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知识科普脑血管介入治疗是应用特别的器械,通过股动脉,通常选择右侧颈总动脉及左侧颈总动脉、主动脉等,得出全脑血管的造影检查结果。
进行脑血管造影时,需要经过CT或磁共振来核查靶器官,预判患者是否有梗塞、动脉瘤、血管瘤等疾病,再选择应用特别的器械,包括弹簧圈、支架等,通过应用硅胶进行栓塞,应用弹簧圈进行填塞,应用支架取栓。
在医疗水平取得大幅度提升的当今时代,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手术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但对此类病症的术后护理仍是不容忽视的环节,需要相关医护工作者引起重视。
1.术后护理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手术后,患者应当保持绝对卧床状态,同时患肢制动24小时。
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对患者瞳孔、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各方面情况都应当及时了解,也不能忽视患者手术部位的渗血情况及周围的血肿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应当及时处置。
在患者制动期间,医护人员也需要按时翻身,给予患者取术侧卧位,使患者下肢伸直,健侧屈曲,各关节都保持自身功能位置。
在对患者进行翻身时,医护人员应采取纵轴式翻身的方法,角度控制在60°以内,使患者保持舒适状态,防止压疮的产生。
对于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手术后的患者,医务人员也需要鼓励其大量饮水,以此促进体内造影剂加速排出,4h内饮水1000—1500ml,24h内饮水2500ml。
患者在术后四小时可进食,但应注意选择清淡饮食,如烂面条与稀饭等。
此时不宜食用甜汤与鸡蛋,此类食物易造成胀气。
为促进患者静脉回流,缓解其肢体肿胀与不适感,可在确认无血栓的情况下对其制动肢体进行适当按摩。
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医护人员可鼓励患者投入锻炼,以此减轻神经功能的损害,同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术后并发症的护理2.1脑出血脑出血是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出现在年老患者或体质消瘦并伴有高血压经溶栓治疗后的患者中。
在脑血管介入治疗后,医护人员应当注意叮嘱患者避免一切可能引发脑出血的因素,如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情绪激动等。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知识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知识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进入血管系统,采用介入器械进行治疗的方法,被广泛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
在进行脑血管介入治疗时,护理工作尤为重要,能够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下面将介绍一些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知识。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脑血管介入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以便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治疗设备和器械的完好性和洁净度。
治疗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校准。
器械应事先准备好,确保无菌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方便医生使用。
护理人员还需要为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工作。
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治疗方法,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焦虑和恐惧。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治疗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二、术前护理脑血管介入治疗通常需要患者进行术前准备。
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化验,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在术前,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禁食禁水。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在手术前6小时禁食,8小时禁止饮水,以防止术中发生呕吐和误吸。
护理人员还需要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使用情况,以避免术中发生过敏反应或药物不良反应。
三、术中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术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如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异常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患者的疼痛管理。
脑血管介入治疗可能会引起一定的不适感和疼痛,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合理选择和使用镇痛药物,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在术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协助医生进行器械的操作。
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介入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器械,保持器械的无菌性,并及时递交给医生。
脑血管造影及介入化疗术护理常规(1)
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方法、步骤;术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注意事项,让患者消除顾虑,以利配合。
2.术前一周行肝、肾、心肺功能及常规检查,如有心、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出血性疾病者不宜行此手术。
3.碘过敏试验: 3%泛影葡胺1m1静推,15~30分钟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4.手术区域皮肤准备:术前行双侧腹股沟、会阴部及大腿备皮,注意勿损伤皮肤。
5.术前4~6小时禁食、禁水。
6.术前行留置导尿,以免因手术时间长,患者难以坚持而影响手术操作。
(二)术后护理
1.术后嘱患者平卧24小时,穿刺肢体制动,患者应做到绝对卧床,不抬高穿刺侧下肢,不负重,加压包扎防止穿刺点活动性出血。
2.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与有无偏瘫、失语及癫痫发作等脑缺血症状。
3.砂袋压迫穿刺点12小时,观察局部有无渗血、肿胀、同侧下肢末梢循环及足背动脉搏动、皮温、颜色等情况,防止血栓形成而导致下肢缺血性坏死。
4. 于术后4小时可进半流质饮食。
5.严格记录尿量,观察其颜色及性状,补液,必要时给利尿剂,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并监测肾功能。
6.预防局部感染,适当应用抗生素。
7. 协助生活护理,座好基础护理,向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脑血管介入术后如何护理
脑血管介入术后如何护理脑血管疾病是一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三高"疾病,其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80%以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我国每年有数百万的新增病人,介入治疗是一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出血症状,维持患者的身心状态稳定,促使其病情稳定恢复。
那么,介入术后该如何护理呢,下面进行科普介绍。
一、术后护理1、麻醉复苏护理首先,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复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时有效的控制血压,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大氧流量吸氧。
其次,)卧位护理:绝对卧床24小时,去枕平卧6小时,术侧肢体保持伸髋位12小时,多数患者因患肢制动,平卧时间长,感腰背酸痛,下肢麻等不适症状,我们指导患者可在术侧下肢保持伸直的状态下,进行足趾及踝关节的活动,并按摩受压部位,以缓解病人不适感。
2、穿刺部位护理因在术中全身肝素化,故动脉鞘管拔出前应计算肝素的半衰期是否到时间,考虑拔管,必要时查凝血酶原时间,拔鞘管后局部手法按压15~30分钟后用弹力绷带8字型包扎制动8小时,2kg沙袋加压8小时,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和淤斑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本组有1例患者拔出鞘管2小时,出现穿刺部位出血,立即给予重新包扎,通过手法压迫加压包扎止血,血肿自行吸收。
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情况嘱患者多饮水,在1500ml以上,或遵医嘱给予利尿剂,促进造影剂毒素的排出,术后6小时后嘱其进易消化饮食。
4、病情观察(1)由于术后平卧,局部加压穿刺肢体伸直制动,故密切观察穿刺侧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皮肤的颜色温度、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经常询问病人有无下肢疼痛现象,如术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在有无出血的情况下要考虑是否加压包扎过紧,是否有无下肢动脉栓塞的情况,本组有一例患者出现术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给予松开加压包扎绷带,重新包扎,症状很快消失,本组无一例发现下肢动脉栓塞。
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汇总.
术前护理
准确测量体重; 做碘过敏试验; 术前一晚指导患者学会放松技术,必要时
予适量镇静剂以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 术前4~6h禁食、禁水; 术前导尿并留置尿管;
术前护理
准确测量体重; 做碘过敏试验; 术前一晚指导患者学会放松技术,必要时
予适量镇静剂以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 术前4~6h禁食、禁水; 术前导尿并留置尿管;
术前准备
完成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出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和胸 片等; 建立术前准备单; 准备好术中所需心电监护仪、注射泵;
术前准备
术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及地塞
米松5mg。 准备好手术用品:介入材料、沙袋、弹力 绷带、胶布、造影剂(碘帕醇)、尼莫地 平注射液、肝素钠、鱼精蛋白、利多卡因、 注射器、各种抢救药品等;
一般护理:创造安静环境保证患者休息,
术前护理
避免情绪激动维持血压稳定,保持大便通 畅避免颅内高压;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缺乏对介入治疗方法 和危险性的认识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和对昂 贵的手术费用心存顾虑,护士应用通俗易 懂的语言对患者讲明介入治疗的手术简要 操作步骤、安全性及优点并介绍手术成功 的病例等,尽量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并帮 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术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
绝对卧床、患肢制动24小时,患侧下肢可取伸
展位,不屈曲,保持术侧下肢伸直的状态下, 可进行足趾及踝关节的活动。 支架患者术后6小时拔股动脉鞘,予沙袋压迫 穿刺点6小时。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血压、心率、心 律、呼吸、血氧饱和度、手术部位有无渗血、 周围有无血肿、术侧下肢远端皮肤颜色、温度 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脑血管介入术护理ppt
脑血管介入术护理目录CONTENCT •引言•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特殊情况护理•出院指导01引言目的和背景目的脑血管介入术是一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先进技术,其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脑血管介入术的护理目的和背景,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血管介入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了解脑血管介入术的护理背景和现状,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定义和概述定义脑血管介入术护理是指在脑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包括术前评估、术中配合、术后观察与护理等。
概述脑血管介入术是一种通过导管等器械在血管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
然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因此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护理。
02术前准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有无过敏史、手术史等。
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肢体活动情况等,以便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性。
患者评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
心理支持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基本流程、手术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使患者对手术有全面了解。
术前教育术前宣教03术中护理01020304术前准备麻醉处理手术操作术后处理手术流程医生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股动脉或颈动脉将导管送入脑部血管,进行栓塞、扩张或支架植入等操作。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无意识。
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无菌,准备手术器械和药品,核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
手术完成后,对手术部位进行加压包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状况。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常见并发症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脑血管病是首位死亡原因,其中颅内、外大血管狭窄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重最大。
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不断发展,被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是指经皮股动脉穿刺,在体内注入足量肝素,使患者全身肝素化,并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在血管内行介入手术的方法。
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介入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预防并发症。
术前护理术前1 d备皮并协助患者洗澡更衣,术前4-6 h禁食、禁水,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等镇静剂使患者放松,手术时间长或者全身麻醉手术,导尿并留置尿管,术前在左上肢留置套管针。
此外,还应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顾虑,耐心讲解手术目的、方法、过程,消除患者顾虑,争取最大程度的配合。
术中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等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并给予护理措施,准确记录肝素每次应用的时间和剂量,监测呼吸和血压,密切注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显示屏上的影像,发现异常及时提醒医生处理。
手术在确保无菌操作的前提下,合理完成手术配合工作。
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及病情观察。
患者术后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常规予低流量吸氧,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尤其应注意维持血压稳定,防止血压过低或骤然升高。
嘱病人多饮水,并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术后常规进行神经功能监测,在术后12小时内,卒中量表评分每30分钟评价一次;术后12-24小时内,NIHSS评分每2小时评价一次;如出现严重头痛、恶心呕吐高血压,应随时行NIHSS评分,并遵医嘱予头颅CT检查。
注意加强心理疏导,保持心情舒畅,保证良好睡眠。
2、穿刺侧肢体的护理。
术后30min用沙袋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术后穿刺侧肢体应保持伸直制动6 h~12h,避免屈髋,绝对卧床24h,术后6h撤除沙袋,术后24h解除弹力绷带且可下床活动。
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瘀斑及血肿,同时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皮肤温度、腿围等情况以判断是否有血栓形成。
脑血管内介入治疗及护理
远程医疗应用
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远 程会诊、手术指导等,使 优质医疗资源得到更广泛 利用。
挑战与机遇
技术挑战
脑血管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对医生技术要求高,需要 不断学习和实践。
并发症风险
介入治疗虽为微创手术,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如出 血、感染等,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介入 治疗市场需求巨大。同时,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 为介入治疗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 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如发生并 发症,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脑血管内介入治疗康复与随
05
访
康复期注意事项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 体征,包括血压、心 率、呼吸等,以及神 经功能状况,如意识 、语言、运动等。
药物使用
遵医嘱按时服药,了 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 用,如有不适及时告 知医生。
02 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等,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增强信心。
03 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 心电图等。指导患者术前禁食、禁水,备皮,建 立静脉通道等。
术中护理
01 体位护理
协助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0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 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脑血 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促进 康复。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 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和神经功能的改善。
适当运动
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 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 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和 促进血液循环。
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
脑血管介入治疗什么是脑血管介入治疗?脑血管介入治疗是指在X线电视监视下经血管途径借助导引器械递送特殊材料进入神经系统病变区,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症:颅内、椎管内的血管性病变,包括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颅内外动静脉瘘、椎管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以及部分头颈部肿瘤。
禁忌症:对碘过敏者。
2、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3、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
4、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一、术前护理1、评估患者文化水平、心理状态以及该项检查、治疗技术的认识程度;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检查、治疗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意外或并发症,征得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并签字;为病人创造安静的修养环境,解除心理压力。
2、遵医嘱做好各项化验检查,如肝肾功能、血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
3、用物准备:沙袋或盐袋(1kg),毛巾2–3条,(白色、大小适宜),必要时备微量注射泵、监护仪、药品(甘露醇、尿激酶)等。
4、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套管针),常规为不穿刺一侧上肢(左侧上肢),尽量少穿刺,防止出血及淤斑。
5、遵医嘱备皮、淋浴及更换病员服。
6、遵医嘱禁食、禁水和禁药:局麻4–6小时,糖尿病患者适当进食避免低血糖反应发生,全麻9–12小时。
7、特殊情况遵医嘱术前用药、留置导尿管、心电监护。
二、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每2小时监测1次,连续6次正常后停测;密切观察患者四肢活动、语言状况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并与术前比较,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早发现颅内高压、脑血栓形成、颅内血管破裂出血、急性血管闭塞等并发症。
2、穿刺点护理:术后平卧,穿刺部位按压30分钟,沙袋后盐袋(1kg)压迫6–8小时,穿刺肢体继续制动(取伸展位,不可屈伸)2–4小时。
一般穿刺后8小时左右可行侧卧位,24小时内卧床休息,限制活动;(2小时内每15分钟1次)密切观察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和肢体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防止动脉栓塞;注意局部有无渗血、血肿,指导患者咳嗽或呕吐时按压穿刺部位,避免因腹压增加而导致伤口出血;24小时后,如无异常去除加压包扎,穿刺点常规消毒,纱布敷盖可下床活动。
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
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脑血管介入手术是指在患者身体健康情况下,对脑血管疾病进行的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致残率。
很多脑卒中患者都是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介入手术就是针对这种脑卒中患者进行的一种治疗方法。
脑血管介入手术是指在影像学引导下,将导管、导丝或球囊等特殊器械送至闭塞血管的位置,并经导管将血栓、栓子或其他物质输送至狭窄部位。
该手术主要适用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及动静脉瘘(静脉﹣动脉)等脑血管疾病。
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介入,患者将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脑梗后遗症,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脑血管介入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控制脑梗后遗症。
一、脑血管介入手术前护理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义诊信息(1)在开始治疗前,患者要多补充营养,多食富含维生素食物,并确保饮食清淡、易于消化,忌食用刺激、辛辣、生冷食物。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头晕及呕吐等情况。
脑血管介入手术前要注意保暖及心理准备。
患者和家属对介入治疗不甚了解,因而产生疑虑。
对此,医护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首先,要给患者讲解疾病与介入治疗知识,加深患者对该手术的理解。
其次,可以和患者分享治疗成功案例,帮患者建立治疗自信心保持放松心态,控制情绪稳定,不可过于激动。
(2)术前一晚需要保证患者卧床休息,防止颅内压升高影响手术效果。
(3)术前两天开始遵医嘱口服药物,病人在做脑血管介入手术前需要使用一定剂量的镇静剂。
(4)患者在手术前如果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情况,应该及时报告大夫;如果出现严重的低血压状态,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可以适当给予吸氧措施。
(5)为了避免颅内压升高导致的脑梗死引发患者脑出血,术前需要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变化。
二、脑血管介入手术后护理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1、首先,在手术后卧床休养,若是穿刺点是挠动脉应避免24小时内患侧手臂用力,若在股动脉可以用沙袋对穿刺点进行压迫三至五小时,制动八个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管介入及护理
【摘要】20世纪后半叶,临床医学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脑血管病是国人致死的最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我国每年有数百万的新增病人,神经介入的应用已经显示了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广阔前景和领域。
【关键词】脑血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55-02
脑血管病是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是致残的主要原因。
成年人群脑血管病发生率为150~200人/10万,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左右.我国人口中每年死于脑血管的患者超过100万,脑血管病危害患者本人,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直接原因是脑血管狭窄或阻塞,颅内外血管狭窄既可直接造成脑缺血。
首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呢?虽然有多种检查可为我们提供诊断依据,但其中只有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金标准。
一但明确患者有脑血管狭窄存在,治疗手段有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及介入治疗。
1 适应症与禁忌症
1.1 适应症:
(1)颅内血管性疾病,如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动脉栓塞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脓肿、囊肿、血
肿等。
(3)颅脑外伤引起的脑外血肿。
(4)手术后观察手术效果及脑血循环状态。
1.2 禁忌症:
(1)老年性动脉硬化者需慎重。
(2)有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者。
(3)造影剂过敏者。
(4)有严重出血倾向。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有的患者和家属对此缺乏了解,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担心治疗效果不佳而产生心理压力。
护士应热情接待病人,关心、同情、帮助病人,协助生活护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
2.1.2 术前准备:因此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适应症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直径>70%以上者,有症状性狭窄在60%以上者,有症状性椎动脉狭窄≥50%或优势侧椎动脉狭窄者,有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70%以上者或闭塞者。
而慢性完全闭塞,动脉严重扭曲,动脉严重钙化,6周内患脑梗死或斑块易脱落者为禁忌症[1]。
2.2 术中配合:(1)患者取平卧位,建立静脉通道,穿刺血管肢体多选择手术对侧肢体,一留置针为好。
备好各种急救药品。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血压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因在导管及导丝推送过程中及支架释放中可刺激颈动脉血管发生血管痉挛,可能撕裂血管内膜和斑块使栓子
脱落而发生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2]。
如出现头痛、意识障碍、血压下降等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2.3 术后护理
2.3.1 体位:术后平卧,穿刺侧下肢伸直,禁止弯曲,术后6h
拔除动脉鞘,穿刺部位加压包扎,用沙袋压迫止血6h。
穿刺侧下肢制动24h,以防止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
不可下床,加强巡视,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如大小便的处理、口腔护理、保持床单的整洁等。
2.3.2 伤口护理:穿刺点加压包扎,并严密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或血肿,每30min测足背动脉搏动一次,下肢皮肤若出现足背动脉搏动细弱、皮肤温度低、穿刺点有出血倾向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3.3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予以心电监护,若出现头痛、头晕、肢体乏力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指导患者多饮水,以利造影剂的排泄。
2.3.4 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直接关系到
手术的成败。
术后并发症中最危险的是急性颈动脉闭塞,其原因主要是斑块下出血或斑块破裂后继发性血栓形成。
术后24h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或速碧凝腹壁皮下注射5~7天,每日2次,q12h1次。
在使用抗凝药物期间,预防皮下出血。
2.3.5 观察低血压、心动过慢。
由于手术中支架释放刺激了颈动脉压力感受器,会反射性引起血压下降[3]。
2.3.6 观察有无皮肤下血肿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有1例患者术后6h拔鞘时在穿刺初出现皮肤圆形肿胀,直径3~4cm,为股动脉穿刺处出血。
主要原因是拔鞘后压迫不到位,通过严格制动、抬高患肢等处理,1周后血肿逐渐吸收、消退。
3 支架置入(sp)并发症的护理
sp成功疗效评定标准sp后狭窄动脉改善>20%,最终残留狭窄<50%[4]。
3.1 sp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脑出血。
为防止颅内出血,术中监测血压,严格控制血压,血压一般控制在120~150/80~90mmhg。
血压急剧伸高>200mmhg,可考虑尼莫同静脉泵入。
其次术后立即行颅脑ct检查,这样做对脑出血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将有决定性的意义,将能减少死亡率,挽救患者的生命。
3.2 在sp术中很大的危险是斑块的脱落或大量栓子的脱落。
由于脑保护装置-滤器(通常称之为伞)的实施,使手术中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明显下降。
但是并非能百分之百成功,仍然有一定的危险。
术后应立即行头颅ct检查,防止脑出血,减少病死率。
3.3 造影剂反应的表现
3.3.1轻度反应:面部潮红、打喷嚏、恶心、头痛等
3.3.2中度反应:胸闷、剧烈呕吐、腹痛腹泄等。
3.3.3 重度反应:循环衰竭-血压下降、脉搏细速、意识模糊、
心脏骤停。
呼吸衰竭-喉与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并发肺水肿则吐大量泡沫样或粉红色痰。
3.3.4 迟发反应:在造影后数小时或数日出现。
3.5 过敏反应的处理:
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剂:平卧、吸氧;遵医嘱地塞米松10~20mgiv;或甲基强的松龙50mgiv;或强的松龙250mgiv 。
非那根50mg im;或者苯海拉明50mgiv。
肾上腺素1mgiv,每3分种重复给药一次,起效为止;呼吸抑制时,给呼吸中枢兴奋剂,如尼克刹米或咖啡因。
喉头水肿窒息时,行气管切开。
呼吸停止时,做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
我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将继续致力于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相信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作为护理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熟悉掌握手术前后的护理,是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姜卫剑.脑动脉狭窄的诊断及治疗。
脑血管疾病杂志,2002,2增刊:
[2]林秀兰.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护理研究,200317(9):1029-1030。
[3]丁宇,陈贞芳,迟路湘,等。
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4:
2168.
[4] exeutive committee for the asymptomatic carotid atherosclersois study.endarterectomy for 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jama,1995,273:1421-1428.
作者单位:430022 武汉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