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常见问题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1.何为批评理论?
答:批评理论是大约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当时文学理论日益批评化,文学批评日益理论化,文学理论与批评界限越来越模糊,批评理论这一新形式应运而生。
批评理论是对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的进一步深化。文学阅读是指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词句和意义的翻阅、理解与体验过程;文学批评是指读者在文学阅读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评论;批评理论则是文学批评理论的简称,是指读者在对文学现象的阅读和批评过程中体现的特定批评方式、借此而对更普遍的文学问题的反思以及这过程中体现的价值系统。
批评理论不仅有具体批评方式,而且还有由此出发而对更普遍问题的探索,以及相应的作为支撑的更大的文化价值系统,是一种基于阅读的、与具体批评相结合的理论。
2.依据中外批评理论的一个模式分析一具体文本。
答:对职业化牛仔裤的“文化研究”批评,如下(只提纲要)。
文化现象:白领女性越来越多地选择职业化牛仔裤作为自己的着装选择。
背后的文化内涵:(1)时间紧缺文化的体现;(2)女性对自由的更多要求、向往;(3)日常审美化的进一步要求。
第二章西方批评理论的历史与现状
1.何为批判现实主义?
答: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批评理论中影响最为重大的文学流派,19世纪中后期最为辉煌,成为一时的主流,后来成为多种文学观念中之一种。
现实主义批评理论是在认识性价值论模式基础上形成的文学观念,现实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真实性、典型、完整的故事,而批判现实主义更侧重于对社会的揭露与批判等。批评家们就是以这些概念为标尺来衡量文学作品的。他们确信文学可以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并进而对生活产生改造作用。批判现实主义批评有两个最杰出的范例,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评实践,另一个是19世纪俄国的那
些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即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人的批评实践,都成为了批判现实主义的经典代表。
2.评述唯美主义。
答:唯美主义是一种否定文学之社会功用,反对表现激情,而是以形式、感觉为关注焦点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以“为艺术而艺术”为核心口号,追求“生活的审美化”。
康德开启的德国古典美学精神是唯美主义文学观念理论来源。康德的“审美无功利”说与席勒的借助于审美教育弥合人的感性与理性分裂的观点对唯美主义的发展都提供了理论根据。
但唯美主义割裂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有泛形式主义倾向,是一种对生活的消极的逃避。
第三章形式主义批评
1.谈谈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互相渗透和转化。
答: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样的内容决定需要什么样的文学形式。诸如抒情比较适合采用诗歌体、散文体,而叙事相对来说更适合采用小说体。同样的叙事,一些诸如侦探之类的的故事,则最好采用倒叙方法,而一些平常题材则可以采用平常叙述方法。
形式影响内容,适应的形式可以对内容产生充实、提升、增补的作用,例如“有意义的形式”就是形式对内容转化的典型。朴实的叙述语气、自然的语言修辞给人的则是自然无华的感情体验;相反侦探类作品中倒叙的使用,能增加作品的神秘感,给读者以更大的想象空间。
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作品形式的功能。
答:威廉斯《便条》:便条/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
这是美国诗人威廉斯的一首颇有名气的诗。然而从内容上看,它和一张普通的便条似乎无甚区别,也就是一张对自己吃了冰箱里梅子表示道歉的留言条。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留言条,它将一种普通的留言条形式摇身一变为陌生的分行书写的形式,由此达到了一种不同于平常留言条的特殊效果,因此也从留言条变成了诗。
这首诗巧妙地引进日常实用语言,描写了我与你、冰箱与梅子、甜蜜与冰凉之间的对立和对话,使人体味到人的生理满足(吃梅子)与社会礼俗之间的冲突与和解的意义,或者领略到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以及寻求理解和沟通的努力。
这个例子说明,诗之为诗形式起了很大的作用,相同的内容,被赋予不同的形式,则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是一个形式内容化的典型范例。
第四章新批评
1.简述新批评派的发展过程。
答:现代主义文学重象征,语言晦涩玄奥,使批评家不得不通过细读来探索。
西方文论的基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浪漫主义、俄国形式主义都从形式方面对文学进行了探索。
英国的瑞查兹和美国的艾略特从基本理论倾向和方法论的角度为新批评派
奠定了基础①,兰色姆出版了《新批评》使新批评由此被正式命名。而《意图谬见》、《感受谬见》以及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的出现,使新批评完成了“制度化”过程,新批评由此占有了当之无愧的主导地位。但在此之后,文学批评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异彩,各种各样的批评观念和批评方法纷纷出笼,新批评于是走向衰微。
2.谈谈对反讽的认识。
答:“反讽”源于古希腊喜剧,指人善于掩饰自己,并习惯于运用潜台词式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最后出奇制胜。后来成为一种修辞术,指我们的意思与我们所说的话恰恰相反,也就是所谓的说反话,也常常指希望与结果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对立。
反讽可以体现在诸多层面上,如词语反讽、结构反讽、戏剧反讽、浪漫反讽、命运反讽等。词语反讽指词语的深层意义与表现意义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它表现为一种态度和评价。新批评赋予它以新的内涵,并把它作为评价文学的一个重要尺度,使之成为了新批评的重要范畴之一,指互相干扰、冲突、排斥、互相抵消的方面,在诗人手中结合成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是诗歌的结构原则,是“诗歌的一个普遍而重要的方面”。
第五章心理分析批评
1.简述心理分析批评的发展过程。
答:心理分析批评是20世纪初由弗洛伊德开创,侧重于研究人的“无意识”,将“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引入心理分析,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心里结构和“前俄狄浦斯阶段”、“俄狄浦斯阶段”的人类心理发展阶段,对梦作了精彩解析。
荣格打破了弗洛伊德的泛性主义,突破了对象的个体局限,提出神话意象和集体无意识,给心理分析引入了文化历史的维度。弗莱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成体系的批评方法,世称“原型批评”。拉康开动了“语言论转向”,主张语言塑造和最后结构了我们的意识—无意识心理,提出了“镜像说”和“心理三界论”。
在拉康之后,“文化论转向”日益鲜明,心理分析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文化研究、后殖民主义以及临床技术性的治疗。
2.简述弗洛伊德的基本学说。
答:以人的“无意识”为自己的研究重心,再度将“无意识”规定为一个心理动力系统。
将两个经济学概念引入心理过程的描述之中,提出“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快乐原则”仅仅是追求快乐,渴望在一瞬间满足本能冲动;“现实原则”承认社会标准和社会规范调节快乐的必要性。
论说了经典的“人格心理结构”:本能和性欲构成的“本我”,受知觉系统调节和修改的“自我”,理想化和典范化追求的“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