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六章政治建设与构建和谐贵州(下)17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昔图片:农家居室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 大的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关键 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十五” 期间,贵州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扎 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省农村经济社会保持了全面发展 的良好势头。2006年,制定了《中 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 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 系列工作要求,确保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十一五”期 间,在全省范围内抓好100个社会 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工作,为全 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探索路 子、积累经验和指导方面的作用。
贵阳夜市小吃
新世纪、新时代,构建“和谐贵州”存在着难得的机遇和诸多有利条件。 中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 发展,并将继续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支持西部地区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 贵州省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 重要决策部署,对构建“和谐贵州”的认识不断深化,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 实实在在的进展;通过这些年的奋斗,贵州省的整体实力、综合竞争能力和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这为构建“和谐贵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 们一定要按照省委的部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把构建“和谐贵州” 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做 好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4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 著提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 建立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和统分结合经营机制的基础上, 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农战 略,大力开展扶贫开发,积极组 织劳务输出,使农村经济发展不 断跃上新的台阶;跨入 21 世纪,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 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随着国民 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省城乡人 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06 年, 全省总体小康建设实现程度为 86.6% ,其中,城镇为 91.0% ,农 村为72.9% 。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 多彩。
3、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1985—2005 年 , 全 省 持 续 开展了以世界环境日为标志的 经常性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公众的环境保护参与意识有了 较大提高。 (1)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不断 完善。 1979 年 2 月,贵州省环 境保护局成立。 1995—2004 年, 贵州依法理顺了各级人民政府 对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环境 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保护 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有 关部门按照法律授权在其管辖 范围内对环境保护实施监督的 体制,逐步形成了环境保护分 工协调、齐抓共管的局面。
西江苗寨
(1)农村居民生活明显改善。2006年,全 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85元,人均 消费支出1627元。每百户农村居民耐用消 费品拥有量为:洗衣机29.8台,摩托车15.8 辆,彩色电视机64.9台,热水器3.1台,电 话机31.1部,移动电话26.7部,电冰箱8.6 台。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3.84平方米,不少 农户拥有农用汽车、拖拉机及农产品加工机 械和水利提灌机械。 (2)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06年,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16.61 元,人均消费支出达到6864.39元。每百户 城镇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为:家用电脑 29.81台,移动电话140.43部,彩色电视机 125.23部,电冰箱88台,取暖器165.31台, 沐浴热水器58.27台,家用汽车2.7辆。居住 条件大为改善,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1.57平 方米,使用管道煤气的家庭达到25.7%。
村容整洁
2、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伤残、失 业、遭受灾害、生活困难等情况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 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 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 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十五”时期,贵州省就业再 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 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乡社会救助为核心的社会保 障体系框架初步建立。2006年,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 数达到192.8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99.24万人, 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31.07万人。2007年,省政府制定了 全面建立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同时把贯 彻意见列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工 作落到实处。
1 、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 推进
搞好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共 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一直把扶贫开发作为“三 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1994 年国家确定的 592 个 贫困县中,贵州有48个,约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 8.0%,到2000 年,全国 3000 万贫困人口贵州约占 十分之一。“十五”期间,全省共投入各类扶贫 开发资金 100 多亿元,到 2005 年末,全省农村处 于温饱线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 266 万人,占农村 总人口数的7.9%。“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大 扶贫开发力度,采取开发式扶贫、易地搬迁扶贫、 长期救助的具体措施,突出分类指导,努力改善 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 基本增收门路和帮助贫困群众提高基本素质,扎 实抓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 三项重点工作。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为中心,以 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重点,实行解决温饱与抑制 返贫并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艰苦创业,大胆探索,走符合贵州实际的 扶贫开发路子,加快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奔小康的 步伐。实现了全省农村总体上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完成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阶段性任务。
⑤农工党贵州省委:全省有农工党员1606人,其中医卫界 1051人,文教界303人,科技界11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494人, 中级职称995人。现有市级委员会4个,总支委员会2个,支部57 个,小组3个。 ⑥致公党贵州省委:全省党员总数为328人。 ⑦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员会:全省社员总数为2780人,其中科 技教育医卫主体界别达到89%,高级职称为49%。全省建立有贵 阳、遵义、六盘水、安顺和黔南5个市、州委和1个县级市的都 匀市委,以及28个省直属基层支社。 ⑧省工商联:是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 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省人民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全省有县以上工商联组织97个,基层组织1054个,行业商会、 同业公会205个。共有会员82462个(人),其中,企业会员 7915个,团体会员636个,个人会员66488人,原工商业者及 “三小”(小商、小贩、小业主)7423个(人)。
四、构建和谐贵州
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千年 渴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重大理论 成果。构建“和谐贵州”,是紧密 结合贵州实际,把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任务具体化的伟大实践。我 们要构建的和谐贵州,是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 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 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人 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 谐的社会。对于欠发达、欠开发的 贵州来说,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构 建“和谐贵州”具有特殊重要的意 义。
“全国首届生态环境与绿色 消费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2)林业结构日趋合理。1990年,中共 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强 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定》,经过 10年的努力,贵州森林覆盖率已由过去的 18.3% 提高到 30.83% ,林业结构日趋合 理,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实施了长江上 游、珠江上游防护林工程和沙土保持重点 防治区工程,构筑“两江”上游绿色屏障。 推动了全省群众性造林绿化的广泛开展, 促进了林地面积的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的 增加和造林质量的提高,减少了水土流失。 退 耕 还 林 还 草 工 程 于 2000 年 启 动 , 到 2004 年,完成退耕还林约 88 万公顷,营 造林面积以每年47万公顷的数量递增,已 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累计 200 多万公 顷。全省已建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野生 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内陆湿地类型、 古生物遗迹类型等 130 个自然保护区,保 护面积 96.1 公顷。 2004 年起,对 13 个国 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进行综合治理。
2005年,全省共有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贵州地方组织8个: ①民革贵州省委:全省有民革党员1720人,平均年龄 56.1岁。有民革市委会6个,基层支部61个。 ②民盟贵州省委:全省盟员总数为3220人,其中,从 事文化教育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占 88.4%。 全省有4个地级市委员会,1个州委员会,1个基层委员 会,1个省直总支部,34个省直属支部,122个盟的基 层组织。 ③民建贵州省委:全省共有民建会员2202人,其中大 专以上学历的1360人,中级以上职称的998人。有民建 市、州委员会7 个(其中县级市委会1个),基层支部 79 个,总支2个,小组2个。 ④民进贵州省委:全省共有民进会员1629人,其中博 士和博士生导师9人。有民进地方组织7个,基层支部 (小组)78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政协贵州省地方组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贵州省委员会是在贵州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 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的基础上,于1955年2月建立的。人民政协的职能作用得 到充分发挥。政协贵州省委团结和动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 各族各界人士,通过提案、建议案、专题调研、委员视察等形式,为全省经 济社会的发展建言献策。省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通过立法协商、执法监督 等工作,对依法治省、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各级地方政协组 织认真履行基本职能,积极参与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本级的各民主党 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参政议政,有力地推动了贵州的民主政治建设,为 促进贵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贵州“十一五”时期,促进城乡 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总的目标 是:建立健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 应的、比较完善的城乡就业和社会 保障制度及运行机制,城镇就业岗 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 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为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贵州在全省88个县市全面启动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各级财政2007 年补贴 3 亿多元为农民群众“报销” 医药费用。目前全省参加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的农民超过2609万人,参 合率达到84.9%以上。
(3)加强了工业污染防治力度。严格实行工业排污总量控 制、排污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实行基建、技改、 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对城镇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严格控 制烟尘、噪音、排污。2004年,全省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 准的城镇比例达41%。
中英合作开展贵州清洁 发展机制能力建设
(4)水资源保护 工作受到重视,建 立了一批以饮用水 资源和水资源涵养 林为主要对象的自 然保护区。加强了 大型水库保护,加 大水污染治理力度。 (5)城镇绿化也 有新的进展,形成 一个人与自然和谐 的绿色生态圈。 2004年,国家林业 局授予贵阳市“国 家森林城市”的称 号。 2007 年 6 月 27 日,荔波申报世界 遗产成功。
(下)
主讲教师 马列主义教研部 李向玉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 度地方建设
中共贵州省委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 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 事,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党外人士参政议 政,民主监督,为振兴贵州、加快贵州经济建设,逐 步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