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分析
透视的种类
D
三、视点前后距离的变化
写生构图时除了左右、上下位置的选择外,
还有远近深度的变化。当然我们观察景物时, 其距离的远近也还是有限度的,不能太近或 太远,要根据所描绘景物在构图中的主次地 位,和周围景物之间的对比、协调关系而定, 太近会产生变形且不能看见全貌,太远则不 能突出主体且模糊不清。
此图在60度视域内,视点所看到的最长限度为视
距物体近,视角大,建筑物显得高大挺拔,
相对离灭点近,有强烈的近大远小的高度 透视差异,深度感强,有动感,视觉冲击 力大。如同照相机的广角镜头。相反距物 体远,视角小,建筑物的远近大小变化不 太大,相对离灭点远,感觉平稳,后面被 遮挡的建筑物更多地显显出来。如用长焦
Over、 thanks
2、倾斜透视的作图方法
①
本 身 有 倾 斜 面 的 倾 斜 透 视 原 理
②高大建筑物倾斜透视原理。
A
、 高 度 等 分 法
③ 倾 斜 透 视 中 阶 梯 的 画 法
B、平行透视中的对角线法。
C、测点法
视点的选择
我们在写生时,面对景物取景构图,常常会作 一番思考,选取一个最佳角度。左右、前后、高 低不同位置的选择,所表现出来的景物会呈现不 同的视觉效果,这一切都是视点位置的变化而产 生的结果。焦点透视中心点代表视点的主视方向, 理论上永远在视圈内画面的中心位置,是不变的 因素。作为视点,是可以游动的,可以从宽、深、 高三个向度上选择与构图,也就是左右、前后、 高低三个方向位置的选择,这是一个可变的因素, 而这三个因素并不仅是单项选择,往往是两者或 三者综合选择,例如面对某个景物我可以选择它 左面远一些高处的位置,是全方位的观照。
2、成角透视作图方法
1、定视平线H,距点D,测点L1,L2灭点M1、 M2。 2、在基线X上定出AD=AD、Ab=AB、 AA’=AE。 3、由AA‘分别向M1、M2作消失线。 4、连接L1b交M1A于B,连接L2d交M2于D 5、过D点作垂线交A’M2于D‘,过B点作垂线 交A’M1于B’得六面体.
透视学三点透视解释
透视学三点透视解释一、透视学的定义透视学,又称“视学”,是绘画透视基础理论的总称。
包括三种透视,即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
1.平行透视即在同一个面上,把两个以上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透视方法。
最常见的是一点透视。
2.成角透视是把物体向两边看成倾斜角度,所产生的透视现象。
最常见的是两点透视。
3.倾斜透视是把物体向前后左右都看成倾斜角度,所产生的透视现象。
最常见的是三点透视。
二、三点透视的特征( 1)在作画时,将三点透视或者更多点(即几何透视)依次安排在同一个面上,分别观察三点透视中各物体与其它物体的关系,将三个物体间相互关系的点之坐标及位置连线,就形成了立体感很强的画面。
( 2)在作画时,可运用其中任何一种透视来表现物体,使形象富有真实感。
( 3)不能认为几何透视一定要平行画面。
如构图上把山峰的外轮廓画得比较具体而明显,而内部的山头却虚掉,这样从远处看过去会出现一座漂亮的空中楼阁的透视效果。
( 4)几何透视不能成为不变的法则。
例如黄金分割法。
二、三点透视的特征( 1)在作画时,必须按照正确的规律进行画面结构的安排。
不然会出现偏差,造成透视失误。
( 2)只有一点透视才能准确地表现物体的透视现象,它在透视学中占据统治地位,只要将一点透视运用到极限,所获得的效果也是逼真的。
( 3)物体的透视变化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便会失去真实性。
三、三点透视的应用( 1)石膏像的透视法: a。
先画出石膏像的大致形状,再根据石膏像的尺寸设计好衣纹; b。
沿着衣服纹路勾勒出人物身躯的骨骼; c。
继续刻画细节,并加深暗部色调,注意眼睛、嘴巴等重点部位的塑造; d。
完善石膏像的动态姿势,增添神情气韵。
( 2)建筑模型的制作:首先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好模型的底板,利用纸壳的厚度调整好模型的体积感。
为了塑造好石膏像的体积感,可在底板上贴双面胶,这样既保证了足够的厚度,又便于拆卸模型。
为了防止石膏像的水口不好,破坏模型,还可利用彩色笔在背面涂抹,使水口附近的肌肉看起来更自然。
从小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大问题——《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教学反思
从小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大问题——《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教学反思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作业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活动。
通过作业,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小作业中所显露出的问题,这些问题背后往往隐藏着更大的教学难题。
在本文中,我将通过对《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这门课程的教学反思,总结出从小作业中反映出来的一些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对知识框架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小作业时对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他们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描述,没有建立起知识框架,导致后续的学习进展缓慢。
这种情况可能源于教师在讲解时对概念解释的不够明确,或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与提问。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考虑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让学生自主思考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起更深入的知识框架。
在小作业中,我会设置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解释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透视的本质和运用方式。
此外,我还将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提问和交流,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二、应用能力的欠缺除了对知识框架的掌握,学生在完成小作业过程中还常常展现出应用能力的欠缺。
在涉及到具体问题解决的环节,他们往往会遇到困难,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只重视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忽视了对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我将在课堂教学中增设一些与实际问题相关的练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在小作业设置上,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多次实践和反复练习,相信学生的应用能力将会有所提高。
三、学习兴趣的缺失有时候,学生在完成小作业时表现出对透视学习的兴趣缺失。
他们可能对作业内容感到枯燥乏味,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情况可能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关,也可能与学生对透视学习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够深入有关。
透视(平行透视_和_成角透视
课堂作业
立 方 体 平 行 透 视
视平线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意大利)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基本规律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客观物体(指立方体)的 前面与画面平行,底面与 地平面平行;
视平线上只有一个消失点 (心点);
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都消 失于心点。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客观物体(指立方体) 的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 面平行,底面与地平面 平行;
透视规律
主讲人:周淑君
看图过程中请大家找出图片的相同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近
远
小
低远 高 近
客观物体因与人眼(视点)的 远近距离和空间方位的不同,在视 觉上引起近大远小、近宽远窄或近 长远短、近高远低等形象变化,称 作透视现象。
运用透视规律描绘物体形象, 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最基 本的方法。
基本原理:近大远小 近宽远窄 近长远短
近高远低
透视图分类
1)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2)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比较 平行透视 和 成角透视 的不同
1.观察角度不同 2.消失点个数不同
客观物体(指 立方体)存在与画 面平行的面时产生 的透视现象。
平行透视
视 中 线 心点
视平线
客观物体(指立方体) 的各个面都不与画面平 行而成各种角度时的透 视现象。
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
地平线
Hale Waihona Puke (四)成角透视——也就是物体没有一个面正对着画者,如:平行的六面体 斜放在桌面上,它的面与我们的画面成形一定的角度,我们叫这种透为成角 透视,如果我们叫平行透视为一点透视,那么成角透视就是两点透视,那么 成角透视就是两点透视,如:成角透视的六面的每条边分别向好的“消失点” 消失,如成角的透视的特点是:① 垂直永远是垂直的,② 没有与画面的相 同的平行线,③ 和平行透视一样,视平线下,我们看物体顶部,视平上的 我们看到物体底部,透视是一门很高的学科,还有多的名词,我还就不讲了, 对于我们医学美术来讲了解这些就足够。
(二)心点 视平线——消失在远方的点叫“心点”,通过 心点与画者的眼睛保持平行的线称“视平线”,视平线是 随作画者的眼睛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眼睛的高度等于视 平线的高度,另外我们站在宽广的草原,我们向远方望去, 天地相交的线我们称之为地平线,人眼平视时,视平线就 是地平线,人仰视时视平线在地平线的上方,人俯视时, 视平线在地平线下方。
画面 透视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一、关于透视 我们在自然中看到物体都会呈现出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
空间关系,甚至消失到一个小点的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就叫做 “透视”,也叫透视变形。 如:长长的走廊,打开的门和窗 等,我们看到的铁轨。
二、透视的基本概念 (一)取景——就是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把我们所看到的景物, 按照一定比例有取舍的画在画面上。那么我们在表现这些景物 时,我们要按透视变化的规律作画,因此我们要一些透视的基 本概念和有所了解。
正 确 构 图
不 合 理 构 图
另外还有倾斜透视和散点透视:
一个物体的平面与水平成 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况,就 叫倾斜透视,如:屋顶, 楼梯,斜坡等。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
平角透视,成角透视,斜角透视。
1、单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由於在透视的结构中,只有一个透视消失点,因而得名。
平行透视是一种表达三维空间的方法。
当观者直接面对景物,可将眼前所见的景物,表达在画面之上。
通过画面上线条的特别安排,来组成人与物,或物与物的空间关系,令其具有视觉上立体及距离的表象。
2、两点透视又称为成角透视,由於在透视的结构中,有两个透视消失点,因而得名。
成角透视是指观者从一个斜摆的角度,而不是从正面的角度来观察目标物。
因此观者看到各景物不同空间上的面块,亦看到各面块消失在两个不同的消失点上。
这两个消失点皆在水平线上。
成角透视在画面上的构成,先从各景物最接近观者视线的边界开始。
景物会从这条边界往两侧消失,直到水平线处的两个消失点。
3、三点透视又称为斜角透视,是在画面中有三个消失点的透视。
此种透视的形成,是因为景物没有任何一条边缘或面块与画面平行,相对於画面,景物是倾斜的。
当物体与视线形成角度时,因立体的特性,会呈现往长、阔、高,三重空间延伸的块面,并消失於三个不同空间的消失点上。
三点透视的构成,是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多加一个消失点。
此第三个消失点可作的为高度空间的透视表达,而消失点正在水平线之上或下。
如第三消失点在水平线之上,正好象徵物体往高空伸展,观者仰头看著物体。
如第三消失点在水
平线之下,则可采用作为表达物体往地心延伸,观者是垂头观看著物体。
解释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解释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以《解释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透视是指在绘画或摄影中,利用人们对空间维度的认知,以距离观者有关的尺度来表现远近感、大小感、深度感等空间线性维度。
画家使用透视技巧,可以在平面上模拟出立体的景象,并让观者在审美上产生远处、中处、近处的感受。
在透视的绘画或摄影中,最常用的两种技巧分别是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是指在沿着三维空间中的平行直线时,把每条平行直线等比例地投射到画面的直线上,即相互平行,在平行透视中,视线光线是从相同位置(也就是视点)出发的,可以展示出完美的远处、中处、近处的景象。
同时,它也拥有比真实生活中更强的视角的能力,能让景物的高度和宽度同时变得更小,但不影响印象深刻的性质,由此可以利用平行透视来表达某种情绪。
成角透视与平行透视不同,它是指相同平行平面上的直线从一个视点出发,等比例投射到一定角度的画面中,当视点向观者看去时,会有逐渐改变的远处中处近处,但是视点和画面之间的角度会有所变化。
成角透视可以表达动态的空间感,丰富表现力,将空间的深度给更好的体现出来。
它也可以利用视线的变化,表现不同的气氛,让画面更丰满动人。
在绘画或摄影之中,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都是至关重要的技巧,这两种技巧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改变图像的美感,营造不同的空间感和情绪。
而想要更好的运用这两种技巧,就必须要掌握光线、尺度、视线和画面角度之间的关系,在表现空间感的同时不失美感,也可以更好地把握画面既有的表现力,以达到更完美的视觉效果。
本文从定义、特点乃至如何更好的使用透视技巧入手,通过重点对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进行解释,让读者有深刻的了解,以此来提高视觉效果,使画面更有空间感,更加丰满动人。
正是因为这种技巧的运用,绘画和摄影才能够成功地将立体景象表达出来,营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
《透视知识——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学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职业技术学校姓名:陈桂兴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职业技术学校□小学2、学科:高中美术(职中设计专业基础课程)3、课时:2课时4、课前准备:(1)图片、资料素材;实物模型(2)教学课件等二、教学课题《基础素描》教案设计《透视知识——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基础素描》第1章《透视知识》。
内容分析:透视是美术基础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面很广,从小学中高年级、初中一年级及高考美术辅导培训课的学习中均被列为重难点。
在高等教育的美术专业学习中,透视有专门的教材,是一门必修课。
由此,透视知识若存在问题,必是影响深远的!由魏诗国主编,中等职业学校实用美术类专业教育部规划教材《素描》第36页也提出:“透视法则是造型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我们在造型中正确地观察、理解和表现形体物象的科学的理性法则之一。
因此,掌握透视的原理和透视变化规律,是学习基础素描,提高素描造型能力的重要课题。
”学情分析:由于刚刚进入中职设计专业学习的高一新生来说,他们的美术绘画知识是相当匮乏的,2)、说一说:1、【教师活动1】:(板书)给学生安排预习课本任务:1、“透视”的概念?2、“透视”最基本的规律是什么?3、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透视现象?【学生活动1】:预习课本,思考并尝试找出以上答案【学生活动2】: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透视现象?(每人举1-2个例子)【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讨论,小结并归纳透视规律:】:3)、想一想:1、这种“透视”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学生活动】:继续带着问题看书2、【教师活动1】:播放“透视”视频:【学生活动】:看视频,尝试分析:同一物体,为什么视点不同,产生的透视现象不同? 【教师活动2】:小结并提示: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二)、任务驱动,深入学习透视知识 1)、读一读:【学生活动】齐读课本有关“透视”的一些名词术语 【教师活动】:介绍讲解有关透视术语,帮助学生理解【演示讲解】【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学习,逐步熟悉“透视”的基本概念。
素描中的成角透视规律及活动设计
素描中的成角透视规律及活动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素描中的透视规律如皋市外国语学校薛建民1:正六面体的成角透视:当正六面体的一个面与地面平行,其左右各竖立饿侧面与画面成角时就叫“成角透视”(它有两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左余点,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右余点。
(如右图所示)2: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在正六面体上下、前后、两側三个面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同时有一面与地面平行的正方面体透视就叫“平行透视”。
(它只有一个消失点)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
正六面体作图的线段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四条边线与画面平行、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向主点消失。
如右图:角度与透视角度与透视实际上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不仅仅在漫画创作时,其它各种美术形式都很讲究角度与透视。
它是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绘画艺术一般都要求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的立体感,比如同样的物体近大远小等,所以,透视规律在画面构图上的运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透视变化是绘画构图变化的现实依据。
透视的基础知识:1. 视平线:平行于视点的一条线,叫视平线。
2. 灭点(消失点):物体的纵向延伸线与视平线相交的点,叫灭点。
3. 一点透视:一点透视在漫画中是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透视规律。
一个物体上垂直于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都汇集于一个灭点,而物体最靠近观察点的面平行于视平面,这种透视关系叫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的表现方法:首先在画面上画一条水平线(视平线),然后再画一条垂直线,相交点作为灭点,从灭点随便延伸出一条线,这条线就是将要画的物体的透视关系,然后在透视关系线和视平线之间画出所要绘制的物体。
物体高度的变化是根据透视线和视平线所成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当物体所处的位置不同时,画面中将表现出物体不同的面。
成角透视的名词解释
成角透视的名词解释一、性质不同1、成角透视:景物纵深与视中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景物的纵深因为与视中线不平行而向主点两侧的余点消失。
2、平行透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
二、特点不同1、成角透视:物体有一组与图片平行的垂直线,另外两组线与图片成一定的角度,每组有一个消失点,有两个消失点(也叫余数,分布在地平线中心点两侧,分格分为左余角和右余角),称为两点透视,也称为角透视。
两点透视图的效果比较自由活泼,能更真实地反映空间,能反映建筑的两面,能很容易地表现出体积感。
此外,它具有强烈的明暗对比效果,变化丰富。
它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2、平行透视:对象物体的两组主向轮廓线平行于画面,其透视没有灭点,而另一组轮廓线垂直于画面,其透视灭点必定是主点。
参考内容:成角透视规律:1、角度透视图绘制空间和对象,它们都是与图片具有一定偏转角度的立方体。
它们是水平方向的,在左右方向都有消失点。
2、边缘靠近图片。
3、正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随物体的位置和人的透视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从一个立方体的旋转和图片的角度大小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立方体的透视变化特征和一对消失点沿地平线(地平线)移动的规律。
4、三组平行线有三个方向。
垂直平行线是原始线,彼此平行,没有消失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行透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角透视如果所研究的立方体有一个面与透明的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透视就叫“平行透视”。
(它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二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在这平行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平行透视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平行而向主点消失。
成角透视就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景物的纵深因为与视中线不平行而向主点两侧的余点消失。
凡物体的面与地面或视平线都不平行时,叫倾斜透视。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斜透视的区别
1.5建筑透视图的分类视点及建筑形体相对于画面位置不同,则所形成的建筑形体的透视图就有不同效果。
不同效果的透视图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其作图要领亦各有特点。
通常按照画面、视点和建筑形体三者之间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来对透视图进行分类。
建筑透视图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点透视( 平行透视);二点透视( 成角透视);三点透视( 斜透视) ;1.5.1一点透视当画面与基面垂直,建筑形体有一主立面平行于画面而视点位于画面的前方时,所得的透视图在左右、上下方向没有灭点,只有宽度(前后)方向有一个灭点,即主点e′,所以称为一点透视,或平行透视,如图1-25所示。
图1-25 一点透视一点透视的特点是建筑形体上与画面平行的主立面不变形,作图相对简便,图形显得端庄、沉稳、景深感强。
常用于表现纪念性建筑物、标志性建筑物的正面、门廊、入口等。
这种图在室内设计中应用也较多,如图1-26 所示。
也适用于表现只有一个主立面形状较复杂的建筑形体。
图1-26 一点透视实例1.5.2二点透视当画面垂直于基面,建筑形体两相邻主立面与画面均倾斜、视点位于画面的前方时,所得的透视图因为在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上各有一个灭点,所以称之为二点透视,或成角透视,如图1-27所示。
图1-27 二点透视二点透视的特点是建筑形体两个主立面都得到了表现,作图相对复杂。
但表现效果生动、立体感强,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透视图,如用来表现广场、街景、楼房建筑等。
图1-28 是二点透视实例。
图1-28 二点透视实例1.5.3三点透视当画面与基面倾斜、建筑物的立面也与画面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形体的长、宽、高三个方向都与画面形成倾斜的相对位置关系,因而三个方向都有灭点,所形成的透视图称为三点透视,或称斜透视,如图1-29 所示。
图1-29 三点透视三点透视常用来表达较高、大的建筑物,如高楼大厦、纪念碑、高塔等。
图1-30 是一高层大楼的三点透视实例。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与曲线形体透视绘画定律介绍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与曲线形体透视绘画定律介绍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定律
①长度相等的线段,距离画面愈远,长度愈短,近长远短。
②空间间隔相等的线段,距离画面空间愈远愈小,近大远小。
③高度相等的线段,视平线以上的愈远愈低,视平线以下的愈远愈高。
两种情况到最远处均消失于消失点。
④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⑤与画面不平行的倾斜线段,一定消失于垂直于视平线上的消失点的直灭线的天点或地点上。
向上倾斜的消失于天点,向下倾斜的消失于地点。
成角透视的直立灭线垂直于二个视平线上的消失点,平行透视的直立灭线垂直于心点。
⑥画面平行的线段永不消失。
⑦与画面不平行而相互平行的线段消失点必须严格统一。
曲线形体透视定律
①正圆透视形是呈椭圆形状,在视平线以下时,上半圆小,下半圆大,不能上、下画的一样大小。
②用弧线画透视圆时要均匀自然,两端不能画的太尖也不能方。
③平面圆中上、下、左、右四方是与正方形相接的,透视中的圆形不是这样,它的最宽点是根据与视点的位置而定。
④距视平线越近,圆形透视弧度越小,反之越大。
⑤任何曲线形体需画透视图时,都应纳入透视方形或透视立方体中完成。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方块面的透视宽窄 方形景物,除了画好它们的透视方向 外,还必须画好每个 方块面的透视宽窄。 一件立方体的两竖立面,由于它们同画面 之间的正、侧关系不同,会造成它们透视 宽窄不同;许多正、侧方向相同的方块面, 由于它们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也会造成 它们的透视宽窄不同。在一幅画中,所有 方块面的或宽或窄,在透视关系上应该去 待统一。
主 体心 人点 物在 处
第二节
余角透视
余角透视的放置状态 : 所要描绘的方形景物是平行透视还是 余角透视,主要看这些方形景物同画面之 间的放置关系关系如何。立方体是由三对 方块面相互垂直围和而成,平行透视和余 角透视的区别,在于立方体两对竖立的方 块面同画面之间放置关系的不同.
余角透视 放置状态:
不 合 理 构 图
正 确 构 图
余点在实际场景中的位置
从画者的眼睛,引出两条同方形的 两组水平边线完全平行的线,两线在心 点左、右与地平线相交的两点,即该方 形物的左余点和右余点的位置。
余点与余角透视
余角透视方形景物的三种边线是垂 直、向左余点、向右余点。在地平线上, 除了主点都是余点的位置(距点也是一 对特殊的余点)。各种方形景物由于放 置角度不同,都会有各自的左余点和右 余点的固定位置,因此,正确地定出余 点的位置甚为重要。
位置与宽窄 许多(同画面不平行的)方向相同 的方块面,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它们 的透视宽窄也就不同。这些方向相同的 方块面,有一条共同的灭线。以灭线为 标准,离灭线远的透视面宽,离灭线近 的透视面窄,正在灭线上的则成一条直 线。
在描绘和处理方形景物,除了上述的透视方 向和透视宽窄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物体的结构关系,要注意整体的结构关 系和细小的连接结合关系,整体的结构关系透 视方向要正确,每个细小连接的结合处的透视 方向也不应忽视。初学者往往画到细小处时, 就忘记了它们总的透视方向。 2、人和景物的方向关系:人们的运动和景 物的方向有着一定的关系,如战士列队沿着道 路前进,军训学生着靶子射击。在配方形景物 时,必视 放置状态: 在两对竖立 方块面中, 一对同画面 平行,另一 对同画面成 直角,为平 行透视。
六年级美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洛宁县东宋镇初级中学程光乐内容分析本课属于六年级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知识量大,逻辑性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学习本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是美术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好奇心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我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校园场景,让学生自制取景框,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设计理念《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空间——校园造型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位、多视点地去发现、寻找、理解、表现校园建筑的美感。
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表现能力。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我采用多媒体和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视觉元素和透视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活动方式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
教具准备课件立方体绘图纸2B铅笔橡皮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师: 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感觉没有立体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师: 下面就让我们认真观察几张图片再说吧。
(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用眼睛看到的一些现象: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等都是透视现象.) 师:通过对以上几张图片的认真观察与分析,你找到了哪些规律?(学生讨论并回答)生:物体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等。
师:对!像这样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等都是属于透视现象。
并指出: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是因为画面中没有这些现象的存在,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去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绘画。
二.学习透视与练习师:在讲解透视知识之前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些透视中的基本术语。
一点透视二点透视三点透视解析
一点透视二点透视三点透视解析
1.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
水平线与视平线平行,物体远到一定程度,最终成为消失点。
你可以想象火车轨道,最后消失了。
这种透视感觉整洁、平整、稳定、庄严。
2.两点透视也叫成角透视。
两点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即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形成长方形物体透视。
比如我们站在一个街头角落往前看,那么街道两侧的线条就会无限延伸到东西两侧,然后形成两个消失点,这样这个视角就可以让构图比较有变化。
3.三点透视也叫倾斜透视。
根据站点的高度,三点透视的高度线要么消失在天空中的天点,要么消失在地面中的地点。
另外两组深度线延伸和视平线形成两个消失点,消失在地平线上,另一组消失点消失在天空或地面上。
三点透视是三个消失点,一般用来描述高层建筑。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
2、平行透视中各消失点不统一,或不在一 条视平线上(图2-18、图2-19)。
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
3、线和面应有透视变化的没有,不应有的 透视变化反而有了;物体未画平,后方或 侧方高于另一方(图2-20)。
课堂练习: 用一点透视画一个 洗衣机或者微波炉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
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一点消失. 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 3、三点透视:物体其中两面向视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某二点消失.另一面在天点或地点 消失。
平行透视
透视的三要素包括: 视平线 消失点 立足点
视平线
消失点
一、平行透视概述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我们在60°视域中观察正方体,不论正 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其他与画面垂直的 平行线必然只有一个主向灭点——心点。这种情况下,立方体和画面 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叫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
1、距点过近,正方形图像失真。
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教材分析《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个活动。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知识量大,逻辑性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学习本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是美术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特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好奇心强。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我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校园场景,让学生自制取景框,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设计理念“优美的校园”中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空间──校园造型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位、多视点地去发现、寻找、理解、表现校园建筑的美感。
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表现能力。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采用多媒体和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视觉元素和透视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活动方式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流程一.导入主题用投影放出校园通道、教学楼线描图(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引导: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原因是透视错误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纠正画面中不符合透视规律的方法。
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二.学习透视与练习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教案示例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教案示例山东省郓城县侯集中学严作涛教材分析《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个活动。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知识量大,逻辑性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学习本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是美术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特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好奇心强。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我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校园场景,让学生自制取景框,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设计理念“优美的校园”中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空间──校园造型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位、多视点地去发现、寻找、理解、表现校园建筑的美感。
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表现能力。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采用多媒体和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视觉元素和透视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活动方式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流程一.导入主题用投影放出校园甬道、教学楼线描图(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引导: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原因是透视错误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纠正画面中不符合透视规律的方法。
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二.学习透视与练习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图片的造型特点并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透视是造型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我们 在造型中正确观察、理解和表现物体形象 的科学法则之一。透视法则是一种在二维 平面上展现物体三维立体效果的绘图法则。 透视的基本规律表现为:近大远小、近 宽远窄、近高远低、近清晰远模糊、近鲜 艳远浑浊等。
思考1:以下图片运用了哪种透视原理?
思考2:辨别下列四幅透视图的正误
作 业
分别画出正六面体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多种状态图。 (用8开素描纸正反两面画,可以用尺子) 作业要求: 1、画面要整洁(30分) 2、认真观察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透视变化,理解透视 原理,符合透视规律(70分)
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横线条、纵线条均不与 画面平行,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一 般用于超高层建筑,俯瞰图或仰视图 。三点透视 很难求,手绘很少有人去一点一点求。(了解)
4、透视的感觉
(1)平行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 的感觉。平行透视表现范围广,纵深感强,适合表 现庄重、严肃的室内空间。缺点是比较呆板。
灭点
视平线
定点
(5)消失点(灭点、余点):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 体,在透视中延伸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变线:与画面成角的线为变线,均消失,与画面呈不
同角度的线各有自己的灭点。
(7)原线:透视图中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线都为原线,只有 近大远小的变化,不消失。
视平线
心点
视中线 视点
成角透视(二点透视)
视平线
心点
视中线 视点
透视的种类和画法
透视的种类:
(1)平行透视(一点透一点透视)
1、概念:在正六面体上下、前后、两侧的六个 面中,只要有两个面与画面平行,同时有两个面 与地面平行,这样所形成的透视就叫“平行透 视”。
(灭点)
(2)成角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 化。成角透视画面效果比较自由、活泼,能比 较真实地反映空间。缺点是,角度选择不好易 产生变形。
5、总结
透视是制造空间感的主要手段。造型的准确 很大程度上是透视的准确,这节课主要要记住近大 远小,近实远虚等基本的透视规律。能认识和区分 什么是平行透视,什么是成角透视,并能绘制出平 角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形态图。
3、画法: (1)先画一条视平线 (2)在视平线定上两个灭点 (3)在两个灭点中间画出立方体的最前面的一条边 (4)在边上定出两个点,表示高度 (5)连接两个灭点 (6)在两条连线上定两个点,表示边的长度 (7)在点上垂直延长一条线,交叉底线 (8)然后把各个点连起来
灭点
视平线
灭点
定点1
定点2
倾斜透视( 三点透视)
视平线
变 线
原线
2、特点: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 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它只有一 个消失点(九种形态)。
3、画法: (1)先画一条视平线 (2)在视平线定上一个灭点 (3)在画面上任何位置上画一个方形 (4)把方形的四个角分别同灭点连接 (5)在四条连线上定一点 (6)延长这点作水平线和垂直线,交叉另外两条线 (7)然后把各个点连起来
1、概念:当一个立方体斜放在我们面前,有两 个面与地面平行,它的上下两条边线就产生了透视变 化,其延长线分别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两个灭点。
灭点 视平线 灭点
2、特点:
一是立方体的任何一 个面都失去原有的方形特 征,产生了透视缩形变化。 二是立方体的所有结 构线中,与地面垂直的纵 线条依然垂直,其余横线 条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汇 集,消失于两个灭点(至 少看见两个面,最多看见 三个面,九种形态)。
我们画几何体、画静物、 画人物、画风景等都必须掌握 基本的透视规律,才能准确的 描绘物体在空间各个位置的透 视变化,使物体具有空间感、 纵深感和距离感。
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