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与成效
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建设项目 主要做法及成效
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建设项目主要做法及成效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建设项目作为其中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先进的做法和丰硕的成效,带动更多的农村地区走上繁荣发展之路。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建设项目的主要做法和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一、项目背景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建设项目作为国家战略性举措,旨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项目的背景是国家对农村振兴战略的深入部署,通过示范村建设,引导和带动更广泛地区的发展,是一个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举措。
二、主要做法1.政策支持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财政资金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等,为示范村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2.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之一。
示范村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提高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创造了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3.产业扶持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建设项目通过产业扶持,致力于打造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项目对农村产业进行了全面升级,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
4.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示范村建设项目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推动农村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三、成效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优化,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另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农村经济实现了稳步增长,农民收入得到了有效提升;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的发展显现出了生机与活力。
四、个人观点在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和生态环境治理等举措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6篇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6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1) 根据省委、市委的部署和要求,x县于201X年2月选派了第二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今年,省委、市委分别派驻我县指导员9名、23名。
我县根据要求从县级及乡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省、市驻龙单位抽调180名干部(其中县级59名,乡镇级121名)驻村,全县省、市、县、乡(镇)四级共抽派指导员212名,以乡镇为单位组建成新农村建设工作队10支,于今年2月份进驻全县10个乡镇121个建制村。
指导员进驻村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作队管理工作,及时研究部署,扎实抓好各项具体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建立健全机构,强化工作领导。
按照省委、市委的相关要求,x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下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一是建全机构,加强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全县下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的领导,在去年的基础上抽调人员充实了x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10个乡镇建立健全了乡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做到了有机构管理、有专人办事。
二是理顺关系,明确职责。
由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和分管新农村建设的副县长具体分管,三位领导专门听取、研究指导员工作达18次以上;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以乡镇党委管理为主,相关单位和派出单位协助;县新农办负责省、市级指导员的协助管理和县级指导员的具体管理工作。
三是加强管理,提供保障。
县委组织部、县新农办具体负责指导员的管理工作,并抽调3名工作人员为工作队办公室兼职人员,负责日常事务,县新农办其他人员在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工作队及指导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各乡镇也都配备了1至3人的兼职管理服务人员。
四是加强督查,抓好落实。
按照县委的要求,县级班子成员、乡镇班子成员都把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和指导员管理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凡与农业农村工作有关,均做到一起部署、一起督促、一起检查、一起落实,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时时有工作任务、处处有工作压力。
乡村振兴工作举措和成效
乡村振兴工作举措和成效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中国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步伐,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工作的举措和成效,旨在为读者全面了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核心。
为了激发农村土地的活力和潜力,我国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落实农民合法权益。
此外,还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入股、入股份合作社等多种模式,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这些改革举措的成效显著。
一方面,确权登记为农民提供了土地产权保障,增强了其对土地的投资意愿,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
另一方面,土地流转等市场化措施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
为改善农村基本生活条件,我国加大了对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尤其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持续推进,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交通状况,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在水利方面,我国大力发展农村水利工程,扩大农田灌溉面积,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
同时,推广新型水利设施,如水肥一体化、人工降雨等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技支撑。
此外,加强农村电力和通信网络建设,使乡村地区的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便利服务,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
为了促进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我国采取了多种举措,如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农村新型主体经济、推进农村电商等。
在现代农业方面,我国推广农业科技创新,鼓励种植农民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智能农机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经济,带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电商的兴起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电商平台,乡村地区的农产品可以直接面向全国市场,农民的收入得以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农村的发展活力。
2024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6篇)
2024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认真____县委新农村现场推进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了社区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在宣传发动上突出了广泛性,在安排部署上突出了整体性,在结合实际上突出了针对性,在形式载体上突出了创造性,在狠抓落实上突出了实效性,创新领导机制,找准工作切入点,全面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基本情况社区位于--中心城镇西北边,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有-个居民小组,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城镇人口----人。
社区党总支下设-个党支部,党员--名。
社区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工业基础条件较好的优势,组建了龙头企业,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兴办了集体、个私企业,使社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____年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万元。
二、主要做法(一)创新领导方式,形成强大的合力为充分发挥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乡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成立了由乡、社区、企业三方组成的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
领导小组下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四个工作组和督查组。
各组制定完善了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
领导小组每周五定期到社区召开专题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形成合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快速有序地向前推进。
(二)深入广泛地宣传,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我们从两个方面开展宣传工作:一是组织社区和居民小组干部深入农户,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特别是仔细讲明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群众谋利益,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群众尽快过上小康生活。
二是社区党总支利用广播,由总支书记和其他干部反复宣讲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发展为拉动社区经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社区依托企业,利用地处中心城镇边,有丰富的水泥配料资源等优势,组建了龙头企业。
新农村建设成果总结
新农村建设成果总结一、基础设施完善在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过现代化的道路、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农村的交通和生活条件。
道路的修建使得农村更加便利的与城市相连,促进了农村与城市的经济交流和农产品的流通。
电力和水利的建设为农村提供了更加稳定和方便的能源供应,使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通讯设施的完善也使农村更加紧密地与外界相联,提升了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生活品质。
二、农产品产销体系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注重了农产品产销体系的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产品供应链,农民可以更加方便地将自己的农产品销售到市场上,获取更高的收益。
同时,农产品产销体系的建设也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通过农产品的产销体系建设,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有效提升,农村经济也得到了有效发展。
三、农村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注重了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举办农民文化活动、建设农村文化设施等方式,增加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农民可以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加文化自信。
同时,农村文化建设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促进了农村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四、生态环境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是重要的一环。
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提倡农田水利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同时,注重农村环境整治,加强了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与改善。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农村教育提升新农村建设中,注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通过改善农村学校的设施条件,增加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了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
同时,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职业发展途径。
农村教育的提升,助力了农村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六、农村医疗卫生改善新农村建设关注了农村医疗卫生的改善。
通过建设农村医疗机构和配备医疗设备,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条件。
同时,加强了农村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升了农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乡村振兴主要做法和典型亮点
乡村振兴主要做法和典型亮点
1. 发展特色产业:许多乡村通过发掘和培育当地的特色产业,如农业、手工艺、文化旅游等,实现了经济的增长和农民的增收。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注重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水利、电力和通信等。
这有助于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
3.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4. 推动科技创新: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
5. 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注重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建设乡村文化展览馆等方式,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6.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7. 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
同时,通过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这些做法和亮点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综合性和多元化,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情况总结报告5篇
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情况总结报告5篇乡村建设要尊重规律、稳扎稳打。
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村庄建设时序,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久久为功、从容建设。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情况总结报告1今年以来,路办事处按照全市“五城一村”建设要求,立足村情实际,以“强基础、促长效、抓绿化、促民风”为重点,扎实推进15件实事,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果(一)饮水安全积极争取省级帮扶资金20万元,柿庄南村、柿庄东村共打深机井2眼,实现了24小时供水。
白鹅坟村争取市级拨款8万元进行了水改,共安装水表200块。
(二)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在道路硬化方面,季家铺、蒋庄、郝家铺、柿庄北村等4个村根据村民实际需要,召开代表会商议,累计投资100万元硬化村内主干道3280米。
柿庄北村利用津保路绕城线经过村北契机,提前安排,硬化通绕城线连村道路1200米。
在安全用电方面,柿庄南村、柿庄中村投资25万元新增变压器2台,新增变压器容量100千瓦,改造低压线路3公里,更换电表40块,地埋电缆450米,改善了因负荷过低经常出现跳闸断电问题。
在亮化方面,投入资金2.3万元安装路灯37个。
(三)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办事处从“百日攻坚”以后,实现了“村收集、处转运、市处理”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各村严格执行《村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领导小组制度》《保洁员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村内主街道保持了干净整洁。
上半年处村共投资11。
7万元清运积存垃圾、杂物18000立方米,新增美丽庭院户50个,12个村配备保洁人员43名,分片包区做好街道保洁。
(四)村庄绿化新植环村林带40万平米,新植环村树木10万株,村内新植乔木5000株,白鹅坟村在1500米通村路两侧及游园内种植油葵27000平米,实现景观与效益的双丰收,村口道路两侧种植胸径20厘米槐树40棵,种植枫树50棵,苇茅1000棵,种植苗圃150亩。
新农村建设总结
新农村建设总结
新农村建设是指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打造美丽宜居、繁荣发展的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新农村建设的总结如下:
1. 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重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2. 农村产业发展: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农村市场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3.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推进农村生态保护,保护农田、水源、林地等资源,倡导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4. 农村居住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注重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推动农民住房建设,提升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
同时,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增强农村居民的文化自信。
5.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水平。
推动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加强社会治理能力,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水平。
总体来说,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参与。
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富裕。
新农村建设成效评估与总结
新农村建设成效评估与总结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农村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进农村的发展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新农村建设政策。
新农村建设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针对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估与总结。
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注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方面的建设。
通过这些努力,不少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有所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提升。
2. 农村教育改革新农村建设还着眼于农村教育的发展。
政府大力支持农村学校建设,并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
这些改革措施对于改善农村学生的教育环境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3. 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为了让农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保障,新农村建设注重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
政府加大对农村卫生院和村级卫生站的投入,提高了农民的医疗服务水平。
4. 农村产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村产业是重要的方向之一。
政府鼓励农民通过发展农业、农村旅游等产业来提高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5. 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环境整治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对农村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改善和治理。
这些努力有助于提升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
6. 农村文化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新农村建设注重了农村文化的挖掘和传播。
政府鼓励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支持农村文艺团体的发展,努力推动农村文化的繁荣。
7. 农村党建工作新农村建设也强调了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政府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支持,推动农村党员教育和培训,提高了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8. 农村社会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注重农村社会治理的改善。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提升农村社会治安水平。
这些改善措施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9.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着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建设项目 主要做法及成效
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建设项目主要做法及成效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建设项目:主要做法及成效在当前中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各地区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建设项目,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
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主要的做法,收获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建设项目的主要做法及成效进行评估和探讨。
一、初期规划和定位1. 主题文字: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建设项目落地之前,各地区在初期都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和定位。
乡村特色、资源禀赋、产业优势等因素都被充分考虑,以确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
这些初期规划和定位的严谨性为后续的项目实施奠定了基础,确保了项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综合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2. 主题文字:示范村建设为了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重点进行了综合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包括改善村庄的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的生活条件和便利度。
三、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脱贫3. 主题文字:乡村振兴、农民生活水平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建设项目在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脱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科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吸引外部投资和市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四、文化保护与创新4. 主题文字:乡村振兴、乡村特色示范村建设项目注重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同时也鼓励创新,培育乡村新文化。
通过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提高乡村特色和品牌效应,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塑造乡村振兴的独特魅力。
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5. 主题文字: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建设项目强调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绿色种植、有机农业等环保农业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这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基础和动力。
六、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6. 主题文字:示范村建设、村民生活条件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建设项目注重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与经验总结
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与经验总结一、背景引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中国政府推行了新农村建设。
过去几年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许多成果,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本文将就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与经验进行总结。
二、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新农村建设注重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比如道路、供水、供电等方面的建设。
通过大力投资,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民能够更方便地出行。
供水和供电设施的建设也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生活的便利性。
此外,一些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也得以接入互联网,推动了信息化进程。
三、农业发展成果新农村建设重视农业的发展。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培训农民,农村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农民学会了新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
政府还开展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试点项目,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农民收入增加成果新农村建设通过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引入农产品加工业等新兴产业,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村的农民工人数逐年增加,因为城市化的进程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此外,新农村建设还鼓励农民创业,帮助他们开展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等项目,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五、环境保护成果新农村建设注重环境保护,通过推广清洁能源、改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措施,农村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农民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提升,他们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参与农业生产的绿色化。
六、农村教育成果新农村建设推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修建了新的学校和教学设施,解决了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困难。
许多优秀的教师也被派到农村任教,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机会得到了大大扩展,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七、社会服务成果新农村建设注重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
政府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到农村的社区建设中,提供医疗、养老、文化娱乐等服务。
一些医疗机构和文化中心也在农村设立,方便农民享受更多的社会资源。
2024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精编(四篇)
2024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精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党中央在新时代的重要战略决策,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石。
根据《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考核办法》的指导精神,结合我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际工作情况,现就过去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如下总结:一、派出单位概述县发展和改革局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现有干部职工____人,其中中共党员____名。
我局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将派驻村的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遵循“队员当代表,单位作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原则。
根据县委部署,____年我局扶贫挂钩点及新农村建设驻村点设在乡村委会,并派出局办公室曹新德同志担任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
我局对指导员的工作与生活给予了充分关心与支持,直接拨款____元,助力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
二、挂钩联系村委会概况村委会位于乡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7.____公里,交通不便,距县城____公里。
东与大兴镇相邻,南邻村委会,西与长坪村委会接壤,北与红桥乡相连。
村委会下辖哨山、核桃树等____个自然村,现有农户____户,乡村人口____人,其中农业人口____人,劳动力____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为____人。
全村国土面积74.____平方公里,海拔2450.____米,年平均气温13.50℃,年降水量900.____毫米,适宜种植洋芋、荞麦等农作物。
全村耕地面积2467.____亩,人均耕地1.____亩,林地93675.____亩。
该村为绝对贫困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畜牧业。
三、新农村建设推进情况为推进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我局严格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指导方针,切实履行派出单位职责,加强对指导员工作的督导。
单位领导及指导员深入基层,广泛接触群众,全面了解村委会各村民小组的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建设新农村的优势、劣势及存在的问题,积极协助村委会抓好“三农”工作。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措施和成效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措施和成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一、基础设施建设1. 农村道路改造: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入,改善农村道路硬化程度,提高交通便利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产品流通。
2. 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
3. 农村供水工程:加大对农村供水工程的投入,改善农村饮水条件,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困难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二、农村环境整治1. 农村垃圾处理:加强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减少环境污染。
2. 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解决农村污水直排问题,改善农村环境水质,保护水资源。
3. 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善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提高农村卫生环境,防止疾病传播。
三、乡村旅游发展1. 乡村旅游规划: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吸引游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修建农家乐、民宿、景区设施等,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3. 乡村旅游宣传推广: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推广,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手段,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
四、农民增收措施1. 农村产业发展:支持农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技术培训和财政扶持,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2. 农村就业促进:加大对农村就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民就业创业,减少农民外出务工,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3. 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农村信贷体系,为农民提供贷款支持,帮助他们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
以上措施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1. 农村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产品流通更加便利,农民的收入得到提升。
2. 农村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厕所革命取得了积极进展,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
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经验总结
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经验总结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很多成果和经验。
本文将从土地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教育医疗水平、环保与生态保护、农民收入提高等十个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明晰化,提高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益,并且基本确保了农民的土地权益不会被剥夺。
这一举措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方面。
在过去几年,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交通网络的投资,建设了一批贯穿乡村的干道,缩小了城乡交通差距,提高了农村的交通便利性。
同时,供水和电力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为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三、农业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注重农业产业发展,通过政府引导和金融支持等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在过去几年,很多地方发展了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还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丰富农民的收入来源,还可以通过传统文化、自然景观等资源的展示,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农村旅游,拉动乡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乡村旅游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五、教育医疗水平新农村建设推动了乡村教育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的投入力度,改善了农村学校和医疗机构的设施条件,提高了师资和医疗资源的配置。
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就学和就医条件,还有助于打破城乡教育和医疗的差距。
六、环保与生态保护新农村建设注重环保与生态保护,通过推动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生态农业等措施,改善了农村环境质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有效预防了水土流失、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新农村建设成效分析
新农村建设成效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中国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教育、医疗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进行分析。
一、经济方面新农村建设在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新农村建设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和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岗位,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其次,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升级。
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民素质的提升,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现代化、科学化,进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最后,新农村建设带动了农村消费的增长。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乡村市场潜力逐渐释放,促进了农村综合消费水平的提升。
二、环境方面新农村建设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环境质量。
通过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农村污水治理等工程,有效减少了农村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加强,保护了土壤和水资源,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护。
三、教育方面新农村建设在教育领域展现出了积极成效。
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环境。
农村学校的改造与建设,使得学生能够接受到与城市学校类似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质量。
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推动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改善教师待遇和提供培训机会,吸引了更多的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加强了农村教育的力量。
四、医疗方面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医疗条件。
增加了农村卫生室的建设,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为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在经济、环境、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新农村建设成效总结
新农村建设成效总结一、背景说明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面临了许多问题,如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
为改善农村面貌,国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许多偏远地区农村群众从此告别了山路崎岖、缺少清洁水源等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三、农业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在新一轮农村改革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农业科技支持、农村金融扶持等,激发了农民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
如今,许多地方出现了以农村合作社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农村教育与医疗新农村建设也注重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的改善。
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机会。
同样,农村卫生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居民享受到了更好的医疗服务,人均寿命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五、新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新农村建设使得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通过引入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农村家庭日常所需物品更加丰富,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六、农村文化与体育建设新农村建设注重农村文化与体育建设。
通过投资建设农村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场馆等设施,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丰富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了社区的融洽发展。
七、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促使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
传统的农业产业不再是唯一的经济支柱,逐渐发展起农村旅游、特色农产品等新型产业。
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也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八、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利用、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等举措,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新农村建设取得哪些成果和进展?
新农村建设取得哪些成果和进展?2023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许多城市人纷纷涌向农村,体验着另一种生活方式。
一、村容村貌的改变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很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自发开展村容村貌的改造。
在农村的道路两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屋舍整齐划一。
不仅如此,一些农村还根据自身的特色,展开了民俗建筑等文化建设,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游玩。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的指引下,农业生产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高科技与现代化工具,以及农村劳动力的聚合,使得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农业产量与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无论是种植大棚蔬菜,还是造林、养殖等多元化农业的推进,都得到了极为显著的成果。
三、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下,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乡村公路的铺设,配套设施的完善,使得交通、电力、水务基础设施有了明显的改观。
如今,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不再面临通讯不便、交通不畅等问题,这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城乡融合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关注的不仅是农村本身,更是关注城乡的协调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目前很多的农村地区都实现了在线生态农业,同时更多的城市居民开始通过移动医疗与健康方案关注农村的疾病和健康问题,为农村的发展和改善生活条件:1)移动医疗服务很多城市的医疗机构现如今已经开始向农村的拓展。
通过移动医疗服务和就医科普服务等服务,城市医生能够随时与农村医生联系,对于农村居民的医疗问题给予及时的解答。
同时,因为移动医疗服务可以透过互联网,所以较之传统的诊断方式正好符合新农村创新的意向。
2)智能的健康方案智能化的健康方案是当前新农村发展包括养老护理、医疗、养殖等方面的呈现趋势,为农村人们提供全新的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同样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种体现。
以上便是2023年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一些成果和进展,我们相信,在新农村建设的引体向上下,农村的未来将会更加辉煌。
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与成效
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与成效第一篇: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与成效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与成效郎溪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从2006年开始启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
从村容整洁入手,逐步延伸,丰富内涵。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出现了一大批环境优美、人居和谐的示范点,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新农村建设氛围空前高涨。
一、主要做法(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郎溪县新农村建设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分管县长任办公室主任。
各乡镇也成立相应机构,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新农村建设需要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如果没有群众的积极性,那么各项工作将难以开展。
我们坚持把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工作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充分利用各种会议、现场观摩、广播、电视、宣传栏、简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重点宣传新农村建设中的好典型、好做法。
对全县乡镇干部、示范村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综合示范点理事会会长进行了系统培训,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法。
各乡镇村都先后组织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各示范点理事会会长及村民代表进行实地考察观摩,增强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新农村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切实把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出来,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形成合力。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村镇建设发展。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规划先行、无祥规不建设”的总体要求,2007年编制了郎溪县村庄布点规划,并于2010年重新修编,对每年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求先编制建设规划再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总要求,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举措,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推进项目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把发展项目农业作为解决分户生产与市场对接的矛盾、发展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生产发展主抓手,强势组织推进。
一是突出“三资”开发农业。
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抢抓把握大桥、大路、大港建设加速推进,如皋成为国内外产业资本竞相投入热土的新机遇,全方位、大力度地吸引“三资”投资农业。
今年新春农业招商协议项目总投资额达9亿元,上海农业招商引资推介会签约项目58个,签约额达9.54元和1.26亿美元。
农业实际利用外资到帐2800万美元,新增50万美元以上农业项目14个。
二是突出打造市场主体。
牢固确立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强势市场主体。
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到97家,企业带动种植基地10万多亩,带动农户3万多户。
积极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预付定金、供应种苗、赊销饲料、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返还一定利润、进行技术培训、提供贷款等形式,使企业和农民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合机制。
三是突出培育主导产业。
重点发展花卉苗木草坪、湖桑、粮经作物、蔬菜和高效渔业等特色主导产业,高效种植业面积占比达到43.43%,建成了一批高标准、有特色、成规模的现代农业园区,做大做强区域特色板块;大力实施“一村一企”、“一村一品”发展战略,鼓励镇村积极主动与农业龙头企业沟通、协调,加快推进基地对接工作。
四是突出推进现代畜牧园区建设。
研制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园区建设的意见》,重点健全了生猪产品质量、动植物疫病控制、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合作体系,科学推进现代畜牧园区建设,实现了生猪生产的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推动了我市规模生猪养殖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与成效郎溪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从2006年开始启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
从村容整洁入手,逐步延伸,丰富内涵。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出现了一大批环境优美、人居和谐的示范点,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新农村建设氛围空前高涨。
一、主要做法(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郎溪县新农村建设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分管县长任办公室主任。
各乡镇也成立相应机构,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新农村建设需要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如果没有群众的积极性,那么各项工作将难以开展。
我们坚持把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工作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充分利用各种会议、现场观摩、广播、电视、宣传栏、简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重点宣传新农村建设中的好典型、好做法。
对全县乡镇干部、示范村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综合示范点理事会会长进行了系统培训,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法。
各乡镇村都先后组织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各示范点理事会会长及村民代表进行实地考察观摩,增强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新农村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切实把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出来,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形成合力。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村镇建设发展。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规划先行、无祥规不建设”的总体要求,2007年编制了郎溪县村庄布点规划,并于2010年重新修编,对每年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求先编制建设规划再建设。
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突出地方特色,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区域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四)项目整合,社会参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撑。
新农村建设群众是主体,但离不开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重项目整合,将一些涉农项目向新农村示范点倾斜。
目前已整合项目有:农村能源沼气、农村重大公共卫生改厕项目、农村人饮工程、文化书屋、财政奖补“一事一议”等配套项目。
同时我们还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动员本乡镇,特别是本村一些外出创业成功人士捐款捐物建设家乡,鼓励在郎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营造村企共建氛围。
安排县直单位结对帮扶支持新农村建设。
(五)健全机制,注重长效,着力提升全县新农村建设水平。
进一步加强县、乡两级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及其办公室自身建设,确保人员、经费、工作到位;整合资源、加大帮扶,发挥政策扶持作用;强化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
一是完善各项制度,制定了《郎溪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及指导组工作职责》、《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工作列会制度》、《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驻村指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和要求》、《新农村建设管理考核细则》、《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管理办法等各项制度》。
二是完善综合示范点申报确点、动态管理机制;三是是完善督查指导机制,实行示范项目建设通报制度;四是建立健全考核验收机制,完善以奖代补制度,据实兑现奖补。
同时,引导新农村示范点从卫生保洁、经济发展、理事会建设、筹资投劳等方面形成长效机制。
二、取得的成效(一)示范工程稳步推进,示范效应明显增强。
2个示范镇、23个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稳步推进,前五年建设的综合示范点逐年巩固提高,出现了一大批环境优美、人居和谐的新农村示范点,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新发镇通过五年的努力,已基本达到示范镇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正在积极探索“整乡(镇)推进”工程;新增示范镇(十字镇)示范工作按照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要求正在扎实开展、稳步推进。
23个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成效明显,全县已建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104个,全县示范点筹措建设资金2390多万元,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参加新农村建设达10万多人次,编制示范点村庄建设规划121个,集镇总体规划修编7个,村经济发展规划11个,示范村经济发展规划或“一村一品”发展规划13个,成立村民理事会117个,建立了镇村文化活动场所142个,组织开展送电影、送文化下乡活动502场次,完成村庄内道路硬化49.4万平方米,实现改水3.4万人,完成卫生改厕5704座,新建沼气池3755口,修建排水沟近46.8公里,清除垃圾、淤泥10.9万吨,拆除废旧房屋、厕所、围墙等路障4286处。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示范工作扎实有效。
五年来,我县新农村示范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点,充分发挥了良好的带动示范效应,也成为展示我县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
(二)农业产业化较快发展,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效落实。
我县以粮食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为主攻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安排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农业产业化较快发展。
以推进食品工业发展为重点,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是积极推进食品工业的发展,认真做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优扶强工作。
根据我县实际,以粮食、特色蔬菜、茶叶、肉禽类加工和特色酱制品加工为重点,坚持市场导向和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截止2010年我县现有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市级26家、省级7家。
二是认真组织开展了“一村一品”专项调研。
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拟定了《郎溪县关于加快“一村一品”建设的实施意见》。
三是积极组织红新制茶、瑞草魁茶场、庆丰茶叶合作社等企业参加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活动。
其中“龙溪湖剑茶”和“瑞草魁”茶叶荣获2010年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选金奖。
四是推进名优农产品标识认证工作。
目前我县省级名牌农产品25个,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22个。
2、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94个,其中种植业25个,畜牧业34个,渔业10个,农机服务业5个,其它20个,现有社(会)员4230人,带动农户47186户。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16.28万亩。
村务监督、“三资”清理工作取得实效。
目前,全县111个村(居)完成了“三资”清理工作任务;13个乡镇(含开发区)均成立了“三资”代理服务中心,111个村(居)实行了“三资”委托代理工作。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3、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效落实。
一是落实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种粮大户补贴等政策。
二是认真落实购机补贴政策,科学制定补贴方案。
三是高度重视农民负担监管工作,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通报并督促进行了整改。
(三)民生工程不断深入,惠民行动进一步深化。
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县农村低保人数12704人,全年发放补助资金1181.62万元。
逐步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分散供养标准(1541人)每人每年1200元,集中供养标准(358人)由每人每年2200元提高到2400元,全年发放供养资金294.1万元。
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家庭给予奖励(特别)扶助,审核确认符合政策规定的575人,补助资金46.26万元全部发放到位。
安排补助资金683.67万元,直补大中型水库移民11384人。
1590名农村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享受生活救助360元。
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1440万元;发放免费教科书63831人次,价值439.8万元;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费616人,计42万元。
发放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共计260.35万元,受惠学生2591人。
举办各类农民科技培训班748期,培训农民10.18万多人次,实施阳光工程培训5682人次,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率达到60%以上。
转移农村劳动力5661人。
新农合参合率96.57%,补偿累计受益301654人次,累计补偿支出3003.43万元,占2010年筹资额的73..73%。
4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和72个村卫生室新建项目已完成。
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建设或修缮工程已全面完成,岗位培训工作由市卫生局统一组织实施。
全县水稻投保面积为35.58万亩,达到实际种植面积的96%以上,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逐步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涉及到5个乡镇敬老院建设,新增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床位300张。
2009年提前建设完成全县10个20户以上已通电广播电视盲村“村村通”建设任务。
17个“农家书屋”工程全部完工。
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已全部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
在8个行政村实施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水泥场地全部建成,健身器材安装到位。
15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和3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全部建成,所需设备配套到位。
1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农村清洁工程全部完工,已投入使用。
(四)基层组织建设成果不断巩固,和谐新农村创建不断推向深入。
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体系,认真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及时全面地进行党务、政务公开,强化民主管理,不断巩固基层组织建设成果。
充分发挥群团等组织作用,深入开展争创文明村、文明户、“巾帼示范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努力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积极探索村民理事会等民主管理新机制,进一步发挥村民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化解农村基层各类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现阶段及下一步工作(一)大力开展中心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农村土地整治和拆迁安置,今年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抓一批中心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充分发挥公共资源的作用,推动城镇化进程。
(二)创建美丽和谐村庄、文化特色村和214省道新农村示范带围绕宣城市十二五期间新农村建设212工程(建设200个美丽和谐村庄、10个文化特色村、20条新农村示范带)。
打造一批美丽和谐村庄及文化特色村,认真开展好214省道示范带的创建工作。
(二)工作重点1、继续抓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建设,确保完成2011年度22个示范点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