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
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 示,其中的错误是: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称量液体的质量
密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质特性的物理量
2.定 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汽化:蒸发与沸腾两种形式,汽化吸热,酒精擦到温度计上,酒
精会挥发吸收热量,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随着酒精蒸发完毕, 温度计示数上升。狗伸舌头也是因为汽化吸收外界的热量。
液化:
可以压缩体积或者降低温度。常见的有液化石油气,打火机,雾
凝华:雪,霜是凝华形成的 升华:樟脑丸逐渐变小,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根据实验中的数据描绘图像如下
的是
()
A. 0℃的水比0℃的冰热
B. 0℃的冰比0℃D. 无法比较水和冰的冷热程度
• 6.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
冰块中时,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
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多半熔化时,试管中的
冰
()
• A. 熔化一部分
• B. 全部熔化
• C. 一点儿也不熔化
横梁 标尺
砝码及 砝码盒
镊子
1、放在水平面上
调
2、游码移到零刻度处
平 3、调节平衡螺母,使指
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 平衡螺母移动的方向
与指针的方向相反)
天平的使用方法
称 量
1、左物右码
2、砝码由大到小
3、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 量+游码的指数
称量结束
称量:化学药品要在左右两盘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同种纸。 潮湿的物品或液体的质量,放在玻璃器皿中称。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一节物质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特性:(1)分子很小;(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4)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3.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间隙较小。
4.生活中会经常看到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5.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扩散现象越明显,因此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我们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6.液体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液体沸腾的微观解释:当液体沸腾时,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要离开液体,处于内部的分子由于运动剧烈而不断增大分子间的空隙,达到气态时的分子空隙,离开液体。
所以液体沸腾时会出现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它不随温度、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2.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
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学生需要能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成人:50Kg—60Kg,大象6t;一只公鸡2Kg,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4Kg.3.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注意: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
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4.托盘天平的构造是: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砝码、底座、平衡螺母5.托盘天平的使用:(1)准备:一定要先看清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2)调平:①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七年级科学物质的特性
物质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与探究
在科学实验中,物质是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对象。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结构和变化规律。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硬度等;也可以了解物质 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化学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 类和数目不变。
物质的化学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 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 硫酸亚铁。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如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七年级科学物质的特性
目
CONTENCT
录
• 物质的基本特性 • 物质的变化特性 • 物质的化学特性 • 物质的物理特性 • 物质的应用与实验探究
01
物质的基本特性
物质的状态
固态
物质分子排列紧密,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如金属、 石头等。
液态
物质分子间距离较近,有固定体积但无固定形状, 如水、油等。
气态
科学实验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关系,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转换 关系。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自然世界,也为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基 础。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压力
一些物质的变化需要特定 的压力条件。例如,气体 在高压下可以液化,固体 在高压下可以发生相变。
光照
某些物质在光照条件下会 发生化学变化。例如,植 物的光合作用、照相机的 感光过程等。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知识点概括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一、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状态的变化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
固体熔化、液体汽化、固体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
1、熔化和凝固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三态的相互转化熔化一凝固图象的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实验经过的时间。
下图甲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其中AB段表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BC段表示晶体熔化阶段,此阶段要吸热,但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熔点;CD段表示液态升温阶段。
下图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图中没有相对水平的一段(即温度不变的部分),随着加热的进行其温度不断上升,直至全部变为液态。
凝固是熔化过程的逆过程。
熔化一凝固的图象2、汽化和液化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
两者有以下四点区别:(1)蒸发是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当温度达到沸点才进行;(3)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沸腾与液面气压高低相关;(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吸热,具有致冷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
在水沸腾实验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研究水沸腾时的温度。
每组一个小烧杯,内装大约100克的温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把温度计从塑料盖子中央的孔内穿进,盖上烧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人水中。
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水沸腾后,继续记录温度,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
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观察水沸腾时,一方面注意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另一方面观察水中气泡的生成情况。
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刚加热时烧杯底与侧壁会产生大量细小的附壁气泡;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 浙教版
——使用pH试纸
更精确的测试可选用酸度计
PH值和酸碱性
0
7
14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思考
用pH试纸测试物质酸碱性 的强弱。 pH越高,_碱__性__越强; pH越低,_酸__性__越强; 当pH=7时,物质呈___中__性。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比较项目 本质区别
物理变化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实例
3、液体表面积空气流动
都是汽化现象,并且都要吸热
窗玻璃上的水雾
➢液化要放热。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 “水雾”。
➢气体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想一想: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 现象,你能解释吗?
晒盐
晒谷
1、升华(吸热过程)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2、凝华(放热过程)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云、雾、雪、露、霜、雨
液化、凝华
云
雨
水蒸气
液化
雾
雪
凝华
露 霜
生活科学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比如说:
卫生球变小 樟脑精升华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 雾凇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华成小冰晶 云的形成 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后凝结(液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聚集成
云。
雨的形成 上面的小水珠变大时就下雨了。 雪的形成 当高空温度很低时,小水珠就凝固成雪。 露的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结(液化)在物体的表面上而形成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请举例区别溶解能力 与溶解速度。
溶解能力:如假设一定条件下,100克水只能
溶解30克蔗糖。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提纲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提纲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一知识汇总一、温度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l物质的特性第一节、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2、观察硫代硫酸钠(俗称大苏打或海波)的熔化过程:开始加热时并没有熔化,只是温度不断上升,体现在图象上是一段倾斜上升的直线。
达到一定温度(熔点)时才开始熔化,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表现在图象上是一段水平直线。
七年级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4.1物质的构成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第二,固体第三),现象:气体很容易压缩,固体和液体不容易压缩。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扩散现象。
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且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4、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2 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
常用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
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3、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重、难)①调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调节衡量两端的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②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③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4.3 物质的密度(重、难)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l)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 密度的公式:ρ=m / v(公式变形:m=ρv v=m/ρ)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水银的质量为13.6×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克/厘米3,(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其含义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或1立方厘米水的质量是1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1-4节
科学辅导讲义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实战演练
如图所示的四种测量器具中,不能直接测量物体质量的是()
砝码时,指针偏右,去掉该砝码时,指针偏左,若这时砝码盒中
其中通过比较体积的方法最好,既直观,又便于计算空心部分的体积,实际问题中,注意单位的统一和匹配。
三、测定密度的实验过程
三种物质的密度A、B、C和水密
)
若铅球空心,则铜球、铁球一定空心
图2
图1
9.用托盘天平测量铜块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 ____________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2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测量中,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2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铜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10.如何鉴别酒精和水?(要求至少写出三种方法)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归纳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归纳一、熔化与凝固1、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______态变为 ______态的过程叫凝固。
______需要吸收热量, ______需要放出热量。
2、根据固体熔化时的特点,把固体分为两类:______ 、______。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______,即有无熔点。
3、晶体举例:金属、食盐、海波(大苏打、硫代硫酸钠)、明矾、石膏、水晶、冰 ____________________。
. 非晶体举例:松香、塑料、橡胶、玻璃、蜂蜡 ___________。
4、晶体熔化必须满足两个条:______、______。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 ______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 ______;5、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6、熔点是晶体固液两态的分界温度:当物质的温度大于熔点时为 ______态,当物质的温度等于熔点时为 ______态,当物质的温度小于熔点时为 ______态。
7、记住几种晶体的熔点:冰______ 、海波 ______。
二、汽化与液化1、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叫液化(也称 ______),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 态的过程叫汽化。
______需要吸收热量,______需要放出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__。
3、两种汽化方式的比较:4、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______、______、______5、液体沸腾的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______、______。
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6、沸点是液体 ______ 时的温度,不同的液体沸点 ______,因为液体的沸点还与液体表面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 ______,所以同一液体的沸点在不同情况下也是不同的。
7、记住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______、酒精的沸点______ 。
8、液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每课教学反思第1节物质的构成分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初中学生刚接触的微观世界,还不能很好地认识分子的特点。
本节课力争在引入、类比等方面加强学生对分子的认识,由宏观现象的观察进入微观世界,再由微观世界走出宏观世界是这门课的一条教学路线。
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不多,在设计上安排了一课时。
课上完感觉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还是不很到位,所以觉得还是应该安排两个课时比较合适。
第一课时可以讲分子的认识和分子的质量体积较小及分子间存在空隙。
第二课时可以讲分子是不停的运动和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如下: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用一杯水让学生思考不停的分辨,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来进行猜想。
通过蔗糖在不同情形下的观察引入分子的概念。
分子的大小通过数据的说明来得以体现,而分子之间有空隙用酒精和水的混合现象引起思考,再用黄豆和芝麻的混合来体现分子之间有空隙。
第2节质量的测量在质量的测量中学生经常会发生一些错误,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
1、测量前的调节:将天平放平后,移动游码到零刻度线,并调节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测量时的调节:左物右码,通过加减祛码并移动游码式天平平衡。
注意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3、如果测量前没有将游码归零,则测量结果要偏大,应将测量结果减去游码没有归零的读数。
4、如果测量时将物体和祛码放反了位置,测量结果也偏大,应将祛码质量减去游码读数。
5、如果天平的祛码使用时因为生锈或粘上污迹使祛码偏重,则测量结果偏小。
6、如果天平的祛码使用时因为磨损使质量偏小,才测量结果就要偏大。
第3节物质的密度总的教学思路:一、通过情景创设导入新课的学习,然后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自主地进行情景创设,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定义、公式、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探索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初一上册科学第4章_物质的特性_课堂笔记和重点[1]
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一节熔化和凝固1.教学目标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表现的不同点。
能说出几种典型的晶体和非晶体。
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能根据有无熔点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能说出硫代硫酸钠(海波)和冰的熔点。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能根据液体凝固的特点,大致做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2.知识体系熔化(吸热)固态液态凝固(放热)概念: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不同晶体有不同的熔点,熔点熔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冰的熔点为0℃,海波的熔点为48℃熔化条件达到熔点晶体继续吸热固体常见晶体:海波、冰、石英、金刚石及各种金属非晶体无一定的熔化温度常见非晶体:沥青、玻璃、松香、橡胶、塑料等3.教学重点晶体的熔化与凝固4.教学难点熔点、凝固点5.学习准备在两个玻璃杯里装入一些热水,杯口上放有两只小碟,再将一块奶糖和一块冰块分别放小碟上,通过观察,比较冰块和奶糖发生的变化(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筷子戳冰块和奶糖)。
6.讨论1.晶体熔化的特点:(1)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化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在一定的温度下结束。
(2)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
2.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几个因素有关?你可以用哪些事实来说明?3.在寒冷的南极地区,气温常达-40℃以下,在那里测量气温应该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已知固态水银熔点-38.8℃,固态酒精的熔点是-117℃)4.根据晶体熔化和液态晶体凝固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吸热一定会熔化B、达到0℃的冰一定会熔化C、0℃的水放热,水温立即降低D、0℃的水吸热,水温立即升高5。
如图,为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像,试Array分析各线段和各线段的连接点有什么意义?6.熔点表(1)知道表中的物质都是晶体。
(2)确认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3)了解哪些是低熔点物质?哪些是高熔点物质?它们在常温下处于什么状态?(4)记住冰的熔点。
【专项提高-升华与凝华】分考点归纳七上第4章-物质的特性含答案
大自然中常见现象和解释:云:由水蒸气降温后形成的小水珠聚集而成。
雨:云中的小水珠变大落地面为雨。
雪:当高空的温度很低时,小水珠就成小冰晶,冰晶变大后就形成雪。
雾:暖湿气流在地面附近成小水珠就是雾。
露: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附着在植物或其他物体上而形成露。
霜: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时会而形成白色的霜。
注意: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物态变化实现的,水循环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蒸发、凝结、降水。
生活中常见现象和解释: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卫生球)会逐渐变小,这是樟脑丸的升华现象。
冬季在哈尔滨举行盛大的冰雕节,雕像在寒冷冬天逐渐减小,这是冰的升华现象。
冰窗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这是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而形成的现象。
冬天,地面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用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营造的舞台效果,是因为干冰易升华,使周围温度骤然下降,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迅速液化而呈雾状。
考点一、升华与凝华(吸热/放热等)1、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A )A.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D.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B )A.草地上露水的形成B.冬天房屋顶上的霜的形成C.清晨大雾的形成D.以上都不是3、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着一些碾碎的卫生球粉末,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雪景”是先熔化后凝华形成的B.“雪景”是先熔化后凝固形成的C.“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D.“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固形成的4、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熔化现象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C.寒冷的冬天,嘴上哈“白气”,这是液化现象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5、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
1气”
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温度-74℃)
放入气球内,并迅速扎紧气球。令人
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气球快速鼓起,同时在气球底
部的外壁观察到“白霜”。请分析:
白气是一种__液__化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请 解释“白霜”形成的原因__空__气__中__的__水__蒸__气__在__气__球_
2.凝华: 概念:物质由_气__态___直接变成__固__态__的过程叫凝华。 热量变化:物质凝华过程需要__放__热__。 微观解释:气体分子碰到固态物质的表面,并被固态 物质分子的引力所束缚的过程。 实例: (1)用久了的灯管两端发黑就是灯管中的钨蒸气遇冷凝 华而成; (2)冰箱中刚刚取出的棒冰,撕开包装后,棒冰表面形 成的“白粉”。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 概念:物质由_固__态___直接变成_气__态___的过程叫升华。 热量变化:物质升华过程需要__吸__热__。 微观解释:固态物质表面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 引力进入空气中的过程。 实例: (1)衣箱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2)被加热的碘晶体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 (3)冰冻的衣服在没有阳光的地方晾干。
二、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 3.云:云是水蒸气__液__化___或_凝__华___形成的小水滴或 小冰晶。
雨:云中的小水珠变大成大水滴,空气无法托住时,
落向地面。 雪:雪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__凝__华__而成。 雾:雾是水蒸气遇冷__液__化__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浮尘 上,和浮尘一起漂浮在空气中形成。 露:露是水蒸气遇冷__液__化__而成的小水滴。 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凝__华__而成。
13.阅读探究。 材料一 据报道,某年冬日的一天,阴天,微风,气 温约-15℃,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 ~10cm厚的积雪,然后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 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人无不惊叹 。 材料二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 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 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 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 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 黑霜”。
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第四章物质的构成这个单元主要分为8节:1、物质的构成 2、质量的测量3、物质的密度 4、物质的比热 5、熔化与凝固 6、汽化与液化 7、升华与凝华 8、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会以什么状态存在与温度有关。
物质一般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从其中一种状态转变成其他另一种状态。
4.1物质的构成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第二,固体第三)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扩散现象。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说明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例题剖析:1、我们能闻到某种固态物质的气味,说明这一固态物质有什么特点?正解;固态物质中的分子扩散。
2、扩散在哪种状态的物质中进行得最快?A、固态B、液态C、气态D、无法判断正解:C4、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排列和运动。
5、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4.2 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
常用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
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3、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重、难)①调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调节衡量的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②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③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第四章物质的构成这个单元主要分为8节:1、物质的构成 2、质量的测量3、物质的密度 4、物质的比热 5、熔化与凝固 6、汽化与液化 7、升华与凝华 8、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会以什么状态存在与温度有关。
物质一般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从其中一种状态转变成其他另一种状态。
4.1物质的构成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第二,固体第三)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扩散现象。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说明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例题剖析:1、我们能闻到某种固态物质的气味,说明这一固态物质有什么特点?正解;固态物质中的分子扩散。
2、扩散在哪种状态的物质中进行得最快?A、固态B、液态C、气态D、无法判断正解:C4、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排列和运动。
5、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4.2 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
常用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
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3、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重、难)①调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调节衡量的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②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③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而得出扩散的快慢跟温度的关系。
固体也会扩散
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蒸发: 实质上是处于液体 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离 开液面的过程。
沸腾: 处于液面上的分子 要离开液体,同时液体 内部气泡壁上的分子也 要离开液体,比蒸发更 剧烈。
1、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增加蔗糖,蔗糖是
7年级(上)
一、本章总述
物态变化 物 质 的 特 性
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 凝华和升华 分子是构成物质 的一种微粒
物质的构成
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的运动
物质的溶解 性和酸碱性
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的酸碱性
物 理 性 质 和 化 学 性 质
本章节内容VS课程标准
本章内容
第1节 熔化和凝固 第2节 汽化和液化 第3节 升华和凝华 第4节 物质的构成 第5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6节 物质的酸碱性 第7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本章教材的特点
1、涉及面较宽 2、突出观察实验 3、注重联系实际 从生活问题出发引出课题;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各节课时安排(仅供参考)
节课题 课时数 2 2+1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第6节 第7节
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物质的构成 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的酸碱性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不同: 硫代硫酸钠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未
达到这一温度,硫代硫酸钠不会熔化;熔化没有 结束,温度不会上升。
松香的熔化并不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它 是一个逐渐变软再变稀的过程,在熔化的整个过 程中,温度逐渐上升,并不存在到达哪一温度时 才开始熔化的情形。
相同:两者的熔化过程都要吸热。
在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晶体:
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例题: 关于夏天冰块冒“白气”,冬天人的口中 呼出“白气”是一回事吗? 分析: 冷的物体 冰 块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
热的物体 夏天空气
白气(小水珠)
冬天空气
人体呼出 人体呼出水蒸气遇冷液化 水蒸汽
水蒸气液化实验 结论: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 都可以液化。 乙醚液化实验
二、沸腾的特点: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剧烈发生的汽化现象。 ②液体的温度必须达一定值才沸腾(这个温度叫沸点) ③沸腾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
温度/℃ 沸点
A B C
时间/分
液体沸腾的图象
1.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0C,酒 精的沸点是780C,谁先汽化。 2.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氧的沸点-183℃, 液态氮的沸点-196℃,将液态空气进行蒸 发,氮气和氧气,谁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 出来。
低沸点物质的用途
〔不同点〕
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蒸发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比较缓慢
汽化
蒸发时液体温度降低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沸腾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比较剧烈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相同点〕
都是吸热的汽化现象。
注:水蒸气是看不 见的,变成小水珠 后才被看见的。
水蒸气液化后 形成的小水滴
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书本P121
硫代硫酸钠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分 温度/ ℃ 状 态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0
固
松香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分 温度/ ℃ 状 态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0
固
温度/℃
温度/℃
48 ℃
时间/分
时间/分
硫代硫酸钠熔化的图象
松香熔化的图象
实验情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否无限量 溶 解 结论
蔗糖
不能
水
一定条件下,物质能溶解 的数量是有限的
不同物质溶解能力相同吗
实验情况
蔗糖
溶
水
食盐
溶
水
是否溶解 结论
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溶解能力不同
把实验1中的盛放蔗糖的烧杯放 在三角架上加热,边加热加搅拌, 观察现象. 你的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在不同物质中溶解能力相同吗
降低温度
气体液化的方法
压缩体积
液化的实际应用
液氢箱 液化石油气 液氢箱
气体打火机
火箭
思考:电冰箱工作时,其背面为什么会发热? 阅读: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
给烧杯里的碘加热, 杯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停止加热后,在盛有 水的烧瓶底部看到了什么?
资料:
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 一种 人工降雨的方法。涉及几个物态变化的过 程:
水分子之间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当水和酒精混合时,不同分子相互进入到 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总体积会减小。
模 拟 实 验
讨论: 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
固体
液体
气体
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
由于分子的运动使物质从一处进入 另一处的现象,叫扩散。
液体会扩散,且扩散的速度与温度 有关,温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
特别注意:
不要让皮肤沾上浓硫酸,如 果皮肤上沾有浓硫酸,应立刻用 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碱性物质 探究:如何清洗沾有油污的瓷砖? 注意: 强碱也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碱 时要小心,不要直接接触它们。
注意: 酸属于酸性物质
?不同的酸性物质,酸性有强有弱
预习:如何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如何判断物质的酸碱性强弱?
晶体熔化的图象
非晶体熔化的图象
温度/℃
D
温度/℃
凝固点
C
B
A
时间/分
时间/分
晶体凝固的图象
非晶体凝固的图象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器材:两块相同的磨砂的 玻璃片、酒精、烧杯、药 棉、水、滴管、酒精灯。
注意:控制变量
思考 减少蒸发的实例
节水!
喷
滴
灌
灌
探 实验 究
液体蒸发时,是向外界放热,还是从外界吸热? (液体蒸发后温度是否发生变化?)
温度变化
结论
物质溶解时,有的温度会升高,放出热 量;有的温度会降低,要吸收热量。
物质溶解的能力与 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
提出问 题
怎样使蔗糖溶解得更快些? 猜测 1: 猜测 2: 猜测 3: 颗粒变小 可能会加 快溶解。
建立假说
搅拌可能会 加快溶解。
热水中比 冷水中可 能更快溶 解。
设计实验
分组讨论
具体目标
1.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质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 含义, 如熔点、沸点、溶解性、酸碱性, 并能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特点。 4.了解外界条件能够影响物质的性质。 5.了解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 碱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 响、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了解强酸、 强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6.能用物质粒子模型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固体
如:金属、海波、萘。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 :松香、蜡烛。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熔点表
(1)知道表中的物质都是晶体。 (2)确认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3)了解一些低熔点物质和高熔点物质,判断它们 在常温下处于什么状态。
(4)记住冰的熔点。
温度/℃
D
温度/℃
熔点
B
C
A
时间/分
时间/分
盐碱地
酸雨伤害的树木
第七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1、两者根本区别: 变化中有没有别的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能引起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1、干冰迅速吸热升华 2、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3、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雾 凇
降雨形成过程
能够利用电冰箱制造出露、雾和 霜吗?请叙述具体的方法。
③
将碾碎后的蔗糖溶入 水中,再用放大镜观 察 ,这次你看到了什么?
蔗糖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极小的微粒状态存在。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 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水是 由水分子构成的。
探究活动四
实验情况
油
水
油
酒精
是否溶解
不溶
溶
结论
油不能在水中溶解,却能溶于别的 物质
1、为什么用洗洁精很容易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2、一些工厂向河里排放热水,造成河里的鱼 缺氧死亡,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弱。
物质在溶解过程是否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呢
探究活动六
实验情况 氢氧化钠 升高 水 硝酸铵 降低 水
1、温度计置于空气中,读数是_____。 2、温度计插入酒精中,读数是_____。 3、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读数怎么
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低的温度是________。
结论: 液体蒸发时从外界吸热。
一、观察思考:
①水沸腾前,加热过程中水温如何变化? ②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水温度是否变化? ③水沸腾后,停止加热,在温度计示数还没下降 时,水是否沸腾? 不会沸腾,因为没有吸热! 二、描点画图、分析归纳
条件控制
学生实验 及记录 结论
搅拌能够 加快溶解 在热水中比在 冷水中更快溶 解 颗粒变小使 溶解加快
酸性物质
为什么需要轻轻煽动?
原因:有些物质可能具有 毒性,所以实验室里的化 学药品都不能用鼻子直接 闻,更不能用嘴尝,这是 一个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