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10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第10章课件

工程力学第10章课件

不同端部形状的从动件
图10-13 尖顶、滚子和平底等不同端部形状从动件
凸轮机构零件实物
图10-14 发动机凸轮轴、气门液压挺柱、气门(杆)和摇臂实物照片
动的BC杆2称为连杆。 • 如果杆1或杆3能绕其回转中心A或D做整周
转动,则称为曲柄。 • 若仅能在小于360°的某一角度内摆动,
则称为摇杆。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1.曲柄摇杆机构; 2.双摇杆机构; 3.双曲柄机构。
四杆机构类型判别之一
• 当最短杆长度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 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时,按最短杆件所处 位置不同:
图10-9“想一想”图
第二节 凸轮机构
• 凸轮是一个具有 曲线轮廓的主动
件,依靠轮廓上
的点与转动中心
的距离不同,使
贴在其上的从动 件作相对往复移
动,不同的曲线
轮廓就能实现不 同规律的移动。
图10-10车轮制动器凸轮机构
不同形状的凸轮
图10-11 盘形、移动和圆柱等不同形状凸轮
不同形式的从动件
图10-12推杆和摆杆等不同运动形式凸轮
想一想
汽车风窗刮水器中夹有胶条的刷架工
作时是往复摆动,但通常它由电机带动, 电机是作整周运动,这中间是什么样的机 构起作用呢?
第一节 铰链四杆机构
(a)模型
图10-1 铰链四杆机构
(b)简图
铰链四杆机构组成
• 固定不动的AD杆4称为机架; • 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接的AB杆1和CD杆3称
为连架杆; • 不与机架 图10-6曲柄摇杆机构死点示意图
图10-7飞机起落架示意图
图10-8汽车发动机死点示意图
想一想
看了《十万个为什么?》,
一定知道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 的,因为圆上每一点到圆心的 距离始终相等。现在将车轮装 置倒过来,并让轮轴固定,如 果想使轮子上面构件按一定规 律相对轴心作往复移动,如图 10-9所示,你有什么的办法?

工程力学-10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计算

工程力学-10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计算

边的长度变化,所以广义胡克定律为:
y yx
z
x zy yz xz x
zx xy
z
y
x
1 E
[ x
( y
z)
]
y
1 E
[
y
( x
z) ]
14z
1 E
[
z
( x
y) ]
—— 广义胡克定律
在平面应力状态下,胡克定律变为:
x
1 E
( x
y )
y
y
1 E
( y
x )
z
E
( x

90 x y 10
90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过一点总存在三对相互垂直的主平面,对应三 个主应力
主应力排列规定:按代数值由大到 小。
剪应力为零的面为主平面; 主平面上的正应力为主应力; 全部由主平面构成的单元体 为主单元体。
1 2 3
10
50 单位:MPa
1 50; 30 2 10;
主 讲:谭宁 副教授 办公室:教1楼北305
——概 述
(1)、铸铁与低碳钢的拉、压、扭试验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P 铸铁拉伸
铸铁压缩
M
P
低碳钢
铸铁
P
P
(2)、组合变形杆将怎样破坏?
2
M
过一点有无数的截面
——概 述
应力
哪一个面上? 哪一点?
指明
哪一点? 哪个方向面?
过一点不同方位截面上应力的集合,称为一点的应力状态(State of the Stresses of a Given Point)。
(1)各个面上的应力均匀分布; (2)相互平行的平面上,应力大小和性质完全相同。 (3) 相邻垂直面上的切应力根据切应力互等定理确定.

第9章 工程力学10

第9章 工程力学10
解:(1)计算外力偶矩 M1==9549(P1/n)=9549×367/300=11.680×103N· M M2=M3=9549(P2/n)=9549×110/300=3.500×103N· M M4=9549(P4/n)=9549×147/300=4.68×103N· M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解:第一步:计算外力偶矩 MA=9549PA/n=9549×36.8/300=1171.3N· m MB=MC=9549PB/n=9549×11.0/300=350.1N· m MD=9549PD/n=9549×14.8/300=471.3N· m
第二步:计算各段扭矩 BC段:ΣMX=0 → MT1+MB=0 → MT1=-MB=-350.1 N· m CA段: MT2=-700.2 N· m AD段: MT3=471.1 N· m
第二步:计算各段扭矩 BC段:ΣMX=0 → MT1+MB=0 → MT1=MB=-350.1 N· m CA段:MT2=-700.2 N· m AD段:MT3=471.1 N· m
第三步力 1、薄壁圆筒的扭转现象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
结论1:横截面和纵向截面上均没有正应力 。 结论2:薄壁圆筒横截面沿圆周方向存在应力,即存在切应力。 结论3:切应力的方向垂直于横截面半径 。 结 论: 薄壁圆筒扭转时,横截面上将产生切应力,其方向垂直于横截面半 径,沿圆周和壁厚均布。
解:(1)
(2)用实心轴时 :
得: (3)比较质量(重量比等于横截面积比)
第三节 一、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条件
相距l两横截面扭转角:
二、圆轴扭转时的刚度条件
单位长度的扭转角: (弧度/米) (度 / 米 ) 刚 度 条 件:

工程力学第10章 弯曲变形与简单超静定梁

工程力学第10章 弯曲变形与简单超静定梁

简支梁。 根据原超静定梁A端横截面转角θA=0这一变形条件, 即可进而建立补 充方程以求解MeA。 建议读者按此自行算出全部结果。 以上解题的方法步骤也适用于解二次超静定梁。 此时可建立两个变形几何方程, 因而补充方程也就有两个。 这样, 解多余约束力时就需解二元一次联立方程组。 对于三次以上的超静定梁若仍用上述方法求解, 则将不够简便, 此时就宜采用其 他方法。
但弹性模量E值则是比较接近的。 2.调整跨度 梁的转角和挠度与梁的跨度的n次方成正比, 跨度减小时, 转角和挠度就会有更 大程度的减小。 例如均布载荷作用下的简支梁, 其最大挠度与跨度的四次方成 正比, 当其跨度减小为原跨度的1/2时, 则最大挠度将减小为原挠度的1/16。 故减小跨度是提高梁的刚度的一种有效措施。 在有些情况下, 可以增设梁的中 间支座, 以减小梁的跨度, 从而可显著地减小梁的挠度。 但这样就使梁成为超 静定梁。 图10-10a、 b分别画出了均布载荷作用下的简支梁与三支点的超静 定梁的挠曲线大致形状, 可以看出后者的挠度远较前者为小。 在有可能时, 还 可将简支梁改为两端外伸的梁。 这样, 既减小了跨度, 而且外伸端的自重与两 支座间向下的载荷将分别使轴线上每一点产生相反方向的挠度(图10-11a、 b), 从而相互抵消一部分。 这也就提高了梁的刚度。 例如桥式起重机的桁架钢梁 就常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图10-11c), 以达到上述效果。
下述关系
因为挠曲线为一平坦的曲线, θ值很小, 故有 tanθ≈θ(c) 由式(b)、式(c)两式可见, 梁横截面的转角应为
式(d)表明转角θ可以足够精确地从挠曲线方程(a)对x求一次导数得到。 它表 示梁横截面位置的x与该截面的转角θ之间的关系, 通常称为转角方程。 在图10-2所示的坐标系统中, 挠度w以向上为正, 向下为负; 转角θ则以逆时针 转向为正, 顺时针转向为负。

工程力学10-复杂构件时的强度设计

工程力学10-复杂构件时的强度设计
韧性材料:屈服产生过大变形失效
《工程力学》
Bengbu college .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al Engineering .w.p_chen
10.1 基本概念
10.1.3 建立复杂受力时失效判据的思路与方法 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失效判据思路 无论应力状态多么复杂,根据材料失效的两种基 本形式:断裂和屈服 提出关于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失效的共同假说 再根据这些假说,利用简单(单向拉伸)的实验 结果,建立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失效判据
《工程力学》
Bengbu college .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al Engineering .w.p_chen
例10-3 斜面上的应力 2)求斜截面上的应力
应用举例
sx= 63.7MPa q = 120° ? s sx+sy 由:
10.1 基本概念
10.1.1 何谓应力状态,为何研究应力状态 F 实例研究
F
A
s3 s1
F
s
A
A
s
Me
Me
s2
s1
A
τ
s3
p
F
s s
s3
s1 45°
τ
过一点的所有方位上的 应力集合 ——该点处的“应力状态”
《工程力学》
Bengbu college .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al Engineering .w.p_chen
由这些判据预测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可能发生 失效的时机,进而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强度设计准 则和强度条件

工程力学完整ppt课件

工程力学完整ppt课件
第一篇 静力学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 第二章 汇交力系 第三章 力偶系 第四章 平面任意力系 第五章 空间任意力系 第六章 静力学专题——桁架、摩擦、重心
引言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规律的科学。
静力学主要研究: 物体的受力分析; 力系的简化; 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
F
G
FN2
G
约束力 特 点:
①大小常常是未知的;
FN1
②方向总是与约束限制的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
③作用点在物体与约束相接触的那一点。
二、约束类型和确定约束反力方向的方法: 1. 柔索:由柔软的绳索、链条或皮带构成的约束
绳索类只能受拉, 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 方向沿绳索背离物体。
约束力方向与所能限制的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 力的效应: ①运动效应(外效应) ②变形效应(内效应)。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牛顿(N) 千牛顿(kN)
FA
5. 力系: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6. 等效力系:两个力系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F1
F3 C AB
7. 力系的简化:用一个简单力系等效代替一个复 F2
一、概念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自由体: 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叫自由体。
非自由体: 位移受限制的物体叫非自由体。
约束: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预先施加的限制条件称为约束。 (这里,约束是名词,而不是动词的约束。)
约束力:约束与非自由体接触相互产生了作用力,约束作用于 非自由体上的力叫约束力或称为约束反力。
杂力系。
8. 合力:如果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称这个

第十章 工程力学之弯曲应力

第十章 工程力学之弯曲应力

max拉MWm1ax [拉] ; max压MWm2ax [压]
式中W1和W2分别是相应于最大拉应力 max拉和最大压应力 max压 的抗弯截面模量,[ 压 ] 为材料的许用拉应力,[ 拉 ]为
材料的许用压应力。
例10-1 某冷却塔内支承填料用的梁,可简化为受均布载荷 的简支梁,如图10-8所示。已知梁的跨长为3m,所受均布
加载之前,先在梁的侧面,分别画上与梁轴线垂直的横线mn、 m1n1,与梁轴线平行的纵线ab、a1b1,前二者代表梁的横截面;
后二者代表梁的纵向纤维。如图10-2(a)所示。
在梁的两端加一对力偶,梁处于纯弯曲状态,将产生如图 10-2(b)、图10-2(c)所示的弯曲变形,可以观察到以下 现象:
•两条横线仍为直线,仍与纵线垂直,只是横线间作相对 转动,由平行线变为相交线。
2. 梁的变形规律
可以证明,纯弯曲梁变形后的轴线为一段圆弧。将图10-2(b)
中代表横截面的线段mn和m1n1延长,相交于C点,C点就是梁轴 弯曲后的曲率中心。若用 表示这两个横截面的夹角, 表
示中性层 故有
O
1
O
2
的曲率半径,因为中性层的纤维长度
O
1
O
2
不变,
O1O2
在如图10-2所示的坐标系中,y轴为横截面的对称轴,z轴为
如图10-1(a)所示的简支梁,其剪 力图如图10-1(b)所示,弯矩图如图 10-1(c)所示。可以看出梁中间一段 的剪力为零,而弯矩为常数,即为纯
弯曲; AC 和DB 段上既有剪力,又有
弯矩,为横力弯曲。
一、变形的几何关系
1. 梁的变形特点
如图10-2(a)所示,取梁的纵向对称面为xy平面。梁上的 外载荷就作用在这个平面内,梁的轴线在弯曲变形后也位于这 个平面内。

《工程力学》第十章 弯曲应力

《工程力学》第十章 弯曲应力

• 三、静力学关系
• 自纯弯曲的梁中截开一个横截
面来分析,如图10-5所示,图
中y轴为横截面的对称轴;z轴
为中性轴,z轴的确切位置待
定。在截面中取一微面积dA,
作用于其上的法向内力元素为
σdA,截面上各处的法向内力
图10-5
元素构成了一个空间平行力系。
• 由于梁弯曲时横截面上没有轴向外力,所以
这些内力元素的合力在x方向的分量应等于
• 图10-3所示。
图10-3
图10-4的对称轴,z轴与截面的中性轴重 合,如图10-4所示,至于中性轴的确切位 置,暂未确定。现研究距中性层y处纵向 纤维ab
• 由平截面规律知,在梁变形后该微段梁两
端相对地旋转了一个角度d ,如果以ρ代
表梁变曲后中性层
《工程力学》第十章 弯曲应力
§10-1梁弯曲时的正应力 设一简支梁如图10-1(a)所示,其上作用两个对称的集中 力P。此时在靠近支座的AC,DB两段内,各横截面上同 时有弯矩M和剪力Q,这种情况的弯曲,称为剪切变曲; 在中段CD内的各横截面上,则只有弯矩M,而无剪力Q, 这种情况的弯曲,称为纯弯曲。为了更集中地分析正应力
(10-15) • Wz称为抗弯截面模量,它是衡量横截面抗
弯强度的一个几何量,其值与横截面的形 状和尺寸有关,单位为米3(m3)或厘米 3(cm3)。对于矩形截面(图10-9)
(10-16)
• 对于圆形截面(图10-10(a)), (10-17)
• 对于空心圆形截面(图10-10(b)),
(10-18)
• (1)若梁较短或载荷很靠近支座,这时梁的最大 弯矩Mmax可能很小,而最大剪应力Qmax却 相对地较大,如果按这时的Mmax来设计截面 尺寸,就不一定能满足剪应力的强度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重点是变形体的内力、变形及力与变形 之关系。
8
返回主目录
4.2 基本假设
固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可变形固体。变形与材 料有关。为研究方便,采用下述假设:
1) 均匀连续性假设
物体整个体积内都毫无空隙地充满着物质,是 均匀、连续的,且任何部分都具有相同的性质。
变形前、后都没有“空隙”、“重叠”,必须 满足几何协调(相容)条件。可取任一部分研究。
A=hA-h 及 B=h-hB
(受拉伸长) --(4) (受压缩短) --(5)
3) 力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 对于弹簧,力与变形间的关系为:
FA=kA 及 FB=kB
--(6) --(7)
4
综合考虑平衡条件、 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 后,得到七个方程,可求
hA A
x
hB aa
FA
BW FB
FN=0
第四章 变形体静力学基础
4.1 变形固体的力学分析方法
4.2 基本假设
4.3 内力、截面法
4.4 杆件的基本变形
4.5 杆的轴向拉伸和压缩
4.6 一点的应力和应变
4.7 变形体静力学分析
4.8 应力集中的概念
1
返回主目录
第四章 变形体静力学基础
前一章,将物体视为刚体,讨论其平衡。 事实上,总有变形发生,还可能破坏。
FN=0
二个平衡方程,三个未知量:x、FA、FB,不可解。 需考虑变形。板可作刚体处理,只考虑弹簧的变形。
3
2) 变形几何协调条件: 刚性板保持为直板,
二弹簧变形后应满足的 几何条件是:
hA A
x
hB aa
FA
BW FB
FN=0
hB/hA=(L-a)/(L+a) (x>0) --(3)
弹簧A、B的变形为
研究性思维:问题和结果的物理意义、几何意义、
正确性条件、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趋势等。
7
研究变形体力学问题的主线是:
力的平衡 (已熟悉)
Fy=0 MA(F)=0
变形的几何协调 (几何分析)
hB/hA=(L-a)/(L+a)
A=hA-h; B=h-hB
力与变形之关系 (物理关系)
FA=kA ; FB=kB
均匀连续介质、各向同性材料的小变形问题。
上述假设,建立了一个最简单的可变形固体的 理想化模型。
随着研究的深入,再逐步放松上述假设的限制。 如在后续课程中逐步讨论各向异性问题,大变形问 题,含缺陷或裂隙等不连续介质的问题等等。
10
返回主目录
4.3 内力、截面法
1.内力: 物体内部某一部分与 相邻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力。
的拉压弹簧支承。若有一人从板中央向一端缓慢行走, 试求板与地面刚刚接触时,人所走过的距离x。
解:设人重为W,板重不计 讨论板与地面刚接触 的临界状态,板受力如图。
1) 力的平衡条件: 由平衡方程有:
Fy=FB-FA-W=0 MA(F)=2aFB-(x+a)W=0
A
WB
L
aa L
hA A
x
hB
FA
BW FB
2) 各向同性假设
材料沿各不同方向均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 这样的材料称为各向同性材料。 使力与变形间物理关系的讨论得以大大简化。9
返回主目录
3) 小变形假设
相对于其原有尺寸而言,变形
后尺寸改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D'
在分析力的平衡时用原来的几何尺寸计算而不
引入大的误差。
基于此,固体力学研究的最基本问题是:
本章讨论的研究对象是变形体。 属于固体力学的范畴。不再接受刚体假设。
4.1 变形固体的力学分析方法
以变形体为研究对象的固体力学研究基本方法,
包括下述三个方面的研究: 1) 力和平衡条件的研究。 2) 变形几何协调条件的研究。 3) 力与变形之关系的研究。
先以一个例子说明方法。
研究主线
2
例1 长2L的木板由二个弹性常数为k、自由长度为h
出FA、FB、A、B、hA、hB、x 等全部未知量。
解得:板刚刚触地时,人所走过的距离为:
x
=
a2
2 hk (
- 1)
LW
--(a)
此时,二弹簧的变形为:
A
=
W 2k
(
x a
- 1)
B
=
W 2k
(
x a
+
1)
将x代入平衡方程,即可求得FA、FB。
--(b)
5
结果讨论与分析一:
x
=
a2
2 hk (
- 1)
---(a)
LW
hA A
x
hB aa
FA
BW FB
FN=0
正确性条件:x>0 [否则变形几何条件(3)不适用] h>W/2k
各有关参数的影响: 弹簧自由长度h越大、弹簧刚度k越大、人的体
重W越小,可以走过的距离x越大。 x之值与a2成正比,与板长L成反比。
特例: 当L=(2hk/W-1)a 时,x=a,即在某特定板长
11
返回主目录
若外力在同一平面内,截面内
力只有三个分量,即:
C
轴力 FN 作用于截面法向。 剪力 FS 作用于截面切向。 弯矩 M 使物体发生弯曲。
M C FS FN
若外力在轴线上,内力只有轴力。
内力的符号规定
FN
取截面左端研究,截面在研究对象右端,则规定:
内力 右截面正向 左截面正向 微段变形(正)
下,人走到B处板即触地。
6
结果讨论与分析二:
A =
B =
W 2k
(
x a
-
1)
W 2k
(
x a
+
1)
---(b)
hA A
x
hB aa
FA
BW FB
FN=0
B>0。弹簧B变形与假设一致,受压。且x ,B。
x>a时,A>0,弹簧A变形如图,是伸长。 x<a时,A<0,弹簧A受压;FA指向与图中相反。
特例:x=a时,A=0,FA=0,人重由弹簧B承担。
注意:所讨论的是变形体,故在截取研究对象之前, 力和力偶都不可像讨论刚体时那样随意移动。
13
例2 求图中1、2、3截面内力。
FAy
a
解:1)求约束反力:由整体有 FBx=F/2;FAy=F;FAx=-F/2
FN
受拉伸
FS
顺时针错动
M
向上12凹
2. 截面法
用假想截面将物体截开,揭示并由平衡方程 确定截面上内力的方法。
截面法求解内力的步骤为:
求约 束反 力
截取 研究 对象
受力图, 内力按正 向假设。
列平 衡方 程
求解内力, 负号表示与 假设反向
无论以截面左端或右端为研究对象,都应得到相同 的截面内力。因为,二部分上作用的内力互为作用 力与反作用力。适当的符号规定可保证其一致性。
F1
F2 A
C
BM
F3
必须截开物体,内力才能显示。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面将物体截开,A部分在 外力作用下能保持平衡,是因为受 到B部分的约束。B限制了A部分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 B的任何运动(截面有三个反力、三个反力偶)。
内力分布在截面上。向截面形心简化,内力
一般可表示为六个,由平衡方程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