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学案学生版
《太史公自序》教案(含学案的答案)
太史公自序【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究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3、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1、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著《史记》的始末。
2、分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为以后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梳理文言词句,探讨对司马迁的“义”“时”“名”。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
序言是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
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得阅读《史记》。
二、展示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正音。
2、研读1—3自然段,了解司马迁的家世谱系。
三、整体感知(1)正音颛顼(zhuān xū)唐虞(yú) 绍(shào) 蒯(kuǎi)聩(kuì)卬(áng) 徇(xùn)朝歌沅(yuán) 汶(wân)峄(yì) 鄱(pó)阳湖邛(qióng) 笮(zã) 爰(yuán)及篡(cuàn) 弑后稷(jì) 紬(chōu) 牝(pìn)牡(mǔ)缧绁(lãi xiâ)篡(cuàn) 弑纂(zuǎn)俟(sì)封禅(shàn)於戏(wūhū)三十辐(fú)一毂(gǔ)会稽(kuàijī)司马靳(jìn)羑(yǒu)里厥(juã)有国语壅(yōng)室金匮(kuì)股肱﹙gǔgōng﹚(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其指数千旨2.失之豪厘毫3. 堕先人所言隳4.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倜傥5.故长于风讽6.弗敢阙缺(3)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V,到;prep,到2.无泽为汉市长掌握市场的官长3.不得与从事跟从侍奉4.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最终落在5.则学者至今则之意动,以……为准则6.迁俯首流涕曰眼泪7.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管理8.先人有言死去的父亲9.小子何敢让焉谦让,推辞10.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言论11.是非242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褒贬12.余所谓述故事历史旧事13.夫《诗》《书》隐约者隐奥而言辞简约14.维我汉继五帝末流遗业15.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在这时16.则文学彬彬稍进文质兼备的儒生17.《诗》《书》往往间出矣不间断地(4)找出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1.其在卫者,相中山名作动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同上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名作动,封王4.则学者至今则之意动5.忠臣死义之士为动6.上明三王之道形作动7.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形作动、形作名;存:使动8.拨乱世反之正使动9.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V 10.整齐其世传使动11.孙子膑脚名作动12.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名作动13.整齐百家杂语使动(5)解释下列句中你认为重要的实词和虚词1.使复典之掌管2.绍重黎之后继承3.世序天地理,主管4.司马氏去周适晋离开,到……去5. 维我汉继五帝末流句首语气词6.……伐蜀,遂拔,因而守之攻占、做郡守7.以其地为河内郡把……作为8.耕牧于河山之阳山之南、水之北9.南略邛,还报命巡视10.迁适使反恰值11.不韦迁蜀被贬谪12.且夫孝始于事亲侍奉13.爰及公刘推引14.汝其念哉表期望语气副词15.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嫉恨、抑制16.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编撰17.是故礼以节人介词,用,后略“之”18.察其所以……的原因19.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才20.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蒙受,遭受21.垂空文以断礼义用笔墨写成的著作,连词22.礼乐作焉兴起23.犹不能宣尽其意表明、表达24.堕先人所言隳,毁25.欲遂其志之思也表明、表达26.俟后世圣人君子等待27.不得通其道也实现28上记轩辕,下至于兹从……开始、现在29.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没有30.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历述、止(6)翻译下列句子(特殊句式请注明)1.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夫子所论,欲以何明译文:从前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先生所要撰述的,究竟想阐明什么呢?2.藏之名山译文:藏在名山。
太史公自序导学案
《太史公自序》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小资料:《史记》初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的专名。
《史记》之名大概起于魏晋间。
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间3000多年的历史,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史记》的体例是司马迁的创举。
用本纪叙述帝王,兼排比大事;用《世家》记述王侯和特殊人物;用《表》来统系年代、世系、人物等;用《书》记载典章制度的原委;用《列传》记人物、民族以及外国。
五种体例在风格上各具笔法而内容上则构成严密的整体。
后来历代的史家都继承了这样的体例,成为正史写作的通用体例。
学习过程:一、朗读课文。
正音,断句。
二、疏通课文。
学生自由阅读,在文中找出下列重要字词,并标出来。
(一)古今异义词至于去市长河古文故事往往(二)通假字反阙指罔失承拂(三)活用字词相显则死善恶君臣子闻是非(四)一词多义所以次三、整体感知。
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内容?分层概括1-3。
4-6。
7-10。
1112-13五、探究谈论(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八、作业:1.背诵第11小节,整理重要文言字词。
2.写一篇读后感。
六.找出下列熟语在文中的位置,你还能找出哪些熟语或名言警句?1.言之不用,道之不行2.拨乱反正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4.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5.权宜之计6.股肱之臣跟踪检测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弗敢阙2、其指数千3、失之豪厘4、堕先人所言5、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6、辅拂股肱之臣配焉7、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8、故长于风9、罔罗天下放失旧闻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2.中于事君,终于立身3.则学者至今则之4.迁俯首流涕曰5. 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6.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7.是非242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8.余所谓述故事9、以为天下仪表10.夫《诗》《书》隐约者三.找出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1.其在卫者,相中山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4.忠臣死义之士5.上明三王之道6.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7、存亡国,继绝世8、《礼》经纪人伦9、《春秋》采善贬恶10.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四.解释实虚词1、命南正重以司天2、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3、使复典之4. 为武信君而徇朝歌巡行5.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6、小子何敢让焉7、自司马氏去周适晋8、而子迁适使反9、籍每适浑10、相其在卫者,相中山11、诸侯之相王12、而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13.诸侯害之,大夫壅之14.是故礼以节人15.以为天下仪表16.察其所以17.《乐》乐所以立18.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19.被之空言而不敢辞20.垂空文以断礼义21.欲遂其志之思也22.俟后世圣人君子23.不得通其道也24.退而深惟曰25.承敝通变五.翻译下列句子(特殊句式请注明)1.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2.自司马氏去周适晋3.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6、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7、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太史公自序》教案
《太史公自序》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所著《史记》的自序部分,通过对太史公自序的阅读和学习,可以了解《史记》的成书过程、作者的史学观念和治史态度,以及太史公的人生经历。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太史公自序》的基本内容,掌握太史公的史学观念和治史态度。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太史公自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文本解读2.1 文本内容概述《太史公自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史记》的成书过程,太史公的史学观念和治史态度;第二部分讲述了太史公的人生经历;第三部分阐述了太史公编写《史记》的目的和意义。
2.2 重点词汇和句式1) 词汇:隐忍、愤世嫉俗、浩荡、锋芒毕露等。
2) 句式:对仗句、排比句、设问句等。
2.3 文本解读1) 《史记》的成书过程及太史公的史学观念。
2) 太史公的人生经历及其对史学的贡献。
3) 太史公编写《史记》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章:合作探讨3.1 分组讨论1) 太史公的史学观念和治史态度对后世的影响。
2) 太史公的人生经历对其史学创作的影响。
3.2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太史公的史学观念、治史态度及其人生经历对《史记》创作的影响。
第四章:课堂小结4.1 知识梳理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太史公自序》的内容,总结太史公的史学观念、治史态度及其人生经历。
4.2 课后作业1) 熟读《太史公自序》,理解太史公的史学观念和治史态度。
2) 结合太史公的人生经历,分析其对史学的贡献。
第五章:拓展延伸5.1 太史公与《史记》1) 查阅资料,了解太史公的其他著作。
2) 分析《史记》在中国史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5.2 太史公的人生经历与性格特点1) 结合《太史公自序》及其他史料,分析太史公的性格特点。
2) 探讨太史公的人生经历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
《太史公自序》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太史公自序》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太史公自序》。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创作《史记》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太史公自序》。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理解太史公坚持真理、不畏强暴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太史公自序》的内容。
(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创作《史记》的背景。
2. 教学难点:(1)文中部分生僻词语的解释。
(2)文言文句式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司马迁及其《史记》。
(2)引导学生关注《太史公自序》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太史公自序》,感知文本。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太史公自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分析:(1)讲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析司马迁的写作手法及其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并背诵《太史公自序》。
(2)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司马迁的精神品质,进行拓展学习。
四、作业布置1. 翻译并背诵《太史公自序》。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太史公自序》的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司马迁生平及其创作《史记》的认知水平。
3.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中的表现,以及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准备1. 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的准备。
太史公自序学案10-13节
太史公自序第十节到第十三节的学案一、给加点的字注音唯唯....诺诺封禅.泽流罔.极缧紲喟.然羑.里膑.脚晁.错纂.其职星宿.毂.辅弼.股肱.之臣俟.讫.改正.朔重.译款塞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唯唯..,否否,不然。
2、《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
3、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福瑞..,易.服色..,封禅,改正朔4、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5、主上明圣而德布闻,有司之过.也。
6、且余尝掌.其官7、于是论次.其文。
8、退而深惟.曰9、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
10、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
11、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
12、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13、太史公仍.父子想续纂其职。
14、至于余乎,钦念..哉!钦念哉!15、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16、既科条..之矣。
17、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18、俟.后世圣人君子三、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2、太史公仍父子想续纂其职。
3、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
4、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
5、辅弼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
6、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
四、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语,解释并指出其用法。
1、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2、故述往事,思来者五、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2、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3、《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4、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
六、特殊句式1、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七、翻译句子1、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
《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教案第二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教案第二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教案第二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教案第二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掌握太史公的写作方法和叙事技巧3.理解太史公在编纂《史记》时的主要思想和文化价值二、课前准备1.从资料中获得有关《史记》的背景知识(相关文献或网络搜索)2.阅读《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言学生们先和老师一起讨论史记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意义。
可以让学生自己想想,提出自己的理解。
然后让老师简单介绍一下《史记》的背景和历史地位以及内容特点。
步骤二:太史公自序1.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太史公自序,以此来引导学生建议阅读的方式和注意点。
2.老师简单说一下太史公的生平和成就。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对太史公的看法。
3.太史公在自序中谈到了他编纂《史记》时的初心和目的。
这对于理解《史记》的价值和功用非常重要。
在这里,老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其他类似的著作和文献,帮助学生了解《史记》的叙事方式和内容。
4.太史公在自序中还谈到自己的写作方法和叙事技巧。
老师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和学生们一起去分析太史公的写作风格和叙事技巧,让学生要注意观察文章中的语言细节。
步骤三:讨论方案设计在这一阶段,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太史公为什么要写《史记》这部巨著的原因、编纂《史记》的主要目的、叙事技巧以及太史公在史料收集方面的贡献。
最后,让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结论和想法。
步骤四:总结讲解在这一节课结束之后,让老师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太史公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四、教学评价在本课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并通过实践和讨论活动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同时,教师应注重在学生中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念,加强对于史料的理解和判断本节课是一堂关于太史公和《史记》的历史课。
太史公自序教案范文
太史公自序教案范文【教材准备】1.《史记》太史公自序的文本材料2.学生阅读材料包括《史记》的相关章节及相关研究资料3.文字提问、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工具(例如黑板、白板、多媒体设备等)【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史记》和太史公自序的背景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于史学的了解和对历史的认识。
第二步:阅读与分析(30分钟)1.让学生阅读太史公自序的文本材料,可以适当分段分配给学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2.引导学生思考太史公自序的核心内容,例如太史公写作《史记》的目的、他的历史观点、他对历史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方式等。
学生可以在个人阅读后进行讨论,也可结合小组合作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三步:交流与讨论(20分钟)1.学生就他们对太史公自序的分析结果交流和讨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2.引导学生通过自序理解《史记》的核心价值和重要性,并就太史公在史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行讨论。
第四步:写作练习(30分钟)1.让学生根据对太史公自序及相关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撰写一篇短文(约500字),阐述他们对《史记》的认识和看法。
2.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方向和思路的引导,例如学生可以从《史记》对于中国史学研究和历史记载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3.学生可以在课后完成这篇短文,并在下节课上交或逐篇分享。
第五步:总结(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史记》及太史公对中国史学和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2.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史记》及相关资料,并培养他们对历史学的兴趣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阅读和研究《史记》中的其他章节,了解太史公的写作风格和对历史事件的诠释。
2.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小论文或演讲,分享他们对于该事件或人物的分析和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阅读太史公自序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史记》的重要性和太史公作为史学家的地位和影响。
《太史公自序》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太史公自序》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太史公自序》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太史公自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介绍《太史公自序》的背景、写作意图、内容特点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著作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1.了解《太史公自序》的历史背景、写作意图等方面的内容。
2.理解《太史公自序》的特点及其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3.掌握阅读《太史公自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内容:《太史公自序》的历史背景、写作意图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内容:理解《太史公自序》的特点及其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影片、讨论等形式。
五、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介绍《太史公自序》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2.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先猜测《太史公自序》的写作意图。
Step 2:讲解(30分钟)1.讲解《太史公自序》的历史背景,介绍文字记载的进程以及史学的发展和演变。
2.深入分析《太史公自序》的写作意图和主题。
3.介绍《太史公自序》的内容特点和对历史研究的启示。
Step 3:影片欣赏(15分钟)1.播放相关影片,用图文并茂地展示《太史公自序》的内容和特点。
2.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了解《太史公自序》的意义、价值和影响。
Step 4:讨论(15分钟)1.让学生自由讨论《太史公自序》的特点,收集各个角度的意见。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太史公自序》所呈现的历史图景,探究其历史价值和意义。
Step 5:总结(10分钟)1.听学生谈论心得,互相交流观点和感受。
2.老师讲述总结,强调《太史公自序》的启示和对新时代历史研究的影响。
六、教学要点1.理解《太史公自序》的写作意图和主题。
2.掌握《太史公自序》的内容特点和对历史研究的启示。
3.掌握阅读《太史公自序》的方法和技巧。
七、教学评价1. 提问与回答: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课堂内容。
2. 讨论与交流:检查学生对《太史公自序》的全面理解程度。
第1课《太史公自序》学案(含答案)
第1课《太史公自序》学案(含答案)第1课太史公自序司马迁的学术史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如“适”“略”“论”等多义词,重点掌握通假字。
2.思维理解太史公创作史记的条件.动机和指导思想,加深对其人其书的认识。
3.审美主客问答的写作手法。
学法点拨初学史记,同学们一定有理解不深不透.弄不明白的地方,不必急躁,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将它与必修五报任安书结合起来学习。
2.借助注释和译文。
抓住常见常用的语言点学习积累,过于艰涩的地方可以放过。
尤其对文中最难的部分司马迁与壶遂的对话,只要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要效仿孔子作春秋.寓褒贬于书中即可,不必强求自己弄通。
3.实在不明白,可以边学习其他文章边学习本文,将本文与其他具体文章结合学。
还可以在学完所有的选读篇目后,再重温甚至重学它。
诗美晨读题汉太史司马迁墓诗明李园春曾读遗书慕令名,祠堂今教观仪型。
数茎白发欺霜雪,一寸丹心贯日星。
文藻不随秋色老,英灵常伴晓峰青。
穷碑犹记当年事,三复令人涕泪零。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首联点题,表达了自己对太史公的仰慕之情。
颔联承接上联运用白描,描写了太史公的白发,疑似霜雪,让人想见太史公著述的艰辛,同时诗人点出太史公的一片丹心可昭日月,与日月同辉,彪炳史册。
颈联是转,写太史公的文采不会跟秋色一样衰败,太史公的英灵永远和清晨的山峰一样万古长青。
尾联是合,写诗人读完碑文,想起了太史公一生的际遇,心中感慨万千,不禁涕泗交流。
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1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罔罗天下放失旧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7辅拂股肱之臣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8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讽”,讽喻2同“旨”,要旨3同“毫”,毫毛,极小的数量单位4同“矣”,助词,表陈述语气5同“隳”,毁6“罔”同“网”,搜罗;“失”同“佚”,散失7同“弼”,辅助8同“倜”,与“傥”构成联绵词,卓越洒脱,不拘于俗必备知识通假字古人在写作时,有时对某一个词没有用记录它的那个固定的字,而用了一个跟它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就叫做“通假”,原先那个固定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的字叫“通假字”。
高中语文1太史公自序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学案
太史公自序班级:学生某某:得分: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著《史记》的始末。
2.分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为以后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
3.梳理文言词句,探讨对司马迁的“义”“时”“名”自学检测: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失之毫厘,差之千里B.罔罗天下放失旧闻C.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D.以拾遗补艺解析A项“豪”通“毫”;B项“罔”通“网”,“失”通“佚”;C项“拂”通“弼”。
答案 D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司马氏去周适.晋而子迁适.使反B.泽流罔.极罔.疏则兽失C.孙子膑脚,而论.兵法每与臣论.此事D.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解析A项分别为“到,去”,“恰逢”;B项分别为“无,没有”“网”;C项分别为“著述”“谈论”;D项均为“死”。
答案 D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以达王事而已矣A.在赵者,以.传剑论显 B.以.其地为河内郡C.垂空文以.断礼义 D.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解析例句和C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
A项介词,凭借;B项介词,把;D项连词。
答案 C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不得与从事..B.整齐..其世传C.故发愤..行道,以奉主上..且卒 D.忠信解析A项指“参与其事”;B项指“整理,归纳”;C项指“愤懑”。
答案 D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坑.赵长平军 B.学者到今则.之C.诸侯之相王.D.父不父.则无道解析B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 B6.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欲以何明A.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B.显功名于虞夏C.臣不臣则诛D.浮于沅、湘解析A项和例句为宾语前置句,B、D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被动句。
《太史公自序》教案[推荐五篇]
《太史公自序》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太史公自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
序言是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
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得阅读《史记》。
二、朗读课文。
正音,断句。
三、疏通课文。
(文章比较长,旁边已经有了翻译,讲读的时候,点重要的字词,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字词总结:(一)古今异义词至于去市长河古文故事往往(二)通假字反阙指罔失承拂(三)活用字词相显则死善恶君臣子闻是非(四)一词多义所以次四、整体感知。
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内容?1—3自叙家世谱系。
4—6叙年轻时候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临终的嘱托,立志创作《史记》。
7—10阐述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
11叙自己忍辱写《史记》。
12—13《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和规模。
五、探究谈论(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1、家族赋予的使命——以图表形式显示司马迁的家世,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家世?颛顼时司天地唐虞时复典夏商时世序周时将领典周史战国秦司马错将伐蜀司马靳事白起秦朝司马昌主铁管汉朝司马无泽市长司马喜五大夫司马谈太史公先祖中有军事家,有从事经济工作的,而主要的是修史的。
先祖程伯休甫是周宣王时代将领,八世祖司马错、六世祖司马靳都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有军事眼光;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大量的战争描写,显示了司马迁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卓越的战争观,这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先祖的影响。
四世祖司马昌赫三世祖司马无泽都作过掌管经济的官员,这些经验和知识物欲也会作为家传传给后人。
司马迁叙家世说明修史是自己祖传的家学,创作《史记》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教案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教案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教案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教案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引言: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之巅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整、篇幅宏大的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古代史书中的巨著。
全书通篇叙述了我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如《太公自序》就是史记的一篇自序,在当时记录中所留下的印记和描述带给了我们非常深远的思考。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史记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经典之一。
了解传统经书《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的人生经历,理解《太公自序》的意义,掌握《史记》作为一部通史的特点。
能力目标:将《太公自序》与《史记》结合,逐步锻炼学生应对古典文献、古汉语的阅读、解读和书写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道德,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哪些重大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二、课堂讲解及阅读教师可依次讲解《史记》的特点、《太公自序》的意义、司马迁分写《史记》的人生经历等,并将《太公自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先自行阅读。
然后,教师再全文逐段讲解、解析(例如“履先人之志”、“复以书传之”等等),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方法,使学生逐步进入古典文献的阅读、解读和书写的状态。
三、推广及答疑为了加深学生对《太公自序》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开展课外推广活动,如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太公字画比赛,或奖励学生制作太公自序小广告等。
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答疑时间,回答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将学生对《太公自序》的理解程度带入到更高的深度,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1. 阅读《史记选读》中史记的其他文章,理解史记作为一部通史的特点和功用。
太史公自序学案
《太史公自序》导学案主备人:张圣明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探究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学习重难点:1、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著《史记》的始末。
2、分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为以后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出现的重点字的注音。
2、概括1-3段的段意。
3、掌握1-3段出现的重点文言字词。
4、了解司马迁的家谱,并思考为何要写出自己的家世?课前预习:1、正音颛顼()唐虞( ) 绍( ) 蒯( )聩( ) 卬 ( ) 徇( )朝歌沅( ) 汶( )峄()鄱( )阳湖邛( ) 笮( ) 爰( )及篡 ( ) 弑后稷( ) 紬( ) 牝( )牡( ) 缧绁()篡( ) 弑纂()俟()封禅()於戏()三十辐()一毂()会稽()司马靳()羑()里厥()有国语壅(yōng)室金匮()股肱﹙﹚2、梳理文章思路(思考)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内容?3、重点字词检测命南正重以司.天司马氏世典.周史至于..夏商:去.周适.晋:晋中军随会奔.秦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相.中山:诸侯之相.王:以传剑论显.:俱赐死(于)杜邮昌为秦主.铁官王.卬於殷无泽为汉市长..:。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课堂探究:一、预习讲评。
1、讲解预习案1、3题中学生易错的部分。
(可以把引申内容放在多媒体上)2、探究预习案中的思考题2.(可以把引申内容放在多媒体上)二、文本探究。
1、朗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写出司马迁的家谱?3、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家世?三、课堂小结(学生小结)四、布置作业(见第二课时课前预习)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研读4—6自然段积累字词2、了解司马迁的生活经历和其父的临终嘱托对其创作《史记》的影响。
课前预习1、重点字词检测耕牧河山之阳....讲业..齐、鲁之都于是迁仕.为郎中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无.忘吾所欲论著矣终于..立身此孝之大者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则学者至今则.之。
《太史公自序》导学案
选修《史记选读》课题:《太史公自序》第1课时总1课时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共3 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肩负使命写《史记》司马迁20岁时,南游江、淮。
据《太史公自序》,他这次“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以后他在任郎中、太史令以及中书令时,或奉旨出使,或陪驾巡幸,游历了更多的地方,这些经历,使他有机会亲自领略祖国壮阔的自然风貌,调查了解很多历史故事,订正和补充文献上的疏漏,也使他接触了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增加了对社会现实的了解。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十分重视自己史官家世的传统和史官的职责,这些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司马迁任太史令后,除日常职司以外,他阅读、整理历史资料,以实现父亲的遗愿。
经过四五年的准备,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完成了准备工作,正式着手写作《史记》。
本文记叙了作者的家世谱系、生活经历、著《史记》的始末,表明修史乃是家族传统赋予自己的使命,是时代的要求,暗示了自己要以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来写《史记》。
基础知识识记一、通假字1.无.忘吾所论著矣同“”,译为“不要”2.指.数千同“”,译为“要旨”3.失之豪.厘同“”,译为“秋天小鸟身上刚生长出来的羽毛,形容细小”4.堕.先人所言同“”,译为“毁”5.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同“”,译为“继承”6.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同“弼”,译为“辅助”7.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同“”,译为“卓越洒脱,不拘于俗”8.故长于风.同“讽”,译为“讽喻”9.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罔”同“”,译为“网罗”“失”同“”,译为“散失”10.而子迁适使反.同“返”,译为“回来”11.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名也同“”,译为“再现”二、古今异义1.无泽为汉市长..古义:今义:行政长官2.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古义:今义:副词,表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3.不得与从事..古义: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4.故发愤..且卒古义:今义:决心努力5.先人..有言古义:今义:祖先6.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 古义: 今义:连词,表另提一件事 7.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 古义: 今义:对错 8.余所谓述故事.. 古义: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 9.以为天下仪表.. 古义: 今义:人的外表10.夫《诗》《书》隐约..者 古义: 今义:不清楚 11.维我汉继五帝末流..古义: 今义:已经衰退的;等级或质量低的 12.整齐..其传世 古义: 今义:有秩序、有条理、不凌乱 三、一词多义1.适⎩⎪⎨⎪⎧ ①自司马氏去周适.晋 动词,到……去②而子迁适.使反 副词,恰好、正好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副词,刚刚、刚才 2.封⎩⎪⎨⎪⎧ ①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 名词,封禅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动词,封赏③籍吏民,封.府库 动词,封闭3.论⎩⎪⎨⎪⎧①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 动词,阐释②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动词,论述③每与臣论.此事 动词,议论④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动词,诉说⑤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动词,议定 4.次⎩⎪⎨⎪⎧ ①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动词,编排、整理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动词,驻扎 5.以⎩⎪⎨⎪⎧ ①以.传剑论显 介词,凭借②作《师说》以.贻之 连词,来③以.天下之大过予之 介词,把④是故《礼》以.节人 介词,用来 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序: ②其在卫者,相.中山 相:_③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坑: ④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 王: ⑤《礼》经纪..人伦 经纪: ⑥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科条: (2)名词意动用法 则学者至今则.之 则: 2.动词活用(1)使动用法存.亡国,继.绝世存:继:(2)为动用法忠臣死.义之士死: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善:恶:贤:②其实皆以为善.善:③《春秋》采善.贬恶.善:恶:(2)形容词作动词①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善:恶:②上明.三王之道明: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程伯林甫其后也(“……也”) ②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者……也”) 2.省略句①喜为五大夫,卒,皆葬(于)高门(省略)②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之)为天下仪表(省略) 3.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夫子所论,欲以何明(正常语序:)(2)状语后置句见父于河洛之间(正常语序:)(3)定语后置句此孝之大者(正常语序:)(4)固定句式①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何为”译为)②《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所以”译为)③是故《礼》以节人(“是故”译为) 探究文本研读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家世?明确:2.研读第4自然段,概括本段讲述的三件事,谈谈你对司马迁这段经历的看法。
《太史公自序》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太史公自序》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太史公自序》中的重要段落。
(2)理解并掌握文中涉及的古代历史、文化和人物知识。
(3)分析太史公自序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如何运用文本资料,进行合理的推断和分析。
(3)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太史公其人及其作品《史记》的价值。
(2)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3)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太史公自序》(节选)2. 教学重点:(1)太史公自序的基本内容及其结构。
(2)太史公自序中的重要历史、文化知识。
(3)太史公自序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太史公(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
(2)介绍《太史公自序》在《史记》中的地位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太史公自序》,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气势。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涉及的古代历史、文化和人物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太史公自序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2)讲解太史公自序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技巧。
5. 课堂练习:(1)设计一些关于《太史公自序》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
(2)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点评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太史公自序》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史记·太史公自序》节选。
2. 参考资料:有关太史公及其作品的文献资料、学术论文等。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1太史公自序学案(含解析)《史记选读》
太史公自序一、读准字音颛顼..(zhuān xū) 蒯聩..(kuǎi kuì)篡弑..(cuàn shì) 缧绁..(léi xiè)羑.里(yǒu) 股肱.(ɡōnɡ)封禅.(shàn) 牝牡..(pìn mǔ)朔.旦(shuò) 重.译款塞.(chónɡ sài)喟.然而叹(kuì) 善善恶恶..(wù è)二十八宿.(xiù) 辅拂.(bì)俶傥..(tì tǎnɡ)二、识记通假(1)堕先人所言(“堕”同“隳”,毁)(2)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纂”同“缵",继承)(3)辅拂股肱之臣配焉(“拂”同“弼",辅助)(4)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俶傥”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三、一词多义(1)适错误!(2)本错误!(3)次错误!(4)以错误!(5)且错误!四、词类活用(1)其在卫者,相.中山(名词用作动词,担任国相)(2)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名词用作动词,担任将军)(3)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词用作动词,坑杀)(4)于是迁仕.为郎中(名词用作动词,出仕)(5)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名词用作动词,主管)邹、峄(名词用作动词,参加乡射之礼)(6)乡射..(7)王.卬于殷(名词的使动用法,封……为王)(8)南.略邛、笮、昆明(名词用作状语,向南)(9)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10)则学者至今则.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准则,把……视为准则)(11)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12)孔子修旧.起废(形容词用作名词,指过去被废弃破坏的礼乐)(13)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形容词用作动词,奖励;惩罚)(14)整齐百家杂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归纳)..(15)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耀)五、古今异义(1)无泽为汉市长..古义:掌管市场的官长。
太史公自序教案
太史公自序教案篇一:太史公自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
序言是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
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得阅读《史记》。
二、朗读课文。
正音,断句。
三、疏通课文。
(说明文章比较长,旁边已经有了翻译,讲读的时候,点重要的字词,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字词总结:(一)古今异义词至于去市长河古文故事往往(二)通假字反阙指罔失承拂(三)活用字词相显则死善恶君臣子闻是非(四)一词多义所以次《太史公自序》教案作者:碧叶凝露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下列常用文言实词:报、让、宜、权、被、垂、次、俟;掌握积累下列常用文言虚词:以、而,《太史公自序》教案。
2.在学习《报任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司马迁,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著《史记》的始末。
3、在了解了司马迁其人的基础上,分析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为以后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难点:探讨对司马迁的"义""时""名"。
教学方法:导读、导学、导练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设想:篇二:太史公自序教案一、导入新课《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
序言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
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阅读《史记》。
二、朗读课文。
正音,断句。
三、疏通课文。
圈点勾划。
字词总结:(一)常用文言实词:报、让、宜、权、被、垂、次、俟常用文言虚词:以、而。
(二)古今异义词至于去市长河古文故事往往(三)通假字反阙指罔失承拂(四)活用字词相显则死善恶君臣子闻是非(五)一词多义所以次四、课堂反馈1.给加点字注音。
太史公自序教案
太史公自序教案太史公是西汉末年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别号,他是我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史家之绝学”。
《史记》是他所著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四个部分,共计130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开篇,也是司马迁自己撰写的序言。
这篇文章内容丰富,文笔优美,在字里行间透露着太史公对史学研究的深沉思考和对历史真相的渴望。
下面是一份太史公自序的教案,供教师参考:教学目标:1.了解太史公是谁,以及他的重要著作《史记》的特点和意义。
2.分析太史公自序的主要内容,理解其思想观点和写作风格。
3.提高学生对历史研究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对史学理论的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太史公自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观点。
2.太史公作为一位史学家的影响和贡献。
教学难点:1.理解太史公自序的写作风格和哲学思考。
2.分析太史公自序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太史公自序的内容和意义。
2.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发言,促进学生对太史公自序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通过景仰伟大历史家和史学家太史公的名字,激发学生对历史研究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太史公和他的著作有了解吗?《史记》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有哪些影响?第二步:讲解太史公自序的主要内容1.讲解太史公自序的背景和目的:为什么太史公要写自序?他想通过自序表达什么?2.解读太史公自序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太史公对历史研究的态度和对历史真相的追求,理解太史公对史学研究的贡献和影响。
第三步:分组讨论太史公自序的意义和影响1.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太史公自序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组内讨论的结果。
第四步:总结和归纳1.由学生代表总结和归纳太史公自序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太史公自序的理解。
第五步: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阅读《史记》的相关章节,进一步了解太史公的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史公自序【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究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3、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重点】1、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著《史记》的始末。
2、分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为以后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难点】梳理文言词句,探讨对司马迁的“义”“时”“名”。
【预习导航】1、利用课外时间观看《百家讲坛》之武汉大学教授李敬一讲《司马迁》;2、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正音。
2、研读1—3自然段,了解司马迁的家世谱系。
【预习导航】1、了解作品《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
序言是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
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得阅读《史记》。
2、读准字音颛顼()唐虞( ) 绍( ) 蒯( )聩( ) 卬( ) 徇( )朝歌沅( ) 汶( ) 峄( ) 鄱( )阳湖邛( ) 笮( ) 爰( )及篡( ) 弑后稷( ) 紬( ) 牝( )牡( ) 俟()缧绁()封禅()於戏()三十辐()一毂()会稽()司马靳()羑()里厥()有国语壅()石室金匮()股肱﹙﹚3、梳理思路:【问题探究】探究活动一: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内容?一(1—3)二(4—6)三(7—10)四(11)五(12—13)探究活动二:研读1—3自然段1、自由诵读1—3段,梳理字词句2、重点字词检测命南正重以司.天司:司马氏世典.周史典:至于..夏商至于,到;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序,去.周适.晋:去,;适,。
晋中军随会奔.秦奔,。
使错将.伐蜀,遂拔.将:拔:因而守...之:因而,;今义因果连词。
守,。
相.中山相,以传剑论显.显,昌为秦主.铁官主,王.卬於殷王,无泽为汉市长..市长,;今义地方一级行政负责人。
太史公既掌.天官掌,不治.民治,3、探讨文本根据作者的自叙家世谱系的内容把他列成一个谱系图,并进一步明确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家世?【课后作业】整理出本部分的知识点。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研读4—6自然段积累字词2、了解司马迁的生活经历和其父的临终嘱托对其创作《史记》的影响。
【预习导航】1、自由诵读4—6段,梳理字词句耕牧河山之阳.阳:讲业..齐、鲁之都讲业,。
讲,观.孔子之遗风观,于是迁仕.为郎中仕,南略.邛、笮(zé) 略,不得与.从.事与(yù),从:故发愤..且.卒发愤,且:而子迁适.使反.适,反,同“”,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续,无.忘吾所欲论著矣无:同“”,终于立身..立身: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爰及:则学者..至今则.之学者:(今,有学问的人)。
则:史记..放绝史记: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死义:死,汝其.念哉!其:请悉论..(lún)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悉:论:次:阙:.(chōu)史记石室金匮.(ɡuì)之书 :匮,同“”句式:此孝之大者2、司马迁叙述了自己年轻时的哪些生活经历?问题生成:【问题探究】探究活动一:司马迁叙述了自己年轻时的哪些生活经历?这些经历日后起了什么作用?探究活动二:司马谈的临终嘱托说了哪三层意思?【课后作业】梳理本节课所学段落的文言知识点。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7—10段,积累字词。
2、探究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
【预习导航】1、重点字词检测绍.明世,正.《易经》,继.《春秋》绍:正:继:本.《诗》、《书》、《礼》、《乐》之际本:小子何敢让.焉让: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何为: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害:壅: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用:是非..是非:仪表:..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贬:退:讨:达.,下辨人事..之纪.人事,纪,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著,《礼》经纪..人伦经纪:故长于风.风:(用委婉的言辞暗示或劝告)。
《乐》乐所以..立所以:《书》以道.(dǎo)事道,同“”,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拨:拨正。
反:通“返”,使……回归。
《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同“”,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察:已:失之豪.厘,差以千里豪,同“”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宜: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通:蒙: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辞,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犯:诛,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判断句大宗,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未然,已然,垂.空文以断礼义垂:重译款...塞重译,款,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灭:堕:通“”,余所谓述故事..其世传,非所谓作也故事:整齐:..,整齐句式: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2、孔子为什么著《春秋》?【问题探究】探究活动一:孔子为什么著《春秋》?探究活动二:举《诗》《书》《礼》《易》《乐》的作用目的是什么?探究活动三:壶遂认为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作《春秋》的?司马迁同意他的看法吗?探究活动四:司马迁为什么要提及孔子著《春秋》的事?从与壶遂的辩论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否认自己是创作,而认为是“整齐”?【拓展延伸】补充资料《史记》命运太史公的担心不无道理。
《史记》的传播历经坎坷。
著称后,秘而不宣,将其“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以防被毁。
尽管如此,“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
”汉明帝说:“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扬名后世。
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讥,贬损当世。
”直到司马迁死,“其书稍出,宣帝刘询外甥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偿焉”。
西汉对该书的流传控制很严。
后东汉、南北朝以及隋唐,对《史记》多有微词,甚至还有指责《史记》是“谬孔子言”,直到宋代《史记》才遇知音。
明清学者多精读《史记》,开始考证,核差误,论得失,《史记》的研究至此才蔚为大观。
【课后作业】梳理本节课所学段落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研读研读第11—13段,积累字词。
2、归纳司马迁的精神品质,探究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史记》的原因。
【预习导航】1、重点字词句检测于是论次..其文论次: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厥:退而深惟.惟,欲遂.其志之思也遂:大抵..之所为作也大抵:发愤:..贤圣发愤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卒,维.我汉继五帝末流..维,末流,秦拨.去古文..拨:古文:萧何次.律令次:则文质彬彬....稍.进文质彬彬:稍,《诗》《书》往往间.出往往:;间:公孙弘以儒显.以:显: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靡:毕: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仍,纂,同“”,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罔罗,;罔,同“”。
失:同“”,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原:论考,上记轩辕,下至于兹.兹,礼乐损益..损:益: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兵权,际,辅拂..之臣辅拂,;拂,同“”。
股肱:..股肱扶义俶傥..俶傥,同“”,凡.百三十篇凡,整齐..百家杂语整齐:藏之名山..名山,俟.后世圣人君子俟: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历:讫:2、说说司马迁身上的“倜傥非常”之处。
【问题探究】探究活动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探究活动二:从《太史公自序》中得知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分组讨论,要求能用原文作论据。
探究活动三:说说司马迁身上的“倜傥非常”之处。
【课后作业】1、总结本课的文言现象。
2、通过《太史公自序》的学习,我们对司马迁其人其事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
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司马迁的呢?请你为司马迁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评价性文字,要求表达流畅,语言优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