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及外国文化课件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第13-16章课后答案(修订版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第13-16章课后答案(修订版张岱年)

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魁十三章中1*1占代宗敬如何S.WP国占代來教足中国文化的•个巫晏纽成篦分?1宗啓的产生木今就尢人类文化淸功的给泉.足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个亜尖的坏H2宗教在徃麻的发娱过用中•更勺人种文化现直接卜•了不郸Z缘。

纵彖人说发展的彷史•几f•所TT的文化形态都与宗教灯着羽切的联系,那统直接标左着人类2明的并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无不打hr^i 的宗穀印狼:HKWft为▲个时代上圧建割核心的政治制喪、法律•也圾・逍德展范等.也沟受宗教的制约,3中国儿代的许多文化形式祁在不网PM上浚到中国A代宗教的彭响.与中国占代条牧疔若十分密切的联系.4很E文化地通过采敦的形成传捕的,:、中田佛IV了惴家思想ft如何相互影响.用互交嫩的?1两汉吋阴锂耶侑学•侈个社介思潢疔以序求《1恕为琢.佛浓传入如土后・由于馬倍凉思忠仆许直殊异处・也仆不少共対点.因此•经接融・便互划滋蒲外斥,也互相血熾較眩・终于形成•股澎廊的伽池. 赞得中国文化口益壮闻. 2中国他教与備农关条密切,无论是思塑渊海或内容.収方林右禅尺的交互关余及影响,纬、《;思想由相新而相和.历•段m年长的油变过秤•微优教而A・融入浓耳的中田色彩.形成中国化的««:就儒家rti荷.吸取不少佛法的浮菲・从而复兴沈J5 F年的債家. 有所in的代农怫里”・仪佛入口”的理学.3传统值学口育朱教沦彩:冈为从思衆消诲卜说.儒学:代愿优的桀承.叫在:代I、统治地Q的思想足天神观念:整个仏家学说格足《天2下饯道雉・做文序.眉忡灯上张道Z大廉出干天.天不变.班亦不曼.ie人神以也拆是把帰钦学说宗教化.此外.共宗教色彩胚夜現在無养珅论I:和修行方法匕,4宋明理学lift-52的定教功能. 诙学说■三2订炉. 是…种新儒学.tf5te«R - 集理论娜皆Z “心性”学说・实足冏於他教佛Hffifc的制版,兵次•八修行方注也逐淅的山“修心并tl -转向禅宗式的注收证悟的“明心见性"•10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曲十IN章屮Bi占代Pi学一什么是原始俗家的憐神?1版始嚅学的仙神,忤先足钢迪性的牛命粕神・足人对宇宙的»»»*».2儒家上《通过左彳爱Z心的捋「・把人的枯禅袒扬外也IM J営的人与我、物与我Z分别的•火人介•-之境. 3儁家的玫治思想传统是泄冷的传统.它J求山个人的完*・达成补会的完齊.由成熟的个人.细成成购的社釦4儒耒筋神兄一种様為明南逝中晞”的搐神.也就棗伟丈羽I呼凡、理妙屈r现实的精种.什么是瞬埴衣的ISIS?1逍寂认为・m止的竹学旳总•必復从否毎入『•,•圧烧出去龙面的偏见.执杵.钳淤.穷込到玄切的滋层丈.2進衣迪过否宦的方仏.否足知讥・沐否电Y刀外4】形式的束缚.包括住•京仁文的東漣.以亿圻人生之忧.3追家堆求的自由副K神的"山・不足措放須形骸的情欲.承认白己的生存.利益.价如个性白山.人格尊产、必须以*认别人的牛•存.利益.价似、个性门由.人格与严为先甘.三谈谈屮国竹学关于创适受化•仃时机世的观直?中国皙学认为宇宙足在不斷变化.创进不息的.人类検以生存的字宙足一令无IH的字宙・创进的了宙.»沮联系的宇宙・上论对我门忙旅来说・还址对我冊卜人棗说.我门小施爪肚心禺力去创追針的.*11!的.这址人地万檢交化IIMW昭示给铁们的4玲.人九尺地Z中,裤切体认厂打占白妨生机進勃.盎絶允満,创迴不息的M神備家利己刮人、成己成物・列施济众.道家万物U我为-.优家甘农众丄都足这种帝神的络品.总z・便人格向上发展,不戾开现实世界只鉴超越現实血乳的种种限制・统•的理想人恪.e中国哲学的畑n中同皆学世.維方式的拎长刁欤失是什么?般来说•中展卩【爭家欣鸳孕休曲左・剤址总舍»立就体恃的忠嫌方人,中山传统思维方式協别疋込的处辩证患年和?{鱼出席曲种方式.辩讪:地僧方式強消鹽体.对待、过報、流衍、动东平穷・»;宋中比: •名HP ;分折思炭上有尢辭的成就,严俗眈丸CR念.対断丈「片丫和煤财,仏家聊井也很弟调分析竹八酚定仕的认知力式,宋明理学京中.宋惡比较审祝分析.中国传境七・7电堆方式的缺点是分析方法的薄涵,但片不是亢全沒仃分枷思淮.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2屮国文化打旳方文化的幼》・冋方丈化被出为•神性2:化”而小佃文化被祢为-⑥件乂化”・它审计但并不是轻■初■它是科熄智统•、以teww的文化.frx-m人勺门然的关系上•他I分注瓯用这z 何的和谐抚-.几乎到了倂伦理关糸的堆步.出人伦的观念・彷彻到天堆力詢z中.3中国文化的伦理刘豺征.二茨認1中国古代礼仝宗汐;机度的亢簷从具迄响的丘期冷4・宗法轲度卜的IH 亲玫识丫1的牺化为法律条乂.左娶》4形戚宗法兀的伦Sifift・«久地左右射人心的社会心埋和行刀规池4仟为社会心理状况的艸论升华.伦用道旦学说成为中华学术的苜宴点心.貝it;和殳.1£只瑕M集权<^) 为r保护口己的釘址沆治“敦“”口c的门民伫应守已口臣臣zai・們£口为口用.夬为妾M.父为「刑.夷实就址站作他们的穴场I•期运r这样的•个游戊現则・絡刻建什会箜造攻一个强调等级伦理制皮的比会.災此几F年来ffjHft制度背适了屮IS较特的伦艸件文化-1结合本卩的-L編”・探讨和分析中国文化的谓暮点产生的原冈?1强久的存由力和赢聚力,乐亚人陆時珠的地刊耳堆檢供了相对隔绝的状逵. 是K形成的圾山Z • -JhW 文化长期以來以期乂的先进件事次•冋化"以武力入住中廉的北方游牧氏庶・反夏演岀“彼眼右械征眼“的戏型・也足个巫妥更因.2亚实闻求秘疋的农业文化心态,中冋传统文化足一胖农业文化,中⑸人民儿「年來的生产方式彤成了逍衣,尚农的H^nui.农业生卢的悯|*已与it说生ts的节赛18总・我w传统VBjmp 旳来派尸农東•在这样的工化徂国内.巫农电思的产件便是版冃成空的爭■3以叙族为木位的京比柬件主义文化.京沐制醱在中・不仅由丁氏旗社介W?%极不金分. 还犹探比茁门然帑济长期足续•宙族楚为妖衣单位・林甘电尺用氏郴成的政治文化.仟农业U然经济中浚长&來时中同社会股麼分敢,£安岛岛杆上的生权畋泊加以统仔.以械徇外故和白然灾玄.厲人辂化的的统合力址来自PH/H:・由此产生了辱杵的传统.5J 外,农业宗注社金的正冷运转.ZUWWU农佗为匸体冯民众的安店乐业-4 12腋神学砂抚的生活弋父.awztt入忠想.诫悄保氏忠炖使得神学退位迫整从宗法中产生,倍学j此认为逍能来白于人的本性・迫家則认为ifi«M、诫于”1:1燃・・・道法白然也・狄是没右认为ifiift堆来滩丁・神的.5取人伦暮(1然的学术檢向・•切的孔域以■人•为橡心・农埋出銚明的唾人丈、币人伦的特色.经学优先井症疏切炎化浹城・中国文化的发展.从客观丄去与奈・门汉代以昭• •盘到“五四•泌动乙前,中UIWF余年的学术发風,实以蛭学为一人主3U屮|£1文化的谐汁点时中印现代社金的何影吐?1中国乂化作为世代栢传的忠雄方人、价値观念.行为稚则、风俗习«!海透左毎个中IN人的血昧屮.制为。

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张岱年绪论1、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文:五色交错的纹理。

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其载体——文物典籍。

化:改变、化育。

引申为通过教育使人得到改变,文明程度提高。

文化:精神领域内的文治教化。

即用道德伦理、诗书礼乐来教育、改造人群。

引申为统治阶级所使用的所有文治教化的设施。

包括礼乐、典章制度等。

2、文化的概念所谓文化,指人类群体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物。

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它表现出历时动态性和共时多样性;就其是产物而言,它表现出物质性和精神性。

它的核心是人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符号是它借以传承的载体。

z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的差异,也即人类所有一切活动(物质的、精神的)及其成果——“大文化”z 狭义文化,仅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小文化”3、文化的结构两分法:物质和精神或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三分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四分法: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重点)4、梁漱溟的学术分类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z 第一,人对物的问题。

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

z 第二,人对人的问题。

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

z 第三,人对己的问题。

人与自己的较量,产生宗教。

最后一点,我们今天在学科分类上称作人文科学5、文化的几个特点(1)文化的民族性和普同性z 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审美特征、宗教信仰,等等,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

z 各个不同民族有很多文化现象是共同的,发展的方向也大体相似。

表明了文化的“趋同”(普同)性。

z 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组成、共同发展的成果。

(2)文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z 在时间上,文化是继承的,累积的,发展的,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

所以对文化的评判应该放到具体的时代中。

z 在空间上,不同种族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体现了文化的相对性。

z 所以不同质文化整体之间无法进行优劣高下的比较,不能用一种文化观念作为评判另一种文化的标准。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中国古代史学)【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中国古代史学)【圣才出品】

第11章中国古代史学11.1复习笔记一、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中华民族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识的民族,出现了众多的历史学家,丰富的历史典籍,完备的修史制度,优良的史学传统。

1.发展历程(1)史学的源头文字出现前,先民对历史的记忆、认识和传播,依靠口耳相传,辅以结绳刻木,这种远古的传说是史学的源头。

(2)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出现了文字,使历史记载成为可能。

①卜辞和金文是中国历史上目前所知最早的历史记载。

a.卜辞殷、周奴隶主贵族占卜的记录,因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故称甲骨文。

b.金文铸在铜器上的铭辞,因此也称为铭文、钟鼎文。

c.特点卜辞和金文的记载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历史记载的基本因素,被看做是历史记载的萌芽。

负责记载的史官是最早的历史学家。

②《尚书》较早且具有官书性质的历史记载,记载殷、周王朝的大事。

③《诗经》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

其中《大雅》里的一些诗篇,反映周族和周王朝某些发展阶段的传说和历史,可以视为史诗。

④诸侯国国史西周末年,周王室和各诸侯国都有了国史。

a.春秋末年,孔子以鲁国国史为基础,编撰《春秋》。

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孔子开创私人讲学和私人撰史之风,开拓了中国史学的道路,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史学家。

b.战国时代,私人历史撰述有很大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左传》《国语》《战国策》。

(3)秦汉时期是中国史学的成长时期,本阶段史学的特点是规模宏富的纪传体通史和断代史的出现。

①《史记》创造了中国史学上纪传体表现形式,以其规模宏大的通史概括了3000年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思想、文化、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群像,奠定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基础。

②《汉书》班固因《史记》而撰《汉书》,断代为史,开创皇朝史撰述的先河。

此外,荀悦的《汉记》是创编年体断代先例,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是中国目录学的开端。

(4)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得到初步发展,私家修史之风盛行,史书极其繁富,门类广泛,史学真正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而蔚为大观。

中国文化概论:第9-12章课后答案(修订版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第9-12章课后答案(修订版张岱年)

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第九章中IS古代文学・为什么说屮国占代乂学楚q咽传统攵化的讹乏组戒部分?iM•中田古代文孑以&功而只徐的方成体现r«PM文化的神和中华民庶的文化心理特征・Zdi H也广泛.淖刻堆反映香传统文化的辰他部分的内容.所以他的币关功能及认溟功能历久弥新•足中也传统文化的W嬰爼成部分,:中IN占代文学的KifiM(¥W儿个方血衣现的锻为灾出?哪歧作家和作晶处具代灰性?1<谒经〉fo lltUfi2先4$iftif0汉呎——代浚:人血明、C论讪孔子;<AHtt>脈衛3常诗宋诃——代茨:08进祈》李白:苏轼4元册临和明消小说一代盹记》I实市:凹大名軒三中国占代文学点鳴些方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堪本俯神?1.关注现实的理性时2.■文以義道■的教化传纨3•写息『•汰佃中和之矣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讲1章中国占代艺术为什么说“PPJ粧动■何以作为中国艺术時神的?1气就足宇山的根本.乂兄宇审的运动.胡是丫宙运动的苛奏・足宇帘土现分门别类啲乂有条不豪的巒体給构.及具TT次吓地购我分迪、周滥运行的聲伍IV荻・WiSWJi艺术作M 9宇宙牛气相一致的缶甫浪态.2气足无瞬的•勺它在你d卜忙n现显;IWJ・就从无利仔.化女为这无.成.气是眾根△的.囚此小国艺术的址人将点就是对世无的f. W・3 文化%hrh宙./能深剜的理解何以y韵工动是中⑴艺术的根彳;蒂神. 戊丈相4甩中国艺术的蚤$准則.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第十一車中国占代里供•如口认识中国古代史学砂国传统文化叩的地位1中国古代史字定中国占代文化的巫耍组成黑分.在护录文化成!K中・四邹分T?・史学位丛第二位.2久的彷史和灿V的占代文化住很人冷反I•.是通过听代史学束记录和保W下來的,历史着作作为史学的社会衣现形态.具有记录・嫁合人类文化创垃,枳戟W发展的叙能。

3占代也学受依家经学的老响•而史学的求《;・经惟的传统也彰响若的富理学・•为什么说中阿占代史7是•座瑰丽的宝库?中阳占代衲I些蓍名的史赛和史学名警?1 +?3的防史内容和乡样的表述形式・制皮的完备,史家的杰岀•理论的晁裨.金壯界”j史上楚仅见的-2冇田迪占今的编年史.列期相吸的紀传史・典住刖发的记录・紀M本人5史评咅乳的史求打名若:司马迁的《史记7 刘知儿的《史砂WWiA的《文史通义*娇同的《汉书》中国占代史学协U昨优创妙叙对当今中国史学的发緘仔何借鉴电:义?1学啓天人.会妙山今•用徂界一切的气無和擾模.的述历宜的发賊过用.2以古沁经世致用・注霓丈学研究的古为今用.3求尖白"•实录历史•求实的WH*.4注业业务和思ft!修养・丈京修弄’恍鉴:注朮史学研尤的現尖总义.经M致用,魁仔求实ft;神.不畏強权•魁注盘自片的思也打如识作并。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圣才出品】

缓慢,它的迅速变化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这显然是因为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西方
近代工业文明在促进中国从前资本主义社会走向近代社会过程中起了历史性作用。
(2)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于西方近代文化,当西方文化涌来时,它常表现出相当顽固的拒斥态
度,但它并非只有拒斥的一面,内部存在着的一些活力因素在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过程中也起
2 / 1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18-2 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
2.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 19 丐纪 70~80 年代,早期维新派逐渐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他们主张在制度层面上 学习西方文化,即从学习“西技”发展到学习“西政”。
表 18-3 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
表 18-7 “中体西用”论
(2)“中国本位文化”论 表 18-8 “中国本位文化”论
9 / 1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全盘西化”论
表 18-9 “全盘西化”论
2.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0 / 1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因素 表 18-5 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因素
6 / 1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文化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和劢力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7 / 1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18-6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考点四: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1.近代文化论争 (1)“中体西用”论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古代文学)【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古代文学)【圣才出品】

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1.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比重最大中国古代文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先民们的文化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文学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重要。

古代典籍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其中文学部分的比重远超其他门类。

古代集部图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比重最大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中《诗经》与《楚辞》国先秦散文古汉赋代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唐诗文宋词学元杂剧明清小说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书远远超过了经、史、子各类。

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深刻而且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早在文字诞生之前,中国文学就已经产生了,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诗歌抒情功能是中国诗歌最显著的特色,在艺术上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

表9-1 诗歌的发展历程(2)散文叙事、论说和抒情是散文的三大功能,散文的渊源可追溯到商代甲骨卜辞与铜器铭文。

表9-2 散文的发展历程(3)叙事文学中国叙事文学的源头可推至上古神话和史传作品,真正的文学创作则始于魏晋小说。

表9-3 叙事文学的发展历程3.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1)杰出文学作品的魅力亘古流传,历久弥新。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谓高峰迭起,“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某艺术样式在一时代所达到成就巅峰很难被后人超越,从而能永久的成为后代作家的艺术典范和后代读者的审美对象。

(2)中国古代文学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它生动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

它充当着传统文化其他部分的载体,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化具体内容,是传统文化中最容易为现代人理解、接受的一种形态,在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化时起到桥梁作用,也得以让世界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张岱年绪论1、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文:五色交错的纹理。

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其载体——文物典籍。

化:改变、化育。

引申为通过教育使人得到改变,文明程度提高。

文化:精神领域内的文治教化。

即用道德伦理、诗书礼乐来教育、改造人群。

引申为统治阶级所使用的所有文治教化的设施。

包括礼乐、典章制度等。

2、文化的概念所谓文化,指人类群体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物。

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它表现出历时动态性和共时多样性;就其是产物而言,它表现出物质性和精神性。

它的核心是人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符号是它借以传承的载体。

z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的差异,也即人类所有一切活动(物质的、精神的)及其成果——“大文化”z 狭义文化,仅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小文化”3、文化的结构两分法:物质和精神或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三分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四分法: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重点)4、梁漱溟的学术分类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z 第一,人对物的问题。

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

z 第二,人对人的问题。

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

z 第三,人对己的问题。

人与自己的较量,产生宗教。

最后一点,我们今天在学科分类上称作人文科学5、文化的几个特点(1)文化的民族性和普同性z 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审美特征、宗教信仰,等等,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

z 各个不同民族有很多文化现象是共同的,发展的方向也大体相似。

表明了文化的“趋同”(普同)性。

z 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组成、共同发展的成果。

(2)文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z 在时间上,文化是继承的,累积的,发展的,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

所以对文化的评判应该放到具体的时代中。

z 在空间上,不同种族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体现了文化的相对性。

z 所以不同质文化整体之间无法进行优劣高下的比较,不能用一种文化观念作为评判另一种文化的标准。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圣才出品】
2.中国君主与制制度的特点 表 3-6 中国君主与制制度的特点
5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6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考点四: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与制制度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 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表 3-2 宗法制度的背景
2.宗法制度的产生不确立 周公创立了西周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周公制礼作乐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嫡长子 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度等。
表 3-3 宗法制度的确立和主要内容
2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宗法制度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其主要原因是小农自然经济生活方式这种 基本模式大体上循而未改。
(4)对人身控制严密。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控制平民的严密网络及相关制度、法令、 官职等,使居民失去流动的可能,国家可轻易地按郡县、乡里、什伍系统征收赋税、徭役和 兵役,帝王的诏令也就很容易达到每个家庭。统治者还十分重视对土地的管理,用控制生计 的办法把农民牢牢固着在土地上,形成了中华民族安土重迁的风俗。
(3)家族制度长盛丌衰
①大家族的发展,使他仧丌但在政治上拥有巨大权力,而丏广占良田,形成一个个宗族
色彩十分浓烈、封建自然经济经营方式的地方庄园,晋朝出现“大姓”“豪门”和家谱,家
族制度延续到清代,甚至民国时期,也没有衰亡的迹象。
②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族权从父系氏
7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圣才出品】

第1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1.1复习笔记一、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生态环境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生态环境可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类。

1.自然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

(2)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缓慢,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为人们所觉察。

但在某些阶段和某些局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发生得非常迅速、剧烈,造成巨大的影响。

2.人文地理环境(1)人文地理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包括疆域、政区、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

(2)人文地理环境的变化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自然地理因素发展变化的速度要快得多。

二、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1.疆域变迁(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秦的疆域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于海。

(2)从西汉中期至西晋末年的400多年间,朝鲜半岛的东北部曾经是中原王朝的正式政区。

(3)自西汉中期至明末年的千余年间,今越南北部都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4)唐朝和元朝的北界远达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唐朝的西界一度直抵中亚的咸海。

(5)乾隆二十四年,清朝最终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形成了一个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拥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统一国家。

(6)现今,中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次于俄罗斯、加拿大而居世界第三位。

2.政区划分政区(行政区域)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地方,它的出现是以国家的建立为前提的。

(1)商和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从上到下“分土而治”,天子和各级诸侯的直接统治区都很有限,不需要分级管理。

(2)春秋战国时代,经过一系列兼并,剩下的诸侯国范围越来越大。

同时,各诸侯国一般都将被灭国置于国君的直接统治之下,不再分封新国,国君的直接统治区也迅速扩大。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及外国文化课件课后习题答案_完整版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及外国文化课件课后习题答案_完整版
。用作的同不到起会期时史历的同不 在素因理地的样同是就这。同不然迥也式方的用利�异差的殊悬当相着在存度程用利的境环理地对 们人的间时同不、区地同不�且而。远遥当相还也限极离天今�限极到达有没来从用利的境环理地对类人 。递传量能和化转质物的利有身自对现实�境环一这用利要需的己自据根以可全完�律规在内的它背违不要 只类人�三第�间时和式方、程过体具的递传和化转的量能和质物定确有没并它�二第�间时和式方、程 过体具的亡消到生产从类人定规有没并它�一第�为因�由自的泛广对相着留保展发的类人给也�时同的 用作定决起在境环理地�内围范间空和间时的体具在是但� 。的义意定决的定一有具是用作的起所会社类人 和类人对境环理地�此因。础基的神精或识意类人是也然当�础基质物的展发和存生以赖类人是境环理地 �用作的同不到起会期时史历的同不在素因理地的样同么什为 二 。越优于过件条理 地的国中是而�隔阻理地是不并因原的本根�说上义意种某从但�力动的放开乏缺期长实确上史历国中 5 。径途一唯的放 开是不并洋海�件条一唯的否与放开定决是不也境环理地然自次再�的同不是度程的响影�下件条力产 生的同不在次其�境环理地的闭封或放开的对绝在存不�先首�的对相是响影的闭封与放开对境环理地 4 。同相不各度程响影和响影化文来外的受所区地同不的国中使也�响影的大很有播传的化文对碍障理地 3 。响影化文来外的度程同不了到受�念观想思与式方活生同不的群人同不了成形�件条质物与境环理地 的同不。响影的输运通交是别特、动活类人对碍障理地�为现表要主响影的性样多化文国中对境环理地 2 。用作的大很了起性续延的化文国中对明文业农。播 传而大扩的区业农着随也�区业农于成形们它�的上础基的产生业农在立建是都�的神精是还�的质物 是论无�化文统传的位地导主占国中在�区地宜适最的衍繁和存生姓百上史历国中是是带一游下中河黄 1 。明说例举�响影的大较过生产展发和成形的化文国中对素因理地些哪上史历 一 境环理地史历的化文国中 章一第 。础基的实现和据根的史历供提化文新创开们我为�人国中的天今着响影在不刻无时无它�性异变、性实 现的活鲜有具面方一另�性传遗、性史历的烈强有具面方一、则准为行、念观值价、式方维思的传相代代 、的含蕴所化文统传�品列陈的里馆物博是不�性实现和性史历有具�晶结的史历族民华中是化文统传国中 �化文统传国中价评和识认样怎 四 �艺精物俗语社�为记简可统系大六�好为住记是还里这�意注� 。等惯习俗风、号符言语、术艺、神 精、系关会社、质物即�说统系子大六有。值价与想思、惯习俗风、度制、质物为分即�说次层四有�次 层三神精、度制、质物为分即�说次层三有�化文神精和化文质物为分即�说分两有�剖解构结的化文对 �容内些哪括包次层四的构结化文 三 。”化文小“称又�化文态心是要主�果 结其及动活造创神精于注专�分部的果结其及动活造创质物于关中活生史历——会社类人除排化文的义狭 。化文大为称被又以所�泛广常非面盖涵其�式方存 生的特独的然自于立卓类人于眼着�别区质本的界然自与会社类人�物动般一与类人于眼着�化文的义广 �别区和系联的化文义狭与化文义广解理样怎 二 。善完和高提断不的 质素体群与体个类人有也�观改断不的能功、态形、貌面然自有即现体其。程过的念观值价身自现实步逐 而体客界然自造改、用利、应适�动活践实会社过通体主类人即�化类人或化人�指是义含性质实的化文 �”化人的然自“是就化文说么什为 一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圣才出品】

第5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1.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表5-1 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原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文化的交融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杰出贡献多民族文化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融合与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中外文化交汇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东亚国家对中华文化的吸收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中国对世界的影响2.中原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文化的交融表5-2 中原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文化的交融3.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杰出贡献表5-3 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考点二: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1.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表5-4 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2.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明朝万历年间,延绵四个世纪至今。

这次的大融会是中国人面对水平超过自己的欧洲(后来还有美国、日本)文化,东西文化的强烈反差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的震撼,其程度大大超过以往。

(1)明代万历年间耶稣会士来华,通过介绍西洋科学、哲学、艺术,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敬重,以此扩大耶稣会的影响。

(2)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包括欧洲的古典哲学、逻辑学、美术、音乐以及自然科学。

一些先进人士认识到这些西洋学术值得中国认真采纳。

(3)徐光启等科学家努力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加以“会通”,晚明的数学与天文学等面目为之一新。

(4)初入关的满洲贵族统治集团对西方科学技术不带偏见,主张吸收。

康熙帝更是引进西学的杰出人物。

(5)18世纪,封建生产方式趋于没落,统治集团固步自封,使“西学东渐”的进程在雍正以后戛然中止。

(6)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列强打破了清帝国紧闭的大门,中国社会及其文化系统迅即发生解体,此后欧洲近代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汇具有强制的性质,其规模与速度都大大超过明清之际。

(7)中国人采纳西方文化的基本线索是:首先接受的是“火器历法”,随之是“制械练兵”,然后是“西政”(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国思想)。

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张岱年绪论1、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文:五色交错的纹理。

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其载体——文物典籍。

化:改变、化育。

引申为通过教育使人得到改变,文明程度提高。

文化:精神领域内的文治教化。

即用道德伦理、诗书礼乐来教育、改造人群。

引申为统治阶级所使用的所有文治教化的设施。

包括礼乐、典章制度等。

2、文化的概念所谓文化,指人类群体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物。

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它表现出历时动态性和共时多样性;就其是产物而言,它表现出物质性和精神性。

它的核心是人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符号是它借以传承的载体。

z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的差异,也即人类所有一切活动(物质的、精神的)及其成果——“大文化”z 狭义文化,仅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小文化”3、文化的结构两分法:物质和精神或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三分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四分法: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重点)4、梁漱溟的学术分类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z 第一,人对物的问题。

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

z 第二,人对人的问题。

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

z 第三,人对己的问题。

人与自己的较量,产生宗教。

最后一点,我们今天在学科分类上称作人文科学5、文化的几个特点(1)文化的民族性和普同性z 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审美特征、宗教信仰,等等,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

z 各个不同民族有很多文化现象是共同的,发展的方向也大体相似。

表明了文化的“趋同”(普同)性。

z 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组成、共同发展的成果。

(2)文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z 在时间上,文化是继承的,累积的,发展的,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

所以对文化的评判应该放到具体的时代中。

z 在空间上,不同种族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体现了文化的相对性。

z 所以不同质文化整体之间无法进行优劣高下的比较,不能用一种文化观念作为评判另一种文化的标准。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及外国文化课件课后习题答案_完整版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及外国文化课件课后习题答案_完整版

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文化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它同时改造着“改造者”自身,即实践着的人。

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1,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是文化创造的基础2,制度文化层: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3,行为文化层: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4,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是文化的核心部分社会心理: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大众心态心态文化基层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高层意识形态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一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1,持续性2,中国农耕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成分是多元化的纵:它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成份横:它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的农耕经济并不仅仅是农业生产,它还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份。

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商品性农业和为市场而生产的手工产品更在农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3,早熟性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一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是什么?1,家天下的延续①宗法制度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②这种家天下的思想不仅统治者有,还深深地影响到广大的民众举例:西汉末年农民起义时为反对王莽的新朝,都去找西汉皇室的后裔作为自己的旗帜:绿林找来刘玄,赤眉找来刘盆子③家天下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姓家族统治一个朝代④嫡长子继承制这一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历代皆沿袭下来2,封国制度不断中国历史上不少严重的封王反叛,封国制度依然存在是宗法关系严重存在造成的,封国之王与皇帝为同姓,是一个血缘家族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①战国战争频繁家族动荡变化较大,但超越姓氏的家族本身却依然在发展②汉代较长时间的安定环境一些强宗豪右迅速发展起来③魏晋南北朝战乱不断家族制度却有进一步的发展江北江南都有大姓出现了豪门与寒门的区分豪门大族为了防止寒门的混入,十分重视家谱和族谱的编写④家族制度延续到清代,甚至民国时期,也没有衰亡的迹象族权是从父系氏族社会家长制演化而来的,它既是政权的补充,政权所无法起到的特殊社会作用。

中国文化概论:第5-8章课后答案(修订版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第5-8章课后答案(修订版张岱年)

第五章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第h龟?民砍文化遊合和中外文化交汇-文化交ift与疋化融合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壮人中也了什么(V用?屮国文化不仅在内篤各娱文化的相互融釦用互涪透中得到发展• ffiUL' j外ffllttt界的按H •先后受客r 中童游牧丈化、波斯文化、化、冈拉他文化.敕洲文化-中w文化系统或以外來文化作补充,或以外米文化年蚁壮刑.快廉个机伍俣将吒廉的牛•命力。

外域:文化系统也任'冲国文化的广泛怨牺中股妝《?养、进润口身的肌体.二试析”曲学*渐”和“余学穴渐-的文化功能.•种文化BE有其民倏性,只有时代性。

…个Kfthd创i&文化•井不断发展,成为传统文化,这址文化的民族性。

•个民荻创造了文化.同时在发展过和屮它乂必然接受别的民杖的艾化,哝进竹文化交茨,这就足文化的时代性.民旅性与时代・fflX«“総•不可.继呎传统文化,就足保持文化的民欣性:吸牧外⑴文化.进行文化交流. 就足程持文化的时代性.所以文化的民恢性与时代性这个问題是会贾沏始终的.为了保持文化的时代卜.n 20[u纪以来.岀现了•种提GIF油曲化-的規点.••个盘两化“和文化殳流有联系•现任.累个社会.不(H中IN,而11赴仑世界•怖牡西方文化占星斯地位.这是勺实,川济嘟•样余艸不足问力文化?电灯电话.禮上渋卜•祝说我们这穿的.从头IfiMtl •全足艸方化jj这个代化不是坏忖‘1 •"西化"要化.不“化-不行.创虬引进就是“化”・fu “仝范西化.不行,不能只宵经线.没存纬线,“全盘西化“ 4理论I•讲不通.件事实卜办不列.我怕不能只曲凹化•不讲“东化” •.东化”.报纸I:没竹这个诃儿•肚我发明的•我疽划逋•汉枕的时候•是咳化”的.BI为世界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当时占冲国.在期末携初以询确实有过宋学州渐.不能只虫.也“贱学东沿”而忽视-农学凶4T •根据历史少实.在也曲文化交流史・• “东学回渐”从來卅没有中断ii.中华文化的烬人脸吸引了N方传教士.蚱JS佑人、国学牛・•冏人翳的注盘,并通过他们广泛传插到世界并地.在文化交说方面.中田是•个很育转色的国欢.从狱狀的远占起•几乎迪从•灯丈化开如中国文化屮秋仃外來丈化的成分•中国人向来如/F容乃大”.不爸兄协喷的•还兄裕神的,只尖对找们右利•我们妙8收•約纳仃川•断以成就了中国文化之大.中外文化的交流.(没育中断过.弟八甲中国语言文学31A 9-中国讲言文了-耐述汉谄汉字的待点及其亦世界讥言文字中的堆位.在世界的齐种语打中.汉语使用的人口巌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也分之•因此汉语足产合国揣址的七种工作谣含Z-.汉诸的特点:汉涪没4衣小松広关条的列形变化:汉讲没右词的形恋变法,家歴屈W词用花小讲法关套;汉语兄仃声调的语:"汉谄有大竝的同西字:汉7的持点:汉了的细7方汎及規卸A木悅8P◎形.讯爭.细、形声.转江.假借其中用点、划来折岀人或物的动作.状态或位w •是•种抽象的胡切会总即细合两个以henzT •衣达舒的宜思.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汉字形体先际经W rTtt文.金文.小《. 书、柄书等字休的受化.一举例说明汉诰汉字所承孩的文化伯息.汉诰汉了所承栽的文化倍息「艺昆阳汉谥诰:队词汇、语法和汉字形体所禾捉的文化倍总•与汉语汉7用记录的文化内容不是讣如屮皆文的"土•字I& 了记录这个词外•忌以其俅袴头之刃的构形备诉人朴占代统治軒兄张虫力统治天下的.这红估息由于述占文献的贫乏•我们无法从“T”的词义本巾煤御。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资料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资料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完整版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
本书是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绪论
0.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文化的含义
1“文”与“化”
表0-1“文”与“化”
2文明
文明兼具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双重意义,其意义接近广义文化。

3自然的人化
表0-2自然的人化
4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表0-3广义文化
表0-4四层次说的具体内容
表0-5狭义文化
表0-6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关系
考点二:中国文化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国度性。

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即为中国文化。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丰厚的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主要有:
(1)既是历史的结晶,又是活的生命。

(2)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

(3)不仅影响着现实,也在新的时代中发生蜕变。

2学习、研究中国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表0-7学习、研究中国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圣才出品】

第4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中国人起源原始物质文化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原始观念文化原始社会组织上古文化分布殷商神本文化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周人的文化维新春秋战国的社会状况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百家兴起及其学派特征华夏族的最终形成秦朝中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国汉朝传玄学的兴起统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道教创制与佛教传入文儒、玄、佛、道的冲突激荡化文化背景的隋唐——隆盛时代文化气派发艺术成就展概述历理学的建构程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士大夫文化市民文化教育和科学成就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会元杂剧及其文化意义中外文化交流文化背景文化专制明清——沉暮与开新早期启蒙思潮古典文化西学东渐及其中断1.中国人起源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

中国文化起源与中国人起源实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

表4-1 中国人与中国文化2.原始物质文化表4-2 原始物质文化3.原始观念文化表4-3 原始观念文化4.原始社会组织人在世界中的关系有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社会内人与人的关系两种。

在上古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男女通婚关系,以及由此关系制约的氏族关系。

其组织形式有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

表4-4 原始社会组织5.上古文化分布表4-5 上古文化分布考点二: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1.殷商神本文化以尊神重鬼为特色的殷商文化,是人类思维水平处于蒙昧阶段的产物。

表4-6 殷商神本文化2.周人的文化维新表4-7 周人的文化维新。

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张岱年绪论1、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文:五色交错的纹理。

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其载体——文物典籍。

化:改变、化育。

引申为通过教育使人得到改变,文明程度提高。

文化:精神领域内的文治教化。

即用道德伦理、诗书礼乐来教育、改造人群。

引申为统治阶级所使用的所有文治教化的设施。

包括礼乐、典章制度等。

2、文化的概念所谓文化,指人类群体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物。

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它表现出历时动态性和共时多样性;就其是产物而言,它表现出物质性和精神性。

它的核心是人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符号是它借以传承的载体。

z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的差异,也即人类所有一切活动(物质的、精神的)及其成果——“大文化”z 狭义文化,仅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小文化”3、文化的结构两分法:物质和精神或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三分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四分法: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重点)4、梁漱溟的学术分类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第一,人对物的问题。

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

第二,人对人的问题。

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

第三,人对己的问题。

人与自己的较量,产生宗教。

最后一点,我们今天在学科分类上称作人文科学5、文化的几个特点(1)文化的民族性和普同性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审美特征、宗教信仰,等等,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

各个不同民族有很多文化现象是共同的,发展的方向也大体相似。

表明了文化的“趋同”(普同)性。

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组成、共同发展的成果。

(2)文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在时间上,文化是继承的,累积的,发展的,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

所以对文化的评判应该放到具体的时代中。

在空间上,不同种族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体现了文化的相对性。

所以不同质文化整体之间无法进行优劣高下的比较,不能用一种文化观念作为评判另一种文化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文化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它同时改造着“改造者”自身,即实践着的人。

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1,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是文化创造的基础2,制度文化层: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3,行为文化层: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4,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是文化的核心部分社会心理: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大众心态心态文化基层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高层意识形态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一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1,持续性2,中国农耕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成分是多元化的纵:它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成份横:它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的农耕经济并不仅仅是农业生产,它还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份。

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商品性农业和为市场而生产的手工产品更在农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3,早熟性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一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是什么?1,家天下的延续①宗法制度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②这种家天下的思想不仅统治者有,还深深地影响到广大的民众举例:西汉末年农民起义时为反对王莽的新朝,都去找西汉皇室的后裔作为自己的旗帜:绿林找来刘玄,赤眉找来刘盆子③家天下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姓家族统治一个朝代④嫡长子继承制这一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历代皆沿袭下来2,封国制度不断中国历史上不少严重的封王反叛,封国制度依然存在是宗法关系严重存在造成的,封国之王与皇帝为同姓,是一个血缘家族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①战国战争频繁家族动荡变化较大,但超越姓氏的家族本身却依然在发展②汉代较长时间的安定环境一些强宗豪右迅速发展起来③魏晋南北朝战乱不断家族制度却有进一步的发展江北江南都有大姓出现了豪门与寒门的区分豪门大族为了防止寒门的混入,十分重视家谱和族谱的编写④家族制度延续到清代,甚至民国时期,也没有衰亡的迹象族权是从父系氏族社会家长制演化而来的,它既是政权的补充,政权所无法起到的特殊社会作用。

4,家国同构家国同构: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家与国的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宗教和宗法关系的长期存在,导致了“家国同构”的格局三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1 是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

正面: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注重道德修养,成为礼仪之邦价值负面: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存理灭欲”修身养性和排外心理等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2 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正面: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和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价值负面: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对权威和权力迷信,缺乏个人自信心,文人的影射传统3 是宗法与专制相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反映为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突出地表现为内圣外王的心态,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居有什么样的地位?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以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诸子百家”: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小说百家争鸣为各朝代的统治者提供了各种治国思想,也开辟了多元文化的先河。

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

可见,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中是起着基础性作用的。

正是由于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求索和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

二儒学是怎样崛起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何?1 社会大变革,为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历史舞台。

由于战争不断,在战争中衰败的诸侯大臣们,他们的家庭文人乐师流落四方,促使了学术下移,形成了从“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的转变。

因而形成了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争辨成为可能。

儒学就是在这个时候兴起的。

2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动荡,使士阶层迅速崛起。

士阶层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生活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从此形成。

在周代,统治者分为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士是处于最低层的统治者。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再加上诸侯争霸,渴求人才,养士之风大盛,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而儒学造就了大量的人才。

3 儒学的思想是仁政,符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

4 竟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文化观念。

而儒学为统治阶级所用,为其打击其他学术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5 宫廷儒学文化官员周游列国,走向民间,推动了私人学术集团的兴起。

也进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封建大一统宗法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

一步促进了儒学的峰起。

6 汉代,董仲舒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使儒学取得了“定于一尊”的显赫地位,成为汉代文化思潮的主流。

影响:儒学诞生于诸子蜂起、学派林立的年代,儒学与其他学说既对立又互补,相反相成,互相激荡,从而从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由于儒学思想的精华,更是促进了后代多家思想的兴起,崛起一股股新的文学思潮。

三试比较唐代文化与宋代文化有何不同,并思考唐宋间文化转型的社会经济原因。

比较唐型文化: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

举例:李白的诗,张旭的狂草,吴道子的画,无不喷涌奔腾着昂扬的生命活力。

昭陵古雕中雄伟健伟、神采飞扬的“八骏”透露出大气盘旋的民族自信。

意识形态上奉行“三教并行”政策,绝不推行文化偏至主义。

对待文化人较为宽容,儒学可被嘲讽,诗人做事也稍有忌讳。

以博大的胸襟吸收外域文化。

宋型文化: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这一时期的各种文化样式无论是哲学、文学、艺术还是社会风气,都在不同程度上浸润着宋型文化的特有风貌。

理学的构建,士大夫文化表现出精致、内趋的性格。

市民文化勃兴。

原因:唐朝经过几百年的战乱建立,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土地大量荒芜,民族成分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下,思想较为没有束缚,多种思想可以百家争鸣,文化较为有活力,对于变革接受度较大。

宋朝人口很多,对于变革则始终是否定的态度,儒家思想基本确立,民族较为单一,文化也日趋保守。

爆发于公元570年间的安史之乱,引发了潜藏已久的种种危机,以杨炎两税法的财政改革为法律标制,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

土地国有制——均田制崩解,庶族地主经济与小自耕农经济迅速发展,直到占据社会经济的主体地位。

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大势相呼应,中国文化从唐型文化转向宋型文化。

第五章多名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二试析“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的文化功能。

西学东渐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时间:粗略言之应该在晋唐间,事实上从汉代开始,便进入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汇期。

所谓外来文化,是西域(中亚、西亚)文化和南亚次大陆文化,后者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要深刻得多。

佛教文化:南亚次大陆的佛教文化是汉唐时期输入中国的外来文化的主体。

中国人对于佛教哲学不是不加改造地照搬,而是把中国传统哲学融入佛教,使佛学本土化。

传统儒学与外来佛学互相影响,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宋明理学。

这是文化交流史上创造性转化的一个范例。

这一范例形象地揭示了文化史上的一个普遍规律:文化交流,绝非单向的文化移植,而是一个文化综合创新的过程。

中国文化系统不仅吸收消化了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哲学,还在再创造的基础上,反输给其他文化系统。

例如:8至10世纪,印度佛教开始衰微,13世纪回教入侵,印度佛教遭到毁灭。

而7、8世纪,佛教在中国得到长足发展。

大量的佛教译著和论述输出到东北亚、东南亚。

唐代艺术因吸收佛教文化而更为瑰丽堂皇。

举例:绘画(吴道子宗教壁画、阎立本金银加强色彩效果的手法创金碧山水画、云冈敦煌等石窟艺术都有印度艺术的影响)音乐:天竺乐古代建筑:宝塔总之,在中国艺术家的改造下,佛教艺术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成分。

其他:回教、景教、摩尼教相继传入。

中亚、西亚的科技知识丰富中国科技宝库。

总结:汉唐时期,是中国文化兴隆昌盛的黄金时期。

大规模的文化输入是重要原因之一。

而中国文化仍然是堂堂正正的中国文化,这种稳定性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

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时间:明朝万历年间即16世纪末开始,绵延四个世纪,至今仍在继续。

这一次中国人面对的是水平超过自己的欧洲,后来还包括美国、日本。

东西文化的强烈反差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的震撼,程度大大超过以往。

明代万历年间:耶稣会士来华,确立“学术传教”的方针。

通过介绍西洋科学、哲学、艺术,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敬重,以此扩大耶稣会的影响。

客观上促进了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欧洲的古典哲学、逻辑学、美术、音乐、自然科学(最主要)。

徐光启等文化界的先进人士采取开明态度。

晚明的数学与天文学等面目为之一新。

1644,明亡清兴:满洲贵族统治集团主张吸收西方科学技术。

康熙帝是引进西学的杰出人物。

(几何、测量、代数、天文、物理、乐理、解剖学)18世纪:封建生产方式趋于没落,统治集团锐意进取,乐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神衰减.“西学东渐”在雍正以后戛然终止。

乾隆帝认为天朝大国“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妙”。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此后,欧洲近代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汇具有强制性质,规模与速度大大超过明清之际。

东学西渐秦朝至清约2000年间,中国是亚洲历史舞台的主角。

日本、朝鲜、后来独立的越南,均以中国为文化母国,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上联成一气。

影响世界文明的进程:科技: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印刷术变成新教工具。

炼丹术传入阿拉伯,直接推动阿拉伯炼丹术的生长,阿拉伯的炼丹术又影响欧洲炼丹术,现代化学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

十进位计数法推动印度数学产生了位值制数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