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中军校学员逆反心理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中军校学员逆反心理研究【摘要】逆反心理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受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子因素存在期望差异进而产生的与教育目的、方向相反或相抵抗和抵触的情绪体验和态度反应。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军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性,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一支立场坚定、乐于奉献、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队伍。
而今,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交流的深入,学员思想观念受外界思想的冲击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他们的政治信仰以及立场不明确,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奉献意识较弱,给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关键词】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高素质队伍【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63-011.前言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常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它作为一种态度反应,有特定的形成机制和心理构成,是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具体而言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受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子因素存在期望差异进而产生的与教育目的、方向相反或相抵抗和抵触的情绪体验和态度反应。
[1]军校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军事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直接关系到部队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能否打造出一支思想上过硬的军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外交流的深入,军队学员受外界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多,其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许多学员在思想上出现了动摇,在大是大非面前的立场不够坚定,有的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
极大地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本文将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军队学员逆反心理的表现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部分参考价值。
2.思想政治教育中军队学员逆反心理的表现笔者通过相关的从业经验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中,军队学员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1对政治理论的学习较为消极当前,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为主要指导,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使得军队的每个学员都能对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有所了解,能够坚定地服从党的领导,全心全意地为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服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其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其对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问题长期以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关注,由于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者所采取的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及教育环境等因素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背离思想政治教育者期望目标和方向的一种反应态度和行为倾向。
因此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探寻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对策,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活动持抵触的情绪由于受社会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导致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错误认识,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消极的思维定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是“假话、空话、大话”,根本不能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疏远、蔑视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排斥各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活动。
(二)冷漠对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沟通,对于生理心理机制正发生变化的某些大学生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不值得他们信任,自身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出现问题也不会找其寻求帮助,反而对其保持距离,错误的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他们不是一个站在同一立场的盟友,在情感上刻意疏远,总是冷漠对之。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一)大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加上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导致认知偏差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体力和智力迅速发展,身体各系统的机能也趋于健全,可以说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已经基本成熟。
但从心理上看,大学生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情绪波动很大,对周围环境也很敏感,反应也较为强烈,希望与失望不断交替、积极与消极相伴而生。
(二)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它不仅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而且还吸收借鉴了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急需改革。
吸收相关学科的优秀成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便是一项重要举措。
在各门学科中,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首先被引进思想政治教育中。
随着人们对心理学研究和应用的深化,人们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原则其实早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运用,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也收到了明显的实效。
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具体有什么联系?二者是否等同?能否相互代替?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和出路,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还必须建立在心理学的科学原理基础之上。
1、从研究内容上看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一切社会实践领域都是必须的,因为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人参加的,而任何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的调节下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是人的思想现象,思想现象与心理现象密切相关,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心理过程由认识、情感和意志构成;个性分为两方面,一是由气质、性格、能力组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一是由理想、信念、世界观、动机和需要等组成的个性意识倾向性。
思想现象就是个体通过思维得到的认识、个人观点、个性倾向性中的世界观、态度、信念等内容。
从广义上说,人的思想只是心理现象的一个部分,属于心理现象的高层次。
而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必然与心理过程是同步的,同样经历着知、情、意、行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心理过程的规律性为依据,只有研究把握好人的心理,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从方法论上看心理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了解人的思想产生及变化规律的钥匙。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探究
杨 贞
( 哈尔滨商业大 学 , 黑龙 江 、 【 摘 哈尔滨 102 ) 5 08
要】 逆反心理的出现有着很 大的负效应。 从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类型的原 因分析发现 , 大学生 出 现逆反心理是 由
大学生 自 身的心理、 校 、 庭和社会 等客观 因素所致的。解决大学生逆反 心理 , 学 家 要增强思想政 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接 受率。 应 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心理素质入手 , 灵活运 用教育机 制, 增强思想政 治教育的艺术性 ,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 , 消除或规避逆反心理的不 良影响 , 以期提 高思想政 治教育的效果。
【 日期】21-2 2 收稿 000—4
—
1 4一 2
杨
贞: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探 究
适宜 , 对象也会 “ 紧闭心扉 ” 以抵 制 。评 定逆 反心 理是 由 予
努力提高 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了解并学习思想政 于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 ( 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二)
、
思想政治教育 中大学 生逆反心理的常见类型
使人感到自主地位受到触动时, 就可能诱发逆反心理, 从 超限逆反心理是指刺激的强度过大、过于集中而导 而拒绝别人的意见。比如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致客体产生抵触、 排斥的心理。 生物学与心理学的研究表 时, 有些教育者常以不容置疑的口气, 简单粗暴地要求学
生绝对服从 ,为了维护 自己的尊严而肆意伤害学生的自 尊心, 甚至不顾场合, 在众 目睽睽之下强迫学生做伤 自尊
的事这 就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 自主逆反心理。
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探讨与应对
关 键 词 :思 想政 治教 育
逆反心理
探讨
应 对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当着指导学生在校期 间德智体全面发 展的重任。要使大学生成长 为社会 主义事业 的合格建 设者和接 班人 ,
3 .社会因素。我国正处于转型社会,各种价值观念 、各种生活方
式 和各 种 社 会 不 良风 气 极 易导 致 大学 生 对 人 生 观 、世 界 观 、价 值 观 认
识定位不准确 ,努力和奋斗的方 向不 明确,生 活缺 乏动力和节奏 ,社 会各种不 良的环境氛围就会潜移默化地 影响受教育者。这也使得大学
生 对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产 生 逆 反心 理 。 三 、 思想 政 治 教 育 中 大学 生逆 反 心 理 的应 对 措 施
( 一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 自身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加强 自身修养 ,刻苦学 习思想政 治教育方式方 法 ,努力提高 自己的思 想政 治理论 水平 ,了解 并学 习思想 政治 教育 学 、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善于将所学 的知识运用 到具 体的实践 中 去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实践 中不断 总结 经验和教训 ,不断探 索 思想 政 治教 育 工 作 的 新 途径 和新 方 法 。
一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学生进入高校以后 ,其个性 意识 、自我意识 、独立意识 日趋 多 样化 ,情绪不稳定 ,自尊心和好奇心 强,其 心理正处于迅速走 向成 熟 而未完全成熟 的过渡时期 ,在认知过程 中极易产生认 知偏差 _ 2 J 。有相 当数量 的大学生对学校 、领导、教 师的思想教育 ,往往作 出一种不 认
教育熏 陶受教育者 ,唤起他们的热情 , 但 结果却往往适得其 反。一些 先进人物被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说成 是沽名钓誉 ,无端怀疑这些 先进人
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逆反心理成因分析
自从 8 年代 初思想 政治教 育作为一 门学 0 科正式 成立以来 , 各高校 一直把 思想政治教 育 作 为各 个专业 学生 的必修 之课 来传 授 。经过 十几年 的建设 , 想政 治教育 虽然在学术上 取 思 得了长 足的 发展 , 是 , 但 在对大 学生 的思想 观 念 给予 积极 引导 , 发挥思 想政 治教 育的保 证 、 激励 、转化等功能 方面显然不 足 。长期 以来 , 高校 中的思 想政治 教 育忽略 了大学 生本 身的 心理 特征和接 受心理 , 从而影 响着大学 生对思 想政治教育 的接 受态度 和接受效 果 , 并使大学 生对思 想政 治教 育产生 了比较严 重 的逆反心 理 。逆 反心理 的 产生极 大地 制约 着思想 政治 教育 工作 的顺利 开展和 目标 的实 现 , 因此 , 在 日益开放 的社会环境 下 , 在强调个性 自由、崇 尚个性张 扬的大学 氛围 中, 何根 据大学生 的 如 心理 特点 , 针对 大学 生逆 反心理 的成 因 , 尽可 能去消解 他们的逆 反心 理 , 思想 政治教 育的 将 作用和 功效发挥到极 致 , 成为 摆在 每一个 思想 政治 教育者面前 的严峻课 题 。
里, 接受 主体是 教育对 象 , 接受 客体是 思想 政 治教 育信 息 , 中介是教 育形式 和教 育者 , 外 而 在 环境也 能对接 受 的有效 性产 生影 响。这个 过程 的任 何一 个环 节出 问题 都 可能造成 教 育 对 象 的 不接 受 , 致 “ 反 ”心 理 的 产生 。 导 逆
U
I
Ci E otnn v 1 e l ha d e0 】o tn rd n u i n aO H a
教 育 心理研 究
大学生在 思想 政治教育 接受过程 中逆反心理成 因分析
浅谈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学生之逆反心理
1 好 奇 心 理 导 致 . 现实 中有很 多类似 “ 多拉盒 ”的故事,大学生求知欲强,对 潘
自己没有涉猎过的领域 、事物 有很 强的好奇心,对越是被禁止 的就 越 感到神秘和向往。众所 周知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 说 教性,而大学生容易在好奇心 的驱使 下,通过 自己从外界获得 的 些理 论 、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思想政治教育 中的某 些理论 、 观 点进 行辩驳,而在这辩驳过程 中,如果学生的好奇心不能得到正 确 的引导,疑问没有得到合理解决 ,就容易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
( ) 观方面 。 二 主
1 教 育 环 境 不 良 .
( )思政教育 方法不当。 1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 ~门学科,更是一 门艺术 ,需要教育者具 有高 度的智 慧和创造 能力。做 人的思想 工作最 讲究 的就 是 以身作 则 。但是现 实中,一些思想教育 者的素质不高,难以为人师表 。有 些思想教育工作者 实施教育缺 乏理论性 、 科学性 、艺术性,达不到 有效教育的 目的;有 些思想 教育者言行不一,表里不一 ,难以服 人; 有的处理 问题形式简单 、粗暴,不注意 尊重 学生的人格和 自尊心 , 这样的教育必然会引起学生 的对 立情绪 。 ( )教育者 自身对待工作 的态度 。 2 虽然,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是 忠于职 守,爱岗敬业, 但 是现 实生活 中仍有的人 对 自己从 事的思 想政治 工作存在 着错误 认识。有的人把这项工作 当成 日后飞黄腾 达的 “ 跳板” ;有 的把这 项工作 当作退居二线的 “ 闲职 ” , 抱有这种 错 误认识的人,在 工作 中表现出敷衍塞责, 滥竽充数 ,“ 混饭吃” 的 态 度使 学 生 们 十分 的反 感、排斥,逆反心理 自然就产生 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探析
网络 的 “ 面效应” 与学 校的正面教育所传授 的内容形成 了 负 强烈反差 ,所有这些很容 易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 反心理 。从 国际来看 ,许 多学生在分析批判能力不足 的情况 下盲 目接受外 国文化 的观 点 ,造成 了思想上认识上 的混乱 和 认识上 的偏见 ,进而强化 了心理上的逆 反倾 向。
教 育 新 论
广
大 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探析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 2 世纪中华民族 1 劳动力大军的实力和质量 。因此 ,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逆反 心 理产生 的原 因 ,寻求预 防和纠正其逆反心理 的对策 ,对增强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的效果 和促进学 生的全 面发展有着十分重 要 的意 义。
吴晓梅 - _ _
产 生对 社 会 的 抵 触 ,这 种 对 社 会 的 抵 触心 理 就 会 导 致 对 思 想 政 治教育的逆反心理 ,因此若把辨证思维贯彻于教育过程始 终 ,按 照实事求是原则 ,实施 恰如其分的教育 ,往往 更容易 被青年 学生所接受 。 2 寻找产生逆反心理负面影响的社会因素 ,提高思想 政 . 治教育的针 对性 思 想政治 教育 逆反 心理 的特点 及影 响 对 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诱因就是社会 当前 ,大学 生逆 反心理 的特点 是对 正面事物 多持 否定态 因此我们必须在正视 逆反 心理 负面影响 的基础上 , 度 、在 同龄人 中感染性 比较 明显 、过分强调情感 因素和突 出 风气不 良, 寻找产 生逆反心理负 面影 响的社会 因素 , 尽力净化社会风气 ; 自我性 。任何事物都有两方面 的作用 ,逆反心理也不例外 。 在 正面,它能够 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 ,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 同 时 我 们要 强 化 校 风 建设 ,抵 制 各 种 形 形 色 色 的 非 无 产 阶 级 能够加 强部分学 生之 间的思想交流 。负面影 响主要表现为影 思 想 的侵蚀 ,从而逐渐 缩小逆反心理 赖以存在 的心 理空间 , 提高思想政治教 育的针对性 。 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效果 、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 3 加大校 园文化建设力度 。增强思想政治教 育的效益性 . 思想 政治 教 育逆反 心理产 生 的原 因 学 生从音乐 、文学作 品中潜移默化接受的思想影响远远 1 主观 原 因 . ①生理 、心理发展 的客观变化 。生理能力几乎达到成人 超 过其 他渠道。因此 ,必须充分意识到要发挥好校园文化的 的水平 ,有较强 的 自我意识 ,思维方式 、思维视 角已由单一 先 导作 用 ,尽可能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把抽象教育与 把课堂与社会教 育结合起来 , 寓教 于乐 、 化 的正 向思维 ,向逆 向思 维、多向思维 或发散思维等方 向发 形 象教育结合起来 , 展 ,这为逆反心理 的产生提供 了可能性 。②认知水平 的偏差 寓教 于文 、寓教于各 种活动中 ,以丰富多彩的形式 ,在潜移 影 响。在认知发展过程 中,学生思维 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有 默化中感化学生的思想 ,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 ,增强思想政 定程度发展 ,但还是不成熟 ,加 上经验不 足 ,不懂得用历 治 教育 的效 益性 。 4 提高思想 政治教育主体的 自身素质 .增强思想政治教 . 史 的和辩证 的眼光看 问题 ,易 受社会各种思潮左 右 ,产生很 育的灵活性 大的主观随意性和盲 目性 。 要 防止和克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出现的消极逆反心理 , 2客观原 因 . 提 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率 ,作为教育者 ,不仅要有 (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部的原因 1 ①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 的缺 陷。长期 以应试为 中心 的 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 ,还必须系统 的掌握 和在实 教育制 度使得学 校的思想政治 工作 走向形式化 ;教育 的内容 践中综 合运用教育学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因人而异 陈旧 ;教育方法 缺乏灵 活性 、针对性 ;有些教育 活动受利 益 地进行引导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 。此外 ,教育者在 驱动 ,不能有效调动学生 的主观能 动性 和参 与意识 ,使思想 对 学生进行言教的同时 ,还必须同身教结合起来 ,以 自己的 政治教育失去 了吸引力和感染力 , 极易使学生产生反感 情绪 , 模 范行 为去 影 响 和教 育 学 生 。 坚持 心 理疏导 为 主 。提 高思 想政 治教 育的创 新性 形成逆反心理 。②思想政 治教 育主体素 质的局 限性 。现实 中 教育过程中要针对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 因,用有效方 相 当多的思想政 治教育者理论 素质较低 ,知识 结构不完善 , 法进行疏导 。比如 ,对 自尊心受伤害而 自卑 的学生 ,教师要 有 的教 育者不 能以身作则 ,言行不一 ,容易引发 和助 长一些 给予信任 ,激起他奋发 自信的心理 。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心 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 设 、“ ,把教 ( )社 会 环 境 的影 响 。从 国 内来 看 ,我 国正 处 于 向市 场 理疏导的时候要实事求是 ,‘ 身处地” 将 心 比心” 2 经济体制转 型时期 ,拜金 主义 、个人 主义 、享乐 主义等侵蚀 育者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 、体验和思考 问题 ,从而选 着学生 的心灵 , 响着学生 的世界观 、 影 人生观和价值观取 向; 择适当的方法去处理 问题 ,才 能取得 良好 的效果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对策研究一、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大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抵触、反感、排斥等心理现象。
逆反心理是大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价值观的崩塌。
大学生是一个个刚开始形成自我意识的人群体,长期以来他们受到父母的教育和照料,自我价值观形成较为单一,容易对外界的观念产生反感。
当大学生走出家庭环境,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传达的政治观念、价值观时,由于其已经具备一定的思想意识,便会有一种“为什么别人告诉我什么要做什么不要做”的抵触情绪,对于他们的自我价值观会产生一种打破原有框架的冲动。
2.叛逆挑战权威。
大学生是一个思想开放、个性追求的年轻人群体,他们对于传统的权威观念产生反感,容易产生一种挑战权威的情绪。
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通过权威话语去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这会引发大学生的反叛心理。
大学生对于权威的质疑和挑战,表现为对于教师、教材、教育部门等传统权威的抗拒情绪,容易产生一种“不服气”的情绪,表现为对权威观念的排斥。
3.氛围及互动缺失。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数是理论宣讲,缺乏实际互动。
思政课堂上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宣讲为主,学生只能是被被动接受者,教学的氛围较为单一。
大学生往往来自于各个地区、各种家庭背景、文化背景,对于这种局面常产生怀疑心理,不愿意接受这种束缚,对于教育内容持怀疑的态度,容易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4.缺乏现实引导。
大学生逐渐从家庭的温暖中走出,开始接触更广泛的社会,开始对社会上的课题产生思考。
但是大学生又缺少必要的社会经验和理论知识,很难将思考转化为行动。
这种瓶颈常常让大学生感到沮丧,为了发泄挫折感和愤懑,他们会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接受相应的思政教育。
二、对策研究针对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为了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思政教育,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1.优化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宣讲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参与感更强,能够自主思考,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预防和消除对策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预防和消除对策研究【摘要】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逆反心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负面影响非常大。
这当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受教育者即大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有教育者的因素,同时还有教育的途径和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的影响。
只有很好地对这些因素加以研究,同时找出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实效性研究,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逆反心理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特点是有意识地做社会所不期望的事,以示对现状的不满。
近几年来,逆反心理在大学生中似乎成了一种时尚的行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味地冷漠、排斥。
有逆反心理的青年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而空、形式化,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故而产生一种抵触心理。
在“两课”课堂上不少学生看其它书,做其它课程的作业,甚至无故旷课,有的学生甚至呼呼睡大觉无视课堂纪律等等。
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
2、对正面宣传作反向思考。
在青年大学生中,有不少人对上级、学校、领导、老师的正面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
同样,也有一些学生不能从全局出发,从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现实,片面地夸大社会主义制度的某些不完善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可取之处,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宣传。
3、对榜样和先进人物无端否定。
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
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
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网络时代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及对策论文
网络时代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及对策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在我国的广泛普及,学生成为接触互联网最广泛、受网络影响最深的群体之一。
网络既为学生获取信息、表达思想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
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不良信息、虚假信息在网络传播泛滥,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极易受到网络上不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给学生在行为取向方面带来不良影响。
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在做出价值判断时往往难以进行科学的理性的分析。
学生的思想状况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长期接触这些不良信息,他们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思想遭到侵蚀和削弱,使中学生思想出现动荡、混乱、不知所措和迷茫、困惑的现象;从而引发了对常规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逆反心理。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崇尚独立、自主和个性。
不轻易服从他人的影响和指挥,同时也喜欢提出质疑,在网络上,他可以自由驰骋,但挤压了他们与物质世界的接触空间,导致同学之间的交往、交流减少,个人心灵越来越封闭,从而影响到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学生感到思想政治教育与自我意愿、自我认知相违背时,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往往从自身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经验出发,去分析理解。
表现出来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怀疑甚至是全面否定。
因此我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需要有针对性的采用一些对策来进行解决。
1 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社会,人与人之间没有社会角色地位的区别,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平等,双向互动。
这样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网络有很强的互动效应,可以畅所欲言,各种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专题讨论使学生因共同的兴趣走到了一起,他们智慧的火花容易形成心灵的共振,实现了双向超越。
为什么学生往往在网络中往往能倾诉真实的想法,而在现实中就将自己的情感封闭起来,因此我们对于一些受到学生普遍关注的校园生活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得到解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逆反心理存在成因对策论文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逆反心理存在的成因及对策摘要:逆反心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逆反心理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目标的实现。
本文联系高校实际情况,尝试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逆反心理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0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猛烈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越是充分宣传某个先进的典型,越是有人嗤之以鼻甚至有意疏远;越是强调某种正确的思想,越是有人不以为然甚至背道而驰;过分批评某人所犯的错误,反而可能激起一些人对他的同情和亲近……这种受教育者在外部环境刺激下产生的与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都是心理学所指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产生,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和目标的实现。
因此,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探求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对策,是每个教育主体共同面临的课题。
一、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内容陈旧、失实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例如下岗职工问题、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等。
这些社会问题必然对关注社会的大学生们产生影响,引发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姓资还是姓社、社会道德以及党风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注重传统的理论教育,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观念缺乏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问题或含糊其词,或熟视无睹,仅仅照本宣科,根本无法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
所以有很大一部分教育内容已滞后于时代。
此外,高校学生中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困扰:如人际关系问题、友情与爱情的处理平衡问题、学业与工作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
浅谈高校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引导
一
、
逆反 心理 的特征
( ) 一 自我性 大 学生 逆反 心理 实际上 是在 对 自我 理解 与能 力 得不 到肯 定 与承认 时所产 生 的 自然 心态 。大学 生 由于年龄 较小 , 社会 经历 几乎 一片 空 白 , 以 自 所 身 的所 见所 闻也相 对 贫 乏 , 样 就使 他 们 在 面对 这 不 同事物 的时 候会不 经理 论考 虑就完 全依 靠个 人 的想 法去 考虑 问 题 , 到 的答 案 也往 往 是 片面 单 得 的, 因为他 们 的所做 并 非 经 过 深思 熟 虑 。逆 反 的目的往往并不是为了与人作对 , 而是为了表现 自我 、 护 自我或 突 出 自我 , 在 内心筑 起一 道 防 保 并 感 染层 。 ( ) 绪化 二 情 从 心理 学 的角 度来 说 , 逆反 心 理 可 以说是 态 度 问题 , 即只关 注 自己的 心 理 反应 。往 往 这 种 因 素 的形成是 因为 内心 的情 感在作 祟 , 以说 , 所 情感 因素在逆反心理的构成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大学 生从 心理 上说 都 是 自尊 心 很 强 的 , 对外 界 刺 激 会 表 现得很 敏感 , 绪 的波 动也 较大 , 以他们更 容 情 所 易感 情 用事甚 至 不计 后果 , 给 自己造 成 压力 的 对 社会 以及导 师表 现 出冷漠 以及 不 信 任 的态 度 , 在 主观上 对这 些人 或事 物做 出否定 的判 断 。 ( ) 向性 三 反 逆 反 心理是 一 种 独立 的心 理 活 动 , 反 对 于 逆 人 物 、 件 、 传 的 内容 等逆 反 对 象来 说 , 理 活 事 宣 心 动 的方 向是 相反 的 , 态度 是对立 的 , 有 明显 的反 具 向性 。可 以说 这 种 反 向性 是 逆 反 的集 中表 现 , 也 是学 校 、 教师 以及 家长最 难 以驾驭 的 , 学生 以反 向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
1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过 程 中 逆 反 心 理 的 定 义 。 逆 反 心 理
普 遍 存 在 于 生 活 当 中 , 心 理 学 大词 典 》 义 为 : 反 心 理 《 定 逆 是 当客 观 环 境 与 主 体 需 要 不 相符 合 时产 生 的一 种 心 理 活 动, 即具 有 强 烈 的抵 触 情 绪 。 心理 学 研 究 表 明 , 凡 别 人 但 的看 法 、 想 、 思 观点 与 我 们 自己所 固有 的不 同时 , 的第 一 人 反 应 或 多或 少 会产 生 抵 触情 绪 , 也就 是 逆反 心 理 的一 种 表
“ 攻” 作 。 进 动 2 .驳 斥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者 所 提 出 的 思 想 、 息 和 要 求 。 信
想 要 求 。举个 例 子 , 守法 律 法规 是 思想 政 治教 育 中对 个 遵 体 进 行法 制教 育 的基 本要 求 。现 在城 市 改造 、 扩建 的趋势 日益 明显 , 工 工地 占地 面积 也 随 之 迅 速增 长 , 加 了 城 施 增
的 过程 , 一 观点 已 经普 遍 为学 术 界 所接 受 。在 教 育者 向 这
教 育对 象施 加 影 响和 教 育 对 象 接 受 教 育 者所 倡 导 主张 的 过程 中 , 双方 都 会 出 现很 多 心理 问题 。 目前 学者 们对 如 何 改进 教 育 者施 加 影 响 的方 式进 行 了广 泛 深 入 的研 究 , 取 并 得 了丰 硕 的科 研 成果 。但 是硬 币 的另 一 面 原理 告 诉我 们 ,
不 予理 睬 。在 思想 政治 教 育过 程 当 中 , 教育 对象 每 天都 会
接收 大 量教 育信 息 , 且 在不 同的环 境 氛 围 中受 各 自特 有 并 的 思想 信 息 影 响 。 各种 教 育 对象 对 所 接 受 到 的信 息 都 有
大学生思政教育逆反心理的生成与隐性教育的疏导
维方 式 , 虽然它们也是检验真理 的思想方法 , 但 由于缺乏对人类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的认识和 了解 ,加上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
科知识有 限 , 难免缺失理性 的思辨能力 。课程 的强制性 , 教学 内 容 的非现实性 , 诱发一 部分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 的逆反心理 , 这
1 7
是一种 正常的心理过程 , 学校和教师必须 正视它 的存在 , 也 应相 信 可以用 正常的手段 将其 逆转过来 。 大学思 想政治 课程 本身 必须具 有 系统完 整 的学科 理论 体 系, 有严肃 的政策性和稳定性 。但是 , 要求教材在 内容上做 到有
展迅 速 , 对周围事物特别敏感 , 反应强烈 , 积极 与消极相伴 而生 ,
想政治教育 的逆反心理尤 为突出。在大学生道德情操发展 和思
想政治素质提升 的关键 时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 当代社 会
意识和先进文化传播 的主途 径和主阵地 ,要实现党 的指 导思想 及时有效 地进教材 、 进课 堂 、 进学生 头脑 的课 程 目标 , 必须努 力
作 者简介 : 杨嘉祥 ( 1 9 6 2 一) , 男( 纳西族 ) , 云南丽江人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系讲师 , 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薛红亮( 1 9 8 0 一) , 男, 河南安 阳人 , 丽 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教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大学生学生研究】
大学生思政教育逆反心理的生成与隐性教育的疏导
杨 嘉祥 , 薛红 亮
( 丽江师 范高等专 科学校 教育科 学系 , 云南 丽江 6 7 4 1 0 0 )
摘
要: 当前 高校思想政 治教 育 中, 逆反心理 已成 为大学生的一种 固定思维模式 。社会 多种思潮的冲 突与大学生个性发
谈大学生逆反心理及其疏导方法
解 决所 面临 的 问题 。逆反 心理 经常地 、 复地呈 现 , 反 就 构 成 一种狭 隘 的心 理定 势 , 论 何 时 何 地 都 与 常理 背 无
道而 驰 。
青年 大学 生正 是 人 生 观价 值 观 形 成 的关 键 时期 。
维普资讯
继 续教 育研 究
14 6
j X ja uynj0 6年第 5期
谈 大 学 生 逆 反 心 理 及 其 疏 导 方 法
张 药
( 山师 范 学 院 办公 室 ,四川 乐 山 6 4 0 ) 乐 10 4
摘 要 : 反 心 理 已经 成 为 当代 大 学 生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中较 为 重 视 的 心 理 现 象 ; 成 大 学 生 逆 反 心 理 的 原 逆 形
因是多方面 的, 既有 大学 生 自身 身 心 发 展 的 因 素 , 有 社 会 环 境 的 因 素 , 有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方 法 的 因 素 。 也 还 本 文 试 图探 寻 大 学 生 逆 反 心 理 的成 因及 正 确 对 其 有 效 的疏 导 方 法 , 提 高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效 果 , 助 大 学 生 以 帮 消除逆反心 理的负面影响。 关 键 词 : 学 生 ;逆 反 心 理 ; 导 方 法 大 疏
向, 这种 好胜 心理 常常 成为逆 反 心理 的基础 之一 。 ( ) 实生 活 中的某些 不 良的社 会风 气 和庸 俗 社 二 现
会 心理 对大 学 生的负 面影 响也是 产生 逆反 心理 的 主要
原 因
会 产 生客 观环境 与 主体 需 求 不 相 符合 的感 觉 , 而 导 从 致心理 烦 躁 、 满甚 至厌 恶 , 不 进而表 现 出某些 方面 的逆
论教师在化解思政教育中逆反心理的作用
经济研究导刊
E C 0N0MI C RES E ARCH GUI DE
No . 1, 2 01 4
S e r i a l No . 21 9
论教师在化解思政教育中逆反心理的作用
李 婷 , 张虎虎
( 1 . 成 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 , 成都 6 1 0 0 5 9 ; 2 . 北京 铁路局高铁工务段 , 河北 邢 台 0 5 4 0 0 0 )
性格特征 , 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 家庭条件优越 , 常常会
普遍 性 , 是大学生成 长过 程中会 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 《 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 0 1 0 - - - 2 0 2 0 ) 中明确提出 , “ 加 强大学 生心理 健康 教育 是全 面推进 素质 教育 的重要 内
学校 、 教师监督 为主 , 学生 自主学 习能力相对较低 , 而大学生
在进入高校之前 , 都处 于被监督 和被管 理的学习状态 。中 国 的高校往 往采取不同于这种教育模式的教育理念 , 学 生大都 需要 自我学 习为主 , 学校监督 为辅 , 此种 区别 于进入高校 之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1 4
容,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高校广 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根据 《 规划纲要》 的要求 , 结合大学 生的 自身需求 与客观实际环境 , 切实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作 为一切 工作 的重心 , 积极预 防和克服思想政治教育过 程中的“ 逆反心理” , 努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升 到一
不均衡 , 从 而造成拥 有文 化信 息更多的一方向文化信息贫乏
的一方传递 。“ 常常是 , 掌握文化信息 比较充分方 , 处于 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阐述了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内涵及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并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环境等五个维度深刻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逆反心理的成因。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成因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忽略了大学生本身的个性特征和需求心理,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意愿及效果,并使大学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较为严重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极大地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如何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将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发挥到极致,成为摆在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概念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教育客体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背离教育主体期望目标的反向力量,从而阻碍态度转变的一种心理现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指“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背离教育主体期望目标的反向力量,从而阻碍大学生态度转变的一种心理现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作为一种态度反映,将倍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有效性,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强烈的敌对情绪,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
2.1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心理逆反
主要表现形式是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普遍化。
据调查,多数学生认为大学里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必要。
如果选择逃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将会成为首选必逃之课。
大学里如果老师上课时不采用点名这种制约手段,那么来上思想政治课的学生将会很少。
2.2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心理逆反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政治理论、党的政策方针及路线、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
而僵化的教育内容却是与目标背道而驰,学生只要听到或者看到与此有关的内容,就会本能地产生抵触心理情绪:上课时不认真听,下课很少讨论,看报纸时故意避开政治内容,对学校的政治宣传漠不关心,从学校的宣传栏走过时目不斜视。
2.3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逆反
当代大学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很高,既希望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又能拥有完美的人格。
他们不尊重教育者,也不喜欢思想政治课,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取敌对态度,甚至在课堂上公然顶撞,敢于刁难思想政治课教师,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2.4 对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心理逆反
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心理逆反,主要表现为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知行悖反,对他人及社会缺乏应有的情感,对教师、同学、社会漠不关心;道德意志的自主性缺乏,个别的大学生在网络上发布大量负面信息,对偏激的思想观点与西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消极从众。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成因分析
3.1 学生自身的认知图式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有效性的影响
一定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学校教育与家庭影响以及个人主观能动性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图式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认知图式是大学生认识并接受教育的主动力,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信念、态度、理想、立场等。
原来已经形成的认知图式会反过来主导着对教育的接受行为。
3.2 教育内容单一滞后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有效性的影响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在政治教育,忽略对大学生道德品质、世界观及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并且教育内容只停留在原有的旧水平、只作为一门考试科目,学生自然而然会感到厌烦,在心理上没有接受反而从心底排斥它厌恶它,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大打折扣,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3.3 “灌输式”教育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枯燥乏味
处于青年时期大学生其本身就具有好强心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满堂灌”教育形式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可能发挥正负诱导的作用。
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下听思想政治课的恶果就是,使大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了厌烦和不满,无形中强化了大学生原本就有的对抗情绪,从而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阻抗心理。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消除策略
4.1 科学设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
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为学生所接受,就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脉络和思想实际,针对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进行科学而耐心的讲解,力争使教育内容充实、教育材料与时俱进,既有科学的理论高度,又能为学生所关心的现实问题答疑解惑。
4.2 科学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心理咨询式的教育方法是防止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关键环节。
教育方法中充分运用心理的和情感式的方法,分析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心理,从心理上充分关怀大学生,从而在最佳的时机、最适合的场合对学生进行对话和咨询式教育,消除学生对政治性刚性教育的抵触,有效提升教育效果。
4.3 优化认知心理,强化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
逆反心理一定程度上源于学生认知图式认知心理的不成熟。
要通过各种教育途径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辅导,提升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自我认知的调节能力,对于认知偏激、逆反意识强烈的学生,要加强正面教育和耐心咨询,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获得心理成长,消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偏见。
大学心理素质的提升,就能从根本上消除逆反心理产生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2]韩季池,李旭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及对策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