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doc

合集下载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第4页,共25页。
第5页,共25页。
第6页,共25页。
道德开展阶段论
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开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如下:
1.前习俗水平(preconventional level)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 包括两个阶段:
(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 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但凡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 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第19页,共25页。
道德教育模式之一: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
在一项研究(Blatt,Kohlberg,1975)中,让教师向初、高 中学生呈现道德两难问题,学生们在讨论中说出各种各样 的赞成或反对的观点,教师有时澄清或总结学生的论点并 向道德推理水平较低的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但教师并 不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讨论中包含许多高出他人一个阶段 的各种观点,使多数学生在讨论中都能受益。事后测量发 现,参加讨论的学生比讨论前能在较高一级水平上对道德 问题作出判断。进一步研究说明,短期的(一个单元)或长期 的(一个学期)的“加一法〞道德两难问题讨论均取得了积极 效果(Enright等,1983)。
第17页,共25页。
道德教育模式之一: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原那么是不能直接教给学生的。柯尔伯格(1969)实验研究证明,儿 童的道德思维是从他内心产生的,其变化是渐进的;儿童的道德开展是按固定的顺序,分阶段地 进展的。如果儿童还没有进入阶段4,那么他不可能先进入阶段5,在这时,假设直接教给他阶段 5或阶段6的原那么,那也是徒劳无益的,因为儿童必须在他自身中产生这些原那么。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后习俗水平
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确认的 理性化的伦理原则来判断是非对错, 这一阶段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儿童认为法律是 为了保护大家的权利而制定的;第二 阶段是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儿童认为 只有基于普遍的伦理原则做出的决定 才是正确的。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
1 2
04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实践 意义
对教育实践的意义
指导教育者根据学生的道德发展 阶段和特点,制定更加符合学生
需求的道德教育内容和方式。
帮助教育者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道 德认知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引
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提醒教育者关注学生的道德判断 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拓展跨文化、跨领域的研 究
深化个体差异的研究
结合神经科学和基因研究
培养道德判断力
研究不同文化、不同领域(如商业、教育 、医疗等)中道德认知的发展和应用。
进一步探讨道德认知发展过程中个体差异 的原因、表现和影响,为教育和心理咨询 提供指导。
探究道德认知发展的神经和基因基础,为 深入理解道德认知提供更多依据。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023-11-08
contents
目录
• 理论背景 •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实践意义 • 结论与展望
01
理论背景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概念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类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过程。
它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水平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并提出了道德发 展的三个阶段。
强调了道德认知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

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思考:
海因茨该不该偷药? 为什么? 海因茨是对的还是错的? 为什么? 海因茨有责任和义务去偷药么? 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性命是否很重要? 海因茨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仔细回忆故事中的情景,你认为海因茨最负责任的行为应
该是什么?为什么?
• 研究方法: 两难推理故事 • 研究结果: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 第二, 道德目标的设定不能从实际出发, 不能根据道德主 体的需求来设定, 道德教育缺乏感召力。科尔伯格认为, 道德的发展遵循着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不变的、普遍的顺 序阶段。在一切文化中,除了严重的身心缺陷外, 发展总 是依序向前发展,不能逆退, 也不能逾越。
• 第三,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 把学生看作单纯的受动方, 无视其兴趣和需要, 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立人格, 道德教育所具有的情感性和丰富性就会消失殆尽。在道 德教育过程中, 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自由意志, 让学 生通过自己的理智活动和实践获得道德上的进步, 即在 教学中, 以受教育者为中心,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第四, 柯尔伯格的科学性的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为我国道 德教育提供了借鉴。柯尔伯格把实证研究植入传统的道 德教育之中, 增强了其科学性, 使道德教育研究取得了 长足的发展。
谢谢欣赏!
水平I-前习俗水平 阶段1: 法律道德
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外力的屈从或逃避惩 罚。他们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成年人来决 定的, 对成人或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 缺 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赞成者认为汉斯应该去偷, 否则妻子家的人 会来打他, 反对者认为汉斯不应该去偷, 因为偷东西是违法的, 被抓住就会受到严 厉的惩罚。
柯尔伯格的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人物介绍 研究方法 发展阶段 道德认识发展阶段推移与道德教育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1. 引言1.1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简介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的,是他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该理论主要研究人类道德认知发展的过程,认为道德认知与认知结构的发展密切相关。

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人类的道德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前传统阶段、传统阶段和后传统阶段。

在前传统阶段,个体主要以避免惩罚和获取奖励为导向,道德取向较为简单。

在传统阶段,个体开始接受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准则。

而在后传统阶段,个体则能够独立思考和建立自己的道德准则,不仅考虑法律和社会规范,还能够基于普世的道德原则做出决定。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于理解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也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比如对于是否存在后传统阶段的讨论,以及个体道德认知发展是否受到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字数:215】2. 正文2.1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三个层次1. 预传统道德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主要受到外部权威和规则的约束,道德观念主要是基于惩罚和奖励的。

个体的道德判断往往是出于对权威的顺从或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缺乏自我思考和价值观念的建立。

2. 传统道德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社会规则的重要性,道德观念更多地围绕着维护社会秩序和尊重他人的权利展开。

个体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但仍然受到传统的规则和习俗的束缚,无法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地分析道德问题。

3. 后传统道德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超越传统的道德框架,开始注重普遍原则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建立。

个体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道德问题,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并能够独立地做出道德判断。

个体在这个阶段已经具备了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不受传统规则和权威的束缚,作出符合良知和普遍原则的道德选择。

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 -- 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是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识获得过程的重要理论。

而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则着眼于个体道德判断和道德决策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对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部分:认知发展理论的概述认知发展理论是一种描述人类思维能力的理论,主要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在认知方面的发展过程。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人类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这些阶段代表了人类认知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逐渐提升。

第二部分: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是在皮亚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主要研究人类道德判断和道德决策的发展过程。

他的理论将人类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前传统阶段、传统阶段和后传统阶段。

在前传统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主要基于外在的奖罚和社会规则。

他们的道德观念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意识,主要以避免惩罚和获得奖励为导向。

在传统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社会规则和法律的重要性,并遵守这些规则。

他们的道德判断主要基于社会对于行为的评价和社会规范,个体关注道德义务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在后传统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超越了传统的社会规范,开始基于道德原则和个人价值观。

他们考虑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影响,关注正义和人权等道德价值。

第三部分: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应用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对人类道德发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这一理论的应用领域涵盖教育、心理咨询、组织管理等多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为其提供相应的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是20世纪后期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一种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被称为道德发展理论。

该理论描述了人类在道德决策和行为中的认知发展过程。

本文将对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理论概述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是一种认知构建的过程,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经历着不同的道德思考阶段。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两个阶段,总共有六个道德发展阶段。

这些阶段依次为:前传统道德阶段、传统道德阶段和后传统道德阶段。

二、前传统道德阶段1. 个体主义与机械权威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的道德思考主要基于自己的利益和所受到的权威的规定。

个体主义阶段下的道德决策是基于自己是否能从中获益,而机械权威主义阶段下的道德决策是基于权威的规则是否被违反。

2. 交换与互利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的道德思考开始考虑到如何满足他人的需求以及互惠关系的建立。

个体开始关注到交换和利益互惠,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决策。

三、传统道德阶段3. 社会规范维持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关注社会规范和权威的维持。

他们告诉自己应该遵守规则并为社会利益而行动。

个体开始意识到社会秩序和规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4. 社会契约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思考正义和由社会契约形成的规则。

他们开始考虑社会契约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道德决策。

四、后传统道德阶段5. 人为权益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关注人权和道德原则的维护。

他们认为道德是基于普遍的人权和原则,并试图通过这些原则来决策和行动。

6. 普世原则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的道德思考超越了社会规范和个体权益。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的,他认为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行为的基础,道德认知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

科尔伯格将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道德推理和行为特征。

1. 前习俗水平(9 岁以下):这个水平的儿童主要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是非善恶,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需要和利益,而不考虑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2. 习俗水平(9-15 岁):这个水平的青少年开始关注社会规范和他人的期望,并根据这些规范来判断是非善恶。

他们开始理解到道德行为不仅要符合个人利益,还要符合社会的利益。

3. 后习俗水平(16 岁以上):这个水平的个体已经超越了社会规范的限制,开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原则来判断是非善恶。

他们能够理解到道德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原则,而不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规范。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和儿童道德发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醒我们,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道德认知能力,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原则。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六个阶段的内容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六个阶段的内容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六个阶段的内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六个阶段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在20世纪后期提出的一种理论,旨在描述人类在道德决策和行为上如何逐步发展和成长。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两大原则2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两大原则2

浅论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两大原则------理性原则与公平原则科尔伯格作为西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始人,他继承杜威的传统,从多学科的视野来探求道德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从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道德教育问题,发展了皮亚杰关于道德判断阶段的成果,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判断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促进了道德理论与道德教育实践的发展。

纵观科尔伯格的以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为主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我们不难发现,理性原则和公平原则是贯穿所有理论始终的核心原则。

一、理性原则与公正原则柯尔伯格认为道德是有原则的,他指出“心理学和哲学方面的研究都实证了这样的主张:普遍的人类伦理原则是实际存在的”。

但是,道德原则不同于道德准则,原则是一种绝对责任,是自己愿意在任何情况下都按照应该做的那样去做,它不是外在的某种力量制约下的不自愿的活动,不是一种行为的准则,是指导人们在各种行为中做出选择的原则。

同时,道德原则也是道德的基础。

道德原则代表了在道德上对行动作自我证实的理由。

因此,道德原则不是指导行为的特殊规则,而是作出判断和决定的方式。

这意味着在道德判断中要运用一种理性的过程,而不只是机械的运用内化了的规则。

道德原则是解决道德冲突的方式,是解决几个人之间观点的相互冲突的方式,当相互冲突的观点正如他们必然出现那样出现时,被用来解决这类冲突的那种成熟的原则就是公正原则。

因而,在科尔伯格看来,道德原则就是理性和公正这两个原则。

所谓理性原则,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是一种不断增长着的认识社会现实或组织和联合社会经验的那种能力的结果。

有原则的道德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是逻辑推理能力(它是由形式运算的各阶段表示的)的发展。

科尔伯格把逻辑推理能力,也就是理性思维能力看作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道德发展是通过不断提升道德判断的能力,最终达到道德阶段的提升来实现的。

在道德判断和道德阶段的提升过程中,科尔伯格也认为,所谓的道德判断主要是理性运算的功能,而道德阶段也并不是由特定的观点或判断限定的,而是由关于道德的思维方式和道德选择的依据决定的。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年级:2011级学号:11211016 姓名:陈中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摘要]科尔伯格是当代西方道德认知学派的创立者和最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并提出两种道德教育模式:道德讨论模式和公正团体模式。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发展这个概念,不同的心理学流派从道德的多维视角阐释了各自的新理论。

当代心理学界中影响较大的学派主要有两个,即精神分析学派和认知心理学派。

认知心理学派自皮亚杰后,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便成为其在道德发展领域的继承人。

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及两种道德教育模式,即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在研究科尔伯格的理论中,可从中获得诸多对改革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有益启示。

一、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概要科尔伯格致力于儿童道德判断力发展的研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有密切关系,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基础,道德发展不能超越认知发展水平;道德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阶段进行的,儿童道德判断水平发展是有阶段性的;道德发展的本质动机在于寻求社会接受和自我实现,有赖于个体对社会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

(一)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模式科尔伯格从杜威的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中得到启发,并在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儿童道德的发展,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模式,把儿童的道德判断概括为三个水平,细分为六个阶段,即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体系。

这一体系提示了道德观念从认知的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发展过程,在道德教育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1.前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是纯然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赢得奖赏而服从权威和权威规定的规则。

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对文化规则中的是非善恶观念十分敏感,其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或自身的利害关系。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两大原则2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两大原则2

浅论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两大原则------理性原则与公平原则科尔伯格作为西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始人,他继承杜威的传统,从多学科的视野来探求道德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从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道德教育问题,发展了皮亚杰关于道德判断阶段的成果,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判断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促进了道德理论与道德教育实践的发展。

纵观科尔伯格的以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为主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我们不难发现,理性原则和公平原则是贯穿所有理论始终的核心原则。

一、理性原则与公正原则柯尔伯格认为道德是有原则的,他指出“心理学和哲学方面的研究都实证了这样的主张:普遍的人类伦理原则是实际存在的”。

但是,道德原则不同于道德准则,原则是一种绝对责任,是自己愿意在任何情况下都按照应该做的那样去做,它不是外在的某种力量制约下的不自愿的活动,不是一种行为的准则,是指导人们在各种行为中做出选择的原则。

同时,道德原则也是道德的基础。

道德原则代表了在道德上对行动作自我证实的理由。

因此,道德原则不是指导行为的特殊规则,而是作出判断和决定的方式。

这意味着在道德判断中要运用一种理性的过程,而不只是机械的运用内化了的规则。

道德原则是解决道德冲突的方式,是解决几个人之间观点的相互冲突的方式,当相互冲突的观点正如他们必然出现那样出现时,被用来解决这类冲突的那种成熟的原则就是公正原则。

因而,在科尔伯格看来,道德原则就是理性和公正这两个原则。

所谓理性原则,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是一种不断增长着的认识社会现实或组织和联合社会经验的那种能力的结果。

有原则的道德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是逻辑推理能力(它是由形式运算的各阶段表示的)的发展。

科尔伯格把逻辑推理能力,也就是理性思维能力看作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道德发展是通过不断提升道德判断的能力,最终达到道德阶段的提升来实现的。

在道德判断和道德阶段的提升过程中,科尔伯格也认为,所谓的道德判断主要是理性运算的功能,而道德阶段也并不是由特定的观点或判断限定的,而是由关于道德的思维方式和道德选择的依据决定的。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道德推理理论对教育旳启示
问题1:究竟什么是道德(不同文化背景 可能有不同旳含义)
问题2:教师对不同年级旳水平旳学生应 怎样进行道德教育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后习俗水平(能摆脱外在原因,着重根据个人自愿 选择旳原则进行道德判断,即根据内心旳一套原则 进行道德推理,它们可能与社会规则一致,也可能 不一致),在这一水平,社会规则成为大多数行为 旳基础,当社会规则与内心旳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 人们旳内心准则往往占上风。极少人到达这一水平。
阶段1:服从和处罚定向
小朋友评估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旳成果,以为受赞 扬旳行为就是好旳,受处罚旳行为就是坏旳
阶段2:朴素旳利己主义定向
小朋友评估行为旳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旳 要求和利益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水平二:习俗水平:内化了社会规则(根据行为是 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别人愿望进行道 德判断,他们遵守那些他们以为正确旳规则)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基本观点 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旳道德发
展理论,把小朋友旳道德发展看成是整 个认知发展旳一部分,以为小朋友旳道 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旳发展过程。 研究措施:两难故事法 规律:三水平六阶段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三水平六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以自我为中心旳道德推理水 平(根据行为旳直接后果和本身旳利害关系判断好 坏是非)
阶段3:好孩子定向
小朋友以为: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别人 愿望旳行为是好旳,不然就是坏旳(他们旳推理受 众人旳共同愿望和一致意见决定)
阶段4: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旳定向
小朋友以为,正确旳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 权威,维护社会秩序,不然就是错误旳(他们已经 意识到良心与社会体系旳主要性)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道德领域发展的理论。

科尔伯格的理论以研究儿童和青少年道德思维为出发点,但也可以应用于成年人的道德发展。

科尔伯格的理论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的道德思维是在认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转变的。

科尔伯格将人类的道德发展分为六个阶段,这些阶段按照道德思维的复杂度和普遍性进行排序。

1. 前社会化阶段(Preconventional Level):这一阶段的道德思维主要由一些基本的规则和奖罚机制驱动。

在第一阶段,儿童会表现出对违反规定的惩罚的敏感性。

在第二阶段,儿童会考虑行为的利益和回报对自己的影响。

2. 社会契约与个人对立阶段(Conventional Level):在这一阶段,个体的道德思维开始从道德规则中脱离,转向考虑法律和社会的秩序和权威。

在第三阶段,个人会始终遵守法律规定。

在第四阶段,个人开始考虑社会利益和组织的维持。

这时个人追求的是社会责任感和秩序。

3. 自身道德原则阶段(Postconventional, Autonomous, or Principled Level):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思考个人的道德原则和人权。

在第五阶段,个体会考虑到社会权益与法律冲突时如何平衡。

在第六阶段,个体会考虑到道德的普遍原则,并将其应用于法律和伦理决策中。

值得注意的是,科尔伯格的理论并不是线性的,并且个人可以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的任何一个阶段。

个人的道德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线性的过程。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者可以通过了解个体的道德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三水平与六阶段?阶段顺序命名基本特征?第一级水平前习俗水平由外在要求判断道德价值?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服从规则以及避免惩罚?第二阶段工具性利己定向遵从习惯以获得奖赏?第二级水平习俗水平以他人期待和维持传统秩序判断道德价值?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遵从陈规避免他人不赞成不喜欢?第四阶段权威和维护秩序定向遵从权威避免受到惩罚?第三级水平后习俗水平以剞劂守约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判断道德价值?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遵从社会契约维护公共利益?第六阶段良心活原则定向遵从良心原则避免自我责备欢迎点评谢谢观赏
思想来源
• 在当代心理学界,对道德发展这个概念各持不同 的见解。影响较大的有两个学派,一个是弗洛依 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另一个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 学派。柯尔伯格可以称为皮亚杰在道德发展领域 的继承人。皮亚杰的观点的影响,正是柯尔伯格 的学说的思想来源。他这一理论是基于皮亚杰的 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但是他在研究 中发现,道德发展不是只有两级水平,而应改由 多个水平,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三 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
进行道德判断)(10-15岁)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
•赞成:他只不过是做了好丈夫应该
•凡是取悦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 做的事。
人愿望的行为都是好的,否则就是 •反对:他这样做会给家庭带来苦恼
坏的。
和丧失名誉。
•第四阶段: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 向 •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 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否则就是 错误的。
赞成: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 反对:不论情况多么危险,总不能 采取偷的手段
赞成:尊重生命,保存生命的原则 高于一切。 反对:别人是否也想他妻子一样据 需这药,考虑所有人生命的价值。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道德发展理论。

该理论基于孟子、庄子、亚里士多德、康德、尼采等哲学家的道德思想,通过对道德判断和行为发展的研究,揭示了人类道德认知的发展过程。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道德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道德认知水平。

科尔伯格将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包含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这六个阶段分别是:服从与惩罚、个人利益、社会规范维持、社会契约、道德原则、普世道德原则。

在第一阶段,即服从与惩罚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基于外在的权威和惩罚,他们认为正确与错误是由权威决定的。

在第二阶段,即个人利益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开始考虑自己的利益,他们认为合理与否取决于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进入第三阶段,即社会规范维持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考虑社会规范和他人的意见,他们认为道德的正确与否取决于社会规范和他人的评价。

然而,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仍然是基于外在的规则和他人的期望。

当个体进入第四阶段,即社会契约阶段时,他们的道德判断开始考虑社会契约和法律的约束。

个体认为道德的正确与否取决于社会契约和法律的规定。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意识到社会规范是通过协商和共识形成的,他们开始考虑公平、权利和义务等概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逐渐进入第五阶段,即道德原则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不再仅仅依赖于外在的规则和法律,而是基于内在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个体开始考虑公正、人权和尊重等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

个体进入第六阶段,即普世道德原则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基于普世的道德原则和伦理价值,他们关注人类共同的利益和全球公平正义。

个体在这个阶段具有高度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个体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科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通过研究将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包含两个特定的道德阶段。

1、前习俗水平。

关注行为引起的结果,着眼于从行动的具体结果及与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的,儿童无内在的道德标准。

阶段1: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凡是权威人物选手的就是好的,遭到他们批评的就是坏的。

他们道德判断的理由是根据是否受到惩罚或服从权力。

他们凭自己的水平作出避免惩罚和无条件服从权威的决定,而不考虑惩罚或权威背后的道德准则。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在做有关道德判断时,仍会受行为结果的驱使,但也关注互惠性的想法。

如果遵守规则的结果是他们能获得积极地东西,他们就推论出这个行为是道德的。

2、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上的儿童不再根据直接的具体结果来看待行为,而能考虑到更多的社会性因素来做出道德问题的决定。

他们有了满足社会的愿望,比较关心别人的需要。

阶段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

阶段4: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意识到了普遍的社会秩序,强调服从法律,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儿童遵守不变的法则和尊重权威,并要求别人也遵守。

3、后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上的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不损害多数人的幸福、不违反一般的道德原则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行为。

他们力求对正当而合适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作出自己的解释,而不理会权威人士如何支持这些原则,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

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处于此阶段的青少年看待法律较为灵活,认识到法律、社会习俗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一般说来,这一阶段是不违反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幸福的,但并不同意用单一的规则来衡量一个人的行为。

阶段6: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能够依据自己选定的基本伦理原则和个人良心办事。

科尔伯格大的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大的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L/O/G/O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4123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生平简介研究方法阶段理论总结阶段理论水平一:前习俗水平(preconventional level)水平二:习俗的水平(conventional level)水平三:后习俗水平(postconventional level)年龄:9岁~15岁;小学中年级以上,一直到青年,成年特点:个体逐渐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能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阶段三: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习俗的水平阶段四: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阶段3 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道德判断内容】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

【社会观点】本阶段的人采纳的是与他人发生关系中的个人观。

他意识到人所共享的情感、协议和期望高于一般的利益。

阶段4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道德判断内容】服从团体规范,“尽本分”,尊重法律权威,这时判断是非已有了法制观念。

【社会观点】本阶段的人的人际关系已与社会观点相分化。

他接纳制度观,根据自身在制度中的地位来确定角色、规则和人际关系,强调尊重权威,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否则就会内疚。

水平二~三:过度水平【道德判断内容】这时,选择带有个人和主观的性质,且以情绪为主。

良心被看成是随意而且相对的。

【社会观点】个体接纳了一个超脱于他所处社会的观点,把自己看成一个个别的决策者,不受任何普遍化的社会义务和契约束缚。

他能按社会规定来承担和选择契约,但不具备相应的选择原则。

这个过度水平属于后习俗水平,但仍未具有原则性特征。

名词解释契约社会契约是两个人以上相互间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契约法所关心的是实现所约定的义务。

通常契约责任是以自由同意为基础的(契约自由原则)。

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普遍道德准则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所形成的道德品质、道德境界和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道德认知发展论是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德育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anceKohlberg,1927-1987)。

他继承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经过30多年的研究,创立了较完美的理论体系,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开山之父。

该理论源自本世纪初杜威的进步主义德育研究。

杜威认为,学校德育不应背记某些规则、良训箴言,关键是发展道德判断力,才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并提出道德能力发展阶段的思想。

尔后,皮亚杰从发生学的角度对儿童道德判断力进行了专门研究,以公正观念发展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但由于太过于理论化而被人忽视。

直到50年代,科尔伯格面对战后的学校道德问题,深入进行系统实证研究,并实施不同的德育实验,创立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西方学校德育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科氏出生于美国,早年是一所私立中学的优秀生,战前在一艘运送犹太人难民的船上当副机械师。

1952年考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后又攻读博士学位。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皮亚杰20多年前的著作《儿童道德判断》,激起了他致力探讨当时出现的极其尖锐的德育问题的强烈愿望,并立即进行研究。

经过5年工作,他以充分的材料再证和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完成了博士论文。

但很意外的是,论文评价虽高但外界反映冷淡,这反而激发了他进一步研究的决心。

经过约16年的研究,考察比较了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进行了广泛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尤其是对美国75名儿童进行的近16年的跟踪道德发展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实证材料,同时他又从理论上对以往的学校德育理论进行认真的重新研究和评比,批判了美德袋的文化传递理论只是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的方法,肯定了以发展道德认知能力为主体的杜威进步主义德育思想,提出了他的完整理论体系。

在尔后的近20年中他继续研究探讨,不断修改完善,直到1981年他把近30年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编辑为《道德发展哲学》、《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时,仍对道德判断力发展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的定义进行修订,反映了他治学严谨和理论体系的深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道德认知发展论是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德育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anceKohlberg,1927-1987)。

他继承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经过30多年的研究,创立了较完美的理论体系,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开山之父。

该理论源自本世纪初杜威的进步主义德育研究。

杜威认为,学校德育不应背记某些规则、良训箴言,关键是发展道德判断力,才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并提出道德能力发展阶段的思想。

尔后,皮亚杰从发生学的角度对儿童道德判断力进行了专门研究,以公正观念发展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但由于太过于理论化而被人忽视。

直到50年代,科尔伯格面对战后的学校道德问题,深入进行系统实证研究,并实施不同的德育实验,创立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西方学校德育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科氏出生于美国,早年是一所私立中学的优秀生,战前在一艘运送犹太人难民的船上当副机械师。

1952年考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后又攻读博士学位。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皮亚杰20多年前的著作《儿童道德判断》,激起了他致力探讨当时出现的极其尖锐的德育问题的强烈愿望,并立即进行研究。

经过5年工作,他以充分的材料再证和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完成了博士论文。

但很意外的是,论文评价虽高但外界反映冷淡,这反而激发了他进一步研究的决心。

经过约16年的研究,考察比较了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进行了广泛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尤其是对美国75名儿童进行的近16年的跟踪道德发展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实证材料,同时他又从理论上对以往的学校德育理论进行认真的重新研究和评比,批判了美德袋的文化传递理论只是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的方法,肯定了以发展道德认知能力为主体的杜威进步主义德育思想,提出了他的完整理论体系。

在尔后的近20年中他继续研究探讨,不断修改完善,直到1981年他把近30年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编辑为《道德发展哲学》、《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时,仍对道德判断力发展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的定义进行修订,反映了他治学严谨和理论体系的深化。

在科尔伯格的献身下,道德认知发展论极大促进了当代西方学校德育的形成发展,在改革传统德育方面立下汗马功劳。

他的著作被翻译成世界上各种主要文字出版,他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学校的德育研究和教学,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的“基石”。

二、主要的理论观点(一)认知——发展的理论观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教育决不是背记道德条例或强迫纪律,而是促进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即一切德育的中心就是要坚持发展道德认知力。

他说,我这种理论“之所以称为认知的,是由于它认识到道德教育同理智教育一样是以激发儿童就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进行积极的思考为基础的,它之所以称为发展的,是因为它把道德教育的目标看作是经过各个阶段的道德发展”。

可以说,认知和发展是这一理论的精髓,其观点可归结为:(1)德性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阶段进行,与成熟有关,但不等同;(2)德性发展与认知发展有密切关系,认知发展是德性发展的基础,德性发展不能超越认知发展水平,但两者并不等同,智力发展不等于道德认知发展,后者不可能从前者中自发产生;(3)德性发展的本质动机在于寻求社会接受和自我实现,是在社会激发下原有认知力发展的结果;(4)德性发展在本质上不受文化的限制而具有普遍性,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德性的发展规律都是相同的;(5)德性发展是受其现实文化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有赖于个体对社会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并与儿童认同和承担道德角色的质量有关。

科尔伯格认为,由道德困境而激发的道德冲突从而达到一定的道德行为选择是发展道德判断水平的重要条件,儿童不参与社会活动,不参与道德行动,就不可能进行道德判断活动,也就不能促进其道德发展。

他认为,道德判断的水平取决于儿童的道德认知,并从而决定他的道德行动,只有成熟的道德判断才能产生成熟的道德行动,而不是相反。

他之所以重视道德判断主要有三个理由:(1)道德判断不是决定道德行为的唯一因素,但却是决定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因素;(2)在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中,道德判断是唯一同道德问题有密切关系的因素,而其他如意志、动机、情绪、情景压力和个人喜恶等因素则没有;(3)道德判断的发展具有稳定性,不会倒退和丧失,但其他因素是可以改变的,道德行动也很容易因时因地而变化,但道德判断的水平却是不变的,因为它是以认知为基础的。

科尔伯格在早期博士论文中对为何把道德判断发展作为道德发展的重点时,就非常明确地指出:必先有价值判断,才会有道德行动;道德判断(即是非对错)都比其他价值判断重要;道德判断和道德行动与自我判断某事好坏有重大关系;道德判断以普遍理性为基础而不会局限于特定情景;道德判断具有较大的广泛性、普适性、一致性和包容性;道德判断由于以普遍理性为基础,因而具有客观性,不受性格和主观兴趣的影响。

科尔伯格通过研究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并表现为特定的阶段模式,表现其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逻辑规律是以公正为准则的,他从个体的公正观出发,详尽地探讨了阶段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发展顺序等问题。

(二)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水平发展是有阶段的,这种阶段表明了道德判断的特定的结构水平,这种结构水平就是作出道德判断和作出怎样的道德判断的认知框架,表明着道德认知的平衡适切度。

科氏把阶段看成是道德判断力发展的转型,是一种标明社会认同的尺度。

他以是否了解和认同遵守习俗以及对习俗约束力的反应来作为衡量道德判断力的发展的中心度,把道德判断划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现根据他几次不同定义和划分标准,作一概括归纳。

水平Ⅰ:前习俗道德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对文化的规则和标记中的善恶是非观念十分敏感,但却是根据行为的实质结果或权利来解释标记的。

阶段一:惩罚与服从阶段[道德判断的内容]所谓对的,就是绝对服从规则和权威,避免惩罚,不造成实际伤害。

1、所谓对的,就是不违反规则,为服从而服从,不对人和物造成损害。

2、做得对的理由是避免惩罚和权威的强力。

[社会观点]本阶段的儿童采纳的是自我中心的观点,不考虑他人利益或认识行为者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区别,更不能把这两者联系起来。

依据物质后果来裁判其行动,把自己观点与权威者观点相混同。

阶段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道德判断的内容]所谓对的,便是满足自己或他人的需要,按具体交换原则作公平交易。

1、所谓对的,就是遵守会给某人带来即时利益的规则。

一切能满足自己利益和需求的行为就是对的,并且也赞允别人这样一来做。

对的也就是公平的,既一种平等的交换、交易和协定。

2、做得对的理由是在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或利益的同时还应必须认可别人也有着同样的权利。

[社会观点]本阶段的人采纳的是一种具体的个人主义观点。

他能把自己、权威者和其他人的利益相区别,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各自利益和观点,并且最终都是根据自己的利益来作决定。

所以对的都是相对的,个人只有通过等量的公平交换来满足各自需要,整合各自冲突。

水平Ⅱ:习俗道德水平这时个体已内化现行社会规则,即认为规则是正确的,能遵从现行社会秩序,且有维护这种秩序的内在愿望,行为价值是以遵守规则的程序为依据。

阶段三:相互性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人际协调阶段[道德判断内容]所谓对的,就是扮演一个好角色,关心别人、珍惜别人的感情,信赖和忠实于伙伴,鞭策自己遵守规则和期望。

1、所谓对的,就是不辜负亲人期望,“做好”是至关重要的,意指有良好动机、关心别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信任、忠实、尊敬和感恩的美德。

2、做得对的理由是,要做自己和别人心目中的好人,如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就是希望自己有善的行为(金箴)。

[社会观点]本阶段的人采纳的是与他人发生关系中的个人观。

他意识到人所共享有情感、协议和期望高于一般的利益。

按“金箴”,即从动机和感情来评定行为,希望维持和谐的关系,但没有普遍化的“制度”观。

如强调海因茨是“想救人”,“爱妻子”“迫不得已”才偷药,药剂师见死不救应判刑。

阶段四:社会制度与良心维系阶段[道德判断内容]所谓对的,是对社会尽职尽责,恪守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或群体的福利。

1、所谓对的,就是履行个人承诺的义务,严格守法,除非它们出现同规定的权利相冲突的极端情况。

对的,也指对社会、群体有所贡献。

2、做得对的理由即致力于使机构作为一个整体运行。

自尊和良心系指履行个人既定的义务,或考虑这种后果:“假如每人都这样做,会怎样?”[社会观点]本阶段的人的人际关系已与社会观点相分化。

他受纳制度观,根据自身在制度中的地位来确定角色、规则和人际关系,强调尊重权威,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否则就会内疚。

他既同情海因茨,又陷入触犯法律要坐牢的困境之中。

水平Ⅱ/Ⅲ:过渡水平亦称41/2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但仍未具有原则性特征。

[道德判断内容]这时,选择带有个人的和主观的性质,且以情绪为基础。

良心被看成是随意且相对的。

[社会观点]这时,个体受纳了一个超脱于他所处社会的观点,把自己看成一个个别的决策者,不受任何普遍化的社会义务或契约束缚。

他能按特定社会规定来承担和选择契约,但不具备相应的选择原则。

水平Ⅲ:后习俗与原则道德水平在这一水平中,道德决策取决于平等社会中全部成员一致认可的那些权利、价值和原则。

阶段五:至上的权利、社会契约或权利阶段[道德判断内容]所谓对的,就是要维护基本的权利、价值观和合法的社会契约,甚至在它们与所属群体的具体规则和法律相冲突时也如此。

1、所谓对的,就是认识到每个人均有不同的价值和观点,并基于相对所属群体。

但是唯有在这些规则是公平的时候才应该遵守,因为它们是一种社会契约。

而对于诸如自由和生命的价值,则应是不管他人意见如何都应遵守的。

2、做得对的理由,一般认为,应有义务遵守法律,因为法律是应来发展人类福利和保护所有人权利的。

家庭、友谊、信任及工作义务也是以尊重别人权利为前提的自由协定的承诺和契约。

个人对法律和责任的考虑,是赋予对人类整体功利:“为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的理性推断为基础的。

[社会观点]本阶段的人受纳了一种超前的社会观,比起阶段四绝对地信奉法律来,有更灵活普适的倾向,认为如果法律不适于社会,可通过协商或民主程序来改造。

这时个体往往会产生个人评价甚至可以高于法律的意识,力图通过约定、契约及公平来整合各种观点,但他既要考虑道德又要考虑法律,在回答海因茨偷药中会碰到根本的困惑,既意识到个人要对法律有一个深刻的理性承诺,又意识到遵循维护生命权利这一更高的原则。

他承认这一冲突,感到整合的困难。

阶段六:普遍性伦理原则阶段[道德判断内容]本阶段的人受一种全人类都应遵从的普遍伦理原则所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