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绪论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石油地质学:又称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油气藏。

2.如何理解整装大油田的发现依赖石油理论的大突破?答:1.海相生油理论的提出,促使发现了一大批油田,但是它有一定的局限性。

2. 1941 年,潘钟祥提出陆相沉积可以生油的观点,使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发现了一大批新油田。

3.现阶段,已发展到石油勘探开发的中后期,要寻找新的油气藏,更需要有新的石油理论的突破。

4.好的理论可以有效地指导实践第一章1.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馏分及组分。

答:石油的主要元素组成是C、H 其次是O、S、N,此外,还有其它微量元素。

石油的组分:石油化合物的不同组分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分别为油质、苯胶质、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1)油质:凡能溶解于中性有机溶剂,不被硅胶所吸附,浅黄色粘性油状物。

2)胶质:能溶解于中性有机溶剂,被硅胶所吸附,主要溶于苯,属暗色的油状物。

3)沥青质:用石油醚分离,得到一种不溶于石油醚的物质暗黑色-黑色沥青状无定形的固体。

4)碳质:石油中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非烃化合物。

2.简述石油中化合物组成的类型及特征。

答:A.烃类化合物1.烷烃类(又称脂肪烃类),通式为CnH2n+2一般在常温常压下1~4 个碳原子(C1~C4)的烷烃呈气态;含五到十六个碳原子正烷烃呈液态;十七个以上碳原子的高分子烷烃呈固态。

2.环烷烃:即分子中含有碳环的饱和烃。

根据组成碳环的碳原子数分为三员环、四员环、五员环……。

3.芳香烃:指具有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的物殊碳环——苯环的化合物,其结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属不饱和烃。

根据其结构,可分为单环、多环和稠环三类。

B.非烃化合物1.含硫化合物:它在石油中的含量变化较大,从万分之几到百分之几。

【精品】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精品】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1.解释概念:1石油: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矿物,主要成分是液态烃。

2天然气:(广义)所谓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它们常为各种气体化合物活气态元素的混合物,其成因复杂、产状多样。

(狭义)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可燃气体,成分以气态烃为主,多于生物成因有关。

3正烷烃分布曲线: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生物标志化合物:4石油的荧光性:石油中的多环芳香烃和非烃引起发光,而饱和烃则完全不发光。

轻质油的荧光为浅蓝色,含胶质较多的石油呈绿和黄色,含沥青质多的石油或沥青质则为褐色荧光。

5石油的旋光性:当偏光通过石油时,偏光面会旋转一定角度,这个角度叫做旋光角。

凡具有能使偏光面发生旋转的特性,称为旋光性。

6气藏气: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呈纯气藏得天然气。

7气顶气: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

8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9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狭义)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10油田水矿化度:油田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

(或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溶解状态的固体物质总量。

)11*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12沥青:沉积有机质中可以被有机溶剂溶解的部分13成熟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为有机质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

14*门限深度:达到生油门限的深度。

??15*门限温度:达到生油门限的温度。

??16生油窗:生油量达到最高峰,即为主要生油期或生油窗。

17液态窗(液态石油存生):地壳中液态烃(石油)存在的温度范围。

18TTI:标识时间和温度两种因素同时对沉积物中有机质热成熟度的影响。

19同位素:是原子核内具有相同数量的带正电质子而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的原子,可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TTI值:时间-温度指数,用来表示时间与温度两种因素同时对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

2、沉积有机质: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机质称为沉积有机质。

3、储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4、盖层:位于储集层的上方能够封盖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5、烃浓度封闭:如果盖层具有较高的烃浓度,可以有效地减缓或阻挡储集层中烃类的扩散损失,由此造成的盖层的封闭作用成为盖层的烃浓度封闭作用。

6、干酪根:为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包括以分散状态存在于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和以集中状态存在于煤中的不溶有机质。

7、固态气水合物: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由甲烷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

8、沉积盆地:指在某一特定地史时期,长期不断下沉接受沉积物堆积,沉积物的厚度比周围地区的沉积物厚,这样的区域称为沉积盆地。

9、含油气盆地:是指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并且已经发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形成商业性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10、含油气系统:沉积盆地中的一个自然系统,它包括一个有效的烃源岩体和与此烃源岩体有关的所有油气藏以及形成这些油气藏所必须的一切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

11、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数值时,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就是门限温度。

12、门限深度:与门限温度相对应的深度称为门限深度。

13、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14、圈闭:是指地下适合油气聚集的场所。

由三部分组成:储集层、盖层、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

15、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16、天然气:广义上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

狭义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的气体,包含烃类气体和少量非烃气体。

石油地质学复习要点

石油地质学复习要点

基本要素1.流体(油,气,水)①石油概念: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元素组成:C,H,S(有害,评价石油质量),N,O,其他微量元素。

石油组成:馏分组成:原油在一定沸点区间蒸馏产生的各烃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分为重、中、轻馏分。

组分组成:石油在不同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吸附情况,分为油质、胶质、沥青质。

化合物组成: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非烃:含硫、氮(生物标志化合物),氧(找油标志)}。

卟啉化合物(含氮)研究石油成因;咔唑化合物(含氮)研究油气运移,追踪路径;环烷酸(含氧)找油标志。

石油分类:重值降解原油,芳香型原油,石蜡型和石蜡-环烷原油,高腊原油。

物理性质:颜色(胶质、沥青质有关)、密度(API度、波美度)和相对密度(取决于胶质。

沥青质、及溶解气数量)、粘度(受温度压力和石油化学组成,影响石油在地下的流动和井中、管道中的流动速度)、荧光性(鉴定含油)、旋光性(石油有机成因)、溶解性、其它。

海相陆相区别:烃含量,高低腊,高低硫,V/Ni比,δ。

②天然气概念:可燃烃类气体。

产状:相态:聚集性天然气(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分散性天然气(油溶气,水溶气,煤层气,固态水合气)油藏分布:伴生气,非伴生气化学组成:烃类组成:干气(>95%),湿气非烃类组成:N2、CO2、H2S、H2、CO、Hg蒸气及惰性气体物理性质:相对密度、粘度、蒸汽压力、溶解性、扩散性。

③油田水概念:油田区域下的地下水。

(来源:沉积水,渗入水,转化水,深成水)形成:沉积水,有机成因水化学组成:无机,有机(烃类,酚类,有机酸【环烷酸,水化学找油标志】) 油田水划分:苏林分类(以Na 、Mg 、Cl 和SO 4离子的含量)稳定碳、氢同位素:利用石油的碳同位素曲线解决成油环境、油源对比、及化石演化的问题,石油的碳同位素曲线有助于天然气成因类型的确定。

油气显示:油气显示评价:评价油气显示与油气藏关系。

油气显示评价主要依据油气显示成因类型。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讲解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讲解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Chapter1 Liquid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第一节石油一、石油的概念及组成石油(又称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是碳、氢、硫、氮、氧。

尤其是碳、氢,两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95~99%,平均为97.5%。

除上述五种元素外,在石油中还发现其他微量元素,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二)石油的馏分、组分与化合物组成1.石油的馏分组成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石油切割不同沸点范围(即馏程)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2.石油的组分组成石油的组分:石油化合物的不同组分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分别为油质、苯胶质、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3.石油的化合物组成在近代实验室中,用液相色谱可将石油划分为饱和烃、芳烃、非烃及沥青质。

4.三者的关系石油的组分、化合物和馏分的大致对应关系如下:组分(溶剂分离)化合物(热色谱鉴定)馏分(热分离)油质饱和烃汽油苯胶质芳香烃煤油酒精苯胶质非烃柴油沥青沥青质重油沥青二、石油的化合物及特征(本节重点)(一)烃类化合物1.正构烷烃其含量主要取决于:①生成石油的原始有机质的类型;②原油的成熟度: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正烷烃分布曲线的应用:判断成油原始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油源对比。

2.异构烷烃以异戊间二烯烷烃最重要,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植烷和姥鲛烷。

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叶绿素的侧链——植醇或色素,为生物标志化合物。

常用于油源对比和沉积环境研究。

3.环烷烃石油中的环烷烃多为五员环或六员环。

随着成熟度的增高,由多环向单、双环转化,一般,单、双环占环烷烃的50—55%;三环占环烷烃的20%;四、五环占环烷烃的25%。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二.填空题:1、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充足的油气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有效的圈闭和良好的保存条件。

2、有机质向油气转化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互补性。

一般认为,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程度与温度呈指数关系,与时间呈线性关系。

3、Sulin将天然水分为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4、油气二次运移要满足两个条件:油气饱和度不得小于临界油气饱和度,运移的动力必须大于阻力。

5、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

6、盖层的封闭机理有三种类型:物性封闭,超压封闭,高烃浓度封闭。

7、组成圈闭的三要素是指: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

8、根据元素组成,干酪根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Ⅰ型干酪根的原始H/C原子比要比Ⅲ型干酪根的原始H/C原子比高,Ⅰ型干酪根结构中富含脂肪族直链结构,其生烃能力最强。

9、渗滤和扩散是油气运移的两种基本方式。

其中,渗滤方式运移遵循流体力学定律,可用达西定律来描述,扩散方式运移服从费克定律。

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高区向流体势的低区运移。

10、从微观机理上讲,油气聚集的机理存在充注作用和混合作用或它们的共同作用的假说(模式)。

11、某泥岩层有机碳含量为0.2%,该泥岩是差烃源岩。

某烃源岩的R0=1.0%,则该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

某烃源岩氯仿抽提物正构烷烃的OEP=1.4,说明该烃源岩处于成熟演化阶段。

12、与地层不整合作用有关的地层圈闭包括: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和构造-地层及岩性-地层所形成的复合圈闭等种类。

“古潜山”油气藏的圈闭类型属于地层不整合类型。

13、同一储层的系列圈闭中,油气按密度(比重)发生差异聚集现象是指离烃源岩区最近的圈闭聚集天然气,然后聚集石油,离烃源岩最远的圈闭为水。

能发生这种现象的基本条件是要求沿离开烃源岩区距离增加的方向系列圈闭的溢出点海拔高度依次增大。

石油地质学基础各章节复习重点

石油地质学基础各章节复习重点

石油地质学基础各章节复习重点01油气水一、名词解释:1.石油2.天然气(狭义)3.重烃4.油田水(狭义)5.底水6.边水7.膨胀系数8.压缩系数9.临界温度10.临界压力11.干气12.湿气13.矿化度二、填空题:1、“石油”一词最早是由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提出来的,记载于。

2、石油中的及化合物具萤光性。

3、胶质和沥青质通常共同组成石油中的馏分,它们通常由化合物组成。

4、石油的元素形成主要就是和。

5、典型的油田水其水型通常为型水和型水。

6、石油中环烷烃主要是员环和员环。

三、选择性填空题(每题挑选一恰当答案):1、“石油”一词我国最早是由首先提出的。

a、李冰;b、沈括;c、班固;d、郦道元。

2、我国早在1840年前后,四川天然气井的岩棉深度就已经达到。

a、2000米以上;b、1000米;c、5000米;d、几十米。

3、石油中的化合物不具萤光性。

a、饱和烃;b、芳香烃及其衍生物;c、非烃;d、胶质及沥青质。

4、在正常条件下,石油的比重(d420)与商业上常用的api度的关系是:api值愈大,石油的比重。

a、越大;b、并无变化;c、越大;d、可大可小。

四、是非判断题:()1、产于同一地区、同一层位的石油和天然气,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必然相同。

2、石油的粘度依赖于石油的化学共同组成,其胶质沥青质的含量愈低,粘度愈低。

()3、石油中钒、镍元素的绝对含量可能随风化、运移过程而变化,但其两者比值显现出来有规律的变化,因而可以做为油气运移的标志。

()4、原油中碳同位素组成,海相原油的δ13c值偏低,而陆相原油的δ13c值较低。

()5、油田水常所含环烷酸,它可以做为打听油的关键标志()6、氯化钙型油田水表明该地下水处于与地表大气降水隔绝的封闭水。

()五、简要回答:1、详述油、气矿产的特点。

2、试比较石油与天然气相对比重的概念有何不同?3、石油及天然气的密度和粘度在地下与地表有何差异,为什么?4、标示出右图中“底水”与“边水”边线。

石油地质学考研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考研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填空题(30分,30空,每空1分)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石油的族分包括、、、。

*石油的组分包括、、。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和,其次是、、。

除上述五种元素之外,在石油中还发现59种微量元素,构成了石油的。

石油的烃类组成包括、、。

*原油粘度的变化受、、所制约。

*石油发荧光的现象是由于石油中存在和化合物,其荧光色随和的增加而加深。

芳香烃呈天蓝色,胶质呈黄色,沥青质呈褐色。

在石油的物理性质中,被认为是石油有机成因的证据之一。

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的比值。

*苏林分类法将油田水分为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反映地层封闭条件由好到差的顺序是>>>。

*苏林分类法的四种类型中油田水的主要类型是和。

与海相石油相比,陆相石油具有芳香烃含量,含蜡量,含硫量,δ13C值的特征。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孔隙按孔径大小分为、和。

毛细管压力大小和、、有关。

*由于大小孔隙的毛细管力不同,在油气充注储层时,首先进入孔隙,然后再进*表征储集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参数为储集层的和。

*从碎屑岩储集层的孔喉特征角度看,影响储层渗透率的因素包括、、等。

*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和三种类型。

*碳酸盐岩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和三种类型。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溶蚀孔隙的发育主要与环境中的溶蚀作用有关,溶蚀孔隙主要分布在之下。

*根据碳酸盐岩中储集空间的不同,可将碳酸盐储集层划分为四类,分别为:储集层、储集层、储集层、储集层。

*盖层的岩性一般是和,少数是。

*盖层的微观封闭机理包括、、。

*评价盖层封闭能力的主要指标是。

*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组成圈闭的三要素是指、、。

*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取决于圈闭的、和。

*闭合度与构造幅度的区别在于,闭合度的测量以为基准的,而构造幅度的测量是以为基准的。

*地层圈闭是与有关的圈闭,包括和两种类型,其中古潜山圈闭属于类型。

第四章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与烃源岩生成油气的物质主要来源于生物的四大原始生物化学组成,它们是、岩石中可溶于有机溶剂的部分称为。

石油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修订版

石油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修订版

石油地质学一、名词解释1、石油: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广义: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狭义:是指存在于地壳岩石孔隙中,天然生成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气体。

3、油田水:广义是指油气田内的地层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狭义是指油气田区域内与油层联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4、盖层:位于储集层之上,能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主要起封闭作用。

5、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有效孔隙度:岩石中相互连通的,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6、绝对渗透率: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的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指岩石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7、圈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适合于油气聚合,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由三部分构成:储集层、盖层、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

8、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元。

9、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沉积有机质,既包括以分散状态存在于沉积岩中的不容有机质,也包括以集中状态存在于煤中的不溶有机质。

10、含油气盆地:必须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并已经发生油气生成,运移,聚集过程,形成商业性的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因此,含油气盆地是指具备商业性的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1、盐体刺穿油气藏:地下深处的盐体侵入并刺穿上覆的沉积岩层,形成盐体刺穿圈闭,若其中有油气聚集,则称成盐体刺穿油气藏。

12、断层圈闭:是指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段层遮蔽所形成的圈闭,断层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是断层具有封闭作用。

13、构造圈闭:是指构造作用是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长安大学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资料(名词解释,填空,论述,简答,附答案)

长安大学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资料(名词解释,填空,论述,简答,附答案)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4、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5、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6、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7、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8、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9.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10.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11.相渗透率:又称有效渗透率,指储集层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分别用K0,Kg,K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12.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3.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4.盖层闭合度:15.油气藏:地壳上的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16.油田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诶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17.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

18.力场强度:把单位质量流体在力场中受到的力E为力场强度。

19·二次运移:指油气脱离烃源岩后在储集层或其他渗透性介质中的运移。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油地质学复习资料绪论⼀、简答题1、什么是⽯油地质学?⽯油地质学是矿产学的⼀个分⽀,是在⽯油和天然⽓勘探及开采的⼤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门新兴科学??⽯油地质学是研究地下的油⽓⽣成和油⽓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和油⽓分布规律的⼀门学科2、⽯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油⽓⽣成,运移聚集成藏的地质原理第⼀章⼀,名词解释1,⽯油地下天然形成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2,天然⽓⼴义,天然⽓是指⾃然界⼀切天然⽣成的⽓体狭义,天然⽓是指与油⽥和⽓⽥有关的在岩⽯圈中蕴藏的可燃⽓体3,油⽥⽔指在油⽥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简答题1,⽯油可以分为哪⼏种族组合?⽯油的族分包括饱和烃,芳⾹烃,⾮烃和沥青质2,⽯油中包含有哪⼏种主要的元素与次要的元素?主要元素:碳83%~88%,氢10%~14%,次要元素:硫,氮,氧,3,⽯油中包含哪⼏种烃类化合物和⾮烃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烃⾮烃化合物:含硫化和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4,天然⽓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体和⾮烃⽓体?烃类⽓体:甲烷,重烃⽓(湿⽓重烃⽓>5%,⼲⽓重烃⽓<5%)⾮烃⽓:氮⽓,⼆氧化碳,硫化氢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被分为哪⼏种类型?油⽥⽔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类型的地层⽔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地层⽔分为四种类型: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不同类型的⽔反映不同的地层封闭性:氯化钙>碳酸氢钠>氯化镁>硫酸钠第⼆章⼀,名词解释1,⼲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氧化性酸,碱和⾮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包括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也包括煤中的2,⽣油门限随着埋藏深度的加⼤和温度的升⾼,⼲酪根开始⼤量⽣烃的温度称为⼲酪根的成熟度或⽣油门限3,氯仿沥青“A“4,油型⽓由腐泥型母质即I型或II1型⼲酪根形成的天然⽓5煤型⽓由腐殖型母质形成的天然⽓6⽣油窗在热催化作⽤下,有机质能够转化为⼤量的⽯油和湿⽓,成为主要的⽣油时期,在国外称为“⽣油窗”7,未熟——低熟油:①密度总体偏⾼,但也有轻质油②富含⾼分⼦量饱和烃③正烷烃具有奇数碳优势⼆、问答1、历史上有哪些主要的油⽓⽣成学说?⽆机成因学说:碳化物说(门捷列夫),宇宙说,岩浆说,⾼温⽣成说,蛇纹⽯化⽣油说有机成因论:早期成因论原始物质成岩作⽤早期⽯油和天然⽓晚期成因论(⼲酪根热降解成因论)原始有机质成岩作⽤早期⼲酪根成岩作⽤中晚期⽯油和天然⽓未熟-低熟油早期成因的⽯油煤成油(集中有机质⽣油)2、⽣物体有哪⼏类主要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类脂化合物,蛋⽩质,碳⽔化合物,⽊质素和丹宁3、⼲酪根在结构上有哪些特征?不同类型的⼲酪根的结构有什么区别?美国绿河页的⼲酪根结构特征:1)三维⽹状系统;2)含有多个核;3)核被桥,键和官能团连接;4)含脂肪族链状结构黄县褐煤⼲酪根结构:芳⾹结构多,脂肪族链少4、⼲酪根中主要包括哪⼏种主要的显微组分?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5、⼲酪根有哪⼏种基本类型?Ⅰ型⼲酪根:原始氢含量⾼,氧含量低,H/C约1.25~1.75。

中国石油大学 地质学复习资料

中国石油大学 地质学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1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目前特别是研究地壳的一门科学。

(课件)2、地温梯度(低温增热率):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增加的温度,用℃表示。

(10页)3、重力异常:在实际情况中各地测定的重力值并不等于理论值的现象(8页)4、软流圈:构造地质学中称该地震波速降低的低速带称为软流圈。

(16页)5、岩石圈:在软流圈上部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16页)6、克拉克值:国际上将某种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重量百分比叫做克拉克值。

(16页)7、矿物:矿物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17页)8、解理:矿物晶体受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裂开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71页)9、岩石:地质作用所形成的矿物有规律的集合体。

(94页)10、地质作用:人们把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18页)1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岩石发生变形、变位的一种机械运动,又常称构造运动。

(20页)12、地震:地震就是大地的震动,是地应力突然释放产生的地壳快速颤动。

(22页)13、震级:震级的大小是由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确定和由仪器来测定的。

(23页)14、烈度:地表面及其上的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强烈程度称为烈度。

(23页)15、岩浆:岩浆是地球深处天然产出的高温、高压、含大量气体发挥组分,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26页)16、岩浆作用:是指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

(笔记)17、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及变质岩是指地壳运动、岩浆活动过程中,使原来的沉积岩、岩浆岩发生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新的岩石即为变质岩,形成变质岩的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33页)18、变质岩:指地壳运动、岩浆活动过程中,使原来的沉积岩、岩浆岩发生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新的岩石即为变质岩(33页)19、风化作用: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因长期受到O2、CO2、水以及生物等影响而发生化学分解和机械破碎的作用(或过程)成为风化作用。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石油地质学复习整理》绪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的科学问题:①油气成因问题②油气成藏问题③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问题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一、名词解释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掩饰空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广义:自然界的一切气体;狭义: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主要是烃类气体。

3.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狭义: 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4.δ13C1碳的一种稳定同位素,δ13C值有助于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二、简答题1.石油可以分离为哪几种族组分?可分为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四种族分2.石油中包含哪几种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主要元素:碳和氢次要元素:硫、氮、氧3.石油中包含哪几类烃类化合物和非烃化合物?烃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4.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和非烃气体?烃类气体:甲烷为主,重烃为次,重烃以乙烷和丙烷最为常见非烃气体:N2,CO2,H2S,H2,CO,SO2,和汞蒸气等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

地层水划分为:NaHCO3型、Na2SO4型、MgCl2型、CaCl2型;油田水主要为CaCl2型NaHCO3型和Na2SO4型形成于大陆环境、Mg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海洋环境、Ca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深成环境;地层封闭性:CaCl2>NaHCO3>MgCl2>Na2SO4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一、名词解释1,储集层: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空隙,能使流体储集,并在其中渗透的岩层都称为储集层。

2,盖层:盖层是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石油地质》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复习资料

1.试述有机质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生物化学生气阶段:范围:R0<0.5%,温度:10~60;深度<2000米机理:生物化学作用产物:生物甲烷,二氧化碳,水。

演化作用:乏氧化生物化学降解。

成岩作用:热催化生油气阶段:范围:R0=0.5%~1.2% 机理:热催化作用产物:液态石油为主,包括一部分湿气正烷烃主峰碳数减小,奇碳优势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环数和碳数减小。

演化作用:热催化作用。

成岩作用:后生作用阶段。

热裂解生湿气阶段:范围:R0=1.2%~2.0% 机理:热裂解作用,C-C键的断裂产物:湿气。

演化作用:热裂解作用。

成岩作用:后生作用阶段。

深部高温生气阶段:范围:R0>2.0%,温度:>250 机理:热裂解,热变质产物:干气(甲烷),固体沥青,次石墨。

演化作用:热变质作用。

成岩作用:变生作用阶段。

6.压汞法连续注入水银,注入压力上升,水银不断进入更小的喉道,在每一个压力点,当岩样达到毛细管压力平衡时同时记录注入压力,注入岩样水银量,即可算出孔喉大小分布。

定性:孔喉分布歪度:孔喉大小分布的偏度:偏粗孔喉—粗歪度,偏细孔喉—细歪度。

孔喉分选性:孔喉大小的分布的均匀程度:分选好出现水平的平台,分选差曲线倾斜。

定量:孔喉半径中值r50:S Hg= 50%时对应的孔喉半径值Pc50;毛细管压力中值:S Hg= 50%时对应的毛细管压力值Pc50↑→偏向细歪斜度→岩石越质密→生产能力下降7.试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1)沉积相的影响,⑴陆相储集层主要沉积类型:①冲积扇;岩性粗,厚度大。

结构:粒度粗,成熟度低,分选磨圆差;扇中砂砾岩粒度适中分选相对较好,为油气储集的有利地带。

②河流沙体储层:边滩,心滩,河道砂体物性好。

③湖泊砂体储层:各类三角洲沙体(正常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

⑵沉积相对储集物性的控制:沉积相是控制碎屑岩储集层孔隙发育和物性好坏的基本因素。

石油地质学复习

石油地质学复习

石油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以液态烃为主的可燃有机矿产,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地下水中环烷酸盐的存在是找油气得标志之一)海陆相石油的区别1 石油类型海相石油以芳香-中间型和石蜡-环烷型为主饱和烃占25-70%,芳烃占25-60%。

石蜡陆相石油以石蜡型为主部分为石蜡环烷型,饱和烃占60-90%芳烃占10-20%。

2 含蜡量陆相石油含蜡量高3含硫量海相石油含硫量高4钒,镍比和含量,海相石油V/NI》1且含量高,而陆相石油含量低且比值小于1,5 碳同位素分布海相石油Q13C一般大于-27%,陆相石油一般小于-29%.石油比重一般0.75-0.98,物理性质颜色密度粘度溶解性凝固和液化荧光性旋光性(有机成因的依据之一)导电性热值天然气广义之自然界存在的一切气体,实际上在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中研究主要对象是地壳上部岩石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一般根据重烃气的含量将天然气划分为湿气和干气,C2+》5%湿气,小于5%干气。

扩散主导因素有浓度扩散遇温度扩散油田水是指油气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或气层连通的地下水,油田水有三种产状吸附水,毛细管水,底水,来源有,沉积水,深成水,成岩水油田水,碘,溴,硼,含量较高时期有一特征,一般非油田水中只有少量甲烷,油层水中苯系化合物含量高,0.03-01.58mg|L,最高可达5-6mg|L,且甲苯|笨大于1,非油层水含量较低且比值小于1,酚在油层水中含量也高,一般大于0.1mg|L,最高可达10-15mg|L,且以邻甲酚和甲酚为主,非油层水以苯酚为主油气成因的现代概念即有机起源晚期成油学说。

生物物质各组分生烃,脂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木质素,岩石中不溶于有机溶剂或碱性溶剂的有机组分定义为干酪根。

可溶于上述溶剂的组分为沥青。

有机质化学分类,蒂索按H|C和O|C划分为三类型,1型高,低,以链状结构较多。

111型原子比低,原子比高以芳香结构多,11型干酪根:原子比介于两者之间光学分类以透射光的下的爆粉学方法为和反射光下的煤岩学划分。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名词、填空、简答、论述)一、名词解释(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4、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5、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6、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7、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8、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9.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10.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11.相渗透率:又称有效渗透率,指储集层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分别用K0,Kg,K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12.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3.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4.盖层闭合度:15.油气藏:地壳上的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16.油田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诶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17.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

18.力场强度:把单位质量流体在力场中受到的力E为力场强度。

19·二次运移:指油气脱离烃源岩后在储集层或其他渗透性介质中的运移。

石油地质学(考试复习)

石油地质学(考试复习)
一、地应力场概念与分类
1. 概念: 地壳中或地球内部,应力状态随空间点的变化,称 概念: 为地应力场,也称为构造应力场。 2. 特征: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应力场特征不同,随着地质 特征: 构造演化,应i力场的大小、方向、性质等发生规律性的变 化。 3. 分类 (1)按照大小分为:全球应力场、区域应力场和局部应力场; )按照大小分为: (2)按照时间分为:古地应力场、现今应力场; )按照时间分为: (3)按照应力方向分为:挤压应力场、拉张应力场和剪切应 )按照应力方向分为: 力场。
(二)袍子颜色和热变指数法
这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随 着沉积物里埋藏深度加大,其 中所含的袍子、花粉、藻类等 有机物在热演化过程中颜色逐 渐加深,具有不可逆性。因此 根据袍子的颜色及有机质的热 变指数,也可以反过来求得所 经受的最高古地温。图中表明 随温度升高袍子颜色的变化情 况,并加注袍子颜色指标和热 变指数。
67℃
低温石英
(四)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法: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法:
常温常压下见到的包裹体往往含气相与液相两种流体。 加热升温至呈单相流体,这时的温度即为均一温度,它是包 体形成时温度下限。
均一温度分析方法: 均一温度分析方法: 直方图统计方法。 直方图统计方法。
(五)磷灰石裂变经迹法: 磷灰石裂变经迹法:
Pf=G0DA-DE(G0-GW) Pf—地层压力,MPa; G0—上覆地层压力梯度,Mpa/m ;DA—测点深度,m; DE—对应DA的正常压实深度,m;GW—静水压力梯度,Mpa/m; (6-3)
(二)Fillippone法:用地震层速度预测,误差太大,使用 法 时,应做必要的校证。
第三节 地应力场及其与 油气成藏的关系
(三)自生矿物
沉积岩中的自生矿物与温度、压力及反应时间等物理因 素密切相关,随温度转变具不可逆转性。因此,可用它们来 研究古地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看,呈胶体或悬浮状态的有机质点同粘土质点有很大的一致性,可 同步降落;粘土比表面积大,吸附有机质的能力较强;形成泥质沉积 的环境往往具有有利的保存条件。 6.试述沉积有机质成烃演化机理
晚期成烃理论是指有机质随着沉积物埋藏成岩演化在成岩作用 晚期生成油气的理论,有机质的成烃演化阶段一般与沉积物的成岩作 用一一对应。通常将有机质成烃演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未成熟 阶段,成熟阶段和过成熟阶段
4) 除卟啉外,近来还在石油中找到了许多与异戊间二烯类、萜 类(即环状异戊间二烯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甾醇类有关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化 学结构仅为生物物质所特有。
5) 石油的元素组成包括痕量元素组成,都与有机物质或有机矿 产相近似,而与任何无机物质相差甚远。另外,石油的碳同位素组成 也同生物物质(尤其是脂类) 的碳同位素组成相近,而与无机的碳酸 盐岩碳同位素相差甚远。
Ⅱ型干酪根:是烃源岩中常见的干酪根,又称腐泥型,有机质主
要来源于水盆地中的浮游生物和细菌,有较高的 H∕C 原子比,约为 1.3—1.5,较低的 O∕C 原子比,约为 0.1—0.2,其生烃潜力较高,热 失重为 50%—80%,生烃潜力为 0.3—0.5。
Ⅲ型干酪根:由陆生植物组成的干酪根,又称腐殖型,富含多芳 香核和含氧基团,原始 H∕C 原子比低,通常小于 0.1,而 O∕C 原 子比高,可达 0.2—0.3,这类干酪根以成气为主,其热失重为 30%— 50%,生烃潜力 0.1—0.2。
2) 石油在地壳中的出现,与地史上生物的发育和兴衰密切相关。 工业石油大体是显生宙地层中才开始出现,并且随着生物的繁衍而有 日益增多之趋势。与此同时,石油的储量时代分布与地层中有机质以 及煤和油页岩等有机矿产的时代分布都有一定的一致性。
3) 在油田剖面中,含油层位总与富含有机质的层位有依存关系, 而不像无机的内生矿床那样与火成岩有关。
轻质油和湿气带又叫高成熟阶段, 在较高温度作用下, 干酪根 和已形成的石油将发生热裂解, 特点是液态烃急剧减少, C1 —C8 的 轻烃将迅速增加。另外, 由于烷烃及低分子量烃逐渐增多, 胶质和沥 青质逐渐减少乃至消失, 因而引起石油密度降低, 颜色变浅, 在地 下条件适当时, 还可形成凝析气。
3) 过成熟阶段 该阶段埋深大、温度高, Ro > 2. 0% 。又由于在成熟阶段干酪
1.未成熟阶段(成岩作用阶段) 此阶段从沉积有机质被埋藏开始至门限深度为止, Ro < 0. 5% ; 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木质素等生物聚合物, 在成岩作用早期, 由于细菌作用下的分解和水解, 转化为分子量较低的脂肪酸、氨基 酸、糖、酚等生物化学单体, 同时还产生 CO2 、CH4 、NH3 、H2 S 和 H2 O 等简单分子。随着埋深的增加, 继以无机转化过程为主, 生物化学单体将发生缩聚作用形成复杂的 高分子腐殖酸类, 进而演化为地质聚合物即干酪根, 并由于其与同 围矿物质相络合, 成为较稳定的不溶有机质。在成岩作用后期, 干酪 根可产生 CO2 、H2 O和一些重杂原子组分。该阶段尤其是早期生成 的烃类产物, 是生物甲烷和少量高分子烃。所以, 从天然气的成因角 度, 成岩作用阶段早期可称为生物成因气阶段。高分子烃则不同于成 熟的石油烃, 它们多是从生物体中继承下来的, 一般为 C1 5以上的 生物标志化合物, 缺乏低分子烃。早期生成的正烷烃多具明显的奇碳
未熟—低熟油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 的非常规油气,包括在生物甲烷气生烃高峰之后,在埋藏升温达到干 酪根晚期热降解大量生油之前(Ro <0. 7%),经由不同生烃机制的 低温生物化学或低温化学反应生成并释放出来的液态和气态烃。低熟 油生成高峰阶段对应的源岩镜质组反射率(Ro)值大体在0.2%~0.7% 范围内,相当于干酪根生烃模式的未成熟和低成熟阶段。
的化学反应所必需的活化能和热力学条件,也较干酪根热降解生烃的 条件低得多。因此,当干酪根尚处于未熟—低熟阶段时,树脂体可能 在低温条件下率先早期生烃。
2. 木栓质体早期生烃 木栓质体来源于高等植物的木栓质组织。在木栓质组织中,栓化 层由木栓脂和蜡质交替叠合而成。木栓脂作为木栓质体的前生物,具 有低聚合度和多长链类脂物的特点,决定了木栓质体可在低的热力学 条件下,发生低活化能的化学反应,生成并释放以链状结构为主的烃 类。 3. 细菌改造陆源有机质早期生烃 一些细菌与脂肪酸、蛋白质通过去羧基、去氨基作用等化学反应, 对陆源有机质进行降解改造,其分泌物和代谢物可以改造有机质结 构,增加其H/C原子比,提高富氢程度和“ 腐泥化” 程度,并使有 机质热降解或热解聚、脱官能团与加氢生烃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降 低,从而有利于生成低熟油气。 4. 高等植物蜡质早期生烃 高等植物蜡质是指覆盖于植物茎、叶、花和果实表面的蜡状薄层, 蜡脂类易于水解形成长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醇。所有含羧基、羟基和 酮基官能团的长链化合物,经脱官能团形成原油中C22+正构烷烃,这 类化学反应过程无需高活化能,可以在低温阶段完成。 5. 藻类类脂物早期生烃 藻类死亡埋藏后,其细胞有机质和细胞内类脂物聚合成藻类体,
优势* 2.成熟阶段(深成作用阶段) 此为干酪根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该阶段从有机质演化的门限值
开始至生成石油和湿气结束为止, Ro 为 0. 5% ~2. 0% 。干酪根随 着埋深和地温的增加, 当达到门限深度和温度时, 在热力作用下, 通常还伴有粘土催化作用, 干酪根将开始大量降解生成石油, 后期 热裂解生成轻质油和湿气, 因此,该阶段也可称油和湿气阶段。此阶 段可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成烃产物划分为 2 个带。油带 Ro为 0. 5% ~1. 3% ,又叫低—中成熟阶段 ( 低成熟 Ro为 0. 5% ~0. 7% , 中成熟 Ro 为 0. 7% ~1. 3% ) , 干酪根通过热降解作用主要产生 成熟的液态石油, 并以中—低分子量的烃类为主, 使成岩作用阶段 的生物烃被稀释, 在正烷烃中, 生物烃带来的奇碳优势逐渐被成熟 油冲淡直至消失,环烷经和芳香烃的碳数和环数减少, 曲线由双峰变 为单峰。*
第五章 油气成因理论与烃源岩
1.油气有机成因的主要证据 答:油气有机起源说之所以能够确立,除了它能对整个成烃过程
给予合理解释外,还由于它拥有雄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论据。 1) 世界99%以上的石油都产自沉积岩,个别产自古老基岩的石油
也是来自邻近沉积岩系中富含有机质的母岩。在大片火成岩、变质岩 出露的地区,如所谓地盾,则没有工业石油。
成为干酪根的重要成分。藻的生物类脂物均属分子结构简单的含氧官 能团的非烃化合物及部分烃类,未发生明显的聚合作用,只要具备还 原性的沉积成岩条件,在低温化学反应阶段,即可转化成链烷烃和环 烷烃,成为低熟油的主要成分。
6. 富硫大分子有机质早期降解生烃 干酪根中不同原子间的键能有明显差异,因此,干酪根早期低温 降解作用只能使S—S和S—C键断裂。由此可见,只有富硫大分子有机 质才能在干酪根早期降解阶段形成低熟油。 8.煤成烃理论 煤系地层不仅能够生成天然气,而且能够生油,但是只有在特定 的地质条件下,才可以形成商业性油气藏,甚至形成大规模的油气聚 集。由煤和煤系地层中集中和分散的陆源有机质,在煤化作用的同时 所生成的液态烃类被称为煤成油。 (1)煤的有机组成及其成烃潜力 煤是生气还是生油及其生成液态烃的能力大小,与煤的类型和显 微组分组成密切相关。富含富氢显微组分无定形体、藻质体及其他壳 质体的煤,均有生成液态烃的能力;而富含贫氢显微组分镜质组和惰 质组的煤,与Ⅲ型干酪根相似,以生气为主。在很大程度上,煤的液 态烃生成潜力取决于富氢组分壳质组含量的多少。煤的显微组分或生 烃母质在相同成熟度时的H/C 原子比是决定煤生气或成油潜力的基 本因素,即壳质组的成油气潜力最大,镜质组次之,而惰质组最差。 (2)煤成烃的地球化学特征
6) 天然石油普遍具有旋光性。非晶体的旋光性与物质分子中的 碳原子不对称结构有关,通常只有从生物界才能获得这种物质。
7) 大量实验表明,各种生物物质通过热降解均可得到或多或少 的烃类产物。同时近代分析技术也可从现代和古代沉积有机质中检测 出石油中所含的烃类。 总之,无论是对石油性状和分布的研究,还是对生油过程的模拟试验, 都为有机起源说提供了足以令人信服的论据。 2.有机成因的物质基础
通过对大量实例分析,主要有一下五种不同原始母质的早期生烃 机制。
1. 树脂体早期生烃 树脂体指随母体植物埋藏在沉积物(岩) 中的树脂可转化成树脂 体。在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上,树脂体由挥发性和非挥发性萜类馏分 组成。树脂酸作为含羧基的非烃生物类脂物,其化学成分、分子结构 及聚合程度都比干酪根简单得多,树脂酸脱羧基、加氢转化成环烷烃
形成的干酪根。干酪根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结构复杂,数量充足, 类型多样。 3.石油形成中的生物与物理化学作用
沉积有机质的改造与转化,主要是一个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 的过程,而促使这一过程发生的外部因素有:
1.细菌:在还原条件下,有机质经细菌分解成甲烷、氢、CO2、 有机酸及其它CH化合物。
2.温度和时间:在有机质生烃过程中温度起决定性作用,时间可 对温度起补偿作用。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成石油的温度叫门限温度。 它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有机质的级玢,并与有机质受热持续时间或地质 年代有关,此外还受催化作用影响。
3.催化剂:在有机质转化成油过程中,催化剂的参与可以降低反 应所需活化能,加快成烃反应速度,并改造烃的性质。自然界中这种 催化剂 订有无机盐类和有机酵母素两类。
4压力:超压往往抑制有机质的成熟作用,而短暂的压力降低则 有利于加速有机质的成熟作用。 4.干酪根类型
Ⅰ型干酪根:是分散有机质干酪根中经细菌改造的极端类型,或藻 质型,富含脂肪族结构,富氢贫氧,原始 H∕C 原子比高,一般为 1.5 —1.7,而 O∕C 原子比低,一般小于 0.1,是高产石油的干酪根,其 热失重为 65%,生烃潜力为 0.4—0.7。
残余型(Ⅳ型)干酪根:具有异常低的原始 H∕C 原子比,比值 低至 0.5—0.6,而 O∕C 原子比却高达 0.25—0.3,含有大量的芳香核 和含氧基团,有机质主要为惰性组的氧化有机质和丝质碎片,能生成 少量的气,热失重小于 30%,生烃潜力小于 0.2。 5.影响有机质丰度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