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 奇妙的变化 认识分数教案 青岛版

合集下载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上《奇妙变化分数初步认识》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上《奇妙变化分数初步认识》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上《巧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教课设计教课内容:教材第60页61页的内容。

教课目的:1、联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质问题。

在研究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着手操作和合作沟通的意识。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察看能力、自主研究、沟通合作、着手动脑能力及概括出分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课要点: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算理、整体与个体的转化,化未知为己知。

教课难点:实质问题抽象后的数学模型,成立数学模型。

理解1表示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课方法:直观演示法、沟通讲话法、操作合作法。

教具准备:第1 页课件、纸卡片、彩笔、剪刀。

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理解分数二、着手动脑、沟通合作创建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

这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找水喝,没想到猪八戒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可快乐了!猪八戒实在不由得,就把西瓜均匀切成八块,师徒四人每人两块。

他很快吃掉自己的两块西瓜,但是他还馋得直流口水,就又吃了三块西瓜,他只顾自己吃,差点把师傅都忘了。

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1)猪八戒第一次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第二次又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两次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同学们,你能帮他算一算吗?师:+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谈谈看。

(全班沟通,初步感悟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规律。

)(2)着手操作活动。

①同桌合作商议,将一张画有图形的纸均匀分红若干份。

②每人按自己的爱好,涂出此中的几份。

(不可以都涂完,要相互礼让。

)第2 页③同桌相互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④你们两人一共涂了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如何算的?(同桌合作达成,师巡视并提示如何进行计算。

)⑤全班沟通,同桌报告。

⑥察看沟通,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概括小结,明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1)师:猪八戒第一次和第二次哪次吃的西瓜多,多了几分之几,你知道吗?怎么算呢?2)比一比。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上《奇妙的变化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上《奇妙的变化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上《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P5859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根据表示分数的图例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抽象的概括能力。

3、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比较简单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关键:借助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经历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二、出示圆。

这是一个蛋糕,小猴想吃这块蛋糕的1/4,小熊想吃这块蛋糕的3/4,谁吃得多?三、比较大小。

1、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手里的圆折一折,涂一涂,说明吗?你手里还有一个蛋糕吧?小猫吃这个蛋糕的1/2,小狗吃了这个蛋糕的1/4,你能折一折,涂一涂吗?2、谁吃得多?为什么?3、第61页试一试。

填分数,比大小。

4、你是怎样比较的?5、按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

你认为比较分数的大小容易吗?四、巩固与提高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4、分数总是与平均分联系在一起的,这两个不一样的苹果怎样才能平均分呢?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5、出示两个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的不同分法。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5页文档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5页文档

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72~74页,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操作、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知识,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学生交流谜底:分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请记住这个字“分”2、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孩子特别乐于助人,那你愿意帮帮这两只小兔子吗?课件展示:一天,兔哥哥和兔弟弟一起去找食物,它们找到了4个苹果;兔哥哥说:“我要吃3个。

”兔弟弟说:“不行,我们应该一样多。

”你说它们应该怎么分?学生交流:每只小兔分到( 2 )个苹果。

课件展示:第二天,兔兄弟又一起去找食物,这次它们找到了2个苹果;现在每只兔子可以分得()个苹果。

学生交流:现在每只兔子可以分得( 1 )个苹果。

师:数学上把这种分苹果的方法,就叫“平均分”。

利用课件提醒学生是:平均分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那你还能帮他俩分吗?课件展示:第三天,兔兄弟又一起找食物,找的很辛苦,只找到了1个苹果,两只兔子傻眼了,该怎么分呢?每只兔子分到()个。

师:谁来帮他们分一分?学生交流:每只兔子分到(半)个苹果。

师:一半是什么意思?分成2份,该怎么分?(板书:平均分)(师用课件把分苹果的过程演示一遍,并引导生说出一半就是把1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师:看来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这个苹果的一半,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表示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索师:刚才,老师用课件把分苹果的过程演示了一遍,我们发现把1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数学上,就用“1/2”这个数来表示一半,那你会读吗?学生试读;师小结:读作:二分之一。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 (共20张)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 (共20张)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几分之几。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几分之几。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片,三角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彩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情境图。

把4个橘子平均分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2个;把2个蛋糕平均分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1个。

现在有一个月饼,怎么分呢?预设:每个盘子一半。

二、合作探索1.认识1 2(1)谈话: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个月饼的一半,一半怎样表示呢?你能创造一个新的数来表示一半吗?预设1:1 2。

2:(2)让生说一说1和2都表示的什么?并展示分数的演变过程。

引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引领读12,学生相互读(3) 回顾分月饼的过程。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 2。

(4)找图形的12,并展示预设:1、把长方形纸片对折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 2;2、把正方形纸片对折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 2;3、把三角形纸片对折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 2。

观察3幅图,询问图形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 2。

引出: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板书)(5)找生活中的1 2只要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 2。

2.认识,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2份是它的。

3.创造更多的分数。

(小组交流并展示)……(像这样的分数还有很多很多)谈话:分数自己的书写顺序和名称。

先看书写顺序,进行数空,再展示分数的名称(分数线,分母,分子)三、自主练习()2、判断(1)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它的()(2)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这样的3份是它的 .()3、你能用分数表达这些成语吗?一分为二百里挑一十拿九稳四、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奇妙的变化”教案设计——分数的初步理解教材内容:青岛版三年级教材72——73页教学目的:1、能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能准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感悟数学来自生活,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寻找身边的分数教具准备:多媒体展台,各种图形的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以图激趣,导入新课。

1、观胎儿图,引出一半。

师:同学们,请你们打开一号学具袋,看看里面有什么?(学生拿出胎儿图,非常惊讶)师:能猜猜这个婴儿有多大吗?生1:1岁半。

生2:还没出生吧。

师:没错,他的确还没出生呢,我们称他为——胎儿。

仔细观察,你还有什么发现?生1:眼睛是闭着的。

生2:头很大。

师:你能估一估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吗?生1:约占身长的一半。

生2:约占身长的一大半。

学生用手在照片上比量、验证。

师:当胎儿生长8周时,他的头长约占身长的一半。

2、发挥想象,创造符号。

(1)那什么是一半呢,你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你怎样找到它的“一半”呢?(出示苹果)生: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一半。

师: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得到的两份大小是完全一样的,这叫做“平均分”(强调“平均分”)(2)书写“一半”师:你想怎样表示“一半”?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你喜欢的方法在作业本上,画图也能够,写字也能够,用数学符号也能够,表示出“一半”。

学生展示作品并说明理由。

生1:我先画一个圆形,再从中间画一条线把它平均分成两半,师:是随意分成两半吗?生1:不,是平均分。

师:他把其中的一半涂上了颜色,让我们看起来一目了然,这个方法真好。

生2:我先画了一条线段,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线段的一半,师:数学上学到的线段也派上了用场了。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上《奇妙的变化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上《奇妙的变化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上《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动手动脑能力及归纳出分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算理、整体与个体的转化,化未知为己知。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抽象后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

理解1表示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交流谈话法、操作合作法。

教具准备:课件、纸卡片、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理解分数二、动手动脑、交流合作1.创设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

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找水喝,没想到猪八戒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就把西瓜平均切成八块,师徒四人每人两块。

他很快吃掉自己的两块西瓜,可是他还馋得直流口水,就又吃了三块西瓜,他只顾自己吃,差点把师傅都忘了。

2.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1)猪八戒第一次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第二次又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两次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同学们,你能帮他算一算吗?师:+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说说看。

(全班交流,初步感悟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规律。

)(2)动手操作活动。

①同桌合作商量,将一张画有图形的纸平均分成若干份。

②每人按自己的喜好,涂出其中的几份。

(不能都涂完,要互相谦让。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④你们两人一共涂了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怎样算的?(同桌合作完成,师巡视并提醒如何进行计算。

)⑤全班交流,同桌汇报。

⑥观察交流,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明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3.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1)师:猪八戒第一次和第二次哪次吃的西瓜多,多了几分之几,你知道吗?怎么算呢?(2)比一比。

魏秀红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奇妙的变换-分数的大小比较》

魏秀红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奇妙的变换-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案背景】1.教材版本: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2.本单元设置2个信息窗。

信息窗1:奇妙的变化——主要学习分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信息窗2:成年人的身体——学习同分母简单分数加减法。

【教学课题】《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大小比较》【教材分析】1.分数的学习在小学分两个循环段,分别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是初步认识,为第二学段进一步学习分数奠定基础。

2.本单元设置2个信息窗。

信息窗1:奇妙的变化——主要学习分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教材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上身长还是下身长,实际上就是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让学生理解转化的道理。

引导学生用折纸或画图的方法来比较。

引导学生从分的份数和分数单位的个数的角度来比较。

再比较几个同分母的分数,引导学生发现,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学习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时,先以故事促趣味,再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分数大,为什么?可从分数的意义的角度来比较。

在比较后,引导学生发现,分母是1的分数相比较,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百度搜索】/elearn/sysdef/userlogin/ctrl?FUNC_ID=ResReadD isplay&CLS_ID=0010&RES_ID=00000000000000000250【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认识分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比较出同分母分数和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讨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和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学生方面:直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纸片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图形的纸片。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图示法、观察法、引导法、谈话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 1(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 P72-74)教材简析:本节课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同时期头长占整个身长的比例变化图,引发学生主动探索分数知识的浓厚兴致,让学生在关注自身成长变化的同时,感知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知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表达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教学过程:导课:老师这儿有一段神奇的短片,想看吗?(课件出示视频:“我从哪里来”)是不是很神奇啊?是啊,人的成长过程是很神奇的。

知道吗?里面还隐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下,好吗?好,上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整体感知情境图,引出情境课题出示:这是什么时期?预设:胎儿期谈话:这是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8个星期时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它的头长是整个身长的一半谈话:再看,小宝宝慢慢长大,成了可爱的婴儿?出示:谈话:现在的头长还能占上整个身长的一半吗?那成人期呢?出示:小结:看来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奇妙的变化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2、发现并提出问题谈话:在胎儿期。

大家已经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谁还记得?出示:预设:头长占整个身长的一半。

用喜欢的方法表示一半?比如图形或者数字、文字等等都可以。

青岛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青岛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青岛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西里镇金星完小崔玲【教学目标】:1、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体会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建立数学概念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及分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彩笔,直尺。

【教学设计过程】:一、前置性作业(1)把81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2)把12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3)把24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

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问题1:把10分成2部分,可以怎么分?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为什么?问题2:把9分成3部分,可以怎么分?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为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含义,并加以强调。

(让多个学生说一说)用课件展示几个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平均分。

师:课件展示分月饼。

(像这样把一个物体从中间切开,得到得两分大小是完全一样的,这叫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问题3: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位同学,每位同学分多少呢?生:半个或一半师:什么是一半?(像这样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一半。

)三、小组讨论,导入课题(1)一半怎么表示呢?用你喜欢的办法表示出来,(写一写、画一画、折一折、数字等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班内汇报交流同学们的办法真多,表示一半的符号有很多,在数学上还有一种能表示一半的数呢,想认识它吗?(引出1/2),像这样的数叫分数,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数学三上奇妙的变化——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三上奇妙的变化——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奇妙的变化——认识几分之几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具体情境中,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 能力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 情感目标: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是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课时安排:6课时第二课时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图片)涂色部分是多少?出示分数,学生涂色二、讲授新课1.成年人的头长占整个身长的多少?2.成年人上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3.八分之三是什么意思?(小组交流)你能在这条线段上表示一下吗?4. 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3 分子—分数线8 分母5.成年人下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6.成年人的上身长还是下身长?(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三、练习1.自主练习2:看分数,涂颜色2.自主练习3:火眼金睛辨对错说一说对不对,为什么?3.自主练习4:先写出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先自己写一写,再在小组中交流。

)4.自主练习5:写出下面的分数5.自主练习6:先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填空。

四、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3 分子—分数线8 分母五、教学反思:分数的比较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强巩固与理解。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三上《奇妙的变化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三上《奇妙的变化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三上《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三上《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景,认识几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3、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寻找身边的分数教具准备:多媒体展台,各种图形的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课件演示:三张不同时期的照片。

师:小朋友们,猜猜看,照片上的人你们认识吗?(生猜测、回答)是的,老师从小到大的变化很多很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奇妙变化中的数学问题是的,老师从小到大的变化很多很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奇妙变化中的数学问题二、新课找到它的1/2,并涂上阴影。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教师适时引导,巩固学习。

三、学习的读法写法及意义。

学习1/4的写法读法师:其实,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长到8个星期大时头长大约就是身长的1/2了!宝宝出生后慢慢成长,到了婴儿期,宝宝的头长又发生什么变化呢?生:(出示婴儿期图片,学生观察回答)婴儿的头长占整个身高的1/4(或者1/3、1/5)(教师相机让学生解释所说分数的意义。

)出示课件:显示将婴儿身高平均分成4份,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同时请学生自己板书:1/4读作四分之一。

折纸,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师:(取出2号纸条)如果用长方形纸条代表婴儿身高,你能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婴儿头长吗?请同桌商量着折一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教师适时精讲点拨。

四、总结你学会了吗?向大家汇报一下吧!五、作业课本自主练习。

三年级数学上册奇妙的变化__分数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案青岛版20200402237

三年级数学上册奇妙的变化__分数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案青岛版20200402237

第三课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动手动脑能力及归纳出分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算理、“整体”与“个体”的转化,化未知为己知。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抽象后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

理解“1”表示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交流谈话法、操作合作法。

教具准备:课件、纸卡片、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理解分数二、动手动脑、交流合作1.创设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

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找水喝,没想到猪八戒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就把西瓜平均切成八块,师徒四人每人两块。

他很快吃掉自己的两块西瓜,可是他还馋得直流口水,就又吃了三块西瓜,他只顾自己吃,差点把师傅都忘了。

2.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1)猪八戒第一次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第二次又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两次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同学们,你能帮他算一算吗?师:+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说说看。

(全班交流,初步感悟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规律。

)(2)动手操作活动。

①同桌合作商量,将一张画有图形的纸平均分成若干份。

②每人按自己的喜好,涂出其中的几份。

(不能都涂完,要互相谦让。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④你们两人一共涂了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怎样算的?(同桌合作完成,师巡视并提醒如何进行计算。

)⑤全班交流,同桌汇报。

⑥观察交流,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明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3.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1)师:猪八戒第一次和第二次哪次吃的西瓜多,多了几分之几,你知道吗?怎么算呢?(2)比一比。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分数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分数青岛版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1~94页。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分数产生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抽象与概括能力。

3.体验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活认知1.分月饼(1)同学们喜欢当小厨师吗?我们就来当回小厨师——分月饼。

4个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他两个,他也2个,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在数学上叫做什么?”(引出“平均分”,并板书。

)(2)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3)1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生:一半。

2.操作圆片,找“一半”(1)如果用这个圆片来代替月饼,你能分一分吗?动手试一试。

(2)生动手分圆片,找“一半”。

(3)展示交流①交流折法: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是怎么分的。

生:我先这样对折。

师:为什么要“对折”?生:对折就保证了每份同样多。

师:每份同样多,也就是把这个圆怎么分?生:平均分师:平均分成了几份?生:2份师:哪是这个圆的一半?……②提升:把1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这个圆的一半。

3.“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揭示课题)二、探索与建构1.认识 ①借助圆片初步理解 的意义。

师:我们先把这个圆怎么分的?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引出 ,并相机教学 的读法、写法。

)②小结:把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圆片的 。

2.折 生动手折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纸的 。

3.展示长方形纸的三种不同折法。

提升:同一张长方形纸,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21212121212121说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纸的 ? 小结:无论怎样折,只要是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都是它的 。

4.展示正方形纸和三角形纸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变化认识分数
教学目的:
1、能结合具体情景,认识几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3、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寻找身边的分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台,各种图形的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课件演示:三张不同时期的照片。

师:小朋友们,猜猜看,照片上的人你们认识吗?(生猜测、回答)
是的,老师从小到大的变化很多很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奇妙变化中的数学问题
是的,老师从小到大的变化很多很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奇妙变化中的数学问题
新课:
(二)一、认识1/2
引入“一半
师:老师这里还有三张图片,(出示胎儿,婴儿,成人图片),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一张最有意思,为什么?
生1:胎儿。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见过。

生2:胎儿。

因为胎儿的头很大。


师:你认为胎儿的头长占整个身高的多少呢?(生:一半。

)那什么是一半呢,你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你怎样找到它的“一半”呢?(出示苹果)
生: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一半,
师: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得到的两份大小是完全一样的,这叫做“平均分”(强调“平均分”)
2、书写“一半”
师:你想怎样表示“一半”?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你喜欢的方法在作业本上,画图也可以,写字也可以,用数学符号也可以,表示出“一半”
学生展示作品并说明理由。

师:其实“一半”的写法有很多(介绍“一半”的各种写法),现在我们统一用 1/2来表示“一半”。

(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
3、找“1/2”
师:我们认识了1/2。

请你选择你喜欢的纸片,动手折一折,找到它的1/2,并涂上阴影。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教师适时引导,巩固学习。

二、学习的读法写法及意义。

1、学习1/4的写法读法
师:其实,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长到8个星期大时头长大约就是身长的1/2了!宝宝出生后慢慢成长,到了婴儿期,宝宝的头长又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出示婴儿期图片,学生观察回答)婴儿的头长占整个身高的1/4(或者1/3、1/5)
(教师相机让学生解释所说分数的意义。


出示课件:显示将婴儿身高平均分成4份,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同时请学生自己板书:1/4读作四分之一。

折纸,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师:(取出2号纸条)如果用长方形纸条代表婴儿身高,你能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婴儿头长吗?请同桌商量着折一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教师适时
[反思]
本节课从本班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出发,我选择了教材中的活动编排。

在教学中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

先创设分桃子的情境,让学生迫切地感到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的问题,产生学新知识的必要性。

但在这节课中,我所设计的情境没有发挥作用,因为学生已有分东西的经验,感觉这个情境没有出现的必要,更为重要的是,分数这一数学符号产生的必要性没有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

通过上色,折纸等活动,学生对分数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表示简单分数。

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滞后,没从低级向高级提升,要适时给学生示范一下语言上的陈述,让学生进行模仿。

对学生学习进程的跟进没有把握好,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中生成资源。

本节课的小组活动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能有序的进行,并达到了活动的目标。

学生在活动中能相互交流,做到人人参与。

在活动中给学生“活动小秘决”让学生都能明确自己活动目的与步骤,我认为这个方式是小组活动有序开展的关键。

小组长在本次活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说明我们班采用不频繁换组长,让每个组长都以半个学期为一任,并进行小组长培训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

但对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我们课题实验的下一个试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