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教案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庄子二则》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庄子二则》教案

《庄子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1.3学习庄子的哲学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2.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庄子的文章风格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哲理,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1.2学习庄子的哲学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2.教学难点:2.1理解庄子的文章风格和特点。

2.2把握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庄子的了解。

2.教师简要介绍庄子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解释。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如“逍遥游”的含义等。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课文主题和寓意。

2.学生分享他们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

二、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合作,分析庄子的文章风格和特点。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三、比较阅读1.教师提供一篇庄子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深化对庄子文章风格的认识。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庄子二则》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

3.在课堂讲解时,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4.在作业布置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难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对庄子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关注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庄子二则教案

庄子二则教案

庄子二则教案标题:庄子二则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庄子的两则寓言故事,培养学生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庄子的思想,掌握其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熟悉庄子的两则寓言故事《北冥有鱼》和《逍遥游》。

2. 学生能理解庄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自由与宁静的追求等。

3. 学生能分析庄子的文学表达手法,如寓言、讽刺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教师导读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和庄子的思想。

3. 分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加深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小组展示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兴趣与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与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教学重点:1. 理解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和表达方式。

2. 分析庄子的文学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庄子思想的深层次内涵。

2. 运用庄子的思想分析故事寓意。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和“逍遥游在野,人事琐屑”的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对庄子故事的关注和思考。

Step 2: 导读与解释(15分钟)教师依次阐述《北冥有鱼》和《逍遥游》的故事情节,并解释其中所蕴含的含义和庄子的思想。

Step 3: 组内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探讨庄子的思想和寓意。

Step 4: 小组展示和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指导学生发现不同组的观点,并进行适当引导和扩展。

Step 5: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庄子思想的重要性和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庄子思想相关的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结合故事和庄子思想进行书面反思和表达。

初中庄子二则教案

初中庄子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学生初步了解鲲、鹏是什么样的动物,了解课文表现了鲲鹏什么样的情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 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逍遥”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识到要志存高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出示PPT: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庄周就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富有想象力。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庄周:Ppt:庄子名周,战国宋人。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北冥有鱼》。

二、整体感知:1. 作者作品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三、解析课文:1. 鲲鹏的变化和飞翔解释课文中的鲲、鹏是何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鲲鹏的变化和飞翔是庄子运用寓言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2. 逍遥的含义解释“逍遥”一词在课文中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庄子提倡的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

3. 庄子思想的核心引导学生领悟庄子思想的核心,即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四、课堂拓展:1.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讨论故事中的哲理。

庄子二则教案

庄子二则教案

26.庄子二则教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6、《庄子二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思想。

2.学习《混沌之死》所阐明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 学习《混沌之死》所阐明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庄子与《庄子》1.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2.《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教学设计>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3.庄子的故事:视权贵如腐鼠《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

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

”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

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

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

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宁做自由之龟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

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

《庄子二则》课件知识讲解

《庄子二则》课件知识讲解

• 4、《浑沌之死》蕴含了什么道理?
• (1)做事快而不加思索,对客观事物不不去 作认真分析,调查研究,单凭主观热情,盲 目好动,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即不按规律办 事,就会好心办坏事。
• (2)告诫人们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尽 量减少和避免决策上的失误。
• (3)做事虽出于好心,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 规律,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相反结果。
螳臂当车
• 螳螂奋举腿臂以阻 挡车轮。比喻自不 量力,招致失败。
呆 若 木 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 1、、注意字音 • 纪渻(shěng )子 恃( shì)气 • 无敢应( yìng )者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
介词,替,给
停止,这里解释为训练完毕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
日吃(食物)、呼吸(空气)
代指七窍
名词作状 语,每天
• 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3、把下列意义相同的“之”归成两 类。
南海之帝 待之甚善 浑沌之地 浑沌之德 尝试凿之
助词:南海之帝 浑沌之地 浑沌之德
代词:尝试凿之 待之甚善
5、熟读课文,直至背诵。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 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 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 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 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 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 日而混沌死。
• “倏、忽、浑沌”命名,即生动形象又充满幽默 与讽刺,同时也反映了庄子想象的奇诡。

• 以人的有为,来凿就自然的无为。有为的所谓成就, 就是无为的死亡了
• 3、“倏”和“忽”为什么要给混沌凿开“七窍” ?结果如何?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道德经》与《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大经典之一,是中华文化的宝库。

其中,《庄子》是一本着重于“无为而治”的哲学著作,主要分为内篇和外篇两个部分。

其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适合中学生进行思辨与思考。

本篇教案设计两则故事,《庄周梦蝴蝶》和《庖丁解牛》,都是指路人生,告诉读者如何面对生活及其变幻,应如何处世立足。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并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尊重生命的价值、珍视自我身心平衡的态度和信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哲理思想,强调人与社会、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难点: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思考,让学生领悟到故事所蕴含的哲学意义,进而质问人生的意义,体味生命的真谛。

四、教学设计1.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先进一步介绍《庄子》和其思想,引发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关注。

2.阅读小说《庄周梦蝴蝶》,让学生阅读《庄子》中的一则故事,引导学生谈论下列问题,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1)庄周为什么说“胡蝶飞则不知冰之寒,鸟兽运则不知鱼之乐?”这说明了什么?(2)庄周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他认为他现在是蝴蝶还是他梦中所变的人?(3)庄周梦中为什么有“自己”的意识?这说明了什么?(4)庄周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他如何看待生命?(5)你对故事的哲学意义有什么想法?3.讲授故事《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1)通过解读《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珍视生命。

(2)展示故事《庖丁解牛》的人性关怀,让学生感受到书中众生平等的价值意义,表达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广泛思考社会生活与人生价值观。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doc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doc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4、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5、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

教学重点: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教学难点: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

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 百家争鸣。

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

《论语》平实质朴、谆谆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二、自主学习汇报(一)、关于庄子;(二)、关于《庄子》;(三)、字词;(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推荐给大家)(四)、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

学生可以自选专题汇报交流。

教师参考:(一)关于庄子:庄子(约前369一前286 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

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 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二)、关于《庄子》:1)《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 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庄子二则教案

庄子二则教案

庄子二则第1课时教读引领课【学习内容】教材:《北冥有鱼》【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庄子》雄奇瑰丽的想象,理解大鹏形象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说“鹏”溯源1.分享交流与“鹏”有关的成语、诗词名句等。

参考示例:成语:鲸鹏展翅、鹏程万里、鹏霄万里、鹏游蝶梦、万里鹏翼、凤翥鹏翔。

诗词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李矫《海》);“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鳏鹏”(杜甫《泊岳阳城下》)。

2.大鹏溯源:“鹏”的形象,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根据民间传说创造出来的。

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几千年来一直为我国人民所喜爱。

二、诵读,理解内容1.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检查重点词语的解释。

2.自由朗读全文,梳理文章思路,并熟读成诵。

参考示例:第一层(1-3句),写北冥之鱼一一鲸变为鹏的过程。

第三层(8-11句),写作者想象大鹏鸟俯瞰大地,抒发自己的感慨。

三、细读,品味形象1.细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并思考、批注:你从中读出了鲸鹏怎样的形象?参考示例:我从“不知其几千里也”读出了鲸鹏的硕大无比。

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化而为鹏后,更是越来越大,仅鹏的背就不知其几千里,翅膀展开,遮天蔽日,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

夸张与比喻,令人叹为观止。

我从“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读出了鲸鹏超凡的力量。

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鹏的力大无比、气势磅礴。

我从“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读出了鲸鹏的志向远大。

虽然距离遥远,但它依旧一往无前。

我从“去以六月息者也”读出了鲸鹏并非无所不能,它也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

从积极的一面来说,这是善借长风,借力高飞;从消极的一面来说,鲸鹏也是不自由的。

2.指导朗读,读出大鹏的气势。

注意:夸张的地方读得重一点,拖一拖音。

四、比读,感悟思想1.阅读丛书《小大之辩》和《逍遥游》中的下列文字,然后联系课文,说说你感悟到了什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3)庄子哲学的思辨性:庄子哲学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举例:讨论庄子关于“无为而治”的观点,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掌握寓言故事的寓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庄子》二则时,我发现学生们对逍遥游的概念非常感兴趣,他们对于追求精神自由的讨论显得特别积极。我觉得通过提问和生活实例的引入,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这是值得肯定的。
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庄子寓言中的深奥哲理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意识到,对于这部分内容,我需要更多地运用比喻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同时,我也注意到,通过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学生们在互动交流中加深了对庄子哲学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效果不错。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意识到有些学生对庄子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明确。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更清楚地看到庄子哲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庄子哲学中的逍遥游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庄子哲学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三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三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言:梳理庄、惠辩论的过程及其逻辑。

2、意:理解庄子的思想。

一、情境导入,板书课题二、一读课文,读准读通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自己不确定的字音和停顿。

2、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字音和停顿。

3、齐读课文。

三、二读课文,读懂故事1、学生演绎对话。

2、梳理庄子、惠子二人的辩论过程。

四、三读课文,读懂庄子1、品“庄子之知”,理解庄子“物我齐一”的思想。

2、品“鱼之乐”,理解庄子“发展自然本性”“自由”的思想。

五、再读对话,课堂总结篇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导入同学们,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友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这两个人是——?(庄子和惠子)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板书课题)。

出示PPT1。

/惠子: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二、正读1、师:下面我们进行正读,所谓正读就是要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生自由大声朗读(1分钟) 2、指名读。

(1分钟) 3、学生评价。

师:你们认为他读得怎样?(2分钟) 4、我会读:师出示PPT2。

(5分钟)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你应该读出?(从容,悠闲,语速要慢)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稍快,读出急于反驳的样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巧辩,机智,从容)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肯定,毫无争辩)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充满智慧,诙谐) 5、再读。

师:我们再全文读一读,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性格。

(1分钟) 三、译读1、师:我发现同学们比刚才读得好多了,入镜了!下面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边读边译,把不懂的字词找出来。

(2分钟) 2、PPT3出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请循其本。

庄子二则教案

庄子二则教案

庄子二则教案庄子的两则教案(1000字)教案一:庄子《逍遥游》一、教学目标:1.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2.透彻理解庄子《逍遥游》的主旨和要点;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哲学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逍遥游》是庄子最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全篇以轻松愉快的笔调,表述了庄子关于自由自在地生活于世间的理想与寄托。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庄子的主要思想,并与孔子的思想进行比较,引发学生对庄子哲学的思考。

步骤二:讲解文本(20分钟)通过阅读文本并解释关键词、短语,帮助学生理解《逍遥游》的主要内容。

步骤三:进行讨论(30分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庄子认为人可以如何实现逍遥游的生活方式?2.庄子的逍遥游是否可行?为什么?3.你认为逍遥游对现代人有何启示?步骤四:展示和总结(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由全班共同总结讨论的结果和结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庄子《逍遥游》的主要内容和思想;2.学会运用庄子的思想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哲学思辨。

教案二:庄子《蝴蝶梦》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庄子《蝴蝶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3.探讨幻觉和真实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存在与虚幻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蝴蝶梦》是庄子的一篇哲学寓言,通过描述一个人梦见他变成了蝴蝶,从而引发了对现实与虚幻、存在与非存在等问题的思考。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对《蝴蝶梦》的背景和主题进行初步了解。

步骤二:读文本(20分钟)学生阅读《蝴蝶梦》的文本,并结合课堂讲解理解文本的含义和寓意。

步骤三:进行讨论(30分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庄子通过《蝴蝶梦》表达了什么思想?2.幻觉和现实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3.你认为庄子的观点是否可取?为什么?步骤四:展示和总结(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由全班共同总结讨论的结果和结论。

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逍遥。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庄子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在《逍遥游》和《秋水》中的体现。我发现,虽然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有一定难度,但对于庄子所提出的自由、无为等概念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以此为切入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庄子哲学思想时遇到了困难,尤其是如何将这些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此,我采用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试图让学生明白庄子的哲学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我希望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能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运用庄子的思想去调整心态,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逍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庄子逍遥游的基本概念。逍遥游是庄子提出的对绝对自由和无为境界的追求。它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体现了古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逍遥游》中大鹏鸟的例子。这个案例展示了逍遥游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由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文言文的断句和词义理解,特别是庄子独特的表达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阅读障碍。

庄子二则教案

庄子二则教案

庄子二则教案教案一:庄子的《逍遥游》教学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庄子的《逍遥游》,使学生了解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2. 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逍遥游》的主要内容;2. 了解庄子的思想观点;3. 分析庄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教学难点:1. 理解庄子的《逍遥游》中的隐喻和比喻;2. 分析庄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发放相关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 你听说过庄子吗?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吗?2. 你对道家哲学有了解吗?3. 你对《逍遥游》有什么了解?二、学习与探究(40分钟)1. 学习庄子《逍遥游》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讲解(10分钟);2. 分析庄子的《逍遥游》中的隐喻和比喻(10分钟);3. 分组讨论庄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20分钟)。

三、总结与小结(10分钟)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总结出庄子的《逍遥游》的主要思想及哲学观点。

四、拓展活动(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一个与庄子相关的话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展示。

五、课堂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到的重点和难点。

教案二:庄子的《齐物论》教学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庄子的《齐物论》,使学生了解庄子思想的基本内容;2. 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齐物论》的主要内容;2. 了解庄子的思想观点;3. 分析庄子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教学难点:1. 理解庄子的《齐物论》中的哲学思想;2. 分析庄子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你听说过庄子吗?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吗?2. 你对道家哲学有了解吗?3. 你对《齐物论》有什么了解?二、学习与探究(40分钟)1. 学习庄子《齐物论》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讲解(10分钟);2. 分析庄子的《齐物论》中的哲学思想(10分钟);3. 分组讨论庄子的宇宙观和人生观(20分钟)。

部编最新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部编最新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庄子的相对性思想、自由逍遥的生活态度以及其哲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还不够自信。为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将在课堂上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此外,学生在对比分析《秋水》与《逍遥游》时,能够发现两篇文章的异同,但深度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如文化背景、作者生平等,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庄子的思想。
(2)庄子辩证法思想的领会: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庄子通过寓言和对话所表达的辩证法思想。
-例:分析大鹏展翅寓言中“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以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3)庄子自由逍遥生活态度的理解:学生可能对庄子追求自由、逍遥的思想有所误解。
-例:探讨庄子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种生活态度。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庄子相对性思想的概念。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首先,学生在理解庄子寓言的深层含义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意识到需要更细致地解读文本,引导他们逐步领悟寓言背后的哲学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适当增加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一. 教材分析《庄子二则》是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庄子的《逍遥游》和《秋水》。

这两篇文章都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寓言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对哲学和人生思考的兴趣。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中的哲学思想,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自主翻译文言文,并对文言文的语法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文章的深层含义,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朗读并翻译《庄子二则》;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哲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庄子的哲学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并翻译《庄子二则》;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哲学思想。

2.教学难点: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庄子的哲学思想。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2.案例教学:以庄子寓言故事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庄子二则》的相关资料、PPT等。

2.学生准备:预习《庄子二则》,了解文章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学生齐读《庄子二则》,教师逐句翻译并讲解生词和语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哲学思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庄子二则》,模仿文中角色的语气和情感。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翻译《庄子二则》,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21《庄子》二则知识与技能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落实“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的思想和主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重点文言词语积累,准确翻译课文。

难点体会庄子的语言特色,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2课时北冥有鱼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

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

《论语》平实质朴、循循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

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1.读课文,基础积累。

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成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庄子》二则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庄子》二则 教案

《庄子》二则
一、文学常识
1.庄子,名,(朝代)哲学家,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现存篇,包括内篇篇、外篇篇、 11篇。

二、字词翻译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
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

是鸟也,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
..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而上.
..三千里,抟.扶摇
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
..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三、句子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5.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6.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九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两则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两则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两则教案【五篇】导读:本文九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两则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走近庄子,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在教学中“以生为本”,充分体现自主性原则,让学生自行预习,自行搜索资料、自行朗读、自行体验揣摩,自行质疑讨论,师生平等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的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2、进行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习和积累。

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和其中所折射出的庄子的道家思想。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当时诸侯争霸,战事频繁,政局动荡。

生逢乱世的先贤圣哲们,或是奔走呼吁宣扬自己的治国策略;或是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处世哲学,于是给后世传下了蔚为大观的先秦诸子散文。

虽然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斗转星移,但是先秦诸子散文绝对是中国文学熠熠生辉,光照千秋的的璀灿恒星。

而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我们已经陆续学习了诸子散文中的代表作品如《论语》、《墨子》、《孟子》,今天就让我们再走近庄子,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睿智机敏、诙谐幽默的大家风范吧! 二、介绍作家、作品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

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二则教案
《庄子》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北冥有鱼》
一、情境导入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及其复杂的乱世。

战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奸臣杀人如麻。

他的志向抱负无法在现实中实现,他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

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在想象上天马行空,神奇瑰丽,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作者介绍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相关作品资料。

(教师补充)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

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3.题目解说
《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1、把握重点字词:
(1)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2)怒而飞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息:气息,这里指风。

(4)野马: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5)志怪也志,记载
2.古今异义: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野马也,尘埃也(古义: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动物的名称。


3.一词多义:
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字)
莫名其妙(动词,说出)
其:其正色耶?(连词,表示选择)
其视下也(代词,指大鹏)
4.词类活用:
《齐谐》者,志怪者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5、文言句式: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去以六月息者也(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去也”)
四、再读课文,探究问题。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1、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主要写了两层意思,一是鱼变为鸟,鲲变为鹏,描绘了鹏的变化和展翅高飞的情景;
二是“鹏南飞”有所待
“鹏”的形象:形体硕大无朋,变化神秘莫测,奋飞气势壮美。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赏析这一句的表达效果。

(此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刻画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气息)
五、写作特色
(1)善用比喻、寓言故事来说理,富有感染力。

(鲲鹏之变这一寓言,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比喻,而小的比喻只有一句或几句,如野马、尘埃等,将抽象的道理讲得非常具体形象。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一开始描绘了大鹏展翅而九万里的雄姿和青苍辽阔的天空,展现出一个广阔壮丽的意境,显示了庄子奇特丰富的魅力,极富浪漫主义气息。


六、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鲲变为鹏,鹏展翅高飞去南海的神奇想象,表达了一切事物都要凭借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活动的观点。

七、布置作业
《综合练习》同步训练
八、板书设计
鲲?鹏(怒而飞,翼若垂天之云)
北冥有鱼“万物皆有所待”
鹏徙南海(水击三千、扶摇九万)
第二课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梳理上节课内容
2、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冥有鱼》领略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今天我们学习另一则庄子的文章,体验一下庄子的机智与幽默。

二、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1.把握重点字词:
(1)是鱼之乐也:是:这。

(2)全矣:全,完全、肯定。

(3)子之不知鱼之乐:子,你;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4)请循其本:循:追溯。

(5)云者:助词用于句末。

(6)既已:已经。

2.古今异义:安知鱼之乐。

(古义:怎么;今义:安
全。


3.一词多义: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
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
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我知之濠上也(代鱼,鱼之乐)
4.文言句式:是鱼之乐也(判断句。

“……也”,表判断)
三、复述课文,探究问题。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1.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一妙在换角度思考问题。

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鱼之乐,且有不知鱼的快乐的意思,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说过,知道他是知道的,可以说是扭曲了惠子的愿意
二妙在转换问题的角度。

“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在逻辑上可以说是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

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语词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矛盾的机敏。


2.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庄子转换了问题的角度。

庄子回转话题,把“安知”(怎么知道)理解为“在哪里知道”,然后回答说“在濠水上知道的”。


3.二人辩论了很久,你认为在这场辩论中谁占据了上风?
探究①: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据了上风。

结尾处,在惠子巧妙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探究②: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说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4.本文中,惠子认为每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别人的心理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四、写作特色
(1)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小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论辩过程辩论过程笔调轻松、闲适,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的诗意。

五、拓展延伸
《庄子》一书中有许多内容已衍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在汉语中的有: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望洋兴叹朝三暮四东施效颦涸辙之鲋邯郸学步
六、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论辩,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七、小结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

让人读完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八、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