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调研论文.doc
小城镇建设论文(精选8篇)
小城镇建设论文(精选8篇)小城镇建设论文(一):论文题目:新型城镇化助力镇宁同步小康摘要:镇宁自治县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和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百花齐放”。
镇宁自治县以“产业兴城镇、绿色显安宁”为主题,按照“全域镇宁、产城互动、景城一体、城乡统筹”要求,大力建设以“五型城市”为载体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力求“建一流精品,传千年经典”。
应势而谋提高城镇化质量镇宁抢抓安顺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镇宁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和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百花齐放”。
抓产城融合。
坚持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三次产业为支撑,产、城、园联动,实现空间上产城共进、布局上功能分区,建设充满活力的开放创新型城市。
优化工业园区布局,构成三大工业产业园区鼎足成型,就地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6260人就业。
促进山地农业产业与城镇化互动融合,各级各类农业产业示范园各具特色,带动1.07万农民增收致富。
推动总部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发展,晨春石业、顺立达纺织、汇景纸业、天韵石尚等基地总部先后启动建设,西南石材交易中心、镇宁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相互支撑。
抓绿色协调。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规划设计充分融合镇宁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元素,建设内涵多元的山水田园型、绿色生态型、历史文化型城市。
做好山与水的文章。
紧紧围绕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目标,依山傍水进行规划发展,建设真武山、云盘山、蝴蝶山、青龙山等一批山体公园,打造红旗湖公园,推进白马湖森林公园建设,美化穿城河沿岸生态景观,山水田园城市初具规模。
经营好绿色生态资源。
重点实施城市绿化工程,推进山体、通道、道路、景观绿化建设,打造百里绿色长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9.32%,绿色生态的城市概念深入人心。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城市建设与管理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和首要任务,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城市建设,供大家参考借鉴。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为了进一步深刻领会党的**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了解和掌握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科学内涵,以及今后甘泉城市发展战略,推动全县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二次解放,促进二次创业,结合开展“学理论、找差距、求创新”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根据县委常委会安排,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确定由副主任李新生、邢子洲同志带队,人大常委会财工委抽调相关人员,于2019年7月3日至7月20日,深入到志丹、绥德、延川兄弟市县进行考察学习,7月15日召开了由城建局、经发局、财政局、土地局、街道办、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甘泉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和今后发展战略进行了调研。
城市建设与管理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和首要任务。
城市建设主要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和提高城市品位三个方面:城市管理则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
它包罗万象,关系到千家万户,大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小到人的衣、食、住、行。
从根本上讲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改善城市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目的是通过城市带动农村,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我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xx大、xx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以改善基础设施为抓手,以提高城市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了城市管理,使全县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编制完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1998年《县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北关小区详细规划》、《县城中心区控制性详规》、《太皇山小区控制性详规》、《县屯小区控制性详规》。
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编制了关家沟、太皇山等20个村庄建设性规划。
今年着手对1998年《甘泉县城总体规划》实施修编,目前,前期调研论证11000地形现状图测绘已完成,预计9月底完成修编任务。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预读: 摘要:第一篇:生态城市建设的条件分析1白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分析1.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等条件便利白城市处于吉林省、内蒙古、黑龙江省等三省交汇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白城市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组成的便捷的交通体系.长春到白城现在长春到白城大约需要四个半小时,长春到白城建设高速铁路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这条铁路建设完成以后,两地的通行时间最多只需要八九十分钟,白城还将成为继长春之后,成为省内第一个有绕城高速公路的地级市.铁路方面,境内有四平至齐齐哈尔、长春至白城、通辽至让湖路、白城至阿尔山四条铁路纵贯全市.航空方面,白城长安机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国内支线机场,是吉林省“一主四辅”机场建设格局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处于白城市洮北区洮河镇刁家屯境内.此外,这里还有吉林省最大内河港口,是吉林省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直接贸易的唯一水上渠道.自大安港上航可以通到嫩江港,下航可以到达哈尔滨、佳木斯,直到俄罗斯五个开放的港口,进入日本海.大安港现在已经是我省与世界相连的水上桥梁,被誉为黄金水道.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为白城市的生态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对外沟通条件.1.2白城市的资源丰富,建设条件较好白城市的资源比较丰富.白城市的自然资源中煤炭储量比较多.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白城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能源保障.白城市还拥有广阔的草原,白城市处于科尔沁草原的东部,草原面积广阔,给白城市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白城市通过发展畜牧业来促进农村的经济,增加农村地区的人民收入,使城市、乡村收入差距进一步减小.除此之外,白城市的旅游资源也特别的丰富.白城市不仅拥有向海、莫莫格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拥有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鸟类种类都很丰富,该地区内的几个自然保护区都是东亚候鸟迁徙路上的主要的停留地.向海自然保护区内形成了“沙丘榆林、蒲草苇荡、湖泊水域、羊草草原”等四大独特的生态景观.莫莫格自然保护区主要为江河水域、苔草小叶章湿地、芦苇沼泽、碱蓬草甸等风景特别怡人.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以蒙古山杏林、芦苇沼泽等天然风光.白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促进了白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白城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2白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劣势分析2.1生态环境脆弱由于白城市是我国东部湿润区与西部的干旱区的过渡地带,也是生态系统从半湿润森林草原向半干旱草原和沙漠之间的过渡地带,又是全球有名的三大盐碱区之一.所以导致白城市的气候干旱且多大风.土地的沙化、盐碱化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土地退化的现象十分的严重,加之近年来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沙化和盐碱化的程度在不断地加深,面积不断扩大.草原退化、草质下降等问题也不断地加深,草原的面积逐年减少,草原“三化”的问题比较严重草功能明显下降.湿地面积萎缩,环境质量下降,由于人们的盲目开发使大面积湿地干涸,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由于湿地减少,蓄水和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加上人类对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工业“三废”的排放,导致湿地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2.2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城市建设的资金不足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及其长久的工程,需要建设的城乡基础设施比较多,所以,要有雄厚的资金的支持.虽然,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白城市的经济也有所发展,但发展的速度是十分缓慢的.白城市的基础设施现在还处于极不完善的状态,城市周围的道路基本上以土路为主,城市的排水系统也极其不完善,交通状况十分比较混乱.而且城市内相当数量的平房得不到改造,大部分人民的居住环境比较差.要完善白城市的基础设施所要消耗的资金量十分巨大.但是白城市投资机制和筹资渠道不畅,民间的投资也十分的有限,利用外资也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其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支撑.这也就不能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2.3白城市的产业比例失调比较严重白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规模也比较小,而且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比较单一,经济的发展还主要依靠农业.而白城市的农业产业结构方面也处于十分不合理的状态,有待改善,加之农业的发展受自然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随着白城市土地沙化和盐碱化速度的加快,土地的质量也随之下降,优质土地逐渐减少,直接影响了白城市的经济增长.这就成为了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很大问题.2.4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建设难度大白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各项服务设施都不健全,而且城市的排水系统极不完善,市区外围的道路多为土路,人流集中的地方无停车场,交通拥堵的现象十分的明显.市内一定数量的平房得不到改造,大部分旧城区的居住情况急待改进.一些分散的小工厂因为污水排放设施不健全,加之白城市的地下是砾石沙层,渗透性较强,工业废水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很严重.绿化条件较差,人均绿化面积明显不足,公共的活动空间受到严重的限制.。
《小城镇建设》论文范文
《小城镇建设》论文范文小城镇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调研和分析,探讨了小城镇建设的意义、目标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小城镇建设是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承载压力过大,人口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通过发展小城镇,可以实现城市功能和人口资源的合理分散,缓解大城市的压力;同时也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实现城乡经济的互利共赢。
二、小城镇建设的目标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小城镇的经济竞争力;促进农村和小城镇的互动,实现城乡资源的有效流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三、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挑战四、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面对小城镇建设的挑战,应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小城镇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吸引投资和人才的流入。
其次,应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考虑农民利益,使土地征收过程更加公正合理。
再者,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建立各类人才培训机构和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小城镇的人才储备。
最后,在小城镇建设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推行生态环境科技改造和绿色产业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小城镇建设也面临着资金、土地、人才、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挑战。
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合理利用资源,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注重环境保护等方面,以推动小城镇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论文10篇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及对策继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之一之后,在2016年海绵城市试点审查中,福州排名第一,成功地成为我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之一。
对于福州这样一个逢雨必涝的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更是势在必行。
一、海绵城市新概念海绵城市这个叫法源自于业内和学术界的一个表达方式,就是用海绵来描述一些具有吸收能力的城市,这几年更是用海绵这个概念来形容城市或土地具有吸收调节能力。
海绵城市是一个比喻,用来表示形容可以合理开发利用城市降雨的一个系统,意思是有雨水的时候,城市就如海绵吸水一样,可以对雨水进行接受、保存、过滤,并使雨水更加干净,这样就可以对地下水进行自然补给,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在干旱季节里,通过排放地下水库的水,达到缓解干旱、补充城市水资源的功能。
原有的城市设计的雨水排放,主要是采用排水管和集中污化处理的方式来处理雨水。
新型海绵城市更注重于采用多种方式排放回收雨水,比如采用绿地排水沟、凹式绿化带和其他更自然的方式来促使雨水的快速消散和回收利用。
因此要积极促进城市建设绿色环保建筑,绿色环保建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根本基石。
从每个小区开始,建设各种下沉式绿化带和雨水排放花园,房屋屋面也可以设置排水收集系统,同时辅助建设各种小型储水装备,这些都有助于促进雨水的排放回收,达到对地下水进行补充的目的,总之就是利用各种方式把整个城市建设得更为绿色环保,更好的对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
二、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对策思考(一)制定适合我省特色的政策,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政策支持首先要制定一个适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架构,因此要做一个整体的规划设计,从整个的政策法律体系、以及具体的财政税收政策、还有整个行业产业的管理、以及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甚至到技术人才的培养,整个社会的参与程度等等都需要通盘考虑。
海绵城市建设很有发展潜力,但是必须要有具体政策和实施措施支持,否则这个工作难以开展和维系。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调研背景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成为各地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然而,城市建设不同于其他一般性的社会事务,它涉及政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维护等诸多方面,因此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调研,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可行的建议和方案。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城市建设调研,旨在了解各地城市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市民,通过问卷收集了他们对当地城市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实地走访集中探访了城市规划、建筑、公共设施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同时与当地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和交流。
调研结果城市规划方面在城市规划方面,我们发现不同城市的规划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些城市在规划方面做得比较好,如规划科学、合理,与城市的现状、历史、文化相适应,同时注重结合市民的实际需求和意见。
而一些城市则存在规划不够科学、合理的情况,或者规划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建筑方面在建筑方面,我们发现一些城市存在建筑风格过于单一,缺少特色的问题。
此外,以经济效益为主导的建筑项目较多,而公益性建筑投入不足。
在建筑的材质和环保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项目还在使用落后、不环保的建材。
公共设施和服务方面在公共设施和服务方面,我们发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包括公园、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另外,部分城市在公共服务系统的完善问题上存在差距,如采用了不同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导致自助服务失去联系,形成冗余,不便于管理和使用。
总结与建议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促进规划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注重结合市民的需求和意见。
2.在建筑方面,加强特色建筑和公益性建筑的建设,同时注重材质和环保问题。
3.在公共设施和服务方面,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如公园、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同时完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避免冗余,方便市民自助服务。
xx县城市建设管理调研报告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xx县城市建设管理调研报告: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一、城市建设现状城市建设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县城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城市建设和发展。
县城规划区范围由xxxx版的xxx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xxx平方公里;城市规划用地由xxx版的xx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xx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面积由xxxx版的xx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xx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xx万人,城镇化率达60.95%。
(一)城市规划编制有较大提高。
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始编于xxx年,xxxx年进行了第三次修编,围绕总规要求,先后编制了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西新区、东新区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道路街景规划、消防、交通、旅游、给排水、燃气管道等专项发展规划,初步形成了“一河两岸、两带三轴、一城四园、四大片区”的县城规划格局,为我县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市政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近年来,我县全面按照城镇化发展战略,坚持远景规划目标和“东进西扩、南联北拓、中心提升”的发展方向,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建成城市主次道路xx条xx公里,居民生活巷道xx余条约xx公里,过街天桥xx座,公共停车场xx处,城市桥梁xx座,大小公益性广场xx处,垃圾处理厂xx座,垃圾填埋厂xx座,污水处理厂xx座;敷设城市供水管网总长xxx公里,日供水量xx万立方米,自来水覆盖率达到96%;敷设天然气管线总长xx公里,气化覆盖率达80%以上;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县城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得到较大提升。
(三)房地产及保障性住房快速发展。
建成紫薇花园、红枫苑、丽景花园等商品房开发住宅小区达xx万平方米,完成投资约xx亿元;建成阳光家园、惠民苑、移民区等保障性住房达xx万平方米,完成投资约xx亿元,极大地改善了我县城镇居民居住条件。
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对策论文
浅析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045-01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化现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着眼点,以期最终消除障碍,推进我国城市化健康、积极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存在问题对策一、引言城市化问题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的重大问题,是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农村人口转化、剩余劳动力的走向以及城市工业、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如何把握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制定科学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政治意义。
二、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我们认为城市化的本质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升级转化过程。
三、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1.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镇人口不断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呈现先慢后快的特征。
194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为10.6%,1978年增长到17.92%,近30年只提高7.3%,发“十五”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由2000年的36.09%展速度很慢。
增长到2004年的41.8%,2005年达到43%,年均增长1.4%。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数量由1978的17,245万人增长到2005年底的56,212万人,城市总数由193个增加到668个。
2.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大。
我国东部地区的城市数量、城市化水平及增长速度均高于中西部地区。
截至2001年,全国城市总数为662个,其中,东部地区293个,占44.26%,中部地区247个,占 37.31%,西部地区122个,占18.43%。
3.城镇化水平低。
我国的户籍制度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低。
关于城市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一、引言城市建设是一项重要的规划和发展任务,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城市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内容1.人口问题调研数据显示,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给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等方面带来了很大压力。
因此,城市建设需要更加注重人口规模的合理控制和管理。
2.基础设施问题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但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尤其是在交通、水电、通讯等领域,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因此,在城市建设中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建设规划,提高工程质量。
3.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调研发现,城市交通排放、工业废气、生活垃圾等因素导致城市空气、水质受到污染。
城市建设需要更加注重环保工作,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4.社会保障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人口流动和社会变动频繁。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对于人口流动、失业、养老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城市建设需要更加注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三、建议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合理控制人口规模,防止人口过度集中。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优化建设规划,提高工程质量。
3.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人口流动、失业、养老等社会问题。
四、结论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注重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问题。
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可以提高城市建设质量,推动城市发展。
以上是关于城市建设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地下空间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地下空间论文摘要: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化,地下空间的利用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论文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定义、分类及其开发利用的理论研究,分析了地下空间建设的价值、难点及其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总结了国内外地下空间建设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地下空间建设的规划思路和措施,旨在为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下空间、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规划思路1.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化,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因此,地下空间的利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城市建设模式。
地下空间是指地下的空心空间,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用途,例如交通、商业、娱乐等,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地下空间的研究,探讨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意义。
2.地下空间的定义与分类地下空间是指地下的空心空间,可以分为地下土层空间和地下岩层空间。
地下土层空间主要包括地下室、地下车库等,而地下岩层空间则主要指地下矿山、地下河道等。
地下空间的利用需要结合地下环境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其结构稳定和环境安全。
3.地下空间建设的价值地下空间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地下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此外,地下空间可以为城市提供交通拥堵缓解、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地下空间建设的难点地下空间建设面临着诸多难点,主要包括地下环境的复杂性、地下岩层的稳定性、地下空间的规划和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解决这些难点需要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的特点,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确保地下空间的安全可靠。
5.地下空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可以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降低城市土地的压力,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其次,地下空间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运输排放和交通拥堵;最后,地下空间还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收益和文化价值。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一、基本情况县属市管辖,地处、、三州、市交界处,与市的县、州的县等接壤。
全县国土总面积5312平方公里,地形山高坡陡,其中山区面积占99.8%,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辖18个乡(镇),164个村委会,4个社区,2239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6万人。
县内工业企业发展基础薄弱,经济支撑主要靠农业,某某年县本级财政收入万元,支出万元,基本上靠国家补贴。
县是的北大门,通往的交通要道,高速公路从县城通过,过去,由于历史、体制、经济以及所处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县在城市建设方面一直较为滞后,人口密集,房子陈旧老化,街道狭窄却又脏又乱,道路凸凹不平,交通拥挤,县城呈现典型的“脏、乱、差”现象。
为加快县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高县城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主要的中心作用,县县委、县政府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通东南亚、南亚通道,建立东南亚、南亚经济圈的战略部署的机遇,大兴小城镇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城市设施逐步配套,功能日益健全,规模不断扩大,面貌日新月异,城区面积由0.9平方公里扩大到1.75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近0.90万人,城市化水平年均约提高0.5个百分点。
交通拥挤、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观。
同时,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困人口从某某年的人下降到人。
二、主要做法县城市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除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外,县委、县政府在抓好规划的前提下,打破常规、破除“等、靠、要”思想,大胆创新,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走市场化运作路子、强化建管、通过新区建设促进旧城改造,城市建设特别是新区建设一年一个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确立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县是我省经济较为落后的县之一,在城市建设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产业支撑单一,底气不足。
全县除外,多数乡镇集镇处于群山环抱,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以种植业为主,产业支撑以简单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特色产业少,城镇集聚辐射功能弱,对乡(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强;其次,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发展不平衡,县城街道又脏又乱。
精选最新小城镇建设论文(精选8篇)完美版
小城镇建设论文(一):目前,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作为有战略好处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长远的、复杂的、系统的社会性大工程,仅仅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
要高质量地建设我国的小城镇,使这项千秋大业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标,那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相关领导,就务必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具有正确的认识。
一、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普及性是重点性的基础,重点性是普及性的结果。
我国和国外的现有大中城市,都是在小城镇的基础上选取发展起来的。
同样,此刻的一些小城镇将来也会发展成为大中城市,但是,更多的小城镇永久不能成为大中城市,有一些还必然会走向消亡。
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要有选取地、重点地布局建设小城镇。
目前的小城镇设置确实颇多,具有很高的普及性。
全国共有18000多个,山东省有1000多个,平均每个只有3万人左右。
青岛市郊区不足1万平方公里,却有111处小城镇,平均人口只有3.5万人,而且此刻都各自为政,每个小城镇都进行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规划,都进行交通、电力、文化教育、供水排污、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建设。
既然将来大部分小城镇不能发展成为人口居住集中的大中城市,那么,此刻大家都按城市规划铺开摊子搞建设,既没有必要,又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务浪费。
在这种状况下,当前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工作就是要控制普及性,突出重点性。
从现实状况看,要在面上透过撤镇建乡,减少小城镇建制来控制普及性,阻力是比较大的,不容易做到,也没有必要这样做。
可行的办法是,有选取地建设小城镇,就是在普及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性。
基本的选取思路为:首先是合理确定人口规模。
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区域,能够按10万左右人口的规模来布局,人口密度小的区域能够再少一点。
其次要选取那些区位优势好、经济实力强,对人口集中吸引力大,现有人口多的小城镇作为中心或重点城镇,集中精力进行建设。
城建调研报告
城建调研报告
《城建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和规划成为了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发展现状和规划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城建调研。
首先,我们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了调查和评估。
发现在一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交通拥堵严重,给市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因此,建议加大对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其次,我们对城市规划和建筑风貌进行了调研。
在一些城市,因为规划不够合理或者建筑风格异质,城市呈现出了杂乱无章的感觉。
建议城市规划部门要加强对建筑风貌的管理和规范,以营造出更加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
此外,我们也对城市的环境保护和绿化情况进行了调研。
发现在一些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绿化覆盖率偏低。
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同时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
最后,我们还就城市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进行了调研。
发现在一些城市,社区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够健全,居民的文化生活和社交需求得不到满足。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的城建调研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城市发展的重视,促进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持续改善。
城市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为城市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3篇】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3篇】【篇一】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小城镇建设摘要: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小城镇的发展状况决定的,小城镇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好坏,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如何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小城镇建设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探究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之道.关键词:农村;小城镇;区域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既然农村区域经济和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那么要想做到区域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就要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白阻碍区域经济和城镇建设的主要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探索解决之道,为区域经济稳步健康发展提供可能.一、当前区域经济与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小城镇发展占用农村区域发展用地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面积也不断扩大.需要建设更多的高楼大厦和商务住宅区,因此,对于土地面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有效数据显示,1997年至2013年建设占用耕地3700万亩,同期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增加5100多万亩,可见城镇化的发展对于土地面积的占用越来越多.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对于用电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大,大量的农田被占用,有限的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对于中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十分不利.经过小城镇建设征用的土地,土质难以恢复原貌,土地受到化工原料的污染,肥力下降,土地贫瘠,还含有有害物质,不适合继续耕种.(二)城镇化发展挪用大部分建设资金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建设的项目众多,各类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虽然耗费的资金较多,但是城镇化的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因此,地区在发展城镇化建设上,不惜耗费巨额资金,将地区绝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城镇化的建设中.相对于城镇化建设而言,农业区域发展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大,但周期长,收益率不高,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对农业投资上,很多地区都不够重视,导致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低,生产面积小,难以做到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此外,城镇化建设征用耕地的费用较低,而且征收的资金也多用于城镇化建设,导致农业发展更加困难.二、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城镇化发展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反之,城镇化发展还能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找准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以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一)完善土地制度首先,应完善相关的土地制度,保障农业生产的基本农田面积.可以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方式保障城镇建设的足够面积,这就需要在建设城市建筑时,采用高科技技术,增加单位面积上的建筑物高度.另外,还要建立合理的土地征收制度,对于居民点分散的地区进行统一规划搬迁,实现农业生产用地的集中,方便机械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还要不断研发农产品新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上农产品的产量.在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利用的土地面积不多时,尽可能将城镇化扩展的方向转向其他相近的地区,尽量不占用农田和耕地.(二)发挥财政的调控作用发挥财政宏观调控功能,国家的财政支持是城镇化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和不竭动力,也是保障城镇化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财政对于两者间的宏观调控,首先,要重点加大对农村的投资.中国是人口大国,13多亿人口的粮食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保证粮食的稳定产量.为了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家财政应对于农民的农业生产进行投资,为大型的机械化生产方式提供便利.对于农民购买的机械化产品实施优惠补贴政策,让农民买得起设备,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另外,对于农业生产的其他所需工具和产品,也要适当进行补贴,保证农民的生产成本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农产品价格也要进行调节,保障农民的劳动和收入成正比.在农产品品种研究上,加大财政对于农产品品种的研究投入,为农民提供更优质、高产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三)以体制改革激活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改变当前小城镇投资的单一化局面,实现对于农村区域经济投资的多元化,利用市场来间接调控经济.这就要求国家在政策的制定上要完善优化,对于城镇的相关配套设施包括土地的征用,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对于小镇的相关建设方面,进行公开的招标,吸引资源向城镇汇集;还可开创合资项目,吸引投资,为城镇建设提供资金来源,城镇经济发展好了,自然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除了通过城镇化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外,还要加强农村自身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新型的农村合作化为主要发展方向,提倡、帮助农村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村地区对于高科技产品的应用,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三、小结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好了,能推进城镇化向城市化迈近,也能推动自身的城镇化发展,必须引起重视,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除了上述的相关推进措施外,还有很多经济调节方法,需要在区域经济建设中不断摸索、探究.【篇二】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按照县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开展支持发展小城镇专题调研提纲的要求,我镇组织力量利用两天时间对发展小城镇、农民工向城镇积聚情况进行了周密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宜居城市建设新论文
宜居城市建设新探索【摘要】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已经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
本文以湛江市宜居城市建设为例,对未来宜居城市建设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海湾城市;宜居城市;规划建设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
宜居城市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
湛江市作为广东省西部欠发达城市,在宜居城市规划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1 建设海湾型宜居城市是湛江现阶段发展的迫切需要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居粤、桂、琼三省(区)交汇点。
湛江三面环海。
市区周边有东海岛、南三岛、特呈岛、硇洲岛等众多岛屿环绕,是典型的海湾城市。
过去一段时期里湛江在宜居城市建设比较滞后,主要表现有: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不明晰,东西两岸发展不均衡,海湾城市特色不鲜明,城市景观零乱。
近年来,随着湛江钢铁基地、中科炼化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湛江面临后发崛起的黄金机遇。
如何处理好工业立市和生态建市的关系,做到既要经济大发展,又要生态大提升,已成为湛江市必须认真处理好的一大问题。
经过探索,“建设美丽的海湾型宜居城市”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是湛江市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2 湛江建设海湾型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湛江具有建设“海湾型宜居城市”的先天优势。
湛江是中国大陆唯一的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条件的城市。
湛江环湾面海,拥有湛江湾、雷州湾,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半岛城市。
湛江是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良水平,具备建设海湾型宜居城市的巨大潜力。
湛江具有构建“海湾型宜居城市”的政策优势。
2009年10月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湛江要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生态型海湾城市、粤西地区中心城市和环北部湾重要城市”。
3 湛江市建设海湾型宜居城市的规划实践湛江充分借鉴国内外海湾名城的建设经验,在城市规划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实践,描绘了海湾型宜居城市的美好蓝图:3.1 规划构建了海湾型宜居城市的总体布局框架湛江城市总体规划将构建宜居城市总体框架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总体思路是:通过建设海湾大桥,形成沟通东、西两岸的纽带和城市东西向的发展轴,形成“一湾两岸”的城市发展大格局;西岸片区作为城市主中心,强调城市功能的提升,强化集聚辐射作用,东岸片区为城市副中心,是城市新的增长极;通过“三旧”改造,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行政中心区,打造城市商业、金融、行政核心功能区;通过建设赤坎和霞山观海长廊、中澳友谊花园、南国热带花园等打造西岸的城市景观轴;在霞赤两地的老城区,通过渐进式的改造,逐步恢复逸仙片区和“三民”路片区的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打造湛江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展示区;在城市东岸,通过规划建设省运会体育中心、星级酒店、观海长廊、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文化娱乐中心等,打造城市副中心;通过发展南三岛、特呈岛生态旅游业,打造城市休闲度假基地,打造湛江市最有魅力的“客厅”。
城市道路建设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
城市道路建设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城市建设调研考察报告第二篇:关于城市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第三篇:城市建设发展调研报告第四篇:城市建设管理调研报告第五篇:定远县城市建设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城市建设调研考察报告城市建设调研考察报告继组织市(区)城市建设观摩活动后,市委、市政府又组织各市(区)委书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赴××专题考察调研城市建设,直接感受周边地区城市建设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认真学习借鉴两地城市建设的宝贵经验,推动××的城市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市围绕总书记提出的“把××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目标,强力推进城市发展方略。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除了启动润扬大桥、绕城高速公路、宁启铁路等重大项目外,××又加强了对古运河、瘦西湖和古邗沟的水环境治理力度。
特别是9月份以来,××加强了市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对城市干道两侧的违章、临时建筑一律拆徐。
两个多月拆除各类建筑近30多万平方米,今年累计拆迁逾40万平方米,城市的道路越来越宽,城市的绿地越来越多,城市的空间景观越发靓丽。
镇江是一座具有3000余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又是一座临江而建的山水城市,山中有城,城中有山。
今年以来,镇江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显山露水、透绿现蓝”,建成一座清新秀丽、充满灵气的江南名城,展现城市山林和大江风貌。
今年3月份以来,镇江启动了城建四大重点工程。
这四大重点工程分别是全长2.8公里、总投资超亿元的引资大道拓宽改造工程,总面积1.65万平方米的“城市客厅”大市口广场工程,全长1.9公里、总投资1.1亿元的长江路二期工程,总投资1亿元的中山路和解放路美化亮化工程。
到9月底,四大工程已全部完工,极大地改善了镇江的投资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城市形象。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范文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范文一、调研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城市建设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本次调研将从城市交通、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三个方面入手,旨在探索与解决当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建议和方案。
二、调研内容1.城市交通调研通过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和调研,了解城市交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考察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交通拥堵情况、公共交通覆盖率等方面的情况,并分析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探讨如何通过交通建设和规划优化,提升城市交通效率。
2.环境保护调研调研城市环境污染状况,特别是大气、水源、垃圾处理等方面的问题,了解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挑战。
重点调查重工业企业的治理措施、市区的空气质量和水源保护情况,以及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效,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社会治理调研调研城市社会治理机制和体制机制的运行情况,了解城市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状况。
重点考察公共安全、社区管理和基层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并探讨如何加强社会治理,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三、调研方法1.数据收集收集各方面的数据和资料,包括城市规划、交通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掌握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
2.实地调查通过在调研城市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城市交通、环境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可以选择几个代表性的城市进行深入调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科学的建议和方案。
3.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观点和建议。
同时,可以与政府部门、企业和民众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座谈,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四、调研成果1.调研报告整理调研数据和资料,撰写调研报告,分析城市交通、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解决方案。
2.学术论文基于调研成果,撰写学术论文,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推动学术研究和交流,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3.政策建议根据调研结果和专家意见,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城市发展和建设提供指导和支持。
对城市规划建设有关问题论文
对城市规划建设有关问题的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城市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规划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不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必将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进而总结出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城市交通城市规划建设是指研究城市未来的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这已成为了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建设在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得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1.1 城市规划建设存在随意性城市建设要以城市规划为前提,现如今的城市建设中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法律,然而当前的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经常被改变,随意性很强。
具体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发展变化存在于任何事物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
第二,地方政府高层领导的更替。
第三,利益驱使。
首先是来自于地方的,地方领导们为了寻求财力多数都热衷于土地出让,这些都牵涉到了城市的规划建设。
其次就是个人利益,有少数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操纵或诱导规划的调整,从中牟利。
这些都使现阶段的城市规划建设出现了随意性的特征。
1.2 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居民生活质量的好坏不单要看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设施的完善程度,还要看其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备健康的生态环境。
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居住不能只看城市的规模和建筑,更主要的是看有没有合理的布局和健康的生态环境。
我国现在的城市规划建设在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虽然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水土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并对大型和重要建设项目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制定水土保持方案。
西部大开发中新城市建设发展策略探讨(1)论文.doc
西部大开发中新城市建设发展策略探讨(1) -摘要:在西部大开发中,新城市的发展可以有新的战略思考,可以考虑不依赖大城市发展策略、中等城市发展策略,在新城市方面利用工业推进法、人口拉动法、资金拉动法、大城市边缘渗透扩展法及其它可作为新城市生长点的因素。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城市化;新城市策略;促成方式 1 新建城市的优势首先,新城市的建设可以有很高的产业发展起点。
新兴的城市完全可以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前沿领域作为产业选择的范围,新产业在这样的地区发展,既没有发展的机会成本,又不需要破坏原有的任何发展成果。
其次,高起点的产业可以有较高的城市效益,并形成高效益产业和高效益城市的正向循环。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先进的、新兴的产业在世界经济利益的分配中占有有利地位,它利用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可以在不同产业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价值基础,它会有更好的产业效益。
而一个城市的产业效益好,这个城市的城市发展效益自然就有了基础。
当城市效益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产业效益的提高,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循环关系。
再次,新建城市可以有更大的空间选择范围。
新建的城市不存在原有空间位置的限制,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余地。
这样的选择对发展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自然资源容纳度的问题,解决城市发展的空间局限、资源局限;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将城市建设在最佳的经济点上,使其产生最大的城市经济效益。
同时,我们也可以给城市选择更大的有余地的发展空间,减低城市发展后期的空间成本。
最后,新建城市有更大的人口容纳量,可以解决我们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
新城市不存在固有的人口压力,或者说新城市的问题也许在于必要的城市人口不足,所以,它可以吸收容纳更多的人口,这样一来,不仅更多的农村流动人口有了出路,而且也没有城市失业问题的困扰,甚至可能对缓解其它城市的问题还会有所帮助。
新城市的好处在这里已经可以看得非常明显,而且现实中也有成功的典型。
深圳过去不是一个城市,然而它却取得了比任何一个城市都快的发展速度,而且这个城市发展的产业起点高,新产业进入及更新速度快,城市效益好,从而成为一个新兴城市发展的典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号和预约专家,从而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使就医计划更加准确高效。
1。
2智慧城市使生活环境更怡人
环境也是精神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良好的居住环境与生活空间不但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花园城市、绿色城市的打造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休闲环境。
满足了人们的自然审美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空间的结构优化。
1。
3智慧城市更注重人本发展
智慧城市使城市安全有了保障。
例如,三门峡移动与当地出租车公司合作,在展示广告及监控信息的同时,还安装了隐蔽报警装置,这样,使得司机及乘客在危急情况下的安全有更切实的保障。
此外,智慧城市的发展还关注人的主体地位。
每个公民都是城市的主人,重视提升民众的公众参与度,目的是让人们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和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
一些交流平台关注民生问题,通过市民对智慧城市的预期设想与存在问题的反馈,及时了解并整合反馈信息,从而使政府部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有针对性地作出调整。
2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技术异化问题
随着建设热情的高涨,智慧城市的弊端也日益浮出水面。
由于智慧城市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其建设体系和制度也并不完善,因此,从生态共同体视角审视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技术异化的风险。
2。
1环境风险的反思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强求自然”。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技术的异化会导致环境危机,这将使生态问题进一步加重。
城市的繁荣是依靠消耗能源材料发展的,智慧城市的发展也会受城市化的负面影响,这将危及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前景。
据联合国2014年发布的《世界城镇化展望》预测,到2050年世界城市人口将再增加25亿。
目前世界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该比例将上升到66%,而且,大部分增加的城市人口将集聚在亚非地区[3]。
除此之外,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至97亿人,至2100年将达到112亿人[4]。
不断增长的人口及城市化进程将会耗费更多的能源及材料,这意味着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在居住、能源、交通等方面对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压力也与之俱来。
城市建筑技术的异化在空间的延伸吞噬着人类生存之根。
在时间上,混凝土、钢筋水泥作为技术物如破了自然转变的时间限制,难以回融于自然界的本真过程[5]。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更多的材料及能源被消耗,城市垃圾也随之增加。
这些因素将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造成阻碍。
随着电子产品的极速更迭,技术异化的表现也层出不穷。
电子垃圾作为智慧城市的“残留”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以手机为例,手机智能化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手机外观与性能的更高追求使得手机产品迅速更新换代,淘汰的二手手机一部分回收再利用,另一部分就直接废弃,其中含有大量毒害残留,如果随意处置,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另外,经济全球化使各国联系为一个整体的同时也使环境问题显露出世界性的趋势。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欧美国
家,每年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在本土消化不掉,就会想方设法踢出,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就成为了“垃圾桶”。
目前,我国电子垃圾进口增长速度提高很快,每年从发达国家进口约200多万吨电子垃圾。
广东汕头贵屿镇因拆解废旧电子产品及其环境污染问题而“闻名于世”,被称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城[6]。
这个巨型垃圾场的面积也在日益扩大,并不断向内陆蔓延。
2。
2伦理风险的反思
智慧城市建设的多种运作环节存在着波动风险。
智慧城市的智慧发展靠物联网、云存储等信息技术得以实现。
由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的支撑的智慧城市,将世界各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关系网。
城市技术体系是复杂的巨系统,各个环节都在这个关系网中共存,如果某些环节出现偏差,将会影响整个城市体系的健康运作。
智慧城市下的信息技术风险会导致个人及政府相关部门信息的泄露。
智慧城市使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是智慧城市朝向信息化发展的技术表现。
信息技术离不开网络的传播,然而,网络信息病毒种类繁多,并且具有传染性、寄生性等破坏特征,一旦信息技术发生异化,将造成社会的恐慌。
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受主体性认识的局限性束缚与道德意识欠缺的干扰,使城市发展也会受到干扰。
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活动,其设计、操作过程需要高端人才的参与。
在技术设计及创造时,技术主体无法对未来的风险进行完全的预知和把握,此外,技术人员的道德伦理缺失也可能会阻碍智慧城市的建设。
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融合了高技术等一系列复杂手段,技术主体的目的性干扰将会牵连着整个技术发展动向,一旦目的发生背离,将造成整个技术体系的混乱,影响智
慧城市的良性发展。
2。
3主体风险的反思
技术异化会造成心灵危机的隐患。
智慧化生活与服务带给人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一定程度上人的幸福感缺失。
现代社会下,广告成为人们获得商品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商家通过广告宣传营销产品,造成人们盲目消费。
然而,物质的丰腴与心灵的满足并不总是成正比的,这会导致在物质堆积过后内心深处的空虚感仍然存在。
3生态共同体理念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智慧城市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将城市建设得现代化又不失人文关怀将是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议题。
在广泛的生态共同体时代背景下,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重新审视将更有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将生态文明创造性地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智慧城市发展的创造力。
3。
1遵循生态法则
智慧城市的建设首先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注重生态的整体性。
在生态学中,各种生命层次以及各类生态系统的整体特性、系统功能都是生物与环境长期共生、协同进化的产物[7]。
作为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运作也要遵循生态发展规律。
例如,从技术的规划设计到实施要优先考虑环境因素,因此,要遵循自然法则,合理地开发并实用技术,重新给予大自然“安全感”。
3。
2遵循伦理道德原则
重视伦理道德的构建将会减轻技术异化的负面影响。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参与,树立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是社会有序发展的坚定力量。
在现代社会,个人主义不断膨胀,有些技术人员为了单纯的经济利益的追逐而将道德约束置于脑后。
因此,净化技术目的,矫正扭曲的技术价值观,使技术发展目标与生态价值目标相呼应的主题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设计者和实施者要懂得“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技术主体不但要对现阶段负责,也要对未来负责,从而保证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3生态生存的必然指向
虽然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异化问题虽然无法完全消除,但是可以在生态生存的指引下得到弱化。
人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有义务去理性思考其在自然界中所处的位置。
生态生存是环境伦理学的行动转向,崇尚以一种和谐、共生的理念去感染世间万物,以一种包容平和的心态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对待自然方面,从控制自然转变为解放自然,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指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生存要求我们要怀着感恩之心,感恩自然,善待自然,适度消费。
拥有健康的心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使生活更加“智慧”,才能构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智慧社会。
4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兴起是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文明阶段的显著标志。
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使技术异化的负面影响得到及时的规
避与弱化。
将生态文明注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展现智慧城市的活力。
将自然的智慧,社会的智慧以及人类思维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主动承担起生态共同体的责任与义务,打造环境友好型城市,最终实现人“诗意地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