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教学案简单机械和功

合集下载

简单机械功和能教案

简单机械功和能教案

简单机械功和能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机械及其应用。

2. 让学生理解机械功的概念。

3. 让学生掌握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内容:1. 简单的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

2. 机械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3. 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简单机械及其作用。

2. 展示图片或实物,介绍各种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3. 讲解机械功的概念,通过示例演示并让学生动手实践。

4. 解释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转化。

作业:1. 绘制一幅简单的机械图,并标注其作用原理。

2. 计算一个简单的机械功示例题目。

第二章:杠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3. 让学生能够应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杠杆的分类:一、二、三类杠杆。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矩相等。

3. 杠杆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复习上一章的内容,引入杠杆的概念。

2. 展示图片或实物,介绍各类杠杆的特点。

3.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通过实验演示。

4. 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

作业:1. 绘制各类杠杆的示意图,并标注其特点。

2. 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三章:滑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类型及原理。

2. 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计算方法。

3. 让学生能够应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滑轮的类型:动滑轮、定滑轮。

2. 滑轮组的计算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

3. 滑轮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复习上一章的内容,引入滑轮的概念。

2. 展示图片或实物,介绍各类滑轮的特点。

3. 讲解滑轮组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演示。

4. 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问题。

作业:1. 绘制各类滑轮的示意图,并标注其特点。

2. 设计一个简单的滑轮实验,验证滑轮组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斜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斜面的特点及应用。

苏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教案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教案设计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课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第十一章——整理复习课题第一单元复习(一)杠杆课型:复习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结合功的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3. 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4.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5. 理解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和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1.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3.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3.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教具学具杠杆、挂图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引导学生活动修订栏一、复习作杠杆的力臂。

1.在图15中,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F 1的力臂和阻力F 2的示意图.仔细观察指名板演动手操作集体订正教师引导学生活动2.如上图所示,使用羊角锤拔钉子,动力作用在锤柄上A 点. 请作出拔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F 的示意图. (注意:请在图上保留为确保作图准确所画的辅助线) 3.如上图所示,O 是杠杆OA 的支点.在图中画出拉力F 1和F 2的力臂l 1和l 2. 4.如下图所示,工人师傅想把一个重800牛的油桶滚上一个台阶,他沿最省力的方向推动油桶.在图中画出这个力F 和它的力臂L (支点O 已在图中给出).5.如上图所示,曲杆AOBC 自重不计,O 为支点,AO=60cm ,OB=40cm ,BC=30cm ,要使曲杆在图示位置平衡,请作出最小的力F 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 。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

《简单机械、功》复习教案一、知识网络二、基础诊测(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转动的硬棒称作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

3.杠杆的平衡条件:⑴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处于状态。

⑵实验前应调节,使杠杆在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⑶杠杆的平衡条件:。

用公式可写成:。

4.杠杆可分为杠杆、杠杆和杠杆。

(二)滑轮1.定滑轮:①特点:。

②实质:。

③F移动的距离S和G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

2.动滑轮:①特点:。

②实质:。

③F移动的距离S是G移动的距离h的。

3.滑轮组:①特点:即可以,又可以改变。

②省力情况: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有几段绳子拉着动滑轮,则拉力就是物重的。

(三)功(W)1.定义:。

2.公式:W= 。

3.单位:,符号是,1J=1N·m4.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②(四)功率(P)1.意义:引入功率是表示的物理量。

2.定义:。

3.公式:p= = 。

4.单位:,符号是,1W =1J/s(五)机械效率(η)1.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2.和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3.计算公式是:。

注意:任何机械的效率都 1。

4.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有:机械自重及。

5.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公式是:;斜面机械效率的公式是。

(六)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三、典例解析1.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例1 如图1所示,曲杆AOBC自重不记,O为支点,AO=60cm,OD=50cm,OB=30cm,BC=40cm,要使曲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作出最小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并求出最小力的大小。

2.探究机械的机械效率例2 如图2所示,小明学过机械效率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倾斜程度与斜面的机械效率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物块的探究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1)第三次实验填入表格中的数据:有用功为_______J,总功为__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的原理和分类;(2)掌握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3)能够运用简单机械和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物理计算,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珍惜能源、关爱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分类和原理(1)杠杆:分类、平衡条件(2)滑轮:动滑轮、定滑轮(3)斜面:斜面的倾斜角度、省力情况2. 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功的定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2)功的计算公式:W=Fs;(3)功的单位:焦耳(J)。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分类;(2)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3)运用简单机械和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杠杆的平衡条件;(2)滑轮组的省力情况;(3)功的计算及单位换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简单机械的图片和名称;(2)提问:什么是功?引导学生回顾功的概念。

2. 教学新课:(1)讲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分类;(2)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3)举例讲解如何运用简单机械和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习题;(2)分组讨论,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习题:检查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3. 实际问题解决: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探究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3. 设置合理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苏科教版初三上) (3)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苏科教版初三上) (3)

2112 =F F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苏科教版初三上) (3)【教学目标】 1、杠杆平稳条件2、 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3、 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运算【教学重点】 杠杆平稳条件、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运算【教学难点】【实验器材】 多媒体材料【教学方法】 讨论、归纳【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知识点分析:〔一〕杠杆1. 定义〔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确实是杠杆。

〔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3〕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4〕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5〕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6〕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 杠杆的平稳条件 2211 ⨯=⨯F F ,也可写成杠杆平稳:杠杆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

3. 杠杆的种类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起子、扳子。

〔2〕费劲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镊子、钓杆。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天平。

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费劲杠杆费劲,但省距离。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二〕滑轮1. 定滑轮〔1〕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2〕原理: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 动滑轮〔1〕定义:轴能够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时间功〔2〕原理: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动滑轮省一半力。

3. 滑轮组〔1〕定义:由几个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叫滑轮组。

〔2〕原理:即利用了动滑轮省一半力又利用了定滑轮改变动力的方向。

〔三〕功1. 功的初步概念: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那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那个力就对该物体做了功。

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功的运算:功=力×距离 W=F ×S3. 功的单位:焦耳,J 1J=1N ·m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截了当用手所做的功,也确实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教案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教案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4.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掌握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功的概念和计算1. 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作用产生的效果,是力和物体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W = F ×s ×cosθ,其中F为力,s为位移,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第二节:功率的概念和计算1. 功率的定义: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表示做功的快慢。

2. 功率的计算:P = W / t,其中W为功,t为时间。

第三节: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1. 机械效率的定义: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表示机械的性能优劣。

2. 机械效率的计算:η= W_有用/ W_总,其中W_有用为有用功,W_总为总功。

第四节: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1. 斜面的原理和应用:斜面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2. 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但费距离。

3. 杠杆的原理和应用:杠杆可以平衡力,放大或缩小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理解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概念。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

3. 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功、功率和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功、功率和机械效率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斜面、滑轮组、杠杆等。

2. 多媒体教学资源:PPT、实验视频、实例图片等。

3. 参考教材:初中物理教材。

六、教学内容第五节:功的应用1. 做功与能量变化:力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状态,如动能、势能等。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学案一、教学内容本章复习的内容包括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滑轮组”和第二节“功”。

重点复习杠杆的五要素,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功的概念、计算以及相关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了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简单机械和功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杠杆的五要素,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滑轮组模型,功的演示仪。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导学生回顾杠杆的五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滑轮组的省力特性。

3.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滑轮组和杠杆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讲解: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演示功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5.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功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简单机械和功杠杆的五要素: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支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省力、改变力的方向功的概念: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功的计算公式:W=FS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杠杆的五要素。

答案:杠杆的五要素包括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和支点。

2. 请解释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答案:滑轮组的省力特点是指通过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并且可以减小所需的力的大小。

3. 请用公式表示功的计算方法。

答案:功的计算公式为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复习了简单机械和功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章节一:复习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回顾并巩固对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斜面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 杠杆的原理和分类。

3. 滑轮和斜面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各种简单机械的特点和应用。

3. 教师总结并强调重点知识点。

章节二:功的定义和计算教学目标:1. 复习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理解功的应用和能量转换。

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功的单位和国际制单位。

3. 功的应用和能量转换。

教学活动: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功的应用和能量转换实例。

3. 教师总结并强调重点知识点。

章节三:复习功率的概念教学目标:1. 复习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理解功率的单位和国际制单位。

教学内容:1.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功率的单位(瓦特)和国际制单位(千瓦)。

教学活动: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功率的单位换算实例。

3. 教师总结并强调重点知识点。

章节四: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教学目标:1. 复习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内容:1. 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少摩擦、优化设计等)。

教学活动: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实例。

3. 教师总结并强调重点知识点。

章节五:综合练习和复习总结教学目标:1. 巩固本章复习的知识点。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综合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

2.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教学活动:1. 学生自主完成综合练习题。

第十一章_简单机械和功教案

第十一章_简单机械和功教案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第一节杠杆一、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剖析1.认识杠杆杠杆是最基本的简单机械。

所谓杠杆,就是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1)支点:杠杆绕着它转动的点,也叫做转轴。

(2)动力:推动杠杆转动的力(动力可以是人力,也可以是畜力、风力、电力、水力、蒸汽压力等)。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正确辨认杠杆的标准是:把实物抽象成“硬棒”,找出一点(支点)、二力(动力和阻力)、二臂(动力臂和阻力臂)。

2.怎样画杠杆示意图画杠杆示意图是研究杠杆的重要方法,是实物杠杆的科学抽象,是物理学的书面语言。

只有正确画出杠杆示意图,才能进一步研究杠杆问题。

如图11-1所示,用撬棒撬石头的时候,撬棒就是一根杠杆,如何画出撬棒的杠杆示意图呢?作图步骤如下:(1)画出杠杆:用粗线条把杠杆主要形态画出来,不要画实物外形。

(2)找出支点:设想杠杆转动,在杠杆转动时找出支点,可用“△”表示,也可用“·”表示,并标出字母“O”。

(3)标出两力:根据杠杆的转动方向,判断动力、阻力的方向,并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动力F1、阻力F2,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点均应画在杠杆上。

(4)作出两臂: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力的作用线重合,让另外一条边通过支点,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必要时可正向延长或反向延长)画垂线(力的延长线画虚线),作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用大括号括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分别用字母l1、l2表示.3.杠杆的平衡条件初中阶段只研究杠杆处于静止状态的平衡。

杠杆平衡时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一条件叫做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研究得到的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为:F1l1=F2l21221l l F F ,它表示动力臂L 1是阻力臂L 2的几倍,则动力F 1就是阻力F 2的几分之一。

4.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如图11-3所示,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小于阻力,即l 1>l 2,F 1<F 2。

功和机械能总复习教案

功和机械能总复习教案

功和机械能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

3. 能够运用功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机械能的定义和分类3.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4. 实际问题中的功和机械能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

2. 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功和机械能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功和机械能的概念和应用。

2.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和机械能的转化原理。

3. 利用互动讨论法,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功和机械能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机械能的定义和分类。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功和机械能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题: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方法。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评价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评价学生对机械能的定义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3. 通过互动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功和机械能的概念、公式和实例。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的练习题,涵盖不同难度的题目,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教学视频:寻找相关的教学视频,展示实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第3-4课时:讲解机械能的定义和分类。

3. 第5-6课时:讲解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

简单机械机械效率复习教学案

简单机械机械效率复习教学案

--物理复习教学案——《简单机械和功》部分【知识梳理】(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

3、杠杆的平衡条件:⑴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处于状态;⑵实验前应调节,使杠杆在位置平衡,目的是:; ⑶实验中,使用杠杆的中心作为支点的目的是; ⑷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⑸杠杆的平衡条件:,用公式可写成:。

4、杠杆可分为三类:一是 杠杆:这类杠杆的 比 长,它能省 ,却费 。

这类杠杆有 、 、 。

二是 杠杆:这类杠杆的 比 短,它费 ,却省 。

这类杠杆有 、 、 。

三是 杠杆:这类杠杆的 和 相等,它不省 ,也不费 。

这类杠杆的主要代表是 。

(二)滑轮:1、定滑轮:⑴特点:①②③;⑵实质:;⑶F 移动的距离s 和G 移动的距离h 的关系。

2、动滑轮:⑴特点:①②③;⑵实质:;⑶F 移动的距离s 是G 移动的距离h 的。

3、滑轮组:①特点:即可以,又可以改变。

②省力情况: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有几段绳子拉着动滑轮, 则拉力就是物重的。

滑轮组(不计绳子的重力和摩擦,也不考虑动滑轮重力)F 拉=G 物s =h 滑轮组(不计绳子的重力和摩擦,但考虑动滑轮重力)F 拉=(G 物+G 动)s =h(三)功的原理1、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2、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要省距离必须费,既 的机械是没有的;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或 者可以省、也可以改变力的,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针对练习题1、如图1所示,曲杆AOBC 自重不记,O 为支点,AO =60cm ,OD =50cm ,OB =30cm ,BC =40cm ,要使曲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作出最小力F 的示意图及其力臂,并求出最小力的大小。

2、一支杠杆,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为20:1,则阻力跟动力之比为,用它来撬石块,石块重为800牛,则所需动力为牛。

功和机械能总复习教案

功和机械能总复习教案

功和机械能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掌握机械能的定义,了解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能够运用功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机械能的定义及其转化和守恒定律。

(3)运用功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功的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2)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在复杂情境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功的概念,引导学生复习功的计算方法。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机械能的定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强调重点公式。

(2)讲解机械能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结合实例,解释功和机械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3. 课堂练习:(1)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功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功的计算方法和机械能的定义。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环节:观察学生对功的计算方法和机械能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课堂练习环节: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功和机械能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和机械能的概念。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解决: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功和机械能知识去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课说课稿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课说课稿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课说课稿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课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复习课说课稿:简单机械和功复习课说课稿
一、课时安排:由于本章的复习内容较多,我安排了两课时,今天我说的是第2课时,也就是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复习。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复习了简单机械的基础上进行的复习课,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又是与能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它虽然是在力学中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可以说一切自然现象都与功和能相联系,通过功的教学,充分揭示了物理学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

对功的研究为后面学习功率、机械效率的知识奠定基础。

可以说只有学好功的知识,才能深化对简单机械原理的认识,才能深刻理解功率、机械效率等相关概念。

因此,功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

功率和机械效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效率的概念已广泛应用于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面。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我本人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功概念,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3、理解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4、学会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图。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11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11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11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复习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 第二节“滑轮和斜面”,复习动滑轮、定滑轮、斜面的特点和功能。

3. 第十二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复习功的概念、计算以及各种功的计算方法。

4. 第二节“机械能”,复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回忆和掌握杠杆、滑轮和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以及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和机械能的转化。

2.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和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滑轮组、斜面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杠杆例子(如撬棍),引导学生回顾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 课堂讲解:讲解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示,讲解滑轮和斜面的特点和功能。

复习功的概念、计算以及各种功的计算方法。

解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 滑轮和斜面的特点和功能。

3. 功的概念、计算方法。

4.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滑轮组帮助下提升的高度。

答案: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力的作用,移动了一段距离。

计算这个力做的功。

答案: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一、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重点复习定滑轮、动滑轮、杠杆(包括轮轴)的类型、特点及使用。

2. 功和能量:复习功的计算、功率的概念以及机械效率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简单机械和功的问题。

2. 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机械效率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简单机械的运用,功和能量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杠杆、测力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简单机械,如吊扇、窗户开关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是如何工作的。

2. 知识讲解:介绍定滑轮、动滑轮、杠杆(包括轮轴)的类型、特点及使用,讲解功的计算、功率的概念以及机械效率的理解。

3. 例题讲解:选取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搬砖等,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提升一定高度的水所需的功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简单机械的类型、特点及使用。

2. 功的计算公式。

3. 功率的概念。

4. 机械效率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物理知识,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如计算提升一定高度的水所需的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物理知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更多的简单机械,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发明一种新的简单机械,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功的计算”和“机械效率的理解”。

这两个概念在物理学中至关重要,但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复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解释清楚。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课一、杠杆1、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一般为杠杆中的定点。

力:包括动力和阻力;力的作用点都应在杠杆上。

力臂:包括动力臂和阻力臂;力臂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为垂直距离)2、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的平衡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注意:杠杆静止时的平衡并非一定是指水平平衡,在任意位置的静止都可作为杠杆平衡。

(2)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既不仅是力的大小,也不仅是力臂的长度,而是力与力臂的乘积的大小,乘积大的一端下沉,乘积小的一端上升。

3、杠杆的作图(1)已知力画力臂(2)已知力臂画力(3)画保持杠杆平衡的最小力4、杠杆平衡原理实验5、杠杆的分类及应用l1>l2 则F1<F2 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撬棒、扳手等l1<l2 则F1>F2 费力杠杆费力、省距离筷子、船桨等l1=l2 则F1=F2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托盘天平等二、滑轮及滑轮组1、定滑轮滑轮不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定滑轮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滑轮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动滑轮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臂等于两倍阻力臂的省力杠杆动滑轮省力,但费了距离F=1/2(G 物+G 动) 若不考虑滑轮重,则有F=1/2G 物S=2h 注意:在拉动滑轮时必须竖直拉动滑轮,才有F=1/2(G 物+G 动);若拉动滑轮时,拉力方向不竖直,则F>1/2(G 物+G 动)3、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简单机械——滑轮组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定:①若有n 股绳子连在动滑轮上,则F=1/n (G 物+G 动) S=nh②若滑轮组中连接有m 个动滑轮,则当绳子的一端连在动滑轮上时,F=121m (G 物+G 动) S=(2m+1)h 当绳子的一端连在定滑轮上时,F=1/2m (G 物+G 动) S=2mh③若要从已知条件来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时,在只知道拉力和物重时是无法判断的,因为在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时必须要同时比较拉力F ,物重G 物和动滑轮G 动之间的关系,只有其中两个条件是无法准确判断的。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刘晓林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刘晓林

《简单机械、功》复习教案刘晓林教学目标:1、认识杠杆的要素和符号,会画力臂,辨析三种杠杆。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能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其实质,会分析滑轮组问题。

4、理解机械效率,会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5、识别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重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难点:力臂作图、滑轮组的绕线一、知识网络学生讨论预习导学案知识点总结知识并交流。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功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

简单的机械和功教案

简单的机械和功教案

简单的机械和功教案教案标题:简单的机械和功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机械和功的概念。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将能够认识到机械和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本教案适用于中小学物理教育阶段。

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和功的基本概念;2. 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机械;3. 能够计算简单的功;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机械和功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材料;- 复习和巩固机械和功的相关知识。

2. 学生准备:- 提前阅读相关教材和学习资料;- 准备笔记本和写作工具。

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如剪刀、杠杆等,引起学生对机械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机械的定义和作用。

探究:2. 教师通过实验或示范,介绍简单机械的种类和原理,如杠杆、轮轴、斜面等,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和讨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3.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不同机械的工作原理,并记录下他们的发现和观察结果。

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简单机械完成一些任务,如提升物体、移动物体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所需的力和距离。

总结:5.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机械的定义、分类和应用,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 教师介绍功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应用:7.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计算给定情境下的功,并分享解决方法和答案。

8.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计算使用杠杆提升物体所需的力等。

评估:9.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以检验学生对机械和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10. 教师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和研究机械和功的相关知识,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阅读和实验任务。

教学延伸:本教案可以与其他相关主题结合,如力和运动、能量转化等,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和材料;2. 相关教材和学习资料;3. 笔记本和写作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重运动员举着
杠铃原地不动
A
B 行人手提物品在水
C 妇女手推童车在水
D
人在推木箱时累得出 汗也没有把木箱推动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共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杠杆五要素及作图,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绕线方法,理解功、功率、机械效率的概念,并会用相关公式计算它们的大小。

一、选择题
( )1、下列器具中,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2、利用如图11所示的装置估测物G 的重,当杠杆平衡时,力F 大小为5牛,则物G 的重
A. 大于5牛
B. 小于5牛
C. 等于5牛
D. 无法确定 ( )3、在图中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4、工人用滑轮组把一箱箱货物从一楼提升到五楼,在滑轮组上加润滑油后,机械效率提高了,则加润滑油后工人提升同样的重物时,做功的( )
A .有用功减小,总功不变
B .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C .有用功减小,总功减小
D .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
( )5、如右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 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 2,机械效率为η2。

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A. W 1 = W 2,η1 =η 2
B. W 1 = W 2,η1 <η 2
C. W 1 < W 2,η1 >η2
D. W 1 > W 2,η1 <η2
(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功多的机械,做功快 B .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高 C .功率大的机器机械效率高
D .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快
图11
第( )7.如图,粗略测量小明引体向上运动的功率时,下列物理量不需要测量的是
A .小明的质量
B .单杠的高度
C .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
D .做引体向上的时间
( )8、上图是一个两面光滑的斜面,∠β大于∠α,同一个物体分别在AC 和BC 斜面受拉力匀速运动到C 点,所需拉力分别为F A 、F B ,所做功分别为W A 、W B ,则: A 、F A =F B ,W A =W B B 、F A <F B ,W A =W B C 、F A <F B ,W A <W B D 、F A >F B ,W A >W B
二、填空
9、 图中的“塔吊”将8000N 的钢材竖直匀速向上吊起8m ,塔吊对钢材所做的功W 1 = ______ ;又沿水平方向移动3 m ,塔吊对钢材做功W 2 = 。

10、东风牌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160m ,所用时间为20s ,若此时卡车所受的牵引力为5000N ,则这段时间内牵引力所做的功为 J ,牵引力的功率是 __W 。

11、小强利用下图1所示的滑轮组去拉物体,使重为2000N 的物体A 在3s 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移
动了6m ,若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F f = 600N ,小强所用拉力F = 250 N ,则拉力F 的功率为____W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____ .
12、下图3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将重400N 的木箱匀速向上提升,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在此
过程中,工人用的拉力为___N ,木箱的重力势能___(“增大”、“减小”或“不变”). 13、(不计绳重摩擦,且动滑轮重小于物重),它们分别将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

则F 甲_____F 乙 η甲_____η乙(选填“>”、“<”或“=”)
14、某工人用上图3所示的装置把重240N 的物体提高1m ,所用的拉力为150N ,则该工人克服重力所做的有用功为__ J ,总功为____J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 三、作图、实验题
15、作出下图中F 1与F 2的力臂,并标明L 1和L 2
16、下图2示,试画出作用在杠杆A 端使杠杆平衡的最小动力的示意图,画出该力及力臂。

F 乙
G


图1
图3
17、请画出用图中滑轮组匀速提起重物最省力的情况下绳子的绕法,F= G
18、按照要求画出图中所示滑轮组的穿绳情况。

甲图:F =1/4G (滑轮重和摩擦不计)
19、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活动中,
(1)所需的器材除了杠杆、支架、细线、钩码外,还需要________。

(2)支点在中间的好处是 ,使用之前要调节 。

(3)在杠杆的支点两侧上挂上钩码后,发现左端比右端高,应将钩码向______移动(填
“左”或“右”),使杠杆在_________位置平衡,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表是某同学实验的过程记录,请把表格中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6)若某次操作出现如图所示情况,发现F 1×OB 与F 2×OA 两者并不相等,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F 1×OB F 2×OA 。

(填“>”、“<”)
20、小军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的一个高度可调节的斜面,来探索斜面的省力情况、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

他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车的重量,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动小车,调节小车倾斜角θ的大小进行了多次测量,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 ⑴ 实验过程中拉力的方向应与斜面 。

⑵ 请你在上表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据。

图2 G
⑶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斜面倾斜角度θ越,使用斜
面越省力,斜面的机械效率越。

⑷若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则要保持不变,斜面的
光滑程度不变,只改变,这种研究方法我们称之为法。

(3)归纳他俩的实验探究,你所得的结论是:。

四、计算与应用:
21、如图所示,通过滑轮组用200N的拉力在20s内将重为480N的物体匀速提高2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额外功是多少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当匀速提升600N重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2、如图所示,杠杆在竖直向下的拉力F的作用下将一物体缓慢匀速提升,下表是提升物体时采集到的信息:
(1)若不计杠杆自身重力和摩擦,求拉力F的大小;
(2)若实际拉力F为90N,求拉力做的总功及杠杆的机械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