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比较阅读复习课(精)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现代文阅读之传记阅读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现代文阅读之传记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132a3d09cc175527072208e4.png)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 第二章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 第二章
1.把传记当作一般的阅读材料。如对重要词语、句子 和内容的理解,对作品风格的分析和人物形象的评价,对 感情的体验和感悟等。 2. 一是结合作品考查对传记理论知识的理解。如自传的 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虚 构、传记的选材与语言表达、传记人物描写与刻画、勾勒 二是运用传记知识分析作品。如分析传记的结构、表 现手法,总结传主的事迹、贡献或形象、性格特点,评价 传主的价值、影响或传记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2.要抓住文章的叙事和描写中所充分展现出来的人物 的个性。对文章中写得生动传神的片断,要反复地诵读、 深入体会,把握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对一 些时间性比较强的人物传记,可以采取列表格的形式,来
3.把握传记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的艺术特色。可以从 事件的叙述、人物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 概括,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通过阅读掌握传记 写作中选择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体会传记褒贬鲜明、文采
②“分析传主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特征”题型:首先,从人物 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其次,从传主
第四部分 (2008
现代文阅读 · 第二章
(点击打开)
请根据②③④⑤段的内容,每段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陈寅恪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第二段主要写到陈 寅恪的学识和成就,从文中‚游学欧美十数年……一生治学涉及……等方面,尤其 精治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学‛这些内容可得出他‚学识渊博‛,从文中‚《隋唐制度 渊源略论稿》……有划时代意义‛,‚至于《柳如是别传》,……有着重要的参考 价值‛ 这些内容可得出他‚成就卓著‛。抓住‚学识‛和‚成就‛概括。第三段主 要写他在逆境中专心治学的态度,抓住‚心有所属,兀兀独处而无悔;志向远大, 冷清寂寞仍无怨‛概括。第四段写他对官位的态度,抓住‚陈寅恪被任命为科学院 中古研究所所长,但被他委婉地拒绝了‛、‚固守自己的价值主张‛概括。第五段 是作者对他治学精神的评价。抓住‚前人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 【答案】①学识渊博,成就卓著;②专心治学,无悔无怨;③不慕官位,固守 己见。④勇于创新,超越自我。(每点1 【解题指津】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概括出主要事件,归 纳段落要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传主故事,结合作者的评价性词句,抓住关
比较阅读在初三复习中运用
![比较阅读在初三复习中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790e4ac92cc58bd63186bd71.png)
浅谈比较阅读在初三复习中的运用摘要:语文教学倡导的是能力和知识的运用。
途径之一,就是阅读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而比较阅读就是培养这种感受的有效方法。
选择和确定好“比较点”是培养学生比较阅读能力的关键,比较时可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类比侧重于求同,找出相同点,即“异中求同”;对比侧重于求异,突出被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即“同中求异”。
关键词:比较阅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比较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四:“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语文阅读目标之二:“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和表达另作设计。
”在文章与文章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词语与词语之间都可以进行比较,学生在精读课文,作细致周全的分析之后便可进行比较。
选择和确定好“比较点”是培养学生比较阅读能力的关键,比较时可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类比侧重于求同,找出相同点;对比侧重于求异,突出被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比较可以是以下几个方面:一、主题思想的比较同一主题由不同的文章表现出来。
从求同的方面来说,可以从不同的文章中,受到同一种思想教育或艺术感染。
不同的文章对同一事件的目的又不一样。
同是进谏,表现了一位臣子的赤胆忠心和爱国之情。
《曹刿论战》中曹刿进谏的目的是希望鲁庄公能够认识到“取信于民”的战胜的前提;《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进谏的目的是让齐王能广泛地听取人民的意见,做到政治清明,才能使国家强盛;而《出师表》诸葛亮进谏的目的是希望后主能亲贤远佞,这才是“北定中原”的保证。
二、人物形象的比较不同的文章常常刻画了同一类型人物。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和吴进梓的《范进中举》中的范进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深受其毒害。
现代文阅读-()—广东省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ppt精品课件[4]
![现代文阅读-()—广东省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ppt精品课件[4]](https://img.taocdn.com/s3/m/6f8ec321700abb68a882fb6f.png)
情节发展 丢钥匙
还钥匙
小王要“我” 家换锁
两家换了锁
“我”的 心理
①
②
③
④
(2016年广东省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陈国凡《平衡》)
参考答案 ①窝火 ②紧张 ③惊讶 ④平衡
返回目录
(3) 概括(补充)事件的主要情节。 例1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地点
情节
主要事件
学校
开端
看见沙宁老师被捕
集中营门口
发展
①
集中营里面
高潮
②
(2015年广东省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程刚《集中营的课堂》)
参考答案 ①手握一枚手雷,大叫着冲向敌人而被捕
②准备用火柴点燃油库而被纳粹射杀
返回目录
பைடு நூலகம்
例2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开端(北京) 发展(“话吧”) 高潮(礼堂)
主要事件 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从未见面 ① ②
返回目录
(2) 文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作用、好处、妙处)? 这种题型的答题套路是: ①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 的情状),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②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 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理。 ③有些词需要分析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然后结合其作用来分 析表达效果。 人物描写:点出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 ,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 环境描写:A. 渲染了一种……气氛;B. 烘托人物……性格、心理等; C. 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D. 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421ac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6e.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一、阅读《敬业与乐业》(节选),完成第5--8题。
(18分)①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
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三项集训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三项集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697d4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f.png)
“父亲呢?”他怎么回答?他自己留在家里是为尽孝。可是,他既没保住父亲的命,也 没能给父亲报仇!他出了汗,他没脸去见老三!
3.(回扣教材·关联“戏剧作品”单元)老舍本人是文坛的“全能冠军”,身兼小 说家、戏剧家多职,所以他的小说具有很强的戏剧感,本文的对话描写就具有鲜 明的话剧特征,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3.(回扣教材·关联“戏剧作品”单元)老舍本人是文坛的“全能冠军”,身兼小 说家、戏剧家多职,所以他的小说具有很强的戏剧感,本文的对话描写就具有鲜 明的话剧特征,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C.“惨笑了一下”,表明瑞宣意识到指望老三能原谅自己的想法是一厢甘心的。
2.C项,“意识到指望老三能原谅自己的想法是一厢甘心的”是对人物形象和动 机的误解。根据“不,老三是明白人。对的,老三必定会原谅自己的”可以看出, 瑞宣意识到先前担心老三会责问自己是多余的,这里的惨笑只是体现了瑞宣的无 奈与矛盾。
热点 回顾
2023年新课标I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7题C项“最后一段景物描 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 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考查自然景物作用的比较;D项 “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 对民俗的铺写描画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考查的是社 会环境的比较。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瑞宣立了一会儿,刚要转身回去,一位和尚轻轻地走过来。和尚看左右无人,从袖 口中掏出一张小纸,递给了瑞宣,然后打了个问讯,转身走去。瑞宣赶忙走进院内,转 过了影壁才敢看手中的纸条。一眼,他看明白纸条上的字是老三瑞全的笔迹。他看了三 遍,才认明白那些字:“下午二时,中山公园后门见面,千万!”他跑进屋中,一下子 躺在了床上。第一个来到心中的念头是:“我叫老三逃出去的!”
小升初语文复习现代文分类阅读完美课件
![小升初语文复习现代文分类阅读完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a6bbe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4.png)
景,也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
27
(4) 体会写景类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对大自然或 祖国山川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 (5) 知道写景常用的手法。写景为了表现景物的美,一 般会运用一些恰当的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 排比、对比等。如《桂林山水》一课,比喻、排比、对 比非常明显。
到了救星,七嘴八舌地把事情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老乡听了,放下了装满大西瓜的箩筐。他稍想了一下,便果
断地说:“我送她去医院吧,来,背上。”老乡蹲下了身子。姑
娘的同伴没有动,只是担心地说:“你这瓜怎么办?”“啊呀,
救人如救火,人总比西瓜重要!”老乡依旧半蹲着,可姑娘的同
伴依然没有动。
23
就在此时,不知是谁急中生智地高声说:“我们把他的瓜 买下来吧!”大伙儿热烈响应,便塞上钱,捧着西瓜走到一边。 我和妈妈也买了一个瓜。
20
1.选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以人物 的 感情变化 为线索。请你概括一下写在横线上: 欣赏——惊叹——又惧怕又欢呼——沉思——向往 2.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我”第一次登山的所见所感。
21
3.你登过山吗?有什么感受?请你简单写一写。 登过。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真正体会到“一 览众山小”的境界。
25
3.短文写了两件事,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并说 说哪件详写,哪件略写。
卖西瓜的老乡救助姑娘;众游客买老乡的西 瓜。前者详写,后者略写。 4.文章通过这件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 表现了老乡和众游客乐于助人的品质。
26
写景类文章
写景状物
【阅读提示】
(1) 了解写景类文章的类别。写景类文章主要有三类:一是游记
4
方法2:动作描写 例句:从那以后,竺可桢每天鸡鸣起床、跑步、
2025高三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Ⅰ 整体阅读深度理解课件(共36张PPT).ppt
![2025高三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Ⅰ 整体阅读深度理解课件(共36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9265e46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4.png)
2.勾画论据:圈注含“如”“例”等的语句,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示比较、引述等的语句,迅速把握理论论据。
3.标注关键词:①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②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③某些指示代词;④含有肯定或否定意义的关键词;⑤提示信息的词;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 三析层次和结构,把握每则材料的行文思路。 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每则材料的结构,如总分结构等。 其次,从局部把握每则材料段落内部、段落之间的关系,如并列、对比等。
的对象定位于篇章层面。(T1-A)(T3-B)杨宪益的翻译可以称之为“临摹式翻译”。“临摹”是初学书画之法,就是照着一幅书法或者绘画描其形而逮其神,最终达到惟妙惟肖。临摹者往往会将忠实原作视为自己对艺术的全部追求,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正是这样一件艺术性高超的临摹作品。(摘编自党争胜《霍克思与杨宪益的翻译思想刍议》)
第二步:带题细读——以题带文,勾画关键词句。
〔整体阅读示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T2-A)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的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传教士以来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此外,(T1-C)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
(2)书评是以“书”为对象,对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价值判断的文章。
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归纳概括重要信息比较材料异同与侧重点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归纳概括重要信息比较材料异同与侧重点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04abc7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1.png)
在认真总结多年来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袁隆平终于认识到,后代不育性状的 不理想是亲本的亲缘关系太近造成的。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与亲本的亲缘关 系呈正相关,即亲本的亲缘关系越远,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育性 状就越明显。于是一切都变得清楚了:下一步的工作即是寻找地理远缘或遗传 远缘的稻株,而在这些稻株中,野生稻或野生稻中的不育株作为亲本则是最为 理想的,它极有可能突破此前不育系选育的难关。“远缘杂交”技术路线的确 立,是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迈向成功的关键性一步。随着雄性不育野生 稻(野败)在海南的发现,“远缘杂交”的技术路线得到证明,它不仅正确而且 完全可以实现。
(摘编自靳晓燕《太空授课,中国科普教育的新契机》)
材料三: 此次天地授课基于我国天链中继系统,也就是天链卫星系统,采用高速双
向音视频传输,以天地对话等互动情势开展,舱内采用多台高清摄像机通过中 继高速链路将高清视频实时传送至地面,地面上行两路高清图像送至舱内显示 器,从而实现双向视频传输。
王亚平通过一个大大的液晶屏幕能够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这个 大屏幕就是外表与照明分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外表与照明分系统是空间站系 统中最具有航天员参与特点的分系统之一,具备人机交互功能,能够为航天员 操作空间站提供交互及操作平台,同时为航天员在轨期间的工作、生活、出舱 活动、交会对接等任务提供环境照明,其显示、手控和照明等子系统使用的很 多器件和技术非常新颖、特殊且趋于相关技术领域前沿。
稻具有杂种优势,根据高粱、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功经验,他将这种杂交思路 用于水稻物种上,由此提出了‘三系法’籼稻杂交路线”以及材料二“‘远缘杂 交’技术路线的确立,是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迈向成功的关键性一步。随 着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在海南的发现,‘远缘杂交’的技术路线得到证明,它 不仅正确而且完全可以实现”可以概括出:提供了杂交水稻的技术范式,推动了 遗传育种学的学科发展。根据材料三“推广杂交水稻,还促使中低产稻田的面貌 产生根本性变化,同时改变了农民对中低产稻田的种植评估观念”可以概括出: 推广了新型的种植模式,改变了农民对中低产稻田的种植评估观念。 【答案】 ①促进了食粮增产,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②提供了杂 交水稻的技术范式,推动了遗传育种学的学科发展;③推广了新型的种植模式, 改变了农民对中低产稻田的种植评估观念。
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课件熟读四 现代文阅读考点思维导图精品PPT(共51张PPT)
![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课件熟读四 现代文阅读考点思维导图精品PPT(共5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c1e2708bd63186bcebbcbf.png)
(13)后来,这柄锤伴随着你,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城重点高中, 又伴你考入大学,直到有了工作。结婚那天,你把小锤悄悄装进梳妆台 的小抽屉。
(14)你细心地找来一个小盒子,把小铁锤装进去,当作包裹邮给儿子, 里边附了你写的一首清代诗人郑燮的七绝《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5)一个月后,儿子的信来了。他的字一个个排列整齐,力透纸背。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 间。”诗后,有一个明显的小锤印。你心里长出一口气,拧紧的眉毛舒展 开来。
3.认真揣摩文章,指出文章的线索。(2分) 【考点三:理清文章线索】明线:儿子去部队锻炼成长的经历。暗线: 母亲对儿子的情感变化。 4.(真题) “儿子”入伍前后判若两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4分) 【考点四:概括内容,梳理情节】①以前肥胖、懒惰,现在高大、结实, 吃苦耐劳。②原来性格叛逆,与父母对立,现在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 孝顺谦和。③之前任性、蛮横,现在明事理,守规矩,关爱他人。④入 伍前成绩平平、得过且过,现在主动学习、努力进取、表现突出、事业 有成。(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5.本文是用第几人称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考点五:分析人称的作用】第二人称。在文学作品的叙事过程中,第 二人称的使用还是比较少见的。用第二人称有这样几个好处:①可以快 速让读者融入到角色中去;②在感情的抒发上变得更为方便;③让读者 一看就立马有一种和作者直接对话的感觉,读起来更为亲切,同时也会 有设身处地的感觉。
(18)儿子用从部队学到的厨艺,为你和丈夫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儿 子给你和丈夫讲述部队里的故事。
(19)你弟弟擦窗户玻璃,意外跌伤肋骨。儿子开车送舅舅去医院。舅 舅让儿子坐车上等。可他还是规规矩矩地把车停到车位,非扶着舅舅走 不可。拍片、查结果,楼上楼下地陪检,细心照料舅舅。 (20)“我这个外甥变化真大!”弟弟高兴地给你打电话。 (21)那个喜欢与你顶牛儿的青涩少年走远了,你有点儿怅然若失。但 最后,你幸福地笑了。泪眼蒙眬中你忽然觉得,当初的选择,是一个美 好的插曲,就像那把小铁锤,真的很美!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Ⅰ比对判断,答对客观题专项复习课件(共67张PPT).ppt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Ⅰ比对判断,答对客观题专项复习课件(共67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a23f4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4.png)
判定 技巧
①如果文章或选项中有“目前”“打算”“预计”“已经”“将来”等表示时 态的词语,要注意是否出现“未然”“已然”混淆的错误。 ②如果文章或选项中出现了“可能”“也许”“或许”“大概”“一定”“必 定”“必然”等表推测判断的词语,要认真辨析是否出现“或然”“必然”混 淆的错误。
〔对点训练〕
1. 根据原文,判断选项正误,并分析原因。
原文 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了自然规律在“自然世界”的形成 中所发挥的同样的作用。
分析:根据原文中“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发挥的同样的作用”一句可 知,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同样作用的是“社会价值规范”,并非“自然规律 ”。选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对点训选练项〕错误。“强立名义”是发展进程中的中国目录学史的缺点,而非姚名达
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 本功。
选项错误,关系混乱。选项中“是因为”使两个分句形成了因果关系,从原 文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来看,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成立。
文内信息推断
〔考点解读〕
文内信息推断即文内信息的推理判断,此类题目要求对文本 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和推断。命题人常在依据与结论的一致性、 逻辑关系的合理性方面设置错误点,主要包括无中生有、推断过 度、强加关系等,侧重考查考生对相关材料信息的分析、评价、 逻辑推断能力。
立名义,反觉辞费”。关于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中国目录学史也未尝不
原文
可用“断代法”来编写(吕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即用分期断代法论述),但我 们对他敢于学术创新的肯定是无须见仁见智的。问题在于,姚名达的方法是否能
够、又怎么能够让中国目录学“源流毕具,一览无余”呢?其实作者知道这样做也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Ⅰ之行文脉络(论证结构、论证思路)题突破 课件(36张PPT)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Ⅰ之行文脉络(论证结构、论证思路)题突破 课件(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89cb9f503d8ce2f01662309.png)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参考答案】
① 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② 进而将沿革 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 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 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雕塑《拉奧孔》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 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 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 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 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 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 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 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 不一定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议论性文章读写 文体知识梳理+基础考点精讲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议论性文章读写 文体知识梳理+基础考点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257ab4e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9.png)
立论
示例:《谈读书》,文章每一部分先提出观点,然后正面论证观点。第一 部分探讨读书的目的,第二部分探讨读书的态度和方法,第三部分探讨读
书的价值。
论证 方式
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面的观点, 从而阐述自己正确的观点。(先树靶,后射靶,最后得结论) 示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作者开篇摆出对方的论点 (中国 驳论 人失掉自信力了) 和论据(自夸地大物博,信国联,求神拜佛),然后 批驳反面观点 (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有中国脊梁 在),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号召广大中国 人民要分清是非,向英雄人物学习,积极投入革命的洪流中去。
议论要做到言之有据。在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其 次要确保材料观点与论点一致;最后注意材料要丰富,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3.论证
定义: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合理的论证要求选用恰切的论据,运用适 当的论证方法,准确阐发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就一定的事件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从正面证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典例精讲
读懂文章 看标题:
文章标题是“伤疤的身价”,需要思考:“伤疤”是什么? “伤疤”为什么有身价?
理思路: ①段:带有“鬼脸”的黄花梨价值连城。 ②段:_“__鬼__脸__”__的__形__成__过__程___。 ③段:伤疤让黄花梨更加名贵。 ④段:____总__结__收__束__全__文______。
敬自己职业的危害,强调了“要敬业”的观点。
3.论证
论证 结构
总分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 总式 度来论证中心论点。
并列式
并列式(横式结构)是对中心论点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 分别进行论述,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可按事物 的性质排列,可按事物的特点排列,也可按“首先”“其 次”“再次”等次序排列。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题八 现代文阅读课件(57张PPT)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题八 现代文阅读课件(5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3098ac1711cc7931b716fe.png)
自己的一份力量。 ⑦移动支付带来的变化,是技术的升级迭代,
⑤目前,移动支付与娱乐、餐饮、出行、购物 、医疗等行业都有了高度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仅是 线上,线下也是一样。“五一”期间,选择用微信搭
乘公共交通的人数同比增长215%;在加油站的消费同 比增长116%。在超市、停车场、餐厅等大部分生活场 景中,扫码支付已经得到普及,这种高度融合促进了 无现金在国内的发展进程。
(三)以“拙诚”赢“百巧” 郝启荣
①“宁为世人笑其拙,勿为君子病其巧。”现 实生活中,一个质朴拙诚的人,因待人接物老实可靠 ,往往容易获取信任;经常自作聪明的人,机关算尽 、处处讨巧,却令人感觉圆熟奸猾,不能不防。
②为人,贵在朴讷诚笃。《韩非子》记载,魏 文侯与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临出发前刮起大风 ,遭随从劝阻。文侯说:“不可。以疾风之故而失信 ,吾不为也。”于是他亲自驾车前去,告知守山之人
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
专题八 现代文阅读
(一)移动支付构建智慧生活 ①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移动支付正在成 为人们享受智慧生活的助推器。不管是去大型超市购 物,还是在街边小摊买菜,都能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 来完成支付,就连路边乞讨的人都开始随身携带目前 最火的二维码了。 ②移动支付属于电子支付方式的一种,因而具有 电子支付的特征。随身携带的移动性,既消除了距离 和地域的限制,又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要的服务、应用 、信息和娱乐。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使得用户可随时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语句赏析(最后复习)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语句赏析(最后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1c8c81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9.png)
花盛开,蝴蝶飞舞,蜜蜂采蜜,树枝摇曳的春景,表达了 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语气充沛,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音韵和谐。
语言赏析
4.请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句式特点: “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
语言赏析
语言赏析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①小姑娘面容娇艳,像一朵花一样。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姑娘娇艳的“面容”比喻成
“花”,生动形象地写出小姑娘的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 情。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 赶趟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人的情态,“让”、“赶趟 儿”,生动形象地写出春花开得繁茂的情态,表达了作者 的喜爱之情。
9.“文学作品大家赏”栏目邀请你作为特约撰稿人,给这篇 小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请完成这个任务。(从主题思想、语 言表达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来赏析) (5分) 示例一:(语言表达方面)文章多用神态描写,语言生动形 象,质朴感人,父亲诚实守信、执着较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如文中“父亲一下子坐立不安起来”生动的写出父亲在得知 将很快到分路口,很难顺利追上货车司机时候的不安。又如 “父亲一下子靠在后背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也生动的表 现了父亲在明确尾子蜂蜜不会被搞混后的放心的心情。神态 描写,生动形象,将父亲的语言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赏析下列句子/请给下列句子 做批注)。
①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夸张…… ②描写方法 人物描写 景物描写 细节描写 ③词语运用: 动词、副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的作用。 ④句式特点: 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长短句相结合,齐整中有变化,使表达错落有致,有情趣。
中考语文复习讲义精品课件 第4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讲义精品课件 第4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fc32591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2.png)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材料一用新闻报道《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的 原因及要求。 B.材料二采用列图表的方法说明了光明中学初三学生使用手机对视力影 响最大。 C.材料三表明,法国明确规定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生一律禁止在校 内外使用手机。 D.从相关阅读材料可以发现,意大利、法国对学生的手机管理比中国要 求更严格。
③在主题上,较集中。角度多元,但问题聚焦,主题具有集中性。 如 2021 年江西中考语文试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三则材料从“嫦娥 五号”“北斗系统”和“神舟飞船”三个角度体现了中国对人类航 天事业的巨大贡献。 特点 ④内容具有时代性。材料一般都散发着时代的气息,引导考生关注 社会热点,体现阅读与生活紧密相连联的特点。如 2021 年湖南湘潭 中考语文试题中的“脱贫攻坚”、江苏“老人和数字化生活”、北 京“智慧城市”等。
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类型
(选自《长沙晚报》,有改动)
▪ 材料三 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的基本 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掌控 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从长远来看,保障 国家粮食供给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我 们需要有一批从事农业科技尤其是粮食种植 方面的专家。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抓起,鼓 励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投入到农业科技的学习 与研究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 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抓在中国人手中”。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由材料一“教育部办 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及《通知》的具 体内容,材料二关于“初三学生使用手机的不良影响”的调查统计图,材料三 “意大利是欧洲第一个禁止学生上课时使用手机的国家……甚至在校外进行教 学活动时,都禁止使用手机”,材料四“采取‘堵’和‘疏’、‘管’和‘控’相结合的 方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分析可知,四则材料都是围绕“中小 学生手机的使用和管理”的问题来阐述的。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Ⅰ课件50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Ⅰ课件50张](https://img.taocdn.com/s3/m/1939643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8.png)
•现代文阅读Ⅱ
一、现代文阅读Ⅱ考试变化:
•1、体裁上依然以小说、散文为主,但是有淡化或者模糊文体界限的趋向。 如2018年全国Ⅰ卷《赵一曼女士》(像散文的小说)、2020年全国卷三 《记忆里的光》(像小说的散文)
• ③《2021年高考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强调试 题“优化情境 设计,强化关键能力考查,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引导减少 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真正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立 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 能力、必备知识)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学生必须拒绝侥幸心理,宏观把控文章,对重要概念的到位辨析、 对文本的真正理解、对观点的灵活迁移,读“活”文章。
• 《玻璃》(第113页) • 《母亲》(第116页) • 《塾师老汪》(第119页) • 《捡烂纸的老头》(第121页)
• ....
爱情悲喜剧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
《无题》(第201页) 《鞋》(第203页) 《安娜之死》(第206页) 《数学家的爱情》(第208页) ........
小说试题常考类型
特点题 作用题 环境 手法题
情节
情节概括 情节作用 叙事技巧
标题
含义 作用 哪个更合适
人物
概括人物形象 次要人物作用 概括人物心理 塑造人物手法 探讨主人公是谁
主题
探讨主题 对作品个性化解读
语言
含义题 赏析题 语言风格
课外泛读
• 人性的善良
• 《天嚣》(第2页) • 《马兰花》(第4页) • 《蓑衣》(第7页) • 《奎爹》(第10页) • ...... • 《呼兰河传》(第60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一)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一)](https://img.taocdn.com/s3/m/d8c9b85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8.png)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中考即将到来,各科的复习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其中语文是很重要的一门科目。
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阅读,而记叙文阅读则是其中的重头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记叙文阅读,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
2. 熟悉文中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3. 了解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二、教学过程1. 学生预习在课前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其次,阅读时要重点关注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同时,学生还要注意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2. 教师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选择一个篇目展开讲解。
首先,要介绍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过程;然后,分别讲解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加深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理解;最后,重点分析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如何营造出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3. 学生互动在教师介绍完毕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下篇目,并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感受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然后再与同桌或整个班级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4. 练习评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题型进行训练和评估。
例如,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写作题等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比赛,分角色扮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更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中考做好语文复习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说明一“词语”对应的考点: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结合语境和主题,体现词语 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考试说明一“句子”对应的考点:
1、意义:结合语境和主题,领会句子在文章中 的含义;(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角度)
2、作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① 对上文(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 应、总结全文、点题等; ②对下文,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埋下 伏笔、作铺垫等; ③对上下文,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要求: 1 .根据中考考试说明,同桌之间 共同研讨并命题。一人命题 , 一人 答题。 2.若因为设计试题需要,可以适当 对原文进行修改。
语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语文像一幅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 和斑斓的色彩,当我们欣赏它的时候,
它是多么美丽,然而当我们想理性分析
它的时候,又会觉得它是那么的捉摸不 定。这,就是语文,让我们欢喜又让我
《一千张糖纸》阅读思考题:
1、第②段和第⑦段加点的词“累”的含义是否相 同?为什么? 2、第③段中“我和世香惊呆了”的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文中的世香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4、任选一角度,分析本文最后两段的含义或作用。 5、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当你受到这样的“欺 骗”时,你将怎样对表姑说?请写出你想说的话。 (要求语言得体,30字左右)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
福臻中学 顾勤松 2008-3-试分析评估报告各小题得分情况
题号 分值 1 1 2 2 3 3 4 2 5 4 6 6 7 2 8 3 9 2 10 2 11 2 12 3
平均 分 0.9 1.7 1.5 1.7 3.0 4.8 1.4 2.6 1.7 1.9 1.0 2.6 得分 率 0.9 0.8 0.5 0.9 0.7 0.8 0.7 0.8 0.8 0.9 0.5 0.8 题号 分值 13 2 14 2 15 3 16 4 17 4 18 3 19 2 20 2 21 2 22 2 23 2 24 40
考试说明四对应的考点:
1、概括事件特点、意义或影响; 2、提炼人物性格特点; 3、确定文章主题。 确定主题的技巧:(两看两找) 1、看标题; 2、看开头、结尾; 3、找中心词语; 4、找议论、抒情、过渡等中心句。
考试说明五、六对应的考点:
开放题
答题关键:(三不) 1、读懂原文主题,不脱离中心; 2、明确观点态度,不模棱两可; 3、语言流畅优美,不出现病句。
平均 分 1.1 0.9 1.8 3.3 2.6 2.4 1.7 1.7 1.3 1.4 1.5 30. 得分 率 0.5 0.4 0.6 0.8 0.6 0.8 0.8 0.8 0.6 0.7 0.7 0.7
注:听力:1-2题;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8题;
现代文阅读:9-16题; 古诗文阅读:17-23题; 作文:24题
记叙文阅读四步骤:联、抓、扣、结
联:联系全文、筛选信息; 抓:找准语句、抓住主题; 扣:紧扣主题、整合信息; 结:归纳总结、组织语言; 温馨提示:( 答案在哪里?) 抓住主题,答案不在你脑子中,答案就在原 文中; 题目出在课外,答案就在课内。
阅读《妹妹扮演的角色》自我命题
们忧的语文 。
《燕子》阅读思考题:
1、文章记叙了两个“美丽的错误”,请用自己的语言 分别概括。 2、文中画线语段中有一句与另外三句语气不连贯,请 改写,并说明理由。 3、在作者看来,可以保有的“美丽的错误”应该具有 怎样的特点? 4、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舍不得心中的那一只小小的燕 子? 5、现实生活中,与“美丽的错误”相类似的还有“善 意的谎言”,你认为这种“谎言”可以保有吗?联系你 的生活经历,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