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脊索瘤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脊索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脊索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J 李 2
澄. 医学影像临床手册 [ . M]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 出版社,
2 0 2 0 7: .

读者 ・ 者 ・ 者 ・ 作 编
关 于 计 量 单 位 等 表 示 方 法 的 说 明
根 据 有 关规 定 , 们 对 来 稿 中有 关 计 量 、 度 等 表 示 方 法 有 统 一要 求 , 作 者 参 照执 行 。 我 浓 望 1 时 间 表 达 : 文 中时 间的 表 达 , 前 面 带 有 具 体 数 据 者 应 采 用 d h mi、, 不 用天 、 时 、 钟 、 。例 : 、9h 2 i、 正 凡 、、 ns而 小 分 秒 3d 1 、0mn
椎 7例 , 颈部 1 。MR 表 现 : 区 、 例 I 鞍 斜坡 区 、 中颅 凹 底 的脊索 瘤 为不规 则形 实性 肿块 ,病 变边缘 呈分 叶
状 或模糊 不 清 。斜 坡髓 质 的高信 号消 失 ,为异 常 的
从事 C T及 MR 诊断工作。 I
瘤体代替 , 斜坡膨隆 , 侵犯周 围组织明显 , 瘤周没有
分 别表 现为 头痛 、 颈痛 、 口困难 以及 头痛 、 张 鼻塞 、 视 力下降、 步态 不稳 。 骶尾 部脊 索瘤 临床 表现 为臀 部肿
痛、 大便 困难 。
13 方 法 .
随着 医学 影 像技 术 的不 断提 高 ,特 别 是 C T及 磁共 振 成像 ( I的普及 , 脊 索瘤 的诊 断更 为准 确 , MR ) 使 为
医堂 像
21 Q 2年 6月第 1 卷第 3 3 期
JMIJn 02 V J 3N . P ,u e 1 . o| 0 2 1 3

1 69 ・
颅 咽 管 瘤 在 TWI T I图像 信 号 强 度 变 化 幅度 与 大 , 强较 少见 , 常不 引起 骨质 改变 。软骨 瘤 与脊 增 通 索 瘤很 难 鉴别 ,唯一 有 帮助 的 是行 G — T A增 强 DDP MR 扫 捕 , 索瘤 有 中 等 度 增 强 , 骨 瘤 一般 不 增 I 脊 软

斜坡肿瘤的MRI诊断

斜坡肿瘤的MRI诊断
所 有患 者 均 行 MRI平 扫 及增 强 扫 描 。MRI采 用 Siemens公 司生 产 的 Sonata 1.5T及 美 国 GE3.0T
超 导磁 共 振 扫 描 仪 ,8通 道 线 圈 ,扫 描 序 列 包 括 sE 和 TSE成 像 序 列 T1wI、T,wI、FLAIR、FS.T,WI及 增 强扫描 ,全 部病 例均 行横轴 位 、矢状 位 及冠状位 扫 描 ,层厚 3~5 mm1WI TR/TE =450 ms/13 ms,T2WI TR/TE = 3000 ms/85 ms。按 0.1 mmol/kg体重 经左 肘静 脉注 射钆 喷酸 葡胺 (cd— DTPA)12~15 ml行增 强扫 描 。
作者简 介:刘霞(1978一 ),女 ,山东秦安人 ,医师 ,本科 ,主要从事 医学影像学诊 断X-作
泰 山 医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TA ̄HAN MEDICAL COLLEGE Vo1.29 Nn 10 2008
819
犯广泛,T,wI呈等信 号 ,T2WI信号 混杂 ,2例 内部 有短 条状 流空 信 号 ,中等 强 化 。鼻 咽 癌 9例 ,T。WI 呈略低 信号 ,T2WI呈略低 或等信号 ,明显强化 。7 例呈偏 心 性 生长 ,病 变 范 围广 泛 (图 2)。软骨 瘤 及 软骨 肉瘤 3例 ,T WI呈不均匀低信号 ,T:WI呈高信 号 ,有 线 状或 弓状 低信 号钙 化 ,明显 强化 (图 3)。脑 膜瘤 11例 。T.WI呈等或略低信号 ,T WI呈等或略 高信 号 ,明 显强 化 (图 4)。侵袭 性 垂 体 瘤 5例。 T.WI呈 略低信 号 ,T WI呈 较高 信 号 ,部分 肿 瘤 内部 有坏 死 ,肿瘤 实质 明显强 化 。斜坡 转 移瘤 8例 ,有原 发病 史 ,多 为肝癌 和肺 癌 ,骨质破 坏 为主 ,边缘 毛糙 , 局部 软 组 织 肿 块 相 对 较 小 。T WI呈 低 信 号 ,T:WI 呈 略高信 号 ,明显 不均 质强 化 ,临近 脑膜 明显增 厚并 呈结 节样 及 线样 强 化 (图 5)。神 经源 性 肿 瘤 6例 , 跨越 中后颅 窝 ,可 引起 斜 坡 骨 质 破 坏 ,T。WI呈低 信 号 ,T,WI呈高 信号 ,不 均质 强化 。增 殖性 炎 症 3例 , T1WI呈低信 号 ,T2WI呈 不均质 高信号 ,明显不 均 质强 化 ,临近脑 膜 明显 增厚并 呈线 样 强化 (图 6)。

骨肿瘤影像学检查和诊断

骨肿瘤影像学检查和诊断

骨肿瘤影像学检查与诊断一、X线平片检查的作用㈠首选检查方法经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对CT、MRI 等较现代的成像技术在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已经比较明确,与其他系统不同,由于X线穿过骨骼时,骨与周围皮肤肌肉等软组织、骨的皮质与松质骨对X线吸收差别,在X线胶片上形成天然的不同密度(不同黑白)的对比,从而为骨骼系统疾病X线诊断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故而X线平片对骨骼系统疾病的检查有相同的价值。

在骨肿瘤的诊断中,普通X线检查仍居主导地位X线平片是骨肿瘤的CT、MRI.DSA诊断的基础摄X线平片简便,低廉是目前骨肿瘤诊断主要的,首选的常规的检查.㈡X线平片诊断步骤阅读X线平片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A.首先观察X线片的投要示是否合格a.投照部位是否符合要求,有关部位是否均已包括在胶片内。

b.黑白对比的鲜明度,所投照部位骨骼、软组织、关节腔隙轮廓的清晰度是否满意,B.分析平片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从皮肤、皮下脂肪层,骨皮质、髓腔、关节等部位,按其密度逐一的分析,尤其注意不要遗漏观察胶片边角处C.对骨及软组织肿瘤的病变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发生肿瘤的位置病变的形状及其边缘病变的密度病变的数目病变周围器官组织的改变1.分析肿在骨骼系统中的部位病灶在骨内的解剖位置,对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和对了解肿瘤的组织起源提供重要线索,良、恶性骨肿瘤都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如骨肉瘤好发于长骨骺端,尤其膝关节附近,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长骨骺端,脊索瘤好发于骶骨2.观察肿瘤的形态良、恶发不同的肿瘤的形态不同,其边缘的形态亦有不同良性肿瘤有的有完整的包膜,呈囊状,膨胀性生长,边缘清晰锐利。

而恶性骨肿瘤与恶性软组织肿瘤均呈浸润性生长,无明确界限边缘不清,有时呈分叶状生长3.观察肿瘤病变区的密度肌骼被肿瘤组织破坏取代,正常骨骼残缺或消失呈低密度。

骨组织疏松亦表现为骨密度减低。

而肿瘤区内有骨化或钙化,骨质增生均形成高密度,如成骨肉瘤的肿瘤性骨母细胞所成的骨,形成的不同形态的密度增高影──瘤骨,和软骨类肿瘤的瘤软骨的钙化所形成的点、环状钙化影。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医学影像学标准化试题A型题:1、下列哪项不是骨肿瘤的基本x线征象。

()A.骨质破坏B.软骨破坏C.椎旁脓肿D.瘤骨和瘤软骨E.肿瘤的反应骨2、患者30岁,述膝关节间歇性隐痛,肿胀半年多,查胫骨上端内侧肿胀,触之有乒乓球感,在x片上胫骨上端内侧呈膨胀性皂泡样骨质破坏,横径大于纵径,诊断为:()A.骨囊肿B.动脉瘤样骨囊肿C.软骨母细胞瘤D.熔骨型骨肉瘤E.骨巨细胞瘤3、骨巨细胞瘤的典型x线征象。

()A.位于干骺端的膨胀性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内有皂泡样骨间隔。

B.远距骨干骺端的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边缘硬化。

C.骨端的囊性破坏区,其透亮区模糊,皮质变薄。

D.近距骨干骺端的中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E.位于骨骺处多发性骨质破坏,内有钙化。

4、非骨化纤维瘤的好发部位是()A.胫骨近端及股骨远端。

B.胫骨远端及股骨近端。

C.肱骨近端。

D.颅顶骨。

E.脊柱骨。

5、骨肉瘤的好发年龄是()A.15岁以下。

B.15-25岁之间。

C.20-40岁之间。

D.婴幼儿。

E.40岁以上。

6、从骨髓瘤的x线表现中,找出错误的()A.好发于颅骨,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

B.骨质普遍稀疏。

C.颅骨呈多发性穿凿状骨质破坏。

D.脊柱侵蚀常破坏椎弓根。

E.肋骨呈膨胀性分房状骨质破坏。

7、下述哪个肿瘤来源于骨髓及造血组织()A.骨巨细胞瘤B.骨样骨瘤。

C.骨软骨瘤。

D.尤文氏瘤E.动脉瘤样骨囊肿。

8、骨肉瘤的最主要的x线征象()A.骨质破坏B.软组织肿块。

C.codman氏三角。

D.软骨破坏E.骨肿瘤骨。

9、下列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骨髓瘤最有价值:()A.50岁以上的男性B.全身性疼痛C.尿中出现本周蛋白D.进行性贫血E.血清钙及球蛋白升高10、X线表现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无明显临床症状不相称,为下述何种肿瘤骨转移之特征A.乳癌骨转移B.甲状腺癌骨转移C.前列腺癌骨转移D.鼻烟癌骨转移E.肾癌骨转移11.骨瘤好发部位是A.颅骨及颜面骨B.长骨C.短骨D.髂骨E.椎骨12.男性,12岁,主诉发热头痛半月,右小腿胀痛20天,X线片示右小腿软组织肿胀,内有网状阴影,层次不清,胫骨上端骨质疏松,骨小梁模糊,似有斑点状透亮区,第1个诊断是A.右膝关节结核B.尤文肉瘤C.急性化浓性骨髓炎D.骨肉瘤E.内风湿性关节炎13.原发恶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是A.边缘清楚,骨质有破坏,骨膜反应明显B.边缘模糊,骨质有破坏,骨膜反应不明显C.边缘模糊,骨膜破坏,无骨膜反应D.边缘模糊,骨质有破坏,骨膜反应明显E.边缘清楚,骨膜有破坏,无骨膜反应14.有关尤文肉瘤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病变好发于长骨的骨干或干骺端B.髓腔内出现斑片状骨质破坏C.骨膜呈葱皮样改变D,对放射治疗相当敏感E.破坏区周围骨质常无反应性骨硬化15.有关脊索瘤好发部位和X线主要特点的描述中,你认为哪项不妥;A.肿瘤好发于脊椎两端,于中线部位B.常为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其中可残存碎骨片或小梁间隔C.病变周围可出现软组织块影%患者可有钙化E.绝大多数患者可有骨增生性反应线片示:膝关节髁间凹变深增宽,肘关节尺骨切迹增宽,此征象对于血友病何部位出血有价值:A.关节内出血B.骨内出血C.骨骺和干骺端出血D.骨膜下出血E.假肿瘤表现17.组织来源未定的肿瘤为:A.脊索瘤B.骨巨细胞瘤C.骨髓瘤D.尤文肉瘤E.纤维肉瘤18.骨良性肿瘤中,以哪种发病率最高:A.骨软骨瘤B.骨巨细胞瘤C.软骨瘤D.骨瘤E.成骨细胞瘤19.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从发高到低的次序为:A.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骨髓瘤,尤文肉瘤B.尤文肉瘤.骨髓瘤.纤维肉瘤.,软骨肉瘤.骨肉瘤,C.骨肉瘤,纤维肉瘤.软骨肉瘤.尤文肉瘤.骨髓瘤.D.软骨肉瘤.纤维肉瘤.骨肉瘤,骨髓瘤.尤文肉瘤.E.骨肉瘤,尤文肉瘤.纤维肉瘤.软骨肉瘤20.属于骨恶性肿瘤者:A.脊索瘤B.脂肪瘤C.神经节细胞瘤D.骨黄色纤维瘤E.皮质旁软骨瘤21.起源于脉管组织的恶性肿瘤(相对恶性)为:A.血管瘤B.血管球瘤C.血管内皮瘤D.淋巴管瘤E.骨血管瘤病22.骨样骨瘤瘤巢直径一般不超过:A.0.5CMC.1.5CMD.2.0CME.2.5CM23.骨样骨瘤偶见于:A.胫骨B.股骨C.腓骨D.脊椎E,颅骨24.骨样骨瘤的MRI表现中,哪项错误;A.肿瘤的未钙化部分在T1W2上呈低到高中等信号,T2W1上呈高信号B.肿瘤的钙化部分在T1W2和T2W1上均呈高信号C.瘤巢周围骨质硬化在T1W2和T2W1上均呈低信号D.肿瘤周围的骨髓和软组织呈长T1,长T2信号E.部分肿瘤甚至伴有邻近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症25.成骨细胞瘤的X线表现中,哪项欠妥;A.肿瘤大小为2-10CM不等B.多位类圆形膨胀性骨破坏C.边缘不清楚,周围常无骨增生硬化D.可有少量骨膜反应E.肿瘤周围的软组织可有局部肿胀26.成骨细胞瘤的MRI影响中,哪项错误()A.肿瘤内的钙化,骨化部分在T1WI上为低到中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B.肿瘤内的骨化,钙化部分在各扫描序列上均呈低信号。

图文详解颅底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图文详解颅底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图⽂详解颅底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称为⾻纤维结构不良,纤维软⾻结构不良或⾻泛化性纤维囊性病,青少年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

颅底以筛⾻发病率最⾼,次为蝶⾻、额⾻、颞⾻及枕⾻。

多同时累及颌⾯⾻,50%为多⾻发病。

早期以⾻破坏为主,正常⾻结构被异常增殖的纤维组织取代,表现为条⽚状、圆形⾻密度减低,周围环绕硬化边。

随病变发展,⾻破坏区逐渐扩⼤融合,颅板变薄,板障增厚膨胀。

当病变趋于成熟,编织⾻数量增多,即出现修复性⾻硬化,⾻破坏区密度增⾼,颅⾻增厚,最终板障与内外板融合,呈磨砂玻璃样改变,硬化边缘消失。

⼆、畸形性⾻炎(osteitis deformans)⼜称为Padget⽒病,少见的慢性进⾏性⾻组织结构紊乱性⾻病。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有关。

半数以上⽆症状,如有症状则以腰背痛和肢体畸形最为常见,头围逐年增⼤。

⾎钙、⾎磷通常正常,碱性磷酸酶显著升⾼。

颅底好发于额⾻及枕⾻,多⾻发病,范围⼴泛。

早期为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减低区,边界清楚,始于颅⾻外板,病变区⾻破坏与增⽣并存。

晚期板障消失,内外板融合为⼀体,头围增⼤,颅⾻增厚可达正常的2~5倍。

颅底因⾻质软化⽽变平,有的向内凹陷,颈椎突⼊,形成颅底凹陷。

展开剩余73%三、⾻软⾻瘤(osteochondroma)也称为外⽣⾻疣。

单发多见,病因尚不明确,多发者约占25%,系常染⾊体显性遗传疾病。

主要发⽣于颅底软⾻化⾻,如筛⾻、蝶⾻和枕⾻。

⽣长缓慢,可⽆任何症状。

肿瘤压迫颅底神经⾎管可导致视⼒减退、眼球运动障碍、头痛、头晕或听⼒下降等症状。

约1%的病例可恶变为软⾻⾁瘤或⾻⾁瘤。

影像学表现为起⾃颅⾻的菜花状或蘑菇状⾻性肿物,瘤体密度不均匀,表⾯凹凸不平,可见蜂窝状低密度区,软⾻帽钙化呈不规则点⽚状致密影。

四、神经鞘瘤(schwannoma)起源于雪旺⽒细胞构成的神经鞘膜,发⽣于不同的颅神经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症状/体征。

斜坡脊索瘤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斜坡脊索瘤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
be i r r e gu l a r ,l o bu l a t e d,a nd di s t i nc t s i z e s .Th e de s t r uc t i o n o f bon e oc c ur r e d i n t u m or r e g i o n a nd t he e dg e wa s c l e a r。but
t i s s u e s c a n b e s e e n,a n d t h e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n o r ma l t i s s u e j u n c t i o n wa s u n c l e a r .Th e d e n s i t y o f t u mo r s wa s mi x e d a n d t h e
【 摘
要】 目的
探讨螺旋 C T在 斜 坡 脊 索 瘤 诊 断 及 鉴 别 诊 断 中 的价 值 。方 法
分析 l 1 例 经手 术 病 理 证 实 斜 坡 脊 索 瘤
的螺 旋 C T资 料 。 结果 1 1 例 中, 肿瘤位于上斜坡区 3 例, 同时累及上 、 中斜 坡 区 7 例, 累及中 、 下 斜 坡 区 仅 1例 。肿 瘤形
Me t ho d s The s pi r a l CT d a t a o f 1 1 c a s e s o f c l i va l c h or d om a pr ov e d by o pe r a t i on a nd p a t hol o gy we r e a na l y z e d i n t hi s wor k .
态 以不 规 则 、 分 叶状 为 主 , 大 小 不 一 。肿 瘤 骨 质 破 坏 区 , 边缘较清晰 , 但不锐利 , 骨质破 坏旁软组织肿 块侵及 、 压 迫 颅 内 组

骨肿瘤影像学诊断

骨肿瘤影像学诊断

长骨骨骺:软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
长骨骺线:骨软骨瘤
长骨干骺端:骨肉瘤、骨旁肉瘤、骨软骨瘤
长骨骨干:尤文氏瘤、骨髓瘤、网状细胞肉瘤
扁骨:骨髓瘤、转移瘤
骨肿瘤的好发部位
2
1
5
1岁以内: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
5~15岁:尤文氏瘤
30~40岁:骨纤维肉瘤、骨网状细胞肉瘤、骨巨细胞瘤
4
20~30岁:成骨肉瘤、软骨粘液纤维瘤、骨样骨瘤、动脉瘤样骨囊肿
3
青少年:骨肉瘤、骨软骨瘤
6
40岁以上: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软骨肉瘤
骨肿瘤的好发年龄
骨肿瘤发病率
良性骨肿瘤中以骨软骨瘤多见
01
恶性骨肿瘤以转移瘤为多见
02
而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则以骨肉瘤为常见
03
20-40岁为常见。好发于四肢长骨的骨端,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为常见
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压痛。较大肿瘤可有局部皮肤发热和静脉曲张。部分肿瘤压之可有似捏乒乓球样的感觉


骨巨细胞瘤临床特征
骨巨细胞瘤发病部位
起源于骨骼结缔组织的间充质。由于肿瘤的主要组成细胞类似破骨细胞,因此,又被称为破骨细胞瘤
病理分为三级 级:良性 级:生长活跃(有恶性倾向) 级:恶性(十足恶性)
骨巨细胞瘤病理表现
2
1
肿瘤位于骨端,呈单房或多房性骨质破坏,多数为偏心性透亮区,内有纤细的骨嵴,骨皮质菲薄,典型表现为“肥皂泡样透亮区”
4
转移瘤引起广泛性骨质破坏时,血清碱性磷酸酶可增高,这有助于同多发性骨髓瘤鉴别
转移性骨肿瘤临床与病理
03
02
01
转移性骨肿瘤可分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以溶骨型常见

斜坡疾病及其影像表现

斜坡疾病及其影像表现

斜坡疾病及其影像表现董帅;王芳;薛峰;张立峰;王林红【摘要】斜坡是位于颅底中央区的宽厚骨板,位置深在,周围结构较复杂.斜坡病变种类多,但各类病变的临床表现相似,诊断比较困难.影像检查是诊断斜坡病变的重要方法,CT和MRI能够较好地显示病变钙化、骨质破坏、肿瘤形态及周围浸润情况.按照斜坡病变的原发部位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介绍其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斜坡疾病的诊断和认识.%The clivus is a wide and thick bone and centrally and deeply located in the skull base surrounded by complex structures.The clival lesions have a wide spectrum, and diagnosis of clival lesions is challenged due to the similarity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mong the various diseases. Imag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stablishing a diagnosis in clival lesions. CT and MRI can better display calcification in lesions, bone destruction, the tumor morphology, and tumor infiltration into surrounding tissue.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mary location of the clival lesions, we divided it in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types, and introduced its imaging manifestations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clivus diseases.【期刊名称】《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7(040)004【总页数】4页(P456-459)【关键词】颅底;斜坡病变;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作者】董帅;王芳;薛峰;张立峰;王林红【作者单位】山东省肿瘤医院放射科,济南250117;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放射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放射科;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R445斜坡由蝶骨背部和枕骨基底部构成,青春期前两者以蝶枕结合相连,青春期后为骨性结合[1]。

斜坡与脊椎脊索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斜坡与脊椎脊索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发病机理 病理临床表现 影像表现 鉴别诊断 小结概述低度恶性骨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中轴骨:骶尾部(50%)、颅底(35%)、颈胸腰椎(10-15%)占原发骨肿瘤的1%-4%,占原发骶骨肿瘤的40%发病年龄范围为30-70岁,高峰为40-60岁(骶尾部)、20-40岁(蝶枕部)男女比例为2-3:1手术切除为主,易局部复发(几乎100%);转移罕见发病机理脊索是人体脊柱的原基,形成于胚胎期的第17天,脊索由颅底向下延伸至斜坡,向下和咽部相连,接着穿过齿状突和椎体中央妊娠第3周,脊索开始发育,逐渐被椎体软骨基质所包绕,当软骨骨化时,脊索突入椎间区,逐渐被水、 II型胶原和软骨聚集蛋白聚糖所替代,发展为椎间盘的髓核发病机理妊娠第8周,脊索消失。

残余的脊索未退化,即可形成脊索瘤。

原始脊索的残余可见于神经轴线的任何位置,其中以头尾两端最常见,即蝶枕部和骶尾部病理包括经典型、软骨瘤型及未分化型脊索瘤软骨瘤型脊索瘤预后最好,其次是经典型,未分化型预后最差肿瘤细胞呈巢状、条索状排列,主要是液滴样细胞,胞浆含大量空泡,肿瘤细胞间可见纤维血管分隔及大量黏液基质。

免疫组化:角蛋白、S-100、 EMA(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等阳性软骨瘤型经典型去分化型斜坡解剖斜坡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体共同组成,上界为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前缘,分上、中或下区。

上区相当于蝶骨体,中区为蝶枕软骨结合处,下区为枕骨基底部临床表现生长缓慢,症状隐匿斜坡:最常见症状是复视、颅神经麻痹及头痛骶尾部:下腰部、骶尾部疼痛,可放射至臀部、下肢。

下肢无力、便秘、排尿困难椎体:常出现神经根和脊髓压迫症状影像表现——X线发现病灶,但会低估病灶大小溶骨性骨质破坏,稍膨胀软组织肿块影像表现——CT中线部位,骶尾部以下位骶椎(S4-S5)多见溶骨性骨质破坏,稍膨胀软组织肿块,分叶状,低密度(粘液样成分),可有假包膜残存骨质/钙化:呈散射状分布、不规则、模糊部分边缘可硬化增强: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女 55岁右下肢麻木无力7年余,加重1月男 64岁四肢无力18年余男 61岁头痛伴视物模糊2周男 54岁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含糊9月女 10岁智力下降伴视物重影7月余影像表现——MRIT1WI呈中等-低信号,内可见斑点状、斑片状高信号(出血)T2WI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内见条状低信号(纤维血管分隔)增强:轻度-中度不均匀强化,蜂窝样、颗粒样强化MR动态增强:表现为缓慢逐渐持续强化,缓慢强化说明脊索瘤血供不丰富,持续强化可能与肿瘤细胞和黏蛋白有吸附聚积Gd-DTPA分子的作用有关女 55岁右下肢麻木无力7年余,加重1月男 61岁头痛伴视物模糊2周男 64岁四肢无力18年余男 54岁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含糊9月女 10岁智力下降伴视物重影7月余斜坡脊索瘤侵袭性垂体瘤鼻咽癌脑膜瘤软骨肉瘤脊椎脊索瘤骨巨细胞瘤神经源性肿瘤转移瘤鉴别诊断侵袭性垂体瘤年轻患者多见,女性多见T1WI及T2WI上信号与脑灰质相似,常出血、坏死及囊变鞍区扩大,鞍底下陷,较少钙化,骨质破坏较轻。

脊索瘤样脑膜瘤 病例分享

脊索瘤样脑膜瘤  病例分享

• 右侧蝶骨嵴脊索瘤样脑膜瘤影像
• A. MRI轴位T2WI呈高信号;B. MRI轴位T1WI呈稍低、 低信号并见多数斑点状短T1信号;C. MRIFLAIR像病灶 呈均匀高信号;D. MRI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E~H. MRI增强病变强化明显,但肿块上下两部分显示强化程 度不一致;I. 320排CT平扫呈低密度肿块;J、K. 320 排CT增强扫描,不均匀性强化,颅底接触处颅骨受侵蚀 伴骨质增生反应;L. 320排CT,邻近脑动脉受推移改变
• 释放脑脊液50 ml后,先沿蝶骨嵴及颅中窝底硬膜逐渐 离断肿瘤基底并截断其血供,其后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小 心分离肿瘤,术中可见颞极被肿瘤占据,肿瘤大小约7 cm×4 cm×4 cm,呈实性肿块,质软,血供丰富,与 脑组织边界较清,右侧中颅底硬膜被肿瘤侵蚀(出现直 径约0.5 cm的骨质破损)。
• 沿肿瘤与正常脑组织边界分块全切肿瘤,严密缝合硬膜, 回纳固定骨瓣。术后病理示右侧蝶骨嵴起源的脊索瘤脑 膜瘤。术后12个月颅脑MRI复查显示肿瘤未复发。

讨论
• 脊索瘤样脑膜瘤女性多发,以青年人多见;起源部位多 样化,可发生在上矢状窦旁区、鞍旁、颞部、大脑半球 顶叶、大脑裂、颅骨内及脑室内。脊索瘤样脑膜瘤的临 床表现主要是原发肿瘤局部占位引起的相关症状,可表 现为头痛、呕吐、视物不清、癫痫等。儿童和青少年可 伴有丙种球蛋白血症、难治性贫血、肝脾肿大以及生长 发育延缓等表现。
• 本病例属青年女性,除口角麻木、味觉减退等颅神经刺激症状 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系统性症状。本文病例右侧蝶骨嵴脑膜 起源的脊索瘤样脑膜瘤呈分叶状肿块,质地软呈灰红色、部分 胶冻样,HE染色光镜下肿瘤组织由小梁样排列的多角形肿瘤细 胞肿瘤细胞和粘液样的基质组成,伴有淋巴细胞浸润,部分肿 瘤细胞质可见空泡形成,符合文献描述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免 疫组化检查肿瘤细胞标志物发现,本例脊索瘤样脑膜瘤只是表 达波形蛋白、孕激素受体两种膜抗原,且体现肿瘤细胞增殖的 核分裂抗原Ki-67表达程度并不是很高,Ki-67染色阳性的细胞 比例略大于2%。

脊索瘤的影像学分析

脊索瘤的影像学分析
骨 质破 坏 , 坏 区边 缘 不 规 则 呈 扇形 , 破 内可 见 骨 小 梁 ( 留骨 残 嵴 软 组 织 肿块 ; 例 表 现 为骶 及 周 1
门静脉栓塞后 ,形成 阻塞 门静脉的细 网状侧支循环旁路 形似海绵, 故名海绵样变性。 T C P后 M R、 R可显示特征性的 P V
性的常规检查技术 ,M C S T联合 C A/ T T C P能够为临床提供更 为丰富的信息 , 为介入手术提供 “ 路标”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 案 , 提供帮助 ; 评价介入的疗效 。 因此随着更多排 的螺旋 C T出现 ,
MC S T血 管成 象 具 有 更 广 阔 的应 用 前景 。
果 :骶 尾 部 脊 索瘤 7例 , 表 现 为 囊 性膨 胀 性 及溶 骨性 骨质 破
骨质破坏 , 边缘模糊 , 内密度不均匀 , 可见散在的点状 钙化灶 ; 1例平片表现为鞍区可见直径 6 5m的溶骨性骨质破坏 区, .c 边 缘模糊 , 围可见软组织肿块影 , 周 内可见残留骨嵴及散在点状
癌 栓 以 横 断 面为 基 础 , 者认 为 M R、 P V 笔 P C R、 R显示 较 好 , 且
C T检查采用 T T一 3 0 Z全身 C C 0E T扫描机 , 层厚 、 层距均
为 1m 0 m,局 部 加 2~ m 薄层 扫 描 ,骨 窗 和 软组 织 窗 照 相 。 5m
操作简单方便 , 为首选手段 ; R可为发现 门静脉的栓子 、 V 闭塞
钙化灶 。1 例平 片表现为鞍枕部广泛性骨质破坏 , 于头颅侧位
片上 , 可见突向咽顶和鼻腔 的软组织块影。 T检查 (/ )2例 c 34: 表现 为斜坡累及鞍背 、 后床突类圆形溶骨性骨质破坏 , 内密度
不均 匀 , 见 小 的囊 变 区及 散 在 的 点状 钙 化 灶 , 前池 受 压 变 可 桥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PPT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PPT

动脉瘤样骨囊肿
一种良性单发骨肿瘤,特点是瘤内有均 匀泡沫状透亮区
是由大小不等充满血液腔隙组成的膨胀 性溶骨性病变,囊壁为含骨样组织、骨 小梁和破骨细胞型巨细胞的结缔组织
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表现
颈6囊状骨性破化区
动脉瘤样骨囊肿CT表现
颈6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毛糙变粗,内有骨性分隔
动脉瘤样骨囊肿MRI表现
MRI检查
优点: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易 发现骨髓早期改变 缺点:对皮质破坏,钙化骨化检出率不如CT 敏感
脊柱良性肿瘤
骨巨细胞瘤
可能起始于骨髓内间叶组织 具有较强侵袭性,对骨质的溶蚀破坏作
用大 可穿过骨皮质形成软组织包块,刮除术
后复发率高
骨巨细胞瘤CT表现
病变呈偏心性溶骨性破坏 ,可侵及邻近椎体,无成 骨现象
10-30岁:成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 20-40岁:巨细胞瘤 30-60岁:脊索瘤、淋巴瘤 50-70岁:骨髓瘤 转移瘤:>40岁 血管瘤:任何年龄均可,40岁最多见
脊柱肿瘤的部位特点
骨巨细胞瘤 多始于椎体,向椎弓、关节突等处发展,累及椎体多
骨软骨瘤
常发生于脊柱后柱结构,横突及棘突最常见
病灶具有多信号特征 膨胀分叶状多房或单房性改变
脊柱原发恶性肿瘤
脊柱脊索瘤
起源于胚胎残留的脊索组织 具有以下恶性特征:
1. 位置深在 2. 浸润性生长 3. 偶可发生转移 4. 不易彻底切除
脊柱脊索瘤CT表现
椎体破坏,伴有骨化,椎前软组织肿块
脊柱骨髓瘤
起源于骨髓腔,脊柱是其好发部位之一 多发性骨髓瘤占95%以上 好起源于椎体后部,更易累及椎弓根,
常伴较大软组织肿块
脊柱骨髓瘤X线表现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脊柱大体解剖 脊柱检查技术 脊柱影像解剖
脊柱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脊柱恶性肿瘤


大体解剖
胸段


颈段:7个颈椎 胸段:12个胸椎 腰段:5个腰椎 骶段:5个骶椎 尾段:4个尾骨 椎间盘、椎间关节、椎 旁韧带等
骨性椎管的特点

椎骨:椎体、椎弓和7个骨性突起组成
椎弓:椎板、椎弓根,相邻椎弓根间构成椎间孔 椎管:各椎骨的椎孔共同连成 颈椎


环椎:前后弓及两侧块
枢椎:齿状突、椎体及棘突 第3至第7椎体:逐渐增大,椎孔三角形,椎间关节面近呈水平位,钩椎 关节(Luscka 关节)

胸椎:逐渐增大,椎孔心形,关节突关节面呈冠状位 腰椎:椎体逐渐增大,椎孔呈三角形,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 骶骨:骶骨倒立扁三角形,5个骶椎融合而成 尾骨: 4个尾椎融合而成


转移性骨肿瘤

影像表现
CT
较X线敏感 能显示局部软组织肿块的范围、大小及邻近脏器的关系 溶骨型为松质骨和或皮质骨的低密度缺损区,常伴软组织 肿块 成骨型为松质骨内斑点状、片状、棉团状或结节状边缘模 糊的高密度灶,一般无软组织肿块 混合型兼有两者改变


MRI
能检出X线CT甚至核素显像不易发现的病灶 多数肿瘤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程度不高的高信号 脂肪抑制序列显示更清楚
MRI :示X线甚至CT不能显示和显示不佳的某些组
织结构

核素扫描 :一种全身骨骼检查,但缺乏特异性
影 像 解 剖
Radiologic Anatomy
常 规 X 线

脊柱病变影像诊断

脊柱病变影像诊断

椎间盘膨出
椎间盘突出(中央型)
椎间盘突出(外侧型)
正常
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
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
腰椎间盘突出MRI
椎间盘脱出
-c
-C
+C
髓核向上 游离
椎间盘突出与肿瘤并存
胸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
中央型椎管狭窄(矢状径狭窄):
<10mm绝对狭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3mm相对狭窄。
脊柱结核(X线表现)
骨质破坏,生理曲度异常。 椎间隙变窄,椎体融合。 死骨形成。 椎旁脓肿。
脊柱结核(CT表现)
CT的主要表现是椎体破坏、椎管内累及 的程度、脓肿的大小。发现X线平片不能
发现的小的骨质破坏区,明确脓肿的大小 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椎体破坏CT表现为局部低密度灶,椎体塌 陷后突可致椎管狭窄。椎旁脓肿为液性低 密度区,其内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可见脓 肿周边呈环形强化。
MRI常用序列
T1加权像 突出T1成分(TR 500,TE 50) T2加权像 突出T2成分(TR 1500,TE
150)
脂肪抑制序列 通过抑制脂肪信号或突出
水的信号鉴别水肿与脂肪、出血。
其它序列。
T1加权像
T2加权像
椎间盘炎
T1加权像
T2加权像
脂肪抑制
脊柱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
症状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传入和传出通路的 集中处,又包含各种脊髓反射中心。脊髓位 于骨性椎骨内,当椎管内发生肿瘤时,由于 椎管本身无扩张性,很容易造成对神经根的 刺激与脊髓的损害,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 症状,通常可分为三个时期:
神经根刺激期 是疾病的初期,其特点是神经根性 疼痛或感觉异常一蚁行感、刺痛、灼痛等。表现在 邻近肿瘤受压的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内。这种根性 疼痛开始为间歇性的,常在咳嗽、喷嚏、劳累时加 剧。此时检查可以没有任何感觉障碍,或者在相应 神经根支配区域内有感觉过敏。随神经根压迫或牵 拉的加重,出现感觉减退或感觉消失。根性疼痛常 见于髓外肿瘤,以颈段和马尾部肿瘤为明显;髓内 肿瘤则极为罕见。如果肿瘤位于脊髓腹侧,可无根 性疼痛,而出现运动神经根的刺激症状,表现为受 压节段或所支配肌肉的抽动(肌跳),伴肌束颤动、 运动不灵或无力等。这种肿瘤早期对神经根的刺激 所致的感觉、运动异常,由于部位明确,固定,对 定位诊断很有意义。

斜坡肿瘤的MRI诊断

斜坡肿瘤的MRI诊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WI 征象 , 以探 讨 MR 诊 断斜 坡肿 瘤 的 价值 。 括 脊 索瘤 1 例 、 I 3 软骨 肉瘤 2例 、 骨髓 瘤 1 匀 , 。 等 信 号 病 灶 内可 出现 斑 片 状 、 1 资料 与方 法
例、 血管瘤 1 , 例 其余 1 2例为继发性斜坡 条索状或弧形的低信号 , : 在高信号 TwI 病灶边缘欠清晰 , 增 肿瘤, 包括蝶窦癌 2 、 例 鼻咽癌 5 侵袭 中也可见低信号影, 例、
现代实 用医学
21 0 1年 8月 第 2 3卷 第 8期
・ 87 ・ 7
斜坡 肿瘤 的 MR 诊 断 I
金 中高, 王小平, 刘鸿明 , 田萍, 祝跃 明, 周林江
【 摘要】 目的 分析斜坡肿瘤的 MR 表现特征 , 讨 MR J 探 J诊断斜坡肿 瘤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9例斜坡肿

7 , 均 (5 4 . 岁 。 0岁 平 5 . -2 7 5 ) 临床 表 现无 性 肿瘤 。血 管 瘤病 灶 轻 度 膨胀 ,边 界 锐 信 号 软 组 织 肿 块 影 ,TWI 长 T 信 号 稍 z
特异 性 , 主要 有不 同程 度 的头 痛 、 晕 , 头 以 利 , 号 均 匀 , 强后 呈 较 均匀 强 化 。 各 影 , 信 增 增强后病灶较均匀 明显强化, 并可见
2 结 果
病 灶 呈 不 均 匀 明 显 强 化 ( 1 。 () 图 ) 2软
骨 肉瘤 : 2例均位于斜坡一侧 , 呈偏 心性
生长, 为膨 胀 性 骨 质破 坏 , 明显 向斜 坡 外 2 例 中 1 例 为 原发 性斜 坡 肿 瘤 , 9 7 包 生长 。MR I表 现为肿瘤病灶 信号欠均

斜坡病变的影像诊断

斜坡病变的影像诊断

男,38岁,鼻塞伴张口困难 1年。腺样囊性癌广泛侵犯。
肝癌致上斜坡,左侧中颅窝 底骨质及左侧海绵窦转移
结肠癌转移
女,57岁,颈肩痛4年,不能转颈1年
正常斜坡矢状位T1WI
颅底病变CT骨窗位 观察是必要的
左上肺腺癌伴颈、腰椎及斜坡转移
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骨质病变的显示MRI较CT敏感
男,69岁,膀胱癌术后, 言语含糊5天。
(左颈静脉孔区)副神经节瘤(颈静脉球瘤)。 免疫组化:CgA(+),Syn(+),CD56 (+),S-100(+),CD34血管内皮(+), HMB45(-),Melan-A(-),CK广(-), EMA(-),Ki-67(+,约%)。
副神经节瘤:主要位于颈静脉区,富血管 肿瘤。耳聋为最常见症状。
脊索瘤
起自胚胎残余的脊索组织。少见。 好发颅底蝶枕软骨结合处。 CT:斜坡区域为中心肿块,边界不规则,
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其内散在的钙化及碎 骨片。增强后有强化。 MRI: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 后明显强化。 斜坡区肿块T2WI呈明显高信号--脊索瘤
女,34岁
首次活检报告慢性炎症 第二次活检证实为脊索
5mm骨窗位图像 女,19岁,左侧额骨异常突出
1 m m 薄 层 图 像
骨 纤 维 异 常 增 殖 症
斜坡骨岛
男,36岁,外伤13天,外院CT示颅内血肿
斜坡上部骨折伴蝶窦积血
男,15岁,视物双影两月伴头痛
男,15岁,视物双影两月伴头痛
(中上斜坡)脊索瘤。免疫组化: S-100(+),CK广(+),Vimentin(+),EMA(+), MyoD1(-); 特殊染色:PAS消化后(+)。

正常人斜坡骨髓MRI信号演变

正常人斜坡骨髓MRI信号演变

正常人斜坡骨髓MRI信号演变
mMDT影像实战影像医学专业交流平台
斜坡是颅底的一部分,位于枕骨大孔和鞍背之间,枕骨基底部和蝶骨体共同构成,是脊索瘤的好发部位。

也是鼻咽癌向颅底侵犯的直接途径。

正确认识斜坡的支持MR信号分布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认识。

在MRI上选取T1WI正中矢状位作为标准,斜坡骨髓信号强度均参照脑桥的
信号强度,等于或低于脑桥信号强度为低信号,高于脑桥信号的为高信号。

正常斜坡骨皮质的信号为低信号,斜坡内部的信号主要取决于其内的骨髓信号。

骨髓信号强度主要取决于含脂量:红骨髓内脂肪含量较低,T1WI表现为低信号;而黄骨髓以脂肪含量为主,T1wI表现为高信号。

新生儿所有骨髓均为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体内大部分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

斜坡骨髓信号分型斜坡骨髓信号的强度模式根据低信号和高信号的比例分为I~Ⅳ 型:
I型斜坡为完全低信号(图1) 斜坡内含丰富的红骨髓。

II型斜坡为以低信号为主伴有部分高信号(图2),斜坡内红骨髓向黄骨髓转变。

Ⅲ型斜坡以高信号为主伴有部分低信号(图3),斜坡内红骨髓向黄骨髓转变。

Ⅳ型斜坡为完全高信号(图4) 斜坡内含丰富的黄骨髓。

随着年龄增长,成人斜坡骨髓信号逐渐由低年龄者的低信号为主向高年龄者的一致高信号转变,但这种转变并非一成不变,存在个体差异。

正常成人以Ⅲ型和Ⅳ型为主,同时存在少部分I型和Ⅱ型。

参考文献:观察正常成人斜坡骨髓MRI信号,中国医学影像学2010年26卷第11期,黄永华等作者。

mMDT影像实战
邀你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1: 女,10 岁 物重影2 年余
病 例 一
病 例 二
斜坡脊索瘤的影像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2017级 周晓芳
发病机理
• 脊索是人体脊柱的原基, 形成于胚胎期的第3周,上方由头 盖骨的Rathke’s 袋限制在蝶骨,向下和咽部相连,接着 穿过齿状突和椎体中央
• 常信号不均,可为陈旧出 血、钙化、高蛋白粘液、 纤维间隔或死骨
• 中至显著“蜂窝状”样、 渐进性强化
• 邻近血管受压推移或部分包绕,但很少狭窄
肿瘤扩散
女,66岁,右眼视物模糊4年,右眼睑下垂半年
女,59岁,双眼视物模糊10余天
男,14岁,头痛伴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3个月
鉴别诊断
• 软骨肉瘤 • 鼻咽癌 • 侵袭性垂体瘤 • 脑膜瘤 • 转移瘤
软骨肉瘤
• 间叶源性肿瘤 • 偏中心性生长,中心多位于岩枕裂,或鞍旁 • 信号与脊索瘤相似,强化常轻微,可为结节状、分隔状及
弥漫样 • ADC值较高 • 钙化呈点、环、弧形
男,47岁,视物双影2年余
鼻咽癌
• 中心以鼻咽部为主,一侧或双侧咽隐窝的变浅消失,局部 可见偏侧软组织肿块形成
• T1WI呈等信号,T2WI信号稍高,强化明显 • 骨质破坏偏向一侧,肿瘤内缺乏钙化 • 颈部淋巴结肿大 • 临床鼻咽部的组织活检可明确诊断
局 部 复 发
远 处 转 移
影像表现-CT
• 大小不一,多在2-5cm之间 • 位于中心,广泛溶骨破坏 • 钙化不规则,通常被认为代
表骨质破坏而不是肿瘤本身 的营养不良钙化。 • 中度至显著强化,可见无强 化粘液区
影像表现-MRI
• T1WI呈低信号, T2WI为明 显高信号,软骨瘤型T2WI 信号较低
• 胚胎发育成为颅底的一部分和脊柱,残存的脊索组织可发 展成为脊索瘤。
概述
• 脊索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来源于脊索胚胎残余物的低度恶 性肿瘤。
• 占颅内肿瘤的1%,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4% • 斜坡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体共同组成,上界为鞍背,下界
为枕骨大孔前缘,分上、中或下区。上区相当于蝶骨体, 中区为蝶枕软骨结合处,下区为枕骨基底部,以中区最多 见
• 分为两个亚型:以液滴细胞为主、缺少软骨成分者为经典 型;局灶性的软骨组织点缀在肿瘤基质内即为软骨瘤样型, 软骨成分含量不一。
治疗及预后
• 手术切除,辅以放射治疗 • 远处转移罕见,7%-14%可发生肺,肝,骨或淋巴结转移 • 5年生存率为60%〜70% • 软骨瘤型预后更好,且软骨含量越高,预后越好。
• 多以宽基底与颅骨相邻, 明显均匀强化,硬脑膜 尾征
• 骨质增生硬化,而骨质 破坏少见
男,47岁,左眼视物不清半年
转移瘤
• 原发病史,常为多发 • T2WI呈等或低信号,肿瘤内缺乏钙化 • 骨质破坏较软组织肿块范围大
女,46岁,肺癌病史
小结
• 30-40为高峰,最常见复视、颅神经麻痹及头痛 • 肿瘤多在2-5cm之间 • 边界清楚,不规则型及分叶状多见 • 溶骨性破坏 • T2WI为明显高信号 • 中度至显著强化,呈蜂窝样、颗粒样且持续强化 • 邻近血管受压推移或部分包绕,但很少狭窄
临床表现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年人多见,30-40为高峰 • 男女比例2 :1 • 生长缓慢,症状隐匿 • 最常见复视、颅神经麻痹及头痛;外展神经受累最常见,
头痛通常在枕部或眶后位置
病理表现
• 光镜下脊索瘤细胞胞浆丰富、内含黏液和大量空泡,也称 液滴细胞;瘤细胞呈索条样分布,其间可见大量的黏液基 质。
女,75岁,发现左颈部肿物1月余
侵袭性垂体瘤
• 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高信号,常出血、坏死及囊变 液液平多见
• 向鞍上生长明显时,可见束腰征,CT显示蝶鞍扩大,鞍底 下陷,骨质破坏吸收
•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正常垂体不存在 • 易出现内分泌疾病的症状
女,47岁,视物模糊1月余
脑膜瘤
• CT均匀等密度,MR信号 与脑实质相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