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同步习题全册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课件汇总 共计791张PPT
位置关系 大小关系
∠1+∠2=180°
邻 补
∠2+∠3=180°
角
∠3+∠4=180°
∠4+∠1=180°
对顶角
对顶角
类比∠1和∠2,看∠1和∠3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C
B
2
1 o3
4
A
D
如图,∠1与∠3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1的 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解析:找到两个角所涉及的三条线,再根据定义
判断是什么角.故选C.
4.如图所示,AB⊥BC,BC⊥CD,∠EBC=∠BCF, 设∠ABE=∠α,∠FCD=∠β,则∠α与∠β( B )
A.是同位角且相等 B.不是同位角但相等 C.是同位角但不相等 D.不是同位角也不相等
解析: ∠α与∠β涉及了四条直线,所以不是同位 角,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α=∠β.故选B.
解:由邻补角的定义可知
∠2=180°-∠1 =180°-40°=140°
b
1( (2
a
4) )3
由对顶角相等可得
∠3=∠1=40°,∠4=∠2=140°
变式1:若∠1= 32°20′,求∠2、∠3、∠4的度数。
新知探究
变式2:若∠1+∠3 = 50°,则
∠3=
,∠2=
。
b
1(
(2 4)
)3
a
变式3:若∠2是∠1的3倍,求∠3的度数?
新知探究
你能得到对顶角∠1和∠3的大小关系吗?
动动脑:为什么? ∠1与∠2互补,∠2与∠3互补 那 么 ∠ 2 + ∠ 1 = 1 8 0,° ∠ 2 + ∠ 3 = 1 8 ,0 °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第一节“平行线的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定义,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性质的应用。
重点: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方法及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直尺、圆规、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现象(如铁轨、书本边缘等),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定义。
2. 知识讲解(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称为平行线。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3)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3. 例题讲解(1)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为平行线。
(2)已知一条直线和一点,作该直线的平行线。
4.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同位角相等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2)已知直线AB和点C,作直线AB的平行线。
5. 知识巩固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方法及性质。
六、板书设计1. 平行线的定义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平行线的性质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直线是否为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2)已知直线MN和点P,作直线MN的平行线。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方法及性质掌握情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与其他几何知识(如角度、三角形等)的联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具体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全套》课件
讲授新课
一 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
活动:握紧剪刀刀柄时,随着两个刀柄之间的角逐渐 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直到剪开布片.如 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 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思考 剪刀剪东西的过程中,你能说说∠AOC与∠AOD, ∠AOC与∠BOD这两对角的位置保持怎样的关系吗?
邻
邻补
补
角 互
角补
对
对
顶
顶角
角相
等
例2 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 ∠2,∠3,∠4 的度数.
解: ∵∠3=∠1, ∠1=40°,
b 1( (2
∴∠3=40°,
a 4) )3
∴∠4=∠2=180°-∠1=140°.
方法 掌握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 变式训练: 1.若∠1+∠3= 60º,则∠1,∠2,∠3,∠4的度数分别 为___3_0_º__、__1_5_0_º_、__3_0_º、__1_5_0_º__ .
• 变式训练:
1.如图,直线AB、CD、EF相交,若∠1 +∠5=180°, 找出图中与∠1 相等的角.
解:∵ ∠1= ∠3(对顶角相等)
∠5+∠8=180 °且∠1 +∠5=180°
∴∠8= ∠1 ∵ ∠8= ∠6(对顶角相等)A
∴∠6= ∠1.
C
2 13
4 56
87
F
2.如图,直线AB、CD、EF、MN相交,若∠2=∠5,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1 相交线
情境引入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1.理解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 2.掌握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的性 质进行角的计算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2024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同步课件(人教版
2024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同步课件(人教版一、教学内容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2:平行线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6.2:坐标与图形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和应用。
2.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及坐标与图形的关系。
教学重点:1.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学会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斑马线、楼梯等),引导学生发现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存在。
2. 例题讲解解析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学会使用坐标系描述图形。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及坐标与图形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5.1:求证:两条平行线的任意一对同位角相等。
5.2:已知直线a // b,求证:如果直线c垂直于直线a,则直线c也垂直于直线b。
6.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4)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求新点的坐标。
2. 答案:5.1:证明:由于直线a // 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
5.2:证明:由于直线a // b,直线c垂直于直线a,根据垂直平行线的性质,直线c也垂直于直线b。
6.1:点A(3,4)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新点的坐标为A'(5,7)。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程度。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学案人教版(1)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学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实数实数的概念及分类实数的运算性质及法则2. 第二章: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及其运算整式加减乘法公式3. 第三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4. 第四章:函数函数的概念及性质一次函数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实数、代数式、方程及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实数的运算性质及法则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图像不等式组的解法2. 教学重点:代数式的运算方法方程的解法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实数、代数式、方程和函数的实际意义。
2.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本章知识点,以思维导图形式展示。
2. 板书中间:详细书写例题及解题过程,便于学生跟随思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练习题15题。
附加题:设计一道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布置拓展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推荐相关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衔接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清晰度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一、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衔接1. 知识点的连贯性:确保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024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精彩课件(人教版
2024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精彩课件(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够正确分类各种角,并运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几何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3. 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角的度量与分类、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不等式性质。
教学重点:角的度量与分类、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角模型、直尺、三角板、量角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三角板、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时钟、剪刀等,引出角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分类各种角,介绍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引入三角形的概念。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角的度量与分类2. 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3.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4. 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角的度量与分类:量出下列角的度数,并分类:20°、135°、90°、60°、120°。
(2)平行线与相交线:判断下列图形中的平行线与相交线,并说明理由。
(3)三角形:已知三角形ABC,AB=5cm,AC=8cm,BC=10cm,判断三角形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 答案:(1)钝角:135°、120°;直角:90°;锐角:20°、60°。
(2)图形略。
(3)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
理由:根据勾股定理,AB²+AC²=BC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1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名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