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合集下载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思路目标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思路目标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培植财政支柱为根本任务,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科教兴县、旅游活县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夯实基础,加快发展,实现一年一个新变化、三年迈上新台阶、五年实现新跨越,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是:夯实一个基础(农业),扶持两大产业(种养业和旅游业),培植三大支柱(农林产品加工、水能开发、矿产开发),突出四个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发展、城镇建设、扶贫开发),落实五条措施(项目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和文明建设)。

构建“一心”(以县城为重点的经济文化带动中心)、“二圈”(以宰便为中心的西部畜牧业和竹木生产经济圈,以贯洞为中心的东部高效农业和林果种植加工经济圈),“三带”(以国省干道为轴心的林果经济产业带,以都柳江干流为骨架的工业经济产业带,以岜沙、小黄、占里、银潭、增冲为重点的旅游经济产业带)的经济发展格局。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城镇化水平达2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

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12.7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达8000万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6亿元,总人口控制在33.5万人以下,有30个村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环保工作得到加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44:21:35,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稳定解决1.5万人脱贫问题,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一、形势与需求 (1)二、思路和目标 (3)1.总体思路 (4)2.战略目标 (6)三、重点任务 (9)1.瞄准战略目标,实施重大专项 (9)2.面向紧迫需求,攻克关键技术 (13)(1)优先发展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技术 (13)(2)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16)(3)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的公益性技术研究 (20)(4)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23)3.把握未来发展,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 (25)(1)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究 (26)(2)稳定支持基础研究 (32)4.强化共享机制,建设科技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 (36)(1)加强国家研究实验基地建设 (36)(2)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37)(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37)5.实施人才战略,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38)6.营造有利环境,加强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 (40)7.突出企业主体,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41 (1)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42)(2)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44)(3)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44)(4)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 (45)(5)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46)8.加强科技创新,维护国防安全(略) (47)四、保障措施 (47)1.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47)2.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48)3.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激励政策 (49)4.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 (49)5.形成新型对外科技合作机制 (50)6.完善科技法律法规体系 (52)7.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52)8.建立有效的规划实施机制 (53)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十一五”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开局阶段。

关于XX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关于XX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关于XX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推荐]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一)"十一五"时期的特征与挑战从全国和西部来看,"十五"计划的实施总体上进展顺利,但"十五"计划力图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展不理想: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够协调,城乡间、区域间差距进一步扩大,资源环境的约束趋紧,就业形势较严峻,体制问题、人才问题、科技问题日益突出等。

"十一五"时期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一个阶段。

这个时期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时期"。

之所以是"黄金发展时期",主要在于消费结构升级、国际和区域间产业转移以及科技进步加快使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配置市场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关系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等。

处理得好,有可能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飞跃。

之所以是"矛盾凸显时期",主要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日益迫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由于涉及利益和权力格局调整,深化改革的难度明显提高;内外矛盾交织,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保持国内稳定的难度加大等。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目标1、指导方针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既快又好发展作为主题,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三大战略任务,把突破体制瓶颈、人才科技瓶颈和资源瓶颈作为三大战略支撑,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把既好又快发展作为主题。

要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要转变"无制约增长"、"不计代价增长"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观念。

要通过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实现好的发展过程;通过公平的分配,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06年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间跨度为2006年至2010年,目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

一、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的基本思路。

在经济方面,十一五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

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持续提高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水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中国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成功地维护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二、农业和农村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富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十一五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化,发展小城镇,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

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中国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同时,中国政府也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全面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为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

在社会建设方面,十一五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推进文化创新和惠民文化建设等。

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中国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教育事业逐步普及,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同时,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恢复了SARS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遗症,宣传爱国卫生运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等。

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总体思路和重点领域

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总体思路和重点领域

建设迈 出步 伐 ,各 业 务信 息 应 用 系统 建设 取得 进
展。
与此同时 ,特定 的河 流 自然条 件和社会经济条
件 ,决定 了水利建设 的长期性 、艰巨性和复杂性 ,随
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 ,对推进 水利的可持续 发 展 、提升水利公共服 务和社会管 理能力 具有重 要的
作用。
至防止人类活动对水的侵害。同时 ,要高度重视水利 发展 中的生态问题 ,正确认 识水利 与生态保护 的关 系 ,科学评价水利工程 自身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和解 决措施 ,保证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农业灌溉排涝提供保障,进一步优化供水结构 ,保
20 — 0 3 0 1 20 年全 国水利建设完成 堤防加 固近 3 万k m,长江干堤建设完成 ,治淮工程建设全面展开 ,
1 0 余座病险水库得 到除险加 固;嫩江尼尔基 、广 0 0
西百色等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 ;新增供水 能力 20 0 亿 m ;集中解决 了 24 3万农村贫 困人 口的饮水 困 2
理得到加强 ,塔里木河治理 、黑河治理 和首都水资
期 ,水利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 的机遇 和挑战。编 制好水利发展“ 十一五” 规划 ,关 系今后相 当长的一 个时期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大局 。水利发展“ 十一五” 规划是 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 总体规划 中的重要专项 规划 ,是指导水利发 展和改革 、确定水利重 大工程

难 ,为 96万人因早新增及氟砷区的饮水困难人 口解 8 决了燃眉之急 ;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 4 8 万亩 ;水 0 5
个 时期 ,是我 国经 济社 会 发展 重要 的战略 机 遇
利系统新增水 电装机容量 7 0万 k 2 W,4 0 0 个水 电农 村电气化县建设初见成效 ;水 土保持 和生态环境治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目录一、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方针原则(三)发展目标二、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五)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七)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三、公共文化服务(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九)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十)普及文化知识(十一)建立健全文化援助机制(十二)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四、新闻事业(十三)推进新闻媒体建设(十四)加大对重点新闻媒体的扶持力度(十五)办好新闻网站(十六)发展新兴传播载体五、文化产业(十七)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十八)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十九)转变文化产业增长方式(二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二十一)健全各类文化市场(二十二)发展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和流通方式六、文化创新(二十三)繁荣发展文学艺术(二十四)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二十五)推动文化企业成为文化创新主体(二十六)加快科技创新(二十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七、民族文化保护(二十八)编纂出版文化典籍(二十九)发挥重要节庆和习俗的积极作用(三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三十一)规范和保护国家、民族语言文字(三十二)加强重要文化遗产保护(三十三)抢救濒危文化遗产八、对外文化交流(三十四)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渠道(三十五)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三十六)实施“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九、人才队伍(三十七)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建设(三十八)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三十九)做好培训工作(四十)加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四十一)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四十二)建立国家文化艺术领域授予荣誉称号的制度十、保障措施和重要政策(四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四十四)健全宏观调控(四十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四十六)完善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四十七)加强文化立法(四十八)实施步骤“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一、"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精心组织,立足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市委、市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城市"和"泉州湾滨海城市"的战略定位,结合丰泽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区可能面临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未来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可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加快"营造五种环境、推进三大转变"的步伐,提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和重大举措,使"十一五"规划成为指导我区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原则要求回顾与前瞻分析并重。

要对我区"十五"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回顾,吸取有益经验,克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同时要对丰泽今后可能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困难、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

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并重。

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关系密切,不可或缺,专项规划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总体规划要在各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深化。

总体规划要突出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规划期以~--20XX年5年为主,展望到2020年,不宜设置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

专项规划的发展目标要尽可能量化,任务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布局要合理,保障措施要可行。

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之间要相互衔接。

规划与课题研究并重。

编制规划要从课题研究入手,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前期研究。

重点是发展环境、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区域经济、人民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前期研究,为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打下基矗要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并纳入规划。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

流域规划方案设计
• 规划目标在原有规划基础上调整、滚动实施,补 充必要的规划目标与指标;
• 对区域排污量要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量确定削 减量;
• 工业污染治理要明确重点、调整布局的方向,有 条件的流域可提出具体的政策;
• 治理项目按照新的思路进行调整、充实; • 加强项目技术审查,没有依据的项目坚决不再纳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 一五”规划 编制的基本思

中国环境规划院 李云生
一、规划范围与现状评价
规划范围
• “三河、三湖” •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 • 松花江、黄河流域 • 珠江流域 • 南水北调东线 • 地下水环境保护
• 12个专项规划,流域面积占全国39%;人口占全 国63%;GDP占全国66%;水资源量占全国的48 %,废水量占全国的76%
• 集中解决重点水域水污染。“十一五”期 间,各地市级政府应把水污染治理作为本 级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采取截污导 流、污水处理、生态修复、水资源调配等 多种手段,切实改善本地至少一条(一段) 污染重、影响大的水域,
四、规划方案与规划实施
国家总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 1、分析达到各项指标的污染治理需求; • 2、测算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的总体资金与打捆项
• 按照综合污染指数比较,2003年度七大水系污染 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 松花江、长江、珠江。

污染因子
• 与2002年相比,海河、辽河和淮河污染程 度略有减轻,松花江、珠江和黄河支流污 染加重。
• 七大水系主要呈现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 指标是石油类、生化需氧量、氨氮、高锰 酸盐指数、挥发酚等
各地市由本省分配。 • 指标考核:依靠环境统计与宏观测算,到各省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二)发展思路。
——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各 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普及、发展、提高”为主要任务。以中西部农村地区为重点,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以中等职 业教育为重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培养 和造就一批杰出人才。
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律地位,完善学校法人制度,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积极推进学校 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办法改革。依法规范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开拓创新,办出风格和特色。继续推 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2.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办学规范、管理有序、监督有效、保障安全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学校管理,推进科学民主办 学和依法办学。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安全预警机制,健全师生意外保险和医疗卫生保险制度及 健康体检制度,努力建设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谢谢观看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 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政策方针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统筹城乡、区域教育, 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 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最新两大战略思想

最新两大战略思想
1、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消费结构逐步升级, 但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 衡的小康
2、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工业化进程加快,同时人口资 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3、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城镇化进程加快, 同时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还很尖锐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化程度不断 提高,同时生产力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机制性 障碍
“十五”期间,新增发电装机1.75亿千瓦,2005年 新增装机6000万千瓦,装机总量超过5亿千瓦。5年增 加公路里程5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万公里,总里 程达3.9万公里,铁路营业增加6000公里,青藏铁路全 线竣工,西气东输投入商业运营,三峡工程左岸电站 14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 工程进展顺利,全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一亿人以上。
7、入世,使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
入世以来,中国政府清理、修改了2300 多项法律法规,公布了所有与贸易有关 部门的的法律文件,地方政府也清理、 修改或废止了19万多件地方法规、规章 和政策措施,并大幅度降低了关税。
三、“十一五”规划的现实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十一五”规 划的现实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提出的,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科学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 “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 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 手段等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始终围绕着“为什么发展”、“为谁发
2、理论上呼唤发展观的提升
现代的发展观始于20世纪年代,是由政治学家提出, 由法兰克福学派形成的“工业文明观”。视GDP为发 展的首要标志。

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思路

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思路

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思路国家十一五规划是在新世纪初期提出的,它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进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蓝图和指导方针。

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制定,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性工作,经过五年的实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经验、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和任务,我们对国家十一五规划进行了工作总结,以下就是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工作总结的文章。

一、总体评估国家十一五规划是在我国进入新世纪后,提出为期五年的发展规划,其基本思路是“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总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深入推进改革,不断加强创新,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全国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在总体评估中,我们认识到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成功的,其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

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了10%,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比较均衡,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二、主要成就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在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经济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国内生产总值呈现稳健增长的态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调整,服务业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在社会方面,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了明显改善。

在科技方面,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研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

在环境方面,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三、存在问题在总结国家十一五规划工作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经济领域,产业结构调整不够到位,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依然存在,经济增长模式还没有实现转变。

“十一五”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

“十一五”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

年金制度。稳步推进农村社会养 老保 险制度建 设, 促进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2 .加快推进基本 医疗保 险制度 、 医疗卫生
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 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
制度 , 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 障制度完
服务体制和药 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完耆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拓宽覆盖人群范 围, 当埋 适
06 0 年第7 “ 期《 十 贼 体思路》 )
4 体现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原则。在大政 . 策统一的前提下 , 要根据机关 、 事业 、 企业各 自不 同的情况 , 比如 , 机关不能有经济行为 , 事业单位
技术人员是主体 , 知识 含量高 、 对社会 贡献大等
打击不缴或欠缴社会保险费的违法行为, 着力解
决 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 个体经济组织参保率低
“ 十一五”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总体思路
新旌
的问题 ; 提高社会保 险资金的统筹层次 , 逐步研
究解决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 , 引导劳动力在城
1 建立适应城镇各类就业人员 的基础养老 .
金制度 , 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体 系。按照 中共 中
乡之间、 区之间的有序流动; 地 完善进城务工人 员子女教育问题 , 尝试农 民工廉 租房制度 , 降低
农民工的生活成本, 促进其安居乐业。 5 完善社 会保 险制度 , . 试行 广覆 盖 、 费 低 率、 低保障的社会保险体系。对城镇职工养老保
十六届三中全会 《 决定》 要求 , 将基础养 老金 匍 分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分离出来 , 确立
高劳动和社会保 障管理 的科学化 、 规范化 、 法带
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改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 的

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水利发展总体思路

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水利发展总体思路
口监 管 、 质 监 测 、 省 界 河 流 断 面 水 质 考 核 、 标 预 警 、 水 跨 超
防 洪减 灾。要按照人 与 自然 和谐 的理念 , 给洪 水 以出 路 。坚持 防治洪水 与规避洪水 风险相结 合 . 学合 理地安 科 排河道 整治 、 防加 固 、 堤 湖泊治理 、 控制 性枢纽 和蓄 滞洪 区 建设 , 合理调 节和安全利 用雨洪水 ; 建立洪 水管 理制 度 , 避 免经 济建设 、 城市 发展盲 目向洪 水 高风 险区 发展 . 步实 逐 现 由控 制洪水 向洪 水管理 转变 。 水 资源开发利 用。 以建 设 节水 型社会 为 根本 , 高水 提 资源利 用效 率 和效 益 , 实行 主要 江河 特 别 是 北方 河 流 的 水 量 分 配 , 步建 立 国家水 权 制 度 ; 强 水 资 源 调 蓄 和 逐 加
整 , 调 好 生 活 、 产 和 生 态 用 水 ; 确 不 同 河 流 或 不 同 协 生 明
基础设 施建 设 , 不断 满足经 济社 会发展 对 防洪 安全 、 水 供
河 段 的功 能 定位 ,制 定 相应 的 开发 利用 和 保 护措 施 . 维
安全 和生态 安全 的要求 ; 一方 面 , 另 通过 深化 各项 水利 改
要把 建立 节 水 型社 会作 为水 利 的一 项 长期 性任 务 . 不 断 加强 水 资 源 的 节约 和 保 护 , 过 节 水 、 通 治污 和 合 理 配 置水 资源 , 断提 高水 资 源的 利用效 率 和效 益 。 不
5坚 持 以 改 革 促 发 展 的 原 则 .
和落 脚 点 . 切实 保 障人 民群 众 的生 命安 全 和健 康作 为 把
‘十 一 五 ”水 利 发 展 总 体 思 路 ‘

十一五规划内容

十一五规划内容

十一五规划内容十一五规划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

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建议》稿进行多次讨论,听取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并就《建议》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重大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建议》稿还广泛征求了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党内老同志和十六大代表的意见,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

《建议》形成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比较好地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

这个《建议》经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以后,将由国务院据以编制“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明年春天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

现在,我受中央政治局的委托,对《建议》作如下几点说明。

一、关于“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形势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是制定“十一五”规划的依据和前提。

《建议》指出,“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这个判断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新世纪的头五年,在我国历史进程中是不平凡的五年,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五年。

我国摆脱了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成功地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经济社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预计,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万亿元,五年平均增长8.8%;财政收入将达3万亿元左右,比2000年的13395亿元增长1.3倍。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大发展。

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对外贸易上了一个大台阶,预计2005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3800亿美元,比2000年的4743亿美元增长1.9倍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十一五时期的特征与挑战
从全国和西部来看,十五计划的实施总体上进展顺利,但十五计划力图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展不理想: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够协调,城乡间、区域间差距进一步扩大,资源环境的约束趋紧,就业形势较严峻,体制问题、人才问题、科技问题日益突出等。

十一五时期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一个阶段。

这个时期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时期。

之所以是黄金发展时期,主要在于消费结构升级、国际和区域间产业转移以及科技进步加快使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配置市场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关系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等。

处理得好,有可能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飞跃。

之所以是矛盾凸显时期,主要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日益迫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由于涉及利益和权力格局调整,深化改革的难度明显提高;内外矛盾交织,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保持国内稳定的难度加大等。

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目标
1、指导方针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既快又好发展作为主题,把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三大战略任务,把突破体制瓶颈、人才科技瓶颈和资源瓶颈作为三大战略支撑,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把既好又快发展作为主题。

要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要转变无制约增长、不计代价增长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观念。

要通过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实现好的发展过程;通过公平的分配,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把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三大战略任务。

转变增长方式,就是要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节约型社会;调整经济结构,就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战略上全方位地调整需求、产业、城乡、区域和所有制结构,形成能支撑长期发展的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就是要切实做到五个统筹,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把突破体制瓶颈、人才科技瓶颈和资源瓶颈作为三大战略支撑。

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把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作为实现十一五目标和战略任务的抓手。

2、阶段性目标
在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个总体目标下,十一五期间的阶段性目标是:
--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前提下,国民经济年均增长7%左右;
--就业岗位大幅度增加,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水平显著提升,服务业占国民经济和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明显提高;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国民受教育年限进一步增加,职业技术教育满足需求;
--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型空间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和区域差距缩小;
--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得到改变,居民收入继续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缓解,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行政管理、财税、金融和城乡管理体制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开放型经济继续发展,走出去战略迈出重大步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国防建设取得新成就。

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1、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转变增长方式的内涵,主要是四个转变:一是从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带动,转向内
外需协调、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

二是从过于依赖工业推动,转向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推动。

三是从过于依赖资金和自然资源投入,转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

四是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线性过程,转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一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逐步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回落到35%左右;二是扩大国内消费,把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从投资转向消费;三是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四是改善流通和消费环境,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提高循环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2、从战略上调整经济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长远利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注重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要为传统产业升级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空间。

衡量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不仅要看工业比重的提高,更要看就业结构的变化。

因此,不能刻意追求每个地区的工业化比重。

三次产业调整总的方针是:农业由弱调强。

工业由低调高。

服务业由慢调快。

同时,要构筑稳定、经济和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要进一步扩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总体规模。

3、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建设人力资本强国。

要把自然资源依赖型和投资依赖型的经济结构,逐步转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经济
发展模式;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重大国策,为充分就业和人人都能成才创造平等的机会;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把扩大就业的工作重点转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工作重点转到促进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变上来。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经济的整体素质。

加强科技原始性创新;抓紧研究共性技术和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加强技术集成,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加快推动事关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健康和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科技进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调动一切社会资源,积极扩大教育供给,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加强义务教育的国家供给,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扩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重点发展设在县市、面向农家子弟的职业技术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公共教育资源要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倾斜。

5、实施城市化战略,逐步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走符合国情的多样化的城市化道路;要特别注意节约土地、解决好城市化与土地资源的矛盾;要在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初步形成农村人口自愿平稳有序进入城市的体制和机制框架。

实施城市化战略的根本任务:一是促进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稳定就业并定居;二是调整和充实城镇空间分布格局,优化整合现有比较成熟的城市群,培育发展一批新的城市群,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有重点地发展有一定基础的中心城市。

6、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分布。

促进区域
协调发展的思路是:统筹考虑人口流动和分布,通过发展经济和人口合理流动两个途径缩小区域之间人均GDP以及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的差距;统筹考虑区域环境承载能力与人口分布、经济布局,重构我国的空间发展格局,并据此规范空间开发秩序;根据区域的主体功能,合理规划城市体系、基础设施和资源跨区域调动;根据不同地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现有发展水平,按优化整合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自然保护区域确定空间功能区划。

优化整合区域:主要指跨省级行政区的开发密度已经较高的区域。

这类区域要成为我国最强最大的经济密集区,和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龙头和主体,必须重点发展技术和知识含量高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严格限制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低水平、占地多、污染大、能耗高的产业。

重点开发区域:主要是指资源环境承载条件较好、具备在一定程度上集聚经济和人口的区域。

此类区域要加快集聚经济和人口,逐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和人口密集区。

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主要指各省级行政区内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差、不具备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的区域。

此类区域要实行有限开发的方针,发展适合本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特色产业,并引导人口转移到重点开发区域和优化整合区域。

自然保护区域:主要指依法设立的资源、湿地、动物、文物、地质等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

此类区域要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自然保护区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活动。

7、开源节流与利用境外资源并重,缓解资源约束。

缓解矿产资源约束,要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国内国际并重的方针,一手抓资源供给和保障,一手抓资源节约,逐步建设节约型社会。

十一五期间政府采取的重大措施
包括三大方面:加快推进体制改革,调整完善经济和社会政策,加强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建设。

1、加快推进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主要内容:一是强化政府的公共职能;二是把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到制度建设、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定上来;三是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政府问责制;四是精简行政层级。

财税体制改革。

主要内容
《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