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孟子的成语精编版

合集下载

出自《孟子》的成语集锦

出自《孟子》的成语集锦

出⾃《孟⼦》的成语集锦1、始作俑者出⾃于《孟⼦·梁惠王上》:“仲尼(孔⼦)⽈:始作俑者,其⽆后乎!为其象⼈⽽⽤之也。

”根据孔⼦“始作俑者,其⽆后乎”这句话,后⼈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喻第⼀个做某项坏事的⼈或某种恶劣风⽓的创始⼈。

2、五⼗步笑百步《孟⼦·梁惠王上》:“填然⿎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或百步⽽后⽌,或五⼗步⽽后⽌。

以五⼗步笑百步,则何如?”⽐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3、⼀暴⼗寒《孟⼦·告⼦上》:“虽有天下易⽣之物也,⼀⽇暴之,⼗⽇寒之,未有能⽣者也。

” ⽐喻学习或⼯作⼀时勤奋,⼀时⼜懒散,没有恒⼼4、引领⽽望 “如有不嗜杀⼈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望之矣。

” (《梁惠王》)释:如果有⼀位不好杀⼈的君主,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伸长着脖⼦期待他的解救了。

形容殷切盼望。

5、君⼦远庖厨 “是以君⼦远庖厨。

” (《梁惠王上》)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6、明察秋毫 “明⾜以察秋毫之末,⽽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上》)释:我的⽬⼒能够把秋天鸟的细⽑看得分明,⼀车⼦柴⽕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形容洞察⼀切。

7、挟⼭超海“挟泰⼭以超北海,语⼈⽈,‘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 (《梁惠王上》)释:把泰⼭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说,“这个我办不到。

”这真是不能。

⽐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8、缘⽊求鱼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求鱼也。

” (《梁惠王上》)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样。

⽐喻⽅向或办法不对头,劳⽽⽆功。

9、寡不敌众 “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 (《梁惠王上》)释:⼈⼝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意即⼈少的抵挡不住⼈多的。

10、与民同乐“此⽆他,与民同乐也。

” (《梁惠王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同娱乐罢了。

后泛指领导与群众⼀起游乐,共享幸福。

出自《孟子》的成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

皆位卑禄薄之吏。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4、彼一时此一时: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

怍,惭愧。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

为,做。

已甚,过分。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

10、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

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1、曾经沧海:谓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

唐·元稹《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后以此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12、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仁,仁爱。

义,正义。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临刑殊从容……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13、赤子之心:指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的心。

语出《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4、出尔反尔: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宋·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15、春风化雨:后喻良好的教育。

多用来称颂师长对学生及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育。

16、寸木岑楼:指差异很大。

17、大而化之: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芒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原指光大道德并能融会贯穿。

后用来形容做事不细致,不谨慎。

18、大旱之望云霓:云霓,天将降雨的征兆。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假设大旱之望云霓也。

精选出自《孟子》的50个成语

精选出自《孟子》的50个成语

《孟子》是四书中部头最大的一本,千百年来,学者必读;格言警句,家户传诵。

本文精选出自《孟子》的50个成语,让我们读懂《孟子》的智慧。

1、杯水车薪【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己甚【解释】: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4、不言而喻【解释】: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解释】:虞:料想;誉:称赞。

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解释】: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解释】: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解释】: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精选】《论语·孟子》成语

【精选】《论语·孟子》成语

《论语》成语俗语集锦1、犯上作乱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学而》)翻译: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成语义: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

2、安贫乐道原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学而》)翻译:贫穷却不去巴结,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贫穷仍快快乐乐,富裕仍爱好礼义的人。

成语义: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3、巧言令色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翻译: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4、慎终追远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翻译: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中厚老实。

成语义: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远代的祖先。

5、言而有信原文: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学而》)翻译:讲信用,要符合于义;只有符合义的诺言才可以去实现。

成语义:说出来的话算数,有信用。

6、周而不比原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翻译:君子在道义上团结人,不以私利相互勾结;小人善于因私利而勾结,不能在道义上团结人。

成语义:关系亲密但不相互勾结。

7、是可忍,孰不可忍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翻译:孔子谈论季氏,说他在庭院内观赏八佾之舞,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成语义: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

表示绝不容忍。

8、绘事后素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八佾》)翻译:子夏问道:“‘美好的笑容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粉嫩的脸庞着色化妆绚丽多彩好打扮啊。

’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了白地子,然后才画上画。

和孟子有关的成语

和孟子有关的成语

和孟子有关的成语一,五十步笑百步。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释义:比喻自己具有和别人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比别人轻一点,就毫无自知之明的去嘲笑别人。

二,心悦诚服。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释义:出自真心的服气,不但服气,还发自内心的高兴。

三,出类拔萃。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胜与孔子也。

”释义: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才能远远超出了平常的人。

四,事半功倍。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释义:做同一件事,只花很小的力气,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五,出尔反尔。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释义:比喻人的言行反复无常,一会这样,一会那样,经常自相矛盾。

六,水深火热。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释义:老百姓所受的痛苦,像在水里那样越来越深,像在火里那样越来越热。

比喻人们处在极端的痛苦之中。

七,王顾左右而言他。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王顾左右而言他。

”释义:比喻和对方交流时,不能正面回答问题,只能绕开话题,故意扯一些不相干的事。

八,与民同乐。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释义:就是指君主能够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共享快乐的生活。

后常比喻领导与群众打成一片,共享幸福生活。

九,寡不敌众。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释义:比喻在战争中,和对方力量相差过于悬殊,根本不可能战胜对方。

十,缘木求鱼。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释义:爬到树上去捉鱼。

比喻办法和方向错误了,永远不会达到目的。

十一,明察秋毫。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释义:能够把秋天鸟的毛端都看得清清楚楚。

比喻人的目光敏锐,洞察事理,任何微小的事物和变化,他都能看得很清楚。

出自论语孟子的成语

出自论语孟子的成语
(30) 不虞之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离娄》)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28) 乱臣贼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滕文公》)释: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害怕。
(29) 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释: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45)、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孟子》:
(1) 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释:(逃跑的士兵)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
(16) 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17)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心》)释: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18) 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3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篇》)释: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1) 言不及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卫灵公篇》)释:同大家整天在一块,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喜欢买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源于《孟子》的50个成语

源于《孟子》的50个成语

源于《孟子》的50个成语1、杯水车薪【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解释】: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4、不言而喻【解释】: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解释】:虞:料想;誉:称赞。

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解释】: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解释】: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解释】: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0、当务之急【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源于孟子的成语

源于孟子的成语

源于孟子的成语《孟子》是古代四书之一,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下面请欣赏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源于孟子的成语相关内容。

源于孟子的成语大全1) 音容笑貌:《孟子·离娄上》:“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2) 春风化雨:《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3) 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4) 自怨自艾:《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5) 平治天下:《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6) 自以为是:《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7) 安富尊荣:《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8) 洞察秋毫:《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9) 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0) 具体而微:《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11) 左右逢源:《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12) 心悦诚服:《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13) 弃之如敝屣:《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14) 旷夫怨女:《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15)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6) 似是而非:《庄子·山木》:“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

”《孟子·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

出自《孟子》的78个成语

出自《孟子》的78个成语

出自《孟子》的78个成语出自《孟子》的78个成语《孟子》语言的生命力强,其中大量的语言转化成今天的格言、成语和俗语。

这里收录的以常见的为主,肯定还有遗漏。

1.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释:(逃跑的士兵)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2.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形容殷切盼望。

3.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意为凡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亲手去杀它们,可用来表达一种不忍杀生的心理。

4.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5.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

”这真是不能。

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6.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7.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形容在战争中敌对双方的(人员)势力悬殊太大(孤军奋战不可以力敌)。

8.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有哲理的四字词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有哲理的四字词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有哲理的四字词语孤家寡人:《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声闻过情:《孟子离娄下》: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弃之如敝屣:《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洁身自好:《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天下无敌:《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事倍功半:《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寡人之疾:《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顿开茅塞:《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今茅塞子之心矣。

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以身殉职:《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弃甲曳兵:《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阿其所好:《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以羊易牛:《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缘木求鱼:《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与民同乐:《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创业垂统:《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源自孟子的成语

源自孟子的成语

源自孟子的成语
源自孟子的成语有很多,比如:
1. 当务之急:指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出自《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2. 独善其身: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

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

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 反求诸己: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4. 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

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出自《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

孟子有关的成语

孟子有关的成语

孟子有关的成语
1.大言不惭:出自《孟子·尽心上》:“有缺矣,而不补,为过也;
有余矣,而不利他,大言不惭矣。

”比喻做事不怕言重,敢于无私奉献。

2.乐极生悲:出自《孟子·滕文公下》:“能乐而不悲,能悲而不怨,乃
至于乐极生悲也,斯已矣。

”比喻愉快极度,最后往往灾难多多,悲恸
不已。

3.百里挑一: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官府挑三百,且算楚狄之异常
美也,报告百里挑一耳。

”比喻挑选人才非常精湛,极其严苛。

4.众口铄金:出自《孟子·尽心下》:“众口铄金,穷变不足以改其为,
繁殷重置,而无益于其用也。

”比喻营私舞弊,穷变不足以改其坏掉的
事情。

出自《孟子》的成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1、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2、始作俑者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存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击毙了人和用刀子杀掉人,存有什么相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反问:“用刀子杀掉人和用政治陷害人存有什么相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道:“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以老百姓面存有饥色,野外躺着冻死的人.这就是当权者在率领着野兽去喝人啊!大王想一想,野兽为害,尚且并使人憎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去喝人,怎么能够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道过,首先已经开始用俑(古时护送死去人安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就是断子绝孙、没后代的吧!您看看,用人形的土偶去殉尚且不容,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冻死呢?”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3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战争连年不断,泽田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看了,同意周游列国,回去劝阻那些好斗的君主.孟子走进梁国,回去见到了好斗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道:“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惜百姓,却不见踪影百姓激增,这就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孟子听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道:“当然不对!”孟子说道:“你虽然快乐百姓,可以你讨厌当兵,百姓就要祸及.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4、一暴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孟子对齐王的暴虐,并作事没秉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反感,便不客气的对他说道:"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存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吸油纸了一天,却放到阴寒的`地方闷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著变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就是很短的,王即使存有了一点李祖的决意,可是我一返回你,那些奸臣又去引诱你,你又可以轻信他们的话,叫做我怎么办呢?"按着,他并使踢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打牌看上去就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输,奕秋就是全国亚菊打牌的能手,他教导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时时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旧就是害怕着存有大天鹅飞去,准备工作用箭射鹅.两个徒弟就是一个师傅教导的,一起研习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存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就是一个很存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必须自学一样东西、搞好一件事情,不为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容的.若是今天搞一些,把它扔下了,隔天十天再回去搞,那么事情怎样好不好呢?念书、处事的若想顺利,这也就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以比喻修学、处事没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观点.比如一位同学,对于念书很就是随便,自学的时间太少,破败的时间多,我们便说道: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够教给什么东西呢?5、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6、君子离庖厨:“就是以君子离庖厨.”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到靠近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7、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8、恃泰山以逊于北海:“恃泰山以逊于北海,语人曰,‘我无法.’就是荣无法也.” (《梁惠王》)释:把泰山缠在胳臂底下UX21LI2677E北海,说人说道,“这个我胡扯.”这真是无法.9、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10、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强固不可以敌强.” (《梁惠王》)释:人口稀疏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11、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1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存有也.” (《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无法并使天下归服于他的,就是从来不曾有的事.(备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甘甜于此)13、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14、水深火热:“例如水益浅,例如火益热,亦天方而已矣.” (《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钢键更深,受火更冷(指灾难更加浅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变为魏罢了.15、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16、箪食壶浆:“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叛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接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性虐待百姓,您回去征讨他,那里的百姓指出您就是必须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痛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丰着干饭,用壶丰着酒浆去欢迎您的军队.17、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18、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具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推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似的被人相差悬殊着而给营救了通常.19、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20、具体而微:“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公孙丑》)释: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似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的博大精深.21、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22、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公孙丑》)释:靠道德去并使人顺从的,人家才可以心悦顺服.23、返求诸己:“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公孙丑》)释:(射箭)如果没有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返躬自问罢了.24、与人为善:“挑诸人以为仁义,就是与人为善者也.” (《公孙丑》)释:汲取别人的优点去自己善行,这就是携别人一道善行.25、绰绰有余:“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公孙丑》)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26、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公孙丑》)释:君子不埋怨天,不责备人.27、此一时,彼一时:“彼一时,此一时也.” (《公孙丑》)释:那又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28、舍我其谁:“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公孙丑》)释:在今日的社会里,瑞维尼我,除了谁呢?29、为富不仁:“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释: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30、父母之命,门当户对:“不等待父母之命,门当户对,钻穴隙相窥见,逾墙XC610PA,则父母国人皆痴之.” (《滕文公》)释:若是不要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了解,自己便钻洞摸门缝去互相窥望,爬过墙回去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31、乱臣贼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滕文公》)释: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害怕.32、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容与有言也;无识者,不容与正直也.”(《距娄》)释:自己欺压自己的人,无法和他天差地远有价值的言语;自己舍弃自己的人,无法和他作出有价值的事业.33、不虞之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离娄》)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34、好为人师:“人之患上在好为人师.”(《距娄》)释:人的毛病是讨厌搞别人的老师.35、何出此言:“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离娄》)释: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36、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距娄》)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存有三种,其中以没子孙为最小.37、手舞足蹈:“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离娄》)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38、不为已甚:“仲尼不为已甚者.” (《距娄》)释:孔子就是搞什么事都不过火的人.39、左右逢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离娄》)释:蓄积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40、)夜以继日:“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距娄》)释:抬着头考量,白天想要不好,夜里接着想要.41、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万章》)释:三年后,太甲悔过,自己怨恨,自己悔过.(艾,音yi)42、先知先觉:“天之生此民也,并使先无意识后言,并使先觉法号后觉也.”(《万章》)释:上天生育人民,就是必须先知先觉者去并使后知后觉者有所顿悟.43、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万章》)释:“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乐,先敲钵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44、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万章》)释:(俗话说),“一再婉拒人家的礼物,这就是不谦卑.”为什么呢?45、杀人越货:“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万章》)释:(《尚书康诰》)说,“杀死别人,强夺财物,横强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痛恨的.”46、茁壮成长:“牛羊蓬勃短而已矣.” (《万章》)释:(孔子曾经搞过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说道,“牛羊都魁梧地长大了.”47、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万章》)释: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那一个时代.48、一阿贝力(pu)十寒:“虽存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生者也.”(《告子章》)释:纵使存有一种最难生长的植物,晒太阳它一天,热它十天,没能再短的.49、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告子》)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50、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大义而取意者也.” (《告子》)释:如果两者(生命和义)无法并存有,便牺牲生命,而必须“义”.51、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告子》)释:如今行仁的人,好像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结果连他们已实行的这点点仁都会消失的).52、言归于好:“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告子》)释:所有我们出席盟会的人签定盟约以后,完全恢复旧日的亲善.53、以邻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 (《告子》)释:如今你却使水流到临近的国家去.54、习焉不察:“行及之而懒得焉,学矣而云云焉.”(《尽心章》)释:如此搞回去,却不明白其当然;习惯了却不浅知其所以然.55、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心》)释:穷困便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56、不言而喻:“其行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释:(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至于小儿四肢,在小儿四肢的动作上,不必言语,别人一目了然.”57、引而不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尽心》)释: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58、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尽心》)释:君子谢谢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护万物.59、当务之急:“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尽心》)释: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60、略知书,不如无书:“略知《书》,不如并无《书》.” (《尽心》)释:全然坚信《尚书》,那还不如没《尚书》.61、茅塞顿开:“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尽心》)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62、言近旨远:“言将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尽心》)释:言语浅白,意义却深刻的,这就是“善言”.63 同流合污:“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尽心》)释:(这种人)同流合污,(所以说他是贼害道德的人)。

(完整版)孟子中的成语

(完整版)孟子中的成语

《孟子》中的成语1、【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

为,做。

已甚,过分。

《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3、【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

” (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植根在心中,它们产生的气色是纯正和润的,显现在脸上,充满在体内,延伸到四肢,不必等他的吩咐,便明白该怎样做了。

)4、【出尔反尔】(原指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尔,你。

)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宋·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后用为犒劳拥护王者之师的典故。

《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6、【舍我其谁】谓自视极高,自任极重。

《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7、【始作俑者】俑,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

后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8、【事半功倍】事,要做的事情,指措施。

功,功效。

意为措施只有古人的一半,而收到加倍的功效。

后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注意与其反义词“事倍功半”的区别)《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六韬·军势》:“夫必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

故事半而功自倍。

出自于孟子的成语

出自于孟子的成语

出自于孟子的成语
1. 舍生取义:咱就说舍生取义这个成语,那就是来自孟子呀!看那些英雄烈士,面对危险,为了正义舍弃自己生命,这得多了不起啊!比如董存瑞,为了攻下敌人的碉堡,毅然决然地舍生取义,这种精神真的太让人敬佩啦!
2. 明察秋毫:哎呀呀,明察秋毫可是个厉害的成语呢!就像侦探一样,能把细微的东西都看得清清楚楚。

老师判作业不就是明察秋毫嘛,哪个同学的小错误都逃不过老师的眼睛呀!
3. 揠苗助长:嘿,你可别干揠苗助长的事儿呀!就像有些家长,拼命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想让孩子快速进步,结果却适得其反。

这可不就得不偿失啦!
4. 五十步笑百步:哈哈,这五十步笑百步的事儿还少吗?就好像两个人都犯了错,一个错得轻点,却笑话错得重点的那个,其实自己不也一样嘛!
5. 恻隐之心:人都得有恻隐之心呐!看到别人受苦,咱心里就会难受不是吗?就像看到流浪猫流浪狗,好多人都会忍不住去照顾,这就是恻隐之心在作祟呀!
6. 一曝十寒:哎呀呀,做事可不能一曝十寒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做成啥事呢?学习不就得坚持嘛,不然成绩怎么能好呢!
7. 专心致志:做事情就得专心致志呀!你看那些科学家,一心一意地搞研究,才能有大成就。

要是三心二意,啥也干不好嘞!
8. 与民同乐:当官的就得做到与民同乐呀!和老百姓一起开心一起难过,这样大家才会拥护他嘛!像那些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好官,不就是这样嘛!
我的观点是:孟子的这些成语可真是太有智慧了,给我们好多启发,咱可得好好记住,用到生活中去呀!。

孟子 中的成语

孟子 中的成语

孟子中的成语
1. 孟母三迁:哎呀,就像孟母为了给孩子好的环境一次次搬家一样,你看现在好多家长不也是为了孩子上学到处找学区房嘛!这不就是现实版的孟母三迁嘛!
2. 专心致志:你想想看,当你一心一意做一件事的时候,是不是效率特别高呀!就像下棋的人专心致志地研究棋局,才能赢得比赛呀!
3. 一曝十寒:这就好比你减肥,今天运动了明天就不运动了,那能有效果吗?可不能一曝十寒呀!
4. 缘木求鱼:这多荒唐啊,就像你想在树上找鱼一样,怎么可能找得到呢!所以做事得找对方法呀!
5. 与人为善:我们平时就应该多和别人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呀,这就是与人为善嘛,大家都开心多好!
6. 明察秋毫:警察叔叔抓坏人那可真是明察秋毫,任何蛛丝马迹都不放过,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呀!
7. 出尔反尔:有的人老是说话不算数,今天说这样明天又变卦了,这可不就是出尔反尔嘛,太让人讨厌了!
8. 杯水车薪:那点帮助相对于那么大的困难,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呀,所以我们得更努力才行呀!
9. 自怨自艾:遇到困难可别老是自怨自艾,得积极想办法解决呀,不然怎么前进呢!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出自《孟子》的成语都很有意义呀,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它们所描述的情况,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理解和运用!。

文档:出自《孟子》的成语

文档:出自《孟子》的成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1.再作冯妇——《孟子·尽心下》——有个叫“冯妇”的男子,空拳打死老虎,国王给了他一个“士人”的官去做。

一次外出看到老虎伤人,他跳下“官轿”,朝老虎扑去…百姓称好,而其他的“士人”却笑他身为官员,不成体统。

2.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孟子连续问了齐宣王三个很棘手的问题,他无言以答,只有东张西望,看看左右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3.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宋国有位老农,嫌秧苗长得太慢,有一天,他就下田去把秧苗一棵一棵地拔高,回到家来,他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叫禾苗长高了好几寸。

”他的儿子赶快跑到田边一看,禾苗全部枯槁了。

4.骄其妻妾——《孟子·离娄下》——说齐国有个丈夫死要面子,说天天与有钱人在一起,并经常吃得醉醺醺很晚才回家来,后来他的妻妾发现他原来天天是在外面当乞丐,还是给他面子,他仍然可以大摇大摆地从外面回来,还在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

5.下棋——《孟子·告子上》——秋先生是围棋高手,他有两个徒弟同时与跟他学下棋。

两个人中,有一个专心致志;另外一个虽然也在听讲,但心不在焉想得是天上的大雁自己准备怎么去射击它们。

两人同时学习,智力也差不多,但是效果却大不相同。

6.苑囿嫌大——《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沉溺于声色犬马,成天飞鹰走狗,到处围猎,群众意见很大,但是他以为自己的狩猎场地还没有周文王的大,对于群众的抱怨很不理解。

孟子告诉他:周文王的狩猎场是向群众开放的;而谁进你的狩猎场地是要杀头的。

虽然场地比周文王的小,群众还嫌你的苑囿大呢!7.煮鱼——《孟子·万章上》——有人送给子产一条活鱼,子产就叫他的手下人把鱼到池子里去。

结果这个下人把鱼拿出去煮吃了,还回来对子产说:“鱼我已经放了,刚放下去时,呆着不动;一会儿,它才显得得意的样子,一甩尾巴钻进水里去了。

”子产高兴极了。

那个手下人之后对人说:“谁说子产聪明?我早把鱼吃了,他什么也不知道呢!”8.以羊换牛——《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看到用杀一头牛去祭祀,不忍心,以羊来换子。

出自孟子的成语大全

出自孟子的成语大全

出自孟子的成语大全推荐文章源于孟子的成语热度:国庆的成语_国庆旅游景点推荐热度:国庆节气氛热烈的成语_国庆节的演变历史热度:劳动节与国庆节打一成语的答案热度:形容中秋节的成语有哪些热度:大家应该看过孟子的许多故事或听过他的传说,那出自孟子有哪些成语呢?下面是网小编带来的出自孟子的成语大全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出自孟子的成语1) 顽廉懦立:《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2) 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3) 孤家寡人:《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4) 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5) 弃之如敝屣:《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6) 恶醉强酒:《孟子·离娄上》:“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7) 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8) 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9) 始作俑者:《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10) 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出自孟子名句的成语1) 夜以继日:《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2) 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3) 缘木求鱼:《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4) 当务之急:《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关于孟子的成语出处精选

关于孟子的成语出处精选

关于孟子的成语出处精选圣贤孟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孟子的成语出处,供大家参考1. 天时地利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即当今的历史潮流,“地利”就是地理形势,而“人和”就是指人际关系。

想要取得成功,这三者缺一不可。

2. 出尔反尔《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要警惕啊,警惕啊,你是怎样对待别人的,别业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

3.同流合污《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言语和不好的风俗相和,行为同不好的世道相符。

指跟随坏人一同做坏事。

4.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战斗已经打响,双方短兵相接,失败的一方败走。

有一个士兵只后退了五十步,他去嘲笑那些后退一百步的士兵是贪生怕死,这样做是对的吗?5.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舍我其谁”,孟轲的话,形容目中无人,狂妄自大。

含贬义。

6.鸡鸣狗吠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指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

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

7.齐王舍牛《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后以“齐王舍牛”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孟子的成语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出自《孟子》的成语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

皆位卑禄薄之吏。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4、彼一时此一时: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

怍,惭愧。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

为,做。

已甚,过分。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

10、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

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1、曾经沧海:谓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

唐·元稹《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后以此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12、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仁,仁爱。

义,正义。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临刑殊从容……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13、赤子之心:指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的心。

语出《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4、出尔反尔: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宋·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15、春风化雨:后喻良好的教育。

多用来称颂师长对学生及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育。

16、寸木岑楼:指差别很大。

17、大而化之: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原指光大道德并能融会贯通。

后用来形容做事不细致,不谨慎。

18、大旱之望云霓:云霓,天将降雨的征兆。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指大旱之时盼望下雨。

比喻盼望殷切。

19、箪食壶浆(dānsìhújiāng):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

《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20、箪豆见色:谓计较小利。

语出《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於色。

”21、当务之急:指当前任务中最急需要办的事情。

23、地利人和: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

24、独善其身: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

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5、阿其所好: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

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

26、翻然改进:翻然:变动的样子。

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

27、反求诸己:求:追究;诸:“之于”的合成词。

反过来追究自己。

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28、饭糗茹草:饭、茹,吃。

糗,干粮。

草,野菜。

吃干粮和野菜,形容生活非常清苦。

29、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

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31、寡人之疾:疾:病,毛病。

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后以“寡人之疾”喻人之好色。

32、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其实此成语最早应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33、好为人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形容人不够谦虚,好以教导者自居。

34、浩然之气:指正大刚直的精神。

浩然,盛大的样子。

出《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5、岌岌可危:岌岌,危险的样子。

形容地位或状况十分危险,将要垮台或灭亡。

36、疾首蹙额:疾首,头疼。

蹙额,皱眉头。

后以此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宋·陆九渊《与徐子宜》其二:“良民善士,疾道蹙额,饮恨吞声,而地所控诉。

”37、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

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38、牛山濯濯:牛山,在齐国临淄之南。

濯濯,本谓山之无树木,今或用喻人秃顶无发。

39、被发缨冠: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

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41、齐东野语:齐东,古齐国东部。

野语,乡下人的话。

后比喻道听途说而来的无稽之言。

42、弃甲曳兵:丢掉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战败逃跑的狼狈相。

43、弃如敝屣:谓像扔掉破鞋子一样。

敝,破旧。

屣,鞋子。

语出《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

”后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44、舍生取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45、舍我其谁:谓自视极高,自任极重。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谓人以忧患谋处而生,以安乐怠忽而死。

语出《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7、食前方丈:方丈,一丈见方。

吃饭时,面前摆满了一丈见方的食物。

形容生活极其奢侈。

语出《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

”48、始作俑者:俑,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后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51、通功易事: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

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步;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

”52、同流合污:后指没有独立人格,顺从世俗。

也指和坏人一起做坏事。

53、枉己正人:枉,弯曲,不正。

自己立脚不正,却要去纠正别人。

55、为富不仁:为富,追求发财致富。

语出《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意为致富与行仁义难以并存。

后以此指富人唯利是图,不讲仁义。

56、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以此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关系本应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57、闻过则喜:过,过错。

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58、五十步笑百步: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性质的问题,却自以为优越而嘲笑或反对别人。

59、习焉不察:焉相当于“于是”、“于此”。

后用此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也作“习而不察”。

60、先知先觉:语出《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后指认识事理早于一般的人。

61、胁肩谄笑:胁肩,把两肩收拢起来。

谄,奉承人。

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

形容巴结人的丑态。

63、言近旨远:旨,意旨。

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指,同“旨”。

后指话语浅显通俗,而含义却很深远。

64、揠苗助长:揠,挺拔之欲亟长也。

喻急躁妄为,欲益反损。

66、恶湿居下: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的地方。

比喻行动跟愿望相违背。

68、仰事俯畜:谓上事父母,下畜妻子的责任,今用以为家庭生计语。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注:事,以孝事亲;畜,以慈培育。

69、仰不愧天:谓心正则无愧于天。

语出《孟子·尽心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疏:存诚于己,而仰无以有羞愧于天,俯无以有怍于人。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仰不愧天,俯不愧人。

”70、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地做某事。

多形容十分勤奋、勤恳、忙碌。

语出《孟子·离娄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71、一傅众咻:傅,教。

咻,吵。

一个人教而众人吵闹干扰。

后比喻由于不良环境影响,做事不能有所成就。

73、以邻为壑:壑,深沟。

语出《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

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意为把邻国当成排洪水的沟壑。

后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74、以力服人:力,强制的力量。

服,使人服从。

用强制的方法使人服从。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75、易地而处:后指交换所处的位置。

77、引而不发:引,拉弓。

发,射箭。

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比喻善于启发引导。

也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78、与人为善:跟别人一同做好事。

后多指善意助人。

79、缘木求鱼:缘木,爬树。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意为按照你的做法而要得到你所希望的,就像爬到树上捉鱼一样不可能。

后比喻方向、方法都不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80、再作冯妇:语出《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则之野,有众逐虎。

虎负隅,莫之敢撄。

望见冯妇,趋而迎之。

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

”后比喻重操旧业。

81、知人论世:意为只有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才能理解作者。

后指了解人物,评论世事。

85、自怨自艾:自怨,悔恨自己的错误。

自艾,改正自己的错误。

原指悔恨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后多指悔恨。

86、左右逢源:源,水源。

也作“原”。

后比喻做事很顺利。

《孟子》名言名句(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12)仁者无敌。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