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督教神学的发展

合集下载

浅谈基督教神学文艺观

浅谈基督教神学文艺观

浅谈基督教神学文艺观第一篇:浅谈基督教神学文艺观浅谈基督教神学文艺观摘要:基督教作为中世纪的代表,其神学思想是当时思想的根源。

作为统治思想,它在很多方面都对世俗社会做出了规定。

在基督教的不断发展中,为保其思想的统治性,出现了教父哲学,其代表人物就是圣·奥古斯丁。

之后诞生了经院哲学,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

本文将重点对这两个人物的神学思想做一下简要分析。

关键词:基督教;神学思想;圣·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引言:中世纪作为欧洲的封建时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基督教的诞生。

基督教声称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必须通过赎罪才能进入天国,这种思想符合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需要。

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了完善基督教教义、压制异教思想的延续,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也不断发展变化着。

一:圣·奥古斯丁的文艺观(一):上帝意志主宰世界奥古斯丁作为神学大师,他的神学思想不仅对教会,而且对整个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文化思想影响很大,成为中世纪欧洲统治的思想。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从歌颂天主出发,肯定善的普遍性,从而充满乐观向上精神。

他说天主是“至高、至美、至能、无所不能、至仁、至义、至隐、无往而不在,至美、至坚、至定,但又无从执持,不变而变化一切,无新无故而更新一切。

”奥古斯丁把天主视为创造人间一切的主宰。

说“天主,万有的创造者”。

奥古斯丁眼光开阔,把天主不是看成为某一民族、某一国家所独有,而是看成为全人类的主宰,世界万物的创造者。

奥古斯丁认为由上帝创世开始的人类历史过程,不过是上帝的神圣计划的实现过程,人只是实现上帝的神圣计划的手段和工具,历史是上帝的作品。

在奥古斯丁那里,只有上帝才是历史的主人。

在《上帝之城》中,奥古斯丁再次阐述上帝至高无上,创造一切。

这种以神学为基础,以上帝为中心的社会历史观,把上帝奉为崇高的形象,是创造万物的主宰,上帝具有永恒性和本体的绝对不变性,上帝的意志与本体同在。

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古代中东地区。

它的创始人是耶稣基督,他是一位犹太人,被基督徒认为是上帝的儿子和救世主。

基督教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早期教会的形成、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地位、东西方教派的分裂,以及基督教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

早期教会的形成始于耶稣基督的公开事工。

耶稣在公元30年左右开始传道,呼吁人们悔改,并宣布上帝的国度的到来。

他的教导和奇迹吸引了许多追随者,其中包括十二门徒。

然而,耶稣在公元30年被罗马当局钉在十字架上处死,但据基督徒的信仰,他在第三天复活了。

这一事件被视为基督教的核心信仰,即耶稣的死亡和复活为人类的罪提供了救赎。

在耶稣的死后不久,他的门徒们开始传播他的教导,并建立起早期基督教的社群。

这些社群由一些信徒组成,他们聚集在一起敬拜上帝、学习耶稣的教导并分享彼此的财产。

早期基督教社群的核心价值观是爱、仁慈和互助。

这些社群逐渐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尤其是在罗马帝国内部的贫困和不满情况下。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颁布了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化,并给予基督教以官方地位。

这一举措对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基督教能够在罗马帝国内自由传播。

在此后几个世纪中,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宗教,并且逐渐形成了教会的组织结构和神职人员的职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教内部出现了分裂和争议。

最重要的分裂事件之一是公元1054年的东西方教派分裂,即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的分离。

这一分裂导致东西方教会在信仰、礼仪和教会组织方面产生了分歧。

随着欧洲大陆的探索和殖民运动的兴起,基督教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传播基督教的国家之一,他们通过殖民和传教活动将基督教带到了新大陆。

此外,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也在殖民地扩张的过程中传播了基督教。

这些传教活动导致了基督教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使得基督教成为世界上最广泛信仰的宗教之一。

浅谈基督教神学的发展

浅谈基督教神学的发展

浅谈基督教神学的发展摘要:基督教被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基督教悠久的发展史及其中心神学思想源远流长,其神学发展主要经历了“早期神学”、“诺斯替教"、“护教者的学说"、“逻各斯学说”、“自由意志和原罪”等阶段。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希伯来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

基督教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为信仰天主上帝,崇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

基督教分为众多派系传遍全球,其主要包括有罗马公教(天主教)、正教(东正教)、新教(基督教或耶稣教)三大派系和其他一些较小派系。

东方教会(景教)在3、4世纪传入中国、亚洲中部和蒙古等地。

基督教中的罗马公教(天主教会)在全世界是信徒发展最多的宗派,人数占基督徒半数以上。

在我国大陆,以新教教徒居多,教义及名词以新教《圣经》即和合本圣经版本最为普及和认知。

罗马公教(天主教)、正教(东正教)、仍保留着七大圣事和弥撒的圣礼.全球共约有21-26亿人口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30%—37%、有信仰人口的40.21%,为全球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1]。

一、早期神学“神学”源于希腊文“theologia”,由“Theos”和“logos”两词组合而成,古希腊哲学家用以指关于诸神谱系的研究和记述。

基督教早期教父用以指对《圣经》中论述上帝、基督及其与世人的关系的研究。

近代以来,由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迅速发展,哲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基督教神学的涵义缩小为对基督教信仰内容作系统的研究和理论化的说明.一般立论的出发点,都根据所信仰的启示,包括圣经和教会传统,并借用哲学推理对信仰以及基督教对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作出论证.在基督宗教早期信仰体系的形成中,古希伯来宗教和古希腊哲学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认为,“两希”(古希伯来宗教和古希腊哲学)传统与基督宗教诞生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1世纪前后的罗马帝国,拥有广阔的疆域和多元的民族文化。

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其文化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艺术、文学等多个方面探讨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基督教文化的魅力。

一、历史基督教的创立可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

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于公元30年左右被罗马当局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

基督教的信仰和教导以圣经为准则,认为人们应该信仰上帝,遵守十诫,接受耶稣基督的救赎。

基督教历经了从初期的被迫害到后来的传播扩张,成为了欧洲的主要宗教。

在中世纪,基督教的权威和影响力达到了顶峰。

到了近代,基督教的地位和影响力有所下降,但它继续在世界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基督教的历史不仅是信仰历史,更是世界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艺术艺术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基督教文化对艺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自从基督教诞生以来,艺术家们就以各种形式表现了基督教戏剧化的场景和教义。

在早期,艺术作品主要用于宗教仪式和教育。

例如,14世纪意大利画家加扎基的《安芸罗的十字架》是一幅重要的基督教画作,用于宗教场合的背景布置。

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开始通过画笔表现出个人的艺术风格和价值观。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米开朗琪罗的《圣母像》都是经典的基督教艺术作品,观赏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基督教的艺术魅力。

三、文学基督教文化对文学也有很大的影响。

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几乎所有基督教文学作品都与圣经有关。

基督教文学在中世纪达到巅峰,主要以神学为主题,讲述宗教教义和基督教信仰。

著名的基督教文学经典包括但不限于《圣经》、奥古斯丁的《神的城市》、但丁的《神曲》、约翰·邦查的《天堂失落》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的基督教文化界有着重要的地位,更成为了后代文学的灵感源泉。

四、教育基督教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也很大。

许多基督教团体都有自己的教育系统,例如天主教和基督教会都拥有广泛的教育网络。

基督教文化强调信仰和道德的教导,这对于培养国民的道德素养和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

浅谈基督教的起源、发展、教义及现状

浅谈基督教的起源、发展、教义及现状

浅谈基督教的起源、发展、教义及现状一、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宗教,它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塞亚等概念,以希伯莱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

按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公元1世纪30年代)开始在斯坦地区传教。

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

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爱上帝”及“爱人如己”。

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

他的教训和行迹,在民众中得到了极大回应。

使得罗马帝政下的犹太教祭司团大受其影响,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后快。

后来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逮捕。

耶稣受尽打骂侮辱,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面死。

耶稣的心愿是为了给世人赎罪,甘愿流出自己的血。

依据他门徒们的见证,耶稣死后第三天从石窟坟墓中复活了。

他的坟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满心疑惑的门徒们显现。

他们渐渐确信耶稣真的复活了,是胜过死亡的救主。

在耶稣升天超离世界时空后,他的门徒们起来热心宣扬耶稣的教训,并宣告他是复活得胜死亡的主。

这个由信徒们组成的彼此相爱、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团体,便是基督教会。

耶稣复活的这一天也因此成为后世的复活节。

不仅如此,教会并还决定将每年的12月25日耶稣的生日作为圣诞节。

耶稣出生的那一年被后世定为公元纪年的元年。

值得一提的是保罗对基督教教义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使得基督教不再局限于犹太人范围。

二、基督教的发展1、君士坦丁大帝以前的基督教罗马帝国前期,人们普遍信仰的是结合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众多神祗的一种多神教。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笃信一神教的基督教显得特别另类。

早期的基督教主要在下层群众中传播,信徒之间平等互助,患难相恤。

由于他们有明显的反抗意识,不与统治阶级合作,不服兵役,不敬罗马旧神,因此多次遭到罗马统治者的迫害。

早在尼禄时代,年轻的基督教就遭到历史上的第一次迫害。

基督教的上帝观:三位一体神学的东方与西方

基督教的上帝观:三位一体神学的东方与西方

基督教的上帝观:三位一体神学的东方与西方【摘要】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神学在东方和西方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但都对基督教信仰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西方神学在三位一体观念上存在一些异同,但都强调上帝的三位一体性。

三位一体神学的启示与影响在历史上被广泛接受并传承至今,在现代基督教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三位一体神学也面临着价值和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值得关注。

通过深入研究三位一体神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督教信仰的本质,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基督教、上帝观、三位一体神学、东方、西方、发展、异同、启示、影响、现代、地位、信仰、价值、挑战、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基督教的上帝观:三位一体神学的东方与西方基督教的上帝观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之一,而三位一体神学则是基督教上帝观中的重要理论。

在基督教的传统中,上帝是三位一体的:父、子、圣灵是同一实体的三个位格。

三位一体神学在东方与西方基督教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两者在理解和阐释三位一体神学上有着一些不同。

东方基督教对三位一体的强调更多地集中在神的本质和神圣的奥秘上,强调神的超然和圣洁性质。

而西方基督教则更加注重三位一体各位格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强调父、子、圣灵之间的关系和义务。

虽然东西方基督教在对三位一体神学的理解上有所不同,但共同的是他们都将三位一体视为上帝的显现和行动。

三位一体神学启示了上帝的无限性和神性,给予人类对神的认识与敬畏。

三位一体神学也对基督教的教义和神学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塑造了基督教的信仰和实践。

在现代基督教中,三位一体神学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被奉为基督教信仰的基石之一。

三位一体神学的探讨和发展持续推动着基督教神学的进步和完善。

2. 正文2.1 三位一体神学在东方的发展三位一体神学在东方的发展始于早期基督教历史。

在早期的基督教会,东方基督教会的神学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会有些许不同,这也反映在对三位一体观念的理解上。

东方教会强调三位一体的一致性和共融性,认为圣父、圣子、圣灵是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神。

基督思想发展的3个阶段

基督思想发展的3个阶段

基督思想发展的3个阶段基督思想发展的3个阶段所谓“基督思想”,就是指的《圣经》中的律法观、生死观、天人观、罪恶观、物质观、婚姻观、身心灵观以及救赎论等。

基督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1,神话阶段: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发源于被罗马帝国统治的耶路撒冷,并于380年后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神话阶段,就是从基督教起源到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之前的这一段时间。

在神话阶段,基督思想是朦胧的,带有神话色彩的;并且散落在各地的《圣经》版本十分不一致。

2,宗教阶段:3世纪末,基督教发展成为北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宗教,并向地中海地区东部和南部传播。

基督教教会的核心历史是从这个期间开始被完整记载。

教会权势进入巅峰时期是在A.D.1198-A.D.1216年,此时教宗是依诺森三世(Innocent III)。

到了尼法修八世时代,A.D.1294-A.D.1303年,教宗的权势开始快速衰败。

宗教阶段,就是从罗马帝国国教开始到教宗权势衰败的这一段时间。

在宗教阶段,基督思想完全被教会权势和国家所掌控,具有很强的宗教性、选择性和主观性。

3,哲学阶段:1054年,基督教发生第一次大分裂,即东西教会大分裂;1531年,新旧教大分裂(宗教改革),这是基督教第二次大分裂,其后新教从罗马教会分裂出了圣公宗、归正宗以及信义宗这三大支派。

基督教在20世纪加速分化,形成了自由的和保守的团体,同时西方社会还兴起了政教分离的运动。

哲学阶段,就是基督教开始分裂至今的这一段时间。

在哲学阶段,基督思想作为神学,融入欧洲哲学体系;基督思想被提升到一个哲学高度,并形成各种流派。

一方面,希腊传统的欧洲哲学“接纳”与“解构”基督思想;另一方面,基督教思想家“接纳”与“解构”各种西方哲学。

这3个阶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之间有交叉。

尤其是对于基督教哲学来讲,更是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

所谓“基督教哲学”,泛指基督教中以神为核心、信仰为前提、《圣经》为基础的各种哲学学说,本身就包含了基督思想发展的整个历程。

基督教的发展

基督教的发展

基督教的发展基督教是一种信仰一神和天国的宗教,发源于中东以色列地区。

在人类发展史上,基督教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中世纪的欧洲地区)。

近代以来,虽然经历了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冲击,基督教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在欧美地区被普遍信仰。

基督徒相信人类具有原罪,而耶稣作为神(天主或称上帝)唯一的儿子(圣子),通过牺牲自己为人类的救主(弥赛亚,即基督)。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列为当今三大世界性宗教,提倡的是上帝的爱,救赎人类的罪和灵魂体。

基督教一词的英文写作“Christianity”,由基督徒“Christian”加抽象词“-ity”组成,原型来自拉丁语的“Christianus”,系天主教会在5世纪后用来形容包括阿里乌派在内的“广义基督徒”名词。

而“the Christian religion”(基督宗教)、“Christianism”(基督主义)、“the Christian world”(基督世界)三个近义词,则是在21世纪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一种基于基督信仰或《圣经》原教旨主义的政治倾向。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是耶稣,主要经过初期保罗的信仰化、约翰的神学化、彼得的教会化,米兰赦令后君士坦丁一世的宗教化与政治化、狄奥多西一世的国教化与世俗化,还有宗教改革后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至今的一系列现代化或复古化。

而君士坦丁主持的首届大公会议,以及整编的官方教义,则被学术界视作基督教取代多神教成为社会主流的里程碑。

其中主要包括:按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的标准,合法的基督教需要接受三位一体理论,以及“耶稣是唯一的救主”两条基本原则。

早期基督教(英语:Early Christianity),指拿撒勒的耶稣钉死于十字架到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的基督教,基督简称自希腊语救世主的音读基利斯督,是早期希腊裔基督徒对《希伯来圣经》信仰。

西方基督教(拉丁语:Ecclesiae Occidentales,英语:Western Christianity),罗马帝国分裂后发展于西罗马范围的基督教派。

基督教发展简史

基督教发展简史

基督教简史一、基督教概况基督教是目前世界上信奉人数最多(约有19亿信徒)和分布最广(几乎遍布世界各国)的宗教。

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东正教和其它一些小教派。

它与伊斯兰教、佛教一起并称世界三大宗教。

在基督教的信仰体系中,各个教派都认可的核心内容可以概述为三个“一”,即一信(信仰救世主基督)、一经(信仰《圣经》)、一洗(信仰受洗)。

二、基督教发展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基督教发端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环境。

1至5世纪是基督教创立并从以色列传向希腊罗马文化区域的时期,是基督教从受迫害的宗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的时期,是使徒和早期教父建立基督教基本教义和神学学说的时期。

这一时期常被称为基督教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阶段。

(1)耶稣创立基督教。

(2)早期传教与改革。

耶稣十架受死后,其门徒继续把基督教传向希腊罗马;保罗改革基督教教规,为把基督教推向世界扫除了由于风俗习惯而造成的严重障碍。

基督教在希腊罗马文化区域传播的过程中注意吸收希腊罗马文化,这为基督教后来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创造了条件。

(3)定为国教。

起初,罗马帝国迫害基督教。

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诏书,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所允许的宗教。

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它为国教。

从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全境广为传播,整个地中海沿岸地区很快基督教化了。

(4)迁都和早期教父神学。

罗马帝国分为说希腊语的东部地区和说拉丁语的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的神学家称为“希腊教父”,西部地区的神学家称为“拉丁教父”。

330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往“新罗马”即君士坦丁堡(现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君士坦丁堡成为罗马帝国的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中心在东部。

4、5世纪基督教内部有关教义的争论和信经的拟定在东部进行。

西部教会承认罗马教会的首席权。

罗马教会从这种首席权发展出教宗(教皇)集中领导制度。

东部教会不承认这种教宗制度。

另外,西部地区的拉丁教父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几乎支配了西部教会一千年,并对后来的基督教新教产生重大影响。

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拥有数十亿的信徒。

它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古代罗马帝国,并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督教的起源、核心教义、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一、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古代巴勒斯坦地区,当时该地区处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下。

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基督,他是一位犹太人,被信徒们认为是上帝的儿子和救世主。

耶稣在公元30年左右开始传教,并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

二、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包括三位一体、原罪、救赎和末世论等。

三位一体是指上帝是三位一体的存在,即父、子、圣灵。

原罪是指人类自从亚当和夏娃犯罪后就带有原罪,需要接受洗礼以获得救赎。

救赎是指耶稣基督通过受难和复活为人类的罪而牺牲自己,使信徒得以获得永生。

末世论是指信徒相信世界将会在耶稣基督再次降临时结束。

三、基督教的重要事件基督教的发展历史中有许多重要事件。

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公元313年的米兰敕令,该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结束了对基督教的迫害。

另一个重要事件是公元1054年的东西教会大分裂,将基督教分为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

此外,宗教改革运动也是基督教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该运动在16世纪发生,导致了新教的兴起。

四、基督教的发展趋势基督教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分支。

目前,基督教主要分为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个主要分支。

罗马天主教是最大的基督教教派,拥有最多的信徒。

东正教在东欧和俄罗斯地区占据主导地位。

新教则包括许多教派,如路德宗、长老宗和浸礼宗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速度加快。

许多传教士通过传教活动将基督教带到了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

此外,基督教在科技和媒体的影响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推广。

总结: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古代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是耶稣基督。

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包括三位一体、原罪、救赎和末世论等。

重要事件包括米兰敕令、东西教会大分裂和宗教改革运动。

005基督教神学史

005基督教神学史

启蒙运动对神学的影响
• 神迹的可能性:启蒙运动的两个重要原则,理性和经验都无法确 定神迹的存在。 • 启示的观念:启示是超自然的,存在于人的理性之外,因此,启 蒙运动它不能成为证明基督教真理的证据。 • 原罪的教义: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肯定人的能力,对人抑非常乐 观的态度,因此反对原罪的教义,他们认为原罪只是起源于奥古 斯丁个人的经验,不具普遍意义。 • 邪恶的问题:基督教的上帝的慈爱的,也是全能的。是慈爱的, 说明在他没有邪恶,是全能的,说明他有能力推广他的慈爱。按 照这个理论,世界上不会存在邪恶、灾难。这是一个矛盾。莱布 尼兹发明的“神义论” 尼兹发明的“神义论”,用存在即合理来解释。 • 圣经的地位:圣经是基督教启示的重要来源,启蒙运动既然主张 理性高于启示,必然降低圣经的地位,开始把圣经作为一个文学 文本来研究。 • 基督的身份:对基督神圣性身份的挑战,发展了两个方面的:一 是“历史耶稣的探索”,一是“救赎的道德论”。 历史耶稣的探索”,一是“救赎的道德论”
其它神学思潮例举
• 解放神学 • 后自由主义 • 灵恩运动
结束
启蒙运动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全能,因此对基督教神学批判的焦点 就集中在理性与启示的关系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督教信仰是理性的,能够面对批判性的检 验。基督教是自然宗教的合理补充,因此,可以保留 启示的观念。 第二阶段,既然基督教是理性的,那么,一切信仰的基 础和教义都可以从理性中导出。这样一来,启示便不 再必要了。这种主张实际上把基督教完全等同于自然 宗教。 第三阶段,理性的特征是具有批判性,因此它有资格对 基督教的信仰和作法做出判断,包括对启示做出判断。 这样一来,理性就被置于启示之上。
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世界最重要的世界观之一,也是基 督教的重要对话者。 • 马克思主义有两个主张,一个是唯物论,人的认识必 须从物质开始,这是衡量一切的基础。 • 另一个是经济结构,它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 宗教追求的是精神世界,在马克思主义那里,精神世 界只不过是人的物质生活的投射。 •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 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 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 • “宗教不过是真实世界的反映。”(马克思)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研究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研究
科学精神的弘扬
基督教神秘主义强调理性、客观、实证等科学精神,对科学 研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督教神秘主义对哲学的影响
哲学体系的完善
基督教神秘主义对哲学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 学等方面。
哲学思想的深化
基督教神秘主义强调内在体验、直觉、超越等思想,对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化 的作用。
神的主权与人的人性
基督教神秘主义认为,尽管神拥有主权,但人的人性和自由 意志也不应被忽视或压制。
人的存在与本质
人的有限性和神性
基督教神秘主义认为,人的存在是有限和暂时的,但同时人也被赋予了神性 ,具有潜在的永恒和无限性。
人的使命与责任
基督教神秘主义认为,人被赋予了使命和责任,要在神的指引下追求真理和 灵性,并积极参与到世界的救赎中。
研究不足之处
对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不 够清晰,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对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与同时代其他哲学流派 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关系研究不够充分,需要加 强多角度的审视和分析。
对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 展研究不够深入,需要拓展其现实意义和价值 。
研究展望
加强对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历史发展 脉络的梳理和研究,深入挖掘其内在 的精神内涵和发展动力。
基督教神秘主义将继续探索和发展新的理论和实践模 式,以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流派,其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形 态。
02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强调个体内在的精神超越和与上帝的直接沟通,是对西方 主流思想的补充和修正。
03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对现代西方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督教的未来发展与挑战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基督教的未来发展与挑战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基督教的未来发展与挑战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基督教的未来发展与挑战——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教信仰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它的影响力和地位在历史中得到了让人瞩目的提升。

然而,基督教所面临的未来发展与挑战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探讨基督教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分析其所面临的挑战,同时强调基督教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一、基督教的发展趋势1.社会包容性的增强随着全球化的加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频繁地接触和交流。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对基督教信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基督教作为一种全球化的信仰体系,面对着更加包容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将在未来继续适应和回应不同文化的挑战。

2.科技与传播方式的创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基督教也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利用新的传播方式来传达教义和价值观。

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平台为基督教信仰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使得传统的基督教组织和个人得以更广泛地触达目标人群。

3.注重社会公益和参与基督教鼓励信徒们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在未来,基督教将继续重视社会责任和参与,通过关怀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正等方式来引领社会的改变。

二、基督教面临的挑战1.宗教多元化带来的竞争现代社会宗教的多元化使得基督教面临着其他宗教信仰的竞争。

不同宗教之间的互相影响和相互吸收,对基督教信仰的传承和延续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基督教需要从容应对,通过弘扬自身的核心价值,赢得更多信徒的心灵归属。

2.世俗化带来的挑战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宗教信仰程度逐渐下降,世俗化的思潮泛滥。

基督教作为传统宗教之一,在这个背景下面临着信仰衰退的风险。

为了应对世俗化的挑战,基督教需要更加注重研究和回应信徒们的精神需求,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对话。

3.合理与信仰的平衡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理性和科学的解释。

在面对一些观念和教义时,基督教需要与现代科学知识相协调,使得信仰和理性之间达到平衡。

这不仅对信徒的坚定信仰提出了挑战,也是基督教与当代知识体系对话的一种方式。

朋霍费尔基督教神学思想探析——关于上帝和信仰的另一种重释

朋霍费尔基督教神学思想探析——关于上帝和信仰的另一种重释

摘要摘要朋霍费尔在路德和巴特的神学思想基础上进行了推陈出新,将上帝的形象置于人问,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主张以非宗教化的信仰来应对“上帝之死”所导致的理性危机,认为只有找回人性的谦卑和对生活世界的爱,才能再度迎回上帝。

本文是对朋霍费尔关于成年世界、上帝、信仰三者之间关系的思考,既着眼于三者的超越意义,又立足于社会现实,着重于三者之间实现联系的现实可能性。

朋霍费尔认为人类真实生活的根源来自信仰,任何违背信仰的个人活动和社会活动都是非正义的,都是在推卸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责任,不肯背起上帝的十字架,不敢面对“我——你”关系,这些都将对整个人类的命运构成致命的威胁。

因此,人类只能从有限存在者的现实出发,来实现人、上帝、信仰三者关系的统一。

相应的,才1能符合人类本性和道德精神,才能使社会公义得到实现。

关键词:朋霍费尔;神学思想;上帝形象;信仰ABSTRACTABSTRACTDietrich Bonhoeffer had developed the theology of Luther and Barth.He thought the image of God WaS in the secular world,pointed out the limitation of rationality,advocate d to cope with the crisis of”God is died”by the non-religious belief.We willmeet God o n c e again when we fred ba ck the hLkrnilit)r and the love of t he secular world.Th e thesis think the theology o f Bonhoeffer’S relationship between adult world,God,belief,which not only focus o n the meaning of beyonding the significance but social reality,and base o n realistic possibility more.Bonhoeffer believe that human life root in faith,any personal and social activities c on tra ry to belief are unjust and shirk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individual life and social life,refusing to take God’S Cross,having n o courage to face th e relationship of”I—You”,these will be a deadly threat to the fate of human beings.Therefore,we must achieve the unity of humanbeings,God,faith o n the limited existence of reality.Accordingly,in order to meet the human nature and moral spirit,in order to achieve social justice.Keywords:Dietrich Bonhoeffer;theology;image of God;faithII第1章前言第1章前言1.1课题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进入技术工具统治的时代,物质生产大跃进,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同时人们的内心世界并没获得宁静和满足,其结果是被恐惧和孤独充塞,不知道“我是谁”,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道德滑坡,精神匮乏,欲壑难填,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公义感,等等。

论基督教的产生与初期发展

论基督教的产生与初期发展

论基督教的产生与初期发展摘要: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初期,是自犹太教中分化出来的宗教。

它曾在下层人民反抗罗马暴政的斗争中发挥过巨大作用。

后来性质发生转变,成为罗马意识形态、甚至是国家机器中的一部分。

在与希腊哲学的接触中,基督教的理论逐步得到完善,并上升为基督教哲学。

关键词:历史背景特点演变护教士基督教文学一、历史背景概述、产生与起源、特点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中叶(罗马帝国初期),最早是在受罗马帝国政府征服、统治下的犹太民族下层群众间出现,之后传遍整个罗马帝国。

这与犹太民族的历史遭遇是密切相关的。

居住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曾受过多个民族的侵略,公元前六十三年又被罗马征服。

犹太人起义反抗,被血腥镇压。

不少犹太人或逃难、或被驱逐,转移、散居到其他地方。

背井离乡的犹太人在颠沛流离、国家败亡、备尝艰辛的情况下创造了这一宗教,以期获得精神安慰,并寻求精神寄托。

总的来说,基督教在腥风血雨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基督教衍生自犹太教,是自其中分化出来的。

基督教自然也因此包含犹太教的成分。

例如犹太教的《圣经》即是基督教的《旧约》。

基督教信奉的,是上帝之子。

基督教将耶稣的传说——上帝为拯救世人而派其子降临人间,指引人类走最终得救的道路,建立“上帝之国”——作为基本教义,并把救世主耶稣蒙难的十字架作为标志。

而与基督教“圣父”“圣子”“圣灵”合一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犹太教唯一信仰耶和华的“一神论”。

基督教与传统的犹太教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所以被视为“异端”,从而被犹太本教逐出师门。

基督教自此与犹太教相分离,自其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

基督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世界性。

作为穷苦人的宗教,它突破了民族狭隘。

基督教所宣扬的、不分民族、不分阶级的”人人平等”,体现出难能可贵的平等精神。

基督教的仪式(周期聚会、吃圣餐、听布告、祷告等),均反映出人人平等、共同消费的社会理想。

基督教的另一个特点是斗争性。

在当时犹太人反对民族压迫、阶级压迫的斗争中,乃至于在后来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反抗罗马暴政的斗争中,基督教作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而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演变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演变

作者: 赵林
出版物刊名: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23-27页
摘要:基督教的神学理论最初来自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后经教父派的系统阐述而确立。

它起初完全建立在信仰之上。

到11世纪,安瑟伦开始用逻辑来论证神学教义。

随着亚里士多德的影响逐渐扩大,经院哲学把它推到顶峰。

到13世纪以后,用逻辑加以论证的信条又进一步渗透到感性关系中,教义被强行纳入直观中来表述。

形而上的上帝通过理性的中介而被感性化了,于是各种荒唐的问题纷至沓来,使得中世纪神学捉襟见肘、破绽百出。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发展的逻辑线索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发展的逻辑线索

作者: 赵林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系
出版物刊名: 世界宗教研究
页码: 119-126页
主题词: 基督教神学;形而上学;基督教信仰;中世纪;“原罪”;上帝;黑格尔;自由意志;安瑟伦;
思维与存在
摘要: 基督教神学最初是以新柏拉图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的,它的基本特点是反理性或超理性的神秘信仰,这一特点在“三位一体”、“基督神人性”和“原罪”等教义的确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到了中世纪中期,安瑟伦试图在信仰与理性之间寻求同一性,从而开创了对神学教义进行逻辑证明的经院哲学之源端。

然而由于这些证明所借助的只是知性的抽象同一原则,它们不仅没有真正克服信仰与理性的对立,而且使得神学形而上学向着经验性方面发展,最终堕入粗鄙浅薄的感性直观中。

本文将对这一演变过程的内在逻辑线索进行分析。

神学的发展——精选推荐

神学的发展——精选推荐

神学的发展18世纪,资产阶级在欧洲取得全面胜利。

在思想和文化上的表现,是崇尚理性、自由,对一切旧体系采取批判的态度,故称启蒙时期。

这时期新教出现了一批哲学家,如德国的莱布尼兹、莱辛和康德,英国的洛克、贝克莱和休谟等。

他们运用唯理主义哲学对基督教信仰和神学作了新的论证和解释。

他们提倡自由思想和宽容原则,企图在信仰和理性之间作出某些调和,如英国的自然神论和广涵主义,德国的唯理主义神学,以及荷兰的阿明尼乌主义。

这些都对19世纪新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宗派,如英国卫斯理兄弟创立的卫斯理宗。

在此之前,溯源于15世纪胡斯运动的摩拉维亚弟兄会,在亲岑道夫的倡导下,又有新的发展。

这些教派重视信徒的灵修生活,在组织和仪礼上较自由灵活,后传到北美,有较大的发展。

19世纪欧洲的新教,在启蒙时期唯理主义的冲击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施莱尔马赫受康德批判哲学和谢林浪漫主义的影响,把宗教看作一种感情的产物,强调个人宗教经验的重要性。

他被称为新教现代神学之父。

稍后,在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哺育下,出现了一批神学家,如包尔和施特劳斯以杜宾根大学为中心,对传统信仰和早期基督教发展史作出新的解释。

杜宾根学派对后来的圣经考证学的发展,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里敕尔提出“回到康德”的口号,把道德价值作为捍卫基督教的法宝。

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哈那克和特劳赤等自由主义神学的巨匠。

自由主义神学强调人的价值和自由,在保存道德价值的前提下,主张调和宗教和科学,信仰和理性,提倡社会改革,用改良代替革命。

还有一部分人,在社会革命的浪潮中,企图把基督教的信仰和伦理思想同社会改革结合起来,如英国的摩里斯、金斯利提出了“基督教社会主义”,美国的饶申布什等提出了“社会福音”的主张。

20世纪西方世界的各种危机,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使自由主义神学面临绝境。

代之而起的是以巴特和布鲁内尔等为代表的新正统神学。

它强调人的堕落和罪性,宣告历史决非人力所能扭转,人类只有通过否定自己,完全顺从上帝的旨意,用“上帝的话”作为审判的依据,才能得救。

关于神学教育的思考和展望

关于神学教育的思考和展望

关于神学教育的思考和展望经过暑期的休整和装备之后,国内各神学院校陆续迎来了新学年的开学典礼。

在中国教会羊多牧者少的现状下,神学院校的建设与发展特别受到牧者和信徒们的关注。

今年7月份,全国宗教院校负责人暑期培训班在北京举办,8月份,在燕京神学院召开的七届一次董事会上,高英牧师被聘为燕京神学院院长。

近日,就神学教育的思考和展望方面,福音时报同工采访了高英牧师。

高英牧师访谈:关于神学教育的思考和展望全方位培养传道人,特别注重培养其侍奉心志信徒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神的引导带领,也离不开教会牧者的培养和教导,而牧者在禾场的侍奉情况,跟他/她的属灵生命光景和神学装备水平密切相关。

高英牧师在谈到神学生素质时,首先提到,侍奉是全方位的侍奉。

她说,一个合格的牧师、合格的神学生,既要有讲台的侍奉,能够宣讲神的话语,同时也要有牧养的能力,懂得怎么样去关怀信徒,促进信徒属灵生命的成长。

在今天,神学院校一方面是要为教会培养教牧人员,即培养神学上得到装备、并且能实际参与牧养的教牧工人,以更好地服侍教会信徒;另一方面,神学院也是学术研究的地方,是神学思想建设的场所。

“神学是教会在思考”,因此教会信仰生活是神学思想建设的源泉。

反过来,神学又要引导教会的牧养实践,指导教会的牧养生活,服务教会。

神学思想建设必须与教会信仰生活相结合,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按照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正常的教学进度,各神学院/校要为各省市、自治区教会提供服务的目标还远远没能达到。

除了数量上的需要,高英牧师说,神学院更要全方位培养神学生,特别要培养神学生的侍奉心志,在牧养的位置上,带着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的心志。

各神学院/校对神学生的培养方针是:在灵、德、智、体、群五个方面全面发展,高英牧师说,她建议再加上一个“美”,即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美的感受中将荣耀归于创造这个美好世界的神。

顺应教会发展需要调整神学院课程设置从近30年中国神学院/校的发展来看,在神学院/校恢复的初期,神学院/校开设的课程主要还是传统课程,以圣经研究、教会历史和系统神学课程为主。

中西方文化-中世纪神学-西方社会思想的神学化

中西方文化-中世纪神学-西方社会思想的神学化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人类社会的产生是自然的,是人的本 性的产物。人是社会的和政治的动物。为了论证社会治理 原则和政治权威的必要性,托马斯运用了自然秩序的说法。
他认为人类以及人类的本性是由上帝创造的(正统神 学的观点),而人类社会又是人的本性使然的,是依人的 合群性而自然生成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这样社会的生成由一种非理性的解释变成了理性的解 释。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类自身的能力与自由。
他对柏拉图两个世界的学说进行改造。对上 帝之城大加赞美,极力贬低世俗之城。
四、托马斯.阿奎那 ---基督教神学社会思想的理性化
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1274年3月7日)主要著作有 《论真理》、《反异教大全》(又称《哲学大全》)、 《神学大全》。这些著作成为教会的经典,基督教神学的 百科全书。
(二)关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
力图调和整体Βιβλιοθήκη 义和个体主义的矛盾一方面强调社会的公共幸福,国家是一个整体,个人只不过是这 个整体的一部分,因而必须服从整体的利益;另一方面,他有坚持信 仰和得救是个人的事的个体主义思想。他认为,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实 际上具有二重性:
1.当你把对别人的关系看作个别人对个别人的关系时,这时正义就表现 为尊重人的个性的绝对价值,也就是尊重个人的个体性原则;
(一)基督教的产生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奴隶制时代,
是人们在罗马的重压之下消极反抗的产物。 基督教是从犹太教发展而来的。耶稣本是
犹太教内法利赛教派中的犹太人,他改造 了犹太教,把它变成了基督教。 通过耶稣及其使徒的传教活动,逐渐由巴 勒斯坦地区扩大到西欧及世界各地,最终 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
(二)中世纪的神学还是对古代社会神学的 继承和发展。是古希腊罗马社会思想发展 的必然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基督教神学的发展摘要:基督教被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基督教悠久的发展史及其中心神学思想源远流长,其神学发展主要经历了“早期神学”、“诺斯替教”、“护教者的学说”、“逻各斯学说”、“自由意志和原罪”等阶段。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希伯来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

基督教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为信仰天主上帝,崇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

基督教分为众多派系传遍全球,其主要包括有罗马公教(天主教)、正教(东正教)、新教(基督教或耶稣教)三大派系和其他一些较小派系。

东方教会(景教)在3、4世纪传入中国、亚洲中部和蒙古等地。

基督教中的罗马公教(天主教会)在全世界是信徒发展最多的宗派,人数占基督徒半数以上。

在我国大陆,以新教教徒居多,教义及名词以新教《圣经》即和合本圣经版本最为普及和认知。

罗马公教(天主教)、正教(东正教)、仍保留着七大圣事和弥撒的圣礼。

全球共约有21-26亿人口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30%-37%、有信仰人口的40.21%,为全球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1]。

一、早期神学“神学”源于希腊文“theologia”,由“Theos”和“logos”两词组合而成,古希腊哲学家用以指关于诸神谱系的研究和记述。

基督教早期教父用以指对《圣经》中论述上帝、基督及其与世人的关系的研究。

近代以来,由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迅速发展,哲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基督教神学的涵义缩小为对基督教信仰内容作系统的研究和理论化的说明。

一般立论的出发点,都根据所信仰的启示,包括圣经和教会传统,并借用哲学推理对信仰以及基督教对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作出论证。

在基督宗教早期信仰体系的形成中,古希伯来宗教和古希腊哲学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认为,“两希”(古希伯来宗教和古希腊哲学)传统与基督宗教诞生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1世纪前后的罗马帝国,拥有广阔的疆域和多元的民族文化。

孕育其中的基督宗教,在直接秉承希伯来—犹太教信仰传统的同时,也从希腊哲学中汲取了大量的思想。

正是在与希腊哲学的交流与对话中,基督宗教不仅丰富了神学表达形式,而且为当时他的社会合法性寻找到了必要的依据。

美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弗兰克·梯利认为,新教不久即被迫规定和保卫其学说,建立基督教神学,表明它对盛行的犹太和希腊思想方式的态度[2]。

二、诺斯替教诺斯替教又称灵智派,一般被公认为起源于公元1世纪,于公元1至3世纪流行于地中海东部各地,它是一种融合多种信仰,把神学和宗教结合在一起的密传宗教,强调只有领悟神秘灵知,才能使灵魂得救。

诺斯替教同时也是罗马帝国时期在地中海东部沿岸各地流行的许多神秘主义教派,他与基督教在组织上互不相属,并无统一一致的机构。

但在教义上却基本一致,被称之为“重知主义”。

诺斯替的世界观是“二元论”。

即是宇宙有两个神(一善一恶)。

众多的灵体由至高的善神造出来,他们都具有神性的放射。

以此同时,宇宙被恶神造出,所以认为物质是邪恶的。

灵魂得从肉体中解脱,须通过至高神的使者,即基督。

基督没有特定的形态可能是一股意识流;可能是天使般幻影的灵体;也可能是暂时获得更高的力量的肉体凡胎。

人要得救必需领受秘密仪式,而得更高的灵知。

诺斯替教,一方面认为旧约不是真神的启示;另一方面,也拒绝新约所启示的道成肉身的道理。

肉身对他们来说根本是败坏的,道又岂会取血肉的躯体来表达自己?因此,使徒所见证的耶稣,只是幻影而已,而并非实实在在肉眼所能见到的真实存在。

与此同时,他们更加否定基督本身就是神的说法,他们更加愿意相信基督只是一位有神的性情,与神相似的灵体,把耶稣看成是一个身体由神圣的基督所用的人,一个远在上帝之下,甚至天使之下的生命体,相信具有特殊秉赋的造化或精灵,作比喻的解释。

所有这一切都被基督教的护教者和其他保守的领袖反对,并被指责为异端。

显而易见,诺斯替教派力不胜任。

他们没有建立起哲学体系,只提供了“半基督教的神话”。

此外,他们的学说用耶稣学说流行的概念有矛盾。

他们弃绝旧约,区分秘传的和公开的基督教,把耶稣看作是一个身体有圣洁的基督所用的人,一个远在上帝之下,甚至在天使之下的生物,相信具有特殊秉赋的造化或精灵,作比喻的解释[3]。

三、护教者的学说护教者认为基督教才是真哲学;认为基督教既是哲学,又是启示。

它的真理起源于超自然的东西,并且不随个体认知改变,绝对真实存在的。

护教者的学说认为上帝的崇高、权能、智慧、仁慈和善,超越人类的一切概念。

护教者的著作中的根本思想说到:尽管世界可以消逝,却呈现出理性和秩序的痕迹,而且指向一个永恒、不变、美好和正直的初始因、即一切生命和存在的源泉。

这个基质超越一切生命和存在。

上帝的崇高、权能、智慧、仁慈和善,超越人类的一切概念,非笔墨所能形容。

但是,一切造化的初始因一定是唯理的,潜在于其中的理性总是它内在本性的一部分;宇宙之所以有秩序和目的,是由于上帝有理性和逻各斯。

换言之,理性和善位于世界的根基,上帝是一切变化中永恒不变的基质。

通过自由意志的活动,上帝发射出逻各斯。

逻各斯来自上帝,有如光发自太阳一样。

光发自太阳而不离开太阳;神圣的理性发出时,也不离开上帝。

上帝自身产生理性,而不失去理性。

四、逻各斯学说逻各斯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引入哲学,用以说明万物变化的规律性。

随后,逻各斯的含意不断发展,成为“逻各斯学说”[4]。

逻各斯学说对犹太教哲学及基督教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5]。

逻各斯被认为是同上帝共在的,与其所由产生的物质力量共存。

与此同时,逻各斯被设想为一个独立的人格,和上帝在本质上同一而不是在数目上同一;它和上帝永远在一起,是第二个上帝。

逻各斯借耶稣基督而变成人,基督是逻各斯的化身,是“有血有肉的逻各斯”。

圣灵也渊源于上帝,这发源于上帝而作预言的神灵被设想为实体。

这些概念反映神圣理性的人格化,这在希腊的宗教哲学中是人们所熟知的:理性是世界赖以塑造的机关,上帝通过它间接施作用于世界。

护教者强调上帝的超验性的同时,又试图保存逻各斯的独立性。

逻各斯如通常所说的,潜在于上帝之中,但其具有的本性是和上帝的本性是相一致。

护教者认为上帝是万物的根基,万物来自上帝,又回归到上帝的手中。

逻各斯是一切创造物的模型、原型或范本,即是说,万物是依据理性的影象,由理性的能力或神圣的智慧所创造的。

他们认为这一套思想是一个有人格的实体,这实体作为能动的原因,构成、保持和控制万物。

创造出自上帝的爱和善,以及为人的利益。

按照大多数护教者的说法,创造是在时间中发生的行为;按照俄里根的说法,上帝的创造是永恒的,创造物一直存在。

他和亚里士多德一样,肯定宇宙永恒存在,但现存的世界已经有了一个开端,将要消逝,而为其它不同的世界所代替。

早期的基督教教父们受新柏拉图主义和斯多噶哲学影响,从而运用逻各斯奠下三位一体神学教义的基础[6]。

基督教信仰圣父、圣子、圣灵三而一的上帝。

上帝是三位一体——圣父是万有之源造物之主,圣子是太初之道而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圣灵受圣父之差遣运行于万有之中、更受圣父及圣子之差遣而运行于教会之中。

但这三者仍是同一位上帝,而非三个上帝——三位格、一本体。

基督教中基本的一条信仰就是上帝之子耶稣基督拯救了人类,上帝之子降世解除人类的罪恶。

所谓基督教“正统”的“三位一体”说,本身包含着永远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根本不能自圆其说,还有认为用这种鬼话来欺骗别人,就连同样信奉基督教的一些非希腊罗马的民族也骗不过,因为这些民族没有受到太多罗马多神教思想的沾染,还是在极大程度上保留了人类与生俱来纯洁天性。

自尼西亚会议以后,教会已被统治者和社会上层把持及利用,被普遍成为他们手里统治人民的一种有力工具。

正如前苏联克雷维列夫说:“三位一体”是基督教对多神教作了重大让步的结果[7]。

英国埃利奥特也说:那些相信“三位一体”的宗教只有用玩弄字眼的方法才避免了多神教的名义。

如果说印度人、中国人是多神教徒的话,那么罗马教会和东方教会也是多神教徒,因为他们向圣母玛利亚以及圣徒祈求,向其他更低级的神祈求,所以说两者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8]。

五、自由意志和原罪自由意志被普遍认为是上帝赋予的,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教思想家奥古斯丁认为,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只是为了人能正当、正义地生活:“要相信,上帝给人自由意志不是为了人能借自由意志犯罪。

没有自由意志,人便不能正当地生活,这是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的充分理由。

人若利用自由意志犯罪就要遭神意安排的惩罚,这一事实表明,上帝赋予了自由意志就是为了人能正当地生活。

”[9]“原罪”也是基督教的一项基本信条。

在古希腊的奥菲斯宗教神话中,宙斯在和叛恶之神泰坦斗争时,用灰烬创造人,其中包括泰坦的灰烬,从而认为人生来不是尽善尽美,带有原罪,必须通过净水洁身、戒食和血祭等方式才能得到深层的“净化”、赎罪,使灵魂得以轮回,得以解脱。

众多宗教普遍认为使灵魂脱离肉体,是人生终极目标。

他的这种思想被希腊化的犹太人斐洛继承。

与此同时,诺斯底派也认为物质和肉体是罪恶的。

随着希腊哲学的发展,如人的起源和归宿问题、人对上帝和世界的关系等更加深刻的问题亟待解决。

要求一种新宗教作为精神上的安慰,而且为新宗教准备了合适的土壤,提供了充分的养料,于是神话开始转为衰亡,基督教的神学随之产生。

正如恩格斯说:“只是通过一神论的犹太宗教的媒介作用,后来的希腊庸俗哲学的文明的一神论才能取得那种唯一使它能吸引群众的宗教形式。

但找到了这样一种媒介以后,它也只有在希腊罗马世界里,借助于希腊罗马世界所达到的思想成果而继续发展并且与之相融合,才能成为世界宗教。

”参考文献:[1]基督教的圣礼,中国民族新闻网,2010-09-16.[2] 《西方哲学史》弗兰克·梯利,151页[3]《西方哲学史》弗兰克·梯利,153页[4]《逻辑与逻各斯和思想》张贤根,武汉科技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2005年8月[5]暨南大学,辉煌的古希腊文化,希腊哲学对基督教的影响。

[6]bingle,三位一体的概念及其来龙去脉(三),2002年11月12日[7]《宗教史》克雷维列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154页[8]《印度教和佛教史纲》第一卷,埃利奥特,1982年版,63页[9]《论自由意志》2·3,上引德译本第50页,参见中文成译本《独语录》第11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