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合集下载

第十届中初中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第十届中初中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第十届中初中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中预组)(比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1、依次写出《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泊船瓜洲》《饮湖上初晴后雨》四首诗的作者,正确的一项是( B.高适王昌龄王安石苏轼 )。

2、“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首诗属于( C.咏物诗 )。

3、“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这首诗的体裁是( B.律诗 )。

4、“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这首词属于词中的( C.小令,单调 )。

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

”诗中的空格处应分别填写( D.江水流下渝州)6、“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

,。

,。

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幂,”(释宗渭《横塘夜泊》)中间四句诗应该是( A.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 )。

7、“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扬百里罨平畴。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诗的语言清新秀丽,意境阔大壮美 )。

8、“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杜荀鹤《再经胡城县》)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诗的前两句写县民,后两句写县宰,形成鲜明的对比 )9、“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诗的首句借长江起兴,把自己的悲愁注入长江,使景物人格化 )10、“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清寒微雨麦秋时。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这首诗中的夏日充满生机,反衬了诗人心情的孤寂惆怅 )。

11、“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出自( B.《古今谭概》 )。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初中组:节选题)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的名句。

请问“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3.“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A.荣誉B.盛装C.光阴D.女子4.《书愤》的作者是:A.王维B.杨万里C.陆游D.杜甫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C.《月夜忆舍弟》D.《离思五首》6.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A.河南境内B.湖南境内C.安徽境内D.山东境内7.“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A.大海B.渡口C.湖泊D.道路8.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A.六一居士B.易安居士C.青莲居士D.东坡居士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A. 断肠人在天涯B.月是故乡明C.愁见河桥酒幔青D.独怆然而涕下1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A.曹操B.周瑜C.诸葛亮D.刘备二、选择填空题(12分,每题2分)1.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

(柳花春叶梅)2.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窥看见望瞻)3.三台春曲许棐昨夜微风细雨,今朝薄雾()寒。

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

(晓清风轻淡)4.渔歌子刘基钓得鳊鱼不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

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满船。

(吹雪积落铺)注:瓷瓯引满:斟满一瓷瓯酒。

瓷瓯,一种酒杯。

睡觉:一觉醒来。

三、根据要求填空(10分,每题2分)1.江上即事郭武绿水桥边酒家,白鸥沙上渔家。

山前山后()雨,江北江南落花。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答案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答案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二、填空题(30分,每空1分)31.烂、酌32.闲、贪33.暮、微34.午、一35.独、雪36.阶37.瓜洲38.愠39.默40.汗青41.荒、毁42.烛、巴43.士、刮44.钟、割45.罔、殆46.戍47.戏48.罢49.更50.信三、阅读理解题(30分)(一)(8分)51.(2分)白居易、杜甫52.(4分)含、立;色、香53.(2分)宦途失意的异乡人有家不得归的惆怅。

(二)(8分)54.(4分)(1)遗弃,抛弃(2)交换(3)忧虑(4)……以后(回答“已经”或“以后”)55.(2分)训练自己吃草根野果;学会对待猛兽的“不动”、“奋跃”等办法。

56.(2分)退伍军人、神勇(三)(14分)57.(6分)C、D、E58.(4分)(1)王羲之高兴地书写完后,用笼子装着鹅回家,非常兴奋地把这件事作为人生的一大快乐。

(落实:欣然、笼、甚、以为乐(以之为乐))(4分)(2)(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重,都像这类事情。

(落实:为、重、皆、类)四、阅读鉴赏题(10分)59.(1)前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象;后句抒发自己的情感。

(2分)(2)“乍”字是突然的意思,写出了夏雨雨后突然转晴的特点;(1分)这是视觉发现,也是感觉体验;(1分)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政治理想的信念。

(1分)60.(5分)事例表述清楚(1分);集中评价孔融的聪明,机智(2分);推理有趣、得体(2分)。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高一、高二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填空题(共20分,1-10题每空0.5分,11-12题每空1分)1.氏;姓;职业通称2.桃花茂盛鲜艳3.察举/荐举/选举;科举4.世胄蹑高位;左思/左太冲5.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四库全书6.西汉;长安7.敦煌曲子词8.号;陆游、范成大9.归有光;震川书院;桐城10.(1)少(2)如果,果真(3)客舍、旅馆(4)用来……11.(1)孔子、关中张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五选其一)(2)项羽(3)李白(4)廉颇、蔺相如12.写出空缺处的语句。

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获奖名单

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获奖名单

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获奖名单《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衍生注释:- “十五”和“八十”是表示时间跨度极大的数字,这里通过这两个年龄来突出征战时间之久。

“阿谁”是对“谁”比较亲昵的一种问法。

“狗窦”就是狗洞。

“旅谷”指野生的谷子,“旅葵”野生的葵菜,“旅”有一种漂泊、野生的意思。

赏析: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

作者用直白而深切的笔触深刻地描绘了一个老兵的悲惨遭遇。

情感上充满了悲哀、凄凉与无奈。

从表现手法来说,全诗没有一句议论抒情的话,只是平平道来,却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战争对百姓生活的无情破坏。

例如“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通过描写老兵到家后看到家园破败,野兔野鸡自在出入,野谷野葵四处丛生的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家中早已物是人非,从侧面烘托出战争使原本美好的家园变得荒芜。

作者介绍:这首诗源于《乐府诗集》,由于时间久远,作者已经不可考。

但从诗歌内容看,这应该是一位非常了解底层百姓苦难、懂得战争残酷的民间创作者。

他用老兵的视角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历史课上,老师提到古代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时,我灵机一动站起来说:“老师,就像古诗《十五从军征》里描绘的那样,‘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个人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耗费在毫无意义的战争中,回到家乡时已是家破人亡,这多悲惨啊,这充分体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性呢。

”例子二:有一次和几个朋友去参观一个古代战争遗址,看到一片断壁残垣,我不禁感叹道:“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十五从军征》里描写的‘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战争过后的荒芜场景在这里也那么相似,当年士兵们经历了战争回到家又有多少是像这里一样满目的凄凉呢。

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组团体决赛

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组团体决赛

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组团体决赛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组团体决赛一、必答题(本大题共3轮,每轮30分,共90分。

按照学校抽签顺序(座位号)依次进行)第一轮(分值30分)1.有“吝啬”意思的词是()。

A.憾B.悭C.慝D.恺【 B 】(憾:恨。

慝:te,邪恶。

恺,kai,和乐。

悭,qian,悭吝。

)2.下面哪个不是对自己父亲的称呼?()A.家慈B.家君C.大人D.家严【 A 】(家慈,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俗有父严母慈之说。

)3.下列农作物不属于古代“五谷”的是()。

A.高粱B.小米C.大豆D.水稻【 A 】(五谷,古代有多种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高粱虽然也是中国最早栽培的禾谷类作物之一,但都不在各种说法的“五谷”之列。

)4.不属于鞋子一类的是()。

A.屦B.弁C.靸D.舄【 B 】(屦,ju。

靸,sa。

舄,xi。

弁,古代男子戴的帽子。

)5.下面汉字中不能用来表示一种颜色的是()。

A.卢B.猩C.犀D.赭【 C 】(卢,黑色。

猩,像猩猩血的鲜艳红色。

赭,红褐色。

犀:犀牛;坚固。

)6.下面几种“马”哪一个指的是哺乳动物马?()A. 秧马B.哨马C. 冀马D. 禄马【 C 】(秧马,拔秧苗用的一种农具。

哨马,负责哨探的骑兵。

禄马,指禄命,古代相术术语。

冀马,古代指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

)第二轮(分值30分)1、下列成语中在词语结构上与其他不同的是()。

A. 生死肉骨B. 成事不说C. 一衣带水D. 举足轻重【C】(“衣带”为固定结构,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读若“一/衣带/水”。

其余都是当中断开。

)2、下列诗句所描述的地域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

A.乌衣巷口夕阳斜B.夜泊秦淮近酒家C.风生白下千林暗D.绿杨深处是苏家【D】(D是写杭州,ABC均是写南京)3、下列城市历史上都曾经做过首都,以它们首次作为首都的时间排列应该是()。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1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1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11.欧阳询观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马宗霍《书林纪事》注释①尝:曾经。

②索靖:西晋著名将领,书法家,擅长章草。

③驻:牛马停止不前,停留。

④良久:许久、很久。

⑤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思考与练习1.欧阳询是_____代著名的书法家,所写的字被称为“______”。

和唐代______(颜体)、唐代______(柳体)、元代赵孟頫(赵体)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行()②观()③反()④布()3.下列与文中“晋索靖所书”的“书”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即书诗四句B.平生书不再读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D.使一书俱4.翻译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5.关于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以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要善于向他人学习B.学习应精益求精C.观察需要细致入微D.博采众长,才能自成一体答案1.唐;欧体;颜真卿;柳公权2.①出行;②看;③同“返”,返回;④铺开3.A4.于是睡在碑的旁边,三天后才离开。

5.C2.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选自《列子》)注释①鬻(yù):卖。

②攫(jué):夺取。

文化常识《列子》:道家学派著作,相传为战国列御寇所撰。

共八卷,《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今本已非原书。

内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如“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成语均出自其中。

思考与练习1.教材里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课文都是出自《列子》。

2.下列句中的“之”与“吾欲之南海”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清旦衣冠而之市B.适鬻金者之所C.吏捕得之D.子攫人之金何3.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昔()②衣冠()③取()④徒()4.翻译:①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题(附参考答案)

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题(附参考答案)

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下列各项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①桓公怒,欲倍其约②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B.①吾驴直三千,可乎②臣善其令,请得使之C.①或道之以德教,或殴之以法令②此亡它故矣D.①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②母毕正腊,东海莫不贤知其母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B.辍耕之.垄上C.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D.序天伦之.乐事3.下列句子中,与“良有以也”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况阳春召我以.烟景B.何其久也?必有以.也C.大块假我以.文章D.屠惧,投以.骨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举止高雅)B.取舍之极.定于内(准则,法则)C.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比作,看作)D.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续)5.下面这首诗作的作者是()。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A.杜牧B.元稹C.白居易D. 刘禹锡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灌督将士,且.战且前/北山愚公,年且.九十B.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言必.信,行必果C.臣善.其令,请得使之/善.数不用筹策D.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7.下列句子中“谢”字与“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中的“谢”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蔷薇花谢.即归来D.敬谢.不敏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

B.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C.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D.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9.下列各句中的“固”与“人固疑余之不乐也”中的“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三决赛

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三决赛
3、题目及含义。
▪ 7、次韵 ▪ 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 ▪ 次韵也称步韵 。 ▪ 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
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 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 世传次韵始于白居易、元稹,称“元和体”。 ▪ 20、三国:魏、蜀、吴 ▪ 25、《资治通鉴》 ▪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历时十九年编纂
▪ 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 年号
1、古诗文填字。
▪ 5、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 6、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10、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破琼瑶 ▪ 12、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
厕上也。 ▪ 17、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见路上一个人反穿著一件皮裘 ) ▪ 3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3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3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34、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 22、“常自执管钥”
▪ 1、钥匙。
▪ 2、比喻事物的重要部分。
▪ 明 唐顺之《复勘蓟镇边务首疏》:“深惟北门管钥之地, 山陵宫阙至慎至重,不欲以寄於疲夫懦卒之手。”
▪ 3、军事要地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杞子自郑使 告于 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 可得也。’” 杜预注:“管,钥也。”后因用以喻军事 要地或守御重任。
பைடு நூலகம்
▪ (1)表扬性的
▪ 经天纬地曰文 布义行刚曰景 威强睿德曰武 柔质慈民曰惠
圣善闻周曰宣 行义悦民曰元 辟土服远曰桓 温柔好乐曰康
▪ (2)批判性的
▪ 乱而不损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好内远礼曰炀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含参考答案)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含参考答案)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初中各组)参考答案一、默写题(共25分,每空1分)1.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diéxiè]垂羽翼。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节选)[三国]曹操)或“强乐还无味(蝶恋花[宋]柳永)”!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6.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7.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8.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9.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1.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12.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1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4.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15.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16.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7.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8.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19.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20.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1.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22.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23.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2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二、选择题(共25分,每题1分)26.以下成语并非出自《列子》的是(D)。

A.歧路亡羊B.杞人忧天C.愚公移山D.刻舟求剑解析:A.《列子·说符》B.《列子·天瑞》C.《列子·汤问》D.《吕氏春秋·察今》27.以下不属于纪传体断代史的一项是(A)。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解析:A.通史28.下列有关“三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东汉末年到曹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是建安文学的代表B.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新风气,风格清俊通脱,代表作有《龟虽寿》《观沧海》等C.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名作有《燕歌行》《与吴质书》等D.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七言诗的作家,他把文人七言诗的发展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

20**第*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中学生古诗文大赛(初中组)

中学生古诗文大赛(初中组)

中学生古诗文大赛(初中组)
中学生古诗文大赛(初中组)是一项旨在提升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的赛事。

通过比赛,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比赛通常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 诗词朗诵:学生需要准确地朗诵指定的古诗文,展示其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基础知识:考察学生对古诗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文学常识、字词解释等。

3. 作品赏析:学生需要对指定的古诗文进行深入赏析,分析作品的主题、艺术手法等。

4. 创作题: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主题或情境,进行古诗文创作,考察其文学创作能力。

中学生古诗文大赛(初中组)对于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与比赛,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心,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同时,比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

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初一、初二组)一、选择题1.B野老【唐】杜甫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2.C登崖州城作【唐】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3.A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唐五代•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4. A感遇十二首(其一)【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暮热游荷池上【宋】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5. D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6. D绝句两首(其二)【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 A8. B[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元】刘庭信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

春日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9. D10. C11. A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详细B.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具:全,都C.具卒乘,将袭郑(《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具:准备D.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12. B13. C14. C15. B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附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附答案)

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1.★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

②铣(xiǎn):光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2.略3.略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

如:①不可徙。

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

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第二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初中各组含答案)

第二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初中各组含答案)

一、默写题(共25分,每题1分)1.__________________,岁月忽已晚。

2.旧时王谢堂前燕,__________________。

3.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5.同来望月人何处,__________________。

6.夜深知雪重,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春来还发旧时花。

8.潮落夜江斜月里,__________________。

9.撩乱边愁听不尽,__________________。

10.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

11.骁腾有如此,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

13.长江一帆远,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苍苍横翠微。

15.荷风送香气,__________________。

16.树阴满地日当午,__________________。

17.交情得似山溪渡,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9.__________________?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0但去莫复问,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2.一春鱼雁无消息,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而重寸阴。

24.日计不足,__________________。

25.失之东隅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25分,每题1分)26.以下关于“四部”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我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法,把所有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B. 经部包括儒家经传和小学方面的书C.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也包括地理书、科技著作D.子部收录诸子百家的著作和类书;集部包括诗、文、辞、赋总集和专集等27.以下句中的“谢”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薛谭乃谢求反B.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C.父斥之,儿谢D.帝怒,群臣谢去28.古代父母变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称为()A.出殡B. 丁忧C.夺情D.归宁29.古代的“冠礼”是()时举行的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A组)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___是唐朝的诗人,他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广为流传。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唐代___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与传统节庆无关。

3.“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选自南宋___的《青玉案·元夕》,描写了元宵节的景象。

4.___的词《如梦令》中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比喻美好的事物应该及时珍惜。

5.“___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出自唐代___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的“三山”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

6.《书愤》是唐代___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7.“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是___的词作,他与___、___、___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8.___的《无题》中有“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的“兰台”是指尚书省的别称。

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唐代___的词作《如梦令》。

10.___的《夏日绝句》中有“至今思___,不肯过江东”,描述了___在乌江自刎的情景,乌江位于今天的湖南境内。

1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___的名句,表达了对真挚爱情的赞美。

12.“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浪里”出自唐代___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描述了舟行于波涛汹涌的海上的情景。

13.“怕有渔郎来问津”出自唐代___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的“津”指的是渡口。

14.《狱中赠邹容》是清代思想家___的诗作,表达了对___的敬意和对自由的渴望。

1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唐代___的《归去来兮辞·送别》,描写了离别的悲伤。

16.___的“号”是易安居士。

17.“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___”是唐代___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

18.“___纷纷点翠苔”中的“翠苔”是指苔藓。

19.___《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___然而涕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第一部分(2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1.不狩不猎,?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诗经•伐檀》)2.,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3.别君去兮何时还,,须行即骑访名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琵琶行》)5.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书愤》)6.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二、阅读理解题(每题2分,共4分)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写赤壁壮丽景色,下阙写古代英雄事迹,抒发的思想感情是:。

8.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着笔郭橐驼种树经验,实则要表达的主题是揭露和阐发的思想。

三、鉴赏题(共10分)9.阅读下边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1)诗歌中的“矮纸”是指。

(1分)(2)画线句有比喻意义,作者意指。

(2分)(3)诗歌前两句体现出诗人很矛盾的心情,试加以分析。

(7分)第二部分(50分)一、读古诗文一定要掌握一些文化常识,试根据所给语境正确填空(每空1分,共6分)10.作为货币单位,秦代以一为“一金”,约为当时的两或24两。

11.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被朝廷以“”罪名处死。

今杭州岳坟前有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

12.假如第一年是甲子年,那么第五年应当是年。

13.清代乾隆期间完成的《四库全书》共79309卷,分经、史、子、四部。

二、请将下列各诗句补充完整(每题1分,共4分)14.,梦啼汝泪红阑干。

(白居易《琵琶行》)15.鲁酒不可醉,。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16.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17.,满江风浪夜如何。

(朱熹《水口行舟》)三、根据所给材料及提示要求,请选择出正确项(每题1分,共12分)18.李白诗“我来竞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略)。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写景的一联是A.首联B.颔联C.颈联D.尾联19.贾岛《暮过山村》诗句“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描写宁静的角度分别是A.听觉视觉B.视觉听觉C.嗅觉视觉D.嗅觉听觉20.郑燮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借用竹子抒发自己思想。

这种方法称之为A.比拟B.比喻C.托物言志D.映衬21.唐代许浑诗“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由其内容看,这是一首A.怀古讽喻诗B.咏物言志诗C.写景抒情诗D.怀古咏史诗22.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词中将无形伤感形象化的一个字是A.寄B.传C.砌D.恨23.唐代诗人张祜诗句“两三星火是瓜州”中“瓜州”现今在我江苏省A.镇江市南B.六合县南C.扬州市南D.江都市南24.词语“笃志于学”的“笃”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A.专注B.忠厚C.树立D.迅速25.成语“名闻遐迩”的“遐”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国内B.国外C.近D.远26.词语“倦而假寐”的“假寐”一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假装睡着B.借助睡觉C.做梦而没有真正睡着D.打瞌睡27.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歌颂汉代李广将军的,其作者是唐代A.陈子昂B.王勃C.王昌龄D.孟浩然28.唐太宗正玩弄小鹞鹰,见魏徵来“乃藏于怀”,其原因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担心魏徵说自己A.游手好闲B.玩物丧志C.虐待动物D.有失风度29.对文言“所以”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表示原因B.表示根据C.引出结果D.表示工具四、下面关于古代诗文句子的解说,每一题均有一项是错误的,请选出错项(每题2分,共10分)30.“江南好,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A.该诗抒发对江南赞美、怀念和依恋之情。

B.该诗善用炼字,一个寻字化诗人心情为寓情之景。

C.诗人很怀念当年与桂子共枕潮头的浪漫之夜D.由杭州月夜和钱塘江潮入手,做到了情景交融。

31.“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崔道融《溪居即事》)A.诗人用“疑”“急”二字描写小童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惟妙惟肖。

B.诗人捕捉住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刻画了一个不耐寂寞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C.诗人捕捉住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D.诗人捕捉住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32.“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物各有长短》)A.“河水间耳”的“间”字意为阻断B.“能为王者之说乎”意思是“能替国君去游说吗”C.“君不能自渡”的“自”字指凭借自己能力D.上文是船夫因甘戊过不了窄河而质疑其外交能力。

33.“悍妇乃敢伤我吏,速受杖!”(《农妇斥神》)A.悍妇是指不讲道理的妇女。

B.乃,是指“竟然”。

C.吏,是指替上级办事的人员。

D.受,同“授”。

34.“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缇萦救父》)A.“缓急”是一个偏义复词。

B.“缓急”是一个互文复词。

C.《缇萦救父》故事发生在汉文帝时候。

D.上文这段话是缇萦的父亲被指受贿而发急时说的。

五、阅读下面两部分材料,回答第35—40题(共8分)(一)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

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鲍子难客》)35.从食客的排场来看,这个故事应发生在(1分)A.晚唐B.春秋战国C.北宋D.南北朝36.将画线句子“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译成现代文(2分)37.本文通过田氏和鲍子的对话阐述了什么道理?(1分)(二)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欧阳修《别滁》)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38.欧阳修诗中的“浓烂”一词的正确解释是(1分)A.盛开B.浓重C.烂漫D.灿烂39.关于黄庭坚诗中“阳关一曲”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分)A.被广为传唱的渭水曲B.著名的“阳关三叠”C.有名的边塞诗D.常用来饯别的一种名酒40.这两首诗歌都用了衬的手法:欧诗是反衬,用______反衬内心的别情;黄诗以______衬托人的愁绪。

(2分)六、鉴赏题(共10分)41.阅读下边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戎昱《移家别湖上亭》)(1)这首诗抒写的主题思想是______。

(3分)(2)古诗讲究炼字,试由炼字艺术角度,从上诗举二例予以鉴赏分析(150字左右)。

(7分)第三部分(30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8分)根据所给材料和提示,回答问题。

(一)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耶?”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我处身也,若橛株枸,我执臂也,若槁木之枝。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我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庄子《佝偻者承蜩》)42.上文“犹掇之”的“掇”字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挥手B.拾取C.推拉D.承接43.文言句式“其……乎”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大概……吧B.难道……吗C.这就是……D.那就是……44.与“唯蜩翼之知”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犹掇之也B.若槁木之枝C.其佝偻丈人之谓乎D.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45.对上文主题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凡事须端正态度B.凡事须勤学苦练C.凡事须讲究技巧D.凡事须专心致志(二)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上》)46.“为长者折枝”的“枝”字,词义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A.通“肢”B.通“纸”C.树枝D.通“技”47.上文“太山”即“泰山”,对其被人们称之为“五岳之尊”的原因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A.约定俗成B.古代以东方为尊C.石多土少,象征坚强D.地处中原,帝王封禅48.上文重在阐述“不为”与“不能”的区别,其中“不为”问题指的是A.目标B.方法C.态度D.技能(三)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及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司马迁《报任安书》)49.对“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的“称”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称赞B.称职C.称心D.被称赞50.上文所述西伯、仲尼、不韦的生活时代分别是A.西周东周秦B.西周春秋战国C.先秦秦汉D.先秦先秦秦51.对上文作者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自己发奋著《史记》充满信念B.对汉武帝摧残自己不满C.对自己身受宫刑无怨无悔D.对历史先贤充满仰慕(四)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忆江南》)52.对诗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描写手法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景物描写B.行为描写C.心理描写D.语言描写53.对“斜晖脉脉水悠悠”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景物空旷,少妇苦候,空旷的景与失望之情相交融,但少妇仍坚守希望。

B.夕阳残景凄凉哀伤,东去江水悠悠无情,这让少妇失望、怨愤又无可奈何。

C.景物空旷,少妇失望;景物无情,少妇有情。

情与景和谐交融,互为补充。

D.夕阳脉脉含情而西下,江水默默无语却东流,越发衬出少妇肝肠之愁。

54.温庭筠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地位的一位很有特色的文学家,他生活时代是A.南唐B.晚唐C.北宋D.南宋(五)天!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蔡伸《苍梧谣》)55.上诗“圆蟾”的意思是A.月亮B.蟾蜍C.传说中有蟾蜍的月亮D.传说中住在月亮中的蟾蜍56.上诗的语言特点是A.叙事清晰B.口语化C.用典多D.细节生动(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