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概论期末考 -(1)
《国际贸易概论(第2版)》姚大伟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概论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1.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是各国(地区)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2.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3.转口贸易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货物的行为。
其中,对生产国而言,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进口;对第三国而言,是转口贸易。
4.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
对外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的对外贸易值。
5.对外贸易货物结构与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6.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位置,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口总额、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来表示。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位置。
7.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
8.垂直型国际分工垂直型国际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
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矿业的分工。
9.水平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是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10.混合型国际分工混合型国际分工即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2卷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期末试卷(B卷)课程代码:05050109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量:9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计20分)非关税壁垒专断的海关估价非歧视原则差价税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20分)5.主要指在产品生产或制造过程中为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的服务的是( )。
A. 生产前服务B.生产后服务C. 生产服务D. 消费服务6.根据服务贸易产品使用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可将服务贸易分为()。
A. 资本密集型服务B. 技术密集型服务C. 劳动密集型服务D. 知识密集型服务7. 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期间,谈判小组曾经提出依据服务在商品中的属性进行服务贸易分类,据此服务贸易分为()。
A. 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服务B. 对商品实物具有补充作用的服务C. 对商品实物形态具有替代功能的服务D. 具有商品属性却与其它商品无关联的服务9. 2004年8月达成的多哈回合框架协议决定在多哈回合启动( )谈判。
A. 贸易与投资B. 贸易与竞争政策C. 政府采购透明度D. 贸易便利化10.世贸组织( )部长级会议的重要成果是批准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 新加坡B. 日内瓦C. 西雅图D. 多哈11.2001年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一个重要年份。
经过15年的不懈改革和努力谈判,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该组织的第()名会员国。
A. 141B. 142 43 D. 1441、对H-O理论的第一次实证检验的经济学家( )。
A. 大卫·李嘉图B. 亚当·斯密C. 里昂惕夫D. 托马斯·孟2.主要是指社会各阶层或各种生产要素在收入上的相对平衡的是( )。
A. 社会公平B. 国家安全C. 保护公平竞争论D. 保护就业论3. 赫克歇尔-俄林主张的贸易理论是( )。
A. 绝对优势理论B. 比较优势理论C. 要素禀赋理论D. 重商主义4. 不仅将不公平案的起诉权从总统下放到美国贸易代表(相当于外贸部长)手中,还要求贸易代表在每年4月30日将“不公平贸易国家”的名单递交国会的是(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具有涉外业务特点的政策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也是经贸英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不仅掌握国际贸易理论、政策、法律知识、国际贸易惯例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较丰富的国际商务知识和分析处理外贸业务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从事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以英语为工具开展外经贸业务,将来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既能熟练掌握外语又能从事对外经贸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定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是商务英语及其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国际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熟悉基本的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具备一定的国际贸易政策环境分析能力,能够判断、解决现实中的国际贸易问题,为从事国际贸易以及相关专业的工作准备必要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对学生从事国际贸易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支撑作用,任何具体的微观国际贸易业务,总是在一定的宏观政策环境中进行的,通过学习,学生具备了宏观的国际贸易理论政策知识,便于今后学习具体的国际贸易职业课程,也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维能力的锻炼。
前导课程:《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商务英语阅读IV》、《英语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后续课程:《单证制作》、《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商务交际》《函电写作(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以外向型企业进口、出口、其他贸易方式为主线,以国际贸易岗位的职业资格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聘请了教育界专家和外贸企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科学合理地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确立课程的培养要求,课程的内容及体系由课程组----专兼职教师共同进行开发与设计,做到国际贸易实务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国际贸易综合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相互融合进行,以项目及项目单元任务为驱动。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总结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总结前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日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国际贸易概论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国际贸易的窗口。
通过学习该课程,我对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原理、发展趋势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旨在对国际贸易概论课程进行总结和回顾,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并对课程的学习体会和对未来的展望进行探讨。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内容: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流活动。
其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资本贸易。
2. 国际贸易的原理:国际贸易的实质是基于比较优势和互利互惠的原则而进行的。
比较优势理论、互补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原理的重要基础。
3. 国际贸易的基本过程和方式:国际贸易的过程主要包括贸易商的组织、国际商品流通、结算方式等。
贸易方式则包括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等。
二、国际贸易的组织与规则1. 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国际贸易的组织体系,在国际贸易的规范、协调和争端解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 自由贸易区、关税联盟和共同市场:这些是国际贸易组织和规则的不同形式。
自由贸易区强调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关税联盟进一步实现关税一体化;共同市场则更深度的整合经济领域。
三、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与政策1. 影响因素: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2. 政策工具: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和汇率政策等。
各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调节和控制国际贸易活动。
四、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 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将呈现出更加复杂和多层次的特点,电子商务、跨境投资等将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动力。
2. 挑战与应对: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贸易摩擦和相关争端解决等。
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维护良好的国际贸易秩序。
五、学习体会和展望通过学习国际贸易概论,我对国际贸易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2022专升本考试试题题库国际贸易概论
【题型】单选题【题干】提出比较优势学说的经济学家是()【选项】A.俄林B.李嘉图C.李斯特D.里昂惕夫【答案】B【解析】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难度】2【分数】2【课程结构】00093002001【题型】单选题【题干】以下不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是()【选项】A.技术标准B.卫生检疫规定C.外汇管制D.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答案】C【解析】由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定义可知。
【难度】2【分数】2【课程结构】00093004002【题型】单选题【题干】根据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应当实施保护贸易政策的阶段是()【选项】A.畜牧时期B.农工商时期C.农工业时期D.农业时期【答案】C【解析】由保护幼稚工业学说的观点可知。
【难度】1【分数】2【课程结构】00093002004【题型】单选题【题干】区域内成员的所有经济部门均纳入一体化范畴之内,属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选项】A.全盘一体化B.部门一体化C.水平一体化D.垂直一体化【答案】A【解析】由全盘一体化的定义可知。
【难度】2【分数】2【课程结构】00093006001【题型】单选题【题干】下列措施不属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是()【选项】A.财政关税B.关税配额C.自主配额D.外汇管制【答案】A【解析】财政关税属于关税壁垒。
【难度】1【分数】2【课程结构】00093004001【题型】单选题【题干】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选项】A.一国贸易差额占其GDP的比重B.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占其GDP的比重C.一国出口额占其GDP的比重D.一国进口额占其GDP的比重【答案】B【解析】由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定义可知。
【难度】2【分数】2【课程结构】00093001003【题型】单选题【题干】《洛美协定》规定欧盟对参加协定的发展中国家所提供的进口关税是()【选项】A.普惠税B.差价税C.最惠国税D.特惠税【答案】D【解析】由《洛美协定》的含义可知。
【难度】2【分数】2【课程结构】00093003001【题型】单选题【题干】当进口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高于所用的进口原料的名义关税税率时,有效关税保护率()【选项】A.等于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B.小于零C.大于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D.小于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答案】C【解析】由有效关税保护率的计算方法可知。
《国际贸易概论(第3版)》人大版第四单元复习思考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复习思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在一个由各国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共同机构协调下,通过制定统一的经济贸易等政策,消除国别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壁垒,实现区域内共同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以促进经济贸易发展,并最终形成一个经济贸易高度协调统一的整体。
2.自由贸易区是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在成员国的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之间彼此取消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限制,但对非成员国仍维持各自的贸易政策。
3.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所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成员国间彼此消除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限制,实现区域内货物的完全自由移动,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
4.贸易创造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利益。
5.贸易转移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外设立统一的关税壁垒,使某成员国在购买同盟内廉价的产品时可能导致某种转移性损失。
6.共同市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在实现货物自由移动的同时,还实现生产要素在成员间的自由移动。
7.经济同盟是指成员国间不仅实现货物、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建立共同对外的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与社会政策,逐步废除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范围从货物生产、交换扩大到分配等领域。
8. 贸易条约与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间在经济、贸易关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各种书面协议。
9.最惠国待遇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必须同样给予缔约对方。
10. 国民待遇是指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经济上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11. 贸易协定是缔约国为调整和发展彼此之间的贸易关系而签订的一种书面协议。
12.透明度原则是指成员方应公布所制定和实施的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 (如修改、增补或废除等),不公布的不得实施,同时还应将这些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通知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贸易概论》考试大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专升本”《国际贸易概论》课程考试大纲一、考试的基本要求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国际贸易政策措施,掌握国际贸易基本规则以及当代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对国际贸易前沿问题有一定认识。
二、考试方法、时间、题型大致比例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2、考试时间:120分钟3、题型大致比例:选择题20%;填空题20%;名词解释15%;简答题20%;论述题25%三、考试的内容及考试要求第一章导论分值151.考试内容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的地位与作用。
2.考试要求熟记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对国际贸易的地位与作用有一定认识。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分值101.考试内容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概念;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世界市场的构成及国际市场价格形成规律。
2.考试要求熟记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基本概念;理解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掌握国际价值与国际价值的概念;对及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规律有一定认识。
第三章国际贸易理论分值101.考试内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绝对成本论、比较成本论、要素禀赋论、里昂惕夫之谜;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国际竞争优势理论。
2.考试要求掌握绝对成本论、比较成本论、要素禀赋论的主要观点,理解里昂惕夫之谜;理解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国际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四章国际资本流动与跨国公司分值101.考试内容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及特点;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概况。
2.考试要求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并理解当代资本流动的主要特点;掌握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普遍影响并能应用于对中国的分析。
第五章国际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分值101.考试内容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特点;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与服务贸易自由化;几种主要的服务贸易形式;国际技术贸易的涵义与发展;国际技术贸易的内容与方式。
《国际贸易概论》习题参考 答案
第一章 导论答案【思考与练习】1.1单选题1)货物贸易又称为( B )。
A. 服务贸易B. 有形贸易C. 无形贸易D. 过境贸易2)服务贸易一般又称为( C )。
A. 货物贸易B. 有形贸易C. 无形贸易D. 过境贸易3)《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将国际货物分为( D )大类。
A. 五B. 六C. 八D. 十4)在国际贸易统计中把0到4类商品称为( A )。
A. 初级产品B. 制成品C. 高科技产品D. 无形产品5)在国际贸易统计中把5到8类商品称为( B )。
A. 初级产品B. 制成品C. 高科技产品D. 无形产品6)当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 A )。
A. 贸易顺差B. 贸易逆差C. 贸易平衡D. 贸易差额7)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称为( B )。
A. 贸易顺差B. 贸易逆差C. 贸易平衡D. 贸易差额1.2多选题1)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分为( AC )。
A. 货物贸易B. 过境贸易C. 服务贸易D. 国际贸易2)初级产品是指没有经过加工或加工很少的( ABCD )和矿产品。
A. 农产品B. 林产品C. 牧产品D. 渔产品3)国境与关境的关系为( ABC )。
A. 国境等于关境B. 国境大于关境C. 国境小于关境D. 国境与关境无关4)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AB )。
A.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剩余产品的出现B. 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C. 科技的进步D. 工业革命5)服务贸易分为( BCD )。
A. 货物贸易B. 通讯服务C. 建筑服务D. 教育服务6)广义的国际贸易包括( AB )。
A. 货物贸易B. 服务贸易C. 海外贸易D. 过境贸易7)国际贸易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可分为( BCD )。
A. 服务贸易B. 进口贸易C. 出口贸易D. 过境贸易1.3简答题(答案略)1)何谓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和海外贸易?2)试述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
3)国际贸易的分类有哪些?4)你怎样认识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1.4分析题贸易的好处—加纳和韩国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国际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期末考试安排
2013-2014第一学期监考安排
考次 年级编号 时间段 地点 班级 高职国贸3 高职投资 高职国贸2 高职物流 3-204 高职动漫 高职国贸1 高职英语 思想道德修养 3-302 高职会计1 与法律基础 3-304 高职会计2 3-306 高职报关 3-402 高职国贸1 3-404 高职国贸2 3-202 高职国贸3 会计1201 管理会计 食堂二楼 会计1202 会计1203 工商1201 食堂一楼 工商1202 物流系统分析 工商1203 高职报关 国贸1201 高职投资 国贸1202 高职国贸1 学前1201 课程与教学论 高职国贸2 学前1202 3-302 小教1201 3-404 建筑1201 工程量计价清单 3-202 建筑1202 高级日语1 高职国贸3 日语1201 供应链管理 3-304 物流1201 建筑1301 毛邓三 食堂一楼 建筑1302 3-402 艺术1301 电脑印刷设计 3-404 艺术1302 大学英语2 3-306 国贸1301 3-202 教育1301 学前教育学 3-204 教育1302 企业管理概论 食堂二楼 物流1301 3-302 会计1301 中级财务会计 3-304 会计1302 3-202 会计1101 审计学 3-204 会计1102 3-302 工商1101 3-304 工商1102 物流系统分析 3-306 工商1103 3-402 国贸1101 3-404 物流1101 社会科学基础 高职国贸1 小教1101 学前教育史 高职国贸2 学前1101 考试科目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一、课程简介《国际贸易概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和实践,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涵盖了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贸易理论、贸易政策、贸易措施、贸易组织、贸易实务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和统计指标。
2.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等。
3.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工具和实施方式,掌握关税、配额、补贴等贸易措施的作用和影响。
4.熟悉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贸易组织的基本职能、运行机制和主要协议。
5.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包括合同签订、支付方式、运输和保险等。
6.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分析能力、谈判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学时)(1)国际贸易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和统计指标2.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4学时)(1)绝对优势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3)要素禀赋理论(4)规模经济理论3.国际贸易政策(4学时)(1)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和工具(2)关税的作用、种类和征收方式(3)非关税壁垒的作用、种类和影响(4)贸易政策的实施和评估4.国际贸易组织(4学时)(1)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职能和运行机制(2)WTO的主要协议和规则(3)区域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5.国际贸易实务(4学时)(1)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2)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3)国际贸易的运输和保险(4)国际贸易纠纷的处理6.国际贸易案例分析与实践(2学时)(1)国际贸易案例分析(2)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政策和实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国际贸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国际贸易概论(第3版)》人大版第五单元复习思考 参考答案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电子商务2、跨境电子商务3、EDI4、B2B5、B2C6、O2O二、单项选择题1、商务信息的()是进行电子商务的前提。
A、安全B、全面C、完整性D、唯一性2、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称为()A、B2BB、C2CC、B2CD、B2G3、EDI 翻译软件是用于()之间的格式转换的软件。
A、发送方用户端格式到平面文件B、平面文件到EDI标准报文C、EDI标准报文到接受方用户端格式D、发送方用户端格式到EDI标准报文4、关于EDI,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EDI是计算机之间的电子数据传输B、EDI的使用者都要执行ANSIX.12标准C、EDI用户可以使用不同型号的计算机D、EDI传输的报文必须符合EDI标准规定的报文格式5、XYZ公司将产品销售给个人购买者。
此公司属于哪一种电子商务分类。
()A、B2CB、B2BC、C2CD、P2P6、以下那一项不是电子商务的局限()A、一些顾客喜欢在购买前实际触摸到商品B、如今顾客拥有几乎不限速的宽带C、安全标准仍在不断改进中D、软件工具变更频繁7、以下那一项是电子商务的优点()A、电信宽带不足B、个人之间可以更方便的进行远程访问C、顾客可能会质疑电子商务的安全D、电子商务的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改进8、跨境电商为什么要报关。
()A、监管的需求B、统计的需求C、WTO的要求D 、以上都对9、当前占跨境电商比重较低,但增长最为迅速的是()A、B2CB、B2BC、C2CD、P2P10、关于发布新产品,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产品图片要越大越好B、产品属性要填写完整、专业C、产品类目可以在推荐的三个类目中随机挑选一个D、只要关键词设置了,标题中没有也没有关系三、判断题1、B2C商业模式是顾客直接与商家接触,特点是定单数量小,主要是按价目表或者固定价格,属于冲动购买或者偶尔购买,所以广告的作用很大。
()2、电子商务顾名思义,是指通过电子手段进行商务活动,即电子化的商务活动,是现实社会中商务活动的电子化实现方式。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配套教材国际贸易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作者:王蓓李蕾一、课程描述《国际贸易实务》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
本课程是为培养商务应用型人才所设置的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在理解贸易术语和货物、贷款的前提下,掌握进出口合同的签订、履行与管理方法。
本课程主要讲述贸易术语和出口价格核算,国际货物运输,货物的保险和贷款的结算、检验与索赔,掌握对进出口合同的管理工作,以便应用于实际工作。
二、课程目标国际贸易实务是从事贸易活动人群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应具备运用相关的贸易、运输、保险、金融方面的知识从事国际贸易相关业务的工作的职业能力。
在课程的目标定位上,以满足对外贸易岗位对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为原则,既要考虑新时期高职学生的现实基础,又要考虑新时期高职人才规格的发展要求。
在课程的内容标准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分为应用理论和实务模拟应用技能两大部分,既要突出国际贸易中各环节的操作应用,又要有对国际贸易实务工作的基本指导。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既要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操作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训练,从而实现自我发展的职业能力素养的养成,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1.专业能力目标(1)能够熟悉产品,掌握选择产品的技巧;(2)能够了解市场,确定调研目标,制定调研计划并撰写调研报告;(3)能够采用有效途径寻找客户,掌握寻找客户的方法,确定目标客户;(4)能够选择潜在的客户,制订进出口货物经营方案。
(5)能够进行交易商品的成本核算并合理报价;(6)掌握交易磋商的内容以及程序,具有商务谈判和函电处理的能力;(7)能够运用交易磋商的技巧与客户进行询盘、发盘、还盘、直至接受;(8)能够根据双方意图制定合同各个条款,签订合法有效的贸易合同;(9)熟悉国际贸易惯例与法规,并应用于贸易的实际操作。
(10)掌握进出口合同的基本履行程序;(11)能够协调好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相关部门的业务工作;(12)掌握并领会进出口单证的处理技术;(13)熟悉国际贸易惯例与法规,并应用于贸易的实际操作。
国际贸易概论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国际贸易概论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2006年,中国的出口额是1万亿美元,进口额是8千亿美元,中国的GDP是21万亿元人民币,全年的平均汇率是7.6人民币元/美元,试计算2006年中国的对外贸易系数(对外贸易依存度)。
参考答案:2006年中国的对外贸易系数=进出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1+0.8)×7.6÷21×100%=65%2.什么是进口配额制?参考答案:进口配额制。
进口配额是一国政府对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所规定的限额。
在规定的限制以内商品可以出口,超过限额就不准进口,或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款。
进口配额主要有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
3.谈一谈你对倾销和反倾销的认识。
参考答案:反倾销属于贸易救济措施;反倾销的措施可采用征收反倾销税;4.什么是进口附加税?参考答案:进口附加税又称特别关税。
一些国家对进口货物,除了征收一般进口税,还往往根据其某种目的再加征进口税,这种对进口货物征收一般关税以外,再加征额外的关税,就叫进口附加税。
进口附加税通常是一种特定的临时性措施。
5.什么国际贸易政策?参考答案: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进行商品、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时所采取的政策。
从单一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有关国际贸易的政策就是对外贸易政策。
6.简述共同海损与单独海损的区别。
参考答案:(1)造成海损的原因不同。
单独海损是承保风险所直接导致的船,货损失;共同海损,则不是承保风险所直接导致的损失,而是为了解除或减轻共同危险人为地造成的一种损失。
(2)承担损失的责任方不同。
单独海损的损失一般由受损方自行承担;而共同海损的损失,则应由受益的各方按照受益大小的比例共同分摊。
若被保险人已投保海运保险,则由保险人按合同规定承担对被保险人分摊金额的赔偿责任。
7.简述发盘必须具备的条件参考答案:构成发盘的必要条件:A.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定人提出。
国际贸易概论课程设计说明
国际贸易概论课程设计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三、相关职业简介
四、教材选用
六、教学及考核形式
五、教学内容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1、课程的设计理念 、
2、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作用 、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1、课程设计的理念 、 以学生为中心, 本课程旨在贯彻 “以学生为中心,以 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 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 想,注重从感性认识(实例导入)上升 注重从感性认识(实例导入) 到理性认识(理论学习)再回到实践 到理性认识(理论学习) (实训和实习)的过程设计。 实训和实习)的过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本着理论够用、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本着理论够用、 实践为主的原则, 实践为主的原则,重点讲授国际贸易基 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突出对学生国际贸 易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易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2、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作用 、 本课程是财政金融类、经济贸易类( 本课程是财政金融类、经济贸易类(国际物 流、水运、、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必 水运、、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 、、国际贸易 修的一门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 修的一门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 适应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岗位为主的职业 岗位能力。 岗位能力。
六、教学及考核形式
(二)考核形式: 考核形式: 采用课堂知识考试、课程实训、 采用课堂知识考试、课程实训、作 业、专题分析报告或小论文、平时表现 专题分析报告或小论文、 等多种考核形式的成绩评价体系。 等多种考核形式的成绩评价体系。
1、平时成绩(15%) 、平时成绩( )
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引言国际贸易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国际市场,需要具备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二、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专业人才。
学生应熟悉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贸易策略等,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具备良好的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
学生应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能够与外国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业环境。
3.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学生应通过实习、参观、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实际的国际贸易操作过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国际贸易概论: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发展趋势,为学生打下学习国际贸易的基础。
(2)国际贸易法:学习国际贸易中的法律制度和规则,了解各国间的贸易法律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3)国际经济学:学习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等,为学生分析国际市场提供理论支持。
2.专业课程(1)国际市场营销:学习国际市场的特点和营销策略,培养学生的市场分析和市场推广能力。
(2)国际贸易实务:通过实际案例,学生将学习国际贸易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合同的签订、报关和资金结算等。
(3)国际贸易中的英语:学生将学习涉及国际贸易的商务英语词汇和语法,提升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实践环节1.实习:学生将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企业的国际贸易操作流程,并提供实际操作经验。
2.参观:学生将参观一些国际贸易企业,了解其业务扩展和市场开拓的实践经验,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3.案例分析:学生将根据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五、评估与考核1.考试:学生将参加期末考试,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考核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掌握和其实际应用能力。
2.实习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实习报告,详细介绍实习期间的经历和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国际贸易概论考点
国际贸易概论考点--W.一.chapter 0: basics of economy①What are the elements of the market?Capital--interest(资本--利息)Labor--wages(劳动力--工资)Technologies/Skills(技术/技能)Surplus /Shortage(deficit)(剩余/短缺)②Opportunity Cost:is what you sacrifice to get something. 二.chapter 1: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①Globalization refers to the trend towards a more integrated and interdependent world economy三.chapter 2: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ory①Comparative Advantage: Opportunity Cost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is what you sacrifice to get something.②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bsolute advantag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absolute advantage when it uses fewer resources to produce that productthan the other country does.comparative advantage when that product can be produced at loweropportunity cost than it could be in the other country.③Factors of Production【生产要素】 & Factors Endowments【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 is commonly understood as the amount of land, labor, capital, and entrepreneurship that a country possesses and can exploit for production.④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a) Factor Endowments/Conditions【要素禀赋/条件】b) Demand Conditions【需求条件】c) 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相关和支持行业】d) Firm Strategy, Structure & Rivalry【坚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 External Variables: The role of government【外部变量:政府的角色】Economies of Scale: Increasing Product Variety and Reducing Costs四.chapter 3: government policies on international trade①Protectionism is the practice of putting limits on foreign trade to protect businesses at homeSome of the reasons in favor of protectionism are:·Foreign competition can lower the demand for products made at home. ·Companies at home need to be protected from unfair foreign competition. ·Industries that make products related to national defense need to be protected.·The use of cheap labor in other countries can lower wages or threaten jobs at home.·A country can become too dependent on another country for importantproducts like oil, steel, or grain.·Other countries might not have the same environmental or human rights standards.②Main instruments of trade policy (trade barriers)【贸易政策的主要手段(贸易壁垒)】A. Tariffs【关税】Non-tariff barriers【非关税壁垒】B.Subsidies (on producers)【补贴】C.Import Quotas【进口配额】D.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s【自愿出口限制】E.Local Content Requirements【当地内容要求】F.Administrative policies【行政政策】G.Anti-dumping duties Others【反倾销税其他】H.Export restrictions【出口限制】I.Export promotion【出口促进】五.chapter 4: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globalized world①Culture - a system of values and norms that are shared among a group of people and that when taken together constitute a design for living where:values are abstract ideas about what a group believes to be good, right, and desirable € provide the context within which a society’s norms are established and justified②T he Determinants of CultureThe values and norms of a culture evolve based on:-Prevail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hilosophies-A society’s social structure(a society’s basic social organization, culture organize its members into smaller groups or institutions.)-The dominant religion, language, and education③Social Stratification【社会阶层化】The division of society in hierarchical social categories, levels, classes of castes.【阶级社会在等级社会类别、等级、阶级上的划分。
11-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补考表 -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首 页
3、学生考完交卷后须立即离开考场。
但考试时间的最后15分钟内,学生不得交卷与离席,须在原位等待监考人员统一收卷后方可离场。
4、考试期间,监考人员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考务人员, 不得擅离考场.
3、学生考完交卷后须立即离开考场。
但考试时间的最后15分钟内,学生不得交卷与离席,须在原位等待监考人员统一收卷后方可离场。
4、考试期间,监考人员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考务人员, 不得擅离考场.
2、参加考试的同学须出示学生证或身份证,否则不得参加考试。
3、采用实验、口试、表演操作等考试形式进行考核的课程,请相应考生按照任课教师的要求参加补考。
4、采用论文、设计、作品等考试形式进行考核的课程,请相应考生严格按照任课教师规定的时限和方式提交论文、设计、作品等,逾期未提交者,按缺考处理。
中国传媒大学22春“工商管理”《国际贸易概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3
中国传媒大学22春“工商管理”《国际贸易概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根据《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解释,采用CFR术语时卖方应承担的基本义务包括()。
A、租船订舱,将货物装船并支付正常运费B、办理货运保险C、负担将货物运至目的港之前的风险D、办理出口通关手续参考答案:AD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国的货币贬值,对该国的出口贸易会起()。
A、限制作用B、促进作用C、不起作用D、调节作用参考答案:B3.首先提出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理论的是()。
A、大卫·李嘉图B、俄林C、亚当·斯密D、李斯特参考答案:C4.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包括()。
A、规模经济效应B、投资刺激效应C、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经济效应D、竞争加强效应5.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
A、3.3万亿美元B、1.6万亿美元C、1.7万亿美元D、1.5万亿美元参考答案:B6.甲国生产笔和纸的成本分别是6和8,而乙国生产笔和纸的成本分别是4和6,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甲国在笔和纸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B、乙国在笔和纸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C、甲国在笔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在纸的生产上具有比较劣势D、乙国在笔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在纸的生产上具有比较劣势E、甲国应向乙国出口纸,乙国应向甲国出口笔参考答案:BDE7.需求偏好相似说是()提出的。
A、俄林B、弗农C、格鲁伯D、林德参考答案:D8.关于国际贸易惯例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合同中作出的规定必须与惯例的解释相符,否则无效B、当合同中对某一问题未作出规定时,应参照有关贸易惯例C、惯例是由国际组织制定的,对合同的当事人具有强制的约束力D、当事人如果明确规定采纳有关惯例时,该惯例具有约束力9.FAS与FOB的相同之处主要有()。
A、二者均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B、卖方都是在装运港口完成交货C、卖方都要负责办理出口手续D、卖方都要承担货物的装船费用参考答案:ABC10.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贸易术语是为了确定()问题。
2019年专插本-商务英语《国际贸易概论》考试大纲
广东培正学院2019年本科插班生专业课考试大纲《国际贸易概论》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本课程程度的较强识别、区分能力。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试基本要求检查英语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是否较好地掌握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英语,是否达到了对本科插班生入学的基本要求,是否深入了解了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具备了专业技能,较客观、准确地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识记: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专题一国际贸易简介一、考核知识点1、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2、有关国际贸易的问题3、国际贸易的形式4、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5、比较优势理论6、国家实施贸易管制的原因二、考核要求1、识记(1)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2)国际贸易的形式2、领会(1)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2)国家实施贸易管制的原因3、应用(1)有关国际贸易的问题(2)比较优势理论专题二进出口贸易的一般程序一、考核知识点1、出口贸易的一般程序2、进口贸易的一般程序3、出口和进口贸易中所涉及的机构4、出口和进口贸易中所涉及的专业人员5、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中所需要的单证6、进出口贸易的渠道7、进出口贸易的支付方式二、考核要求1、识记(1)出口和进口贸易中所涉及的机构(2)出口和进口贸易中所涉及的专业人员(3)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中所需要的单证(1)进出口贸易的渠道(2)进出口贸易的支付方式3、应用(1)出口贸易的一般程序(2)进口贸易的一般程序专题三交易磋商及买卖合同一、考核知识点1、询盘的定义2、如何有效地询盘3、如何有效地回复询盘4、发盘的定义5、实盘和虚盘6、接受的定义7、接受须遵循的要求8、合同的定义9、销售合同的基本条款10、《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有关订立合同的条款二、考核要求1、识记(1)询盘的定义(2)发盘的定义(3)接受的定义(4)合同的定义2、领会(1)实盘和虚盘(2)接受须遵循的要求(3)销售合同的基本条款(1)如何有效地询盘(2)如何有效地回复询盘(3)《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有关订立合同的条款专题四贸易术语一、考核知识点1、单位价格的构成2、《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3、“Incoterms1990”的贸易术语分类4、FOB 的定义、适用范围及买卖双方的责任义务、风险转移、费用划分5、CFR 的定义、适用范围及买卖双方的责任义务、风险转移、费用划分6、CIF的定义、适用范围及买卖双方的责任义务、风险转移、费用划分7、合同中的贸易术语条款实例二、考核要求1、识记(1)单位价格的构成(2)《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领会(1)“Incoterms1990”的贸易术语分类(2)合同中的贸易术语条款实例3、应用(1)FOB 的定义、适用范围及买卖双方的责任义务、风险转移、费用划分(2)CFR 的定义、适用范围及买卖双方的责任义务、风险转移、费用划分(3)CIF 的定义、适用范围及买卖双方的责任义务、风险转移、费用划分专题五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一、考核知识点1、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2、品质公差的定义与认定3、合同中的品质条款实例4、商品数量的计算5、商品重量的计算6、溢短装条款的定义和表达方式7、合同中的数量条款实例8、商品包装的种类及作用9、包装的标志10、合同中的包装条款实例二、考核要求1、识记(1)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2)商品数量的计算(3)商品重量的计算2、领会(1)合同中的品质条款实例(2)合同中的数量条款实例(3)合同中的包装条款实例3、应用(1)品质公差的定义与认定(2)溢短装条款的定义和表达方式(3)商品包装的种类及作用(4)包装的标志专题六货物装运一、考核知识点1、国际货物运输方式2、班轮运输3、租船运输4、航空运输5、提单的定义和内容6、提单的作用及其使用7、提单的分类8、集装箱运输9、装运条件10、货运单据11、合同中的单据条款实例二、考核要求1、识记(1)班轮运输的特点(2)租船运输的种类(3)运费的计算(4)货运单据的种类(5)提单的定义和内容(6)集装箱的种类和运输2、领会(1)商业发票的内容和作用(2)提单的分类3、应用(1)商业发票的范例(2)提单的作用及其使用(3)合同中的单据条款实例专题七国际贸易支付一、考核知识点1、汇票的定义、内容和当事人2、汇票的种类3、本票的定义4、本票和支票的区别5、支票的定义和使用规定6、汇付的种类及其特点7、汇付的利与弊8、托收的种类和程序9、托收的利与弊10、信用证的定义及流通过程11、信用证的种类12、使用信用证的利与弊13、合同中的支付条款实例二、考核要求1、识记(1)汇票的定义、内容和当事人(2)本票的定义(3)支票的定义和使用规定(4)信用证的定义及流通过程2、领会(1)汇票的种类(2)本票和支票的区别(3)汇付的种类及其特点(4)托收的种类和程序(5)信用证的种类(6)合同中的支付条款实例3、应用(1)汇付的利与弊(2)托收的利与弊(3)使用信用证的利与弊专题八海运保险一、考核知识点1、保险的原因2、海上保险的定义3、风险的分类及其定义4、损失的分类及其定义5、费用的分类及其定义6、海洋运输货物保险险别划分7、基本险别的种类及赔偿范围8、附加险别的种类及赔偿范围9、选择适当的险别种类10、保险价值11、保险费12、保险单和保险凭证13、合同中的保险条款实例二、考核要求1、识记(1)海上保险的定义(2)保险价值(3)保险费(4)保险单和保险凭证2、领会(1)保险的原因(2)风险的分类及其定义(3)损失的分类及其定义(4)费用的分类及其定义(5)合同中的保险条款实例3、应用(1)海洋运输货物保险险别划分(2)基本险别的种类及赔偿范围(3)附加险别的种类及赔偿范围(4)选择适当的险别种类专题九索赔和仲裁一、考核知识点1、违反合同的定义及原因2、不同违反合同情况及承担的责任3、买方和卖方违反合同的补救4、异议与索赔的条款5、罚金条款6、不可抗力的含义7、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8、仲裁的定义9、仲裁的优点10、仲裁条款的内容11、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实例二、考核要求1、识记(1)违反合同的定义及原因(2)不同违反合同情况及承担的责任(3)不可抗力的含义(4)仲裁的定义2、领会(1)买方和卖方违反合同的补救(2)异议与索赔的条款(3)罚金条款3、应用(1)仲裁的优点(2)仲裁条款的内容(3)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4)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实例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考● 单选 1.5分*30题=45分● 判断 1分*10题=10分● 简答题(5选4)5分*4题=20分● 计算题5分*2题=10分● 案例分析5分*3题15分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发展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
是为了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能准确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数量,而确立的一个指标。
在计算时,一般要选择某一固定年份为基期,以基期计算的报告期出口或进口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则得到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这种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已经排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了国际贸易的实际规模,故称为国际贸易量。
贸易依存度(计算题):贸易依存度又称外贸依存度或对外贸易系数,即一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是指一国货物与服务进口额在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被称为净贸易条件。
◆ 贸易条件: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贸易比价,即一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如果贸易条件大于100,说明贸易条件改善了,反之,则贸易条件恶化了;如果贸易条件等于100,说明贸易条件不变。
影响一国贸易条件的因素包括出口数量、进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财政政策、伙伴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以及世界经济的周期波动。
%100)本国的(出口额出口依存度=⨯GNPorGDP %100)(⨯GNPorGDP 本国的进口额进口依存度=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口%100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总额一国货物与服务进口额对外贸易依存度=⨯%100)进口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m x P P N贸易值:贸易值也叫贸易额,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
国际贸易值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额或进口额相加构成的这一时期的贸易总额。
对外贸易值是指一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进口或出口商品的总值,也就是一国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或以金额表示的一国的对外贸易。
它是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
国际贸易总额=(各国同期)出口额之和对外贸易总额=(一国同期)进口额 +出口额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社会经济条件;二是自然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国际分工发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的进步是国际分工得以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3、人口、劳动规模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4、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第三章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来的。
他批判了重商主义,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贸易理论,系统地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他认为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所谓绝对优势,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在利益上具有绝对优势,则该国就应专门生产该商品并对外出口,反之,就该进口。
其主要内容主要有:1、分工源于人类要求互相交换的倾向2、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第一,分工能增进劳动者的熟练程度,专业化使劳动者的生产技能能不断提高;第二,分工能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工作,避免了不同工作之间进行的转移,可以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第三,分工可以使专门从事某项操作的劳动者比较容易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提高劳动效率。
3、国际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彼此交换,这样就比由各国生产自己需要的一切商品更为有利。
4、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斯密主张自由放任思想,认为只有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政府不干预国际贸易,这样才能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源,才能使国家的物质财富的产出达到最大。
5、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即绝对优势)是分工的基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有以下前提:(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劳动这一要素投入;(3)两国的劳动生产率不同;(4)生产要素(劳动)供给是给定的,且要素在国内不同部门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家之间则完全不能流动;(5)规模报酬不变;(6)完全竞争市场;(7)无运输成本;(8)两国之间贸易平衡。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来的。
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比率与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比率的比较。
他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其理论要点:1、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原则是按成本的比较优势或比较利益大卫•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认为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即绝对有利)的产品,而只要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即利益较大会损失较小)的产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能从中获益并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他认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比较成本。
其基本原则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2、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与斯密一样,李嘉图同样主张自由放任的贸易思想,认为只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政府不干预国际贸易,才能使商品在世界市场上自由竞争。
这样,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资源将被充分有效利用,双方国家将获得更多利益。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一系列假设为前提:(1)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2)自由贸易;(3)劳动在国内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但在两国之间则完全缺乏流动性;(4)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是固定的;(5)没有运输费用;(6)不存在技术变化;(7)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8)劳动价值论—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每单位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投入维持不变。
故任一商品的价值或价格都完全取决于它的劳动成本。
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又称要素禀赋理论或要素比例说,简称赫-俄(H-0)理论。
是由伊利•赫克歇尔和伯利蒂•俄林提出的。
其主要内容是:(1)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
(2)不同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
(3)一国出口的产品是它的比较优势产品,即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且昂贵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要素价格均等说(H-O-S理论):要素价格均等说是由斯托尔珀-萨缪尔森提出的。
其理论关于贸易的出发点是要素价格不同,关于贸易的结果是各国要素价格均衡化。
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2)不同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3)各国商品价格不同,存在优势差异因此,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大量使用其丰裕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大量使用其稀缺生产要素的产品。
结果,将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
第四章贸易保护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汉密尔顿的幼稚产业保护思想—保护关税论(了解)主要内容: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论主要是围绕制造业展开分析的,他认为,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他强调保护和发展制造业对维护美国经济和政治上的独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认为保护和发展制造业的关键在于加强国家干预,实行贸易保护制度,严格实行保护关税制度。
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论-保护幼稚工业贸易理论(掌握)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是在批判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基础上提出的。
他的保护贸易理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批判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二是提出保护贸易政策。
1.获得生产能力的发展比财富本身的增长更重要,认为“比较成本说”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2. 各国发展阶段不同,所采取的对外贸易政策不同,认为古典学说忽视了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4.保护贸易政策的对象和时间:幼稚工业需要保护;无强有力国外竞争者的工业不需保护;农业不需要保护;保护有一定的条件和时间,期限为30年。
5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手段是关税,一是主张采用差别税率;二是采用递增税率。
其理论1.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发展;2.为经济比较落后国家指明一条切合实际的国际贸易发展道路;3.但其幼稚工业保护论在观点上存在一些缺陷超保护贸易理论:超保护贸易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
该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基本内容:一是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二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1.批判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凯恩斯认为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充分就业的前提下,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他认为贸易顺差能够增加国民收入,扩大有效就业;而贸易逆差则会减少国民收入,加重失业。
为此,他在一国对外贸易上赞成贸易顺差,反对贸易逆差,提倡运用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减少进口,以获得贸易顺差。
2.支持保护关税凯恩斯认为,保护关税制度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促使人们增加国内产品消费,进而增加就业;二是可以减轻本国国际收支逆差的压力,腾出一定的资金对贫困的债务国进行贷款;三是能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
3.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凯恩斯提出了乘数理论,即投资量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成倍低增加。
比较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与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相同点:都主张政府应干预对外贸易,都属于保护贸易理论。
不同点:(1)保护贸易对象的不同:保护幼稚产业理论保护对象是幼稚工业,即那些幼稚的,但有发展希望的产业。
而超保护贸易理论保护对象是:不仅要保护幼稚工业,还要保护国内先进成熟的工业,保护垄断行业的利益。
(2)保护时间的不同: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最高限期30年,受保护对象经过一段时期后能够成长起来。
而超保护贸易理论只是特定时期的政策。
(3)保护手段的不同: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是抵制外国商品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和征收高关税。
而超保护贸易理论限制输入,奖励输出。
积极倡导、大规模的扩张本国商品的出口以最大限度占领国际市场。
(4)保护的目的不同: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是为保护国内幼稚产业为宗旨,而超保护贸易理论是为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
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解释(动因)1.规模经济说: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产生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之间的相互作用。
规模经济为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基础。
2.需求偏好相似说:由于产品之间存在这差异性和各国间存在有相似的消费偏好,使得各国间存在需求重叠,这部分重叠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贸易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如果两国人均收入水平相似,则需求偏好就相似,相互需求就越大,两国之间的贸易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两国之间的贸易可能性就越小。
国家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了解)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现今,基本要素的重要性日趋减弱,高级要素的重要性日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