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呼吸道感染

本词条由国家卫健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提供内容。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

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

常见病因

受凉、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可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本病

专家解读

预防感冒从不上火开始

要多喝水,少吃些辛辣刺激、肥腻的食物,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勤洗手… …

疾病概况科普文章(6)科普视频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多发群体

老、幼、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常见病因

受凉、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可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

从而诱发本病

常见症状

主要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

病因

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另有20%~30%的上感由细菌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偶或为革兰阴性细菌。

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体检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检查

1.血常规

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增多,有中性粒细胞增多或核左移现象。

2.病原学检查

因病毒类型繁多,且明确类型对治疗无明显帮助,一般无需明确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病毒分离鉴定、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毒类型。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诊断

根据病史、流行病学、鼻咽部的症状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可做出临床诊断。特殊情况下可行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原体。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鉴别:

1.过敏性鼻炎

临床上很像“伤风”,不同之处包括:

(1)起病急骤、鼻腔发痒、喷嚏频繁、鼻涕呈清水样,无发热,咳嗽较少;

(2)多由过敏因素如螨虫、灰尘、动物皮毛、低温等刺激引起;

(3)如脱离过敏源,数分钟及1~2小时内症状即消失;

(4)体检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

(5)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流行性感冒

为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常有较大范围的流行。临床特点:

(1)起病急,全身症状重,畏寒、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明显,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鼻咽部症状较轻。

(3)病毒为流感病毒,必要时可通过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明确诊断。

(5)镇咳剂对于咳嗽症状较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药。

2.病因治疗

(1)抗菌药物治疗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2)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而且滥用抗病毒药物可造成感冒病毒耐药现象。因此如无发热,免疫功能正常,发病超过两天的患者一般无需应用。免疫缺陷患者可早期常规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缩短病程。

3.中医中药治疗

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亦可选用,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小柴胡冲剂、板蓝根冲剂应用较为广泛。

预后

本病病情较轻、病程短、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极少数年老、体弱、基础疾病较多,尤其合并严重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者,可因严重并发症预后不良。

预防

1.避免诱因

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年老体弱易感者更应注意防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

2.增强体质

坚持适度有规律的户外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与耐寒能力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方法。

3.免疫调节药物和疫苗

对于经常、反复发生本病以及老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免疫增强剂。

根据中疾控和世界卫生组织各方专家的观点,公众预防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勤洗手。包括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照护病人时;饭前便后;手脏时;在处理动物或动物排泄物后,立刻用肥皂、含有酒精的洗手液和清水洗手。

二是主动防护。在自己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袖口或屈肘将口鼻完全遮住,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并洗手。易感人群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可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避免在未加防护情况下与病人密切接触,避免触摸其眼、口、鼻。同时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开窗通风,环境清洁。

三是避免密切接触。尽量避免在未加防护情况下与养殖或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变质的肉接触;避免与生鲜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

四是良好安全饮食习惯。将肉和蛋类彻底煮熟食用,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

过敏性皮肤病是由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病,具体的过敏原可以分为接触过敏原、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和注射入过敏原四类。

l接触过敏如有人接触一些镍,化学物品,外用化妆品,带手表,镀镍的金属,甚至有人穿的牛仔裤,那里头的扣子贴着肚脐眼也会引起过敏。

l吸入过敏如吸入花粉,还有毛茸茸的玩具、尘土,尘土里的螨虫。

l食入过敏即吃进去的过敏,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上千种,上万种都可以,有的人甚至对大米、白面过敏,对豆类过敏,对动物蛋白都过敏。

l注射过敏如注射血清疫苗或某种药物可出现过敏反应、最常见的为青霉素过敏及注射狂犬病疫苗后引起的过敏。

每类过敏原都可以引起相应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皮炎、湿疹、荨麻疹、药疹、接触性皮炎等。

随着大气污染、滥用农药、婴幼儿过早使用及滥用抗生素、食品日益丰富或精神压力增大等原因,发病人群逐渐增多。

此外,由于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使用化妆品,因此化妆品皮肤病日益多见。主要有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占50%以上)、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化妆品痤疮、化妆品毛发损害及化妆品甲损害。其原因有过敏(难预测性)、刺激(伪劣产品)、使用不当(频繁去角质层、过度去斑等)。

在当前这样一个季节,春夏交接时日光突然增强,有些人不适应这种变化,也会过敏;风沙虽然不会引起过敏,但会刺激皮肤,出现不适症状。

人们常常会奇怪的问,为什么都吃鱼虾了,就我起疹子了,其它人就没事呢?过敏性皮肤病主要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包括吸入物、食物、药物及感染,甚至气候变化和情绪变化)有关。过敏常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易发生在敏感的个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