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评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者:浙江省特级教师顾志能老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复习旧知

1.问题情境。

根据五天的训练成绩,选拔一位同学去参加学校的1分钟跳绳比赛。

张明:201 205 208 213 217

王星:206 204 210 209 202

师:谁去更合适?

生:张明,因为从数据的变化趋势中发现张明在不断进步,而王星起伏不定。

教师板书“数据的变化趋势”。

2.引导转换,复习旧知。

师:如果我们要想更清楚直观地看出两人成绩的变化趋势,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

生:我们可以统计图表示。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你觉得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合适呢?

学生讨论,得出应选用折线统计图,并说理“可以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3.简单读图,感悟趋势。

呈现张明和王星跳绳成绩的折线统计图(图1、图2),学生读图。

师:王星成绩怎样?

生:忽上忽下。

师:张明呢?

生:步步升高。

二、学习新知,初步感悟

1、设疑问难,引发思考

(1)呈现刘辉的成绩(图3),分析其进步趋势。

(2)设问:如果张明和刘辉要一决高下,谁获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课件切换,将张明和刘辉两人的折线统计图并排呈现在一起,学生交流。

(3)学生都认为张明获胜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他们两人的成绩虽然都在上升,但张明的折线要斜得厉害,说明他上升的趋势更明显。

(4)引发思考。

师:我们能不能再想个办法,对这两张图作个处理,使得我们能一下子就看出张明比刘辉进步得更快?

2.唤醒旧知,初步感悟。

生:我们可以把两张统计图合并在一起。

师:以前我们学过把两张条形统计图合并在一起,今天你们想把两张折线统计图也合并在一起。好的,老师给你们试一试。

课件演示合并。(合并后,两条折线都是黑线)

师:现在老师把两条折线合在了一个图上,你们可以怎样来看这个图呢?

生:张明的可以用实线表示,刘辉的用虚线表示。

师: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线型来表示不同的对象,可以在统计图旁事先说明,这就是图例。(图4)

揭题: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

师:看了现在这张统计图,你怎么一下子就看出张明的成绩进步快呢?

生:虚线一开始在下面,慢慢到了实线上面,这就说明张明进步得比较快。

师: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刚才的两张折线统计图,你觉得它有什么优点呢?

师生共同得出: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板书补充完整)

三、多种途径,加深体验

1.变式练习。

师:复式折线统计图到底是不是真的便于比较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课件呈现“王芳7-15周岁体重变化情况统计图”。(图5)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张统计图,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王芳的体重在不断增加。

生2:我看出王芳的体重增加得很平均,很好。

……

师:我们就看一条折线,作出这样的结论,其实不是很科学。老师再给大家看一个信息。

课件演示,加上一条“标准体重”折线(图6)。

师:现在你能不能再来评价一下王芳的体重发展情况?

生1:现在我看出了王芳的体重一直高于标准体重,有点不正常。

生2:我反对。我觉得高一点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不可能都是像标准体重一样的。

生3:他说的有道理,不过我还是觉得有点不正常。主要是王芳在13岁以后,远远超过标准体重。

师:这儿有一张张亮同学的这学期5次数学考试成绩的统计图,你看了图后,想说什么?

生:张亮第三次成绩只有82分,下降比较明显。

师:张亮爸爸看了这个成绩后,也很不高兴,批评了张亮,但张亮觉得很委屈,那你觉得张亮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说明自己并不差呢?

生:可以给爸爸看班平均。

出示5次测验的班平均。

师:你现在你想对爸爸说什么呢?

生:张亮这次的成绩虽然低了点,但还是在班平均之上,可能这次考卷比较难。

2.巩固练习。

屏幕呈现电脑销售复式折线统计图(图略),简单读图。

(1)请生根据统计图反映的信息,比较分析两款电脑的销售情况?

(2)请生设想销售公司将会采取的销售对策?

四、落实技能,强化体验

1.教师指导,学生尝试绘图。

(1)屏幕呈现“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要求学生将其绘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学生独立绘图,教师巡回指导。

(3)投影反馈纠错,课件演示绘制过程,得出完整统计图(图7)。

2.对比旧知,实现沟通。

(1)从亚运会引导到奥运会。出示中国和美国在24至28届奥运会上获金牌情况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图8),请生分析一下中美情况。

(2)根据“中国是否可能在今年奥运会上金牌赶超美国”,引导学生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反映的两国夺金趋势。

(3)课件演示复式条形统计图转化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图9),再次观察趋势。

五、知识梳理,总结体验(略)

评析:

对于孩子们来说只有亲身经历了数学活动的快乐,才能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也才能体验到数学的快乐,从而感悟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而本节课顾老师就是紧紧抓住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来教学的。

一、体验冲突,产生内需。

顾老师首先通过情景引入,出现了图1、图3 两张折线统计图,对于两张都呈上升趋势的折线统计图,顾老师抛出一系列问题:“他们谁去更合适?”“我们能不能再想个办法,对这两张图作个处理,使得我们能一下子就看出张明比刘辉进步得更快?”因为学生有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经验,所以要将两条折线合并在一张图上,对学生而言算不上全新的知识,挑战性也不大。因此,在这里,老师没有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而是通过教师适当的提示,自然地唤醒学生已有体验,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简洁快速地“产生”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产生了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要。

二、辩证分析,强化体验。

这次大会特约点评斯苗儿老师曾说过:“要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很不容易,既需要生动,也需要深刻,生动是对学生特点而言的,深刻是对学科特点而言的。”当孩子们具备了探究知识的能力,也产生了探究知识的需要,因此接下来就看教师如何强化知识,把知识教得“深刻”了。顾老师本节课教学在练习部分中,有两个例子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一、先出现王芳体重,让孩子评价,孩子一致认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