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22eebf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9.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琥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2.能够学会感悟、理解课文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于琥珀的理解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琥珀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含义。
2.帮助学生感悟课文中蕴含的道德观念。
难点
1.辅导学生理解琥珀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汲取正能量,体会琥珀的特殊价值。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段小故事或者问题引入,引发学生对琥珀这个主题的
兴趣。
2.学生阅读:让学生读一遍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教师讲解:讲解琥珀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含
义。
5.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6.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引导
总结。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琥珀这一主题的理解和体会有所不同。
一些学生只是单纯地理解琥珀是一种宝石,而另一些学生则更深入地探讨了琥珀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对于作品的个人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到更多的道理和哲理。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对《琥珀》这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朴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5课 琥珀 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5课 琥珀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8ca3e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5.png)
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教学过程 5 琥珀(精读课文)教学目标 1. 会认“琥、珀”等 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脂”等 15 个生字。
2.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了解琥珀的科学研究价值,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 查阅资料,根据文章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测。
初步感受作者生动丰富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感受文章想象的丰富和推理的严谨。
1 课时第一课时1. 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
(重点)2.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小学课件资源导入新课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它的科学研究价值是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资料链接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
琥珀根据颜色性状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种类。
琥珀可以做装饰品,也可入药。
初读课文1. 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学生初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课时目标 教具准备一 二 三3. 检查初读情况。
(1) 会读生字,辨别多音字。
琥(hǔ)珀(pò) 嗡(wēng ) 脂(zhī) 拭(shì) 渗(shèn ) 俯(fǔ)扎(zhá) 番(fān ) 埋(mái ) 澎(péng ) 湃(pài ) zhēng (挣扎) 挣 zhèng (挣钱)zhá(挣扎) 扎 zā(扎裤脚) zhā(扎营)(2) 会写生字,并组词。
怒(发怒) 吼(吼叫) 脂(脂肪) 拭(擦拭) 餐(早餐) 划(划过) 晌(晌午) 辣(辣椒) 渗(渗透) 挣(挣扎) 番(一番) 埋(埋藏) 刷(刷墙) 测(测试) 详(详细)(3) 理解词语。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ce40c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8.png)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理解课文《琥珀》的内容,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作者的用意;•能识字认词,理解诗词的意义;•能自主畅想,表达想象;•能用简单的语言朗读文学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心情。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琥珀的独特魅力的感受;•培养学生用心体验美感的能力,形成审美情感,增强情感的升华和内化;•营造和谐、自信、乐观的学习氛围,共同体验并分享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内容;•解读文章中的美感情感,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感知琥珀的特性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环节1.沟通交流,唤起学生对“琥珀”的印象和感触;2.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琥珀的特点;3.呈现琥珀的图片,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第二课时:课文学习1.朗读课文《琥珀》,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琥珀的神奇魅力;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含义、构成和用法。
第三课时:情感体验1.让学生围绕琥珀展开自由想象和表达;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琥珀体验和感悟;3.引导学生用简洁语言表达对琥珀的独特见解。
第四课时:诗词赏析1.分享古人对琥珀的赞美之词;2.教学相关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对琥珀的热情与赞美;3.让学生朗读并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评价•学生参与互动情况;•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赏析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开拓和情感升华;五、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能否贴近学生生活和情感需求;•教学方法是否多样灵活,能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通过本次针对《琥珀》的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引领学生感受琥珀带来的美好与畅想,为学生成长成才注入更多文学感悟和情感熏陶。
【新教材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质教案
![【新教材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d607181eb91a37f0115c0d.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质教案《琥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
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学情分析】学生对琥珀比较陌生,通过出示图片令学生有直观印象,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讨论理解琥珀的形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时,教师要继续巩固培养学生静心默读的习惯,培养质疑能力,并且能够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4.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习卡学生: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体会“珍贵”同学们,在这一单元有一篇文章叫——《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再读读这一组带王旁的词,发现了什么?都是提“王”旁,其实是斜玉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
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二)预读检索,初步感知1.交流预读单(相关题目)(1)那么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什么是琥珀?(欣赏图片)(2)这篇课文围绕“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3)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2.出示图片:这就是文中那块琥珀,大家看看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3.这块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呢?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科学家是亲眼所见吗?(不是)师:不是亲眼所见,那就只能是——(想象)这个故事确实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96665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a.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描述古代松树树脂如何形成琥珀,并揭示琥珀中昆虫古老关系的科普文章。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的《琥珀》一课,以故事性的叙述方式,将自然科学的知识融入其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科学知识也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等知识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琥珀中昆虫的古老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中昆虫的古老关系。
2.难点:琥珀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描述。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琥珀形成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学习材料:学生分组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琥珀有什么了解?琥珀是如何形成的?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琥珀的哪些知识?琥珀是如何形成的?琥珀中的昆虫有什么特点?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总结琥珀的形成过程,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描述,进行展示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琥珀的形成过程。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琥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珠宝、工艺品等,并进行分享。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琥珀中昆虫的特点。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711676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3.png)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描述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保存的昆虫和植物的科普文章。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事例具体生动,有利于学生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的科学价值。
本课教学内容丰富,既包括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也包括了琥珀中保存的昆虫和植物,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都有积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自然界的现象和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的科学价值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的科学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琥珀中保存的昆虫和植物,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观察图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自然、探索未知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中保存的昆虫和植物。
2.教学难点:琥珀的科学价值。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的科学价值。
2.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PPT2.琥珀图片3.教学视频(可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PPT,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琥珀,激发学生学习琥珀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课文PPT,呈现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保存的昆虫和植物,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琥珀的科学价值,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巩固(5分钟)利用课文PPT,进行琥珀形成过程的测试,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利用教学视频,介绍琥珀的收藏和鉴赏,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d1cea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5.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琥珀》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是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类文章,它们共同指向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因此教师要在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多角度提问,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琥珀》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推测”的定义为“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本文正是科学家根据琥珀的样子和内部形态,展开合理想象,编写的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玻璃棺材》一文改写的。
课文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原本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初步具有品词析句的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通过四年级上册策略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本学期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作为重点的方法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积极地引导。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解决。
2.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后,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这个过程,并且理解作者推测的依据,感受到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3.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语言的文艺性。
【教学重难点】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后,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这个过程,并且理解作者推测的依据,感受到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准备】1.《跑跑镇》绘本2.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师:今天,王老师想先带你们去个小镇逛逛,好不好?这个小镇名叫跑跑镇,镇上的居民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奔跑。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优质课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优质课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90f8c4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6.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优质课教案1一. 教材分析《琥珀》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主要讲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两只小虫子的故事。
课文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同时,课文中的想象与科学依据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图文并茂的课文容易产生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自然科学知识方面还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琥珀中的两只小虫子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中的两只小虫子的故事。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
3.教学视频:寻找与课文相关的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生动讲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琥珀中的两只小虫子的故事。
在此过程中,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琥珀中的两只小虫子的特点和故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教师检查并纠正错误。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https://img.taocdn.com/s3/m/b32120a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e.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琥珀》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讲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提高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科学也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科学知识理解起来有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研究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研究价值。
2.教学难点:学生对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科学知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教学视频,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文朗读音频: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课文朗读示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琥珀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琥珀的美观和神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同时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琥珀是如何形成的?”“琥珀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是什么?”等。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通用13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e4307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4.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通用13篇)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篇1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想要有科学依据,合理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价值及依据。
3、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的想象要科学合理,培养想象了。
一、预习探究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0课《琥珀》,谁能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琥珀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生:我想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生:琥珀到底有什么用?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学习课文。
二、合作交流要求:1、自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果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检查自学情况。
(1)谁想读出下列词语:琥珀松脂拂拭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
(2)生说出自己理解的词语。
(3)还有那些不懂的词可以提出来。
3、检查读书情况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那些内容?指名读文生说课文讲了那些内容4、作业: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三、品读体验1、过渡:世界真奇妙,竟有如此巧的事情,两只活蹦乱跳的小动物,会被一滴松脂同时报在里面,它们到底是怎样被包在里面的,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
2、交流师:除了上节课即课后的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生:作者想象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我想知道形成琥珀需要那些条件?3、熟读课文(1)、摸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找出形成琥珀所需的条件。
(2)、同桌间互相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汇报生:我认为琥珀的形成必须有太阳、老松树、苍蝇和蜘蛛。
师:读出有关语句并进行分析。
生: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因为松脂只有在太阳光强烈时,才会变软,才会滴下来,为后面地下来包住两只小动物做了铺垫。
生:小苍蝇停在了一棵大松树上,他正用腿来掸翅膀,没有注意蜘蛛,也没有看到要滴下来的松脂。
生:本来蜘蛛想把苍蝇当一顿美餐,没想到松树上滴下松脂。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质教案(20200202164637)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质教案(20200202164637)](https://img.taocdn.com/s3/m/df4227acc1c708a1284a449a.png)
(五)课外延伸
1.同学们,这一块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你能运用优美的语言,按一定顺序,
结合你对生命的理解,为这块琥珀写一份解说词吗?
2.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乌拉·波
拉故事集》是集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的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读物,一共有十五
个有趣的故事,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是一本内容通俗易懂、文字生动活泼的科普著作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 5 课琥珀优质教案 《琥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 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 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学情分析】 学生对琥珀比较陌生,通过出示图片令学生有直观印象,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讨论理解琥 珀的形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 情。在教学时,教师要继续巩固培养学生静心默读的习惯,培养质疑能力,并且能够联系 上下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 1.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 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 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 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4.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习卡 学生: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体会“珍贵”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有一篇文章叫——《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 都是什么旁?再读读这一组带王旁的词,发现了什么?都是提“王”旁,其实是斜玉旁, 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二)预读检索,初步感知 1.交流预读单(相关题目) (1)那么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什么是琥珀?(欣赏图片) (2)这篇课文围绕“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 (3)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e3e41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69.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琥珀》的主要内容,领会故事情节。
2.能够懂得琥珀的由来及其特点。
3.能够感悟琥珀的奇妙之处,领悟故事中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领会文章的主旨。
2.教学难点:把握故事中的细节,理解琥珀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琥珀》课文、相关教学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PPT。
3.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琥珀》。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琥珀的各种形态,引导学生猜测琥珀的特点,并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第二步:讲授1.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琥珀》,让学生在听中感受故事情节。
2.故事情节分析: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琥珀的由来及其故事中的重点。
第三步: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对琥珀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理解琥珀的特殊之处。
第四步:展示以PPT展示关于琥珀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琥珀。
第五步: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琥珀的寓意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六步: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琥珀的独特魅力和故事中的道理。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领悟琥珀背后的文化内涵。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琥珀的小短文,表达对琥珀的理解和感悟。
七、反思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为本节课《琥珀》的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师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ef3686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5.png)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了解《琥珀》故事情节。
•熟练掌握生字词语。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
•生字词语的教学和操练。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琥珀》故事的含义。
4. 教学准备
•教材:《琥珀》
•教具:课件、图片
•学生复印的教材、练习册
5.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通过图片或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猜测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学习
•教师先读一遍课文,然后逐字逐句解释生字词语。
•学生跟读课文,重点训练生字词语的朗读。
第三步:理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指导学生写出《琥珀》的主题是什么。
第四步:练习
•学生进行课文理解相关的练习。
第五步:巩固
•总结课文内容,复述《琥珀》的故事情节。
第六步: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默写生字词语等。
二、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琥珀》这个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在课文理解方面存在一些困难,下一步需要重点加强对课文情节和主题的理解训练。
我还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对生字词语的教学,使学生能更加熟练地运用这些词语。
综合评价,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会继续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368df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b.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一. 教材分析《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的文章,主要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科普知识也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对于古生物学和气候学方面的知识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观察插图,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观察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课文插图3.与课文相关的科普知识资料4.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告诉学生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的人物语言和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如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等。
5.拓展(10分钟)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e08bae5901020207409cb5.png)
5 琥珀【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重点难点】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难点: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绘琥珀?这么美丽、珍贵的琥珀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琥珀的来历。
二、学习生字词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生字:怒吼脂拭餐划晌辣渗挣番埋刷测详3.重点交流的几个字:“脂、拭、晌、渗、挣、刷”是翘舌音;“怒”上部是“奴”,不要写成“如”。
4.教师范读,并指名朗读,解决难读语句。
三、了解文章内容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四、默读课文,交流疑问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疑问2.总结疑问,交流解决。
引导思考:(1)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2)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感知琥珀的形成1.体会松脂球的形成。
(炎热天气,松树渗出松脂;苍蝇、蜘蛛相遇被松脂包裹;松脂不断下滴,形成松脂球。
)2.体会化石的形成。
(地壳变化,漫长的时间演化,松脂球变为化石。
)二、了解琥珀的价值1.学生齐读第18自然段,引导了解科学家们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2.结合前文对琥珀形成的推测,体会科学家想象和推测的合理性。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5 琥珀》(优质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5 琥珀》(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2e1d3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f.png)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5 琥珀》(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描写自然科学现象的文章。
通过讲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插图生动,有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科学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自然科学知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对课文中的专业术语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3.视频:准备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图片和视频等资料,生动地展示琥珀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a10b4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a.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琥珀》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2.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提升学生对语文课文的情感体验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材料:课文《琥珀》、复印好的习题、PPT等。
2.学生所需材料:课本、笔、纸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入
–利用“琥珀”这个神秘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猜测琥珀是一种什么物质,引导他们关注文本。
2.阅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介绍本课的整体内容。
3.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琥珀》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并找出关键信息。
4.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小结课文内容,强调重点。
第二课时
1.情感体验
–让学生围绕“琥珀”这个主题展开情感写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阅读理解
–教师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完成琥珀的相关任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总结与展望
通过《琥珀》这个教学案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达到教学目的。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深挖教材中的有趣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aa035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d.png)
5琥珀课题琥珀 课型讲读课文 备普 2课时学标教目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 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渗出、半晌、推测、 蜘蛛、热辣辣”等词语。
2.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3.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第一课时学标教目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 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渗出、半晌、推测、 蜘蛛、热辣辣”等词语。
2. 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2-3】1. 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
出示琥珀艺 术品图片。
2. 揭题,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 可能提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3. 认识琥珀。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课件出 示4】出示琥珀有关资料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
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结合学生课下搜集的 有关琥珀的资料,老师 出示琥珀图片,使学生 对于本不熟悉的事物 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2016年3月6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珀矿石,其年龄在9900万年左右。
新课教学()分钟4.介绍作者【课件出示5】柏吉尔(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等。
本文就选自这本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质教案《琥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
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学情分析】学生对琥珀比较陌生,通过出示图片令学生有直观印象,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讨论理解琥珀的形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时,教师要继续巩固培养学生静心默读的习惯,培养质疑能力,并且能够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4.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习卡学生: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体会“珍贵”同学们,在这一单元有一篇文章叫——《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再读读这一组带王旁的词,发现了什么?都是提“王”旁,其实是斜玉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
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二)预读检索,初步感知1.交流预读单(相关题目)(1)那么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什么是琥珀?(欣赏图片)(2)这篇课文围绕“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3)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2.出示图片:这就是文中那块琥珀,大家看看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3.这块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呢?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科学家是亲眼所见吗?(不是)师:不是亲眼所见,那就只能是——(想象)这个故事确实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
那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不用“想象”而要用“推测”这个词呢?(理解“推测”)你认为作者的证据是什么?(那块琥珀的样子)请同学们齐读琥珀的样子。
过渡:琥珀的样子是科学家真实所见,科学家就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就是琥珀的形成过程。
这也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三)研读贯通,交流感悟。
1.小组研读,合作共学。
科学家就是根据看见的这些真实的事物,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那作者是如何根据那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琥珀的形成过程呢?请同学们小组研读。
研读要求:(1)把“真实”的部分(琥珀的样子)和前边“想象”的部分联系起来读,在“想象”部分找出与“真实”对应的句子批画下来。
(2)用“根据____,推测____”或者用上“因为……所以……”“只有……才……”等关联词语在小组内说一说,作者如何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的。
2.交流。
3.通过以上的练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不是凭空的想象,作者写的都是有根据的,是科学的推测。
这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点。
(科学性)4.现代科普作家、文学翻译家顾均正先生说: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
请同学们再默读故事,找出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语句与大家分享,并说明原因。
随机指导朗读。
这样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具趣味性,富有文学色彩。
(文学性)(四)情感迁移1.《琥珀》一文为什么会被放在“生命”这一单元里,请同学们阅读“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快乐的……,获得了永恒”。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比较一下,在时间的长河里,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都成了过眼烟云,而这两只小虫却留了下来,你有什么感受?过渡:所以这块琥珀很珍贵,很有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鉴赏价值、经济效益……是的,它们的生命虽然在那一瞬间终止了,但生命的价值却获得了永恒。
2.那么由这块琥珀你获得了哪些生命的启示?(名言或是事例)这说明,死和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生命的价值也不是靠寿命的长短能衡量的。
比如说:那些为了今天幸福生活而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在有限的生命里,诠释了他生命的意义的雷锋; 5.12地震中舍己救人的谭千秋老师等等,虽然他们的生命在那一刻定格,但他们生命的价值却在那一瞬间获得了永恒。
3.老师这里有几句名言想送给大家。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如何利用它。
——蒙田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库尔茨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生命苦短,但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莎士比亚(五)课外延伸1.同学们,这一块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你能运用优美的语言,按一定顺序,结合你对生命的理解,为这块琥珀写一份解说词吗?2.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乌拉·波拉故事集》是集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的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读物,一共有十五个有趣的故事,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是一本内容通俗易懂、文字生动活泼的科普著作集。
柏吉尔以拟人、夸张和想象的写作手法,描述了天体运行的关键、,揭示自然界乃至宇宙的奥秘。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读他的著作。
板书:琥珀科学小品文科学性文学性推测形成(那块琥珀)→(详细情形)↓(真实)(想象)发现↓价值二、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充沛的阳光和雨水,使得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
无论是乡村、市郊还是城里,到处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不过大多是野花,比我们栽在花盆的花还要硕大,还要茂盛,还要鲜艳。
非洲的花之所以多,是因为那里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
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
到了开花季节,一条条街道,都成了彩色的长河。
人在街上走,就像置身于花海深处。
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
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1)照样子,写词语。
①五颜六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含情脉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星星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频频点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芒果树开的是________,仙人树开的是________,花树妙不可言是因为________。
(3)修改病句。
到了开花季节,一条条街道,都成了彩色的花坛。
(4)用“________”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5)用“________”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答案】(1)五光十色;千奇百怪;三心二意;十全十美;喜气洋洋;想入非非;神采奕奕;兴致勃勃;轰轰烈烈;高高兴兴;絮絮叨叨;密密麻麻;津津有味;恋恋不舍;蒸蒸日上;孜孜不倦(2)星星点点的白花;金灿灿的黄花;因为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
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3)到了开花季节,一条条街道,都成了彩色的长河。
(4)充沛的阳光和雨水,使得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
(5)略【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①从给出的词语“五颜六色”来看,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数字。
②从给出的词语“含情脉脉”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三个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③从给出的词语“星星点点”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④从给出的词语“频频点头”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此句是比喻句,应把“花坛”改为“长河”。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5)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好句的习惯,是自己喜欢的句子即可。
故答案为:(1)①五光十色、千奇百怪、三心二意、十全十美;②喜气洋洋、想入非非、神采奕奕、兴致勃勃;③轰轰烈烈、高高兴兴、絮絮叨叨、密密麻麻;④津津有味、恋恋不舍、蒸蒸日上、孜孜不倦(2)1、星星点点的白花;金灿灿的黄花;因为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
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3)到了开花季节,一条条街道,都成了彩色的长河。
(4)充沛的阳光和雨水,使得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
(5)略【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注意句子的病因。
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4)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
3.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橘园清晨,站在我家二楼的大厅,放眼橘园,嗬!仿佛是群芳斗艳的花海。
一团团,一簇簇绿的苍翠欲滴,白的晶莹透亮。
整个橘园绿白相衬,明暗相间,显得生机勃勃。
走进橘园,一朵朵洁白的橘花,是那么纯洁,那么娇艳。
细细观赏,橘花有五个花瓣,花瓣的中间有一圈黄色的花蕊,花蕊顶上沾着花粉,散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
花蕊中央有一根像火柴一样的花柱,花柱头长大了就是橘子。
这些橘花,形态不一,婀娜多姿,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那样楚楚动人。
有的隐藏在绿叶丛中,就像害羞的姑娘,令人喜受。
有的好似久别重逢的朋友,在亲亲热热的聊天,让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