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丙酮沉淀蛋白结果报告

合集下载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几种常用的使蛋白质沉淀的方法。

2、理解蛋白质沉淀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会发生沉淀现象。

蛋白质沉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如硫酸铵、氯化钠等,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逐渐降低而沉淀析出。

这是因为中性盐会破坏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并中和蛋白质分子所带的电荷,从而使其沉淀。

盐析沉淀的蛋白质一般不变性,经透析或超滤等方法除去盐后,蛋白质仍能恢复其原有的溶解性和生物活性。

2、有机溶剂沉淀: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可使蛋白质沉淀。

这是因为有机溶剂能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增加蛋白质分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同时还能破坏蛋白质分子的水化膜,导致蛋白质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的蛋白质往往会发生变性,失去其原有的生物活性。

3、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可与重金属离子,如汞离子、铅离子等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盐而沉淀。

这种沉淀反应是由于重金属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中的巯基、羧基等基团结合,从而破坏了蛋白质的结构,导致其沉淀。

重金属盐沉淀的蛋白质通常会发生变性。

4、生物碱试剂沉淀:生物碱试剂,如苦味酸、鞣酸等,能与蛋白质分子中的碱性基团结合而沉淀。

这种沉淀反应常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蛋白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蛋白质溶液(鸡蛋清稀释液)饱和硫酸铵溶液乙醇氯化汞溶液苦味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醋酸溶液2、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滴管离心机四、实验步骤1、盐析沉淀取 2 支试管,分别加入 2mL 蛋白质溶液。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边加边振荡,直至出现沉淀为止。

将另一支试管作为对照,观察现象。

2、有机溶剂沉淀取 2 支试管,分别加入 2mL 蛋白质溶液。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乙醇,边加边振荡,直至出现沉淀为止。

将另一支试管作为对照,观察现象。

蛋白质的沉淀实验现象

蛋白质的沉淀实验现象

蛋白质的沉淀实验现象维持蛋白质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和所带的电荷,如果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破坏稳定蛋白质溶液的这两种因素,则蛋白质分子发生凝聚,并从溶液中沉淀析出,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

使蛋白质发生沉淀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当的脱水剂去除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或改变蛋白质溶液的pH值达到其等电点,而使蛋白质呈等电状态,蛋白质就会相互凝聚,沉淀析出。

对于不同的蛋白质胶体溶液所采用的沉淀方法不同,有些蛋白质(如白明胶)两种稳定因素的作用都很强,只有两种因素都被消除后才会产生沉淀;有些蛋白质只有一种因素起主要作用,此时只要去除这种主要的稳定因素,蛋白质就可以发生沉淀。

如酪蛋白溶液,将其pH值调至等电点时即产生沉淀,这表明酪蛋白胶体溶液的主要稳定因索是电荷的影响。

沉淀蛋白质的方法有下列几种:1.盐析法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而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

常用的盐有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和硫酸镁等。

盐析作用的实质是破坏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并中和其所带的电荷,从而使蛋白质产生沉淀。

不同的蛋白质其水化程度和所带电荷也不相同,因而所需的各种中性盐的浓度各异,可以利用此种特性,调节盐的浓度使不同的蛋白质分段沉淀析出,达到分离蛋白质的目的,这种蛋白质分离的方法称为分段盐析。

如在血清中加入硫酸铵至浓度为2.0mol/L时,球蛋白首先析出;滤去球蛋白,再加入硫酸铵至浓度为3.3~3.5mol/L则清蛋白析出。

在低温下,短时间内应用盐析法所沉淀的蛋白质,仍保持原有的生物活性并不变性,经过透析法或凝胶色谱法除掉盐后的蛋白质又能溶于水。

盐析法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提纯蛋白质的方法。

2.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乙醇、丙酮和甲醇等一些极性较大的有机溶剂时,由于这些有机溶剂与水的亲和力较大,能破坏蛋白质颗粒的水化膜而使蛋白质沉淀。

在等电点时加人这类溶剂更易使蛋白质沉淀析出。

蛋白质的沉淀与凝固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沉淀与凝固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沉淀与凝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蛋白质沉淀和凝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熟悉不同沉淀剂对蛋白质沉淀的作用。

3、观察蛋白质凝固的现象及其条件。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其分子表面带有许多可解离的基团,如氨基、羧基等,在一定的溶液 pH 值条件下,这些基团会解离而使蛋白质带电。

由于蛋白质分子表面所带电荷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以及分子大小、形状等差异,使得蛋白质在溶液中形成了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

当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试剂时,可破坏其稳定因素,使蛋白质分子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根据沉淀剂的不同,蛋白质沉淀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如硫酸铵、氯化钠等),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这是因为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中和,同时破坏了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从而使蛋白质沉淀。

盐析沉淀的蛋白质一般不变性,经透析或超滤除去盐后,蛋白质仍能溶解并恢复其原有的生物学活性。

2、有机溶剂沉淀: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可使蛋白质沉淀。

这是因为有机溶剂能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增加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之间的静电引力,同时破坏了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

有机溶剂沉淀的蛋白质一般会部分变性,其溶解度降低。

3、重金属盐沉淀: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盐(如汞盐、铅盐等),可使蛋白质沉淀。

这是因为重金属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如巯基等)结合,从而使蛋白质变性沉淀。

4、生物碱试剂沉淀: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生物碱试剂(如苦味酸、鞣酸等),可使蛋白质沉淀。

这是因为生物碱试剂与蛋白质分子中的某些基团结合,形成不溶性盐类而沉淀。

蛋白质的凝固是指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如加热、强酸、强碱等),其空间结构发生剧烈变化,从溶液中析出并形成不溶性固体的现象。

凝固后的蛋白质一般完全变性,失去其原有的生物学活性。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实验材料鸡蛋清溶液:将新鲜鸡蛋的蛋清与蛋黄分离,用蒸馏水稀释至一定体积,搅拌均匀备用。

实验一、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和沉淀反应报告

实验一、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和沉淀反应报告
实验一、蛋白质等电点
测定及沉淀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 2、学习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一种方法
3、加深对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因素的认识
4、了解沉淀蛋白质的几种方法及其实用意义
5、了解蛋白质变性与沉淀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蛋白质溶液中存在下 列平衡:

蛋白质分子的解离状态和解离程度受溶液的酸 碱度影响。

蛋白质溶液:5%卵清蛋白溶液或鸡蛋清的水溶液 (新鲜鸡蛋清:水=1:9) 0.2M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4.7 3%硝酸银溶液

5%三氯乙酸溶液
95%乙醇 饱和硫酸铵溶液:25℃,100mL水+76.7g硫酸铵


0.1 M盐酸溶液
0.1 M氢氧化钠溶液 0.05 M碳酸钠溶液 0.1 M醋酸溶液 甲基红溶液:pH变色范围为4.4-6.2,由红变黄
蛋白的沉淀。

离心,取沉淀,加少量水,观察是否溶解。

离心后上清液中添加硫酸铵粉末到不再溶解为
止,此时析出的沉淀为清蛋白。 离心,取出部分清蛋白,加少量蒸馏水,观察 沉淀能否重新溶解。

2. 重金属离子沉淀蛋白质

取1支试管,加入蛋白质溶液2 mL,再加3%
硝酸银溶液1~2滴,振荡试管,有沉淀产生。


可逆的沉淀反应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尚未发生显著变化,除去引 起沉淀的因素后,蛋白质的沉淀仍能溶解于原
来的溶剂中,并保持其天然性质而不变性。

如:盐析作用、低温下用乙醇(丙酮)短时间
作用于蛋白质。

提纯蛋白质时,常利用此类反应。
问题:提纯蛋白质时常用的沉淀方法有哪些?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报告结果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报告结果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报告结果通过掌握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了解蛋白质的性质和结构,并掌握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基本物质之一,是构成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是利用酸、碱、盐等物质对蛋白质的特殊性质进行分离和纯化的一种方法。

蛋白质在不同的pH值下具有不同的电离状态,当pH值达到其等电点时,蛋白质处于等电点电荷中性状态,此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小,易于沉淀。

沉淀反应的原理是利用酸、碱、盐等物质使蛋白质达到等电点电荷中性状态,从而使蛋白质沉淀出来。

实验过程:1.制备酸性和碱性蛋白质溶液:取鸡蛋清和牛奶各10ml,分别加入10%的盐酸和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2和10。

2.沉淀反应:取酸性和碱性蛋白质溶液各1ml,加入等量的10%三氯醋酸,轻轻摇匀,放置1小时,观察沉淀情况。

3.沉淀物的洗涤:将沉淀物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使其去除杂质。

4.沉淀物的溶解:将沉淀物加入0.1mol/L NaOH中,搅拌至溶解,调节pH值至7左右。

5.测定蛋白质浓度:采用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实验结果:1.酸性蛋白质溶液的沉淀反应:在酸性条件下,鸡蛋清溶液中的蛋白质与三氯醋酸反应,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物,沉淀率高达90%以上。

2.碱性蛋白质溶液的沉淀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牛奶溶液中的蛋白质与三氯醋酸反应,产生少量白色沉淀物,沉淀率仅为10%左右。

3.沉淀物的洗涤:经过去离子水洗涤后,沉淀物变得干净透明,无杂质。

4.沉淀物的溶解:经过加入0.1mol/L NaOH的溶解,沉淀物完全溶解,呈现出淡黄色透明液体。

5.测定蛋白质浓度:利用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鸡蛋清溶液中的蛋白质浓度约为0.6g/L,牛奶溶液中的蛋白质浓度约为0.1g/L。

实验结论:1.酸性条件下,鸡蛋清中的蛋白质易于沉淀,沉淀率高达90%以上;而在碱性条件下,牛奶中的蛋白质沉淀率仅为10%左右。

2.经过去离子水洗涤后,沉淀物变得干净透明,无杂质。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


(2)不可逆沉淀反应 此时蛋白质分子内 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蛋白质常变性而沉 淀,不再溶于原来溶剂中。加热、重金属 盐、过酸、过碱、震荡、超声波或某些有 机酸都能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沉淀反应。
蛋白质变性后,有时由于维持溶液稳定的 条件仍然存在(如电荷),并不析出。因 此变性蛋白质并不一定都表现为沉淀,而 沉淀的蛋白质也未必都已变性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一)材料 5ml鲜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搅拌 后用4-8层纱布过滤,新鲜配制。

(二)试剂

蛋白质溶液 取10ml蛋清,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搅拌均匀后,用纱布过滤 浓蛋白溶液 鸡蛋清稀释2倍(1:1)方法同上 饱和硫酸铵,2%硝酸银,0.5%醋酸铅溶液 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 1%硫酸铜,0.1%醋酸,10%醋酸, 饱和氯化钠溶液,10%NaOH溶液,1%醋酸 10%鞣酸,饱和苦味酸溶液,0.01%NaOH


2.强酸沉淀蛋白质 取3支试管,各加入10滴蛋白质溶液,分别沿管壁 加入等量浓盐酸,浓硫酸和浓硝酸10滴。观察两溶 液界面处白色环状蛋白质沉淀的生成。然后摇动试 管,蛋白质沉淀应在过量的盐酸和硫酸中溶解,在 含硝酸的试管中蛋白质沉淀不会溶解。(磷酸不能 使蛋白质沉淀,无机酸沉淀蛋白质的原因可能是蛋 白质颗粒脱水的结果,过量的无机酸可使沉淀在溶 解)
(三)设备
水浴锅 滤纸,漏斗 吸管 试管及试管架 玻棒

四、实验步骤:
(一)蛋白质的可逆沉淀 蛋白质的盐析

2ml蛋白质 浓溶液 硫酸铵粉末
等体积饱和 浓硫酸溶液
过滤 沉淀 清夜
沉淀
加水
观察现象
(二)蛋白质的不可逆沉淀

植物提取蛋白实验报告

植物提取蛋白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蛋白质提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植物全蛋白的操作步骤。

3. 学习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植物蛋白质是植物细胞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本实验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植物全蛋白,该方法能够有效地使蛋白质变性并沉淀,同时阻止多酚氧化酶和其他氧化酶类失活,防止蛋白质互相结合形成难溶的复合体。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新鲜植物叶片(如菠菜、甘蓝等)。

2. 试剂:三氯乙酸、巯基乙醇、丙酮、R2D2 蛋白质溶解缓冲液、UKS 蛋白质溶解缓冲液、IPG 胶条水化液。

3. 仪器:研钵和研槌、离心机、液氮、冰箱、电子天平。

四、实验步骤1. 植物材料处理- 将新鲜植物叶片洗净,用液氮快速冷冻,然后研磨成细小的粉末。

- 将约200 μl 粉末转移到 2 ml 的离心管中。

2. 蛋白质沉淀与变性- 加入 1.8 ml 预冷的三氯乙酸-2ME-丙酮溶液,混合后置于 -20℃ 冰箱中沉淀 1 小时。

- 三氯乙酸和丙酮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并沉淀,同时阻止多酚氧化酶和其他氧化酶类失活。

3. 离心分离- 将混合液在4℃、48000 rpm 下离心 1 小时,弃去上清液。

- 加入等体积的冰浴丙酮(含 0.07% 的巯基乙醇),摇匀后再次离心 1 小时。

- 弃去上清液,将沉淀用真空干燥箱干燥,备用。

4. 蛋白质溶解- 将干燥的沉淀加入适量的 R2D2 蛋白质溶解缓冲液,室温下放置 30 分钟,使蛋白充分溶于缓冲液中。

- 再次离心 1 小时,弃去上清液。

5. 蛋白质含量测定- 采用 Brandford 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植物全蛋白,实验成功得到了较高纯度的蛋白质。

2. 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提取的蛋白质含量符合预期。

六、实验讨论1. 三氯乙酸-丙酮法是一种高效、简便的植物全蛋白提取方法,适用于多种植物组织。

2.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pH 值等。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几种常用的使蛋白质沉淀的方法。

2、理解蛋白质沉淀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在溶液中以胶体状态存在。

当溶液条件发生改变时,蛋白质的胶体稳定性被破坏,从而发生沉淀。

常见的使蛋白质沉淀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盐析法: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如硫酸铵、氯化钠等),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和电荷,使其溶解度降低而沉淀。

2、有机溶剂沉淀法: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增加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引力,导致蛋白质沉淀。

3、重金属盐沉淀法:重金属离子(如汞离子、铅离子等)与蛋白质分子中的巯基等基团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沉淀。

4、生物碱试剂沉淀法:生物碱试剂(如苦味酸、鞣酸等)能与蛋白质分子中的碱性基团结合,生成不溶性盐而沉淀。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材料鸡蛋白溶液:将新鲜鸡蛋的蛋清用蒸馏水稀释 10 倍。

10%硫酸铵溶液、饱和硫酸铵溶液、3%硝酸银溶液、01mol/L 硫酸铜溶液、5%三氯乙酸溶液、95%乙醇、1%醋酸铅溶液、10%氢氧化钠溶液、1%醋酸溶液、苦味酸饱和溶液、鞣酸饱和溶液。

2、仪器试管、试管架、滴管、玻璃棒、离心机。

四、实验步骤1、盐析法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2mL 鸡蛋白溶液。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 10%硫酸铵溶液,边加边振荡,直至出现沉淀。

观察沉淀的生成情况。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2mL 饱和硫酸铵溶液,振荡均匀。

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沉淀现象。

2、有机溶剂沉淀法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2mL 鸡蛋白溶液。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 95%乙醇,边加边振荡,直至出现沉淀。

观察沉淀的生成情况。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2mL 丙酮,振荡均匀。

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沉淀现象。

3、重金属盐沉淀法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 2mL 鸡蛋白溶液。

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加 3%硝酸银溶液 2~3 滴,振荡均匀,观察沉淀的生成情况。

实验三蛋白质的性质实验(二)-沉淀反应

实验三蛋白质的性质实验(二)-沉淀反应
常用盐类
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等。
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有机溶剂沉淀法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溶剂,使蛋白 质沉淀析出的方法。
有机溶剂的作用
降低水的介电常数,消除或减少电荷间的相互作 用,使蛋白质失去水化层而聚集沉淀。
常用有机溶剂
乙醇、丙酮、甲醇等。
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
01
02
03
重金属盐沉淀法
淀。
操作步骤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溶 液(如硫酸铵、氯化钠等),搅 拌均匀后静置,待蛋白质沉淀后
将上清液与沉淀分开。
结果分析
通过离心或过滤的方法收集沉淀, 测定沉淀的质量和蛋白质含量,
计算沉淀收率。
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原理
有机溶剂能够降低水的介电常数, 使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荷作用减 弱,导致蛋白质凝聚成沉淀。
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加入有机溶剂后,蛋白质溶液逐渐浑浊,最 终形成白色沉淀。
结果分析
有机溶剂沉淀实验结果表明,有机溶剂能够有效降低蛋白质的溶解 度,促使其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结果分析
1 2
实验原理
重金属盐能够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复合 物,从而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其沉淀。
实验的应用与拓展
应用
本实验方法可用于初步分离和纯 化蛋白质,为后续蛋白质的结构 和功能研究提供基础。
拓展
本实验方法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制 品、食品、药品等领域中的蛋白 质分离纯化,为相关产品的研发 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操作步骤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有机溶 剂(如甲醇、乙醇等),搅拌均匀 后静置,待蛋白质沉淀后将上清液 与沉淀分开。

2014年南平A1医院冷沉淀使用情况分析

2014年南平A1医院冷沉淀使用情况分析

2014年南平A1医院冷沉淀使用情况分析目的通过了解2014年南平A1医院冷沉淀临床使用情况,为规范、合理的的使用冷沉淀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14年南平A1医院冷沉淀使用量、病人信息及相关实验数据。

输冷沉淀前8小时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ib)≤1.0g/L视为输注合理,输注冷沉淀前后Fib均>1.0g/L视为不合理,输冷沉淀前8小时没有测定Fib视为不确定是否合理。

结果2014年南平A1医院总计用了727U冷沉淀,共有54个病人使用了冷沉淀,输注合理率为32.5%。

结论近年南平地区医院存在着冷沉淀输注合理率较低的问题。

标签:南平地区;冷沉淀;合理用血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科学家Pool及其同事发现了冷沉淀,冷沉淀富含大量的纤维蛋白原(FIB)、Ⅷ因子、ⅩⅢ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纤维结合蛋白(Fn)等成分,应用范围已突破原有的血友病A的范畴,主要用于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如心脏手术、创伤、肝移植、产后出血、低血容量伴DIC、败血症等【1-2】。

近年来,各地用血量不断增加,红细胞制品供应越来越紧张,为了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某些情况下配合使用适量的冷沉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保障冷沉淀的临床用血需求,提高合理用血水平,积累冷沉淀的应用经验,现将2014年南平市A1医院冷沉淀使用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14年南平市A1医院冷沉淀临床应用资料来自于该院输血科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

1.2冷沉淀制备及使用方法新鲜冰冻血浆置4℃冰箱过夜,剩余少许冰渣,在离心机以2500转/分,离心12分钟,离心温度4±2℃,去除上清液,保留下层白色絮状物,加入20-30ml 血浆悬浮,所制的冷沉淀保存于-30℃冰箱,用前37℃循环水浴融化。

1.3输冷沉淀前8小时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ib)≤1.0g/L视为输注合理,输注冷沉淀前后Fib均>1.0g/L视为不合理,没有测定Fib视为不确定是否合理。

蛋白质组学 丙酮沉淀和还原烷基化

蛋白质组学 丙酮沉淀和还原烷基化

蛋白质组学丙酮沉淀和还原烷基化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产生、功能和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基因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为研究蛋白质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丙酮沉淀和还原烷基化。

丙酮沉淀是蛋白质筛选和富集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以去除样品中的无关物质,提高蛋白质的纯度。

丙酮沉淀基于蛋白质在丙酮中的溶解度差异,利用丙酮的强沉淀作用将目标蛋白质富集起来。

丙酮沉淀的步骤如下:1.加入适量的丙酮:将待沉淀的蛋白样品加入适量的冷丙酮中,一般比例为3:1(丙酮:样品)。

冷丙酮的加入可以提高蛋白质的沉淀效率。

2.冷藏沉淀:将丙酮样品混匀后,放入冰箱进行冷藏沉淀。

通常,样品需要在4℃冷藏12-24小时才能使蛋白质充分沉淀。

3.离心沉淀:将冷藏的样品离心,将丙酮上清液倒掉,保留沉淀。

4.洗涤沉淀:用冷酸性溶液(如10%三甲基胺盐酸盐溶液)洗涤沉淀,去除杂质。

5.干燥沉淀:将沉淀吸干,使其完全干燥。

通过丙酮沉淀,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质样品,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还原烷基化是研究蛋白质组学中的一种常用技术,它可以破坏蛋白质上的二硫键,并引入特定的化学修饰,如巯基的还原或醇的烷基化。

还原烷基化可以增加蛋白质在质谱中的检测灵敏度,并且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还原烷基化的步骤如下:1.还原:将蛋白样品加入还原剂(如DTT或巯基醇)中,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还原反应。

还原剂可以去除蛋白质上的二硫键,将其还原为巯基。

2.烷基化:将还原后的蛋白质与烷基化试剂(如碘乙酸乙酯或碘乙酸甲酯)反应。

烷基化试剂可以引入烷基化修饰,如乙酸乙酯引入乙酰基化。

3.中和:加入还原剂的过量量中和烷基化反应中残留的未反应烷基化试剂。

通过还原烷基化技术,可以改变蛋白质的化学性质,为识别和分析蛋白质提供更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丙酮沉淀和还原烷基化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技术。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对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进行实验,掌握蛋白质的沉淀方法和技巧,了解蛋白质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原理,蛋白质的沉淀反应是利用蛋白质与醋酸和酒精混合后在酸性条件下
沉淀出来的特性进行实验。

醋酸和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并沉淀出来,酸性条件有利于蛋白质的沉淀。

实验步骤:
1. 取少量蛋白质溶液放入试管中;
2. 加入少量醋酸,并充分混合;
3. 加入适量酒精,再次充分混合;
4. 观察蛋白质的沉淀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观察到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与醋酸和酒精混合后发
生了沉淀反应,沉淀物呈现白色。

实验分析,蛋白质的沉淀反应是由于醋酸和酒精的作用下,蛋白质发生变性并
沉淀出来。

酸性条件有利于蛋白质的沉淀,而酒精可以加速蛋白质的沉淀过程。

因此,通过本实验可以初步了解蛋白质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结论,蛋白质的沉淀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通过本实验可以掌握蛋
白质的沉淀技巧,并了解蛋白质的性质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可以用于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要注意安全,避免醋酸和酒精的接触;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蛋白质的沉淀情况,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通过本实验,我对蛋白质的沉淀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蛋白质的沉淀
方法和技巧,对蛋白质的性质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实践,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做出更多的贡献。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

沉淀反应的分类
盐析:通过加 入盐使蛋白质
发生沉淀
共价键:通过 形成共价键使 蛋白质发生沉

包埋:通过包 埋作用使蛋白
质发生沉淀
吸附:通过吸 附作用使蛋白
质发生沉淀
沉淀反应的应用
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 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分离 药物研发中的晶型筛选 环境科学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实验材料
蛋白质溶液 硫酸铵 乙醇 丙酮
添加标题
实验结论: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用于分离、纯化蛋白质,以及优化蛋白质的结 晶和制备过程。
实验建议与展望
建议: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 验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颗粒物。
观察沉淀:离 心分离后,观 察试管中的沉 淀情况,记录 沉淀的数量和
形态。
清洗沉淀:将 沉淀物清洗干 净,以备后续
分析使用。
分析数据:对 实验数据进行 整理和分析, 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前需仔细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沉淀反应时,要确保溶液混合均匀,避免局部浓度过高导致沉淀不完全或结块。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具,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卫生。
添加副标题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实验原理
03 实验步骤
05 实验结论
02 实验材料 04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原理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定义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其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 沉淀反应是蛋白质的一种重要性质,可用于分离、提纯和纯化蛋白质。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生物活性,如酶的失活等。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是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可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TCA-丙酮沉淀法蛋白提取

TCA-丙酮沉淀法蛋白提取

TCA-丙酮沉淀法蛋白提取仪器:Eppendorf 冷冻离心机(Eppendorf)、组织匀浆器、超声破碎仪主要溶液配置:1.10mL SDS裂解液1%DTT,2% SDS,10%甘油,50mM Tris-Hcl(pH6.8)。

配置:称取0.1g DTT,0.2g SDS,加入1mL甘油和1mL的0.5MTris-Hcl(pH6.8),然后定容至10mL。

2.10mL Triton样品溶解液浓度:150mM NaCl,1%Triton-X-100,50mM Tris-HCl(pH8.0)配置:称取0.087gNaCl、加入0.1mL Triton-X-100、500μL 浓度为1M的Tris-HCl (pH8.0) 加入约9.4mL水,混合溶解均匀。

保存:4度保存。

3.1mL尿素样品溶解液(现配现用)浓度:9M 尿素,4%CHAPS,1% IPGBuffer,1% DTT,配置:称取0.54g尿素、加入0.04g CHAPS、再加入0.56mL双蒸水,溶解后分装-20度冷冻保存,使用前融解后按0.98mL加入0.01g DTT(DTT过早加入会失效)和10μL Buffer的比例混合溶解均匀,最后再加入痕量溴酚蓝。

保存:-20度保存。

4.RIPA裂解液:浓度:50 mmol/L Tris-HCl (pH 8.0),150 mmol/L NaCl,0.2 g/L叠氮钠,1 g/LSDS 100 mg/L Aprotin,10 g/L NP-40,5 g/L去氧胆酸钠,100 mg/LPMSF。

(RIPA裂解液有强、中和弱三种类型,其试配置略有差异)配置:称取:0.07882g Tris-HCl,0.08775g NaCl,0.002g叠氮钠,0.01gSDS,0.001g Aprotin,0.1g NP-40,0.05g去氧胆酸钠,0.001g PMSF。

注:以上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裂解液,除此之外还有多种类型的裂解液,需要研究者根据自己研究的材料和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裂解液提取蛋白。

蛋白质丙酮沉淀对2-DE图谱的影响.

蛋白质丙酮沉淀对2-DE图谱的影响.

蛋白质丙酮沉淀对2-DE图谱的影响蔡静(贵阳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贵阳550004)提要:目的以丙酮沉淀A549肺腺癌细胞总蛋白,用双向电泳(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2-DE)技术分析比较蛋白质丙酮沉淀对2-DE图谱的影响。

方法采用一次抽提蛋白质的方法,提取A549细胞总蛋白,丙酮沉淀蛋白质,对沉淀前、后的蛋白质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分析比较所得蛋白图谱。

结果蛋白丙酮沉淀前检测得到473个蛋白点,沉淀后为428个蛋白点,高丰度蛋白点沉淀前后无明显变化。

结论二维凝胶电泳时丙酮沉淀蛋白会导致蛋白的丢失,尤其是低丰度蛋白。

自Wasinger等[1]于1995年在Electrophoresis发表第1篇有关蛋白质组(proteome)学的论文后,有关蛋白质组的研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目前对于蛋白质组的研究方法中,二维凝胶电泳-质谱是最流行和较可靠的技术平台[2, 3]。

而组织细胞蛋白质的抽提则是该技术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样品制备方法对获得满意的二维电泳图谱非常重要。

沉淀样品中的蛋白,清除杂质是常用的纯化蛋白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丙酮沉淀前后的双向电泳图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蛋白质丙酮沉淀纯化对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碘乙酰胺为Sigma公司产品, DTT为为上海生工公司产品。

尿素, SDS,甘氨酸,溴酚蓝, CHAPS, IPG干胶条(pH 3~10),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 Tris,过硫酸铵, TEMED和低分子量蛋白Marker均购自Amersham Pharmacia公司。

丙酮及其余试剂为国产分析纯,所有溶液均用纯水配制。

1. 2 方法1. 2. 1 细胞培养肺腺癌细胞A549由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免疫学研究所吴玉章教授惠赠。

细胞复苏传代后在含10%小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中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待用。

1. 2. 2 细胞总蛋白质的抽提样品处理参考文献[4],细胞经0. 9%生理盐水洗涤3次后离心置1. 5mlEP 管,细胞重悬于200μl裂解液(8 mol/L尿素, 4% CHAPS, 40 mmol/L Tris,60mmol/L DTT和0. 8% IPG缓冲液),每1×107个细胞加入100μl裂解液,漩涡振荡器上振荡约20 min,室温放置2 h,使细胞蛋白充分溶解,室温12 000r/min离心30 min,取上清, BIO-RAD公司DC Protein Assay行蛋白定量。

冷沉淀的质量分析

冷沉淀的质量分析

冷沉淀的质量分析作者单位:010070 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血液中心【关键词】冷沉淀;质量;分析冷沉淀是临床上较常用的一种特殊的血液成分,其主要成分是凝血因子Ⅷ、vWF 因子、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蛋白等。

特别是冷沉淀中的Ⅷ因子是体内纤溶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冷沉淀不仅适用于儿童及成年人轻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Ⅷ缺乏症者,有时冷沉淀也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及DIC 等患者的替代治疗。

近年来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冷沉淀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对2010年质管科抽检的47袋冷沉淀质量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试剂纤维蛋白原检测试剂(凝固法):生产商为德国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products GmbH 生产。

乏Ⅷ因子血浆试剂生产商为德国Dade Behring MarbURg Gmbh,以上两种试剂均由供应商希森美康提供。

Bact/ALERT BPA/BPN培养基由梅里埃公司提供。

试验方法乏Ⅷ因子血浆检测、纤维蛋白原检测严格按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操作。

无菌试验采用直接接种法。

仪器自动血液凝固测试仪CA-50;数字控制水浴式血浆融化箱型;BacT/ALERT3D 血培养仪;CW-CJ-2FD超级净化工作台;SDX-20血浆速冻箱。

LXJ-II 离心机。

冷沉淀的制备低温速冻速溶法制备冷沉淀。

采集的血液在6h以内,经离心分出血浆。

将分出的新鲜血浆放入-50℃速冻箱中速冻,需经24h以上冷冻的新鲜血浆,放置在特定温度下的数字控制水浴式血浆融化箱中制备冷沉淀。

将制备好的冷沉淀放置-30℃冰冻保存。

取样方法每月随机抽取-30℃保存的冷沉淀4袋,为报废性抽检,检测前将冷沉淀置37℃水浴中完全融化,称取重量换算出容量,在无菌间净化台上接种,将接种好的冷沉淀放置血培养仪中培养,剩余的冷沉淀在1h内做Ⅷ因子、纤维蛋白原检测。

医学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医学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医学沉淀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不同类型沉淀反应的特性和应用。

3. 通过实验,加深对蛋白质、抗原抗体反应等生物学现象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沉淀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免疫复合物,从而出现沉淀现象。

根据沉淀反应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凝胶沉淀反应:抗原抗体在凝胶介质中形成凝胶状沉淀。

2. 絮状沉淀反应:抗原抗体在溶液中形成絮状沉淀。

3. 免疫电泳:抗原抗体在电场作用下,形成条带状沉淀。

沉淀反应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等领域。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抗原、抗体、缓冲液、凝胶介质等。

2. 实验仪器:离心机、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四、实验步骤1. 凝胶沉淀反应:(1)制备抗原抗体溶液;(2)将抗原抗体溶液加入凝胶介质;(3)将凝胶介质放入离心机,离心沉淀;(4)观察沉淀现象。

2. 絮状沉淀反应:(1)制备抗原抗体溶液;(2)将抗原抗体溶液混合;(3)观察沉淀现象。

3. 免疫电泳:(1)制备抗原抗体溶液;(2)将抗原抗体溶液加入电泳槽;(3)通电,观察沉淀现象。

五、实验结果1. 凝胶沉淀反应:观察到凝胶介质中形成凝胶状沉淀。

2. 絮状沉淀反应:观察到溶液中出现絮状沉淀。

3. 免疫电泳:观察到电泳槽中形成条带状沉淀。

六、讨论分析1. 通过凝胶沉淀反应,验证了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2. 通过絮状沉淀反应,进一步证实了抗原抗体之间的结合。

3. 通过免疫电泳,观察到抗原抗体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和沉淀现象,为疾病诊断提供了依据。

七、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凝胶沉淀反应、絮状沉淀反应和免疫电泳。

2. 通过实验,掌握了医学沉淀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深了对抗原抗体反应等生物学现象的理解。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注意实验试剂的配制和储存,避免污染和变质。

3. 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蛋白质的沉淀与变性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沉淀与变性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沉淀与变性实验报告蛋白质的沉淀与变性实验报告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在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为了研究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科学家们经常进行各种实验。

本实验旨在探究蛋白质的沉淀与变性过程。

实验首先进行的是蛋白质的沉淀实验。

我们选取了鸡蛋清作为实验样品,因为鸡蛋清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我们将鸡蛋清倒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乙醇。

乙醇可以与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使其沉淀下来。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观察其对蛋白质沉淀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蛋白质的沉淀量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乙醇能够与蛋白质中的水分子发生氢键作用,导致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从而使蛋白质变得不溶于水而沉淀下来。

当乙醇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的沉淀量达到最大值,此后再增加乙醇浓度并不会引起更多的蛋白质沉淀。

这是因为乙醇的浓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过强,使其聚集成大块而不是沉淀下来。

在进行蛋白质的变性实验时,我们选取了鸡蛋清中的卵清蛋白作为实验样品。

卵清蛋白是一种具有稳定的三维结构的蛋白质,通过变性处理可以使其失去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对卵清蛋白进行变性处理:热变性和酸变性。

首先进行的是热变性实验。

我们将卵清蛋白溶液加热至80摄氏度,并保持一段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卵清蛋白的结构逐渐破坏,失去了原有的透明度,变得浑浊。

这是因为高温可以破坏蛋白质分子内部的氢键、疏水作用力和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使蛋白质分子失去稳定的三维结构。

接下来进行的是酸变性实验。

我们将卵清蛋白溶液加入适量的盐酸,使其呈酸性。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酸性溶液的加入,卵清蛋白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透明的溶液变得浑浊。

这是因为酸性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残基带正电荷,导致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排斥增强,结构发生变化。

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蛋白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沉淀和变性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论文
题目有关冷丙酮沉淀蛋白时间及其效果研究专业生命科学与技术
姓名贺位皇
职称实验技术员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1材料与方法 (2)
1.1样品采集 (2)
1.2方法准则 (2)
1.3实验步骤 (2)
2结果分析 (3)
2.1不冷丙酮沉淀蛋白的不同时间与最终所得蛋白浓度之间的较 (3)
2.2冷丙酮沉淀蛋白的不同时间与各蛋白胶图条带的比较 (4)
3讨论 (4)
参考文献 (5)
有关冷丙酮沉淀蛋白时间及其效果研究
贺位皇
(华大基因研究院质谱平台)
摘要:本研究抽选大麦为对象,采用TCA-丙酮沉淀法提取蛋白,严格控制冷丙酮沉淀蛋白时间,观察相对应时间下蛋白提取的结果。

结果表明:用冷丙酮沉淀样品蛋白的时间与最后得蛋白浓度成反比。

关键词:冷丙酮,沉淀蛋白时间,蛋白浓度。

前言
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因此,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

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

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16%~20%,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6~12kg。

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Amino acid)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

丙酮(acetone,CH
3COCH
3
),又名二甲基酮,为最简单的饱和酮。

是一种无色透明
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

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

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

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

丙酮在工业上主要作为溶剂用于炸药、塑料、橡胶、纤维、制革、油脂、喷漆等行业中,也可作为合成烯酮、醋酐、碘仿、聚异戊二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仿、环氧树脂等物质的重要原料。

丙酮沉淀蛋白的机理是:根据库伦定律,溶液介电常数的下降(丙酮25摄氏度时介电常数为21,水为81),造成静电作用力的增强,同时,丙酮与蛋白对水的争夺直接导致水化层的破坏,从而造成蛋白沉降。

丙酮造成蛋白变性的原因:常温或升温时,蛋白立体结构展开,丙酮极容易与其中的色氨酸、酪氨酸等氨基酸进行疏水结合导致蛋白变性,所以我们通常预冷丙酮并且低温操作。

低浓度的盐不会沉淀,但是通常盐浓度高于0.1molL时,因为介电常数的降低导致盐的溶解度也下降而析出。

初始蛋白浓度不易过高,很容易造成共沉淀。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采集
选取同一植株的大麦麦粒。

1.2方法准则
以冷丙酮沉淀植物蛋白的时间为单一变量。

1.3实验步骤
1.3.1 称量同植株大麦麦粒样品4份,各份取1g进行提取实验;
1.3.2 将各样品置于研钵,加入10%的PVPP,在液氮条件下研磨成粉末;
1.3.3 把粉末转至50ml的离心管中,加入5ml Lysis Buffer 3,终浓度为1mM的PMSF、
2mM的EDTA,混匀,置于冰上5min后加入终浓度为10mM的DTT,冰浴超声5min;
1.3.4 15000g*4℃离心20min,取上清转入新的50ml离心管中,加入5倍以上体积
10%TCA/冷丙酮,终浓度为10mM的DTT,沉淀时间为t min;
1.3.5 15000g*4℃离心20min,弃上清;
1.3.6 把沉淀物转移至1.5ml的离心管中,加入1ml冷丙酮,终浓度为10mM的DTT,
捣碎沉淀,置于-20℃ t min,25000g*4℃离心20min,弃上清;
1.3.7 重复步骤5两次;
1.3.8 简单风干沉淀中残余丙酮,加入适量 Lysis Buffer 3,终浓度为1mM的PMSF、
2mM的EDTA,捣碎沉淀,混匀,5min后加入终浓度为10mM的DTT,冰浴超声5min;
1.3.9 25000g*4℃离心15min,取上清;
1.3.10 向蛋白液加入终浓度10mM的DTT, 56℃水浴1h;
1.3.11 加入终浓度55mM的IAM,暗室放置45min;
1.3.12 用5倍体积的丙酮沉淀蛋白液t min,25000g*4℃离心20min去上清;
1.3.13 加入1ml丙酮,捣碎沉淀, -20℃放置30min后,25000g*4℃离心20min去
上清;
1.3.14 风干沉淀中残余丙酮,加入适量 Lysis Buffer 3,冰浴超声5min;
1.3.15 25000g*4℃离心15min,取上清用于定量。

2结果分析
2.1冷丙酮沉淀蛋白的不同时间与最终所得蛋白浓度之间的比较
许多研究表明,冷丙酮沉淀蛋白时间过长会导致蛋白质降解,时间过短会使蛋白质沉淀不完全。

所以控制沉淀蛋白的时间相当重要。

通过查阅文献和网上资料,选取了四个有代表性的时间10min,30min,60min,120min。

用BSA牛血清蛋白做标曲,采用Bradford蛋白浓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Bradford工作液(考马斯亮蓝G-250)和蛋白在酸性条件下结合时,在一定的范围内,蛋白质含量与在595nm的吸光值成正线性相关关系)。

定量标曲如下:
根据标曲,测得各沉淀蛋白时间t与其蛋白终浓度的数据如下:
由上可知,冷丙酮沉淀大麦的时间10min时,蛋白浓度最高,且可以推出随着沉淀时间的增长,蛋白的终浓度有所下降。

2.2冷丙酮沉淀蛋白的不同时间与各蛋白胶图条带的比较
由胶图可以看出,各时间段胶图条带相似,无明显差别,可见,沉淀蛋白时间的长
短,对蛋白含量分布,没有什么重大影响。

3 讨论
冷丙酮提取蛋白法中最耗时的属于冷丙酮沉淀样品蛋白的这段时间。

然而,该研究表明:并不是随着冷丙酮沉淀蛋白时间的增长,所得蛋白的终浓度也随之增大。

然而,由于受到样本单一性和实验单一性的影响,无法决定所有生物样本在冷丙酮沉淀时间里,呈现冷丙酮沉淀样本蛋白时间在10min 时,所得蛋白浓度最高,且随着沉淀时间的增长,蛋白的终浓度有所下降的这个结论。

而且也不能得知在哪个沉淀时间段里,所得蛋白浓度最高以及冷丙酮沉淀蛋白时间与所得蛋白终浓度的理论关系。

必须经过大批量不同样品的实验探索以及控制更细微的冷丙酮沉淀蛋白时间的变化来分析所得蛋白浓度。

综上所述,冷丙酮沉淀蛋白的时间最适宜并不是在2h 及以上,在10~3min 里,也可以得到不错的蛋白浓度及条带。

并不是所沉淀的时间最长,所得蛋白的浓度越高,长时间的冷丙酮沉淀蛋白可能是蛋白变性降解。

泳道 样品 M Marker 1 10min 沉淀 2 30min 沉淀 3 60min 沉淀 4
120min 沉淀
KDa M 1 2 3 4
97 66 31
20 14
43
分离胶的浓度 12%, Marker 上样量10μg, 每个样品上样量30μg.
参考文献
[1]Amann R P.The cycle of the seminiferous epithelium in humans: a need to revisit[J].J Adrol,2008,29( 5) : 469-487.
[2]Ram RJ, VerBerkmoes NC, Thelen MP, et al. Community proteomics of a natural microbial biofilm[J].Science, 2005,308: 1915–1920.
[3]Oliver JD.The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 in bacteria[J].Journal of Microbiology,2005,(43) : 93-100.
[4]Bastida F, Moreno JL, Nicola´s C, et al.Soil metaproteomics: a review of an emerg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Significance, methodology and perspectives[J]. J Soil Sci ,2009,60: 845-859.
[5]于仁涛,高培基,韩黎,等.宏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及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09,25(7):961-967.
[6]Wang HB, Zhang ZX, Li H,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metaproteomics in crop rhizospheric soil[J].J Proteome Res ,2011,10: 932-9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