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断裂与失效分析报告 刘尚慈
300MW电站锅炉后屏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和对策
![300MW电站锅炉后屏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27a2e1559eef8c75fbfb327.png)
Sa ls Sel J . . t i sE g er g 18 ,0 t nes t [ ] J Ma r l ni e n ,9 8 1 i e ea n i
( )6 1 :9—8 . 4
氏体与奥 氏体钢焊接时 , 焊缝和熔合线附近的金 属受 拉应 力 作用 , 离熔 合 线 稍 远 的金 属 受 压 应 力 作用 ( 指焊缝为奥氏体组织 ) 这种残余应力不能 , 用 焊后 热 处理 方 式 消 除 , 因此 在 熔 合 区贝 氏体 钢
侧易 产生 热疲 劳裂 纹 。
[ ] 吴非文. 8 火力发 电厂高温金属运 行 [ . 京 : M] 北 水利
电 力 出 版 社 ,9 9 1 1— 3 . 17 :3 17
[ ] 周 根明 , 颖. 9 程 过热 蒸汽饱 和器 的多种 方案设 计研
究[ ] 流体机械 ,0 13 ( )3 3 ,1 J. 2 1 , 1 :6— 84 . 9 [ O 杨富 , 1] 章应霖 , 永 宁, 新 型耐 热钢焊 接 [ . 任 等. M]
[ ] Y sia aK,eai i T k s ,t 1F bi - 7 ohkw T r s oi aK e a. ar a n h H, ma c
t n a d rp r e o C ro in e itn T 3 7 i n P o et s f o rso R ssa t P 4 H o i
o 再热 器 出 口压 力 3 6 a 出 口温 度 50o C; . 1MP , 4 C, 19 97年 3月 正式 投产 发 电。2 1 年 6月 , 炉 后 01 该 屏 过热 器管发 生爆 管 , 经现 场检 查 , 屏过 热器从 后 固定端 数 起 第 7屏 炉 后 第 1 管 异 种钢 焊 接 接 3根
金属材料失效分析1-断裂
![金属材料失效分析1-断裂](https://img.taocdn.com/s3/m/11c019300242a8956aece4b2.png)
一、理论断裂强度σm
1、定义:如果一个完整的晶体,在拉应力作用下, 使材料沿某原子面发生分离,这时的σf就是理论断 裂强度。
31
2、断裂强度计算
假设原子间结合力随原子间距按正弦曲线变化,
周期为λ, 则:
a0
m
sin
2 x
其中: σm理论断裂强度
试 样形 状
21
四、断口三要素的应用
根据断口三要素可以判断裂纹源的位置及宏观裂纹扩展方向 裂纹源的确定: ①利用纤维区,通常情况裂源位于纤维区的中心部位,因此找到纤维
区的位置就找到了裂源的位置; ②利用放射区形貌特征,一般情况下,放射条纹的收敛处为裂源位置; ③根据剪切唇形貌特征来判断,通常情况下裂纹处无剪切唇形貌特征,
而裂源在材料表面上萌生。
22
裂纹扩展方向的确定: ①纤维区指向剪切唇 ②放射条纹的发散方向 ③板状样呈现人字纹(chevron pattern)
其反方向为 源扩展方向
23
§3、断裂过程
裂纹形成 裂纹扩展:亚稳扩展(亚临界扩展阶段)
失稳扩展
24
裂纹形成的位错理论 (裂纹形成模型或机制) 1、位错塞积理论—stroh理论 2、位错反应理论—cottrel理论 3、位错墙侧移理论 4、位错交滑移成核理论 5、同号刃位错聚集成核理论
亚稳扩展:裂纹自形成而扩展至临界长度的过程 特点:扩展速度慢,停止加载,裂纹停止扩展
裂纹总是沿需要需要消耗扩展功最小的路径,条 件不同,亚稳扩展方式、路径、速度也各不相同 失稳扩展:裂纹自临界长度扩展至断裂 特点:速度快,最大可达声速; 扩展功小,消耗的能量小; 危害性大,总是脆断
某热电厂锅炉风机电机断轴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某热电厂锅炉风机电机断轴事故的分析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6ad596dd49649b6648d74758.png)
某热电厂锅炉风机电机断轴事故的分析及处理作者:汪伟等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31期摘要:对某热电厂锅炉送、引风机风机电机断轴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应力疲劳失效是导致断轴的主要原因。
针对轴的疲劳损伤情况,对电机轴进行了改造,彻底解决了电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aft broken accident of boiler blower motor in thermal power plant, and finds that the stress fatigue failure is the main reason. According to the fatigue damage of the shaft, the motor is transformed, so that the problem of the motor is completely solved and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关键词:锅炉;电机;断轴Key words: boiler;motor;broken shaft中图分类号:TM3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034-020 引言风机是电厂锅炉生产的重要设备,风机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会造成机组负荷降低,甚至造成被迫停机,直接影响电厂的安全生产。
某热电厂#1、#2号锅炉均为BG-220/9.81-M锅炉,每台锅炉配置2台送风机和引风机,配50MW汽轮发电机组用于集中供热。
1 断轴经过2010年1月23日,13:30时#2炉甲送风机电机跳闸,锅炉运行立即安排检查,发现电机本体有焦糊味。
电气人员测量电机三相绕组绝缘到零,电机外壳温度达140℃。
查阅DCS记录画面,显示13:25分时甲送风机电流尚正常,21A左右,13:26之后电流突升,温度随之上升,13:30速断保护动作,动作电流达1750A,电机已经烧毁。
金属材料失效分析报告
![金属材料失效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b691c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8.png)
金属材料失效分析报告1. 引言金属材料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失效现象。
本报告旨在对金属材料失效进行分析,找出失效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背景金属材料失效是指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性能下降、功能丧失或完全损坏的情况。
失效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材料本身的缺陷、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使用条件的变化等。
了解失效的原因对于改进材料性能和延长材料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3. 失效原因分析3.1 材料缺陷金属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内在的缺陷,如晶体结构缺陷、晶界缺陷和孔洞等。
这些缺陷可能导致材料的机械性能、化学性能或导电性能下降,从而引起失效。
3.2 外界环境影响外界环境对金属材料的影响也是导致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金属材料在高温、高湿度或腐蚀性环境中容易发生氧化、腐蚀和脆化等反应,从而导致失效。
3.3 使用条件变化金属材料的使用条件变化也会对其性能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失效。
例如,金属材料在受到过大的载荷或振动时可能会发生疲劳失效;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热膨胀会导致应力集中,从而引发失效。
4. 失效分析方法为了确定金属材料失效的具体原因,通常采用多种分析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分析方法:4.1 金相分析金相分析是通过对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来确定失效原因的一种方法。
通过金相分析,可以了解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界状况、缺陷情况等,从而找出可能导致失效的因素。
4.2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可以确定金属材料的成分,包括主要元素和杂质元素的含量。
通过分析材料的成分,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元素偏析、化学反应等导致失效的原因。
4.3 力学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可以评估金属材料的强度、韧性、硬度等机械性能。
通过测试,可以了解材料的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从而判断失效是否与机械性能有关。
4.4 环境试验环境试验是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条件,暴露金属材料在不同环境下,观察其性能变化和失效情况。
金属力学性能与失效分析
![金属力学性能与失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161c5101f69e3143329437.png)
五,金属的断裂韧性传统的机械设计是建立在一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即认为材料是连续的、均匀的、各项同性的可变形体。
设计构件时不仅要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这三点要求,同时还要满足成本低、重量轻、耗能小、容量大的要求。
而原来的传统设计方法已不能合理的解决以上问题,断裂力学则是为适应这一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学科,是现代强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断裂力学是从实际材料中存在缺陷和裂纹出发,把构建看成是连续和间断的统一体。
研究带裂纹材料中裂纹拓展的规律,分析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分布,并建立断裂判据,用以解决工程构建中的低应力脆性断裂问题。
这一整套计算方法和设计原则,使工程中低应力脆断得到合理的说明和解决,使灾难性事故减少发生。
宏观断裂理论包括线弹性断裂理论和弹塑性断裂理论。
线弹性断裂理论主要研究脆性断裂。
而脆性断裂主要以格里菲斯(Griffith)理论为基础。
格里菲斯关系式是根据弹性材料和非常尖锐裂纹的应力分布推导出来的。
平面应力下的格里菲斯公式为:σ=(5-1)平面应变下的格里菲斯公式:σ=5-2)式中σ—工作应力;E—弹性模量;a—裂纹半长;r s ——比表面能;图5-1 裂纹扩展三种类型a-张开型;b-滑开型;c-撕开型5.1.1应力强度因子5.1.1.1 裂纹扩展方式根据裂纹面的位移方式,将裂纹分为三种类型:Ⅰ型或张开型(拉伸型);Ⅱ型或滑开型(面内剪切型);Ⅲ型或撕开型(面外剪切型);如图5-1所示。
5.1.1.2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和位移场(1)Ⅰ型裂纹尖端的应力分量,如图5-2所示。
)23s i n 2s i n 1(2c o s 2y θθθπσ+=r K I23c o s 2s i n 2c o s 2θθθπτr K I xy =图5-2 双向拉伸作用下的格里菲斯裂纹图5-3 Ⅱ型Griffithlith 裂纹Ⅰ型裂纹中y σ是引起断裂的关键性的应力。
当0=θ时,则r K Iy πσ2= )23sin 2sin 1(2cos 2x θθθπσ-=r K I(2)Ⅰ型裂纹尖端的位移分量。
金属材料失效分析案例PPT
![金属材料失效分析案例PPT](https://img.taocdn.com/s3/m/101e6a5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1.png)
2。2 断口微观检查
断口经超声波清洗干净后在扫描电镜下先以低倍(10倍)观察, 发现有典型的疲劳断裂特征,即有三个区域组成:疲劳源,疲 劳裂纹扩展区(颗粒状脆性断裂区)和最终快速断裂韧性纤维 区,其中疲劳源和疲劳裂纹扩展区占大部分面积。图2为疲劳源 和疲劳裂纹扩展区,从中能明显观察到贝壳状条纹,这是疲劳 断裂典型特征。进一步放大观察发现断口有类似台阶式线段 (见图3、4),这些线段不是平滑的,它是疲劳过程引起不稳 定滑移面上快速的裂纹扩展造成的。此外,还能观察到裂纹的 存在,且从源区向心部发展。在疲劳裂纹扩展区,则能观察到 颗粒状脆性断裂特征(见图5)。断口开裂以穿晶断裂为主,无 沿晶断裂迹象,也没有介质腐蚀引起的应力腐蚀断口形貌。这 说明快速断裂区是以韧窝为主的塑性断裂。
案例 漳平电厂1号机叶片断裂失效分析
1、背景 2 检查、试验
2.1宏观检查 2.2 断口微观检查 2.3化学成分 2.4硬度测试 2.5 冲击试验 2.6 金相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分析 4 结论
1、背景 漳平电厂1号机系北京重型电机厂制造的冲动凝汽 式汽轮机,其高压转子第8级叶片材料为2Cr13。1998年4月 大修揭盖后发现该级叶片有一段围带残缺约10cm长,有一 个叶片在根部断裂丢失,部分围带铆钉头有弹起现象。修
al-si
![al-si](https://img.taocdn.com/s3/m/6738c17c27284b73f2425017.png)
将1舯t样和2#试样在电于探针和扫描电镜下
分析检测,1撼样非金属夹杂物形貌和成分能谱图
(wt.%
表3 I#试祥线状d相能谱定量分析结果
表4 1#试样金属问化台精定量分析结果
(吼,_
仝目冶盘物Ⅷ测吐月建啊2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如图3。在低倍F可以耻臻到,l#试样有许多向色
l#试样虽然丛体组织均匀,但在一_‘共晶体中出现 过变质的线性的Ⅱ一A】带。该铝硅台会采用Al sr-}|
n—A】带集聚较多Fe、Cr、Mn、Ni等杂质元素时,
这些原子扩散很慢“1,通过热处理难吼消除.因此
为82%,村料延伸:#性能合格。l舯¥和硝样抗拉
强度性能、布氏硬度值和金相显微组织吉Ij在台格范
引起铝硅铸件延伸率力学性能下降。 从削2c和表4看出,基体中有少量高熔点金属
问化合物,根据其成分摩尔比¨算,成分为
全国冶金物4铡试月建月2调年学术研时会论文集一图ti微组ga1号样b2号样圈21试样电子探针僻璇a线状a相背散射电于赍b金属间化台物背散射电于悼232电子探针组织分析将1号样和2号样的金相试样在电子探针f观察结果见图2和表341号样存在线状n相分布图3a表3和金属问化合物图3c表42号样没有发现线状n相分布和台属间化台物
从图2a、2b和表3可以看出,经过变质处理的
变形过程中产生开裂,降低了材料延伸率。
协。一j~
.e
’.,.. 。-’v‘
,,≈
●≈●
…。o南。。二‘5
8
7。
图3 1#试样音锆夹杂物形璇Ⅱ成份悼 (a、舍锆夹杂物1&倍慷.b舍锆的夹杂物断口Ⅳ貌:c、舍错的夹杂物麓谱圈
全国冶金物理测试网建网2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全国冶金物理测试网建网2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金属失效断口分析
![金属失效断口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fe7e82964bcf84b8d57b4b.png)
26
2. 断口分析的任务
(l)确定断裂的宏观性质。塑性断裂/脆住断裂/疲劳断裂等。 (2)确定断口的宏观形貌。纤维状断口/结晶状断口;有无放射线花样及有无剪 切唇等; (3)查找裂纹源区的位置及数量。裂纹源区的所在位置是在表面、次表面还是在 内部,裂纹源区是单个还是多个,在存在多个裂草源区的情况下,它们产生的先后 顺序是怎样的等; (4)确定断口的形成过程。裂纹是从何处产生的,裂纹向何处扩展,扩展的速度 如何等; (5)确定断裂的微观机制。解理型/准解理型/微孔型,沿晶型/穿晶型等; (6)确定断口表面产物的性质。断口上有无腐蚀产物或其他产物,何种产物,该 产物是否参与了断裂过程等。
34
(3)按照裂纹的河流花样确定主裂纹
35
3. 断裂(裂纹)源区的宏观判断 主断面(主裂纹)确定后,断裂分析的进一步工
作是寻找裂纹源区。裂纹源区是断裂破坏的宏观开 始部位。寻找裂纹源区不仅是断裂宏观分析中最核 心的任务,而且是光学显微分析和电子显微分析的 基础。
36
(1)利用断口上的“三要素”特征确定裂纹源区
40
(6)断口上的冶金缺陷 注意观察断口上有无夹杂、分层、粗大晶粒、疏松、 缩孔等缺陷。有时依此可以直接确定断裂原因。
41
3.2.4 断口的微观分析
断裂件的断口经宏观分析之后,对断裂的性质、 类型及致断原因等问题已有所了解。但对于许多断裂 问题,特别是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发生的断裂,仅限于 宏观分析还是不够的。其原因是,一方面是由于断口 的某些产物需要搞清楚才能确定断裂原因,另一方面 宏观断口形貌尚不能完全揭示出断裂的微观机制及其 它细节。因此,为了进一步搞清楚这些问题、尚需对 断口作微观分析。其内容主要包括断口的产物分析及 形貌分析两个方面。
2019年《失效分析与预防》总目次第14卷(总第65~70期)
![2019年《失效分析与预防》总目次第14卷(总第65~70期)](https://img.taocdn.com/s3/m/cbc8e57ba0116c175e0e480d.png)
429 2019年《失效分析与预防》总目次第14卷(总第65~70期)基础研究CFRP层板冲击损伤空洞超声Lamb波特征成像——基于时间反转损伤指数……………………………………………… 陈 尧,张柏源,吴 霞,陈 果,石文泽,卢 超(1.001)C含量对单晶高温合金再结晶的影响 ……………………… ………………………史振学,刘世忠,赵全乾(1.007)基于ALIFD模糊熵和GK聚类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 …………………………………葛红平,刘晓波(2.071)复合材料加筋壁板机械连接修理设计与分析工具………… ………………………张星明,蓝元沛,徐吉峰(2.079)基于超声环阵相控阵的变孔径聚焦检测技术……………… ………………………沙正骁,梁 菁,李 彦(2.084)一种基于小波包和PCA的超声缺陷识别方法 …………… ……万陶磊,常俊杰,曾雪峰,钟海鹰,陈志恒(3.141)高温合金晶粒尺寸的超声评价方法及检测装置…………… ………………董金龙,陈 昊,陈 曦,邬冠华(3.147)磁声发射检测装置的研制与性能测试……………………… ……吴 莎,李志农,吴明涛,沈功田,沈永娜(4.219)金属材料显微硬度压痕尺寸效应分析及其试验研究……… ……………………………………………刘 松(4.225)航空金属材料仿真加速腐蚀试验环境谱编制方法研究…… ………………………刘治国,齐 阳,李旭东(6.357)基于扩展有限元的Q345R材料平板裂纹扩展模拟研究 … ………………………殷金泉,程强强,于润桥(6.361)声速差计算方法及其在对外加非均匀应力评价中的应用 ……郭彦弘,卢 超,何方成,梁 菁,王 晓(6.366)应用研究喷丸对23Co14Ni12Cr3Mo超高强度钢表面性能的影响 … ……钱 昂,金 平,谭晓明,王 德,王 鹏(1.013)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金属铪中碳含量研究 ……… ………………蒙益林,高 帅,颜 京,刘 铭(1.018)高温合金的晶界提取及特征定量表征方法………………… ……刁福林,陈 昊,李延丰,陈 曦,杨立余(1.023)脉冲加热红外吸收法测定Nb-Si粉末合金中氧含量 ……… ………………杨 峥,梁 钪,庞晓辉,高 颂(1.030)激光直接沉积修复1Cr15Ni4Mo3N钢磁痕分析 …………… ……………周 标,秦仁耀,唐 斌,高 超,郭绍庆,李 能,张 强,黄 帅(1.035)航天器铝合金结构残余应力超声波检测方法研究………… ……………徐丽霞,李伟煜,刘战捷,李大海,杨耀东,朱小溪,周双锋(1.040)称量定容法与体积定容法应用于ICP-AES的对比分析 … ………………………丁 妍,李 帆,叶晓英(1.046)热诱导孔洞对FGH97高温合金性能的影响 ……………… ………………张 海,熊江英,王 冲,马德新(2.090)传感器位置对齿轮故障的敏感性研究……………………… ………………………黄 鑫,王细洋,肖尧先(2.096)DZ125定向凝固合金的薄壁持久蠕变性能与断裂行为 …… ……………王 亮,李 彦,张 丽,赵澎涛,张燕明,郭广平,王 翔(2.101)石墨烯掺杂对镁锂合金微弧氧化膜Cl-腐蚀敏感性的研究 …………………………………邱小林,邱震钰(2.106)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分析……………… …………………………………姜宾涛,王 磊(3.153)可剥布剥离工艺性评价方法研究…………………………… ………………邓立伟,陈璐圆,陈新文,顾灵聪(3.157)多层PMI泡沫微波吸收材料的设计及性能检测 ………… ……史有强,尹雅楠,何 山,魏霖涛,刘伟峰(3.161)DD6单晶高温合金初熔组织演变机制研究 ……………… ……韩 梅,岳晓岱,董建民,谢洪吉,李嘉荣(3.166)弱磁检测技术在玻璃纤维中的应用研究…………………… ………………余方林,于润桥,廖连文,刘 雷(4.232)电连接器鱼眼端子插拔力及可靠性研究…………………… ……………………………………………夏远志(5.289)硫化1145NR耐有机溶剂及其自然老化行为研究 ………… ………………………但广福,周建萍,王云英,秦文贞,文吉标,谷庆风(5.294)基于CR技术的钢管壁厚测量工艺研究 …………………… ……………伍晶晶,张士晶,陈 华,张小海,冉龙宏,邬冠华,高鸿波(5.300)包络式磁弹索力传感器设计及钢缆索应力试验研究……… ……………………………………………郭 涛(6.372)带钢制保护套管的钢管腐蚀缺陷的脉冲涡流检测方法研究 ………………江礼凡,付跃文,余兆虎,杨 帆(6.378)无人机撞击民机发动机叶片动态响应及破坏损伤数值研究 ……………………………………………张 序(6.384)案例分析加力外圈总管断裂故障分析………………………………… ………………舒 庆,邓 洁,李 宁,张 琪(1.054)商用Cu-Mg合金吊弦应力腐蚀断裂分析 ………………… ………………………李平平,梁会雷,许乐乐(1.059)430水下航行器发动机漏水故障的分析研究…………………… …………………………………张 涛,黄凤军(2.111)I级涡轮叶片线性缺陷分析 ………………………………… ……………申静芳,罗贵亮,武国栋,熊 勇,陈昌达,汤 浩,程法嵩(2.115)门头道密封用3M压敏胶粘带脱胶分析 …………………… 贾 妮,陈晓锋,吕均益,柳 宁,赵艳青,魏恒永(2.119)激光测距传感器芯片功能异常分析………………………… …………………………………余应森,黄彩清(2.124)基于轴系尺寸链设置缺陷导致机械系统失效后的改进分析 ………………佐景涛,赵 燕,刘红莉,刘雨健(2.129)预镀框架铜线键合的腐蚀失效分析与可靠性……………… ………………………林 娜,吴 凌,郑 怡(3.172)发动机高压燃油泵开裂分析………………………………… ………………都建京,魏振伟,赵文侠,刘昌奎(3.179)起落架缓冲器上支臂支座断裂分析………………………… ………………侯卫国,袁 春,潘登科,王 超(3.184)高压压气机转子叶片断裂分析……………………………… ……李 彦,都建京,陈 星,刘新灵,李佳佳(3.188)GH3030钎焊管接头裂纹分析 ……………………………… ………………………王大为,郑 真,陈 星(3.193)异材焊接件应力腐蚀原因分析……………………………… 刘兆伟,谭 琳,李 冰,周 龙,祝 哮,孙 巍(4.240)1Cr15Ni27Mo1Ti3Al不锈钢弹簧锈蚀原因分析 …………… ………………李玉生,郭和平,杨雅静,张新宇(4.245)2A12铝合金外套螺母裂纹分析 …………………………… ………………杨 平,李 波,胡生双,王文博(4.250)螺柱断裂分析及机制探讨…………李平平,刘元森(4.254)发动机压气机叶片断裂故障分析与试验验证……………… ……………………………………………张再德(4.258)聚四氟乙烯衬套开裂分析…………………………………… ……张增阳,李阿妮,李 炎,陈卫娜,韩 露(4.262)H13钢压铸模具开裂分析 …………………………………… 林星豪,陈卫华,吴世勇,吕 晨,李浩哲,艾云龙(4.265)主桨毂中央件限动锁连接螺栓提前断裂原因分析………… ………………………熊鸿建,高彩虹,陈学军(4.269)曲轴开裂拉瓦失效分析……………………………………… ……颜 婧,冯继军,余政宏,卢柳林,高 勇(4.275)氧气瓶爆炸失效分析………………………………………… ……张 元,张 号,李明超,孟维歌,宋明大(4.280)电站凝汽器钛管断裂原因分析……………………………… ……巩秀芳,王天剑,刘昌奎,王芬玲,裴玉冰(4.284)起动发电机弹性轴断裂分析………………………………… ……田 浩,傅国如,陈 荣,李 权,殷刘彦(5.307)耐热双头螺柱断裂分析……………………………………… ……………刘 勇,倪 莉,张 挺,许佳焱,马勤超,周 旭,毛锡非,顾龙佳(5.312)TC17 钛合金压气机鼓筒篦齿裂纹分析研究 ……………… ………………刘丽玉,张银东,高翔宇,刘昌奎(5.315)结晶器铜套腐蚀断裂失效研究……………………………… ……郝雪龙,李 婷,纪 红,刘西净,田昊阅(5.321)油气开采套管法兰盘断裂分析……………………………… ……吴轲源,吴高路,徐良清,徐良乐,吴高明(5.328)无人履带车辆行动系统失效分析与预防…………………… ………………………袁 芬,张海翔,赵洪雷(5.333)氯化聚乙烯反应釜内部锆复合层失效分析………………… ……………………王金凯,商显栋,宋明大,付跃文,张 元,王 鑫,后雪冰(5.336)52CrNiMoVSi热作模具开裂原因分析 ……………………… ……………熊路兰,陈卫华,何 文,林星豪,吕 晨,刘聪仁,艾云龙(5.341)水激活电池待发绳断裂分析研究…………………………… ………………………张 涛,郑 刚,周 康(5.345)马氏体超高强钢钢管开裂原因分析………………………… …………………………………孙中渠,周庆军(6.392)汽车后桥螺旋伞齿轮表面缺陷分析………………………… ………………潘小静,徐旋旋,赵 宜,戴林荣(6.396)发动机风扇静子叶片裂纹失效分析………………………… ………………………李 洋,邱 丰,佟文伟(6.401)汽车变速箱悬置断裂原因分析………………薛喜才(6.406)燃气涡轮起动机减速器齿轮断齿分析……………………… ………………………黄珍珍,滕旭东,符三华(6.410)700 MW亚临界锅炉三级过热器TP347HFG钢失效分析 … …………………………………李文华,柯安鹏(6.415)发动机引气管开裂分析……………………………………… ………………郭 强,李智锋,李 波,陈雷波(6.420)汽车下摆臂与车架连接螺栓断裂分析……………………… …………………………………苏 倩,胡春燕(6.425)综 述材料断口分形维数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熊伟腾,范金娟,王云英,肖淑华(1.063)航空材料组织与残余应力评价对中子散射与同步辐射技术的需求…………………………………………………………… 刘昌奎,李 楠,赵文侠,陶春虎,李兴无,曹春晓(2.133)航空装备铝合金结构材料点蚀失效行为…………………… ………………………刘治国,孙 强,李旭东(3.200)滚动轴承接触疲劳失效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现状………… ………………………郭 浩,雷建中,扈林庄(3.206)航空部件深度修复的技术及发展…………………………… ………………………马 瑞,刘书霞,燕 翔(3.212)SiC f/SiC复合材料原位分析研究进展 ……………………… ………………余小斌,孟江燕,范金娟,魏振伟(5.350)。
金属断口分析 实验报告
![金属断口分析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b36917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9.png)
金属断口分析实验报告通过对金属断口进行分析,了解金属的断裂形态,判断金属的断裂性质。
实验原理:金属的断裂形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金属的材质、加工工艺、应力状态等。
常见的金属断口形态有韧性断口、脆性断口、中间断口等。
韧性断口是指金属在拉伸过程中逐渐展开,伴随表面的细微颗粒状变形,最终形成一条明显的条纹状断口。
韧性断口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断裂韧性,常见于延性金属材料。
脆性断口是指金属在加载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形,断口很快出现,并且没有延展性,呈现出平整且光滑的特点。
脆性断口的特点是无法承受相对较大的塑性变形,并且在加载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蠕变现象,常见于脆性金属材料。
中间断口是韧性断口和脆性断口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断口上既有韧性断口的条纹状结构,又有脆性断口的平整、光滑特点。
中间断口常见于具有一定韧性的脆性金属材料。
实验步骤:1. 准备金属试样,根据试样的材料和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试样形状和尺寸。
2. 对试样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抛光等步骤,以保证试样表面的光滑度和清晰度。
3. 将试样固定在实验台上,利用金属试验机进行拉伸实验或冲击实验,使试样断裂。
4. 观察断口形态,可以使用裸眼观察、显微镜观察等方式进行观察和记录。
5. 根据观察结果判断金属的断裂性质,如韧性、脆性或中间性,可以结合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判断。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所得的断口形态,可以判断金属的断裂性质。
如果试样的断口呈现出明显的条纹状结构,并且断口表面光滑、平整,说明试样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塑性变形能力,可以判断为韧性断口,表示金属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延性。
如果试样的断口呈现平整、光滑的表面,没有明显的条纹状结构,且试样未发生明显的延展性变形,可以判断为脆性断口,说明金属具有较差的塑性能力和韧性。
如果试样的断口同时具有条纹状结构和光滑表面,可以判断为中间断口,表示金属具有一定的韧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脆性。
需要注意的是,金属的断裂性质不仅与材料本身的特性有关,还与加工工艺、试样形状和尺寸等因素有关,因此在判断金属的断裂性质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铲叉断裂失效分析
![铲叉断裂失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0a6c690b1c59eef8c7b437.png)
实测
01 . 4
01 . 9
02 . 7
0 2 0 1 .7 .5 0 0
07 . 9
01 . 7
学 成分 测 试 , 果见 表 1 结 。
规 格为 l O 1 mmx 4 mm或 1 0 lO 4 mmx 3 mm 的 4 C Mo 20 2r
由表 1 可知 ,化 学成 分 符 合要 求 。3 微 观 分 析 . 2 利 用 ¥4 4 0扫 描 电镜 观 察 断 口 , 口存 在 大 量 断 韧 窝 , 窝 形 状 为剪 切 韧 韧 窝 , 图 1 联 系 到前 面所 见 。 述 断 口宏 观 形貌 特 征 ,可判 定 ,此 断 裂按 性 质 属 韧性 断 裂, 而引 发韧 性 断 裂 的原 因主 要有 以下几 点 :
6 0 断 裂部 位 有 较 明显 的 宏观 塑性 变 形 , 口宏观 形 貌 0 N。 断 粗糙 , 泽灰 暗 , 纤 维 状 , 缘 有与 叉 体 表 面呈 4 。 色 呈 边 5 的剪
( ) 件 所 承受 的实 际载 荷超 过 原设 计要 求 。 2工 ( ) 件 在使 用 中 出现 了非 正 常 载荷 。 3工 ( ) 件 存 在偶 然 的 材 质 或 加 工 缺 陷 而 引起 应 力 集 4工
中 , 其 不 能承 受 正常 载 荷而 导致 韧 性 断裂 失效 。 使
切 唇 , 其他 宏 观 缺 陷 。 无
3 取 样检 测
3J 化 学成 分测 定 .
( ) 件 存 在 不 符 合 技 术 要 求 的 冶 炼 、 造 、 处 理 5工 锻 热
等 热加 工 缺 陷 。 由于铲 又 断裂 时 实 际载 荷 为 4 0 5 0 低 于 经验 载 5 ~ 5 N, 荷, 因此 , 以 排 除原 因( ) 3 ; 口表 面无 宏 观 缺 陷 , 可 2 和( )断
TOFD检测技术将在电力检修中发挥重要作用
![TOFD检测技术将在电力检修中发挥重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8dfe562011ca300a6c390fd.png)
一
3 \ 0\
/
—一
数存 在 较 大 差异 产 生 的 , 由于锅 炉 在运 行 及 起 停 过程 中经 常有 温 度波 动 , 应力 发生 低周 变化 。 热 ( )为 改善 接 头 的应 力状 况 及 碳 迁 移 趋 势 , 6
应 选 择 新 的 焊 接 材 料 和 改 进 焊 接 工 艺 , 采 用 具 如
维普资讯
5 0
华 北 电力 技 术
NORTH CHI NA El ECTRI OW ER CP
内 纤维 硬 度差 值 为 5 ~8 , 0 0 已形成 碳迁 移 弱化 现 象 。 以表 明 , 可 裂纹形 成 过程 是焊 接缺 陷应 力集 中 处在 热应 力及 腐蚀 介质 的作 用下 沿热 影 响 区软化 区扩 展破 坏 , 最终 导致 接头 失效 。 是应力 腐蚀 和 这 热应 力 蠕 变损 伤 的迭 加结 果 , 影 响 因 素 主要 是 其 应力 、 度 、 温 介质 及碳迁 移 。
( )过热 器 管短 期 失效 的 主要 原 因是焊 接 质 1 量 问 题 , 同位 置 的焊接 缺 陷 成 为接 头 失 效 的 裂 不 源 。其 中未焊 透 和未熔 合 的破坏 作用 最大 。 ( )选用 的焊接 材料 在接 头 区产 生 的组 织 变 2
化 带来 的问题 , 高温应 力 和腐蚀 介 质的作 用下 , 在
链 状 孔 洞 , 由此 形 成 裂 纹 向焊 缝 中扩 展 。 并
[]何 康 生 . 种 金 属 焊 接 . 京 : 械 工 业 出版 社 ,9 6 2 异 北 机 1 8 []陈 道 明. 属 力 学 性 能 与 失 效 分 析 . 京 : 金工 业 出 3 金 北 冶
版社 , 9 1 1 9
金属--断裂与失效分析-刘尚慈
![金属--断裂与失效分析-刘尚慈](https://img.taocdn.com/s3/m/9d3b37efb8f67c1cfad6b8d2.png)
金属断裂与失效分析(刘尚慈编)第一章概述失效:机械装备或机械零件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现象。
失效类型:表面损伤、断裂、变形、材质变化失效等。
第二章金属断裂失效分析的基本思路§2—1 断裂失效分析的基本程序一、现场调查二、残骸分析三、实验研究(一)零件结构、制作工艺及受力状况的分析(二)无损检测(三)材质分析,包括成分、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构分析(四)断口分析(五)断裂力学分析以线弹性理学为基础,分析裂纹前沿附近的受力状态,以应力强度因子K作为应力场的主要参量。
K I=Yσ(πα)1/2脆性断裂时,裂纹不发生失稳扩展的条件:K I<K IC对一定尺寸裂纹,其失稳的“临界应力”为:σc=K IC / Y(πα)1/2应力不变,裂纹失稳的“临界裂纹尺寸”为:αc=(K IC / Yσ)2/π中低强度材料,当断裂前发生大范围屈服时,按弹塑性断裂力学提出的裂纹顶端张开位移[COD(δ)]作为材料的断裂韧性参量,当工作应力小于屈服极限时:δ=(8σsα/πE)ln sec(πσ/2σs)不发生断裂的条件为:δ<δC(临界张开位移)J积分判据:对一定材料在大范围屈服的情况下,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强度由形变功差率J来描述。
张开型裂纹不断裂的判据为:J<J ICK IC——断裂韧性;K ISCC——应力腐蚀门槛值(六)模拟试验四、综合分析分析报告的内涵:①失效零部件的描述;②失效零部件的服役条件;③失效前的使用记录;④零部件的制造及处理工艺;⑤零件的力学分析;⑥材料质量的评价;⑦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⑧预防措施及改进建议等。
五、回访与促进建议的贯彻§2—2 实效分析的基本思路一、强度分析思路二、断裂失效的统计分析三、断裂失效分析的故障树技术第三章金属的裂纹§3—1 裂纹的形态与分类裂纹:两侧凹凸不平,偶合自然。
裂纹经变形后,局部磨钝是偶合特征不明显;在氧化或腐蚀环境下,裂缝的两侧耦合特征也可能降低。
金属断裂与失效分析
![金属断裂与失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3a02be581b6bd97e19ea8d.png)
(三)实验研究:
1.结构、工艺、受力状况分析(最薄弱部位)。 2.无损检验。 3.材质分析: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结构分 析;机械性能。
4.断口分析——微观分析:断裂源→断裂原因。宏观分 析:确定断裂类型、延性、脆性、疲劳、应力腐蚀、 蠕变;确定断口三要素:裂源、缓慢扩展区、快速扩 展区;确定微观分析部位。
一、裂纹分类
宏观形态: 网状裂纹:龟裂(沿晶延伸),表面裂纹(热疲
劳:铸、锻、热处理、磨削)、电弧焊中均可 能。原因:材料表面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 学性能、应力状态等与中心不一致或晶界性能 下降。 直线型裂纹:微裂纹扩展而成、蠕变裂纹。 树枝型裂纹:主干和大量枝干,应力腐蚀裂纹, 焊接中的热裂纹。 其它型裂纹:圆周裂纹、周向裂纹、弧形裂纹。 。
问题。
5.操作和维护不良 (1)没有执行操作规程、超温、超压 (2)维护不当 6.环境原因: ①腐蚀介质:应力腐蚀、腐蚀疲劳、氢脆、局部腐蚀、脱
锌腐蚀、冲刷腐蚀。
②氧化、水蒸汽高温氧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失效分析程序
(一)现场调查:保护现场、记录取证 (二)残骸分析:确定首先破坏部位
风扇磨转轮飞裂后经拼凑确定断裂源
(低242℃,高293℃)→汽包(317℃)→水 冷壁(317℃)→汽包(317℃)→低温对流过 热器(376℃)。 ★ 屏 式 过 热 器 ( 457℃ ) → 高 温 对 流 过 热 器 (540℃)→联箱→主蒸汽管。 对流式:壁温比蒸汽温度高50℃, 辐射受热面:高70℃。
★ 在P压力蒸汽条件下,应力计算:
汽缸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热疲劳(同时还有 蠕变)。
热应力:由第一调节汽门室附近的温度波动和 气轮机在启、停时汽缸内外壁温差所引起。
无损检测与失效分析
![无损检测与失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1a9547e45c3b3567ec8b87.png)
在不损坏被检验对象的使用性能为前提,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 (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结构、性质、 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从而对其进行连续性、完整性、安全 可靠性及某些物理性能的测试。 具体包括:探测材料或构件中是否含有缺陷,并对缺陷的形状、大 小、方位、取向、分布和内含物等情况进行判断,还能提供组织分 布、应力状态以及某些机械和物理量等信息。 分析材料(或构件)在不同势场作用下的物理性质,并测量材料 (或构件)性能的细微变化,说明产生变化的原因并评价其适用性, 就构成了无损检测工作的基本内容。
金属构件的失效形式
腐蚀失效 : 腐蚀是材料表面与服役环境发生物理或化学的 反应,使材料发生损坏或变质的现象,构件发生的腐蚀使 其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则称为腐蚀失效。腐蚀有多种形式, 有均匀遍及构件表面的均匀腐蚀和只在局部地方出现的局 部腐蚀,局部腐蚀又有点腐蚀、晶间腐蚀、缝隙腐蚀、应 力腐蚀开裂、腐蚀疲劳等。 磨损失效 当材料的表面相互接触或材料表面与流体接触 并作相对运动时,由于物理和化学的作用,材料表面的形 状、尺寸或质量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磨损。由磨损而导 致构件功能丧失,称为磨损失效。磨损有多种形式,其中 常见粘着磨损、磨料磨损、冲击磨损、微损、腐蚀磨损、 疲劳磨损等。
无损检测与失效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目的都是对于材料、零件以及产品的质量的维护与 提高,都是为了避免失效和破坏等事故的发生。 区别:无损检测通常是在失效发生以前进行的预防性措施 (未雨绸缪),而失效分析通常是在失效发生以后进行追 溯性的分析,从而找出原因,提出改进和预防的措施(亡 羊补牢)。此外,失效分析包括对于失效事故进行的所有 检测和分析,而检测和分析手段非常多样,其中就可能包 括无损检测。
断口失效分析实验报告
![断口失效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d5407da417866fb94a8e05.png)
表1 所观察金属断口的宏观形貌特征表2 所观察金属断口的微观形貌特征图1 D1断口样品宏观图像图2 D2断口样品宏观图像图3 D3断口样品宏观图像图4 D3断口样品宏观图像(3)复制所观察的各断口各区域的微观形貌图;指出其微观特征。
图5 D1断口样品纤维区特征:图5显示了D1断口中心部位纤维区即本断口的裂纹源的显微形貌:由等轴韧窝组成,大多数韧窝较小、较浅,此区域属韧性断裂。
图6 D1断口样品放射区特征:图6中左图显示了放射区放射状的韧窝台阶;右图显示了放射区的显微形貌:由大量较大的剪切韧窝与滑移平直区、撕裂棱等混合组成。
此区域属韧性断裂。
图7 D1断口样品剪切唇区特征:图7中左图显示了D1样品剪切唇区的显微形貌:非等轴、较浅的剪切韧窝。
右图显示了大韧窝底部的显微形貌:带有涟波纹的滑移区。
此区域属韧性断裂。
图8 D2断口样品结晶区特征:图8显示了D2样品中心部分结晶区的显微形貌,其显现出平直的晶粒外形,晶界面上有大量细小的韧窝或有细长的裂纹。
此区域属沿晶断裂、脆性断裂。
图9 D2断口样品解理区特征:图9显示了D2样品边缘部分解理区的显微形貌:由平齐的解理面以及解理台阶、河流花样等组成。
此区域属穿晶断裂、脆性断裂。
图10 D3断口样品裂纹源区特征:图10显示了D3样品裂纹源的形貌:最下部为V形缺口处的连波纹;左图次下部(右图中部)为裂纹源区;左图上部为裂纹扩展区。
图11 D3断口样品纤维区特征:图11显示了D3样品纤维区的形貌:由小、多的撕裂韧窝组成,韧窝成行排列,每排韧窝的排列方向与裂纹扩展方向一致。
此区域细小韧窝居多,属脆性断裂。
图12 D3断口样品放射区放射花样特征:图12显示了D3样品放射区放射花样形貌。
放射花样与裂纹扩展方向一致。
图13 D3断口样品放射区显微形貌特征:图13显示了D3样品放射区的显微形貌:由舌状花样、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滑移平直区及撕裂棱等混合组成,此区域属脆性断裂。
图14 D3断口样品剪切唇区特征:图14显示了D3样品剪切唇区的显微形貌:由平而浅、倾斜的滑移韧窝、撕裂棱等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断裂与失效分析(尚慈编)第一章概述失效:机械装备或机械零件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现象。
失效类型:表面损伤、断裂、变形、材质变化失效等。
第二章金属断裂失效分析的基本思路§2—1 断裂失效分析的基本程序一、现场调查二、残骸分析三、实验研究(一)零件结构、制作工艺及受力状况的分析(二)无损检测(三)材质分析,包括成分、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构分析(四)断口分析(五)断裂力学分析以线弹性理学为基础,分析裂纹前沿附近的受力状态,以应力强度因子K作为应力场的主要参量。
K I=Yσ(πα)1/2脆性断裂时,裂纹不发生失稳扩展的条件:K I<K IC对一定尺寸裂纹,其失稳的“临界应力”为:σc=K IC / Y(πα)1/2应力不变,裂纹失稳的“临界裂纹尺寸”为:αc=(K IC / Yσ)2/π中低强度材料,当断裂前发生大围屈服时,按弹塑性断裂力学提出的裂纹顶端开位移[COD(δ)]作为材料的断裂韧性参量,当工作应力小于屈服极限时:δ=(8σsα/πE)ln sec(πσ/2σs)不发生断裂的条件为:δ<δC(临界开位移)J积分判据:对一定材料在大围屈服的情况下,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强度由形变功差率J来描述。
开型裂纹不断裂的判据为:J<J ICK IC——断裂韧性;K ISCC——应力腐蚀门槛值(六)模拟试验四、综合分析分析报告的涵:①失效零部件的描述;②失效零部件的服役条件;③失效前的使用记录;④零部件的制造及处理工艺;⑤零件的力学分析;⑥材料质量的评价;⑦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⑧预防措施及改进建议等。
五、回访与促进建议的贯彻§2—2 实效分析的基本思路一、强度分析思路二、断裂失效的统计分析三、断裂失效分析的故障树技术第三章金属的裂纹§3—1 裂纹的形态与分类裂纹:两侧凹凸不平,偶合自然。
裂纹经变形后,局部磨钝是偶合特征不明显;在氧化或腐蚀环境下,裂缝的两侧耦合特征也可能降低。
发纹:钢中的夹杂物或带状偏析等在锻压或轧制过程中,沿锻轧方向延伸所形成的细小纹缕。
发纹的两侧没有耦合特征,两侧及尾端常有较多夹杂物。
裂纹一般是以钢中的缺陷(发纹、划痕、折叠等)为源发展起来的。
一、按宏观形态分为:(1)网状裂纹(龟裂纹),属于表面裂纹。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应力状态等与中心不一致;或者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过热与过烧,晶界性能降低等,导致裂纹沿晶界扩展。
如:①铸件表面裂纹:在1250~1450℃形成的裂纹,沿晶界延伸,周围有严重的氧化和脱碳。
②锻造、轧制网状裂纹:由过烧、渗铜、含硫量高等引起。
锻件加热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引起晶粒粗化,脆性增加。
如过烧晶界氧化使晶界强度降低,锻造时沿晶界开裂出现网状裂纹。
当钢中含铜量过高(>0.2%)时,在热锻过程中,表面发生选择性氧化(铁先氧化),使铜的含量相对增加,从而使晶界形成富铜相的网络,富铜相熔点低于基体引起开裂。
同样,锻造时如铜附着在表面,借高温沿晶界渗入导致铜脆。
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游离的铜沿晶界分布。
当硫量较高时,低熔点的FeS或FeS与Fe 的共晶体存在于晶界,高温锻造时,晶界结合强度低,使塑性变形能力下降,导致锻造开裂。
③热处理表面裂纹:淬火加热温度过高,奥氏体晶粒显著长大,淬火冷却中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共同作用引起裂纹;如发生过烧现象就更容易引起龟裂。
表面脱碳使工件表里不同含碳量奥氏体的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M S)不同,冷却先后有差异,扩大了组织转变的不同时性和体积转变的不均匀性。
使得淬火组织应力增加,使表面产生大的多向应力,产生网状裂纹。
④电弧焊起弧电流过大时,局部热量过高,形成“火字形裂纹”。
⑤淬火后或渗碳后的部件在机加工过程中,表面应力可导致表面裂纹;耐热钢受表面热应力作用产生腐蚀性疲劳裂纹;不锈钢发生晶界腐蚀裂纹。
(2)直线型裂纹:常由发纹或其他非金属夹杂物在后续工序中扩展而形成,沿材料纵向分布。
裂纹两侧和金属基体上,一般有氧化夹杂物和其他非金属夹杂物。
细长零件在淬火中,在表面冷却比较均匀一致,心部淬透时,淬火应力(组织应力和热应力)超过材料抗拉强度极限,产生纵向直裂纹。
由于心部淬透的细长工件的表层切向应力总是大于轴向应力,因此淬火裂纹总是纵向直线型。
高温高压的蒸汽管道弯管中产生的蠕变裂纹是一些平行的直线性裂纹。
(3)树枝型裂纹:零件中应力腐蚀裂纹;应力集中的焊接结构产生的热裂纹有时也呈树枝型。
(4)其他裂纹:圆周裂纹:部件变径处由于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引起的裂纹。
辐射状裂纹:有孔的零件,淬火时,孔处冷速慢,使孔表面常处于拉应力状态,产生辐射状裂纹。
锅炉铆钉孔处产生的碱脆裂纹,也是辐射状。
二、按微观形态分为:(1)沿晶裂纹:晶界腐蚀裂纹、苛性脆化裂纹、氢脆裂纹、蠕变裂纹、回火脆性开裂、磨削裂纹、焊接热裂纹、铸造裂纹、过烧引起的锻造裂纹、热处理裂纹和热脆裂纹等,热疲劳裂纹和应力腐蚀裂纹有时也是沿晶裂纹。
(2)穿晶裂纹:疲劳裂纹、解理断裂裂纹、韧性断裂裂纹、淬火冷裂纹、焊接冷裂纹等。
热疲劳裂纹、应力腐蚀裂纹等有时也是穿晶的。
(3)混合裂纹:有沿晶的,也有穿晶的,如淬火裂纹。
三、按形成原因分:(1)工艺裂纹:铸造、锻造、热处理、磨削、焊接裂纹等。
(2)使用裂纹:机械冷应力裂纹、疲劳裂纹、应力腐蚀裂纹、蠕变裂纹等。
四、按断裂力学的观点分:(1)稳定性裂纹:零件在服役中裂纹的扩展速率非常缓慢。
(2)过渡性裂纹(亚临界扩展裂纹):裂纹产生后,开始发展缓慢,到一定尺寸,发展加速,造成零件断裂失效。
过渡性裂纹和零件的受力条件、裂纹的形状及裂纹处的受力状态有关,其尺寸满足裂纹的强度因子K<K IC。
对于开型裂纹有:K I=σα1/2Y(α/W)<K IC上述σ是特征应力,α是特征裂纹长度,W是特征尺寸,Y(α/W)物体K I的标定函数。
(3)危险性裂纹:临界扩展前夕的裂纹。
这类裂纹发展甚为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导致零件失效。
定量:裂纹应力强度因子K接近材料的断裂韧性K C;或裂纹扩展速度dα/dt超过一定数值。
§3—2 裂纹的起源位置裂纹的起源位置取决于应力集中值的大小及材料强度值的高低。
一、应力集中与破断起源的关系按位错理论:对于延性或半脆性材料,形变和破断两个过程的必要条件是使金属发生屈服。
当金属发生屈服后,大量的位错在其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障碍物作用而堆积起来,就造成了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被变形松弛,破断过程则被抑制;反之,若裂纹的发生与发展使应力松弛,则材料会发生破断。
服役的零件,形状和材料急剧改变的地方,会产生局部的高应力,其附近的应力状态(分布)也不均匀。
这种局部应力高于平均应力的现象就是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系数K=σmax/σcp(应力集中处的最大应力和平均应力或公称名义应力之比)应力集中发生在缺口的尾端。
应力集中程度(K)与缺口深度t、缺口尖端半径r H有关。
单边缺口部件应力集中系数:K=1+(t/r H)1/2≈(t/r H)1/2多缺口(缺口间距b)部件:K={(t/r H)•[(b/лt)coth(b/лt)]}1/2材料的强度愈高、塑性愈低,应力集中系数也愈大。
缺口顶端还会由于形变约束而引起三向应力。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在缺口前端一段距离处,出现最大三向拉应力区。
二、材料缺陷所引起的裂纹疲劳裂纹起始于驻留滑移带,而材料表面和部的缺陷常是引起驻留滑移带的原因,因此,有缺陷的金属材料,往往疲劳极限比较低。
三、零件的形状因素引起的裂纹零件的尖锐的凹角,凸边或缺口部位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较大应力集中或开裂。
§3—3 裂纹的扩展方向一、裂纹的走向(由应力原则或强度原则确定)①应力原则:在金属脆断、疲劳脆断和应力腐蚀断裂情况下,裂纹的扩展方向一般都垂直于主拉伸应力的方向;而当韧性金属承受扭荷或金属在平面应力的作用下,其裂纹的扩展方向一般平行于剪切应力的方向。
上述两种情况可以说明裂纹走向由零件的最大应力确定。
②强度原则:裂纹总是要沿着最小阻力路线—即材料的薄弱环节或缺陷处—扩展。
缺陷是薄弱点,常引起裂纹的转折扩展。
材质符合要求的条件下,应力原则起主导作用;材质不符合要求时,强度原则起主导作用。
二、裂纹源与裂纹方向的判定裂纹通常起源于零件的应力集中处;材料缺陷处形成应力集中常引起裂纹。
有时在扩展中裂纹常常会出现分支,称为支裂纹或次生裂纹。
支裂纹源区一定在主裂纹中,且裂纹源的方向通常与支裂纹扩展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分叉或分支裂纹,汇合为主裂纹。
随着裂纹的扩展,零件的有效截面不断减少,即有效载荷也随之不断加大。
因此,韧性材料随着裂纹的扩展,破断侧面残留的性变形也有所增加。
主裂纹产生最早,扩展速度最大。
主裂纹产生后,在裂纹附近,应力得到松弛,因此,二次裂纹扩展速度小,尺寸总小于主裂纹的尺寸。
二次裂纹并不是“主”裂纹的分支,而是产生于“主”裂纹后期,扩展至“主”裂纹后受到其阻止,二者相遇角度近900。
§3—4 裂纹周围及裂纹前端情况金属表面或部缺陷为裂纹源的,一般能找到作为裂纹源的缺陷;裂纹转折处一般能找到引起转折的缺陷。
高温下产生的裂纹或室温下产生又随加工工序加热至高温的裂纹,其周围将存在氧化和碳化的现象。
碳钢和低合金钢在<250℃(低温回火的围)时,裂纹周围的氧化层很薄,从金相上难以看到。
<650℃时,可看到裂纹填充着浅灰色的氧化铁,而两侧无显著的氧化脱碳现象。
650℃~A C1时,除裂纹中被氧化物所填充外(氧化物的颜色随加热的介质不同而不同),裂纹两侧还发生脱碳现象,加热以前热处理状态不同,加热后脱碳层中的铁素体状态也不同。
如加热前是淬火状态,脱碳层中的铁素体仍保持原马氏体的针状方向;如加热前是退火或其他状态,则脱碳层中铁素体成多边形或块状。
裂纹前端的情况:一般机械冷应力裂纹、淬火裂纹、铸造冷应力裂纹、锻后冷却不当裂纹等前端是尖锐的。
使用裂纹的疲劳、应力腐蚀裂纹前端是尖锐的。
各种热裂纹的前端是圆钝的。
蠕变裂纹、热疲劳裂纹等的前端也是圆钝的。
尖锐的裂纹经过高温加热(如回火),其前端也是圆钝的。
第四章金属的断口分析技术§4—1 金属断口的基本类型按断裂微观形貌分类:①沿晶脆性断裂,②解理断裂,③准解理断裂,④疲劳断裂,⑤应力腐蚀断裂,⑥氢脆断裂,⑦韧窝断裂,⑧滑移面分离,⑨蠕变断裂。
断口的形貌是由断裂机理所决定的。
不同的断裂机理,断口的微观形貌也不同。
按断口微观形态分类中,韧窝断裂、滑移面分离和蠕变断裂属于延性断裂,其余属于脆性断裂。
§4—2 断口试样的制备和保存铁、钢、合金钢清洗断口可用的溶剂:丙酮、氯仿、1%碱溶液等。
断口保存,可在表面涂一层保护材料,如醋酸纤维(10%的醋酸纤维丙酮或醋酸甲脂),也可放在真空干燥器里。
§4—3 断口的宏观分析试样的制备和保存×1~×100§4—4 断裂源区宏观位置的确定光滑圆柱试样的拉伸断口由纤维区、放射区、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