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补充习题答案(精)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补充习题第7课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补充习题第7课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补充习题第7课答案1、1“令尊”“令堂”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马厩(jì)嶙峋(lín)(正确答案)B、惬意(qiè)珍馐(xiū)C、钳制(qián)敕造(chì)D、搭讪(shàn)粜卖(tiào)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将进酒(qiāng)岑夫子(chén)欢谑(xuè)馔玉(zhuàn)B、虾蟆陵(há)贾人(jiǎ)钿头(diàn)荻花(dí)C、樯橹(qiáng)酹(lèi) 凝噎(yè)兰舟催发(fà)D、郯子(tán)六艺经传(zhuàn)或不焉(fǒu)句读(dòu)(正确答案)4、禅的正确读音是()[单选题] *chànshàn(正确答案)chǎnshān5、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了一个严实。

[单选题] *包围裹(正确答案)盖6、1《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此诗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1《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倜傥(tì)拘泥(ní)纤维(xiān)觥筹交错(gōng)B.脚踝(huái)亘古(gèn)稽首(jī)诲人不倦(huì)C.贮蓄(zhù)倔强(juè)譬如(pì)哄堂大笑(hòng )D.星宿(xiù)恣睢(suī)黝黑(yǒu)咄咄逼人(duō)(正确答案)9、下列选项中,与加着重号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鲜(xiān):鲜红新鲜屡见不鲜鲜为人知B、强(qiǎng):坚强牵强强词夺理博闻强识C、供(gōng):供给供应提供供不应求(正确答案)D、当(dāng):当家当代门当户对安步当车10、1《劝学》是《荀子》开篇之作。

初一语文补充习题下册答案

初一语文补充习题下册答案

初一语文补充习题下册答案初一语文补充习题下册答案一杯牛奶的感人故事一天,一个家境贫寒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āi jiāāi hù()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jī’è’nán dāng(),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

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点剩饭吃。

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bùzhīsuǒcuò()了,他没有要饭,只祈求给他一口水喝。

这位女子看到他那十分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

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不好意思地问道:“我应该付您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

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应不图回报。

”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他深深地向年轻女子鞠躬,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

此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似乎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出来。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若干年之后,那位年轻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

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

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

当看到病例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

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大恩人。

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这位大恩人的病。

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个病人。

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

凯利医生要求把医院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他在通知单的旁边,签了一段短短的小文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

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1、根据第一自然段的拼音写出相关字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拉拽zhuài‎羸弱lěi 怏怏不乐y‎àngB.告磬qìng 泅水qiú养精蓄锐r‎uìC.遗孀shu‎āng 砭骨biān 梦寐以求m‎âiD.崔巍wēi 阴霾mái 孜孜不倦z‎ī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勇往直前疲惫不堪芸芸众生语无伦次B.坚持不懈刚毅不屈郑重其事鲁莽大胆C.迫不及待精打细算耀武扬威毛骨竦然D.姗姗来迟夜不成眠聊以自慰不毛之地3.下列句中横‎线上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2分)A.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B. 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C.杜牧对项羽‎投江自杀不‎以为然,认为他还可‎能卷土重来‎。

D.七十多岁的‎竺可桢,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

4.对①、②两句话中破‎折号作用的‎说明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①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②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A.①、②句中破折号‎都只有注释‎作用。

B.①句中破折号‎有说明作用‎,②句中是转折‎作用。

C.①句中破折号‎有解释原因‎的作用,②句中的有进‎一步说明的‎作用。

D.①句中破折号‎有转折作用‎,②句中是说明‎作用。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一些亏损企‎业在接受有‎关部门审查‎时,发现这些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

B. 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C. 只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人类就会揭‎示出更多的‎宇宙奥秘。

【VIP专享】七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VIP专享】七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拉拽zhuài 羸弱lěi 怏怏不乐yàngB.告磬qìng 泅水qiú 养精蓄锐ruìC.遗孀shuāng 砭骨biān 梦寐以求mèiD.崔巍wēi 阴霾mái 孜孜不倦zī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勇往直前疲惫不堪芸芸众生语无伦次B.坚持不懈刚毅不屈郑重其事鲁莽大胆C.迫不及待精打细算耀武扬威毛骨竦然D.姗姗来迟夜不成眠聊以自慰不毛之地3.下列句中横线上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2分)A.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B. 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C.杜牧对项羽投江自杀不以为然,认为他还可能卷土重来。

D.七十多岁的竺可桢,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

4.对①、②两句话中破折号作用的说明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①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②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A.①、②句中破折号都只有注释作用。

B.①句中破折号有说明作用,②句中是转折作用。

C.①句中破折号有解释原因的作用,②句中的有进一步说明的作用。

D.①句中破折号有转折作用,②句中是说明作用。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一些亏损企业在接受有关部门审查时,发现这些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

B. 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C. 只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人类就会揭示出更多的宇宙奥秘。

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改善。

6.下列对课文内容说明不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一切的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语文《补充习题》参考答案(七下)

语文《补充习题》参考答案(七下)

语文《补充习题》参考答案(七下)第一单元一童年的朋友基础练习一、 1. zǔzhîu2. liǔ3. zōnɡ4. yì5. chàn6. jiá二、 1. 脯膝蓝2. 兜费绺3. 夸诅咒三、1. 如:浓浓厚厚2. 如:轻悄悄软绵绵3. 如:雪白雪白火红火红4. 如:高高大大瘦瘦小小作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四、苏联高尔基童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阅读探究1. 说明在“我”的心目中,外祖母的每句话都像歌声那样动听,都像鲜花一样美,表现了外祖母对我充满了爱。

2. 表现外祖母虽然人很胖,而且已经驼背,但因为经常劳动,动作依然很敏捷。

拓展运用1. 写出了“多”、“密”、“长”、“黑”、“厚”等特点。

2. “皱着眉头”“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对比(或者说是反衬)对“我”深厚的爱3. 一是关于外祖母的头发,二是关于“我”睡觉的事,三是关于“我”打破牛奶瓶的事。

4. 原因是怕被“我”母亲知道“我”打破牛奶瓶这件事。

这既写出了外祖母对“我”的关爱,也写出了外祖母和“我”之间朋友式的关系。

二一面基础练习一、B二、 1. 表注释2. 表声音的延长3. 表意思的跃进三、C阅读探究1. “我”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具体情形。

2. 其特点是:①瘦;②精神很好。

3. (1)同志:表示志同道合;(2)朋友:表示亲密无间;(3)父亲:表示崇敬热爱;(4)师傅:表示仿效学习。

4. 充分表达了作者被鲁迅先生的那种忘我工作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关切和热爱之情。

拓展运用1. jiünmî2. B3. 既形象说明“他”的心情,又与文章的整体相一致,都是写与树有关的内容4. B沮丧沉重5. 成功需要千锤百炼6. 不懈的努力三我的老师基础练习一、 1. 榆2. 姿3. 慰4. 糊糊二、 1. 音调音调2. 珍宝纯真三、 1. 挂念眷恋纯洁接近怜爱安慰2. 愚笨厌恶渺小四、,“”,,“”。

初17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全部答案2022人教版

初17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全部答案2022人教版

初17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全部答案2022人教版1、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企盼(qǐ)绚丽(xuàn)承载(zài)一呼百应(yīng)B.咀嚼(jué)苍穹(qióng)譬如(bì)强聒不舍(guō)C.胚芽(pēi)笨拙(zhuō)冗杂(rǒng)豁然贯通(huò)(正确答案)D.陨石(yǔn)解剖(pāo)奠基(diàn)拾级而上(shè)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读音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嗜好(正确答案)B、麻痹C、刚愎自用D、包庇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点缀(zhuì)聆听(línɡ)B、伫立(zhù)蹒跚(pán)C、徘徊(huái)褶皱(zhě)D、婀娜(nà)颔首(hán)(正确答案)4、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红缯zēng 紫绡xiāoB、龟裂guī记载zài(正确答案)C、贮藏zhù焦核héD、宠幸chǒng 炫耀xuàn5、下列中括号内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杏[仁](rén)火[炽](chì)[暂]时(zàn)(正确答案)B.机[杼](zhù)一[钹](bá)[犬]牙(quǎn)C.[叛]乱(pàn)褴[褛](lǚ)坚[劲](jìn)D.[溶]解(róng) [燕]山(yàn)惆[怅](chàng)6、1“羽扇纶巾,谈笑间”的下一句是“一时多少豪杰”。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1《我的母亲》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

初一下册语文补充习题及答案

初一下册语文补充习题及答案

初⼀下册语⽂补充习题及答案 初⼀学段的语⽂教学具有衔接过渡的特性,下⾯是店铺为⼤家带来的初⼀下册语⽂补充习题,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初⼀下册语⽂补充习题 ⼀、积累与运⽤(22分) 1.加点字注⾳有误的⼀项是( )(2分) A.秩序井然(zhì) 深邃 (suì) 撺掇 (duō) 羁绊(jī) 阴霾(mái) 恬静(tián) B.肆⽆忌惮 (dàn) 哽咽 (yè) 狭隘(ài) 炽热(zhì) 砭(biān)⾻惬意(qiè) C.叱咤风云(zhà) 脑髓(suǐ) 秕⾕(bǐ) 讪笑(shàn) 羸(léi)弱战栗(lì) D.当之⽆愧(kuì) 嫉妒(jí) 澎湃(pài) 哺育(bǔ) 磐(pán)⽯亢奋(kàng 2.下列成语中各有⼀个错别字,请先⽤横线标出,然后改正在⽅格内。

(2分) A. 惟妙惟肖⾬后春笋变换莫测叹为观⽌ B.赫赫有名忧⼼忡忡拈轻怕重噶然⽽⽌ C.错落有致⼀筹莫展德⾼望众可歌可泣 D.迫不急待不⽑之地锲⽽不舍郑重其事 3.加点成语使⽤不恰当的⼀项是( )(2分) A.每⼀个舞姿都使⼈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叹为观⽌。

B.假如我是个诗⼈,我就要写出⼀⾸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C.于是⼤家放开喉咙读⼀阵书,真是⼈声⿍沸。

D.塑成这个雕像,花费了他10多年的功夫,真是⼤器晚成啊。

4. 下列句⼦中有语病的⼀项是( )(2分) A、中华⼈民共和国成⽴65年以来,⼈们的物质⽣活有了极⼤的改善。

B、全国⼈民⽀援灾区的事实充分证明:⼈间有情,⼤爱⽆疆。

C、在节能环保型的社会⾥,⼈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步增强。

D、据刚刚最新收到的消息,我国男⼦乒乓球队再次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

5.作品、作家、国籍完全正确的是( ) (2分)A、《假如⽣活欺骗了你》―普希⾦―美国B、《最后⼀课》―莫泊桑―法国C、《观舞记》―林海⾳―中国D、《社戏》―鲁迅―中国 6.古诗⽂默写。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补充习题答案多做七年级语文补充习题,多学习,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编的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补充习题答案,感谢欣赏。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补充习题答案(一) 三颗枸杞豆补充习题答案随文练习一、D(绺,应读liǔ)二、示例:干燥、急躁;云霄、元宵;堕落、坠入;训斥、驯良;和蔼、烟霭三、1.精神萎靡2.衰颓败落3.不称心;大可惋惜4.遗恨5.含褒义,机灵地四、l.第一个太阳指自然界的太阳;第二个太阳不仅指自然界的太阳,也暗指时间、生命。

2.喻指我五、溢是充满而流出来的意思。

在这里,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春季小树林里花草树木蓬勃生长、欣欣向荣的态势,饱含了我对小树林的喜爱之情。

六、l.擎2.捏七、B(叹息一声后用逗号)八、l.夸父逐El的故事见课文注释。

这个故事主要表现人们征服自然的决心。

2.这几段文字指出:0是生命告终的句号,0表示遗憾,但0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

0也可以表示周而复始,表示圆满。

3.三叔心理:让他记住我的人生悲剧,希望他奋发努力,取得应有的成就。

我的心理:三叔告诫我不能有他那样的人生悲剧,勉励我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做个有用的人。

九、如写一朵真是有意思透了的花时,详细介绍了大花瓣、小花瓣、小苞、大花蕊、小花蕊、叶脉等的数量、形态、色彩等.充分表现了作者生物学方面的素养,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

写文章不仅要钉一定的语言文字水平,也要懂得百科知识。

问题探究一、l.D2.(一)段主要写门前山沟的各种景象以及我的恶作剧;(二)段主要写一朵特别有意思的花的内部构成。

前者的许多景象是外显的,后者是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的。

前者写的是作为淘气鬼的我的所见和所作所为,后者弓的是作为生物学家的三叔的所见,所以内容也就不同了。

3.(一)段主要是描写和记叙,(二)段主要是记叙和说明。

二、l.这些事件至关紧要,不是由于人到了老年爱回忆的缘故,而是因为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对于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文指出,这好奇心,则正是使人萌生观察欲望的一种启蒙,作者后来成为生物学家,与童年的好奇心就有很大的关系。

2022部编版七下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2022部编版七下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2022部编版七下语文补充习题答案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此句与原文一致。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句话与原文一致。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1自我介绍关系到能否给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因此在自我介绍时可以适当夸大自己取得的成绩。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惆怅chàng 携手xié(正确答案)B、寥廓guō沧海桑田cāngD、峥嵘zēn 飞翔xiáng5、1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等。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下列对《动物游戏之谜》关于动物游戏的四种假说,表述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演习说”认为,动物的游戏行为是排演或演习以后可能出现的生活,使动物从小就能熟悉将来要掌握的“技能”和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正确答案)“自娱说”认为,因为动物需要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所以会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某种调剂和补偿。

汉斯·特贝等认为,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游戏对动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7、36. 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能否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同学们成绩的有效途径。

(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B.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成分残缺,缺少主语)C.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句式杂糅)(正确答案)D.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初一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初一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初一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初一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习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做习题,我们可以巩固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下面是初一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根据句意可知,句子中的“像”是一个动词,表示“模仿、仿效”的意思。

故选B。

2.答案:C解析:根据句意可知,句子中的“当时”是一个时间状语,修饰动词“发生”。

故选C。

3.答案:A解析:根据句意可知,句子中的“看”是一个动词,表示“观看、看望”的意思。

故选A。

4.答案:D解析:根据句意可知,句子中的“到处”是一个地点状语,修饰动词“走”。

故选D。

5.答案:B解析:根据句意可知,句子中的“一起”是一个方式状语,修饰动词“玩”。

故选B。

二、填空题1.答案:妈妈解析:根据句意可知,这个空格处应填一个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妈妈”。

故填“妈妈”。

2.答案:喜欢解析:根据句意可知,这个空格处应填一个动词,表示“喜欢、爱”的意思。

故填“喜欢”。

3.答案:读书解析:根据句意可知,这个空格处应填一个名词,表示“读书”的行为。

故填“读书”。

4.答案:高兴解析:根据句意可知,这个空格处应填一个形容词,表示“高兴、快乐”的意思。

故填“高兴”。

5.答案:晴天解析:根据句意可知,这个空格处应填一个名词,表示“晴天”的天气状况。

故填“晴天”。

三、解答题1.答案:根据课文内容可知,小明是一个热爱运动的孩子。

他每天早上都会去操场上跑步,晚上会去打篮球。

他坚持锻炼身体,不仅使自己更加健康,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运动,他结识了很多朋友,也变得更加自信。

运动不仅让他的身体强壮,还让他的心灵更加健康。

2.答案:根据课文内容可知,小明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

他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看书,不仅读课本,还读各种各样的故事书。

通过阅读,他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语文水平。

阅读让他的思维更加敏捷,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他喜欢阅读的原因是因为阅读让他感到快乐,也让他变得更加有趣。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补充习题答案(精)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补充习题答案(精)

1.《邓稼先》【夯实基础】1.D2.C3.C4.B【研习文本】一、整体把握。

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这句话是指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4.原因有三。

其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

其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详细介绍邓稼先的事迹和贡献。

其三,作者与邓稼先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

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

二、片段研读。

1.(1)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核武器试验的要求之高、难度之大,从而表现了邓稼先的卓越才能和杰出贡献。

(2)“撑”字很有气势,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男儿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

2.连续用“不知道”“也不知道”“不知”等词语来发问,驱使读者去想象邓稼先生前的工作生活情景,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老友的真诚关心和担忧之情,更能发人深思。

3.(1)表现了作者对邓稼先对下属的关怀及其内心平易近人的情感的极力赞扬。

(2)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4.答案示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理由:这句话能够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语文补充习题答案(七下)

语文补充习题答案(七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补充习题》参考答案(七年级下册)二十二新闻两篇随文练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A(馈一溃 qiān –jiān sè一sài )二、l.B 2.C 3.C三、l.百万:从内容看,中路30万,西路35万,东路35万,约合百万。

交代了人民解放军渡江的人数,同时,写出了解放军所向披靡的气势。

不含:不包括。

因几江当时尚未解放,这样写体现了新闻必须真实准确的特点,不会产生歧义。

均是:都是。

写出了人民解放军渡江战线之长,烘托出战绩辉煌。

2.突破:表现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

渡至: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

24小时内即已:强调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一、cānɡ zhǔ嘉噙二、1.期盼永载 2.镶嵌 3.闪动庄严三、“百年”是概数,表示时间的久远。

“真正”,言外之意是,在这以前香港同胞生活在殖民地社会中,听任别人主宰,并不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

“从此”,强调从现在开始。

问题探究一、l.主体。

2.详写的是西路军、东路军;略写的是中路军。

3.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4.A(没有反映出新闻的主题)5.承上启下6.时效性、真实性、简明性7.前锋切断铁路线二、l.“世纪幽会”漠河上空 2.导语是第1段;主体是第2段到第5 段;背景是第3段;结语是第5段。

3.兴奋、激动(这既是干载难逢的宇宙奇景,又是研究太阳对地球磁场、电离层影响的良机,人们能够亲眼看到,我们的科学家又能利用这一良机进行研究,这不是兴奋而激动的事情吗?)小卡片提示:本诗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

颈联运用项羽这一典故,勉励全党全军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不能沽名钓誉。

七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拉拽zhuài 羸弱lěi 怏怏不乐yàngB.告磬qìng 泅水qiú养精蓄锐ruìC.遗孀shuāng 砭骨biān 梦寐以求mâiD.崔巍wēi 阴霾mái 孜孜不倦zī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勇往直前疲惫不堪芸芸众生语无伦次B.坚持不懈刚毅不屈郑重其事鲁莽大胆C.迫不及待精打细算耀武扬威毛骨竦然D.姗姗来迟夜不成眠聊以自慰不毛之地3.下列句中横线上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2分)A.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B. 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C.杜牧对项羽投江自杀不以为然,认为他还可能卷土重来。

D.七十多岁的竺可桢,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

4.对①、②两句话中破折号作用的说明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①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②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A.①、②句中破折号都只有注释作用。

B.①句中破折号有说明作用,②句中是转折作用。

C.①句中破折号有解释原因的作用,②句中的有进一步说明的作用。

D.①句中破折号有转折作用,②句中是说明作用。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一些亏损企业在接受有关部门审查时,发现这些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

B. 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C. 只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人类就会揭示出更多的宇宙奥秘。

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改善。

6.下列对课文内容说明不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一切的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7年级下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7年级下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7年级下语文补充习题答案(一)柳叶儿补充习题答案随文练习一、l.jué 2.jiào 3.jiáo二、甩踩勒吐抱缓缓爬蹭三、l.品尝:仔细辨别,尝试。

2.逞能:显示自己能干。

3.用武之地:这里指有显示自己爬树本领的地方。

四、l.绑割运捋 2.捋煮攥五、缓缓哗啦哗啦咯嘣嘣飕飕(地爬上去)这些拟声词语再现声响,富于音乐美,不能不用,换用其他词语会影响效果。

六、不单调。

使用“抢”字,说明人们太饥饿了,柳叶儿也不够人们吃,太少了。

使用“摘”“捋”等词语表现不出这些意思。

七、就年幼的“我”来说,爬树,摘柳叶儿,吃饱肚子,的确是“乐”“美滋滋”“满心里香得不行”。

,但这种情况的前提是饥饿。

因而,今天碰到这样的情况,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八、咏柳名旬再如:唐代白居易《杨柳枝》:“一树春风干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唐代刘禹锡《杨柳枝》:“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等等。

人们对柳的不同感受是由人的生活状况、现实处境、文化素养等决定的。

问题探究一、l.A清凉8冰凉C阴凉2.抢柳叶儿的人多,必须抢在别人之前才能抢到柳叶儿。

3.B4.“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肚皮凉飕飕…‘露珠滴进脖子,通体一阵阴凉”,为我天真、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揉进了苦涩的味道。

5.这个比喻用得好,因为处于饥荒岁月,非常希望吃上“鲜红鲜红”的“肉做的”大樱桃,因而看到鲜红的太阳,产生联想。

二、1.第一次,小时候;第二次,十年内乱中;第三次,l982年春。

第一次,是由于在旧社会,常常青黄不接春三月,榆钱儿就是穷苦人的救命粮;第二次,是由于文化革命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久别的榆钱饭又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后,家家富裕起来,出于习惯的口味而吃。

2.(1)感谢草木有情,是有感于人间无情地斗来斗去,搞得天怒人怨。

(2)不是说现在穷,而是说现在不吃杂粮。

(3)不是讽刺。

因为人们油腻的食品吃多了,需要吃些树叶野草,而这些树叶’野草经过精心烹调,的确可以成为“珍馐佳肴”。

2022七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人教版电子版

2022七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人教版电子版

2022七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人教版电子版1、1“羽扇纶巾,谈笑间”的下一句是“一时多少豪杰”。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1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附和(hè)炫耀(xuàn)哺育(bǔ)仓皇逃窜(cuàn)B.山涧(jiān)冗杂(rǒng)门框(kuàng)潜心贯注(qiǎn)(正确答案)C.粗拙(zhuō)藻饰(zǎo)狼藉(jí)春寒料峭(qiào)D.选聘(pìn)遏制(è)斟酌(zhēn)颠沛流离(pèi)3、1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主张文以载道,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1“寒舍”一般用于对自己住处的谦称。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1《劝学》是《荀子》开篇之作。

在《劝学》里,荀子主要论述了后天的学习对人的品性具有决定的意义。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1公司副总把珍藏多年的书借给你,你说:“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你的表达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1《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1议论文中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补全句子:意兴()然[单选题] *卬昂盎(正确答案)醠10、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膝盖xī懊丧sàn 荒林huāngB、稠密chóu 凫水fú蹊跷qiāo(正确答案)C、嬉笑xī恪守luò废墟xūD、璀璨cuǐ做窠cháo 沙漠mò1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笑靥厌烦梦魇恹恹B、惊诧岔路刹那差劲(正确答案)C、元宵云霄销赃肖像D、蕴涵熨斗氤氲头晕1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嗜好shì厌恶èB、崇高chóng 熔化róng(正确答案)C、补偿chǎng结缘yuánD、包揽lǎn 苦难nán13、五岳之首是()[单选题] *衡山泰山(正确答案)恒山嵩山14、1《荷花淀》是孙犁的散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补充习题答案参考 必须记住我们做七年级语⽂补充习题的时间是有限的。

店铺为⼤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补充习题答案参考,欢迎⼤家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补充习题答案参考(⼀) 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补充习题答案 随⽂练习 ⼀、l.(1)cuán (2)zǎn .2.(1)xì (2) jì 3.(1)sù (2)xiù 4.(1)niù (2)ǎo ⼆、D(质朴:朴实,不矫饰) 三、⽽且但但然⽽现实⽣活与虚构的故事及⾃⼰的想像完全不同,所以⽤了不少表转折的词语。

四、l.严厉 2.恭敬 五、1.⼈声⿍沸 B.⿍⿍⼤名 3.⾰故⿍新4.三分⿍⽴5.⿍⾜之势6.春秋⿍盛 六、1.现在⼀般使⽤顿号。

2.表⽰说话未完。

3.表⽰进⼀步强调。

七、1.这个“教训”的意思是对于不熟悉的⼈轻易不要相信,反映了旧社会⼈与⼈之间的戒备⼼理。

2.闰⼟⽗亲的话意思是凡事要有耐 ⼼,不可急躁。

这句话很有意义。

3.“我”的这个认识是由⽼师遏制学⽣的好奇⼼⽽形成的,其实,做学⽣的应该有好奇⼼,敢问善问。

⼋、这⼀段⽂字在全⽂中起过渡作⽤。

加点的词句不可删去。

因为删去加点词句后意思完全变了。

三个“也许是”,表⽰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个也⽆法肯定;若删去了“也许是”,则变成了完全肯定。

这违背了作者猜测的原意,也不能表达“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书塾的反感。

九、揣摩:这段⽂字连⽤九个表述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动⽽有层次地表现了出来。

仿写提⽰:可以写⼀次游戏,也可以写⼀次捕蝉,或捕蝴蝶、捕⼩猫等的经过,也可以写蚂蚁搬家过程,只要准确地使⽤⼀系列动词即可。

问题探究 ⼀、 l.“碧绿的菜畦”等有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实际上是说“碧绿的菜畦”等的趣味不⾔⽽喻,不需要说。

“单是……”是集中笔墨,突出“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带,就有⽆限趣味”。

总起来,强化了百草园的确是“我的乐园”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邓稼先》【夯实基础】1.D2.C3.C4.B【研习文本】一、整体把握。

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这句话是指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4.原因有三。

其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

其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详细介绍邓稼先的事迹和贡献。

其三,作者与邓稼先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

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

二、片段研读。

1.(1)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核武器试验的要求之高、难度之大,从而表现了邓稼先的卓越才能和杰出贡献。

(2)“撑”字很有气势,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男儿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

2.连续用“不知道”“也不知道”“不知”等词语来发问,驱使读者去想象邓稼先生前的工作生活情景,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老友的真诚关心和担忧之情,更能发人深思。

3.(1)表现了作者对邓稼先对下属的关怀及其内心平易近人的情感的极力赞扬。

(2)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4.答案示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理由:这句话能够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拓展阅读】1.(1)张爱萍的题词和两张照片。

(2)一是抢时间进行核试验,完成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二是试验失败找核弹头;三是为搞原子弹牺牲自我。

2.和邓稼先事例对比的三件事:一是他国的五代科学家核试验科研过程;二是原子弹爆炸失败几个单位推卸责任;三是中途而退的某些搞原子弹的科学家。

烘托出邓稼先用生命为祖国的强大而拼搏,甘愿牺牲,为大局忘小我的高尚品质。

3.不行。

这段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含蓄地表现本文主题———歌颂邓稼先精忠报国、鞠躬尽瘁的品质。

4.答案示例:中国:张衡发明地动仪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等等外国:诺贝尔研制炸药等等【文化传承】1.① 已经② 曾经③ 足够、充足④ 才2.“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

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长期坚持,专心致志,刻苦勤奋。

参考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改嫁了常山朱氏。

他长大后,知道出身于世代为官的人家,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

不分日夜刻苦学习,整整五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夜里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儒家经典的要领,慷慨有兼济天下的抱负。

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闻一多的说和做》【夯实基础】1.B2.D(沥:“流淌”错误,在这里“沥”应为:滴。

)3.D(记—计)4.B(①“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反复,②是暗喻,③“人家”和“我”的对比,④引用对杜甫的评价。

)【研习文本】一、整体把握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明。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

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2.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

例如炯炯目光、头发凌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

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3.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无私无畏的民主战士。

4.这种性格反差还是合理的。

因为闻一多先生“沉寂”下来做学问,也是想从探索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渊源中,寻找出医治我们民族病症的药方。

这和他的爱国的激情是一致的。

二、片段研读1.承上启下(过渡)说做2.宣传民主,反对独裁;起草政治传单,宣传革命道理;在李公朴追悼会上痛斥敌人;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3.(1)闻一多最初只在昆明的青年中宣传民主。

(2)表达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4.不矛盾。

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

后者指他作为革命者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拓展阅读】1.修辞手法是排比,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

2.前一个“李公朴”指李公朴本人,后一个“李公朴”指像李公朴一样的革命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力量必定越来越大。

3.不矛盾。

① 从说话的对象改换和内容的变化看,讲演者先是向人民群众剖析敌人的本质,所以用“他们”,后来转向直面敌人,痛斥敌人,宣布敌人的死期来临故用“你们”。

② 从感情的发展看,面对会场上的特务,直接用“你们”痛斥敌人更有力,感情色彩更浓。

语言组织要严密周全,效果更好。

4.两文比较,写法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赞美的,而《最后一次讲演》是直面痛斥敌人的演讲稿,重于说理。

内容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从两个方面赞美了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而《最后一次讲演》通过言行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文化传承】1.抗清事业难成,今日却已经踏上死亡的道路,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因此心中对故园和亲人充满留恋之情。

2.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视死如归的精神,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3.《回忆鲁迅先生》【夯实基础】1.C2.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应该用“不以为意”,即不放在心上。

)3.C(A约数之间不用标点,去掉顿号;B第一句也是问句,逗号改为问号;D书籍用书名号,引号改为书名号。

)【研习文本】一、整体把握1.作者选取了鲁迅的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的生活片段来表现鲁迅的平凡与不平凡之处。

2.鲁迅先生是一个乐观开朗、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童心未泯、博学广识的人。

线索是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

3.这些生活场景是为了体现鲁迅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这不是记流水账。

文中撷取凡人琐事,是为了表现了鲁迅先生平凡中的伟大的特点,尤其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同时提供局外人所无从了解的生活细节,再现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伟人。

二、片段研读1.① 乐观开朗② 敏捷果断2.结尾一段以描写的手法,烘托出鲁迅先生废寝忘食的工作热情,以及作者对先生由衷的敬爱之情。

3.让我们了解鲁迅先生一天内的工作和起居情况,从一个侧面了解了鲁迅先生忘我工作的精神。

【拓展阅读】1.三件事:鲁迅先生对“我”穿着的议论;鲁迅先生对“我”头饰的否定及“我”对鲁迅先生关于“女人穿衣裳”问题的提问。

共同点:为我们展现了鲁迅先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面。

(意对即可)2.鲁迅服饰美学观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和谐(协调)。

(1)服饰颜色搭配要协调。

(2)服饰要考虑到体型特点,利用视觉偏差,有所矫正。

(3)服饰要与场合、气质协调。

3.插叙。

突出了鲁迅先生一贯的认真、严肃而又不失平和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加丰满了鲁迅先生的形象。

(意对即可)4.三件事主要是对鲁迅先生的语言描写。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除了具有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的一面外,还有热爱生活、懂得生活、富有情感的一面,表现了他开朗、真诚、直率、细腻等性格特征。

(意对即可)【文化传承】1.(1)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2)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

2.短文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的道理。

作为学生,我们要学会谦虚,不骄傲自满,向身边的人学习,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参考译文: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

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

(你)能不谦虚谨慎吗?”4.《孙权劝学》【夯实基础】1.B(但当涉猎獉獉:粗略地阅读)2.D(一般指读书人,有素质有志向的人。

)3.D(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4.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研习文本】一、整体把握1.孙权劝学的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语重心长。

2.吕蒙是知错就改,虚心好学的人。

3.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4.① 详写“劝学”“论议”,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 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论议”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 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二、片段研读1.C(A动词,掌握/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D副词,非常/形容词,长)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

3.(1)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严格要求,同时严厉中又可见殷切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