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合集下载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通过探讨个体内在的心理结构和外在的行为表现,揭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稳定特点和变化规律。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个体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互动等方面,旨在理解和解释个体在多种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人格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人格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起源于20世纪初的精神分析学和行为主义学派。

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等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了人格理论,强调心理结构的重要性和内在冲突的影响;而在行为主义学派中,沃特森、斯金纳等学者则重点关注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

这两大学派的理论形成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两大主要取向:内因和外因。

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和理论框架的不断完善,人格心理学逐渐发展为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学科领域。

目前,人格心理学已经涵盖了多种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包括五因素模型、社会认知理论、自我理论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人格与行为的关系人格心理学的一项核心任务是探讨人格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人格是一个相对稳定、长期存续的心理特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

例如,一个外向、乐观的人格特征可能会促使个体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而一个内向、保守的人格特征则可能使个体更趋向于稳定和安逸。

人格心理学研究还发现,个体的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家庭教育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因此,在理解人格与行为的关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因于单一因素。

人格心理学的应用意义人格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在心理咨询、临床治疗、组织管理等领域,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运用。

例如,在心理咨询中,通过评估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可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调适情绪;在组织管理中,通过了解员工的人格特征和价值观,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提升团队效能。

人格心理学(完整)

人格心理学(完整)

人格心理学一、什么是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研究的主要途径(一)临床研究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指对个体作系统的深度的考查。

源于沙可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催眠术)2.代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默瑞(主题统觉测验)罗杰斯(人类潜能运动)、凯利(构念、建构)3.评价优点: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活生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料,由此能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缺点:(1)以特殊个体为研究对象,难以引出普遍性的结论,容易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2)缺乏客观性,结果很难让别人重复和验证(二)相关研究1.涵义:使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的差异的那些测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2.代表高尔顿(个体差异、测量和遗传)卡特尔(把人格单元或特质作类型划分)艾森克(通过对问卷项目的反应进行因素分析)3.评价优点:(1)容易操作,省时,短时间可获得大量数据(2)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和实际情况,减少人为性(3)可以研究一些实验法不能研究的问题。

缺点:不能确定因果关系(三)实验研究1.涵义:对变量作系统的操作以建立起因果关系2.代表冯特(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艾宾浩斯(遗忘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华生(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3.评价优点:实验取向在很多方面代表了科学思想,因果关系缺点:实验情境的局限性(避免不了人为性)人格元素之间纷繁关系研究上的局限(四)综合取向实例:1.A型行为模式临床发现-(结构访谈)问卷测量-实验验证启示:共同的科学目标,不同的研究途径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一、人格结构1、意识:可觉察的心理活动,只占很小的部分,弗洛伊德不予重视。

心理学的人格心理学

心理学的人格心理学

心理学的人格心理学1.人格的特性:独特性:人格的独特性表现出一个人典型的行为和特征。

独特性说明了个体是独一无二的。

人格的独特性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典型性,主要体现在个人核心人格的特征上。

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核心人格,有些人没有特色,性格平平,就缺乏典型性。

二是差异性,是指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没有两个人能对同一事物做出相同的反应。

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格形成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想要改变它,是有一定难度的;二是人格表达的稳定性,即在不同的时间,不同情境下人格都会保持稳定,有跨情境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统合性:人格的统合性体现了人格的组织功能、匹配功能和健康功能。

如果内在的统一性遭到破坏,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出现各种适应困难。

功能性:人格是个体生活轨迹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2.每个流派都在帮助我们理解“我是谁”这一问题上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

3.心理能量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等量原则和平衡原则。

4.阿德勒认为父母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未来人格。

对孩子过度忽视,很少受到父母关注的儿童在长大后会变得冷漠多疑,成年后,较难与别人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

5.头生孩子会受到父母的过度注意,因此,头生孩子中常常发现“问题儿童、神经症、罪犯”等。

中间出生的孩子不会对父母的溺爱抱什么奢望,因而会形成对优越感的强烈追求,因此更有可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家中最小的孩子是最容易被父母纵容的,由于在家中最小,所以会被过分保护,但是,有哥哥姐姐的带领,能学会不少知识技能,因此显得更聪明。

6.不同的防御机制虽然内容不同,但都具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对现实的否认或扭曲;二是在潜意识中运作,人们常常意识不到。

7.升华是指个体将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冲动转化为社会赞许的行为。

8.霍尼认为人格是完整的、动态的自我组成,她将自我分为现实自我、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指个体在此时此地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总和。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所有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2、范型:是指一定时期或多个学科中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临床研究:也称作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临床研究取向有代表人物沙克、弗洛伊德、莫里、罗杰斯、凯里等人。

4、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关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在两个或更多的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5、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方法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和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一些变量(自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结论。

6、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个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7、生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力量。

8、死的本能:是有机体返回自己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

9、本我:是人的动物性,包含在无意识之中,是人格中最难接近,但有最有利的部分。

10、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法杖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11、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或受挫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

12、压抑:是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或回忆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压抑是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压抑是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13、否认:否认是最早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

是指人们潜意识地组织外部事件进入意识,如有威胁和危险的事件。

14、投射:是指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思想转移到别人或洽谈对象身上。

他是一种拿别人做“替罪羊”的方法。

15、个体潜意识: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引言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特质和行为模式的心理机制。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的心理特质、个性形成的过程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一些重要理论。

一、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人格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个体的人格特征,包括个体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等。

人格心理学认为,人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过程,受到基因、环境和个体经验的综合影响。

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自报量表自报量表是人格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让被试者填写一系列问题或陈述,来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

自报量表常用于测量个体的性格特征、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等。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人格心理学中用于探究因果关系的重要方法。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个体进行实验操作,来观察和分析个体的行为和反应。

实验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个体特质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人格心理学的本质规律。

3. 观察法观察法是人格心理学中用于研究个体行为的重要方法。

研究者通过观察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反应,来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观察法可以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对于研究人格心理学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人格心理学的重要理论1. 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可以通过一系列相对稳定的特质来描述。

根据特质理论,人格特质可以分为五个大类: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特质理论对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认为人格是由意识、潜意识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

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解析潜意识中的冲突来理解和解决。

3.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认为人们具有积极向上的动机和潜能。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格的整体性和独特性,主张关注个体的内在需求和发展。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第一编】一.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意义1.为其它领域提供基础知识2.有助于提高理论逻辑思维的能力3.帮助人们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二.人格的定义1.集合式定义:罗列出一些人格成分,人格被描述为这些元素的集合。

2.整合式和完整式定义:特点是强调人格为个体各方面属性所组成的整体。

3.层次性定义:特点是将人各分为若干层次或等级,越是上层的结构越具有整合的作用。

4.适应性定义:强调适应性功能。

5.个别性定义:特征是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一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6.代表性定义:强调人格是个人的代表性行为范式,他不是与别人不同,而是具有自己的特色。

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人格: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和个体差异的心理学领域。

人格是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着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是后天学习,习得得到的。

性格有好坏优劣之分,含有道德含义,表现为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

3.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另外一个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个心理特征。

主要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

四.人格的基本特质1.人格的独特性:不同的遗传、生活经历、教育环境等,形成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人格的稳定性:表现在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3.人格的统和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是思想,情感,行为的和谐、一致、统一的整体。

4.人格的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很的根源。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第二编】【弗洛伊德理论】一.人格结构最初,佛洛依德认为人格结构是由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构成的,意识又包括前意识,所以实际上他把人格氛围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

后来他提出了新的“三部人格结构”说,早期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心理结构被表述为“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这三者之间有各自的功能、性质、活动原则、动力结构,彼此联系且相互制约。

人格心理学(二)2024

人格心理学(二)2024

人格心理学(二)引言概述: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它探索了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并揭示了人格与个体行为、情绪以及其他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人格心理学的相关内容,重点包括个体差异、人格理论、人格评估以及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个体差异1. 遗传因素对个体差异的贡献2. 环境因素对个体差异的影响3. 文化因素与个体差异的关系4. 年龄对个体差异的影响5. 性别对个体差异的影响二、人格理论1. 特质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基本特质模型的提出- 五大人格特质的研究及其意义- 个体差异与人格特质的关系2. 动机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弗洛伊德的精神动力学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对人格发展的影响3. 自我概念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卡尔·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自尊对人格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人格发展的作用4. 行为主义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奖励和惩罚对人格塑造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行为主义对人格变化和调整的观点5. 文化心理学对人格的解释- 文化对价值观念与个体差异的影响- 文化对情绪表达与人格类型的塑造- 跨文化研究对人格理论的挑战三、人格评估1. 个案分析法- 临床访谈的重要性和技巧- 心理测验在个案分析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的局限性和优势2. 问卷调查法- 标准化问卷的设计和使用- 主观性评估在问卷调查中的问题- 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方法3. 行为观察法- 自然观察与结构化观察的区别- 行为观察的样本选择与观察技巧- 行为观察的主要限制与改进4. 实验研究法- 实验设计与人格研究的关系- 实验条件对个体行为与人格的影响- 实验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5. 脑成像技术在人格评估中的应用- 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原理与优势- 结构磁共振成像与脑区功能的关系- 脑成像技术在人格与心理问题诊断中的局限性四、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 教育领域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个体差异对学习与教学的影响- 人格评估在教育干预中的作用- 人格发展与学业成就的关系2. 职业发展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职业性格测评在职业选择中的作用- 职业导向与个人发展的匹配度- 增强工作满意度的人格发展策略3. 临床心理学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人格评估在诊断精神障碍中的意义- 个体差异对治疗计划和干预方案的影响- 人格发展与心理治疗的关联4. 组织行为学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人格测试在招聘与选拔中的应用- 领导者个性与组织氛围的塑造- 团队合作与成员个体差异的关系5. 健康心理学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人格特质对应对压力和养生行为的影响- 个人倾向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人格干预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总结:通过对个体差异、人格理论、人格评估以及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概述与阐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并且对人格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有更深入的认识。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个体在先天遗传地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努力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与外在行为模式整合的统一组织。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和解释个体思想、情感、意向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性格:人格构成的一个主要成分,是个体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

人格的主要特征:(一)人格具有整体性人格是个体整个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各种倾向性和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体。

通常这些成分或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同时也不是机械地绑合在一起的,而是错综复杂地相互联系、彼此交互作用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这种整体性包含三层含义。

1•内在统一性(在现实生活中,凡属于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正常人,一般总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合理定位,及时调整自己内部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

)2•全面性(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一般需要从整体角度,通过与不同人的人格特征的联系和比较,真正认识个体的差异。

)3•复杂性((人格就是由多个紧密相连的成分构成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水平的复杂体。

)(二)人格具有独特性人格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而心理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人格中具有统一性,它们的统一性有以下两种含义。

1.某一群体共有的心理特点总是通过群体内的成员个体体现出来,它制约着个体的独特性。

2•人类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会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

(三)人格具有稳定性可变性人格具有稳定性,表明个体是具有人格的个体,否则就很难说明个体的人格是什么样子的。

也正因为人格具有稳定性,我们才可能把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在精神面貌上区别开来。

但人格虽然具有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可改变的,人格也具有可变性或可塑性,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的人格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四)人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人是具有社会性的生物,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不能预定人格的发展方向,然而它却构成了人格形成的基础,影响着人格发展的途径和方向及人格形成的难易程度。

心理学第四章 人格

心理学第四章 人格

抑郁质
弱。感受
性高,耐 受性低。 极端内向, 多疑多虑, 敏感,孤 僻。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稳定性与可塑性 没有好坏之分 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 作效率。 影响性格形成的难易,影响对环境适应 的难易。 影响健康

三、性格
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 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父母的态度 支配的 干涉的 孩子的人格
消极的、缺乏自主性、依赖 的、顺从的
臆病、神经质、被动的、幼 稚的
娇宠的 拒绝的
不关心的 专横的 民主的
任性、放肆、幼稚、神经质、 温和 自我显示、冷淡、乱暴的
攻击的、情绪不安定的、冷 酷的、自立的 反抗的、情绪不安定的、依 赖的、服从的 合作的、独立的、坦率的、 社交的等

二、动机的定义
(一)动机的定义
是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 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三、动机的产生
内部的需要;外部的诱因。
四、动机的种类
(一)性质: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 也称驱力,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 2、社会性动机 是人类所特有的,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主要观点:
–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
种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 于任务的完成。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
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 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 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人格心理学是什么(二)2024

人格心理学是什么(二)2024

人格心理学是什么(二)引言概述: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学科。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研究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进行论述:1)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模型;2)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3)人格心理学与行为表现的关系;4)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5)总结:人格心理学的意义和挑战。

1.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模型:- 特质理论:讲述人格特质是影响个体行为和情绪的重要因素。

包括五因素模型等。

- 动机理论:强调个体内在动力对行为和决策的影响,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

- 心理分析理论:探索潜意识对人格形成和行为表现的影响,如弗洛伊德的理论等。

- 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人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如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理论等。

- 人称心理学理论:研究个体与他人互动和情感体验的动力,如卡尔·罗杰斯的理论等。

2. 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 个体心理评估:通过测量人格特征,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临床诊断和心理治疗的辅助工具。

- 个体心理干预:在心理健康问题中,通过干预人格特质及其对应的行为模式,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和恢复。

- 心理咨询:借助人格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建议。

- 人力资源管理:通过了解个体的人格特质,优化人员招聘、团队建设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决策。

3. 人格心理学与行为表现的关系:- 行为模式与人格特质:人格特质对个体的行为方式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外倾和内倾对社交行为的影响。

- 行为与情绪状态:人格特质对个体情绪状态的稳定性和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情绪稳定性和神经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个体行为的可变性:人格心理学对于解释和预测个体行为变化和发展的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个体行为的一致性与变异性。

4. 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交叉学科研究:人格心理学正在与神经科学、遗传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进行深入交叉研究。

心理学中的人格心理学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心理学中的人格心理学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心理学中的人格心理学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差异特质以及这些特质在个体行为和情感中的作用的学科领域。

在心理学研究中,人格被认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独特的特质组合,它通过构建人的一些共同特征和行为模式来描述个体的心理特点。

在人格心理学中,五大人格特质理论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并成为了人类个体差异研究的核心。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和戴维斯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包括了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这五个核心特质。

这些特质能够较为全面地描述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和个性特点。

下面将对这五大人格特质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个特质是开放性。

开放性主要描述了一个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以及对变化的积极态度。

高开放性的个体通常具有探索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创造和创新。

相反,低开放性的个体更喜欢稳定和经验丰富的事物,相对较为保守。

第二个特质是尽责性。

尽责性描述了一个人的自律能力和组织能力。

高尽责性的人通常守时、自律、有目标并善于计划,他们更倾向于承担责任并始终坚持工作并取得成果。

反之,低尽责性的人可能较为随性,不够有条理和规划性。

第三个特质是外向性。

外向性描述了一个人与他人交往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高外向性的个体通常善于社交,对刺激有较高需求,并具有较高的活动水平。

他们富有热情、好社交,并且乐于与别人合作。

而低外向性的个体更喜欢独自活动,较为安静和内向。

第四个特质是宜人性。

宜人性主要描述了一个人的善良、友善和合作性。

高宜人性的个体通常乐于助人,善解人意,并具有较高的同理心。

他们富有同情心、宽容心,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而低宜人性的个体可能更加竞争性,较为自我中心和冷漠。

最后一个特质是情绪稳定性。

情绪稳定性描述了一个人对情绪起伏的程度和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

高情绪稳定性的个体通常情绪稳定,较少焦虑和抑郁,并能够有效地应对压力。

相反,低情绪稳定性的个体可能情绪波动较大,易受负面情绪影响。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为心理学家提供了一种客观、可操作、有效的量表来评估个体的人格特质。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的特性:1. 人格的整体性2. 人格的稳定性 3. 人格的独特性 4. 人格的社会性相关概念辨析个性:指人格的独特性。

它与人格的区别在于:其一,个性是指人的个别差异;人格则是对一个人的总的描述或本质的描述。

其二,个性是相对与共性而言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但人格是对人而言的,其它事物或动物显然不能用人格来描述。

气质: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它与人格的区别在于:人格的形成除了气质、体制等先天禀赋作基础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气质仅属于人格中的先天倾向。

性格: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

它是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是不易改变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三、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设想1. 自由意志――决定论:一个人在指向和控制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大程度上的自由,他的行动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意识以外的因素决定的。

2. 理性――非理性:一个人可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他的理智改变行为?3. 整体说――元素说:整体说强调行为要从全体来研究,元素说则强调要从特殊的、相对独立的成分来逐个探讨。

4. 素质――环境论:人的基本特性有多少是由躯体或者素质决定的,多少是由环境影响造成的?5. 主观性――客观性:人是否存在个人的主观世界的经验,且对行为有极大的影响?或者对行为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外部因素的作用?6 前动性――反应性:行为是由什么引起的,是内部活动本身,还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应?7. 稳态――异态:涉及行为的动力,是为消除紧张达到内部平衡还是不断成长自我实现?8. 可知性――不可知性:人的行为和本性是否可根据科学方法而被认识,还是有某些超越科学而不能认识的东西?9. 可改变性――不可改变:一个人在一生中其人格是否可能发生根本的改变?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途径1.个案研究2.相关研究3. 实验研究精神分析流派的三条路线:弗洛伊德、埃里克森----------阿德勒、荣格、客体关系心理学------------荣格弗洛伊德的理论观点一、人性观:1、决定论倾向2、将人视为能量守恒系统3、性恶论三、人格结构(一)地形学模型(二)结构模型1. 本我----本我的活动准则是“快乐原则”。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

“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

“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

准确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

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事件的影响。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中文名人格心理学外文名Personality类属心理学定义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研究内容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作用预计对塑造人类行为人生事件影响理论介绍人格的形成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发展出不同的分析理论,包括心理精神分析论、社会认知论、人本主义及生物学派等等。

精神分析论根据心理动力学(en:Psychodynamics),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en:Sigmund Freud)指出人格可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及潜意识,他并提出人格结构中的超我、自我、本我来解释以上三个层次。

社会认知论社会认知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班杜拉(en:Albert Bandura),他指出人的行为不但受个人控制,亦受环境和外在社会因素影响,即“相互决定八种类型人格的八种人格划分:外向思考型这类型的人,偏爱知性生活,尽量让自己的生活活动,合乎知性结论。

所谓知性结论,就是客观而普遍为一般接受。

不独断、不任性、谨守客观.以知性为行动规范,客观的分清各种事实和条件,仔细考虑之后才下结论.对人待己,采用相同基准。

心理学 第六章 人格

心理学 第六章 人格
、比较刻板、注意力稳定、不容易习惯新的工作、反 应缓慢、善于忍耐等。
• (4)抑郁质——秋天落叶 • 特征: • 行动缓慢、敏感、情感体验深刻、容易感觉到别人不易
觉察的细小事物、易疲倦、孤僻。
小测验:猜猜他们的气质类型
• 银行的出纳台前,等着存钱或取钱的储户排成长龙,出纳 员熟练而迅速地为储户办理着手续。突然,缓进的长龙停 顿下来,原来站在柜台前的一个老年人取出一大叠现金, 动作迟缓地填写存款单。于是,排在后面的小王轻声咒骂 起来,怒气冲冲地用脚碾着烟蒂,同时又点上了另一支烟 ;小王身后的老张眼看要误了开会,也怒火中烧,但自知 无可奈何,于是一边看着窗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一边思 考其他事情;紧挨着老张的李小姐似乎知道今天银行里人 一定很多,所以并不着急,稍稍调整了一下姿势,继续翻 阅手中的时装杂志。
• 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环境——高寒地区,夏季打 渔,冬季打猎,流浪生活、以帐篷遮风挡雨。
• 社会结构——以家族为单位,男女平等、社会 结构松散,无政治与宗教权威。
• 父母教养孩子的原则——使其具有适应独立生 活的能力。宽松、自由,不受打骂
• 孩子的人格特点——坚定、独立、爱冒险
四、几种重要人格成分
• (一)认知方式 • 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或认知类型,是指个体
• 研究表明,慎思型学生阅读成绩好,再认测验成绩优, 在推理测验中成绩好,而且在创造设计中成绩优秀;冲 动型学生阅读困难,学习成绩常常不理想,学习能力缺 失。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 场独立型(Field Independent)是指很容易地将一个知觉 目标从它的背景中隔离出来的能力;场独立者在对信息 进行加工时往往依靠自己内部具有的知识框架,不太依 赖于外部环境,倾向于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在与人交往 时很难体察入微。

人格心理学PPT精品课件

人格心理学PPT精品课件
自然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 其言谈举止、表情动作等。
参与观察
研究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深入了解其行 为表现。
个案研究
对某一特定个体或群体进行长期、深入的观察和 研究,收集详细资料。
访谈法了解内心世界和动机
结构化访谈
按照预定的问题和程序进行访谈,收集标准化的信息。
半结构化访谈
社会规范
不同文化中的社会规范对个体行为、思维方式的塑造 有所不同。
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过程中的教育方式、习俗等也会对个体的人 格发展产生影响。
自我认知在人格发展中作用
自我观察
个体通过观察自身行为、情感等来认识自己, 形成自我概念。
自我评价
个体对自身能力、价值等方面的评价,影响自 尊、自信等人格特质的发展。
性。
综合分析法确定诊断结果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分类和编码。
诊断判定
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对 个体的人格特征进行诊断 判定。
统计分析
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 描述和推断,揭示数据背 后的规律和联系。
结果解释
对诊断结果进行解释和说 明,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 治疗方案。
PART 06
人格心理学在现实生活应 用
REPORTING
教育领域: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了解学生个体差异
通过人格心理学理论,教师可以 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 能力和学习风格,从而制定针对 性的教学方案。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如情绪困扰、学 习压力等。
培养学生的积极品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通过媒体、社区等渠道传播正能量和积极信息,营造积极向上、和 谐友爱的社会氛围。

第二讲人格心理学

第二讲人格心理学
认识自我
悦纳自我 延伸自我
(开放自我-与他人有良好的接触)
塑造自我
(创造自我-能创造性地工作,不断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 1.做事力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 • 2.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里话全 说出来才痛快。 • 3.宁肯一个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 • 4.到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 • 5.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噪音、危 险镜头等。 • 6.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发制人,喜欢挑衅。
2 气质的生理基础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多血质 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粘液质 强、不平衡型--兴奋型--胆汁质 弱型--抑制型--抑郁质
气质的心理特性
1) 感受性---强度 2) 耐受性---强度 3) 反应的敏捷性---灵活性 4) 可塑性---灵活性 5) 情绪兴奋性---强度、平衡性 6) 外倾性与内倾性
另一部分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
展而成的,也较稳定,但在某些特 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变化,如性格、 能力等
(二)、气质
• 1.气质的涵义 是个体不以活动的目的和内容为 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 动力特征。
• 1). 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表现为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
• 2). 气质是一种天赋的个性心理特征 3). 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和平型 听故事的人 优柔
完美型 分析故事的人
理性
力量型 产生故事的人
应该学会说的一句话
感性
和平型 NO 优柔
活泼型 HOW ABOUT YOU? 率直
完美型 THAT IS RIGHT
理性
力量型 I AM SORRY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一、前言人格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是指个体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人格对于个体的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了解人格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改变自己和他人行为方式、促进个体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人格的概念1. 人格是什么?人格是指个体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稳定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它包括个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内容,是一个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

2. 人格与个性有什么区别?虽然“人格”和“个性”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混淆使用,但它们确实存在一些区别。

在心理学中,“个性”通常指一个人具有独特性质或特点,而“人格”则更强调一个人长期内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三、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影响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人格的某些方面,如情感稳定性、外倾性等,与基因有关。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影响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如家庭、学校、社会等,都会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3. 个体自身因素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外,个体自身的认知、情感、行为方式等也会对其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在面对挫折时可能更容易保持心理健康。

四、人格特征1.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是目前最为广泛接受和应用的一种描述和测量人格特征的方法。

它将人格特征分为五个维度:神经质(即情感稳定性)、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2. 其他常见的人格特征除了五大人格特质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描述和测量人格特征的方法。

例如,“黑暗三角”模型将人格特征分为三个维度:精神病态、自恋和心理暴力倾向。

五、人格的测量方法1. 自我报告法自我报告法是最常用的一种人格测量方法。

它通常采用问卷或调查表的形式,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一些问题,以此来了解其人格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
1.人格: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特点: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

2.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先天遗传;社会环境、文化;家庭教育因素——父母教养方式;自然物理因素
3.主要研究途径
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准确的定性描述
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和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更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实验研究,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的结论。

田野调查法,又称田野工作or 实地考察法,用于原始资料搜集,主要用于社会、自然科学研究。

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对象,参与其实际生活,详细记录,整理分析。

4.Frued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

强调人格结构的动力性质,认为人格是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主张无意识为核心。

Frued认为意识由三种不同水平的部分组成: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意识:人格的表层部分,由能随意想到、清楚察觉到的主观经验组成。

特点:逻辑性、时空规定性、现实性。

前意识:位于意识、无意识之间,由虽不能即刻回忆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组成。

主要作用:检查,不允许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为社会道德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进入意识领域。

前意识、意识之间的内容可相互转化。

无意识:人格结构深层部分。

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到压抑的心理活动。

主要组成部分:原始冲动、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情感。

特点:无矛盾性;无时间性;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不相信的成分;非现实性;能量大,更动机、更活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5.Frued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6.冲突、焦虑、防御机制。

Frued认为,人有三种焦虑:
①现实焦虑,是人觉察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现实危险所产生的的内心的紧张、不安、恐惧。

②神经质焦虑,由于担心失去对本我控制而产生的潜在危险所引发的,不是对本我自身的恐惧,是害怕它不分青红皂白的冲动带来受惩罚的结果。

③道德焦虑,由于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良心不安、羞耻感、有罪感。

防御机制:
压抑: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先于其他任何防御机制而产生,别的防御机制的运行以他为基础。

压抑有2种情况:对本我中的先天本能冲动和原始欲望的压制;对个人后天生活中的痛苦经验和不良欲望的压抑。

通过压抑自我将痛苦回忆压抑在本我之中,不能上升到意识水平,减少个人焦虑。

否认:最早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

只不过是通过对令人痛苦的现实闭上自己的眼睛,假定情况不存在,回避使人痛苦的现实问题。

投射:不承认自己身上具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把这些感情投射给别人,看成是别人具有的。

反向作用:人努力表现出自己不良品质和情感的对立面来减轻焦虑的方法。

合理化:文饰作用。

为痛苦编造一个似乎合理、自己能接受的解释。

替代和升华:受抵制的力比多以间接方式发泄
7.Frued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

8.阿德勒反对Frued泛性论。

提出:器官缺陷、追求优越、社会兴趣。

器官缺陷与补偿。

个体补偿途径:集中力量发展功能不足的器官;发展其他机能来弥补有缺陷的机能。

自卑感。

是人格发展的动力,是推动人积极向上的动力。

人格的动力具有普遍性。

追求优越。

既是一个努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前进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同时是人格发展的重要动力。

阿德勒认为追求优越是先天的、所有人生下来就具有的东西。

9.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

这是一种标志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是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自我在社会生活中寻求表现的独特方式。

10.阿德勒根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的程度,分出四类型的人:
统治—支配型:喜欢支配、统治他人;
索取—依赖型:喜欢依赖别人的劳动,向别人所取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回避型:总是回避生活中各种问题,企图碌碌无为而避免失败;
社会利益型:能正视问题,试图以某种有益于社会的方式解决问题。

1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
婴儿期0~2岁发展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
儿童早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疑虑意志
学前期(游戏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的
学龄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
青年期12~18岁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混乱忠实
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情
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关怀
老年期50~over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智慧
12.奥尔波特特质的概念:一种概括了的行为方式。

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征,人格的组成元素,人格测量的基本单位。

13.奥尔波特,健康人格具有六个特点:
①自我广延的能力
②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③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
④具有现实性知觉
⑤具有自我客观化
⑥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14.卡特尔:从个人和群体的角度区别出两类特质——个别特质(某个人具有的)、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群体所共同具有的)。

从特质的层次上区分出表面特质(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的一个人的外部行为)、根源特征(人格结构的内部,制约着表面特质,每一种表面特质都源于一种或多种根源特质)
卡特尔认为,关于人格动力的特征就是动力特征。

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目标行动,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分为能、外能、辅助。

15.因素分析概念:
16.荣格认为,作为整体的人格,由三个不同的层次构成: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意识:人的心灵中卫衣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

随生命出现,随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四种心理机能的应用不断增强。

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是一个经验的储存库,容纳了所有与意识自我不协调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内容。

特点:以“情结”形式表现出来。

(情结:凡是一个人沉湎与某种东西而不能自拔时,其背后就有情结存在)。

集体潜意识:储存的是其祖先在漫长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经验。

这些经验以原始意向的形式保存下来。

主要内容是原型(人们采取的与祖先相同的把握世界及作出反应的方式)。

人格面具:只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倾向性,倾向于在公众场合中展现自己,扮演好某种社会角色,其目的在于给别人一个好的印象,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许。

人格面具不仅有利于实现个人目的、取得个人成就,同时也是社会生活与共同福利的基础。

阿玛尼和阿尼姆斯:又称异性原型。

阿玛尼: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成分或意象。

阿尼姆斯: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

阴影:又称同性原型。

代表一个人自己的性别,并影响到与其他同性的关系。

(兽性)
自性:统一、组织、秩序的原型。

集体潜意识中的一个核心原型。

把所有别的原型吸引到自己周围,使他们处于一种和谐状态。

17.态度。

荣格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成内倾型和外倾型两种。

内倾型的人心理活动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喜欢安静,富于幻想,对事物的本质和活动结果感兴趣。

外倾型的人好社交,为人活泼、开朗,对外部世界的各种事物感兴趣。

18.(多选)艾森克强调人格由三个类型或基本维度组成:内倾—外倾(E)、神经质(N)、精神质(P)
19.高感觉寻求者:对感觉剥夺耐受性低、对感觉刺激需求高,喜刺激冒险。

20.感觉寻求倾向表现形式:
渴望参加各种冒险活动,以获得刺激体验;
通过违反常规的生活方式来获得感觉刺激(吸毒、酗酒、赌博);
对无聊的敏感度
21.马斯洛在其《人性能达的境界》中,提出了达到自我实现的八条具体途径、方法:
①通过全身心地投入or 献身于某一工作或事业,彻底忘记自己的伪装和角色,真正进入“无我”境界,从而完完全全成为自己。

②每当面临前进和倒退、成长和安全的选择时,尽量做出前进和成长的选择。

③要有高度的自发性,倾听自己内在冲动的呼唤,任其显露出来,而不是倾听权威的声音。

④在怀疑时要诚实地说出来而不要隐瞒,因为你的顺从也要承担责任。

⑤从小处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⑥自我实现不只是一种终极状态,而且是一个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

⑦高峰体验非常短暂,但是对于自我实现意义重大。

⑧要识别自己的防御心理,并有勇气放弃这种防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