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放线杆菌
12第十二章第七节放线菌属39
人工多次移种培养后获得纯培养,光 滑型、白色有光泽、柔软、易于挑取的 菌落。 牛心脑漫液琼脂培基上,37 ℃厌氧 培养18~24h,扁平、光滑、边缘整齐、 颗粒状似小菌落。 继续培养7~10天,菌落增大。
26
放线菌属:G+不规则细长杆菌,分枝丝状 体, 部分菌株有溶血。 衣氏放线菌菌落可呈蛛网状。分泌物中常 有硫磺颗粒, 镜下见丝状体及棒状体。 衣氏放线菌与丙酸丙酸杆菌非常相似,用 常规生化试验很难区别,气液相色谱分析仪 分析碳水化合物代谢终产物将二者区别。丙 酸丙酸杆菌产生丙酸,衣氏放线菌则否。
27
常见放线菌种的生物学特性鉴别
28
四、种属鉴定 放线菌属鉴定:以形态、培养特征为主; 观察痰液颜色、粘度、有无血丝和是否呈 脓性,如有颗粒存在,注意可能与放线菌 属及奴卡菌属感染有关。 最主要和简单方法:脓液、痰液和组织切 片中寻找硫磺样颗粒;菌体分枝,呈网状 、栅状或X、Y、V状排列,有琥珀酸气味者 ,大多是放线菌;
24
葡萄糖肉汤,37℃,培养3~6天,培基底 部成灰白色球形小颗粒沉淀物 硫乙醇酸钠肉汤最适于缓慢生长的放线菌 和丙酸丙酸杆菌的培养。 硫乙醇酸钠肉汤中,37℃,培养3~6天: 下层灰白色或灰白色雪花样生长,管底生 长不多,肉汤清晰; 血平板:灰白色或淡黄色粗糙不规则菌落 (图12-24),不溶血。
31
放线菌与诺卡菌的区别
32
放线菌与诺卡菌的区别
33
放线菌的微生物学检验程序
34
35
36
小结 放线菌是一群在生物学特性上与细菌同 类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多数不致人致病 主要有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中细菌。 前者为厌氧或微需氧菌,细胞含分枝菌 酸,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后者为需氧菌,细胞壁中含分枝菌酸。
微生物学放线菌部分资料
二、固体培养 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colony)
细菌、 真菌 和放 线菌 的菌 落
菌落特征随菌种不同可有两类
(1)产生大量分枝状菌丝的菌种
如,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菌丝发达、细、分枝多而且相互缠绕,和培养基结合紧密牢 固,形成的菌落质地致密。
第二章 放线菌 actinomycete
放线菌是具有菌丝的,以孢子 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 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菌落中的菌丝常从一个中心 向四周辐射状生长,故名放线菌。
第一节 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菌丝(hypha)
•大部分放线菌由分枝状的菌 丝组成 •菌丝大多无隔膜,为多核体, 属单细胞。 •菌丝的粗细与细菌中的杆菌 宽度相近(1μm左右)。
菌落特征:质地致密、坚实、干燥、小而不蔓延;
表面呈絮状、粉状、颗粒状、绒状,多皱,有放射状沟纹; 不易挑起或整个挑起。
Rough chalky-white colonies of Nocardia brasiliensis grown on Columbia blood agar
(2)不产生大量菌丝的菌种
放线菌的细胞构造和细菌相似,与细菌同属原核生物。 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对溶菌酶敏感; 细胞膜:含各种极性类脂(磷酸类脂)、非极性类脂(脂肪酸、
枝菌酸和醌类); 中介体:
细胞质内含物:核糖体为70S 核质: 放线菌菌体呈纤细的菌丝状,而且分枝,又以外生孢子的形式 繁殖,这些特征又与霉菌相似。
孢囊孢子:在气生 菌丝顶端或基内菌 丝顶端膨大或孢子 丝盘卷缠绕形成孢 子囊,在孢子囊内 形成孢囊孢子。
横隔孢子:基内菌 丝或气生菌丝横隔 分裂形成,孢子常 为球杆状,体积大 小相似,又称节孢 子或粉孢子。
《警惕猪呼吸道杀手,放线杆菌胸膜肺炎》
警惕猪呼吸道的杀手,放线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胸膜肺炎又称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猪的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给养猪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该病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是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之一。
目前全国很多地区已经进入胸膜肺炎的高发期。
由于伪狂犬病野毒的感染率极高,全国各地猪场胸膜肺炎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在炎热和雨水比较多的季节(气压低),更容易发生。
1.病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有两个生物型。
生物Ⅰ型的生长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是主要的致病型;生物Ⅱ型的生长无需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致病性弱。
根据细菌荚膜多糖和脂多糖的抗原性可将APP分成15个血清型,其中1、5、9、11和12型通常具有很强毒力,血清型之间交叉反应不明显。
同一猪群可同时感染几种血清型。
APP的毒力因子很多,包括荚膜多糖、脂多糖、外膜蛋白、转铁结合蛋白、蛋白酶、溶血外毒素、粘附因子和菌毛等,其中溶血外毒素是引起宿主肺部病变的最主要因素。
一种血清型可以分泌一种或两种毒素,但不同血清型也可分泌同一种毒素。
在APP的15个血清型中,目前已发现四种不同的溶血毒素,分别是ApxⅠ、ApxⅡ、ApxⅢ和ApxⅣ。
前三种是APP致病的主要毒素,具有不同的溶血活性和细胞毒性,也是APP主要的保护性抗原。
2.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APP产生的毒素会导致猪肺部严重损伤。
该菌可以感染从断奶到屠宰的各日龄的猪,但通常发生在8至16周龄的猪。
在母猪群当中并不常见,除非母猪从未接触过该病菌(没有免疫力)。
潜伏期非常短,最短可能只有12小时。
3.促进因素3.1一些免疫抑制病如PRRS、PCV2、霉菌毒素中毒等可促进APP的发生;同样一些呼吸道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萎缩性鼻炎、猪流感等也会促进APP的发生。
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高的猪场,胸膜肺炎的发病率高。
3.2环境和管理因素本病的发生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气温剧变、潮湿、通风不良、频繁转群、饲养密集、管理不善等条件下多发,一般无明显季节性。
猪放线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胀 是咽 喉 部 周 围组 织及 皮 下 组织 的 出血性 浆 液 性 炎 症, 肺 有 急性 肺水 肿 等病 变 。涂 片用 碱性 美蓝 液染 色 后 镜检 , 若 为炭 疽 可 见到 带 红色 荚 膜 的大 杆 菌 , 猪肺 疫 可见 到两 端浓 染 的长椭 圆形 小杆 菌 。
猪 气 喘病 主 要症 状 是 病 猪气 喘 、咳 嗽 ,体 温 不
2 诊 断 要 点
根 据放 线 菌 病特 征 性病 变 ,将 组 织 切 片用 革 兰
氏染 色 ,观察 脓 性 肉芽肿 中心菌 丛 的特 殊 形 态 而 获 得诊 断 。新鲜 标 本 , 可 从 脓 汁 中观察 到 硫磺 颗 粒 , 以 灭 菌盐 水 洗 涤后 置 清 洁载 片 上压 碎 ,在 显微 镜 下 降 低 光亮 度 观察 ,发 现 有光 泽 的放 射 状棒 状 的玫 瑰 形
吸系统 , 肺 炎肝 变 区呈紫 红 色 , 而 猪肺 疫 的肺 炎 区常
有 红色 肝变 和灰 色 肝变混 合 存在 。涂 片染 色镜 检 , 可 见 到不 同 的病原 体 。
猪肺疫 , 咽喉 型 病 猪 颈 下 咽 喉 红肿 、 发热坚硬 ,
花形的菌块 , 外观似硫磺颗粒。猪放线杆菌对外界的 抵抗 力 不 强 ,一 般 消毒 药 可 迅 速将 其 杀 灭 ,对 青 霉
1 克/ 千 克 体 重 。手 术 切 除 病 猪 体 表 的 肉 芽肿 或瘘
管, 在 创 腔 内填 入 碘甘 油 纱 布进 行 消 毒 , 压 迫 止 血 和
高, 其 全 身症 状 轻 微 , 肺 炎 病 变 呈 胰 样 或 肉样 , 界 限 明显 , 两侧肺 叶 病变 对称 , 无 化脓 或坏 死趋 向 。 猪 患 有传 染 性 胸 膜肺 炎 时胸 腔 积 液 ,胸 膜 表 面 覆 有 淡 黄 色 渗 出物 , 心包 液 和胸 水 增 多 , 呈粉红色 , 部 分 患猪 肺 脏 与胸 膜 粘 连 ,肺 尖 区表 面 有结 缔 组 织 化 的粘 连 附着 物 。传 染性 胸 膜 肺炎 的病 变局 限于 呼
猪胸膜炎放线杆菌病的防控和消除
活起 到很 重要 的作 用 , 断奶 时对 猪 群 用药 物治 疗 成 功 消灭 了胸 膜肺 炎放 线杆 菌 ( 取决于 血清 型 ) 。一 些血 清
当 畜 禽养殖业
组 稿 \ E m a i h n m g x m y 2 0 0 8 @ s i n a . c o n r
猪 胸 膜 炎放 线 杆 菌 病 的 防控 和 消 除
韩 云 宗 炎 焱 吉林 省 通 榆 县 瞻 榆 镇 畜 牧 防 疫 中心 1 3 7 2 0 5
以产 生 抗体 , 对 食 用猪 使 用 疫苗 时要 多 加注 意 , 因 为
一
猪群 数量 并从 没有 发 生过 胸 膜肺 炎 的 猪群 中引进 猪 。 过 去有 一 些 其 他 的 成功 方 法 , 包 括 淘 汰猪 群 , 同 时使 用疫 苗 、 药物 和 选择 饲养 无 病 的小 母猪 。断奶 年 龄 和
杆 菌感染 的有 效保护 蛋 白。猪胸 膜肺 炎的发病 机 理 非 常 复杂 , 含 有其他细 菌毒 力因子 的疫 苗也很 有价值 。
实验 中 .疫苗 可 以对 疾 病 产生 高 水平 的 保护 性 , 降低 死亡 率 , 减 少治疗 的次 数 , 增 加 日增重 量 , 并 且提
阴性 的地 区 引进种猪 。 新 引进 的种猪 要先 进行 隔离和
过 程 中的 控制 ( 血 清学检 查 、 隔离 ) 都 要 到位 。感染 了 胸 膜 肺炎 放线 杆 菌的 猪群 要 采取 这 一程 序 , 淘 汰 是一 种 可 以选 择 的方 法 , 但 要 仔 细评 价经 济 后果 。减 少 原
牛放线杆菌病的诊治
开脓肿 , 其 中含有乳黄色脓汁 , 内有放线菌 。这种脓 肿 是 由化脓 性 微 生 物增 殖 的结 果 。 当放 线杆 菌 侵人 到病 牛骨髓 时 , 骨髓逐渐肿大 , 状似蜂窝 , 这是 由于 病 牛骨 质 疏松 和再 生性 增 生 的结 果 。其 切 面常 呈 白
色、 光滑 , 其 中镶 有 细小 脓 肿 。也 可发 现 有瘘 管 通 过 皮肤 或 引 流 至 口腔 , 病 期 长久 的病 例 , 肿 块有 钙 化 的 可 能 。在 软 部 组织 中可 见 到各 种 大 小和 不 同形 状 的
中央 是互 相 交 织 成 团 的菌 丝组 成 , 向 四周 围放 射 , 菌 丝 末端 排列 呈 放射 状 , 外端 膨大 呈棒状 。以棍 棒体 为
特 征 的玫 瑰 花 形 为 中心 围绕 着 大量 的嗜 中性 粒 细 胞
步发展时 , 其 舌 发生 感 染 , 舌 和咽部组织发硬 、 肿
胀, 突 出 口外 , 缺 少 可动性 。病 牛逐 渐发 生采 食 、 咀嚼
和吞 咽 困难 , 从 口角 流 出唾 液 。 牛 只消瘦 甚 快 , 有 时 肿 胀 部皮 肤化 脓破 溃 , 脓 汁流 出 形成 瘘 管 , 病 灶 中 的 粘液 、 脓 汁 常 通过 瘘 管 排 出体外 , 瘘 管 的开 口部 常 由 痂 皮 组 织 愈合 ,之 后 有 时在 同个 部 位 或不 同部 位 再 次开 口 , 感 染 的黏 膜 面 变成 溃 疡 , 头 部 以外 的 身 体 各
月 才 出现 小 而 坚实 的硬块 。在 病 牛头 部 淋 巴 结 、 舌、 黏 膜 下发 病 , 由于 肉芽组 织 的发展 引起该 部 位 肿 大 , 颌下 、 耳 下 和 咽背 淋 巴结 , 皮 下 有 硬 化感 , 突 出体 表 。 当病 牛 鼻 、 咽部 、 喉头 、 气管、 口腔 黏 膜 患 病 时 , 可 见 的管 腔 突 出于 发病 部 位 , 并 见局 限性 硬结 , 有 时 病 牛 伴 有 呼 吸 困难 。有 的牛 上 、 下颌 骨肿 胀 发展 甚 快 , 牵 连 整 个 头部 , 肿部 初 期疼 痛 , 后 期 无 痛 觉 。 当病 情 进
第七节放线杆菌ppt课件
放线杆菌属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杆状、 球杆状或纤细丝状多形性的细菌。
2019
-
1
生长发育时均带有钻性,除极少数种(伴 放线杆菌)外,所有动物都是自然宿主。在临 床.几较重要的种有7种,即猪胸膜肺炎放线 杆菌、李尼尔氏放线杆菌、马驹放线杆菌、 猪放线杆菌、英膜放线杆菌、罗氏放线杆菌 和精液放线杆菌(图9一7)。
2019 6
2.微生物学诊断 直接镜检 取病死猪肺坏死组织、胸水、 鼻及气管渗出物做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镇检,可 见革兰氏阴性两极着色的球杆菌。 分离 培养该菌确诊需取上述病料接种 巧克力琼脂或绵羊血琼脂,置5%CO₂, 37℃过夜 培养。如有溶血小菌落生长,应进一步做CAMP 试验,检测其脉酶活性及甘露醇发酵能力。对血 清型的确定,可进一步做琼脂扩散试验或直接凝 集试验鉴定分离株的血清型。 防治 该病的治疗一般首选青霉索。免 疫防治可用本地血清型的分离株,制成灭活苗就 地使用.同时通过时结群血清抗体检测,淘汰阳 性猪,建立净化猪群。
2019
-
2
该类细菌为球形、卵圆形或杆状。以杆状 为主,大小在0.4~1µm。偶尔也见长丝状,特 别是在含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培养基上培养,菌休 最长者可达6µm。多以单个或成对排列,很少 形成链状。不形成芽抱,无运动性,除荚膜放线 杆菌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外,绝大多数放线杆菌 不形成荚膜。 兼性厌氧,有机化能营养,发酵型代谢口 最适培养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5。 除猪放线杆菌能产生黄色素外,其他放线 杆菌一般不产生色素。能利用葡萄糖和果糖,在 24h内产酸不产气。不能发酵卫矛醇、肌醇和菊 糖。MR试验阴性,不产生能基质,能还原硝酸 盐。
2019 7
林氏放线杆菌也称为李氏放线杆菌或李 尼尔氏放线杆菌。本菌是由李尼尔(Lignieres)和斯匹兹(Spits)于1902年首次从患类 似放线杆菌病的牛分离得到,主要引起牛、 绵羊和猪颈部软组织、内脏和皮肤感染,发 生肉芽肿和化脓。也是引起牛“木舌病”的 病原菌之一 。
牛放线菌病和放线杆菌病.doc
牛放线菌病和放线杆菌病概述: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在牛最为常见是一种多菌性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
病原和流行病学本病病原为牛放线菌还有林氏放线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参与本病的发生。
牛放线菌是牛的骨骼放线菌病主要病原,是一种不运动无芽胞的杆菌。
林氏放线杆菌是皮肤和柔软器官放线菌的主要病原菌,不形成芽胞和荚膜,林氏放线杆菌可在牛舌的肉芽肿损害中发现。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继以上细菌之后参与病灶加重了炎症的发展。
本病主要侵害牛,以2—5岁牛最易患病,特别在换牙时。
放线菌病的病原体存在于污染的土壤、和饮水中,寄生于牛口腔和上呼吸道中,因此只要皮肤粘膜上有破损便可自行发生,当给牛饲喂带刺的时,使口腔粘膜损伤而感染。
症状和病变牛常见上、下颌骨肿大、界限明显,肿胀进展缓慢,一般经过6—18个月才出现一个小而坚实的硬块,有时肿大发展很快,牵连整个头骨。
初期肿部疼痛,晚期无痛觉,病牛伴有呼吸、吞噬、咀嚼困难、消瘦快,有时皮肤化脓破溃,流出脓汁,形成瘘管,长久不愈。
头、颈、颌部组织发生硬结不热不痛。
舌和咽组织发硬时称为“木舌病”,病牛流诞、咀嚼困难。
乳房患病时,呈弥漫性肿大或有局部硬结,乳汁粘稠混有脓汁。
在受害器官部位个别的有扁豆至豌豆大的结节样生成物,这些小结集聚形成大结节最后变成脓肿,当细菌侵入骨骼(主要见于颌骨、鼻骨、腭骨等)逐渐增大、状似蜂窝。
也可见瘘管从皮肤破溃或引入口腔中,口腔有时在粘膜上可见有蘑菇状生成物,病程长的肿块可钙化。
诊断本病临床症状特殊,不易和其他疾病混淆,诊断不难,从浓汁中找到硫磺样颗粒,放两玻片中压扁,镜下见放射状结构的菌团,可以确诊,经革兰氏染色,阳性为放线菌,阴性为放线杆菌。
防治:舍饲牛最好将干草、谷糠等浸软避免刺伤口腔粘膜,要有合理的饲养管理,及时发现皮肤粘膜的损伤并及早处理。
在放线菌病的软组织经一定治疗比较容易恢复,但一旦拖延病程,骨质发生改变时,预后不良。
治疗时病变结节可用外科手术切除,如有瘘管要彻底切除病理组织,在腔内填塞碘酊纱布24—48小时更换一次,伤口周围注射2%碘溶液,也可用烧烙法,内服碘化钾20—30克日头牛一次,连用2周—4周,如用药中出现粘膜、皮肤发疹、流泪、脱毛、食欲减少等碘中毒现象,应暂停用药5—6天或减少剂量。
猪的传染病----放线杆菌病
猪放线杆菌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一旦猪群中出现患病猪, 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波及全群。因此,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患 病猪对于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症状和诊断
症状
猪放线杆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数天至数周,具体症状因感染部位和细菌毒力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 吸困难、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肺炎、关节炎、心内膜炎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传播速度快
放线杆菌病可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迅速传播,一旦猪场出现病例 ,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波及全群,扩大疫情。
应对策略和公共卫生意义
疫苗接种
研发针对放线杆菌的有效疫苗,对猪群进行定期免疫接种 ,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生物安全措施
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定期消毒猪舍、饲养用具等,减 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对症治疗
针对病症如高热、呼吸困难等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退烧药、呼吸支持等。对症治疗可以缓解症状, 提高猪只的舒适度,同时也有助于减轻病情。
治疗后的观察和护理
观察病情
治疗后要密切观察猪只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食欲等方面 。定期记录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环境调控
保持猪舍的干燥、通风,降低氨气浓度,减少应激因素。良好的饲 养环境有利于提高猪只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充足饮水。在康复期,可 根据猪只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饲料配方,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预后和复发预防
预后评估
根据治疗后的病情观察和数据分析,对 猪只的预后进行评估。一般来说,早期 发现、及时治疗的病例预后较好。
VS
复发预防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消毒猪舍,减少 病原菌的传播。对患病猪只进行隔离治疗 ,避免与健康猪只接触。对康复猪只进行 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病例。通 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防疫措施,降低 放线杆菌病的复发风险。
放线菌
基内菌丝 • 基内菌丝匍匐生长于营养基 质表面或伸向基质内部,它们 象植物的根一样,具有吸收水 分和养分的功能。有些还能产 生各种色素,把培养基染成各 种美丽的颜色。
气生菌丝
• 气生菌丝是基内菌丝长出培养基外 并伸向空间的菌丝。在显微镜下观 察时,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比 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 亮。有些放线菌气生菌丝发达,有 些则稀疏,还有的种类无气生菌丝。
放线菌的繁殖
• 另一种方式是菌丝体的无限伸长和分枝, 在液体振荡培养(或工业发酵)中,放线 菌每一个脱落的菌丝片段,在适宜条件下 都能长成新的菌丝体,也是一种无性繁殖 方式。
放线菌的菌落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产抗菌素的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 A:诺尔斯氏链霉菌;B: 皮疽诺卡氏菌;C:酒红 指孢囊菌;D:游动放线 菌;E:小单胞菌; F:皱 双孢马杜拉放线菌
• 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以孢子或 菌丝状态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尤其 是含水量低、有机物丰富、呈中性或微碱 性的土壤中数量最多。放线菌只是形态上 的分类,不是生物学分类的一个名词。有 些细菌和真菌都可以划归到放线菌。土壤 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放线菌的代谢产物 所致。
放线菌的形态、 放线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 A:卡特利链霉菌;B:弗 氏链霉菌;C:吸水链霉菌 金泪亚种;D:卡那霉素 链霉菌;E:除虫链霉菌; F:生磺酸链霉菌
放线菌的菌落
• 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与细菌不同的 菌落特征,放线菌菌丝相互交错缠绕形成 质地致密的小菌落,干燥、不透明、难以 挑取,当大量孢子覆盖于菌落表面时,就 形成表面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 菌落,由于基内菌丝和孢子常有颜色,使 得菌落的正反面呈现出不同的色泽。
孢子丝
第七节放线杆菌
目前该菌有14个血清型。生物Ⅰ型中含有12个血 清型(1-12型),其中5型又分为5a和5b两个亚型.生物 Ⅱ型中含有2个血清型(13型和14型),其致病性比生 物I型要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包括英 膜多糖(CP),脂多据(LPB)、外膜蛋白(OMP)、细胞毒 素(Apx)、转铁结合蛋白(TBP),酶蛋白等。细胞毒 素是本菌最重要的致病因子,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可产 生3种细胞毒素:ApxⅠ,ApxⅡ,APXⅢ。 人工感染或自然感染均可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感染后10-14d可检出血清抗体,抗体水平在感染后46周达到高峰。 该菌抵抗力弱,对常用消毒剂敏感,60'C520min即可杀死,但对结晶紫和杆菌肚有一定的抵抗 力。
1.生物学性状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为2种生物型。光学显微镜 下,生物Ⅰ型为小杆菌,具有多形性。培养时需要加 人V因子(辅酶Ⅰ,NAD)。不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 长,在含5%绵羊血琼脂平板上于37℃培养18~24h后, 可见光滑、湿润、圆形的针尖大小的菌落,在巧克力 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稍大些。生物Ⅱ型菌比生物Ⅰ型菌 大,并且具有两极浓染性,生长不需要V因子,能在 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在绵羊血平板上,胸膜肺炎放 线杆菌可产生稳定的乒溶血。该菌兼性厌氧,革兰氏 染色阴性,不形成芽抱。 该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糖、甘露醉、 蔗糖、木糖和果糖产酸,尿素酶试验、硝酸盐还原试 验和CAMP试验均为阳性,硫化氢试验、V-P试验和 MR试验均为阴性。
该类细菌为球形、卵圆形或杆状。以杆状 为主,大小在0.4~1µm。偶尔也见长丝状,特 别是在含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培养基上培养,菌休 最长者可达6µm。多以单个或成对排列,很少 形成链状。不形成芽抱,无运动性,除荚膜放线 杆菌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外,绝大多数放线杆菌 不形成荚膜。 兼性厌氧,有机化能营养,发酵型代谢口 最适培养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5。 除猪放线杆菌能产生黄色素外,其他放线 杆菌一般不产生色素。能利用葡萄糖和果糖,在 24h内产酸不产气。不能发酵卫矛醇、肌醇和菊 糖。MR试验阴性,不产生能基质,能还原硝酸 盐。
第七节放线杆菌
该类细菌为球形、卵圆形或杆状。以杆状为 主,大小在0.4~1µ m。偶尔也见长丝状,特别是 在含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培养基上培养,菌休最长 者可达6µ m。多以单个或成对排列,很少形成链 状。不形成芽抱,无运动性,除荚膜放线杆菌和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外,绝大多数放线杆菌不形成 荚膜。 兼性厌氧,有机化能营养,发酵型代谢口最 适培养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5。 除猪放线杆菌能产生黄色素外,其他放线杆 菌一般不产生色素。能利用葡萄糖和果糖,在 24h内产酸不产气。不能发酵卫矛醇、肌醇和菊 糖。MR试验阴性,不产生能基质,能还原硝酸 盐。
林氏放线杆菌也称为李氏放线杆菌或李 尼尔氏放线杆菌。本菌是由李尼尔(Lig-nieres) 和斯匹兹(Spits)于1902年首次从患类似放线杆 菌病的牛分离得到,主要引起牛、绵羊和猪 颈部软组织、内脏和皮肤感染,发生肉芽肿 和化脓。也是引起牛“木舌病”的病原菌之 一。
1.生物学性状 本菌通常呈短杆状或球杆状,大小为 1.5µ mX 0. 4µ m,但由于培养基的不同,其形态 也有所不同。在含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培养基上墙 养,多呈长杆状或丝状;在含有血液或血清的培 养基上培养,多呈短杆状或球杆状,在肉汤培养 基上培养,多呈链状或丝状。无运动性,无鞭毛、 芽抱和英膜。在肉芽肿和慢性化脓病灶中,可长 成灰白色小颖粒,无显著放射状菌丝。革兰氏染 色阴性,无抗酸性,石炭酸复红染色呈两极着色。 该菌为需氧和兼性厌氧,最适培养温度为 37℃,最适pH值为7.6。对营养要求高,在含有5% 血液或10%血清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该菌不溶 血。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不需要V因子。
2.微生物学诊断 直接检查 取脓汁或脓肿内容物,用灭菌生理盐 水冲洗数次,挑取灰白色小颗粒,置于载玻片上,于 高倍镜下观察。可见小颗粒表面有棍棒状凸起,并呈 放射状排列。加1-2滴15% KOH溶液于颗粒上,另取一 盖玻片用力压碎颗粒,若颗粒已钙化可先加稀盐酸溶 解后再压。压碎后经革兰氏染色,可见集聚在一起的 细菌,并呈放射状排列,短杆状,无菌丝,革兰氏阴 性。牛放线杆菌颗粒中的菌体呈丝状,具分支,革兰 氏阳性。 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脓汁、脓肿、淋巴结或其他 病变组织内的小颗粒,置于已灭菌的乳钵中磨碎,接 种血琼脂平板和肉汤培养基,经37℃24-48h培养后, 观察菌落和生长情况,并进行生化试验,与牛放线杆 菌做鉴别。
医学讲义病原性放线菌及检验
病原性放线菌及检验 ●考点 ◆放线菌属 ◆诺卡菌属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微生物学检查 【内容讲解】 一、放线菌 一群呈分枝状生长的革兰阳性杆菌。
一、放线菌属 ◆ G+无芽胞厌氧杆菌; ◆多为动物体表面,特别是口腔正常菌群的成员,少数可引起内源性感染。
◆衣氏放线菌是人类放线菌病最常见的菌种。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 G+,常形成分枝状无隔菌丝,但不形成空中菌丝。
有时断裂成短杆状或球状。
◆无芽胞、荚膜和鞭毛,无抗酸性。
◆ “硫黄颗粒”,是放线菌在病灶组织中形成的菌落。
镜检可见颗粒呈菊花状,中央为革兰阳性的丝状体,周围为粗大的革兰阴性棒状体,呈放射状排列。
2.培养特性 ◆培养比较困难,厌氧或微需氧。
初次分离加5%CO2可促进生长。
◆生长缓慢,3~4d可见灰白色或瓷白色、表面粗糙而不规则的菌落。
多次移种形成光滑型菌落,白色、柔软、易于钩取。
◆液体培养基:3~6d后,下层或底部白色或灰白色生长。
3.生化反应 ◆分解多种糖类产酸; ◆触酶试验阴性(除黏性放线菌外),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
(二)致病性 ◆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属于正常菌群。
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导致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引起面颈部、胸部、腹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等感染,最常见为面颈部感染。
大多呈慢性无痛性过程,常出现多发瘘管,排出的脓性物质中含有硫黄颗粒,此即为放线菌病。
◆从呼吸道进入肺,或由外伤或昆虫叮咬引起皮肤放线菌病。
放线菌与龋齿和牙周炎有关。
(三)微生物检验 1.标本采集 ◆主要采集脓液和痰液或活检组织。
◆检查标本中有无“硫黄颗粒”。
2.直接镜检 ◆ “硫黄颗粒”:典型的放射状排列的棒状或长丝状菌体,边缘有透明发亮的棒状菌鞘,即可确定诊断。
◆革兰染色、镜检:颗粒的中心部菌丝体染色为阳性,分枝状菌丝排列不规则,四周放射状的肥大菌鞘可呈阴性。
放线杆菌胸膜肺炎
传染性胸膜肺炎—防制
预防 疫苗接种:灭活苗、亚单位疫苗、 疫苗接种:灭活苗、亚单位疫苗、弱毒苗 保护期: 保护期:半年 灭活苗不能抵御感染, 灭活苗不能抵御感染,也不能阻止慢性胸膜肺炎 的发生,但可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的发生,但可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饲料 报酬( 报酬(Christopher T. Prideanux)
放线杆菌胸膜肺炎
传染性胸膜肺炎—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变 肺炎:双侧性病变,尖叶、 —肺炎:双侧性病变,尖叶、心叶和膈叶 病变与正常组织分解明显 急性型的后期,肺炎病灶变暗、变硬 急性型的后期,肺炎病灶变暗、 喉头: —喉头:充满血性液体 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肺脏、 —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肺脏、胸膜粘连 肺脏病变逐渐变小、变硬— 肺脏病变逐渐变小、变硬—结节
传染性胸膜肺炎—防制
综合性措施—减少损失
—监测,确定流行的血清型,确定免疫程序 监测,确定流行的血清型, 淘汰、 —淘汰、净化 —生物安全 —早期断奶 —降低饲养密度 —药物
传染性胸膜肺炎—防制
预防 疫苗, 使用抗支原体的药物或接种 MH 疫苗,可以 —保护了肺脏的防御能力 —减少了咳嗽,降低了App排泄到环境中数量 减少了咳嗽,降低了App排泄到环境中数量 App
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病学
使无症状感染猪发生明显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的 重要因素 过去几年母猪群体免疫力和感染率逐渐降低 后备母猪更新率提高,而头胎之前又没有足够的 后备母猪更新率提高, 适应期 断奶日龄的范围扩大 饲养密度加大
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病学
使无症状感染猪发生明显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的 重要因素 —环境质量控制不理想 —设备故障 混合感染疾病爆发, —混合感染疾病爆发,尤其是支原体肺炎 —未遵守生物安全规定 —将无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猪或受更强毒株感染的 猪补充到阳性猪群
放线菌细胞的结构
放线菌细胞的结构展开全文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核生物。
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
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
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
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内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
放线菌细胞的结构与细菌相似,都具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等基本结构。
个别种类的放线菌也具有细菌鞭毛样的丝状体,但一般不形成荚膜、菌毛等特殊结构。
放线菌的孢子在某些方面与细菌的芽孢有相似之处,都属于内源性孢子,但细菌的芽孢仅是休眠体,不具有繁殖作用,而放线菌产生孢子则是一种繁殖方式。
细胞壁放线菌细胞壁的结构组成与革兰阳性细菌相似,其主要成分为肽聚糖,既有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借助β-1,4糖苷键连接成链状结构,再由胞壁酸上的短肽侧链进一步交联成为立体网格分子。
除极个别的例外,放线菌的革兰染色结果一般都为阳性。
在不同种类的放线菌中,短肽侧链上的氨基酸组成略有差异,这些差异常用于对防线菌的分类及鉴定。
可以根据细胞壁中的氨基酸组成不同将放线菌的细胞壁分为六种类型:Ⅰ型——含有甘氨酸和L-2,6-二氨及庚二酸和内消旋二氨及庚二酸;Ⅱ型——含有甘氨酸和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Ⅲ型——只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Ⅳ型——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阿拉伯糖和半乳糖:Ⅴ型——含有蓝氨酸和鸟氨酸:Ⅵ型——含有赖氨酸和天门冬氨酸。
放线菌的细胞壁中还含有一些其他的糖类,如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及马杜拉糖等。
细胞膜放线菌的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包含细胞质及拟核的一层膜结构。
该膜与细菌的细胞膜在结构、化学组成及生物学功能上都极为相似。
细胞膜最重要的作用是选择性地进行营养物质的运输及代谢废物的排除,特别是对于营养菌丝,起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种类十分丰富,在放线菌从周围环境吸收营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放线菌病健康宣教
放线菌病健康宣教
放线菌病概述
放线菌病,又称结核分枝杆菌性病变、结核状病灶,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病。
该病通常侵犯肺部,也可侵犯其他部位,病变组织呈结核样肉芽肿性病变,病理上可见放线菌的排列。
放线菌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放线菌病的症状
放线菌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可表现为慢性持续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咳嗽、咯血等症状。
如果病变侵犯到全身其他部位,还可能出现相应的症状,例如腹痛、皮肤病变等。
放线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放线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治疗方面,则需要根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坚持用药,定期复查。
放线菌病的预防
放线菌病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 避免与放线菌感染者长时间密切接触;
3. 饮食要均衡,保持良好的体质。
放线菌病的健康宣教
针对放线菌病,我们需要进行健康宣教,推广有关知识,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
和防范意识。
以下是一些健康宣教内容: - 加强公众卫生意识,定期参加健康体检,
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 - 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保持阳光充足的环境; - 防止长时
间暴露在尘土多、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如建筑工地、矿山作业场所等; - 若有疑似放
线菌病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病史,接受规范治疗。
通过健康宣教,我们可以帮助公众更深入了解放线菌病,提高对该病的防范意识,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
让我们一起关注健康,共同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放线菌属课件
• 为G+,抗酸性(-)的丝状菌。 菌丝细长无隔,有分枝。 • 培养较困难,生活周期较一 般细菌要长。厌氧或微需氧。 37℃4-6天长出灰白或淡黄色 微小圆形粗糙菌落,多次传 代后变光滑。不溶血。 • 生化反应缓慢,葡萄糖+,触 酶(-),吲哚试验(-)。
• 在患者病灶组织和脓样物质中可见黄色 小颗粒——硫磺颗粒(sulfur granule), 是放线菌在组织中形成的菌落。将硫磺 颗粒制成压片,在显微镜下可见颗粒呈 菊花状。
致病性与免疫性
• 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 受伤是引起内源性感染。 • 所致疾病:化脓性炎症,且多为慢性无 痛性过程。组织肿胀伴有纤维化,并常 伴有瘘管形成,排出硫磺颗粒。 • 感染部位最常见的为颈面部感染。放线 菌还与龋齿和牙周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氏放线杆菌也称为李氏放线杆菌或李 尼尔氏放线杆菌。本菌是由李尼尔(Lig-nieres) 和斯匹兹(Spits)于1902年首次从患类似放线杆 菌病的牛分离得到,主要引起牛、绵羊和猪 颈部软组织、内脏和皮肤感染,发生肉芽肿 和化脓。也是引起牛“木舌病”的病原菌之 一。
1.生物学性状 本菌通常呈短杆状或球杆状,大小为 1.5µ mX 0. 4µ m,但由于培养基的不同,其形态 也有所不同。在含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培养基上墙 养,多呈长杆状或丝状;在含有血液或血清的培 养基上培养,多呈短杆状或球杆状,在肉汤培养 基上培养,多呈链状或丝状。无运动性,无鞭毛、 芽抱和英膜。在肉芽肿和慢性化脓病灶中,可长 成灰白色小颖粒,无显著放射状菌丝。革兰氏染 色阴性,无抗酸性,石炭酸复红染色呈两极着色。 该菌为需氧和兼性厌氧,最适培养温度为 37℃,最适pH值为7.6。对营养要求高,在含有5% 血液或10%血清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该菌不溶 血。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不需要V因子。
氧化酶和磷酸酶试验阳性,产生硫化氢, 能基质、脲酶试验阳性,甲基红试验为阴性。 抗原结构复杂,有耐热抗原和不耐热抗 原之分。耐热抗原又称菌体抗原,根据其结 构可将林氏放线杆菌分为6个抗原型。耐热抗 原又称表面抗原,是菌体周围的一些黏性物 质。该菌的环境抵抗力弱,60℃ 15min以及 常用消毒剂、日光、干燥等均可杀死本菌。 此外,该菌对四环家、链霉索、氯霉素及磺 破类药物敏感。
一、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又名猪胸膜肺炎嗜 血杆菌或副溶血嗜血杆菌,后经DNA杂交试验 证实该菌与林氏放线杆菌有很高的同源性, 故而将其列入放线杆菌属中。它是引起猪放炎为特征,主要侵害2~5 月龄、体重30~ 6 0k g的猪,以具高度传染性, 常呈急性或最急性经过,发病率、死亡率均 在50%以上,是集约化猪场常见的甫要猪病 之一。
1.生物学性状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为2种生物型。光学显微镜 下,生物Ⅰ型为小杆菌,具有多形性。培养时需要加 人V因子(辅酶Ⅰ,NAD)。不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 在含5%绵羊血琼脂平板上于37℃培养18~24h后,可见 光滑、湿润、圆形的针尖大小的菌落,在巧克力琼脂 平板上的菌落稍大些。生物Ⅱ型菌比生物Ⅰ型菌大, 并且具有两极浓染性,生长不需要V因子,能在麦康 凯培养基上生长。在绵羊血平板上,胸膜肺炎放线杆 菌可产生稳定的乒溶血。该菌兼性厌氧,革兰氏染色 阴性,不形成芽抱。 该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糖、甘露醉、 蔗糖、木糖和果糖产酸,尿素酶试验、硝酸盐还原试 验和CAMP试验均为阳性,硫化氢试验、V-P试验和 MR试验均为阴性。
目前该菌有14个血清型。生物Ⅰ型中含有12个血 清型(1-12型),其中5型又分为5a和5b两个亚型.生物Ⅱ 型中含有2个血清型(13型和14型),其致病性比生物I型 要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包括英膜多 糖(CP),脂多据(LPB)、外膜蛋白(OMP)、细胞毒素(Apx)、 转铁结合蛋白(TBP),酶蛋白等。细胞毒素是本菌最 重要的致病因子,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可产生3种细胞 毒素:ApxⅠ,ApxⅡ,APXⅢ。 人工感染或自然感染均可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感染后10-14d可检出血清抗体,抗体水平在感染后4-6 周达到高峰。 该菌抵抗力弱,对常用消毒剂敏感,60'C5-20min 即可杀死,但对结晶紫和杆菌肚有一定的抵抗力。
第七节放线杆菌
放线杆菌属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杆状、球 杆状或纤细丝状多形性的细菌。
生长发育时均带有钻性,除极少数种(伴 放线杆菌)外,所有动物都是自然宿主。在临 床.几较重要的种有7种,即猪胸膜肺炎放线杆 菌、李尼尔氏放线杆菌、马驹放线杆菌、猪 放线杆菌、英膜放线杆菌、罗氏放线杆菌和 精液放线杆菌(图9一7)。
2.微生物学诊断 直接镜检 取病死猪肺坏死组织、胸水、 鼻及气管渗出物做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镇检,可 见革兰氏阴性两极着色的球杆菌。 分离 培养该菌确诊需取上述病料接种巧 克力琼脂或绵羊血琼脂,置5%CO₂, 37℃过夜培 养。如有溶血小菌落生长,应进一步做CAMP试 验,检测其脉酶活性及甘露醇发酵能力。对血清 型的确定,可进一步做琼脂扩散试验或直接凝集 试验鉴定分离株的血清型。 防治 该病的治疗一般首选青霉索。免疫 防治可用本地血清型的分离株,制成灭活苗就地 使用.同时通过时结群血清抗体检测,淘汰阳性 猪,建立净化猪群。
该类细菌为球形、卵圆形或杆状。以杆状为 主,大小在0.4~1µ m。偶尔也见长丝状,特别是 在含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培养基上培养,菌休最长 者可达6µ m。多以单个或成对排列,很少形成链 状。不形成芽抱,无运动性,除荚膜放线杆菌和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外,绝大多数放线杆菌不形成 荚膜。 兼性厌氧,有机化能营养,发酵型代谢口最 适培养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5。 除猪放线杆菌能产生黄色素外,其他放线杆 菌一般不产生色素。能利用葡萄糖和果糖,在 24h内产酸不产气。不能发酵卫矛醇、肌醇和菊 糖。MR试验阴性,不产生能基质,能还原硝酸 盐。
2.微生物学诊断 直接检查 取脓汁或脓肿内容物,用灭菌生理盐 水冲洗数次,挑取灰白色小颗粒,置于载玻片上,于 高倍镜下观察。可见小颗粒表面有棍棒状凸起,并呈 放射状排列。加1-2滴15% KOH溶液于颗粒上,另取一 盖玻片用力压碎颗粒,若颗粒已钙化可先加稀盐酸溶 解后再压。压碎后经革兰氏染色,可见集聚在一起的 细菌,并呈放射状排列,短杆状,无菌丝,革兰氏阴 性。牛放线杆菌颗粒中的菌体呈丝状,具分支,革兰 氏阳性。 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脓汁、脓肿、淋巴结或其他 病变组织内的小颗粒,置于已灭菌的乳钵中磨碎,接 种血琼脂平板和肉汤培养基,经37℃24-48h培养后, 观察菌落和生长情况,并进行生化试验,与牛放线杆 菌做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