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礼仪
第七章第一节 佛教礼仪
浴佛节 四月初八
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
四、佛教礼节与禁忌
进入佛教寺庙时以靠左行 为礼,忌居中直行;
以仪表整洁、举止安静为 礼, 忌喧哗吵闹、敲打钟 鼓、触摸经书、指点佛像, 甚至将荤腥食品带入寺内; 烧香拜佛时以单数为礼, 忌双数; 与僧尼交谈时忌谈论其他 信仰与宗教;
26
★像牛粪 宋代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 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 子怎么样?’‘好庄严,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非常 高兴。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你看我坐的 姿势怎么样?’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 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 禅师被自己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东坡心中以为赢 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 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道:‘哥 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东坡眉飞色舞,神 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苏小妹天资超人,才华出众, 她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正色说:‘哥哥!你输 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 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二、佛教礼仪
(1)受戒:佛教教规因教派不同而不完全一 样,但基本教规相似,包括(十戒):不杀生、不 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听歌舞、不 睡高床、不着彩衣、不蓄财宝、过午不食共10种 根本戒律,教徒一旦破戒就失去了在寺院修行的 资格而要被逐出教门;
19
( 二 ) 顶 礼 ( 五 体 投 地 )
作业:
1.四大佛教、道教名山是什么?
2.佛教的仪式有哪些? 3.佛教的主要节日有哪些?
★八风吹不动 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 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 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 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注:八风是指吾人 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 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 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 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著「放屁’ 两个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 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 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 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 ‚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苏东坡惭愧不已。
佛门礼仪基本内容
佛门礼仪基本内容
佛门礼仪基本内容
一、礼佛
礼佛是一种礼仪形式,其核心是佛教徒把自己的心,对佛菩萨的恭敬和尊重表达出来。
在佛教徒的礼仪中,礼佛一直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
二、礼诵佛号
在礼佛的同时,一般会一边礼诵佛号,即诵读佛教徒们所敬仰的佛菩萨的名号。
佛号不同,礼诵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一般情况下,礼诵佛号会在礼佛的后面作为补充,增加礼仪的仪式感。
三、礼让佛像
礼让佛像是在礼佛时稍作停顿,并向佛像三鞠躬的一种礼仪形式。
一般情况下,佛教徒在礼佛的后面会稍作停顿,并向佛像三鞠躬,表示敬仰和恭敬。
四、礼诵佛经
礼诵佛经是在礼佛过程中,把佛教徒们所信仰的佛经经文诵读出来的一种礼仪形式。
一般情况下,佛教徒在礼佛的后面会礼诵佛经,以表达他们对佛菩萨的敬意和崇敬。
五、香烟袋
香烟袋是在礼佛的时候洒灰拜佛的一种礼仪形式。
一般情况下,佛教徒在礼佛的后面会洒灰拜佛,以表达他们对佛菩萨的敬仰。
洒灰的时候,会用袋子装着灰头的香烟洒在佛像脚下,表达自己的尊重。
佛教基本礼仪
佛教基本礼仪Happy childhood is the best, June 12, 2023佛教基本礼仪 1、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走,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2、拜佛: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用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拜用,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3、阅经: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方可随便坐看,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经上; 4、拜僧:见面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忌直称为"出家人"、"和尚";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两手合一,微微低头,表示恭敬,忌握手、拥抱、摸僧人头等不当礼节;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礼,不可再继续强拜,凡人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 5、法器:寺中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不可戏动; 6、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毕,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佛教的起源及发展2007-06-26 22:56:51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后分化为大乘、小乘两派;小乘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正式名称“巴利语经典系佛教”;约在公元3至6世纪,佛教由印度或斯报应等有利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基本思想和教义有四缔五蕴、十二因缘、三法印、轮回、业报;其经典总称三一、经藏,傣语“苏点大比打嘎”;二、律藏,傣语“维乃压比打嘎”;三、论藏,傣语“阿皮坦玛比打嘎”;另外还有许多藏外典籍;南传上座部佛教要求僧侣、信徒严格遵守十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说谎不记前仇、不酗酒、过午不食、不观听歌舞、不戴花不抹香水、不坐高处、不积蓄金银财宝;西双版纳的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寺、布萨堂戒堂、佛塔三大建筑,特节,就是傣即“关门节”和“开门节”;整整3个月为净居斋戒期;3、赕,即布施;是信众对寺僧的捐献活动;节4、“毫干”,即禁忌日,时间在傣历2月份;5、“播帕”,即升和尚;6、“痕帕洼”,即祭佛山;7、“松桑卡”,时间傣历 5月15日,为比8、“播董”,即竖旗杆;9、“机光罗”,即烧白柴堆,祝贺帕召升天;傣族、布朗族的每个男子到七八岁左右,都要到佛寺当一段时间和尚,才有结婚、成家立业的权利和义务,否则,被人瞧西藏佛教的起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天竺,相传于公元前六世纪由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佛教是在古印度奴隶制度下,社会突;在政治安人,受着问题上,形苦闷,产生提树;菩提是一个相当谛;“谛”成世间人生然随之断无为、安懦的思想;巧妙地掩盖才能长寿,报;“施佛佛教在进一步分析苦难和造成苦难的原因时,提出了“十二因缘”说;认为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存在都是依赖于某种条件的,名和色,就“有”,由果;识、名为剥削阶级应”,佛教“六道”是狱;这种说广大的僧别人,所以欺骗性;的反对;后也都要归到教派为“显孔雀王朝时泰国、柬埔又与当地的泊尔传入仪式,并形成了自己浓厚的地方特色;这种带有地方特色的西藏佛教,后来被外地人俗称为“喇嘛教”;| | | | | | | |Copyright © 1996 - 2007SINA Corporation, AllRights Reserved新浪公司本期参加“我记录”活动情形数据正在加载中...佛教的节日,在不同教派、不同地区都有所不同;在南传佛教盛行的东南亚国家如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根据上座部的传说,以四月十五日为佛诞生日,同时也是佛成道日、佛涅架日;佛成道以后,到鹿野苑为五比丘开始说法,经过四十九天,即六月初四日为佛初转法轮日;这天,佛教徒应到寺院旋绕佛塔;又,佛诞生后七天,佛的生母摩耶夫人便逝世而生在兜率天;传说佛成道后,曾经有一年到兜率天安居,为生母说法三个月,然后由天上从三道宝阶下来人间,这便是九月二十二日;这天称为“天降节”,各寺也要举行纪念仪式;在藏传佛教盛行的我国藏蒙地区,除了以四月十五日为佛的诞生日、成道日、涅槃日外,西藏拉萨“三大寺”僧众及各地佛教徒,还在藏历正月初三至二十四日举办“传大召”意为大祈愿法会;法会期间进行辩经,考选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格西;并于二月下旬举办规模略小的。
佛教礼仪
离开佛寺时,同样地,先到佛殿礼佛,向佛、菩萨告假,而后再向住持师父或知客师父顶礼告假;完成后,即可离开。谨防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让应行的礼仪只点到为止。倘若寻觅不见住持师父或知客师父,则可免。
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5.点香时不可用口吹火熄。将香插好后,退半步问讯即可、不用一直点头。
6.如看见佛像或经书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
拜佛宜从佛制,其拜法与俗制不同,兹将拜法详述如下:
(一)两手(十指并拢)和掌(斜向上)当胸,站于蒲团之前,两足作八字式,左右足跟距离约二寸左右,足尖距离约八寸;
(二)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团之中心,左掌不动,两膝跨开,跪于蒲团上
(三)以左掌按于蒲团之前左边;
(四)以右掌从中心移于蒲团之前右边,两掌相离六寸许;
6、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完,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3.见有佛像损坏,应予妥当进程,切不可任意堆置:
(1)佛像若有损坏或不洁,应尽量修复,如重新裱褙等,并使其洁净。
(2)如无法修复,纸制者应以恭敬之心火化,并将余灰持往净处掩埋。石雕木刻者,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后,洒散于河川大海,勿使人践踏到。
浅谈我国的佛教礼仪
浅谈我国的佛教礼仪浅谈我国的佛教礼仪佛家礼仪是佛教弟子信仰生活的重要体现,是它们表达宗教情感的重要手段。
佛家礼仪可以分为修持礼节和仪式两大方面:礼节是佛教信众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各种规矩,包括行、住、坐、卧、食、睡等各个方面,有着与一般人生活方式不同的特点。
仪式通常则指寺院中举行的各种法事、法会、典礼。
佛教仪式通常也叫“做佛事”,广义地说,一个人凡是做与佛教有关的'事如求佛、拜佛、诵经等等都叫“做佛事”。
狭义的佛事则指佛教寺院中举行的各种法会、仪式。
佛教礼仪佛教仪式包括各种忏法、法会、佛家节日庆典以及一些专门的修行方式。
佛教仪式有许多固定程序,不能轻易改变,一般须集体配合,在特定的时间,为了特定的目的而举行,集中礼拜、持咒、唱诵等各种日常修行方式。
同时,许多佛教仪式与中国民间习俗相结合,逐渐演化成为民俗文化中的一部分。
佛教习俗礼仪概述:鼓励在家中安置佛像、观音像、西方三圣。
见面时,合十问好。
鼓励食素。
吃饭之前,先行合十感恩。
初一、十五,行佛教礼仪。
庆祝卫塞节,升佛旗,互寄卫塞节卡致贺。
节日(清明节、端午节、盂兰盆节、中秋节、父母亲节、除夕、新年等)行佛教礼仪。
佛化礼品(书签、佛牌、手珠、项珠、佛书)。
佛教艺术(书法、绘画、佛曲、佛教舞蹈、戏剧)佛化弥月。
佛化生日佛化婚礼。
佛化丧礼。
其他庆典(迁居进宅、新张)。
在家修行居士,奉行五戒、八戒。
寺庙、佛团向政府申请拨地设立佛教坟场,为丧家作法事、超渡工作,使佛教深入家庭,深入民间,争取信众。
颁发奖助学金、布施、施医赠药等慈悲利生活动,使佛教深入家庭,深入民间。
佛教礼仪
佛教礼仪1、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走,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2、拜佛: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用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拜用,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
3、阅经: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方可随便坐看,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
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经上。
4、拜僧:见面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忌直称为"出家人"、"和尚"。
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两手合一,微微低头,表示恭敬,忌握手、拥抱、摸僧人头等不当礼节。
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礼,不可再继续强拜,凡人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
5、法器:寺中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不可戏动。
6、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毕,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少林寺旅游提示1..参观少林寺常住院时每一道门槛千万不要踩,因为在佛教里寺院的门槛是有讲究的。
据说踩了寺庙的或者佛殿的门槛会不吉利的;也有说门槛是释迦牟尼的额头化成的,若是踩到,就是对佛祖的不敬。
2.少林寺寺院里的银杏树都是雌雄同珠的,只有一颗单株的银杏树已有1500多年之久,它只开花不结果,被称为罗汉树,没结婚的青年男女千万不要和这个银杏树合影留念。
银杏树上有很多小洞,传说是少林寺的武僧练习金刚一直弹和二指弹留下来的。
3.参观少林寺塔林时,一定要记住,照相的时候千万不要把人和塔林照在一起了,那样是不吉利的,少林寺塔林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坟墓。
4.观看武术表演时,旁边的购物店会里传出吆喝声:“来,凭着手里的门票可以免费来领取一张纪念品”。
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以免上当受骗。
5.少林寺院不需要爬山,没有太多的台阶路,所以不是太累!在看完塔林返程时,如果嫌累可以坐景区内电瓶车返回。
佛教礼仪的内容
佛教礼仪的内容
1、佛弟子之行仪
佛弟子是指学佛的七众弟子,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
如上述所指出的那样,从一学佛开始,就产生了对行为举止的调整,在不同的阶段,而有不同的规矩,从“三皈五戒”直到“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善因法师著《学佛行仪》一书,详细讲述了佛弟子的日常生活当中最普遍的都需要遵守的一些行为规范,有二十四条:敬佛、敬法、敬僧、居庵、事师、事亲、居家、待客、读书、为官、经商、务农、司工、作务、礼诵、坐禅、受食、睡眠、入众、看病、寂居、出外、务丧、住禅堂。
2、一般信众之礼仪
对佛教有好感,也相信佛教所讲的道理,但没有正式成为佛教徒的,我们都把他称为一般信众。
一般人到寺庙里去,虽然不是正式的佛教徒,但为了礼貌起见,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仪,这里分以下几点:入寺、进门、请教、称呼、合掌、问讯、烧香、拜佛、观赏、听经、法会(浴佛、普佛、课诵、忌日、朔望、拜忏、焰口、水陆)、用餐、入厕。
3、佛教礼仪的特性
宗教性:佛教虽然主张现世的自我完善,但是他对佛、菩萨、
老师的崇拜,并且认为通过这种礼仪上的恭敬能够获得善业的美好的果报,这是佛教礼仪具有的“宗教性”一面。
对治性:佛教的戒律分止持和作持:止持是防止过错、叫“诸恶莫作”;作持是努力向上、叫“众善奉行”。
区域性:佛教产生于印度,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性宗教,一般说来有三个系,即传入中国汉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的“汉语系”,也叫“汉传佛教”;传入西藏的“藏语系”,也叫“藏传佛教”。
传入东南亚及我国云南一带的“巴利语系”,也叫“南传佛教”。
在各个不同的地区里,佛教的律制与礼仪也随着各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而产生不同的礼仪,这一点在佛陀时代也是允许的。
恭敬三宝礼仪
恭敬三宝礼仪
恭敬三宝礼仪是指在佛教中对佛、法、僧三宝表示敬意和尊重的一种仪式和行为规范。
三宝分别代表着佛陀(释迦牟尼佛)、佛法(佛陀的教导)和僧伽(出家修行者的团体)。
以下是恭敬三宝的一般礼仪:
1. 佛陀:面对佛像或佛塔时,可以合掌向佛像致敬,然后轻轻俯身稍作鞠躬,同时心存敬意和虔诚。
也可以燃香、献花、上供等方式来表示敬意。
2. 佛法:对佛陀的教导表示敬意,可以通过阅读佛经、听取佛教讲座、学习佛法等方式来表达。
学习佛法的过程中要尊重并遵循佛陀的教导,以实践和应用佛法。
3. 僧伽:对僧伽表示敬意,可以向僧侣祈福、给予布施、提供食物等。
在寺庙或僧院参拜时,要保持安静、恭敬的态度,不要打扰僧侣的修行和寺庙的宗教仪式。
总之,恭敬三宝礼仪是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敬意和虔诚,体现了对佛教信仰的尊重和奉行。
寺庙相关礼仪知识点总结
寺庙相关礼仪知识点总结1. 拜佛姿势在寺庙中拜佛时,要注意拜佛姿势。
正确的拜佛姿势应该是蓮花坐姿,即坐在蓮花座上,双膝着地,双手合十,身体挺直,目视佛像或菩萨。
在蓮花坐姿中,双手合十代表着虔诚的心与尊敬的态度,双膝着地代表着虔诚的敬畏之心。
在寺庙参拜佛像时,应该尽量保持蓮花坐姿,不可随意行动。
2. 礼佛流程在寺庙中礼佛时,有着一定的礼佛流程。
一般来说,首先要以禅定、念经或焚香等形式净心,给自己创造一个恭敬净土,尊重佛陀、菩萨和众僧,然后行至供养佛塔或佛像前,双手合十,合掌礼佛,闭目默念《南无阿弥陀佛》或其他佛号。
接着献上供品,可以是水果、鲜花、糕点等,表达对佛的敬意和尊重。
最后进行三顶礼或深深鞠躬,表示虔诚地尊敬和归依佛陀。
3. 礼仪仪式寺庙中的礼仪仪式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佛教徒们向佛陀、菩萨祈愿、祈福的重要机会。
在一些节日或特殊日子里,寺庙会举行一些盛大的礼仪仪式,如放生仪式、禅修闭关仪式、佛诞节等。
在这些仪式中,信众们要按照规定的仪式进行礼拜、供养,诵经忏悔,以此来祈愿自己和家人平安幸福,消除业障,得到佛祖的加持和庇佑。
而在这些仪式中,也会有一些特殊的礼仪动作,如盘膝坐禅、敬香供养、圆满三礼等,在进行这些礼仪动作时,信众们要尽量保持专注、端正的状态,以此来表达对佛陀的尊敬和敬畏之心。
4. 参与寺庙活动的一些注意事项在参与寺庙活动时,一些注意事项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应该尊重全体僧侣和信众,不能大声喧哗、随意打闹,要保持恭敬、安静的状态。
其次,要尊重寺庙的规章制度和仪式要求,不得擅自行动或者干扰到其他人。
再者,要注意保持清洁卫生,维护寺庙环境,不可乱扔垃圾,损坏文物和建筑。
最后,要尊重僧侣和其他参与者,不得侵犯其他人的隐私和权益,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5. 寺庙礼仪的意义寺庙的礼仪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通过参与寺庙礼仪,信众们可以收获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增强对佛陀的信仰和敬畏之心,有助于净化心灵,修正恶业,增长智慧,提升自身修行的境界。
佛教的礼节、敬师拜佛仪式
佛教的礼节、敬师拜佛仪式佛教的礼节来源:佛教有哪些礼呢?这必须先谈到佛教的内容。
佛教的内容,便是佛、法、僧三宝。
因此,佛教主要的礼节,便是佛、法、僧三宝。
因此,佛教主要的礼,也就是在于:佛教徒面对佛、法、僧三形容词时,要如何的应对。
1、对佛应有的礼节先谈到佛教对佛应该有的礼节。
佛是指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以及由他所说出、记载在经典中的十方诸佛。
譬如: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等等。
以释迦牟尼佛来说,他是佛教的创立者,我们今天所以能听闻佛法,受到佛教的滋润,必须先感谢他。
对于十方诸佛来说,我们是人格的圆者——同时,他们对于我们,以及一切众生,都有一颗无比慈悲的心,对于十方诸佛,我们给予一样的恭敬,也是身为佛教徒应有的礼貌。
如此,对于佛——当我们见到佛陀时,应该有怎样的礼节呢?在释迦牟尼佛诞生的印度,是要行五体投地的大礼,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顶礼”。
顶礼就是以头面向地礼佛足;这是一种最恭敬的仪式。
因为,人所最高贵的,乃是头顶,而人最卑下的,则是双足。
以最高贵的头部顶礼在佛足前,自然,是表示了内心无比的恭敬。
佛陀在世时,佛教徒见了佛陀,除了五体投地的顶礼之外,还有在顶礼之后,绕佛地仪式。
这应该是表示信徒对佛陀的仰慕了。
如今,佛陀的化身早已入灭,现在,我们所能够见到的,只是佛陀的塑像或纸像,但是佛教徒对佛陀的敬仰,并没有因而稍减。
佛教徒见了佛像,如果是在寺院、或者供佛的地方,仍然行五体投地的顶礼,把佛像当作佛陀的金身。
站在信徒自身来说,有一份恭敬,便有一份功德;同时,顶礼也是折伏我慢的一种方便,何乐而不为呢?因此,佛教徒在见了佛像,不论是在寺院里、或在个人家庭里,都以行五体投的顶礼为正式的礼节;就算不顶礼起码也要行个问讯礼。
这就像我们在路上,遇到了长辈了,总是要趋前打个招呼、行个鞠躬,或者,点个头,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视若无睹,我行我素而过,就会给人一种贡高我慢,没有教养的感觉。
相信谁都不愿意给人这种不良的印象吧?2、对法应有的礼节法指佛法。
佛门基本礼仪规范_社交礼仪_2.doc
3、筷子--谓之凤点头。
五、讲堂规约(一)闻法的心态-殷重渴望的盆,方能满装智能法音,开创自在的人生。
(二)闻思修-专注的听,仔细的想,行我所知,才能达到闻法的真义。
(三)独坐的威仪-抬头挺胸,端坐摄心,会让你听得更深入,更清楚。
(四)桌面整洁-桌面是摆放经书的道场,保持桌面整洁,就是恭敬佛法的具体表现。
第六节、供僧僧者为众生之良友福田,所以称为“福田僧”,能令众生植福故。
昔日目犍连尊者,为求亡母脱离饿鬼之苦,佛陀告之于七月十五日结夏圆满之佛欢喜日,设大斋会供僧,以盂兰盆盛物,等心供之。
以此供僧功德,目犍连母得脱恶道,此是七月盂兰盆会之由来。
故知以神通著称的目犍连尊者尚须假供僧之德度脱亡母,更何况一般凡夫;故佛弟子亦应修供僧法以积己之福。
供僧除于盂兰盆会行之以外,可随时于所知的僧寺供养,或平时、或节日、或僧做大斋会集百千僧时,佛弟子均可随喜参与,随力供养。
供养物以斋饭菜茹、水果、衣服、日用品、金钱等皆可。
供僧宜以僧团为单位,于现前僧众不论僧尼、老少,学问高低,皆以平等心供养之。
供养时,亲手一一奉之;若女众供男众或男众供女尼,则应以小盘垫之,勿亲触,以表对僧戒恭敬之心。
若供僧斋饭居士宜随待在旁,待僧食毕祝愿后方离。
所余饭菜,若僧舍于白衣居士则可共分食之。
供僧重在以恭敬心供养,供养物则随力所能,若多亦无妨。
既以供养之物则随僧受用,因佛弟子发心供养,则功德已成就,余则不应妄动心念过问僧众之使用。
第七节、放生放生是佛弟子履行菩萨道的方法之一。
佛门对三恶道众生种种济度方法,譬如饿鬼道众生,以焰口、蒙山济之;地狱众生有地藏法门度之;而对畜生道众生,最直接的方法即时给予生命的救度——放生。
虽然畜生身苦,但蝼蚁尚且贪生,侳生对生命的执着,对死亡的恐惧,尤其是被宰杀的痛苦,可说是世间之至苦。
是故佛弟子应常行放生,以免畜生受于极苦。
入生应于有因缘时随时力为之,如遇畜生受缚或将被杀,应及囬救之。
若举行放生法会,则应避免商人事先大肆搜捕供用,而失放生之精神。
拜佛的礼仪和规则
拜佛的礼仪和规则
拜佛的礼仪和规则可以因不同佛教传统、地域和习俗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拜佛礼仪和规则:
1. 当进入寺庙或佛堂时,要脱鞋,以显示尊重。
2. 在靠近佛像或佛塔时,最好保持安静和肃静的姿态,尽量避免说话和嬉闹。
3. 在拜佛时,双手合十,头微微低下,表示虔诚。
4. 拜佛时可以持花、水果、香等供品,将其摆放在佛前,以示敬意。
5. 供品应放在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并保持干净和整齐。
6. 在拜佛之前,可以先洗净双手和口,以示尊敬。
7. 拜佛可以自由选择所希望得到的加持和祈愿,可以默念佛号或心诵经文,表达自己的诚意和愿望。
8. 在进入寺庙或佛堂时,请遵循佛堂或寺庙的规定和要求,包括衣着要得体,不应穿着暴露或过于华丽的服装。
9. 尊重僧众和其他信众,不得干扰其他人的心绪和仪式。
10. 遵守场内的禁令和规定,如禁止摄影、禁止吸烟等。
11. 拜佛之后,可以向僧侣请教有关佛法和修行的问题,并向他们学习佛教教义和实践。
这些礼仪和规则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参与佛教活动或前往佛堂拜佛之前,最好了解当地的习俗和规定,以避免冒犯他人或冒犯佛教的教义。
入庙拜佛烧香的顺序与注意事项
入庙拜佛烧香的顺序与注意事项无论善男信女,还是文人游客,进入佛教寺院,通常应注意以下礼仪。
1 、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迄边行走。
入殿门里,帽及手杖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
切勿放在佛案上。
2、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向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去礼拜;凡有人礼拜,不可在他的前头走过。
3、阅经: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宜端坐阅读。
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
衣帽等物,尤其不可放在经上。
4、见僧人:见面称法师,或称大和尚。
向他顶札时,假若他们一拜,不必再继续强拜。
凡人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
5、法器:寺中钟鼓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乱动。
6、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
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打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说话。
如不能听完,可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呼他人退出。
注意了: 香不能叫“买”而应该叫“请”.烧香注意事项:在寺庙内有很多菩萨,如果你愿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过去,如果时间不允许,只需在大雄宝殿前烧.步骤如下:自己请自己的香,不能由别人付香火钱.最好用自己的火点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烧),面朝大殿的大门(现在为了防止火灾,一般不可以在大殿里烧香了),双手轻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烧的火随即会熄灭,千万不能用嘴去吹灭.上香时先上香后礼拜,很多人抓着一大把燃着的香到处拜,滚烫的香灰在寺院到处飘着,阵阵浓烟熏着人们的眼睛,以为香越高,越大把心越诚,这些都是不懂的表示,其实三根香就够了,敬在一个炉中即可,“万佛一炉”然后经过没一座佛堂时,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没有诸多讲究,最主要你有没有清净自心。
把香举至额头一般高,闭眼许愿;然后三拜.(举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右转,面朝东方(一般大殿的门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许愿,三拜;然后朝南,朝北.拜完后即可将香插到香炉内,注意:应该用左手燃香,因为右手杀生,左手相对来说要平和,不可往香炉内一丢了之.女人大姨妈来的时候不要去上香.进庙烧香,意思是点燃自己的心香,点灯是点亮自己的心灯,这时就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
中国宗教礼仪
中国宗教礼仪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宗教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宗教礼仪作为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以佛教和道教为例,介绍一些中国宗教礼仪相关的内容。
一、佛教礼仪佛教在中国传播已有千年历史,其礼仪也因地制宜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礼仪。
以下是几个相关的礼仪。
1、拜佛礼拜佛礼在佛教中是最基本的仪式之一,每到佛教寺庙,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合十礼拜。
其具体礼仪包括拜佛说愿、三叩首、跪拜、起身、回向等步骤。
2、礼佛菜佛教寺庙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那就是礼佛菜。
大多数寺庙都会有一个专门的位置用来供养佛菜,以此来表示敬意和感恩。
佛菜通常由蔬菜制成,比如莲藕、莲子、莲心、莲花等,象征着菩萨的圣洁和慈爱。
3、放生仪式佛教中有一个重要的慈善仪式,那就是放生仪式。
放生仪式意为“放生无边,智慧广大”,是佛教中修福积德的一个仪式。
在仪式中,信众会将被苦命的生物,比如蝉、鸟、龟、鱼等,放生到自然环境中去,以此来赎罪和修德。
二、道教礼仪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之一,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礼仪和仪式。
以下是几个相关的礼仪。
1、道士普渡道士普渡是道教传统的一种礼仪。
通过念经、燃香、散花、祝福等方式来为过世的亲属、朋友或者路人超度,让他们早日超脱苦难,重返人间。
2、道教戒律道教戒律是道教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
在道教中,戒律被认为是修炼的基本要求之一。
戒律具体内容包括节欲、勤念、慈善、静坐等等。
3、道教冥婚道教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礼仪,那就是冥婚。
冥婚是为了解决在世无法成亲的人的问题,让其在阴间和配偶团聚。
冥婚主要包括请帖、婚宴、婚礼等环节,但是参与该仪式的人数通常较少。
总的来说,中国宗教礼仪在佛教和道教中有着独特的内容和形式。
这些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让信众得到精神寄托,更是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礼仪
3、禁忌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五 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 妄语戒,饮酒戒。因此,同出家人共 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同桌就餐时, 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 劝酒,或者劝吃肉,也不宜提议同僧 人干杯(茶、饮料等);与僧人交往 时,不宜问是否已经结婚之类的话, 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 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场所活动。 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 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 他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 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 齐,不能穿背心、打赤膊或穿拖鞋等。女 士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们不要随意到关闭的地方去。
三 、 佛 教 的 节 日
渐 指 曲 合 在安 尖 , 十 合定尽,合置轻: 十的量能双于轻 的作放够掌胸合 同用松凝时前起 时。,聚,约双 又 让心双呈掌 蹲 气神眼四, 下 息,下十手 , 往排垂五指 则 下除目度并 为 沉妄光。拢 行 ,念注 , 大 以。视 手 礼 达 合 肘 。 到 掌 自 逐 的 然 弯 3. 2. 1.
佛 教 礼 仪
一 、 佛 教 简 介
二 、 佛 教 礼 仪
Hale Waihona Puke 三 、 佛 教 的 节 日
回边世 度起 ””间 ,源 佛。,一佛创于 佛 教 主切教始公 教 的 张皆认人元 , 经 “是为是前 是 典 因苦,释世 世 是 果,人迦纪 界 “ 报即生摩 上 大 应所的尼公 最 藏 ”谓本。元 古 经 、的质 前 老 ” ““就 世 的 。 生苦是 纪 宗 死海“ 的 教 轮无苦 古 之 ” 印一 , , 6 5
五体投地
又作五轮投地、投地礼、接足 礼、头面礼、顶礼。本为印度所 行之礼法,据大唐西域记卷二所 载,印度所行之礼敬法共有九种, 其第九种即五体投地,为所有礼 法中之最殷重者。其后佛教亦沿 用此一礼法,并以之表礼敬之最 上者。所谓五体,指两手、两膝、 头顶等,亦称五轮。其行礼之法, 先以右膝着地,次下左膝,再次 两肘着地,两掌舒展过额,其后 头顶着地,良久一拜。除实际之 投地礼外,一般亦以此语表示对 他人极度敬重推崇之意。
佛门基本礼仪规范
佛门根本礼仪标准佛门根本礼仪标准是指在文化和仪式中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行为准那么。
佛门根本礼仪标准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观念,尊重传统,增加人们对信仰和修行的理解。
下面是关于佛门根本礼仪标准的一些内容和解释。
1.双手合十双手合十是中最根本的礼仪动作之一。
双手合十表示对佛法的尊重和敬意,也是一种表达信仰和忠诚的方式。
当参拜佛像、____或圣地时,应该合掌鞠躬,并说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或其他祈愿语。
2.脱鞋进入佛堂进入佛堂时,应该脱鞋以示尊重。
佛堂是供奉佛像和祭拜佛菩萨的地方,是一个神圣的场所。
脱鞋可以防止带来外界的不洁和玷污。
3.穿着整洁佛门依律要求信众要穿着整洁,裸露的身体不得进入佛堂,制止穿着暴露和不体面的服装。
这是对文化的尊重和对场合的恰当表达。
4.守静默在佛堂或举行仪式时,应保持肃静,不发出喧哗声,以免干扰别人的修行和信仰。
这也是对场合的尊重和反思内心的重要方式。
5.恭敬佛像在佛堂或其他供佛的场所,应该对佛像表示恭敬。
可以合掌鞠躬或双手合十,同时可以默念佛号或祈愿语。
不要用手指触摸佛像,以免玷污。
6.尊敬____对____表示尊敬也是佛门根本礼仪之一。
当见到____时,可以合掌鞠躬并说一声“阿弥陀佛”或其他礼节语。
在与____交流时,要保持恭敬和严肃,尊重他们的修行和知识。
7.遵守寺院规定进入寺院时,应该遵守寺院的规定和管理。
例如,制止破坏、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
这是尊重场所和其他修行者的表现。
8.参加修行仪式假如有时机参加修行仪式,应该遵循仪式的要求和指导。
跟随____的指示,合掌鞠躬,听诵佛经和佛号,忠诚祈愿。
9.承受教导在场所或与____交流时,应虚心承受教导和指导。
听取教义的讲解和解释,学习正知正见,增长修行和开悟的智慧。
10.行善积福倡导行善积福,提倡慈悲和蔼意的行为。
尊重别人、帮助别人、慈祥动物等,都是佛门根本礼仪的重要组成局部。
通过行善积福,可以增长信心和菩提心。
佛门根本礼仪标准的遵守可以有助于培养修行者的忠诚心和蔼行德,增加对文化和传统的尊重和理解。
佛门礼仪分享心得
佛门礼仪分享心得佛门礼仪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佛教修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佛门中,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心灵的表达和修行的体现。
以下是我在佛门礼仪方面的一些心得分享:1. 入门礼仪:进入寺庙前,应礼貌地称呼出家人,并尊称法师或师父。
进入殿堂后,不应大声喧哗或打闹,应保持安静和肃穆。
如果需要帮助,应该礼貌地询问出家人或居士,而不是自行其事。
2. 着装礼仪:佛教注重清净和简朴,因此在进入寺庙或与佛教相关的场合时,应该穿着整洁、得体的衣服。
特别是出家僧人,应该穿着朴素、整洁的僧衣,以体现佛教的庄严和肃穆。
3. 合十礼仪:合十是佛教中常用的敬礼方式,也是佛门礼仪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当与出家人或居士交流时,应该合十致意,表示尊重和感恩。
同时,合十的姿势也应该正确,双手合十时应手心朝上,手指并拢,头部端正,表情虔诚。
4. 礼拜礼仪:佛教中礼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行方式,因此佛门礼仪中也包括礼拜僧人或佛像。
在礼拜时,应该虔诚、专注,心中默念佛号或咒语,以示感恩和敬仰。
同时,礼拜的姿势也应该正确,礼拜时应该膝盖着地,双手合十,头部低下,以示谦卑和敬畏。
5. 饮食礼仪:佛教中注重素食,因此在与出家人或居士用餐时,应该按照佛教的饮食习惯用餐。
如果非素食者,应该事先告知出家人或居士,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困扰。
同时,在用餐时,应该谦虚、自律,不浪费食物,以体现佛教的简朴和节约精神。
以上是我在佛门礼仪方面的一些心得分享。
佛门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心灵的表达和修行的体现。
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佛门礼仪,不仅可以体现自己的修行水平,更能够增加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心。
礼佛的规矩
礼佛的规矩礼佛是佛教信仰者表达虔诚和敬意的一种方式,也是修行佛法、领悟心性的重要途径。
礼佛的规矩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礼佛规矩:1.礼拜佛像:礼拜佛像是一种表达对佛的敬意和虔诚的方式。
在礼拜佛像时,应该双手合十,低下头,同时口中默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礼拜佛像不仅是对佛的敬意,更是一种修行,通过这种仪式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修行境界。
2.供养佛像:供养佛像是一种表达对佛的敬意和虔诚的方式。
在供养佛像时,应该将供品放在佛像前,同时口中默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供养佛像不仅是对佛的敬意,更是一种修行,通过这种仪式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修行境界。
3.遵守戒律:佛教有五戒与十善,五戒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
十善实际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细化,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这些都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规范,是每个佛教信仰者必须遵守的戒律。
4.念佛号:念佛号是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
在念佛号时,应该保持专注,不要被外界干扰。
同时要遵循佛法的教义,不要执着于表面的形式。
念佛号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修行境界,让自己更好地领悟佛法。
5.诵经:诵经是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
在诵经时,应该了解经文的意义,不要只是机械地诵读。
同时要遵循经文的教义,将其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诵经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修行境界,让自己更好地领悟佛法。
6.打坐:打坐是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
在打坐时,应该保持身心安静,不要被外界干扰。
同时要专注自己的呼吸和内心,不要执着于虚幻的妄想。
打坐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修行境界,让自己更好地领悟佛法。
7.放生:放生是佛教信仰者表达慈悲和爱心的一种方式。
在放生时,应该了解所放生物的习性和环境,不要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
同时要遵循放生的规范,不要过度放生或放生有害生物。
放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修行境界,让自己更好地领悟佛法。
总之,礼佛是一种修行方式,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和仪式。
在礼佛时,应该保持专注和虔诚,不要被外界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佛教的发展
七.一般信徒之行仪
•
对佛教有好感,也相信佛教所讲的道理,但没有 正式成为佛教徒的,我们都把他称为一般信众。 一般人到寺庙里去,虽然不是正式的佛教徒,但 为了礼貌起见,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仪。
• 这里分以下几点:入寺、进门、请教、称呼、合 掌、问讯、烧香、拜佛、观赏、听经、法会(浴 佛、普佛、课诵、忌日、朔望、拜忏、焰口、水 陆)、用餐、入厕。
• 公元前1世纪,斯里兰卡出现了两个佛教派别:大寺派和无畏山寺派。 • 大约在2世纪末,佛教从中国传入越南 • 3世纪上半叶大乘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在无畏山寺派中又分出了南寺 派。 • 4世纪后半叶佛教由中国传入朝鲜高句丽 • 5~6世纪时,佛教传入扶南(早期柬埔寨),当时大小乘兼传 • 6世纪,佛教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此后一直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 • 7~8世纪佛教分别由印度和中国汉族地区传入中国西藏.(7世纪以后, 印度密教开始流行,到8世纪以后,与印度教相接近) • 10~14世纪,越南佛教进入兴盛时期。泰国和缅甸佛教对越南佛教也 产生影响。 • 18世纪曼谷王朝诸王都笃信佛教 • 19世纪中叶以后,拉玛四世对佛教进行改革,形成新旧两派,绵延至 今。
五.佛教的禁忌
• 一方面是针对僧人和僧团的 • 佛教规定出家人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 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 “荤”和“腥”。“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 菜;所谓“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 甚至蛋。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饮酒、不吸烟、 不结婚,不蓄私财等。 • 另一方面是针对在家修行者的 • 对于在家的居士,佛教只要求在每月一定的日子 里实行一种克制的生活,即不涂香装饰,不观听 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
六.佛教弟子之行仪
佛弟子是指学佛的七众弟子,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尼、 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行仪主要有两种: (一)合十 • 佛教徒常用的礼节。左右双手合掌,十指并拢,置于胸前, 身体微躬,以表示由衷的敬意。 (二)五体投地 • 为佛教最高礼节。“五体”指头、两肘和两膝。按佛教规 矩,在行顶礼时,要五体投地。其具体做法是:立正合掌, 先以右手撩衣,屈两膝并着地,尔后两肘着地,接着头着 地,最后两手掌翻上承尊者之足。礼毕,收顶头,收两肘, 收两膝,起立。藏传佛教的五体投地礼则幅度很大。传说 五体投地礼为阿难所创。
四.佛教的礼仪节日
• 1、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 • 汉族地区相传农历四月初八为释迦牟尼诞生日,寺庙于此 日举行“浴佛法会”,在大殿中用一水盆供奉太子像(释 迦牟尼诞生时像),全寺僧侣以及信徒要以香汤沐浴太子 像,以纪念释迦牟尼的诞生。 • 2、盂兰盆会(俗称鬼节、农历七月十五日) • 盂兰盆会是根据西晋竺法护译的《佛说盂兰盆经》,为追 荐历代祖先举行的。据该经说,目莲的母亲死后生为饿鬼, 目莲尽自己的神通不能救济其母,佛告知要在每年七月十 五日僧自姿时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即可解脱。 • 3、释迦牟尼成佛日(农历腊月初八) • 佛经中说释迦牟尼的诞生日、出家日、成道日、涅槃日同 是四月初八。寺庙常于成道日这一天举行诵经,并效法释 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取香谷及果实等造 粥供佛,名腊八粥,以此来纪念释迦牟尼成道。后演变为 一种民间习俗,以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吃腊八粥为庆丰年之 意。
三.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 第一个时期是汉代佛教。此期佛教刚传人中国,以佛经翻 译、解说、介绍为主,翻译的主要是禅经和《般若经》。 • 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佛教。 此期佛教被大量翻译, 中国僧侣佛学论著纷纷问世,般若学出现了不同学派,民 间信仰日益广泛和深入。 • 第三个时期是隋唐佛教。此期,是佛教的全盛时期,这时 期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已极为丰富,随着政治的统一 , 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融合趋势的加强,佛教得到空前的 发展,创立了不少新宗派。 • 第四个时期是宋元明清佛教。此期的佛教由盛转衰(主要 指汉族地区),佛教与中土固有文化和民俗进一步融合, 在民间信仰上树立了广泛而牢固的基础。
八.佛教的影响力
•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今已2000年。它深刻的影响着中 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历史上真实的佛教决不是一种孤立 的信仰,它一直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各种哲学思想,民间 的风俗习惯,社会道德乃至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结合任 一起。 • 佛教净化了中国人的心灵,从盛唐开始,佛教与儒家、道 家并列,成为人们政治文化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组成,佛教 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稳定了社会,使人们精神领域更加丰 富多彩,同时,又广泛的被国人用于外交领域,促进了与 周边国家的融通,总之,佛教深远的影响是不可限 • PPT制作者:李普臣 制作者: 制作者 张浩
• 搜集资料:陈妹 吴晶 搜集资料: 陆倩
佛教的礼仪
• 1.佛教的起源
2.佛教的发展 3.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4.佛教的礼仪节日 5.佛教的禁忌 6.佛教弟子之行仪 7.一般信徒之行仪 8.佛教的影响力
一.佛教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