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导学案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学案-高考语文复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考点阐释】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间等手法来突出作品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作品中字句更为精巧。
考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是近几年中高考的次重点和次热点。
【方法探究】对修辞手法的鉴赏,说到底就是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
具体而言就是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修辞手法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1.在复习时要积累古典诗词中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便于在具体语境中作出准确的判断。
2.要洞悉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解答题目时适当加人,增强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如李煜在《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诗句。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以水喻愁,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
如果在解答时将“具体可感”几个字用在答案中会使答案更严密。
3.在解答时安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一、古诗词鉴赏回答问题观书(明)于谦①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②芳客,未信我庐③别有春。
[注]①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②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鞍和笼头的贵美。
③庐:书房。
1.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诗句赏析。
【答案】示例:“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运用比喻修辞,书本好似感情真挚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本诗开篇,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
“活水随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句,用典,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修辞手法。
2.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句意理解)。
3.对情感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教学重难】【考点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能力层级为D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修辞手法。
涉及的范围一般在《考试大纲》里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夸张、排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之内。
第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第三,篇章结构。
“修辞手法” 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点,所以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们普遍热爱语文,对诗词的兴趣非常浓厚,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然而古代诗歌鉴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有畏难情绪,因为诗歌的语言凝练,思维又具有跳跃性,所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题也不够规范,所以应对学生做必要的鉴赏指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结合“诱思探究教学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考虑到高考的要求,重在方法、技巧地点拨和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的训练。
【教学流程】一、导入二、小试牛刀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学生回答,明确分别使用了对偶、比喻、夸张、比拟的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修辞导学案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并熟悉诗歌鉴赏中各类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
2、掌握各类修辞手法于诗歌鉴赏中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设问:1、在高考中我们需要掌握哪些修辞手法?2、诗歌鉴赏中,遇到修辞类考题,该如何作答?一、基础知识复习(一)含义:凡是使句子更加(),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
(二)分类:()()()()()()()()()()()()()()()()(三)详解: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的、()的、()的事物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
表达对象叫(),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叫(),表示相似的词语叫()。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使用比喻修辞,浅显易懂,化()为(),使所表达的事物生动形象。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当做()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可分为()和()两类。
使用比拟,可以使所写的事物形神毕现,栩栩(),引人联想,生动活泼。
特别是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个性,且能使人感到亲切,使所写的事物更具有感染力。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分为用部分代表全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本体三类。
使用借代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揭示事物(),给人启示。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有对称美。
从内容上看,表意集中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使用议论,可使议论内容集中,增强(),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
开头设问,带动();中间设问,承上();结尾设问,深化(),令人回味。
8、反问:用()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2.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3.说明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教学难点:说明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知否知否》(胡夏/郁可唯)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借代、拟人、设问二、带领学生回顾常见的修辞手法含义及作用。
(一)比喻含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
表达对象叫本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表示相似的词语叫比喻词。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二)夸张含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三)对偶含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四)比拟含义: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作用:使物人格化(拟人)或者使人物化(拟物),使描写的人、物更形象生动。
(五)排比含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使语言更富有气势和节奏感。
(六)借代含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分为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本体三类。
作用: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
(七)设问含义: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
作用:开头设问,引入问题,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八)反问含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导学案
班级:_姓名:_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编订人:徒娟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掌握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课前预习案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真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 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一一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一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檣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简析:“檣”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导学案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导学案(3修辞手法)编写人孔祥飞审核人张琪时间班级姓名组别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1.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他表现手法的种类2.掌握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及其他表现手法二.自主学习1、(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3)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4)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6)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7)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8)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
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运用历史故事。
(9)反复:叠字叠词叠句: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
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10)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11)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2016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导学案(教师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回顾古典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1、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杜牧)(夸张)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夸张)4、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杜牧《题乌江》)(反问)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叠词)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拟人)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拟人)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对比)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对比)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设问)11、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1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拟人)14、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对比)1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设问、借代)16、“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1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刘禹锡)(双关)18、“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拟人)2、慧眼识“珠”——修辞(指出下列各首诗歌中用了哪些修辞)江上看山(宋·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学会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其表达效果;(3)能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3)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3)引导学生感受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美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与理解;(2)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学难点:(1)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2)创作中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课堂讲解:(1)讲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举例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3)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例子;(2)每组选取一个例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3)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创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情况和表达效果;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文本;2. 相关修辞手法的参考资料;3. 写作纸张和文具;4.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诗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创作实践法: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将所学修辞手法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鉴赏诗歌之修辞手法》导学案
《鉴赏诗歌之修辞手法》导学案一、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并各举一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拟人)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仗/对偶)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反问)6.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设问)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双关)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借代)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互文)1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二、修辞手法的效果1、比喻:2、比拟:3、借代:4、夸张:5、对偶:6、设问:7、反问:8、双关:9、互文:10、对比:三、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四、示例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五、总结解题步骤六、实践演练1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有何作用?实践演练2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
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七、课外练习:昭君怨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问: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识别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
2.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3.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修辞手法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古代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2.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修辞手法。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修辞手法的分类,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静夜思》中的比喻和拟人。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创意和效果。
七、课后作业1. 阅读一首古代诗歌,识别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
2. 尝试创作一首诗歌,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
八、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文本:提供不同朝代和风格的诗歌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修辞手法的解析和案例分析。
3. 创作工具:提供纸笔或电子设备供学生创作。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
2. 第二课时: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案例。
3. 第三课时:互动讨论和创作实践。
十、教学反思1.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 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强调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性,以便他们在阅读和欣赏古代诗歌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学生)古诗鉴赏 修辞手法导学案
古诗修辞手法鉴赏修辞种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顶真、反复、互文答题步骤:1.具体运用的修辞手法2.该修辞的诗句内容 + 作用术语3.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答题模式: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句解说),(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具体修辞手法+诗句内容+作用术语+表达情感指出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比喻)2.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满江碧透,百舸争流。
(排比)3.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拟人)4.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夸张、比喻)5.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反问)6.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借代)7.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对偶)8.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比喻)9.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设问)10.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11.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互文)12.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谐音)13.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双关、谐音)课堂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问:“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第一步)用“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用“日”比喻君王。
(第二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人当道,蒙蔽君王的深灰现实,表达了诗人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的感慨。
(第三步)课堂练习1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第三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导学案)范文
④拟:打算。
⑤舴艋(zéměng)舟:一种形状似蚱蜢的小船。
【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长江万里白如练②,淮山③数点青如淀④;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这首元曲运用的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其中“长江白如练”和“塞鸿一字来如线”两句在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注释】
①塞鸿秋:曲牌名。塞鸿,塞外飞来的大雁。即景:写眼前的景物。
②练:白绢,白色的绸子。
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启用良将,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古诗今译】
答:
5题: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①,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②?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答:
8题: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蟾宫曲I(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①曹公。紫盖黄旗②,多应惜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③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本曲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曲简析。
【注释】①槊(shuò):长矛。
②紫盖黄旗:指一种云气,也叫紫云,形状如黄旗紫伞。按照古代迷信说法,黄旗紫盖状的云气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有真龙天子。此处指东吴孙权建立了帝业。
好用 诗歌鉴赏考点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导学案)
诗歌鉴赏考点三之修辞手法导学案——分清各种修辞手法,掌握审题答题规范【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能准确判断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并能按照答题思路分析其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请说出下面的诗句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6、主人下马客在船。
7、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9、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课内要点】1、概念:看看下面的诗句属于哪种比喻?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②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表达效果:1、概念:2、分类:可用代替整体,用代替抽象,用代替本体,代替泛称。
下面诗句中加框字词分别用来代替什么事物?(《望天门山》)()()(《琵琶行》)()(《短歌行》)()(《梅岭三章》)()3、积累古诗常见的借代物杜康——酒尺素、双鲤——书信干戈——战争汉——唐朱门——富贵人家汗青——史书柳营——军营楼兰——边疆之敌桑梓——家乡桑麻——农事黔首——平民阡陌——田野社稷——国家杏林——医德高尚的人南冠——囚犯巾帼不让须眉——女子男子山林、渔樵——隐逸生活4、表达效果:1、概念:2、例题: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结合下面诗句,积累古诗词中常见的双关①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西洲曲》②佳节又重阳,玉枕沙橱,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③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二元使安西》)④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⑤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古诗鉴赏之修辞学案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修辞”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常用的修辞类型。
考纲要求掌握得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对比、反问、设问、反复9种。
(另外可拓宽到“双关、反复、对比、通感、互文”等。
)2、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古诗鉴赏。
3、掌握修辞类鉴赏题的规范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
【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通常情况下我们对表达技巧的赏析是从四个角度入手,即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和其他表现手法。
一、考题解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全国卷)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此题要求先指认修辞格,然后对修辞的运用进行简单解说。
——对偶。
“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2008全国卷Ⅱ】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3、【2008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2)(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___导学案
鉴赏古代诗歌修辞手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悉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重点)2、了解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3、学习解答修辞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难点)课前预习案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双关、用典、互文、通感等。
二、明确设问方式:1、这首诗某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刻画某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有何效果?3、某一句或某一联妙在何处?三、请分析下列诗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⑴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⑶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⑹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⑻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⑽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⑾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课堂学习案一、检查预习案第三题,初步感知修辞的妙用。
二、了解对比、双关、互文、通感用典等手法,总结归纳修辞手法题型的基本答题步骤。
1、对比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例如:(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3)、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合作交流《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①鹧鸪天作于代人赋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赏析专题教案.doc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赏析专题教案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赏析教案高二语文组郭欣教学目标:1、熟记古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2、通过学习,概括诗歌中修辞手法考察的一般答题步骤。
3、通过练习,能够解答诗歌修辞手法鉴赏题。
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 概括诗歌中修辞手法考察的一般答题步骤。
4、通过练习,能够解答诗歌修辞手法鉴赏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赏析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考试说明:(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诗歌鉴赏常用答题模式题型:表达技巧型、形象意境型、炼字炼词型语言特色型、思想内容型。
修辞手法赏析属于表达技巧的题型。
二、基础知识梳理(一)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2、比拟;3、借代;4、夸张;5、对偶;6、设问;7、反问;8、双关9、互文;10、反复双关:利用近音字或同音字使某个词语既有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的修辞方法;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此句中的“丝”既指“蚕丝”,又跟“思”是同音,因而又指“思念”。
例1: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郞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双关。
“晴”既指“晴天”的“晴”,也指“有情”的“情”。
互文:一个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或两个语句看似在说两件事,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件事,前后互为补充,而且前后有些词语可互换位置;如:主人下马客在船。
此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应这样理解: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再一起上船。
再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两个语句使用了互文,应这样理解: 不以物和己为喜,也不以物和己为悲。
(二)修辞手法的效果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2、比拟:色彩鲜明、启人联想3、反问:加强语气、强化感情4、夸张:烘托气氛、引发想象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6、对比:突出事物、强化感情7、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8、反复:舒缓和谐、强调突出9、借代:特点鲜明、具体生动10、双关: 含蓄委婉、趣味性强三、高考连接(一)常见的设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届语文导学诱思案编者:吕红云校审:樊学英编写时间:2月27日序号:50
鉴赏古代诗歌修辞手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掌握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课前预习案
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真等。
{
二、明确设问方式:
1、这首诗某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刻画某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有何效果
3、某一句或某一联妙在何处
》
三、请分析下列诗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课堂学习案
一、检查预习案第三题,初步感知修辞的妙用。
二、依据示例,总结归纳修辞手法题型的基本答题步骤。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0年安徽卷)
岁暮①
】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从修辞角度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
答:步骤一:借代,用典。
步骤二: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
步骤三:借代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总结归纳:诗歌鉴赏修辞手法题型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三、真题演练:
|
1、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2009重庆卷)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
|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2辽宁卷)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3分)
:
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0浙江卷)
定林[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达情感的手法。
(3分)
《
四、课堂检测: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请从修辞角度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3分)
五、课后作业:完成《第1方案》P37第4题
附:
一、常见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1、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
2、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比拟: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突出作者情感。
4、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5、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
6、反复: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7、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
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形象突
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
8、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9、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
10、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11、互文: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
12、用典: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
13、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使语言含蓄、风趣,令人回味。
14、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二、几种需要了解的修辞
1.双关
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意的谐音双关,和别有弦外之音的语义双关两种形式。
诗人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
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同音,以天气的晴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
如民歌:“蜘蛛天旱夜结网,想晴只在暗中丝。
”——“想晴(情)只在暗中丝(思)”的实际意思是:想念情人不敢大胆说出来,只能暗暗相思。
2.互文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见”与“闻”互文见义)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
(“主人下马客在船”的意思是“主人客人一起下马,主人客人又一起上船”)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是“秦汉时候的明月和关隘”)
(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思是“如烟的轻雾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寒水与沙”)
3.叠字
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有些叠音词能使诗歌更生动形象。
如: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李煜《浪淘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4.用典
典故是文化积累深厚的表现,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句无出处。
所以,了解一些常用典故对鉴赏诗歌十分必要。
古诗词中的用典有:
点化前人语句,出自《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引用神话传说,如: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都运用了杜宇的传说。
还有运用历史故事,如: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暗指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