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 公开课 超成功!还获奖了哦
六年级诗经采薇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六年级诗经采薇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f7fa8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0.png)
师:追忆当年离别时, 那情那景犹在眼前。
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在依依旳杨柳下,我曾对年迈旳父母说..... 在依依旳杨柳下,我曾对年幼旳子女说..... 在依依旳杨柳下,我曾对送别旳乡亲们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一、猜人物 1.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伟大旳爱国 主义诗人,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人。中国有一 种老式节日与他有关。他是 屈原 。
2.他是西汉时期旳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著有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他是 司马迁 。
3.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旳诗人中, 李白 是唯 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旳 浪漫主义诗人。
美哉,《诗经》 跨越千年旳文明, 聆听那揉进琴瑟旳飞歌流韵,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旳爱情箴言,绵亘千古;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旳谆谆教导,悠然回荡。 不论放浪,还是婉约, 不论高歌,还是浅唱, 纯粹得就像远古旳天空, 无邪得宛如源头旳活水。 这么旳美不必修饰, 这么旳美不会凋零, 她,便是《诗经》—— 尘封记忆中永远旳歌。
《诗经》旳主要体现手法是“赋”“比”“兴”。
“风、雅、颂、赋、比、兴 ”合称诗经 “六义”。
美哉,《诗经》
跨越千年旳文明, 聆听那揉进琴瑟旳飞歌流韵,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旳爱情箴言,绵亘千古;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旳谆谆教导,悠然回荡。 不论放浪,还是婉约, 不论高歌,还是浅唱, 纯粹得就像远古旳天空, 无邪得宛如源头旳活水。 这么旳美不必修饰, 这么旳美不会凋零, 她,便是《诗经》——尘封记忆中永远旳歌。
二、猜作品
1.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旳
一部史书。
《采薇》教案一等奖
![《采薇》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bc06e15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8.png)
《采薇》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歌《采薇》,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并能够正确朗读诗歌。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
3.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采薇》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课题:“《采薇》教案一等奖”,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你们对古代诗歌了解多少?你们觉得古代诗歌有什么特点?2.学习诗歌(15分钟)教师将《采薇》的课文投影到课堂上,逐行诵读诗歌,并解读其中的生词和意境。
然后,让学生跟读,并检查他们的发音和抑扬顿挫。
最后,教师用教材上的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意(1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1)诗歌的题目叫《采薇》,你们觉得有什么含义?2)诗歌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怎样的气氛和情感?3)诗人通过描写这个场景,想要表达什么感情?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的回答,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补充说明。
4.朗诵与表演(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诵《采薇》,分组进行表演。
每个角色都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情感的表达和形象的塑造。
教师在表演结束后给予点评和鼓励。
5.创作活动(20分钟)教师让学生以《采薇》为题材,自由创作一首小诗。
要求学生使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形象来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完成后,交流彼此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6.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1)你们觉得《采薇》中的意境和情感对你们有什么启示?2)你们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和感受?3)你们觉得古代诗歌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与程度,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和创作活动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作品质量。
《采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采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5a1df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c.png)
《采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品读字里行间的哀伤——《采薇》教学设计(一)【学情文本定位】《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两首》中的第二篇,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对《采薇》一诗的学习要求为:熟读;明确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情感态度;最后一章的内容、写法及其作用;前三章重章叠句手法的特点。
此前,学生已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4课《两首》的学习中习得:背诵并写一段赏析文字;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与文章内容的对比中体会《木瓜》一诗的情感。
同时,学生已在本课《氓》一诗的学习中进一步明确了:赋、比这两种表现手法及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因此,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相关工具书,对诗歌文句的疏通已不是一件难事。
依托已有知识和阅读经验,学生对诗经“六艺”的基本概念也比较清楚,诗歌整体内容的梳理也将比较轻松。
但是,抒情主人公的情绪情感是如何在作品中通过多样的艺术手法体现的,仍是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易产生困惑的问题,《采薇》尤为如此。
《采薇》虽然选自《小雅》,但风格上更接近《国风》,很有民歌的特色。
对其进行指导鉴赏,能够让学生感性地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体会到其中传达出的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以及表达这种质朴的情感所采用的简约而隽永的传情达意的方式。
从课文内容出发,更好地进入情境,可以体会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进而走入人物心灵深处,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文学文本的教育审美价值。
【设计理念】《采薇》出自《诗经》,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
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
本设计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比较、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采薇》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采薇》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96a79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a.png)
引导现代人关注内心世界 ,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摆脱浮躁和焦虑。
重视精神生活
鼓励现代人更加重视精神 生活,追求心灵的满足和 成长。
回归自然与简单
倡导现代人回归自然,追 求简单的生活方式,避免 过度物质化和功利化。
THANKS
感谢观看
《采薇》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田园诗歌的复兴
01
激发了现代文学中田园诗歌的创作热情,推动田园诗歌的复兴
与发展。
情感表达的细腻化
02
对现代文学在情感表达方面产生影响,促使文学创作者更加注
重情感的细腻刻画。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03
《采薇》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传统文化
的传承与创新思路。
《采薇》对现代人的生活态度的影响
02
《采薇》的内容与主题
《采薇》的诗歌内容
01
《采薇》是一首写军人思乡之情 的诗歌,描述了军人因战争不能 回家,只能在战场和思念中度过 时光的痛苦心情。
02
诗歌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战争 场景和人物内心感受,生动地展 现了军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
《采薇》的主题思想
《采薇》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战争的 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家人和 故乡的思念之情。
《采薇》以其对战争和和平的 深刻思考,以及对士兵和人民 苦难的同情,成为了中国文学 史上的经典之作。
《采薇》的创作背景
《采薇》创作于西周时期,正值国家分裂、战争频繁的时期。
诗歌描绘了一位士兵在战争中的苦难和思乡之情,反映了那一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 民的不幸。
诗歌通过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表达了对那一时期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民苦 难的同情。
2024版《采薇》教案一等奖
![2024版《采薇》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2dd991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f.png)
2024/1/29
1
目录
2024/1/29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 学生活动设计与实施 • 课程评价与反思
2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Chapter
2024/1/29
3
《采薇》背景介绍
《采薇》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诗经》中的一篇,属于 雅颂之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4
教师自我反思与成长计划
2024/1/29
自我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 略。
成长计划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包括参加教育培训、研讨会等活 动,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同时,也可以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和借 鉴。
指导与排练 教师对学生进行角色分析、表演技巧等方面的指 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色和表达情感。学生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
表演与评估
3
安排表演时间和地点,邀请师生观看。表演结束 后,组织评委和观众对表演进行点评和打分,评 选出优秀表演团队和个人。
2024/1/29
21
分组讨论会组织及成果展示
分组讨论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 讨论辩论等多种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 效果。
强化实践与运用
通过仿写、创作等实践活 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 转化为实际能力,提升文 学素养。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2024/1/29
7
文本内容概述
《采薇》优秀课件公开课ppt
![《采薇》优秀课件公开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d776e6d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9.png)
《采薇》优秀课件公开课ppt嗨,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采薇》这首古诗的解读。
我知道,古诗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可能有点陌生,甚至有些枯燥。
但别急,今天我会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你们走进这首诗的世界。
首先,得先聊聊这首诗的作者——佚名。
这位老兄,我们只知道他是个诗人,但具体是谁,历史已经模糊了他的身影。
不过没关系,我们今天不是来研究历史的,而是来感受这首诗的韵味。
《采薇》的第一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我就觉得特别有趣。
想象一下,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诗人独自一人,走在山间小道上,采摘着那些嫩绿的薇草。
薇草,你知道吗?就是一种小小的野菜,叶子嫩绿,味道清香。
诗人一边采,一边吟唱,那种感觉,是不是很惬意?接下来,“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这里的“岁亦莫止”,让我想起了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总是说“岁月静好”,但其实,岁月哪有静好,它总是在不停地流逝。
诗人用这样的句子,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再往下,“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这里的“猃狁”,是一种古代的游牧民族,他们经常侵扰中原。
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那些为了生活奔波劳碌的人们。
我们每天忙碌于工作和生活,有时候真的想停下来,好好休息一下,但现实却让我们不得不继续前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里的“同袍”,是指战友。
诗人用这样的句子,表达了对战友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最后,“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这里的“王于兴师”,是指国王发动战争。
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希望大家通过我的讲解,能够对《采薇》这首诗有更深的理解。
记住,古诗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穿越时空,触动我们的心灵。
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古诗的美好吧!。
《采薇》优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采薇》优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60df0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a.png)
《采薇》优秀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采薇》是中国古代音乐作品之一,为先秦时期的民歌。
它以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讴歌了丰收的喜悦和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采薇》这首古代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并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了解《采薇》这首古代民歌的背景和意义;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3.通过学习《采薇》,增强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1.历史背景:介绍《采薇》的起源和演唱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古代民歌的文化内涵。
2.歌曲分析:分析《采薇》的曲调和歌词,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3.歌曲欣赏:通过播放多个版本的《采薇》,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演唱和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和感受。
4.歌曲演唱:分组练习《采薇》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步骤1.导入: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和兴趣。
2.讲解背景:通过讲解《采薇》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这首古代民歌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3.歌曲分析:将《采薇》的曲调和歌词分段进行解读,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4.歌曲欣赏:播放多个版本的《采薇》,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演唱和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和感受。
5.分组练唱: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练习《采薇》的演唱。
教师可以提供歌词和曲调的参考,同时指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
6.小组展示:各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演唱成果,其他学生可以给予评价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7.总结:对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让他们分享这次学习的成果和体会。
8.作业布置:让学生对《采薇》进行个人阅读和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参与程度;2.小组展示的演唱成果和其他学生的评价;3.收集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采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音频播放器与扬声器;2.多个版本的《采薇》音频;3.小组练唱的材料和乐谱。
《采薇》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采薇》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5f6eb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a.png)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 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引导学生体 会诗歌中蕴含的思乡之情和战争之苦,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等。
02 教学手段
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采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诗歌 情感。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应对类似的心理问题。
06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小组讨论:《采薇》中的主题思想探讨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讨论《采薇》 中的主题思想,如忠诚、思乡、战争与和平等。
拓展阅读:相关艺术作品欣赏
欣赏《诗经》中的其他篇章,如《关雎》、《蒹 01 葭》等,了解《诗经》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
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如《楚辞》、《汉乐府》等 02 ,感受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文学风格和审美追求。
欣赏与《采薇》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如音乐、 03 绘画、舞蹈等,拓展艺术视野,加深对诗歌的理
小组代表发言
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阐述对《采薇》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师点评与引导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加深对《采薇》主题思想的理解。
角色扮演:模拟诗中情境,加深理解
角色分配
学生自愿选择或由教师指定角色,如士兵、将军、家人等,模拟 《采薇》诗中的情境。
情境表演
解和感受。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相关历史知识拓展
周朝时代背景
《采薇》出自《诗经·小雅》,反映了周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通过了解周朝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采薇》的背景和内涵。
公开课采薇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公开课采薇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7577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f.png)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四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人急。
公开课采薇课件
第 151/359页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漂亮。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
公开课采薇课件
第 6/369页
公开课采薇课件
通假字 岁亦莫止 “暮”,年末,年尾 彼尔维何 “薾”,花盛开样子
维常之华 “棠”,棠棣; “花”,花朵
彼路斯何 玁狁孔棘
“辂”,战车 “急”,紧急
第 7/379页
雨雪霏霏 薇亦作止 靡使归聘
词类活用 名作动
古今异义 句尾语气词
问
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很/痛苦 回家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 解甲退伍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 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故乡,抚今 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 辛军旅生活,激烈战斗场面,无数次 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公开课采薇课件
第 323/329页
公开课采薇课件
第六节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
公开课采薇课件
第 131/339页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路边何花争娇艳?常棣花开一片片。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路边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战车前方套上马,四匹马儿真高大。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三箩箩。
公开课采薇课件
第 141/349页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采薇》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采薇》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32745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9.png)
获奖原因及荣誉
教学内容丰富,获得观众喜 爱
课程设计创新,受到评委认 可
教学方法独特,获得专家好 评
教师表现突出,获得领导肯 定
课程目标及内容
第三章
课程目标
理解《采薇》的内涵及创作背景 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采薇》的意义: 作为一首战争诗, 表达了战争的残 酷和人民的苦难, 以及对和平的向 往。
《采薇》的文学 价值:作为古代 文学经典之作, 具有极高的文学 价值。
《采薇》对后世 的影响:对后世 的诗歌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是中国文学史上 的重要作品之一。
《采薇》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
思想内涵:表达对战争的厌 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艺术价值:具有较高的文学 价值和审美价值
课程实施过程
第四章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 演示、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PPT、 视频、音频、实 物展示
教学辅助:案例 分析、互动环节、 课堂演示
学生参与:小组 讨论、角色扮演、 实践操作
课堂互动与反馈
提问与回答
分组讨论
学生展示与分享
教师点评与总结
学生参与度及表现
对其他参赛者的建议与鼓励
充分准备, 精心设计
发挥自己的 特长和优势
勇于尝试, 不断创新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
总结采薇公开课一 等奖课件
展望未来教育趋势
表达对教育事业的 热爱与执着追求
呼吁更多人关注教 育事业并投身其中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2024诗经采薇优秀教案一等奖
![2024诗经采薇优秀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7504cb4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e.png)
01诗经与采薇背景介绍Chapter诗经概述及历史地位篇章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士兵的内心感受,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士兵对家乡的思念。
采薇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采薇是诗经中的一篇,描写了一位归乡士兵在采薇时的深情。
采薇篇章内容与特点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诗经的采集和编纂者无从考证,但一般认为是由官方采风机构或民间采风人士收集而成。
采薇篇章的作者也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位经历过战争的士兵或民间诗人。
作者在创作时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现实和民间文化的影响,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诗经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的时期,各种思想和文化交流融合。
采薇篇章所反映的战争和归乡主题,与当时社会政治现实密切相关,也体现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其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包括了对自然、社会、人生等多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02教学目标与要求Chapter掌握《诗经·采薇》的基本内容,了解诗歌的主旨、情感和艺术特色。
学习《诗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了解其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并欣赏《诗经·采薇》的语言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朗读、背诵和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经·采薇》的韵律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拓展阅读等方式,加深对《诗经·采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03教学方法与手段Chapter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启发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采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采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75aab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0.png)
《采薇》教案一、教材分析《采薇》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首名篇,作者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乐府。
本诗以婉约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田野间采摘薇草的情景,纯净而动人。
通过本诗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了解古代文化,增加汉字的阅读量,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了解《采薇》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乐府。
b. 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主题,并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诗歌鉴赏。
c. 运用准确的词语和句式,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通过诗歌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感受能力。
b. 采用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b. 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培养其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学习和理解《采薇》的意境和主题。
b. 运用准确的词语和句式,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
2. 教学难点:a.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b.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进行准确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10分钟)a. 引发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采薇》的背景和作者乐府。
b. 出示《采薇》的诗句,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美。
2. 学习《采薇》(20分钟)a. 教师朗读《采薇》,让学生听音乐欣赏诗的美。
b. 学生跟读,理解每个字词的意义。
c. 分组讨论《采薇》的意象和意境。
3. 感受与表达(30分钟)a.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采薇》的理解和感受。
b. 每个小组选择代表,进行展示和表达。
c. 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词语和句式表达。
4. 写作练习(30分钟)a.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采薇》的赞美或感受。
b. 学生相互交流,互评作文。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采薇》中的意象和意境,以及学习的收获。
诗经采薇诵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诗经采薇诵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beb06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1d.png)
6/8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搞清 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长 久,千里共蝉娟。
7/8
齐读结束语:
我们爱古诗词狂放、豪迈、大气; 我们爱古诗词婉丽、柔美、含蓄; 我们爱古诗词潇洒超逸、清丽妩媚 。 在古诗词王国中,我们情愿长醉不醒。
8/8
诗经 采薇 (节选)
1/8
配乐朗诵
诗经·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8
根 据 画 面 说 古 诗。
役思归之苦戍边战士在归途 中所作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 边陲艰辛生活。
行军战士,心里会想些什么?
4/8
后两句诗: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采薇教案一等奖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ae4ee95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0.png)
采薇教案一等奖公开课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六年级(下)教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采薇(节选)》难点名称体会士兵由眼前景勾起内心的复杂情绪。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要体会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要在来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之下,通过反复诵读,想象面去感受诗人的哀伤。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学生难以理解诗歌中的乐景哀情,加之,当今处于和平的年代,学生更难去体会战争中因失去家园后的哀伤。
难点教学方法1.引入诗歌写作背景,先了解全诗。
2.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诗人在战争时离家上战场,然后侥幸回家看到的却是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出示一组战争灾难图片)问:提到战争,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国破家亡、流离失所、横尸遍野、生灵涂炭、血雨腥风......)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了解《采薇》的写作背景,出示《采薇》全诗,引出“薇”。
听《采薇(节选)》的朗诵和吟唱。
学生轻读跟唱。
出示诗歌的学习方法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通过想象画面品读诗人的情感。
品读感悟①(出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读到这句,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景象?a.配乐引读:在依依杨柳下,他对年迈的父母说:我往矣,杨柳依依。
在依依杨柳下,他对年幼的弟妹说:我往矣,杨柳依依。
在依依杨柳下,他对()说:我往矣,杨柳依依。
学生配乐朗读,想象画面。
(教师引读)②a.师:征夫终于活下来回到家乡,他的心情可能是?(兴奋、高兴)b.师:然而,他的心情却是(出示: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配图理解“雨雪霏霏”。
c.出示课件并配乐引读昔日袅袅炊烟没了,只有:雨雪霏霏。
昔日依依杨柳没了,只有:雨雪霏霏。
昔日幸福家园没了,只有:雨雪霏霏。
昔日恩爱亲人没了,只有:雨雪霏霏。
教师引读: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③师:于是,走在泥泞的道路上,这位载渴载饥的士兵感叹道:(出示:我心伤悲,莫知我哀!)e.小结(配乐再读此诗)课堂练习(难点巩固)(出示《春望》,根据注释理解诗意,体会战争残酷,诗人的哀伤。
采薇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采薇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ca8e3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e.png)
采薇一等奖教案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教学方法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创新教育理念所取代。
在这个时代,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着引导者、激励者和导师的角色。
本教案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设计的,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采薇”的意义和特点。
2. 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采薇》的文本分析。
2. 学生个人解读和分析《采薇》的内涵。
3. 小组合作,完成关于《采薇》的创作任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以简要的介绍,引起学生对《采薇》的兴趣。
2. 诗歌分析(2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采薇》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从表面的文字中感知作者的深层意图,并与自身观察和体验联系起来。
3. 学生个人解读(15分钟)学生个别思考并书写自己对《采薇》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尽量展开思维,以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诗歌的意义。
4. 学生讨论与交流(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各自的解读和理解。
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和批判性思考,从不同视角寻找更多的解释。
5. 小组任务(30分钟)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解读和理解,创作一篇关于《采薇》的短文或演讲稿。
鼓励学生结合作者的表达方式,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来展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6. 展示与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各自的创作思路和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意义。
四、扩展活动:1. 借助多媒体工具,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诗歌分析和理解。
2. 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去户外采集薇草,通过实践感受《采薇》的内涵。
3. 继续探索古代诗词的美,扩展到其他经典诗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 采野菜呀采野菜,硬丫杈都长了一排排。说回家 呀道回家,一晃又到十月啦。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皇家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忧愁郁闷又 痛苦,最怕从此回不了家。
•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 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身居边地 哪有安稳?一月得争取几回胜!
第三部分是全诗中抒情意味最浓 的章节。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 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 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不到 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长久的 戍边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了难以弥合 的精神创伤,他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 走向故乡的。他忧伤地想起:“昔我 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家乡 的时候,正是春天,柳丝低拂;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家国天下,社会和谐。
背诵《采薇》最后一章
词语注音
岁亦莫 (mù) 止 载 (zài) 饥载渴 猃狁 (xiǎn yǔn ) 之故 王事靡盬 (gǔ)
我行不来 (lài)
四牡骙骙 (kuí ) 象弭 (mǐ) 鱼服
彼路 (lù) 斯何
小人所腓 (féi) 雨 (yù) 雪霏霏
读其文
采薇
•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而今天呢,“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今天我重返故乡,却是雨雪迷濛 的冬天了。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 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 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 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 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 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 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 中最好的句子。
谈一谈
这首诗主要写 了什么内容?
解
题
《采薇》选自《诗经》中的“小雅”, 是宫廷乐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 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它是一种正 统音乐。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飨, 以歌功颂德为主;多为贵族所作,表现 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薇”即 野豌豆。
薇,现在又称野豌豆苗
《采薇》是《小雅》中 的一篇,描写了归途中的戍 卒对战争的回顾,表现了普 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 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 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 和对故乡的思念。
让光阴,杯中交叠。 茅檐下,水如泻,沾衣未觉, 研开墨,芒种刚过, 歌写至下半阙。 春分后,花未谢, 尚可采撷, 却低首,问是耶非耶? 枝上残香也覆盖了眼睫, 谁和着那首歌, 刚吟罢的第一节。 “卿尚小,共采薇, 风欲暖,初成蕊, 问离人,山中四季流转又几岁? 卿初嫁,独采薇, 露尚稀,叶已翠, 问征人,何处望乡一枯一葳蕤? 卿已老,忆采薇, 草未凋,又抽穗, 问斯人,等到野火燃尽胡不归? 昔我往,杨柳垂, 今我来,雪霏霏, 问故人,可记当年高歌唱《采薇》?
第二部分具体描写戍边生活。将帅们 驾着车马上路了,戍卒也踏上艰难的征途; 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卒们则围在车的两旁, 打起仗来就靠它来隐蔽。他们南北转战, 一个月要转移多次,不敢安居;他们时刻 警戒,不敢松懈,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极其 凶狠的敌人。
从字面上看,这一部分没有写思归 情愫,但那一股苦涩的情味始终萦绕在 诗人的歌声中。这些可怜的戍卒,当他 们拖着疲乏的身子,挣扎着在车马后面 奔跑的时候,当他们靠着车厢躲避敌人 飞矢的时候,当他们枕戈待旦的时候, 怎能不加倍思念安宁和平的生活呢!
听其音
听朗读,看看原诗意境如何?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 薇
《诗经》
• • •
仔细听此歌,听完谈谈你对此歌的感受? 《采薇》
词:择荇 曲:DATEKEN纺呗 -つむぎうた演唱:HITA
•
• • • • • • • • • • • • • • • • • • •
雪欲来的时候, 又烫一壶酒, 将寂寞,绵长入口。 大寒夜,山那头,彤云出岫, 小炉边,那首歌谣 不经意被写就。 白露前,麦未熟, 恰是初秋, 约临走,将柴扉轻叩。 岭上霜红也浸透了眼眸, 那首歌,哽在喉, 沉默不忍回头。 “卿尚小,共采薇, 风欲暖,初成蕊, 问离人,山中四季流转又几岁? 卿初嫁,独采薇, 露尚稀,叶已翠, 问征人,何处望乡一枯一葳蕤?” 雨未停的时节, 煎茶试新叶,
•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 采野菜呀采野菜,野菜长得肥又大。说 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没有房啊没有家,来到这里把敌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战场忙着把敌杀。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 采野菜呀采野菜,野菜长着嫩芽芽。说回家呀 道回家,心里郁闷好牵挂。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啊。可惜边 疆不安定,没人托付捎家信。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 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 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 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 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其实此诗没有那么难?大家再读
• • • • 采野菜呀采野菜,野菜长得肥又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没有房啊没有家,来到这里把敌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战场忙着把敌杀。
知其意
比一比
•
全班分为六个组,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将你所选段落用口 语化诗歌的语言把 他翻译出来,看哪 个小组翻译得最好。
例如,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 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 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 叶茎将老而粗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 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 尽, 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 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这个 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 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 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 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 息。
拓展
看《大兵小将》视频剪辑,更深 入理解此诗。并谈谈 1、《采薇》与《大兵小将》有什 么相似之处。 2、从此诗我们还可以读到一些什 么?
从结构上看,全诗可分为 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三 章,主要表现思归之情;第二 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写 (战争)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 戍卒的辛劳;第三部分即最后 一章,写归途的情景。全诗以 “采薇”开篇,以“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结束,首尾照应, 突出地表现了戍卒所遭受的身 心痛苦,笔端始终萦绕着浓重 的悲怨情调。
•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 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 起下文。“采薇”即采集野生的薇菜,粮草不 续,士兵只好以它充饥。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 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 看到面带饥色的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 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 的日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章虽然采用重 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 上略加变化,从而表现出感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