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练习:规范答题13 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类综合题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 3.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
关键能力·融会贯通能力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2019·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
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解析】选D。
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说明位于准噶尔盆地南部地区,其所处的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因此为灌丛荒漠带。
2.(2017·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解析】(1)选B,(2)选D,(3)选A。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拍摄照片时间是2017年3月25日,是春分日过后,此时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故该城市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而常绿阔叶林一年四季都能生长;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植被没有常绿硬叶林。
第(2)题,由材料可知,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是数年前按同一标准栽种的常绿灌木,“灌木修剪齐整”一侧说明定期管理,“杂树丛生,灌木零乱”说明无人管理,故造成该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行政管辖不同;道路两侧都是绿化隔离带,用地类型、景观规划应相同;栽种标准一致,并非是居民爱好差异造成的。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 9.2 区域发展差异(含解析)
关键能力·融会贯通能力区域差异及其成因1.(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解析】(1)选D,(2)选B,(3)选A。
第(1)题,图中的箭头是2001~2016年城市等级的变化过程,2016年Ⅰ型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以及由Ⅱ型转变来的苏州、杭州、宁波,共6个城市。
其中上海是直辖市,杭州、南京、合肥均为省级行政中心,四个城市都能满足行政等级较高。
据图可知2016年的Ⅰ型城市中除上海和宁波临海,其中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并没有沿长江分布,除上海和南京距长江口较近外其他城市距离长江口较远。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到2016年Ⅳ型的城市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对比图2可以看出,这几个城市都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区域,空间分布上呈现边缘性。
第(3)题,从图1可以看出,2016年协调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舟山、扬州、嘉兴。
对比图2中城市的分布,可以看出这几个城市多在上海周边地区,所以多数与上海空间位置邻近;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特色,就算在同一个区域内,不同城市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产业部门。
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四个直辖市之一,城市性质与其他几个城市明显不同。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湘教版):区域及其类型
[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体系架构][基本概念]区域、区域整体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基本原理]区域的整体性、区域的差异性原理;因地制宜发展原理;协调发展原理。
课时58区域及其类型一、区域的特征1.概念: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2.特性(1)区域整体性: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
(2)区域差异性:指区域之间的差异。
(3)区域开放性:指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发生的各种联系。
(4)区域动态性:指区域的类型和范围是可以变动的。
思考区域内部也有差异性吗?答案区域内部的一致性是相对的,其内部相似度高,并非内部地理要素绝对一致,在区域内部的不同部位,仍然存在气温、降水量、海拔、土壤等各种要素或大或小的差异,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西北干旱区也存在绿洲,所以内部也存在差异性,即区域内部特征是“大同小异”。
正因如此,一个区域内部还可以根据更小的标准继续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才有了区域的大小尺度嵌套关系。
二、区域的类型1.划分指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重的;可按自然特征划分、人文特征划分,也可按某种内在关联特点来划分。
2.按照区域性质划分的区域类型区域类型含义范围或影响因素自然区域指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包括各种综合自然区和部门自然地理的各种分区行政区域指国家为了进行行政分级管理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主要受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区域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主要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劳动地域分工、专门化与综合发展水平等。
经济区域既有综合经济区,也有部门经济区文化区域指文化事物、文化现象、文化体系所覆盖或呈现的区域,由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创造,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中,主要文化现象具有相对的一致性特别提醒区域划分的基础是“地理环境差异特征”地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9.2 区域发展差异(含解析)湘教版
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9.2 区域发展差异(含解析)湘教版一、选择题(11题,共44分)下图中的甲、乙两地为我国的两个区域。
读图,完成第1~2题。
1.结合两地的资源特点判断,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 )A.甲地区主要开发塔里木河的水资源,乙地区主要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B.甲地区主要开发石油、天然气,乙地区主要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C.甲地区主要开发石油、天然气,乙地区主要开发核能D.甲地区主要开发煤炭资源,乙地区主要开发核能2.有关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乙地区到甲地区植被的变化主要体现的是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甲地区的荒漠化非常严重,主要防治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大量植树造林C.乙地区有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该岛在未来可能与长江口北岸相连D.甲地区由于降水少而干旱,乙地区因为用水量大和水污染而存在水资源短缺现象答案:1.C 2.B解析:第1题,甲为新疆,乙为长江三角洲。
新疆石油、天然气丰富,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水能少,主要开发核能。
第2题,新疆水源缺乏,不适合大量植树造林。
读图,完成第3~4题。
3.关于两图所示景观所在地区的特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两地农业发展多取决于灌溉水源②两地多为粉沙性土壤③两地水土流失都很严重④两地皆全年少雨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4.下列关于图中两地生产、生活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乙图所示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谷子②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③乙图所示地区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④出现乙图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质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3.A 4.B解析:第3题,甲为新疆特有的坎儿井,乙为黄土高原的窑洞,两地均为粉沙性土壤,农业发展多取决于灌溉水源;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多发。
第4题,黄土高原为农牧过渡带,不是重要牧区,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和谷子。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练习:第13讲洋流
第13讲洋流考纲展示核心素养定位考查方向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合理利用洋流,服务人类社会。
综合思维:洋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认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
地理实践力:能够判读洋流示意图,探究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以洋流分布模式图、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洋流的形成和分布。
2.以区域地图、洋流形成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基础全面梳理1.概念:洋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2.作用(1)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促进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01能量交换。
(2)通过02能量交换改变所流经区域的环境特征。
3.分布规律数码名称地区组成特点①03副热带环流中心在南北纬25°~30°赤道洋流、西风漂流、大洋东侧的04寒流和西侧05暖流北顺南逆,被赤道逆流分隔续表数码名称地区组成特点②06副极地环流中心在北纬60°大洋西侧的07寒流、东侧08暖流和西风漂流逆时针流动③09西风漂流北纬35°~45°和南纬30°~60°北半球的北太平洋暖流与北大西洋暖流;南半球三大洋中的西风漂流自西向东,北半球的属于暖流;南半球的属于寒流1.1487年,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将其称为“风暴角”。
指出流经“风暴角”附近海域的洋流名称、性质及成因。
提示:西风漂流;寒流;受盛行西风影响。
2.公元748年11月,鉴真第五次东渡,从福建泉州出海,不料却到了海南三亚。
第六次从长江入海口出发,东渡成功。
鉴真第五次东渡到达海南三亚的原因是什么?第六次东渡成功,利用的洋流主要是什么?提示:11月,我国东部盛行偏北风,我国东部沿海海水向南流,使鉴真到达海南三亚。
日本暖流。
考点深度研析考点1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与分布1.洋流的形成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2021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湘教版教学案+练习:第25讲区域的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
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重在综合第25讲区域的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考纲展示核心素养定位考查方向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根据区域差异合理发展产业,实现人地协调。
综合思维:区域的含义和特征,区域差异的分析思路,区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区域认知:区域差异的表现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调查本地两个区域,分析区域差异的表现。
1.以世界或我国某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特征及其原因。
2.以热点区域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特征差异。
3.以热点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发展变化。
基础全面梳理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01地域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1)02明确的,有的界线是模糊的。
(2)03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04差异性。
(3)05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06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区域作为地球表层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人与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地球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区域空间结构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01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02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类型及特征乡村地域范围大,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是城镇地域发展的03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范围小,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04带动作用空间分布特点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05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06岛状三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01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差异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湘教版):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课时59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一、我国的四类主体功能区功能区名称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划分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划分目的结合区域自身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才能合理发展二、区域的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区生产总值少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出现一系列工业基地由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态势转向新型工业化水平高,地区生产总值高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工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转移由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向新型工业化转变,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区域内部发展差异不大,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稀疏。
区域开放程度较低集聚作用大为加强,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萎缩、衰败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社会问题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不断提高由停滞、受限到调整再提高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由建设停滞、方式落后转向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和完善交通网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城市化特点水平较低,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城市化快速推进,形成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由城市衰败、人口外迁转向城市复兴、城市化水平再提高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人地关系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表现为明显的不协调,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由不平衡加剧状态向均衡状态转变谋求人地协调,处于高水平的均衡状态特别提醒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1)初期: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比重很低。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湘教版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湘教版一、选择题(11题,共44分)(xx江西南昌调研)下图是某山地植被分布情况。
读图,完成第1~4题。
1.该山地位于( )A.北半球低纬度B.北半球中纬度C.南半球低纬度D.南半球中纬度2.甲植被名称是(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3.若图中的垂直比例尺为1∶50 000,则其水平比例尺为( )A.1∶25 000B.1∶250 000C.1∶2 500 000D.1∶25 000 0004.与北坡相比,南坡的自然特征表现为( )A.水土流失较重B.自然带数量较多C.年降水量较少D.气温垂直递减率更大答案:1.B 2.D 3.C 4.A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山地山麓自然带为针阔混交林带,所以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同一自然带南坡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说明南坡为向阳坡,故该地位于北半球。
第2题,由图可知,该山地山麓地带为针阔混交林带,甲自然带以上为高山草甸,则甲应该为针叶林带。
第3题,水平比例尺为图上水平距离与实地水平距离的比,结合图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千米,则水平比例尺为1∶2 500 000。
第4题,由图可知,该山地南坡坡度比北坡大,降水强度相同的条件下,南坡更易产生水土流失,A项正确;南北坡的自然带数量相同,B项错误;南坡雪线低于北坡,说明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所以C项错误;同一自然带分布的地区,气温大致相同,图中南坡针阔混交林带分布的范围比北坡大,说明其气温垂直递减率比北坡小,D项错误。
(xx河南郑州一模)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甲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6.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海拔D.土壤答案:5.B 6.A解析:第5题,由题可知,该山地位于四川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甲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雨热充足,且位于落叶阔叶林以下热量更好的区域,所以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021年高考地理 10.2 区域发展差异复习 湘教版
年高考地理 10.2 区域发展差异复习湘教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如图)。
读图,完成1~2题。
1.以下省区全部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 )A.新疆、青海、甘肃、宁夏B.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C.新疆、西藏、云南、甘肃D.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解析:读图可知远西部地带包括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四个省区。
答案:B2.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解析:抓住关键词“经济原因”,远西部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答案:A2014·湖北联考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被称之为我国的“中三角”。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与“长三角”地区比较,“中三角”地区具有的优势是( )A.工业基础好B.交通便捷C.资源丰富D.科技发达解析:长江三角洲缺乏资源和能源,而湖北有三峡水电资源、大冶铁矿资源,湖南和江西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所以资源丰富是中三角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C4.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众多,商品农业发达B.三城市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力越来越强C.城市化水平已高达60%D.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解析:三城市距离较近,经济联系紧密,竞争力逐渐加强;该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但不是我国发展最快地区;该地区人口众多,农业主要是水稻种植业,商品农业不是很发达,城市化水平不高。
故B项正确。
答案:B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回答5~6题。
5.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D.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解析:甲区域气候干旱,周围高山上有冰川分布,河流水源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以夏汛为主。
2021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9章 第2讲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
第2讲区域开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区域开展差异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四大地区的差异(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根底、开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表现①产业构造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兴旺,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开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工业为主体。
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那么比较低。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阔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展了广泛的经贸合作。
2.南方与北方(1)分界限:秦岭—淮河一线。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比较区域工程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优势地跨三大温度带,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限制性因素水资源缺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开展方向调整产业构造、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积极对外开放、推进外向型经济建立,治理环境污染3.西部大开发(1)范围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字母代表的省区简称:A内蒙古;B川或蜀;C藏;D贵或黔。
(2)西部地区优势及缺乏①优势:开发开放的优惠政策;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
②缺乏:根底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3)意义①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
②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开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开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③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平安。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1类大题规范答题专训之八 区域差异分析类(含解析)湘教版
区域差异分析类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材料一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
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1)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
(8分)考生样卷阅卷打分评卷员①得分( )最终得分( )评卷员②得分( )误差〉2分,则三评评卷员③得分( )(2)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12分)考生样卷阅卷打分评卷员①得分( )最终得分( )评卷员②得分( )误差〉2分,则三评评卷员③得分( )【尝试作答】(1)南侧:以山地为主,(2分)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
(2分)北侧:以高原为主,(2分)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2分)(2)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2分)气候较温和;(2分)河流较多,水源充足;(2分)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2分)交通便利;(2分)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2分)综合分析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对本题型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区域图、区域统计图等图表资料,对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其答题思路为:具体答题模式,可参考下表内容:1。
自然要素差异对比:外流河(湖)水文特征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以××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2。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专题检测 二十六 区域发展差异(含解析)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六区域发展差异建议用时:45分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下列三幅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
读图回答1~3题。
1.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2.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3.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1选B,2选A,3选D。
第1题,甲、丙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省。
山东省位于沿海,黑龙江省距海也不远;山东纬度低于黑龙江,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较黑龙江充足。
第2题,乙为宁夏平原,三者都位于季风气候区。
只有黑龙江地广人稀;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山东是暖温带;只有黑龙江分布有黑土。
第3题,乙区域中的山脉是贺兰山,由此可得①③正确。
贺兰山位于中温带内部,②错;④对应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2019·深圳模拟)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下图是粤港澳大湾区区位图。
据此完成4~6题。
4.目前,广东省在全球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是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
这些优势产业在大湾区高度集群化且难以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数量大B.产业链长、供应商多C.对市场依赖性大D.对机场和港口依赖性大5.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的主导方向是( )A.“科技+制造+金融”产业融合B.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C.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和文化旅游产业D.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和现代物流业6.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区际联系,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互联互通,在交通运输建设方面最有效的措施是( )A.完善高速公路运输网B.实现高速轨道线网的一体化和公交化C.扩大香港、深圳、广州国际机场的吞吐量D.扩大香港、深圳、广州集装箱港吞吐量【解析】4选B,5选A,6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下图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
下图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下图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2分)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3分)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
(6分)
(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样卷
展示
得分:9分
样卷剖析
失分原因:第(1)题,差异比较出现较大偏差,不能笼统地说南、北
坡的大小关系,要从夏季、冬季两方面分别比较。
第(2)题,综合思
维能力不够,夏季气温高的原因有地势低,还有夏季处于背风坡,
有焚风效应。
第(3)题,忽视了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关
中平原位于秦岭以北,自然景观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黄土高原自然
植被较复杂,属于以森林为主的森林草原景观。
第(4)题,陕南应当
是水田农业、林业、渔业等;陕北的黄土高原应以林牧业为主,以
及部分种植业。
标准答案(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2分)
(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地形(3分)
(3)陕南:山地、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
关中:平原(盆地)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
陕北:黄土高原为主,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6分)
(4)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
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
为主)。
陕北:农林牧结合(3分)
Ⅰ自然地理要素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地
理
位
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位于××半球;位于××纬度(或××带);距海较远(近);位于××大陆××部,××大洋××岸气
候
气候类型、气
温、降水、光照、
灾害
夏季××,冬季××;气温年较差××,降水季节变化××;光照××;易受××灾害影响地
形
地形类型、地势特征以××地形为主;地势××高××低;多××地貌续表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河
流
内流河、外流
河、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为内(外)流河;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含
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东西(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度大(小)植覆盖率、植被类以××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
被型
土壤类型及肥力状
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资
源
种类、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
丰富(短缺)
Ⅱ人文地理要素
思考方向答题术语
人口人口数量、人口
素质、人口结构
劳动力丰富(不足);人口素质××;老龄化问题××;人口
就业压力××
城市数量、规模、布
局、城市化
城市数量××;规模××,辐射带动作用××;多沿××分
布;城市化水平××
农业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
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
交通、政策、土地价格、科技。
有利条件是××,不利条件
是××
其他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工业类型以××工业为主
区位条件
原料、能源、水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
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
交通运输方式、便利
程度、区位因素
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便利(不便);有利因素是
××,不利因素是××
环
境
环境问题类型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
地、生物、水、矿产等)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
土流失等)两大方面(2019·上海青浦二模)读世界局部区域相关示意图,回答问题。
(1)比较乙、丙两地的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说明形成原因。
(2)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图示北部地区在交通建设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
(3)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藏南谷地)是西藏主要城镇和人口集中分布地,概述其主要的有利条件。
(4)我国西藏地区三大产业结构中,比重变化最大的是哪一产业?简析这一变化对甲地所在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利影响。
答案(1)差异:相比乙地,丙地水流速度较缓慢,且径流量大。
原因:乙地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因而水流急,而丙地等高线稀疏,海拔在200米以下,地
处平原,水流缓慢;丙地有多条河流汇聚,流量大。
(2)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高寒、缺氧、冻土广布;河谷多,需要建隧道和架桥;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弱等。
(3)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河谷地势较低,气候相对较温暖,降水较多;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平原土壤肥沃;河流水资源丰富,可供灌溉之用;山坡与山麓有良好牧场,发展畜牧业的条件优越。
(4)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有利于该地区实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减少植被破坏,减少水土流失,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解析第(1)题,乙、丙两地的水文差异可根据等高线判断流速,支流判断流量。
第(2)题,北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高寒、缺氧、冻土广布;河谷多,需要建隧道和架桥;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弱等。
第(3)题,藏南谷地海拔相对较低,同时有印度洋季风顺雅鲁藏布江吹入,谷地相对比较温暖湿润,相对适合作物生长和人类生存。
第(4)题,读图可知,第一产业下降比例最大,主要是生态退耕的影响,有利于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