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索隐、集解
《史记 孔子世家》原文、索隐、集解索隐孔子非有诸侯之位,而亦称系家者,以是圣人为教化之主,又代有贤哲,故称系家焉。
□正义孔子无侯伯之位,而称世家者,太史公以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宗於夫子,可谓至圣,故为世家中国言六艺者宗於夫子,可谓至圣,故为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集解徐广曰:“陬音驺。
孔安国曰‘陬,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
”○索隐陬是邑名,昌平,乡号。
孔子居鲁之邹邑昌平乡之阙里也。
□正义括地志云:“故邹城在兗州泗水县东南六十里。
昌平山在泗水县南六十里。
孔子生昌平乡,盖乡取山为名。
故阙里在泗水县南五十里。
舆地志云邹城西界阙里有尼丘山。
”按:今尼丘山在兗州邹城,阙里即此也。
括地志云:“兗州曲阜县鲁城西南三里有阙里,中有孔子宅,宅中有庙。
伍缉之从征记云阙里背邾面泗,即此也。
”按:夫子生在邹,长徙曲阜,仍号阙里。
其先宋人也,人也,曰孔防叔。
曰孔防叔。
○索隐家语:“孔子,宋微子之後。
宋襄公生弗父何,以让弟厉公。
公。
弗父何生宋父周,弗父何生宋父周,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
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姓孔氏。
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罒幸罒幸}}夷。
夷。
{{罒幸罒幸}}夷生防叔,畏华氏之逼而奔鲁,故孔氏为鲁人也。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正义括地志云:“叔梁纥庙亦名尼丘山祠,在兗州泗水县五十里尼丘山东趾。
地理志云鲁县有尼丘山,有叔梁纥庙。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索隐家语云“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
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於颜氏徵在,从父命为婚”。
其文甚明。
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徵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
故论语云“野哉由也”,又“先进於礼乐,野人也”,皆言野者是不合礼耳。
□正义男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绝。
史记 孔子世家 原文 注释 翻译
孔子世家【说明】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
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
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
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正文】【原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先宋人也(1),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2),祷于尼丘得孔子(3)。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4)。
生而首上圩顶(5),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6),姓孔氏。
【注释】(1)先:祖先。
(2)颜氏女:据《礼记·檀弓》说,名征在。
论语《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课件123张)
• 3.删除法:删除句中无意义或没有 必要翻译的虚词。
• 4.调整法: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将一些特殊句子的语序调整过来。如 “时人莫之许也”翻译成现代文时就应 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孔 子 生 鲁 昌 平 乡 陬 邑。 其 先 宋 人 也,曰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
孔子要绖①,季氏飨士②,孔子与往。阳虎绌曰 ③:“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①要绖:古代丧服中的麻腰带。 要,通“腰”。 ②飨: 用酒食款待人。 ③绌:通“黜”,排除,贬退。
孔子腰间还系着孝麻带守丧时,季孙氏举 行宴会款待名土,孔子前往参加。季孙氏 的家臣阳虎阻挠说:“季氏招待名士,没有 请你啊。”孔子因此而退了回来。
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釐子病危,临终 前告诫儿子懿子说: “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他的祖先在 宋国灭败。他的先祖弗父何本来继位做宋国 国君,却让位于他的弟弟厉公。到他的另一 个先祖正考父时,历佐宋戴公、宋武公、宋 宣公三朝,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所以 正考父鼎的铭文说:‘第一次任命鞠躬而受, 第二次任命时弯腰而受,第三次任命时俯首 而受。走路时顺 根快走,也没人敢欺侮我; 我就在这个鼎中做些面糊粥以糊口度日。’ 他就是这般恭谨节俭。
适 周 问 礼,盖 见 老 子 云。 辞 去, 去周朝廷学礼,主要是去见老子。(事情结束之后)告别时,
而 老 子 送 之 曰:“吾 闻 富 贵 者 送 人 以财,仁 人 老子为孔子送行,说:“我听说富贵之人拿财物送别,而仁人
者 送人以 言。吾 不 能 富 贵,窃 仁 人 之 号 , 用有益的话赠别。我不是富贵之人,但还虚有‘仁人’的的称誉,
• 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在哲学上、 政治上建立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孔子世家译文及注释
孔子世家译文与注释
哎,说起这《孔子世家》啊,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古代大咖成长记,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它的译文和那些个注释,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就像是在听隔壁老王讲古一样。
话说孔子,那可是春秋时期的超级学霸加思想领袖,原名孔丘,字仲尼,听起来就文绉绉的,对吧?他老人家出生在鲁国,家里头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算书香门第,老爸老妈都挺有文化。
小时候的孔子啊,特别爱学习,啥书都啃,简直就是个小书虫。
《孔子世家》里头讲,他早年给贵族当过管家,也给人看过仓库,但这些活儿都没耽误他学习。
他啊,一边干活一边琢磨,渐渐地,学问越来越大,名声也越来越响。
那时候,没有互联网,也没有微博微信,可孔子愣是靠着自己的学问和魅力,圈粉无数,连鲁国的国君都对他刮目相看。
里面还提到,孔子提倡“仁爱”,觉得人与人之间得互相爱护,不能光想着自己。
他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话现在听起来都特有道理,简直就是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嘛!而且,孔子不光是说说而已,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既严格又慈爱。
注释里头啊,解释了好多生僻词和古代的制度,比如“六艺”啊,就是礼、乐、射、御、书、数,放在现在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嘛!还有“周礼”,就是那时候的一套规矩,孔子特别看重这个,觉得它能让人心安定,社会和谐。
总之,《孔子世家》这本书,就像是孔子的个人传记加语录集,读起来既像是在听故事,又像是在上历史课。
每次翻开它,
都能感受到那股子浓浓的文化味儿,还有孔子那份对学问的执着和热爱,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
中考文言文《孔子世家》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孔子世家》全文详细翻译孔子世家作者:司马迁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
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
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在野外媾合而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孔丘生下来,叔梁纥便死了,安葬在防山。
防山在鲁国都城的东面,因此孔子不清楚他父亲的墓址,孔母隐讳这件事。
孔子孩童时做游戏,经常陈列俎豆各种礼器,演习礼仪动作。
孔子母亲去世,他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这是出于孔子谨慎从事的考虑。
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告诉孔子其父的墓址,这之后孔子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服丧腰间系着麻带,这时季氏宴请士人,孔子随同前往。
阳虎斥退孔子说:“季氏宴请的是士人,没敢请你啊。
”孔子因此退去。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
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
由此出任司空。
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
孔于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
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子世家》原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子世家》原文
孔子贫且贱。
及(等到)长,尝为季氏史,料(管理)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牲畜)蕃息(繁殖增多),由是(因此)为司空。
己而(不久)去(离开)鲁,斥(排斥)乎(相当于,被)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返回)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感到奇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到,往)周。
”鲁君与(给)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童仆)俱,适周问礼,盖(大概)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状后,以财送人), 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偷)仁人之号,送送子以言,曰:聪明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
使告鲁为好会(友好会晤),会于夹谷(状后)
”定公曰:“诺。
”具左右司
“请
“吾两
请命有司!”有司却(拒
视晏子与景公,
“请奏宫中之乐。
”景公曰:
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
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
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如),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
文(花言巧语)
(悔过)(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通用6篇)
《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通用6篇)《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通用6篇)《孔子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学习吸收夏、商、周三代文明与知识。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篇1孔子为人谦恭好礼,有些过分好礼了,所以齐国晏婴建议齐景公不用他,确实他不适合齐国的施政方针。
要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得脸厚、心狠、手辣,得见机行事善于权变,看样子孔子不具备这些特质,而且他提倡的那一整套关于礼的理论,并不适合那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不实用啊。
再说他脸皮也太薄了,与南子见了一面,回来被学生“不悦”,就急得发誓赌咒,“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不必这么紧张吧,反倒引人遐想。
在他后期是有所醒悟了,会权变了,但他的形象已定型,没人敢用他了。
孔子真正令人称道的,还是在思想上和教育上的成就,他整理编写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确是中国千年文化中经典中的经典,他教育学生的种种言论,让我在这里评价一句正确都觉得不够贴切不够资格,因为孔子的思想已经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每一个中国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孔子思想的滋养,我们其实更多要做的是用孔子的思想来衡量现实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以一已之私对孔子思想进行评论。
关于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太博大的话题,以我笨拙的笔墨无法写出其中万一,只是觉得很奇怪的是:一个说出那么多经典的对的话的人,为什么不能做对的事,让他能够在当世得偿所愿施展才华呢?看到他那句:“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让人不能不品出一些苦涩。
《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篇2太史公以诗赞孔子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世家知识点归纳总结
孔子世家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孔子的家世来历孔子的家世来历非常高贵,堪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世家之一。
他是鲁国国君季武子的后人,同时也是周文王的后裔,可以说是显赫的贵族家庭。
他的祖先孔子亚父孔皆是姬姓,是周朝的会计长官,享有显赫的贵族地位。
孔子的父亲孔鲤同样也是资格最高、享有最高地位的官员之一。
从家世来看,孔子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这也为他的学术和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孔子的生平经历孔子出生在鲁国(今山东曲阜)一个贵族家庭,他的出生给家庭增添了喜悦,家中的人都很看重他。
孔子少年时代勤奋好学,立志成为一名有德之人。
后来孔子游历列国,学习各地的文化和风俗,广泛结交朋友,思考国家治理和人之道。
他的一生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孔子的一生可以分为少年时期、中年时期和晚年时期三个时期。
在少年时期,孔子勤学苦练,广交朋友,立志成为有德之人;中年时期是他放逐流亡的时期,他在这段时间里游历列国,思考着国家政治和人之道;晚年时期则是孔子创建了自己的学校并传授弟子。
三、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子的儒家思想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几个方面。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仁”是一种人的道德修养,而且孔子把“仁”和人的政治地位联系起来,认为只有有德之人才能成为国家的政治统治者。
孔子提倡忠、信、孝、悌等美德,认为这些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原则。
他强调了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提倡了以礼节社会、节约为主的伦理观念。
他强调智慧和知识,认为只有具有智慧和知识的人才能在社会中取得成功。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
四、孔子家庭教育观念孔子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认为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家族和社会的根本所在。
他提出了“教化之道”,认为教育不能离开道德和仁爱,家庭是孩子性格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最重要场所。
他认为父母要身教重于言教,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最好地教育孩子。
孔子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认为父母对待子女要有爱心和严格要求,子女也要对父母孝敬尊重,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论语《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课件123张)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 末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曾做过委吏、乘田等。后来开办私 学,招收弟子,宣传儒家学说,教出许多有 才干的学生。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 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行之一年, 四方则之”。后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后曾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寻 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 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 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 国迎接回来。
祈祷后而生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
而 首 上 圩 顶,故因 名曰“丘” 云。字 仲 尼,姓 孔 氏。 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孔。
先:祖先。颜氏女:据《礼记· 檀弓》说,名徴在。野合:据 《索隐》,《正义》解释,叔梁纥与徴在成婚时已超过六十四岁,
而徴在岁数尚小,二人年龄相差悬殊,此种婚姻在当时不合 礼法,故谓野合。祷:向神求福。圩(wé i)顶:头顶中间低凹。 圩,凹,中央低而四周高。名曰“丘”、字仲尼:古人有名也有字, 且义常相关联。因叔梁纥曾祷于尼丘山,故孔子名丘,字仲尼。 就是把“尼丘”二字拆开来,仲,排行 老二之意。孔子有异母兄名孟皮。
• 孔子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 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 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 收徒授业,开私人办学之先河。一生培养弟子 三千余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 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 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 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 • 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在哲学上、 政治上建立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 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 典著作。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逐句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逐句翻译《史记-孔子世家》原文逐句翻译说明:此处内容为节选,另单独收录有完整《史记-孔子世家》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如有需要请点此查看。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中都的地方长官,孔子才到职一年就很有绩效,各地都效法他的治理办法。
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孔子便由中都长官提升为司空,又由司空提升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
鲁定公十年的春天,鲁国与齐国和解。
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
”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
到了夏天,齐国大夫黎鉏对景公说:“鲁国起用了孔丘,势必危及齐国”。
于是齐景公就派使者告诉鲁国,说要与鲁定公行友好会晤,约定会晤的地点在夹谷。
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
鲁定公准备好车辆随从,毫无戒备地前去赴约。
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
请具左右司马。
”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正好代理宰相的职务,他对定公说:“我听说办理外交必须要有武装准备,办理武事也必须有外交配合。
从前诸侯出了自己的疆界,一定要带齐必要的官员随从。
请求您安排左、右司马一起去。
”定公曰:“诺。
”具左右司马。
会齐侯夹谷,定公说:“好的。
”就带了左、右司马一道去。
定公在夹谷与齐侯相会。
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在那里修筑了盟坛,坛上备好席位,设置了三级登坛的台阶,用国君相遇的简略节相见,拱手揖让登坛。
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
”双方互相敬酒的仪式完毕之后,齐国管事的官员快步上前请示说:“请开始演奏四方各族的舞乐”。
景公曰:“诺。
”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
齐景公说:“好的。
”于是齐国的乐队以旌旗为先导,有的头戴羽冠,射披皮衣,有的手执矛、戟、剑、楯等武器也跟着上台了,喧闹着一涌而上。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孔子见状赶忙跑过来,一步一阶快步登台,还差一级台阶时,便扬起衣袖一挥,说道:“我们两国国君为和好而来相会,为什么在这里演奏夷狄的舞乐,请命令管事官员叫他们下去!”有司却之,不去,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文言文孔子世家的翻译
孔子世家云:孔子世家者,起自夏商,历周而盛于鲁也。
孔子祖上,本出于宋,其后迁鲁,遂为鲁国人。
孔子之父,名纥,字伯尼,为鲁国大夫。
伯尼娶颜氏女,生孔子。
孔子生于鲁国陬邑,即今山东曲阜。
孔子世家,首载孔子之祖籍。
孔子之祖,为宋国宗室,后因避难而迁至鲁国。
孔子之父伯尼,仕于鲁国,为大夫之职。
伯尼好学,通经史,教子有方,孔子自幼受其熏陶,学识渊博。
孔子世家,次述孔子之生平。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
孔子少孤,家贫,但好学不倦。
及长,游历四方,讲学传道,收徒无数。
孔子教人,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为本,提倡中庸之道,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世家,又载孔子之政治主张。
孔子曾三次为官,然皆因政见不合而辞去。
孔子主张仁政,反对暴政,提倡德治,反对法治。
孔子认为,君子应以德服人,不以力服人。
孔子世家,更述孔子之教育思想。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
孔子认为,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使之成为有用之才。
孔子弟子众多,如颜回、子贡、曾子等,皆成为后世儒家之代表人物。
孔子世家,还记载孔子之晚年。
孔子晚年归鲁,专心讲学,整理古籍。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为后世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础。
孔子世家,最后载孔子之子孙。
孔子之子名鲤,字伯鱼,亦为儒家之贤者。
孔子之孙名伋,字子思,继承孔子之学说,发扬光大。
孔子之子孙,皆以儒家文化为家传,代代相传。
孔子世家,实为儒家文化之宝库。
孔子一生,以仁爱为本,以道德为师,以学问为器,传道授业解惑,为后世树立了道德之楷模。
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之事迹,传颂孔子之精神,启迪后世,永垂不朽。
译文:《孔子世家》是一部记载孔子家族世系和事迹的书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的创始人,道德的楷模,后世尊称为圣人。
《孔子世家》追溯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及其家族的传承,用以展示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
《孔子世家》记载如下:《孔子世家》始于夏商,历经周朝而兴盛于鲁国。
史记 孔子世家 原文 注释 翻译
孔子世家【说明】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
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
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
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正文】【原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先宋人也(1),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2),祷于尼丘得孔子(3)。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4)。
生而首上圩顶(5),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6),姓孔氏。
【注释】(1)先:祖先。
(2)颜氏女:据《礼记·檀弓》说,名征在。
【史记孔子世家翻译】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翻译】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史记·孔子世家》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敢余侮。
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其恭如是。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及厘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彊,陵轹中国;齐大而近于鲁。
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备于齐,齐师侵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孔子世家
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 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 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 卒。
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 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 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 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 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 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 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 百余年不绝。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 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 后得免。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 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 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 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 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 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 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 也。予一以贯之。”孔子知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
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 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 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 “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 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 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吾自卫 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古者《诗》 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 去其 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 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原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白话翻译】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按: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境鄹城)。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做孔防叔。
(按:孔防叔为孔氏自宋迁鲁的第一代。
)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
叔梁纥与颜姓女子野外交合而生孔子(按:一说“野合”意为不合婚配常理,指结婚时叔梁纥年老而孔子母亲年轻),而且是到尼丘山去向神明祈祷才怀上孔子的。
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诞生。
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是凹下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
字叫仲尼,姓孔。
【原文】丘生而叔梁纥死,葬於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郰人輓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白话翻译】孔子生下不久,叔梁纥就死了,葬在防山。
防山在鲁城的东边,自此孔子没法确知自己父亲的坟墓所在,因为母亲没有告诉他。
孔子小时候玩耍,常摆起各种祭器,学着大人祭祀时的礼仪动作。
母亲死了(按:钱穆《孔子传》认为在孔子十七岁以前),就暂时浅厝在鲁城街道五父衢的路旁(以便以后为父母合葬),可能是他行事谨慎吧!后来同邑人挽父的母亲,指点出孔子父亲的墓地,然后孔子才把母亲迁去防山和父亲合葬在一起。
【原文】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白话翻译】孔子腰间系着孝麻(还在守丧),(鲁国贵族)季孙子设宴招待士人(按:士有二说,一说文学之士,一说军役之士),孔子前往参加。
季孙的家臣阳虎拒斥他说:“季氏招待士人,不是要招待你的。
”孔子于是退了回来。
【原文】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後,灭於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
孔子世家原文
孔子世家原文【原创实用版】目录1.孔子世家概述2.孔子世家的起源和发展3.孔子世家对后世的影响正文【孔子世家概述】孔子世家,即孔子的直系后代家族。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奉为“至圣先师”。
孔子世家,自孔子起,历经两千多年,传承不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
【孔子世家的起源和发展】孔子世家的起源可追溯至孔子的出生。
孔子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今山东曲阜),他的祖先曾是宋国的贵族。
孔子世家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孔子本人在世时,他致力于教育事业,创立了儒家学派,培养了众多弟子。
孔子的学说主张“仁、义、礼、智、信”五常,提倡孝道、忠诚、礼仪等道德品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孔子去世后,他的后代秉承孔子的教诲,继续弘扬儒家学说。
孔子的儿子孔鲤,孙子孔伋,曾孙孔峭等都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孔子的学说。
特别是孔伋,他编撰了《论语》一书,使孔子的教诲得以流传千年。
再者,孔子世家在封建社会地位尊崇。
自汉代起,历代帝王都对孔子世家予以尊崇,封赠世袭。
至宋代,孔子世家被封为“衍圣公”,地位显赫。
这使得孔子世家得以延续发展。
【孔子世家对后世的影响】孔子世家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孔子世家对儒家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被后世奉为经典,儒家学派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影响着后世的政治、教育、道德等方面。
其次,孔子世家对后世的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子的直系后代在传承儒家学说的同时,致力于教育事业,为培养后世的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孔子世家对后世的家族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世家的传承和发展,使得家族观念深入人心。
尊祖敬宗、孝亲尊师等家族观念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孔子世家在我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考文言文《孔子世家》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孔子世家》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孔子世家》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孔子世家作者:司马迁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
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
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在野外媾合而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孔丘生下来,叔梁纥便死了,安葬在防山。
防山在鲁国都城的东面,因此孔子不清楚他父亲的墓址,孔母隐讳这件事。
孔子孩童时做游戏,经常陈列俎豆各种礼器,演习礼仪动作。
孔子母亲去世,他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这是出于孔子谨慎从事的考虑。
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告诉孔子其父的墓址,这之后孔子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服丧腰间系着麻带,这时季氏宴请士人,孔子随同前往。
阳虎斥退孔子说:“季氏宴请的是士人,没敢请你啊。
”孔子因此退去。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
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
由此出任司空。
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
孔于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
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
《孔子世家》文言文译文
【文言文译文】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
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
由此出任司空。
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
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
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和晏婴来鲁国,景公问孔子:“以前秦穆公国家小,地方又偏僻,为什么能称霸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小,但其志向远大;地方虽偏僻,但行为正直。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
”景公说:“讲得好啊!”改日齐景公又向孔子询问为政,孔子说:“为政在于节约财物。
”景公听了很高兴。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由大司寇代理国相事务。
参与治理国政三个月,卖羊羔猪豚的不随意抬价;男女行路分道而走;遗留在路上的东西没人捡拾;从四方来到城邑的客人不必向官吏请求,全都给予接待,如同回到了家。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
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
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
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
”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
”孔子在世时,周王室衰微,礼乐废弃,《诗》、《书》残缺。
孔子追溯探究夏、商、西周三代的礼仪制度,依次编定《书传》的篇章,上记唐尧、虞舜的时代,下至秦穆公,依照时间的先后编辑整理历史事件:所以《书传》、《礼记》都是孔子编定的。
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到了孔子时,删去重复,选取那些可以用于礼仪教化上的,往上采用殷商始祖契、周朝始祖后稷的圣德,再述殷、周的兴盛,直到周幽王、周厉王时礼乐制度的残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
孔 子 世 家
——《史记》
孔子简介
孔子,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 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居 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 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父,随母 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 其教。孔子少时家境贫寒, 15岁立志于学。及长, 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 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词类活用
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2、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3、博辩广大危其身者 4、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不同) (聪明深察,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明深察的人。 近, 形容词用作动词,靠拢,靠近) (博辩广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博学善辩的人。 危, 形容词用作动词,危害) (鼓,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思考:
孔子为何要问子路与子贡同样的问题? 对于他们的回答孔子为何要予以批评?
思考:
“子路愠”“子贡色作” 反映了什么问题?孔子的表 现和回答体现了一种怎样的 精神?
1、孔子坚持原则、信念 坚定的高尚人格。 2、反衬循循善诱、因材 施教,穷且益坚, 坚强冷静, 从容不迫,威武不屈。
《论语-述而》
(1)孔子出身贫贱; (2)具备从政为政才能,施政效果显著; (3)孔子一生谋求从政为政的生涯,但仕 途坎坷,屡遭“斥” “逐”,不能如愿。 作者把自己的认识评价与客观的叙述有机 融合在一起。
第二部分(3-5节): 叙述孔子求学的事迹。
1.适周问礼—— 好学
2.适齐闻《韶》—— 乐学 3.在鲁学琴—— 善学
相关链接
眼见不为实
孔子懂得因材施教,发现仲由不是讨饭的料,就叫 颜回去讨饭。结果颜回饭讨不着,讨了点米回来。于 是就回到孔子避难的破庙里给孔子煮稀饭吃。在颜回 煮稀饭的时候,孔子偷偷地看了一眼,结果发现颜回 用勺子刮了点稀饭往自己嘴巴里送。孔子心想,颜回 这个贱人,一直以来看错他了,他居然自己先偷吃独 食。但孔子毕竟是圣人,也不好意思当场揭发他,以 免尴尬。孔子等了好久,颜回终于把煮好的稀饭端上 来了。此时,孔子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但还是 装作正经地说,还是先用它祭祀吧。颜回连忙拒绝说: “不可以,这个稀饭不太干净,煮饭的时候掉进去很 多脏的东西。” 孔子朝碗里看了下:“哪里有什么脏的东西?” 颜回答道:“我把它刮出来了,又怕浪费,就自己 吃掉了。”
第三部分(6-11):师徒被 困陈、蔡。
子路不够自信,遇到困难便产 生了疑惑思想; 子贡相信“道”的正确,但是 产生了退却让步的想法,按现在 的说法叫不能坚持原则; 还是颜回的思想态度端正,意 志坚定,心态也好,所以孔子甘 愿给他做管家。
文本研读
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 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 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
第五段写了孔子在鲁学琴的经历,体 现了孔子怎样的学习过程? 明确: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
(分析:这段叙述,一是表现孔子的乐学好学, 学琴十日而不进,仍乐此而不疲,勤奋而钻研; 二是表现孔子的善学会学,习其曲、得其数、得 其志、得其为人,由浅入深,深思善悟,扎实有 序。这段文字,有对话描写,也有情态描写,有 对孔子的直接描述,也有师襄子的侧面映衬,写 得十分传神。)
1~5小节字词解释
通假字
(“反”通“返”) 1、由是反鲁 2、孔子长九尺有六寸(“有”通 3、师襄子辟席再拜 “又”) (“辟”通 4、几然而长 “避”) (“几”通 “颀”)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先:祖先) 2、祷于尼丘得孔子(祷:祈祷,向神求福) 3、字仲尼,姓孔氏(仲:排行老二之意。) 4、及长,尝为季氏史(尝:曾经) 5、尝为季氏史,料量平(料:计算。 量:量具。 ) 6、请与孔子适周(与:同,跟。适:到,往) 7、仁人者送人以言(仁人:道德高尚的人) 8、窃仁人之号(窃:窃取,自谦语,冒用。号:名称) 9、为人子者毋以有己(毋以有己:忘掉自己) 10、弟子稍益进焉(稍:渐渐。 益进:增多) 11、与齐太师语乐(语:谈论) 12、眼如望羊(望羊:又作“望洋”,仰视的样子。) 13、师襄子辟席再拜(再拜,拜两拜)
性格和行为特征: 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直言 相诲; 子路:坦诚直率、敢于质疑; 子贡:小心谨慎、讲用务实; 颜回:信念坚定、能言善辩。
相关链接
子曰: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
雍也》
第四部分(12-19节): 叙述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 撰写《春秋》的情况。
孔子简介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 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 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 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 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 度,为后人所称道。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 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 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 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 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72 岁时,突然得知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 (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 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 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6~11小节字词解释
通假字
1、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匪”同 “非” )
2、意者吾未知邪 ( “ 知”同“智” ) 3、夫子盖少贬焉
( “盖”同“盍” )
4、赐,而志不远矣 ( “而”同 “尔” )
整体感知课文
一(1-2):简介身世和从政。 二(3-5):求学的事迹。 三(6-11):师徒被困陈、蔡。 四(12-19):整理文献、从教授业、 撰写《春秋》。 五(20-21):去世及影响。 六(22):论赞,表达仰慕崇敬。
第一部分(1-2):简介孔 子身世和从政情况。
课文第二段主要概括介绍了孔子一生 的从政情况,在简短的介绍方面的评价 中,流露出作者对孔子怎样的评价?
8、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丑: 耻辱。) 9、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 丑也。(有国者:享有国家的人) 10、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使:假 使。) 11、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兴师:调动军队。)
(三)词类活用
1、楚救陈,军于城父。(军:名 词用作动词,驻扎。) 2、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 (纲、经、统、理,都是名词用作动 词,分别是制定法度、整治、制定纲 要、治理(判断句) 2、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 困于陈蔡之间 (被动句) 3、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 也 (判断句) 4、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 也 (判断句)
相关链接
柔者长存
老子已经奄奄一息的时候,孔子去看老子。 老子说,仲尼,你是我所有学生中最优秀的学生。 孔子说,老子,你是我所有老师中最优秀的老师。 老子说,我对你还有些放心不下,还有句话想对你 说,但是,你看,我的牙齿都已经掉光了。 孔子看了下老子的口腔,说,老子,你的牙齿虽然 掉光了,但是你的舌头还在啊,你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 老子沉默了一会儿,说,难道你现在还不知道我想 说什吗? 孔子想了想,说,我知道了:舌与牙,刚者易逝,柔 者长存。
• 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 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的等级制度。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孔子说:“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时,
(二 )
重点文言词语释义
1、楚救陈,军于城父。 2、陈、蔡大夫谋曰 3、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4、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5、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6、从者病,莫能兴。 7、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军:军队临时驻扎。) (谋:商量。) ( 讥:讽剌。 疾:弊病。) (设行:指施政。) (徒役:服劳役的人。) (病:筋疲力尽。) (道,思想主张。)
孔子简介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 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 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 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 “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 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 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孔子35岁时,因鲁 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 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 “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 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
(四)特殊句式
1、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被动句) 2、子路愠而见曰。(省略句) 3、予一以贯之。(宾语前置句) 4、吾何为于此?(宾语前置句) 5、人之不我信也。(宾语前置句) 6、人之不我行也。(宾语前置句) 7、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被动句) 8、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被动句) 9、不容然后见君子。(被动句)
课文8-10节写了孔子与三个高徒的对话。 三人对孔子的“道” 分别有怎样的看法? 反映各人怎样的性格和行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