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填空及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填空及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填空及练习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XXX和XXX等科学家得出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的破裂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3、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4、化学是在、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5、“绿色化学的提出”:(1)概念:绿色化学又称,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2)特点: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1.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

2.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

2、化学变化2.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又叫)2.2特征:(1)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改变、放出、生成等。

(2)常伴随变化,常表现为、、发光等。

3、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物理变革和化学变革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变革肯定同时相伴物理变革,物理变革不肯定相伴化学变革。

5、思考:光放热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比如:灯泡发光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革就表现出来的性质1.1比方:、、、导热性延展性等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革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1比方:稳定性、毒性、、氧化性、复原性等等。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练题与应用一、选择题1.研究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3)物质的运动纪律(4)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纪律A.(1)(2)B.(3)(4)C.(1)(3)D.(2)(4)2.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门捷列夫D.拉瓦锡3.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都恶化B.化学会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可觉得人类研制新能源D.化学可觉得人类研制新资料4.以下有关化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XXX的XXX的研讨得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B.XXX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C.门捷列夫创立了分子学说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根蒂根基5.“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题是“蓝色未来”,旨在引导人们从细微之处践行环保理念。

初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初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初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初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物质的变化包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是中考必考的内容。

通常是让们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来辨别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包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通常是考查同学们能不能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其用途。

(3)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分。

此考点往往结合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考查同学们是否能对一些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基本的实验技能考查同学们能否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是否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

【解读经典考题】考点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例1下列事例中,主要过程为化学变化的是:A.功夫深,铁杵成针B.佳节到,焰火缤纷C.春天来,冰雪消融D.美酒开,满屋飘香解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

这里所说的生成了新物质,是指物质本质上发生了改变,而不仅仅是状态上的改变。

A功夫深,铁杵成针只是体积上的改变,铁杵是铁,它磨了针也还是铁,发生的只是形态上的变化,而本质并没有变,因此铁杵成针是物理变化。

类似的C、D都是物理变化。

B焰火缤纷是火药燃烧时引起的,火药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氮气等气体是与火药在本质上截然不同的物质,因此焰火缤纷这个过程是化学变化。

答案:B考点二: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分。

例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碱式碳酸铜B.医用消毒酒精C.澄清石灰水D.上海市管道煤气解读: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是以所含物质的种类为依据的,如所给物质只含有一种物质则是纯净物,如含有多种物质则是混合物。

在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以所含元素作为区分的依据,如有的同学认为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而含有多种元素的则是混合物。

同学们看下面的例子:如氧气(O2)和臭氧(O3)混合后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由于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氧气(O2)和臭氧(O3)混合后所得物质为混合物。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习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习题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思维导图重点知识点细讲1、化学则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2、化学的发展史: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冶金、火药、造纸)(原子一分子论)(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3、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4、初中阶段要求了解的科学家人名: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屠呦呦:青蒿素侯德榜:侯氏制碱法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5、物理变化(如挥发、熔化、融化)与化学变化(如燃烧、生锈、变质、酿酒):有无新物质生成6、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与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常考考点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例1】《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隅三反】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酿造酸奶B.水果榨汁C.蜡烛燃烧D.葡萄酿酒2.下列是常见仪器在实验室的对话,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 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 烧杯:“热死了,我装的冰块不见了。

”D. 漏斗:“滤液好浑浊呀!我嘴里的滤纸破了。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海水晒盐C.蔗糖溶解于水D.葡萄酿酒考点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例2】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

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火箭推进燃料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使硬水软化【一隅三反】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2.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可燃性B.密度C.熔点D.硬度3.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 B. C. D.考点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例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氮气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C.汽油可用于擦拭衣物上的油污 D.活性炭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一隅三反】1.下列各图中物质用途与相应性质关系的叙述不相符的是()选项A:用氧气切割金属B:石墨做电池电极C:N2用于超导实验车D:CO2做气体肥料性质氧气有可燃性石墨能导电液氮沸点低CO2参与光合作用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物质用途性质A 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C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D 氮气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3.物质常见的性质包括:①颜色;②气味;③水溶性;④导电性;⑤可燃性;⑥助燃性;⑦毒性等.请选择以上序号填空。

【精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加练习题

【精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加练习题

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挥发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化学变化】(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3)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

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

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变化和性质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2)实例物理性质:颜色、气味、沸点、挥发性、导电性等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碱性等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实例物理变化:发光、发热、挥发、蒸发等化学变化:燃烧、生成沉淀、放出气体、发酵、分解等二、化学实验和探究1、科学探究(1)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2)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3)三“关注”:关注性质、关注变化、关注过程与结论2、蜡烛燃烧实验(1)火焰:分为外焰、中焰、内焰。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蜡烛燃烧表达式:3、人体呼吸实验(1)探究方法:对照实验(控制变量法)(2)吸入:空气(主要是氧气和氮气,但氮气基本不参与反应)呼出: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氮气不参与反应)三、实验基本操作1、托盘天平的使用(1)精确度是0.1g(2)使用规则:左物右码(3)药品质量=砝码重量+游码重量(4)药品是干燥固体时,需要在左右盘先放一张大小和质量相同的纸;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时,需要放在玻璃器皿中。

2、仪器连接(1)玻璃管与胶皮管或橡胶塞连接时,都要先用水润湿。

(2)橡胶塞塞入容器口时不能把容器抵在桌面上。

(3)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段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容器,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3、药品取用(1)取用原则“三不”原则:不用手接触药品、不凑近闻药品气味【正确方法是: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不品尝药品节约原则:没说明用量时,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只能放入指定容器中。

(2)固体药品取用块状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3)液体药品取用①取用大量液体:一倒: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防止污染药品或者腐蚀试验台】二向:标签必须朝向手心【防止腐蚀标签】三紧挨: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防止药液损失】四还原:倒完液体之后应该立即塞紧瓶塞、放回原处、标签朝外【防止药品潮解或变质】②取用少量液体:使用胶头滴管在容器正上方竖直滴加,不能接触容器壁【防止污染试管或试剂】取液后,胶头滴管不能平放或倒放,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防止液体倒流腐蚀橡胶胶帽】③取用定量液体:使用量筒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药品直至液面靠近目标刻度,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药品直至达到目标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练习题精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练习题精选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第 1 页 共 13 页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 )A.消化食物B.焚烧垃圾C.冰块融化D.铜生锈2.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汽油挥发、铁铸成锅B.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C.瓷碗破碎、钢铁生锈D.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3.硫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发光B.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C.发热D.硫减少了4 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火星四射B.有黑色固体物质生成C.放出大量的热D.发出耀眼的光5.(1)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挑选原料B.加碱蒸煮C.竹帘捞纸D.剪裁纸张(2)以下家庭食品制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萝卜风干B.凉水冻冰C.葡萄酿酒D.辣椒剁碎6.(1)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初中生家长(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弯曲B.香水挥发C.燃放烟花D.干冰升华1.【答案】C【解析】“食物消化”、“焚烧垃圾”和“铜生锈”的变化过程中都会产生新物质,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而冰块融化仅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初中生家长能够正确判断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2.【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看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汽油挥发和铁铸成锅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外形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A 错误;水受热沸腾只是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而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B 错误;瓷碗破碎只是外形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钢铁生锈产生了新物质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化学变化, C 错误;食物腐败是食物发生缓慢氧化,产生了新物质,动植物呼吸是吸入氧气参与氧化反应,@初中生家长产生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因此都是化学变化, D 正确。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B.铁制品生锈C.矿石粉碎D.冰雪融化B解析:BA、湿衣服晾干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铁制品生锈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矿石粉碎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冰雪融化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塞紧橡皮塞B.处理废弃药品C.放入铁钉D.检查装置气密性 D解析:D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处理废弃药品,不能倒入水池,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块固体药品,首先试管要横放,用镊子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3.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以用烧杯代替量筒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④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时,滴管的尖嘴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防止液体飞溅出来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⑥C.②⑥D.①⑥D解析:D①在使用药品的时候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我们要取最少量,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

故正确;②量取液体药品的时候要用量筒,不能用烧杯代替。

烧杯用作配置溶液和较大试剂的反应容器。

故错误;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瓶塞如果正方在桌子上会污染试剂。

瓶子的标签要向着手心,以防残液流下污染标签。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

-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常见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改变。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灯泡发光等。

- 化学变化。

-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 常见现象: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

例如,铁生锈(铁变成铁锈,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蜡烛燃烧(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

- 两者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

-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颜色、状态),酒精易挥发(挥发性)。

- 化学性质。

- 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质软,有轻微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 蜡烛燃烧时:- 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 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 熄灭蜡烛时:有白烟产生,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实验操作:- 收集两瓶空气(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和两瓶呼出的气体(排水法收集)。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练习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练习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认识化学1.化学的概念:化学是在与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的一门学科。

2.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变化;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3.化学的发展古代:用火、火药、造纸术近代:道尔顿的和阿伏伽德罗的,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标志着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现代:合成新分子、提出绿色化学,对环境更友好。

4.化学的作用:(1)研制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产量(2)合成药物,保护健康(3)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4)综合运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常考题型】1.“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2009年我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A.泼上汽油焚烧B.倾倒入大海中C.深埋于土中D.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2.“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

下列说法不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是()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B.开发和利用新能源C.回收各种废弃塑料D.积极植树、造林、种草3.“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 大力开发新能源B. 禁止施用化肥、农药C. 垃圾分类回收D. 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也叫化学反应。

【联系与区别】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常表现于: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伴随能量的改变,如吸热、放热、发光等。

但具有以上特征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3.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等。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

小芳同学对解决“气密性检查”类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如图甲所示。

结合小芳建构的思维模型,完成如图乙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向锥形瓶中注入水至a处,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封闭体系”B.注入水后,向左推或向右拉注射器的活塞均可改变该装置的压强C.向左推注射器活塞时,观察到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气密性良好D.注射器连接长导管也可以进行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C解析:CA、向锥形瓶中注入水至a处,水面超过导管末端,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封闭体系”,故A说法正确;B、注入水后,向左推会增大装置内压强,向右拉注射器会减少装置内压强,故B说法正确;C、向左推注射器活塞时,装置内压强增大,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故C说法错误;D、注射器连接长导管,向外拉注射器若看到长导管中上升一段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也可以进行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2.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A.B.C.D. A解析:A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右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集气瓶内打气时,导管末端都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A选项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B、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B选项能用于检查气密性;C、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淹没长颈漏斗下端,继续加水,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C选项能用于检查气密性;D、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或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减小,空气由长颈漏斗进入,若气密性好则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D选项能用于检查气密性;故选A。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知识梳理1、化学变化: 。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理变化: 。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化学性质: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_____、______、_______(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炭化;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产物 H 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测体积的仪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______。

视线与量筒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选取量筒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_______。

) 注意点:(1)先____________(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___________。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_____ ___),放在__________(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色化学:向着环境友好发展。

即环保低耗节能。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

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描述时常有“会”“能”“可以”等出现。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2、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4、熄灭蜡烛后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1.概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科学。

2.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

二、化学的发展与运用1.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门捷列夫发现了____________并编制出____________,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化学有关的成就是________与________。

三、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它的主要特点有:(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转移到产品中,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1.概念: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伴随现象:________、________等的改变。

二、化学变化1.概念: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2.伴随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光、放热等。

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2.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一、物理性质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常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二、化学性质1.概念:物质在___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质发生化学常伴随一些现象①颜色改变:如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石蕊试液遇碱变蓝。

②放出气体:2KMnO 4△K 2MnO 4+MnO 2+O 2↑③生成沉淀:Ba(OH)2+H 2SO 4=BaSO 4↓+2H 2O④吸热、放热、发光:多数可燃物的燃烧C+O 2点燃CO 2 S+ O 2点燃SO2但有这些现象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①颜色改变:氧气由无色气体变成蓝色液体是物理变化。

②放出气体:加热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③生成沉淀:饱和的石灰水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晶体析出(可说成有沉淀,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④放热、发光:灯泡发光放热。

2.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1.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2.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最明亮)和焰心。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 检验产物 H2O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5.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C25H32+33O2点燃25CO2+16H2O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托盘天平的使用1.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 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全部重要知识点(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全部重要知识点(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全部重要知识点单选题1、下列关于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太阳能、地热能、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B.原子弹是根据可以控制的核聚变工作的C.为了保护环境,控制和消除大气污染,应禁止使用化石能源D.能量的转化、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人类所能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需要节约能源答案:DA.太阳能、地热能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是可再生能源,核能使用后短时间内不能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B.原子弹是根据可以控制的核裂变工作的,故B错误;C.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应该控制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不能禁止,故C错误;D.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具有不可逆性,并不是所有的能量都可以被利用,所以我们需要节约能源,故D正确。

故选D。

2、信息、能源、材料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必节约能源B.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来传递信息的C.“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D.若用超导材料制造输电线可以大大降低电能损耗答案:DA.虽然能量是守恒的,但是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是具有方向性的,所以需要节约能源,故A错误;B.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C.“北斗”导航系统是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故C错误;D.因超导材料的电阻为零,故用超导材料制造输电线可以大大降低电能损耗,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有关材料、能量、信息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能和核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B.利用半导体材料可制成二极管、三极管C.“5G”比“4G”传递信息更快,是因为它所使用的电磁波的波速更快D.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BA.风能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获得,属于可再生能源,核能不能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获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B.二极管、三极管都是由半导体材料锗、硅等制作而成的,故B正确;C.5G和4G信号都是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所以它们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都是3×108m/s,故C错误;D.四冲程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内容概述】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引导我们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特点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进一步介绍化学以及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让我们初步接触化学实验,感受实验的重要性,熟悉基本的实验操作,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目标】重点: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4.实验室中药品的取用。

5.实验室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难点: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实验室中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等基本操作。

4.培养观察、分析及实验操作能力。

【命题分析】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中考的必考的知识点,该考点的命题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经常将其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变化时的现象和能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内容比较接近生活实际。

中考将保持这一特点,综合初中阶段的各个知识,结合生活实例考查这一知识点的可能性较大。

2.基本实验操作是本单元的重点,是中考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的法师有根据提供的仪器图形考查识图及使用能力、考查对错误操作的识别、以实验装置图组合起来考查实验基本技能,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是太大,解题时要注意细节。

中考中将常见仪器和基本操作以图形或文字表述,将会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成为新热点。

【中考解读】中考常考考点难度常考题型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选择题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选择题3.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选择题4.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选择题、实验探究题5. 常用化学仪器★★选择题、实验探究题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选择题、填空题【考点详览】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2020•甘肃)下列发生在身边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粮食酿酒C.酒精挥发D.钢铁生锈【答案】C【解析】A、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各章知识点汇总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各章知识点汇总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人〕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绪言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根底科学。

以为根底。

2、我国劳动人民会制造,时会、。

3、化学的作用:〔1〕;〔2〕;〔3〕;〔4〕。

4、分子原子论:〔1〕创立人:〔英国〕、〔意大利〕〔2〕内容:物质是由和构成的,的破裂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根底。

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重新组合成新的。

5、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1〕发现人:〔俄国〕〔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如碳酸钙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是生成的变化,一般指和。

〔2〕化学变化是有化学反响。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判断根据〕。

〔4〕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时,伴随有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导电性、导热性、光泽、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等。

〔2〕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1、蜡烛燃烧实验〔描绘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最亮堂〕、〔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先碳化;结论: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的量减少,和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一样的〕3、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4、检验气体:〔1〕鉴别氧气的方法是:用的木条伸到瓶,木条,证明是〔氧气越多,木条燃烧越剧烈〕〔2〕鉴别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证明是〔石灰水中越浑浊,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四.走进化学实验室1、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2〕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重点知识练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重点知识练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单选题1.在下面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B.煤的干馏C.石油分馏D.氢氧化钠潮解2.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B.物质只是形状、状态发生改变,则属于物理变化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明显现象的发生D.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制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3.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用于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4.下列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56g固体B.称量食盐时,直接将其放在右盘上C.用10mL量筒量取5mL液体时仰视读数D.用10mL量筒量取9.6mL水5.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几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将火柴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目的是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B.②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C.③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D.④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因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6.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B.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C.蜡烛在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D.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7.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D.《天工开物》——“候潮一过,明月天晴,半日晒出盐霜”8.一元硬币的外观是:①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含有铁。

有同学就提出:③我们可以用磁铁来吸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色化学:向着环境友好发展。

即环保低耗节能。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

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描述时常有“会”“能”“可以”等出现。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2、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4、熄灭蜡烛后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药品的取用规则1、“三不准”原则:不尝、不闻、不接触。

即: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在广口瓶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

(一横二放三滑)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

(一斜二送三直立)步骤:先把试管斜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意: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在细口瓶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

(一倒二向三挨四靠)①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②标签正对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倒(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④倾注完毕后,瓶口在试管口靠两下。

并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

要领:①垂直悬空放在试管口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②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倒放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③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④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必用水冲冼。

3、取用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倒:①量筒要平放,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大仰小。

③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四、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注意事项: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加热①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少于1/3。

②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③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④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

(防止爆炸)⑤酒精灯的外焰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⑥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2、加热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②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从管底套上取下。

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④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成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⑥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

要垫石棉网。

五、固体试剂的称量(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①左物右码:物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若左右放颠倒了:物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②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可放在干净纸上或烧杯中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六、仪器装置的连接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或者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把玻璃管先润湿,然后对准孔稍微用力转动。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把橡皮塞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塞子(容易压破仪器)。

七、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双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或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如果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双孔胶塞与锥形瓶:用弹簧夹夹紧出气胶管,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直至长颈漏斗与锥形瓶的水形成液面差(液柱),且液面不下降,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八、仪器的洗涤: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需垫加石棉网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水槽,集气瓶等第一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B.试管C.燃烧匙D.蒸发皿2.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B. 钢铁生锈,纸的燃烧C. 蜡烛燃烧,蜡烛融化D. 汽油挥发,食物腐烂3.下列实验操作或叙述中,正确的是()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B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的气味C将试管夹从试管管口往下套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4.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A.用水冲熄B.用湿抹布盖灭C.用沙扑灭D.用嘴吹熄5.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A、透明 B.内壁上有少量水珠C.内壁上的水成股流下 D.内壁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倾倒液体 B.装入固体粉末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7.烧杯加热时用石棉网的目的是()A.加快反应 B.在铁圈上易托平仪器 C.减慢反应 D.使烧杯受热均匀8.实验时,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仪器是()A.烧杯 B.烧瓶 C.试管 D.量筒9.要准确量取95mL液体,选用的量筒规格最好是()A.10mL B.50mL C.100mL D.200mL10.下列仪器,能够用来加热大量液体的是()A.试管B.量筒C.烧杯D.广口瓶1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12、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A.未经老师允许,擅自把实验室的药品带回家B.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把它放在桌面上C.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D.实验完毕把仪器洗涤干净,并整理好实验桌13、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某同学俯视读数为20mL则实际为()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20mL D、无法判断14、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质,调零后,将该物质置于右盘上,而砝码置于左盘上,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读数为9 g,游码读数为0.8g,对此实验操作实事求是的评价是()A.此操作违反规定,无法确定被称量物的质量B.此操作可确定被称量物的质量为9.8gC.此操作可确定被称量物的质量为8.2gD.此操作值得提倡,将错就错也能确定被称量物的质量15、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①酒精挥发②白糖溶于水③食物腐烂④铁矿石炼铁⑤汽车胎爆炸⑥电灯发光(A)①③(B)③④(C)②③(D)④⑤16.下列方法可以用来鉴别O2和CO2的是()A.闻气味B.看颜色C.澄清石灰水D.木条二、填空题17.如下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A B C D E FA B C D E F(1)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

(填标号,下同)(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

(3)量取8毫升的水,需要用。

(4)收集气体时时,需要用。

18.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19.指出左下图所示倾倒液体的操作中的错误:(6分)(1)。

(2)。

(3)。

20.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必须使用试管夹应从试管的_________套入,夹在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若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_,试管跟桌面成___________,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集中加热,并且不时地来回移动试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