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苏教版语文八上《人琴俱亡》word教案

合集下载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假如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不幸遗失或损坏,你会怎样呢?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位朋友或亲人不幸离开了你,你又会这样呢?(学生讲自己的故事)人类的情感很多,有父子深情、母子深情、兄弟深情。

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深情。

二、简介作者及〈〈世说新语〉〉(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内容简介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

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

当时有名的文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

撰有《世说新语》八卷,今本作三卷,还有36门.《世说新语》可能就是他和门下文人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是志人小说集。

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遗闻轶事。

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

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继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

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名士的教科书".《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人琴俱亡(刘义庆)教学目标:1、理解感受深厚的兄弟情谊。

2、学习几个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重点:目标2学习方法:自读、朗诵、合作交流课时计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兄弟之情也是一种至爱亲情,是手足之情。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我们对兄弟间的手足情的感受越来越少。

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阅读,珍藏一份人间浓浓的情谊。

二、阅读主场(一)请一学习小组推举同学朗诵课文(课前准备),帮助指导同学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二)学习小组通过工具书、参考书疏通字词句,完成小组内的学习交流。

(三)安排两个学习小组主讲课文(一个组一段),其他学习小组一边听讲,一边记录自己的疑问,待讲解结束后提出。

(有价值的问题再组织讨论)(四)问题讨论。

1、哪些词语写出王子猷的独特形象?“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2、王子猷悼念弟弟子敬的独特方式是什么?这种独特方式表现了什么?“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表现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五)教师提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词语,并再次释义,强化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识记。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都)(病重)何以都不闻消息(总,竟)语时了不悲(完全)便索舆来奔丧(轿子)子敬素好琴(向来,一向)弦既不调(已经)便径入坐灵床上(直往)因恸绝良久(于是)(痛哭)(特别,很)月余亦卒(死)(六)自由反复朗诵课文。

三、阅读尾声(一)师生合作研究“探究练习一、二”(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课堂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

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讲给家长听,也请家长讲一个他们兄弟或姐妹间深厚情谊的故事,记录下家长讲的故事再转讲给同学听。

周智。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前言《人琴俱亡》作为一篇经典的古文阅读,内容深刻,启发性强,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悉《人琴俱亡》的内容,掌握文章结构和主旨思想。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学习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1. 熟悉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核心思想。

2. 掌握句子结构和段落组成方式,了解语言表达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细致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深层次的含义。

2.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学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品读文学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步骤一:导入教师先引入,讨论古代音乐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史,为接下来的故事铺垫。

步骤二:阅读和理解让学生阅读本文《人琴俱亡》,掌握文章的结构和文化内涵,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步骤三: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深度解读文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

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自己分析文章中的难点和疑惑。

步骤四:课外阅读与研究教师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阅读,并进行课外研究,包括历史人物、文化情况等等。

步骤五:写作训练教师提供话题,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教师重点批改学生的写作,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步骤六:复习和考核再次回归到文章,让学生进行复习和思考,掌握文章的重点和细节。

进行考核时,教师可以设置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回答问题,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方法1. 阅读教学法:通过阅读古文,发现文言中的美。

2. 讨论教学法:集中学生的智慧,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助成长的过程。

3. 个性化教学法: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估1. 考试评分: 对学生的考试进行评分,以测试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语言技巧的掌握情况。

《人琴俱亡》语文教案设计

《人琴俱亡》语文教案设计

《人琴俱亡》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人琴俱亡》。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黯然销魂”、“托遗响于悲风”等。

(3)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如琴声与心情的关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深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死,学会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人琴俱亡》。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典故的理解。

(2)对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的深入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谢灵运及其作品《人琴俱亡》。

(2)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如生死、亲情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推荐相关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学生的合作探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课后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完成课堂练习,体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琴俱亡》原文及注释。

2. 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课文内容、古代文化背景等。

3. 相关阅读材料: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供学生课后阅读。

《人琴俱亡》教学设计 【完整版】

《人琴俱亡》教学设计 【完整版】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自我评价表(时间以一节课为单位)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声音响亮
能否自由表达
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 人合作
旨。
2、手足情也是一个不老 学生聆听歌曲,再次感
的话题,生活中你有没有真 悟亲情。
切的体验
3、再次播放《手足情深》
歌曲。
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练习
注重积累,加
1.将你积累的古诗文
强写作训练
中写手足情深的句子写下
来。
2.阅读课文,对王子
5
猷悼念前后的神态、心理、 动作进行合理的想象,把 本文扩写成一篇 500 字的 文章
《人琴俱亡》课堂教学设计源自课题:人琴俱亡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时:1 课时
一、教材分析
《人琴俱亡》是新授课,《人琴俱亡》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
三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是一篇文言文,在本单元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本
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有感情的诵读文
章,把握主旨,体会用独特的悼念方式表达的至爱至亲,体会手足深情,
足之情,达到突破难点,领悟文章的主旨。最后教师讲故事《悠悠二苏
手足情》,学生自由交谈手足情的故事,手足情的诗词句,让学生再次
1
感悟动人的人性美。结束再次播放《手足情深》的歌曲,再次感悟情亲。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有感情的诵读文章。 2.疏通文意,把握主旨,体会用独特的悼念方式表达的至爱至 亲。 3.体会精炼传神的语言。

《人琴俱亡》教案

《人琴俱亡》教案

《人琴俱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人琴俱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3)能够欣赏古琴音乐,了解古琴的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作品;(2)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了解古琴的制作和演奏技巧;(3)通过比较、联系等方式,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3)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故事梗概与人物介绍(1)阅读《人琴俱亡》的故事梗概,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2)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点。

2. 第二课时:象征手法与情感表达(1)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如琴的象征意义,人物与琴的关系等;(2)探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如通过琴声传达人物心情等。

3. 第三课时:古琴文化介绍(1)了解古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学习古琴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4. 第四课时:作品分析与讨论(1)深入分析《人琴俱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讨论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5.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1)观察古琴的制作过程,了解古琴的制作技艺;(2)实践古琴演奏,体验古琴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资源1. 教材:《人琴俱亡》原文及注释;2. 音频资源:古琴音乐片段;3. 视频资源:古琴演奏视频;4. 网络资源:关于古琴的图文资料。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琴俱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古琴文化的了解和欣赏能力;4.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 结合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学习兴趣;3.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琴音乐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4.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促进师生互动。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十三 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十三 人琴俱亡教案

十三人琴俱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深厚的兄弟情谊。

4.品味语言特色。

5.体会至爱亲情,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重点难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手足之情。

教具小黑板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目标导学1.教师讲述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俞伯牙是战国时的音乐家,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

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这时,遇到了一个打柴的人。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结拜为兄弟。

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

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人琴俱亡》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

《人琴俱亡》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

及时反馈
在评价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给予指 导和帮助。
个性化建议
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帮助学 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鼓励与激励
在反馈中注重鼓励和激励,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增强学生的自 信心和学习动力。
05
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材、教参等文本资源
学具
如笔记本、笔、纸张等,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用的工具。
其他实物资源
如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物、模型等,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 文内容。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总结本次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
教学目标明确:本次教学设计围绕《人琴俱亡》的主题,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
教学内容丰富:通过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和拓展材料,使教学内 容更加丰富多彩。
播放古琴曲
在课前播放一段古琴曲,让学生 感受古琴的悠扬宛转,营造一种 琴韵悠悠的课堂氛围,为课文教 学做铺垫。
深情导入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 课文背景及“人琴俱亡”这个成 语的出处,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和学习兴趣。
探究环节:小组合作,深入文本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教师指名朗读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强化课堂互动与合作学习:通过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和合作学习
03
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优化教学设计
• 加强课外拓展与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 行拓展阅读和实践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和应用。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优化教学设计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课题:人琴俱亡(刘义庆)教学目标: 1、理解感受深厚的兄弟情谊。

2、学习几个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重点:目标2学习方法:自读、朗诵、合作交流课时计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兄弟之情也是一种至爱亲情,是手足之情。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我们对兄弟间的手足情的感受越来越少。

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阅读,珍藏一份人间浓浓的情谊。

二、阅读主场(一)请一学习小组推举同学朗诵课文(课前准备),帮助指导同学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二)学习小组通过工具书、参考书疏通字词句,完成小组内的学习交流。

(三)安排两个学习小组主讲课文(一个组一段),其他学习小组一边听讲,一边记录自己的疑问,待讲解结束后提出。

(有价值的问题再组织讨论)(四)问题讨论。

1、哪些词语写出王子猷的独特形象?“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2、王子猷悼念弟弟子敬的独特方式是什么?这种独特方式表现了什么?“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表现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五)教师提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词语,并再次释义,强化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识记。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都)(病重)何以都不闻消息(总,竟)语时了不悲(完全)便索舆来奔丧(轿子)子敬素好琴(向来,一向)弦既不调(已经)便径入坐灵床上(直往)因恸绝良久(于是)(痛哭)(特别,很)月余亦卒(死)(六)自由反复朗诵课文。

三、阅读尾声(一)师生合作研究“探究·练习一、二”(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课堂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

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讲给家长听,也请家长讲一个他们兄弟或姐妹间深厚情谊的故事,记录下家长讲的故事再转讲给同学听。

周智。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琴俱亡》一课教案.docx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琴俱亡》一课教案.docx

人琴俱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疏通文意,把握主旨,熟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与合作探究感受人物事件,了解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兄弟间的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教学难点】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感受凄美的爱的感情熏陶。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亲情更可贵、更长久的了;也许,在我们这个生存的空间,没有比我们挚爱的亲人的离去更令人肝肠寸断。

这或许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子猷与子敬兄弟二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

二.《世说新语》及作者:此书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言谈轶事。

最大特点是记述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者微小举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作者:刘义庆,南宋文学家。

三.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音。

你能读准下列划横线的字音吗?病笃(dti)语时了不悲(lido)此以丧矣(sang)索舆来奔丧(yu)弦既不调(tiao)恸绝良久(tong)四: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全文。

(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分AB两组,A组针对文章第一段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B 组回答;B组针对第二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A组回答。

教师补充指导。

第一段【实词】笃:(病)重左右:近旁的人,索:要舆:车轿何以:即“以何”,为什么【虚词】俱:(副词)都、全而:承接连词了:完全都:总、竟第二段【实词】素:本义是“白色的生绢”,这里是一向、向来。

径:一直卒:死,古指大夫死亡,后通称死亡。

)恸,痛哭、极度悲伤;良,很;绝,气息中止,死亡。

【虚词】既:已经五、再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1、子猷为何久不闻子敬消息?(“俱病笃”说明什么?他也病重。

《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人琴俱亡》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笃、索、舆、径、素、卒; 虚词:而、了、既、俱等。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学习简洁的语言。

3、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想:1、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扫除字音障碍,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课时安排:一课时。

3、教法:引导、点拨,给以适时地帮助。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生活。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讲述“高山流水”的故事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这个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琴声为心声,知音为知己。

琴声中还能传出深厚的兄弟情谊,这是手足情,亲情。

人琴俱亡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琴俱亡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琴俱亡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人琴俱亡》教学目标:1、学习基本的文言文字词。

2、体会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朗读成诵。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

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还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一如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人琴俱亡》。

二、作者、作品简介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儿,世袭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志人小说。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

《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三、初读(读准句读、字音)通过朗读初步检查预习四、学习文言文字词全班分AB两组,A组针对文章第一段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B组回答;B组针对第二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A 组回答。

教师补充指导。

第一段【实词】笃:du (病)重左右:近旁的人,近侍 / 左边和右边索:要舆:车轿何以:即“以何”,为什么【虚词】俱:(副词)都、全而:承接连词了liao:完全都:总、竟第二段【实词】素:本义是“白色的生绢”,这里是一向、向来。

径:一直卒:zu 1死,古指大夫死亡,后通称死亡。

帝王“崩”、诸侯大官“薨”。

2步兵,不费一兵一卒○3副词,终于,“卒用其人” 。

cu 仓卒,急速(因)恸绝良久: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伤;良,很;绝,气息中止,死亡。

【虚词】既:已经翻译:五、再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人亡)了不悲都不哭(琴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2、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解1: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3人琴俱亡word教案(1)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3人琴俱亡word教案(1)

《人琴俱亡》一、教学重点会解释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

二、教学难点能说出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感受手足深情。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关于作者和《世说新语》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介绍作者作品,教者作适当补充。

刘义庆,彭城人,文学家。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刘义庆撰。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故事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新亭对泣、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2.生字词投影字词,让学生给下列字词注音。

笃dǔ了liǎo 舆yú奔丧bēn sāng猷yóu 调tiáo 掷zhì恸tòng 卒zú【目标展示】1.会解释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

2.能说出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感受手足深情。

【新知研习】1.你能正确、流利地阅读这篇文章吗?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读出文言语感。

在朗读“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这句时能以沉重悲痛的音调去朗读。

分小组读,大家齐读。

2.你能疏通全文吗?(1)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解释文中的重点字词。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完成字词的解释,最后由其中的一个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纠正和补充)俱:都笃:(病)重而:表承接,不译何以:为什么矣:语气助词,了索:要素:一向,向来琴:弹琴径:直往既:已经掷:扔云:说因:于是恸:极度悲哀,痛哭绝:气息中止良:很亦:也卒:死(2)通译课文。

分组翻译,开展比赛。

(给各小组足够的时间去自主学习)展示方法:一组代表读一句,然后要求其他组任意一名同学翻译。

翻译得既准确又流畅的小组为优胜组。

3.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叙述了哪两件事?明确:包括“奔丧”与“恸绝”两件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琴俱亡》教案
教学设想:
《人琴俱亡》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古文。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至爱亲情”,这其中包含了融注在《背影》中的深深的父爱,蕴含着母爱的《甜甜的泥土》,而《人琴俱亡》则用极为简洁的语言,刻画了王子猷的独特形象,表达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文章简短、字词难度不大,感情却很深厚,从中我们更能读出魏晋时代独特的士人心态及其情感的个性化表达。

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因此通译全文时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进行自学,找出不会之处,合作解决。

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探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在指导学生自学文言文字词的基础上,要侧重于对文章情感内涵的理解,并通过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力求准确把握、读出情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借助书中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全文。

2.过程和方法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如,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性格形象,感受文中深厚的兄弟之情。

二、教学重点: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了解课文大意,
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性格形象、感受深厚的兄弟情谊
三、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性格形象,感受深厚的兄弟情谊。

四、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点拨,给以适时地帮助。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生活。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曹植“七步诗”导入,引出刘义庆的人琴俱亡的深厚的兄弟情。

导语:“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学们听说
过这首诗?对!这是曹植的七步诗,那这两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很好!兄弟相残,反目的手足之情!看来,同学们的课外阅读知识面还是蛮广的,那关于手足之情的故事同学们又知道多少,有没有同学可以给我们讲一下?
同学们讲的都很好!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人琴俱亡》,看看这又是怎么的一种手足之情?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解释题目
提问“人琴俱亡”是何意?引起学生注意。

(2)作者简介
刘义庆,彭城人,文学家。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著书有《世说新语》。

《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它的语言以精练、含蓄、隽永、传神见长。

作者善于以小见大、即事见人。

通过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

最大特点是记述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者微小举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三)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排除字音障碍
a.请两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人朗读一段),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不会读音的字词,全体师生纠正读音。

b.学生提出自己不会读的字词,并写到黑板上,师生共同解疑,教师归纳补充讲解
1.王子猷(yóu)
2.子敬俱病笃(dǔ)
3.此已丧(sàng)矣(yǐ)
4.语时了(liǎo)不悲
5.便索舆(yú)来奔(bēn)丧(sāng)
6.子敬素好(hào)琴
7.弦(xián)既不调(tiáo)
8.掷(zhì)地云9.因恸(tòng)绝良久10.月余亦(yì)卒(zú)
学生朗读以上字词,每个读两篇。

c.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小声跟读,默读,要求学生注意文章字词的读音,节奏,轻重读音等。

如,
1、因/恸绝良久
2、月余/亦卒
3、子敬/素好琴
4、便/径入坐灵床上
5、便/索舆来奔丧
6、此/已丧矣
7、何以/都不闻消息8、都/不哭
d.全体学生跟着教师的提示有感情、有节奏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四)精读品味
1.字词句翻译,了解文章大意
a.字词翻译。

给五分钟的时间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重点字词或他们不理解的字词句或对文章有疑问的地方,之后叫学生上黑板写出来,师生互动解决。

教师给重点字词句归类。

词类活用
1.取子敬琴弹。

琴:动词,弹琴。

2.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

宾语前置
1.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实词:
笃:(病)重索:要好:喜欢径:直往舆:轿子。

恸:痛哭,极度悲哀卒:死绝:气息终止,死亡
虚实:
而:表承接,不译
都:副词,总,竟。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a.让学生看注释结合工具书疏通文意。

学生自主翻译,同桌翻译,小组翻译,生生互动,教师四处走动巡视解疑。

b.检查翻译情况:一读一译(个人朗读,小组朗读,男女朗读,指明学生翻译),全体师生共同纠正,教师指导。

3.全体学生再有感情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五)讨论交流(概括主旨)
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讨论问题,教师指导归纳总结。

1.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明确:“不悲”“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2. 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
明确:不矛盾,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

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
果,而并不是不悲痛。

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悲痛之情喷薄而出,因此“恸绝良久”。

所以子猷前后的表现不矛盾。

(1.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2.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


(为什么要强自抑制?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补充:琴不调说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

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

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六)总结
“兄弟情深深几许,泪眼问琴琴不语”,王子猷以独特的方式悼念自己的弟弟,那种手足之情令人感动。

同样是知音,《高山流水》中伯牙以无知觉者而绝弦,如今子猷因无知音者而掷琴,人琴俱亡,人亡琴亡,不禁让我们感慨生命的短暂。

(七)布置作业:
1.翻译全文
2.根据《人琴俱亡》写一篇亲情故事,更好的体味其中的情感。

(八)板书:
人琴俱亡
《世说新语》
人亡了不悲抑制
都不哭
手足情深
琴亡恸绝良久喷发
月余亦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