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操作指南
2023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三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一、研究对象,问题来源与分析为了进一步____《____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____》(中央七号文件)和《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水平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学校当前体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跳绳项目所需器材简单、活动所需场地小,活动时间地点都可因人而异,适宜于所有的孩子参与;其次,跳绳类项目在我校具有优良的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三,也是最主要的,跳绳可以最便捷地提升学生的体质,辅之以花样变化,孩子们喜欢,容易学会、乐于接受,掌握一两项技能可以确保终身锻炼的需要。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通过“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创建研究,在丰富学校阳光体育内涵,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互助共进合作精神的同时,切实做到增强学生体质,并让学生感受跳绳带来的成功体验。
具体如下:1、让每位学生都能了解跳绳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套学校自编独创的绳操;2、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跳绳”技能,熟练掌握____种花样“跳绳”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应用,为未来健康生活奠定基础;3、通过的扎实推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提升;4、在开展学校“跳绳”校本课程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索校本化实施形式的“阳光体育活动”的策略,努力形成学校绳类体育特色文化,特色学校。
1、不同年级跳绳项目开发研究;2、跳绳项目实施途径研究;3、学生体质状况研究前、后对比分析研究;4、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家长、学生、教师对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学习、使用情况:座谈、问卷、观察、个别访问。
2、个案分析法:通过对个别跳绳项目的开展情况的研究,找出理论依据,采取相应措施。
3、归纳整理法:搜集、整理调查、考察所得的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
根据阳光体育项目相关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和研究目标的具体要求,我校的绳类体育特色研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如何根据学生实际自编一套适合学生的、活泼有趣的绳操。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一、课程目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亲身实践,增强体验,培养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与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涵盖科技、艺术、人文、体育等多个领域,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具体内容可以包括: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科技创新:开展科学实验、技术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艺术体验:组织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体育健身: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实施课程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课时,每周可以安排2-4个课时。
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活动形式合理分配课时,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
师资配置:学校应选拔有相关专长和经验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
同时,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志愿者等参与课程实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教学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进行合理安排。
安全管理:在组织实践活动时,学校应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安全预案,确保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
对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评价与反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
同时,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评价结果应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学校应积极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包括校内外教育资源、网络资源等。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
简介
本文档旨在指导学校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帮助学生在课程中进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
-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 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施步骤
第一步: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课程特点,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包括具体的实践项目和实践任务。
第二步: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组织教师针对实践任务进行培训,并对实践项目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如提供必要设备、材料和技术支持。
第三步:实施课程
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实践项目,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辅导,确保学生完成实践任务。
第四步:总结和评估
课程结束后,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成果,并调整课程内容和方法。
实施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如下:
-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 强调实践过程与实践成果的并重,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 合理安排实践时间、实践项目和实践任务,确保学生能够有序、全面和系统地完成实践任务。
结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
学校应当充分重视该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引言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特色,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由学校自主开发和设计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全面考虑教育目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众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指南,帮助您全面了解和理解这一过程。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1. 了解学生需求:在开发校本课程之前,学校应对学生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等,以此为基础制定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
2. 遵循教育目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并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课程标准。
确保校本课程与学校的整体教育理念和发展目标相契合。
3. 教师主导、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教师为主导,但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参与到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4. 多元化的教材选择:校本课程的教材选择应广泛多样,可以包括图书、网络资源、实地考察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材和学习资源。
5. 注重评估和反馈: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并提供及时的反馈。
这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了解课程实施的效果,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步骤1. 调研与需求分析: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之前,学校应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
2.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教育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并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3. 设计课程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应有机结合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
4. 选择教学方法: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实践等多种形式。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第1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校本课程在小学教育阶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校本课程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1. 深入挖掘学校特色,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
2. 提高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
4.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组织架构1.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评估。
2. 设立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负责具体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 设立教师培训小组,负责组织教师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
四、课程开发1. 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需求,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依据。
2. 目标确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方向。
3. 内容设计:根据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注重学科融合,体现校本特色。
4.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如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等,提高教学效果。
5. 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课程实施1.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
2. 教学安排: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
3. 教学指导: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指导,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
4. 课堂教学:教师按照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5. 评价反馈:及时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意见,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六、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加大资金投入,为校本课程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
3.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2024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范文(6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范文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所以我校要依据____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西安丰镇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实践,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
根据本土实际,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现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
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便于学习操作。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中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探索,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通过参与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探讨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包括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估,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一、课程设计1.确定课程目标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设计首先要确定课程目标,明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课程的主要目标。
还要结合农村实际,培养学生热爱农村、服务农村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适应农村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课程内容应包括生活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内容,可以通过农村生产实践、社区服务实践、劳动技能实践等方式来开展。
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比如农村科技创新、农村文化传承等课程。
课程形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开设实验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节、文化节、劳动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实施1.教师培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培训,教师要提高实践能力,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程实施更加有效。
2.学校资源整合学校要合理整合资源,积极与当地农村社区、企业和农户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比如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等。
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共同参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3.学生参与学生是课程的主要对象,他们的积极参与是课程实施的关键。
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评估1.评估方式课程的效果需要通过评估来进行检验。
评估可以采取定期考核、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实践能力,并融入地域特色与学校文化。
为了有效实施这些课程,特制定以下教学工作计划,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划与执行1. 目标设定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我们设定了以下目标: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其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内容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应遵循教育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
我们计划结合学科知识,围绕社会问题、自然环境、生活技能等方面展开活动,如社区志愿服务、环保项目、科技创新等。
3. 实施步骤准备阶段: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对学生进行分组。
实施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活动计划进行实践操作,记录活动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展示交流阶段:活动结束后,学生整理成果,进行展示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4. 评价与反馈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
我们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改进不足,发扬优点。
二、地方课程的教学策略1. 地域特色融入课堂地方课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将地域特色融入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家乡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2. 教学方法创新针对地方课程的特点,我们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地考察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课程内容整合地方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
我们将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一、实施目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本文旨在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施步骤1.确定实践内容首先,需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项目。
比如,化学实验、生物观察、物理模型制作、电子设计等。
2.制定实践计划在确定实践内容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实践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具体活动安排等。
同时,也需要考虑安全问题和实践过程的监管。
3.指导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有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实践成果。
4.分析实践成果在实践活动结束后,需要对实践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水平和综合素质等,为之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意见。
三、实施要点1.实践内容的选择在选择实践内容时,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注重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以提高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实践计划的制定制定实践计划时,需要考虑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监管措施,注重实践过程的规范性和管理性,以确保实践活动的安全和有效。
3.实践指导的重要性实践指导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实践活动,并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实践成果,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实践成果的分析对于实践成果的分析和评价,需要客观公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之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意见。
四、实施效果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水平和综合素质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因此,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项具有广泛意义的工作,可为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五、总结本文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为主题,阐述了实施步骤、实施要点、实施效果等相关内容。
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旨在指导学校更好地开发校本课程,增强课程对学生和学校的适应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特长。
以下是该指南的部分内容:1. 功能定位:丰富课程供给,增强课程对学生和学校的适应性。
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兴趣爱好,发展特长。
注重引导学生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和科技等新进展、新成果。
体现学校文化,增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课程开发: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建立健全教师、社会专业人士以及家长等多方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明确各方责任,合理规划、规范组织课程开发工作。
对学生需求和学校课程资源等进行调查分析,充分论证,确定校本课程建设方向、重点学习领域、科目与形态等。
每门校本课程均要研制课程纲要,明确课程名称、开设年级、课时,阐明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实施和评价方式等。
注重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加强课程实施评估、动态调整和完善。
3. 实施方案:学校是本校落实国家课程政策的责任主体。
要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省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立足学校办学理念,分析资源条件,对学校课程实施工作做出总体安排,形成课程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对有效实施国家课程、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等做出全面具体安排,明确每个年级开设科目、课时分配、教学组织形式等。
注重健全课程实施机制,推动各学科、各环节、各方面力量协同育人。
鼓励将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整合实施,相关内容统筹安排,课时打通使用。
总之,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旨在指导学校更好地开发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特长。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加强评估和调整完善工作。
同时要注重各学科、各环节和各方面力量的协同育人,整合实施相关课程内容,打通使用课时。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指南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指南导言: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基于其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自主开发的一种特色课程。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水平。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任务制定、资源整合、实施过程等多个方面,探讨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指南。
一、需求分析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学习调研和个别辅导等方式,有效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习兴趣调查、专家讲座等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科优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校本课程。
二、任务制定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学校需要制定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实施计划。
任务目标应该既符合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又兼顾到学生个体差异。
比如,学校可以确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并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制定相应的课程内容和培养方案。
三、资源整合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资源整合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应充分利用教师、家长和社会资源,为校本课程提供充足的教学支持和社会实践机会。
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发掘与校本课程内容相关的书籍、软件、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渠道。
四、课程设计校本课程设计应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
课程设计可以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研究性学习等不同形式的内容,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同时,课程设计还应注重能力培养和任务驱动,通过项目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应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案例研究、问题导入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学校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实验室、外出实习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
六、评估与反馈校本课程的评估与反馈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如作业评价、项目展示、个人报告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学校还应及时向学生和家长提供评价结果和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帮助学生发现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方案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依据:校本课程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它对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料源,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具有深远的意义。
根据新课程改革和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和主要依据有:其一、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一个社会没有创新就不能进步,一个学生不能创新就不能高质量的生存。
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特殊的作用。
其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校本课程必须以学生为本,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学生有不同的爱好和兴趣,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和兴趣开发出不同的课程。
其三、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课程开发的需要。
新型教育模式下的教师必须是学者型,科研型教师,同时又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设计者。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充分锻炼和发挥教师的科研、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水平。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原则针对性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设,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结合本校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出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增进文化科学知识,开发学生智力的校本课。
循序渐进的原则。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课程开发的补充,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生儿”。
它的开发和实施没有统一的现成的模式。
它的开发实施必须建立在边学习边实践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边实践边总结,做到逐渐认识、逐渐提高,逐渐深化,最终实现完美。
主动参与和全面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的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和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的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的开发的资源,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与校外团体和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的学生学习需要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的活动,是一种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良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纲要一、基本理念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
它既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指定性学习领域,也包括了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反毒品教育等非指定性学习领域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赖于学校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从学校实际出发,走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路子。
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能有效地扎根于学校的实际,达到“学校传统”与“现化办学理念”相交融共辉映,从而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综合实践课程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综合实践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订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中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选择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初步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让学生获取亲自参与探究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通过研究活动,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家乡、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为家乡、为祖国建设发展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
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在当今社会,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响应这一趋势,实验小学决定开发一套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背景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学科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
因此,学校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和成长。
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实践活动中,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将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课程内容与设置1.实践探究:学生将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实验、探究、考察等,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创新思维:学生将通过项目设计、创新实验等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团队合作:学生将参与各种团队活动,如团队建设、团队游戏等,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社会实践:学生将参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的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设置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每个年级将设置不同的实践活动主题,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同时,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和自我评价,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1.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
2.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学校将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设施,确保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进行。
3.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将积极与社区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资源。
4.加强课程监管与评估:学校将加强对课程的监管与评估,确保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课程效果与展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生将能够获得更加全面和丰富的学习体验。
2024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9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
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
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
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一、开发背景我校位于河山镇文化区,河山镇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
如:“江北第一苹果之乡”之美誉,有悠久的苹果栽培历史,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大棚种植,有日照巨书摩崖石刻,有全国重点建设工业镇之称。
辖区居民文化层次高,关心和重视教育,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指导思想:(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
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
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2024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6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课程目标:学生方面:激发学生参与花样跳绳学习的热情, 要让学生“爱跳绳、会跳绳、跳好绳”, 让学生掌握花样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
同时提高学生体能、自主锻炼的能力与环境的适应能力, 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及高尚的团队精神, 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 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课程实施办法与课时分配:课程实施采用体育课教学和活动课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每班每周利用一节体育课进行花绳教学, 下午的活动课全校统一进行花绳练习。
课程评价:一、开发花绳校本课程的意义。
(一)是体育新课程和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我们确定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培养主线,以“快乐体育”____教学全过程的改革思路。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____中指出,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因此, 学校开发花绳校本课程是体育新课程的要求, 也是全面开面体育阳光运动的要求, 同时还是园区教育局开展“体教结合”一校一品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实践意义:1.从身体方面来说, 可以有效增强肺活量, 促进血液循环, 使学生的身体更健壮。
2.从心里方面来说, 跳绳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自信心, 提升承受力。
3.从伦理方面来说, 能让学生养成自律习惯,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从智力方面来说, 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培养学生的平衡感和节奏感。
理论价值:1.肩负增强学生体质的“使命。
”我们看到中华民族寄予希望的下一代接班人的身体状况下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 ____联合发文, 号召在全国中小学生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 因此, 花样跳绳肩负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操作指南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操作指南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五根支柱 1、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 2、发挥师生主体作用; 3、丰富学生学习方式; 4、考虑学校实际可能; 5、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程序 1、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的基础研究。
主要涉及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作出的价值定位。
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2、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3、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
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
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
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
1/ 154、在前者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5、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的《课程纲要》(教师用的材料)。
6、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
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
评价的结果应向相关人员或社会公布。
具体还可以细化为:成立小组;需求调查;培训教师资源调查;教师竞标;学生选用;跟踪评价;哲学整合;动态调整校本课程开发中涉及到的文件撰写格式和要求《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的格式及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是学校在校本课程方面的一般性的规定,用来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
它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3-5 项描述即可);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
《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的格式及要求。
《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是已经通过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的各门课程名称及其简介,简介以 200 字为宜。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格式及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以学校为主的开发方案,包括:---------------------------------------------------------------最新资料推荐------------------------------------------------------ 1 )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支柱情况; 2)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3-5 项描述即可; 3)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教师为主的开发方案,包括的一般项目有:开课教师/教学材料/课程性质/学习时间/参加对象。
具体内容有:1)课程目标陈述( 3-5 项即可); 2)专题、内容要点与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说明(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考试评价说明(考核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构成等)《课程纲要》的格式及要求。
《课程纲要》是教师自己任教的课程的一种设计。
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依据什么确定目标,以及目标是什么?),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如何呈现或实施上述内容?),以及课程评价建议(怎么知道上述目标是否得以实现?)。
上述四个问题是所有课程开发都不能回避的。
当然,如有必要,还可以回答情景的课程需求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课程政策以保障该门课程的实施等问题。
因此,《课程纲要》的撰写就是围绕回答上述问题而展开的。
如生命的记忆植物标本制作(节选)(见下表)就是《课程纲要》的一种形式。
校本课程有哪些开发类型课程选择。
3/ 15主要是指在备择的几种课程中选出一种最符合自己需要的课程作为校本课程。
在校本课程开发刚起步时或课程开发能力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经常采用这种适宜的方式。
如当学校确定要开一门书法课,在既没有经验又没有合适的教师的情况下,看看别的学校有没有可借鉴的或类似的课程,如有,就可以移植或选用,以后再逐步建设。
当然,课程选择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教师要有选择的权力,同时还要有可供选择的课程。
课程改编。
主要是指学校和教师对已有的课程(或自己的、或别人的)进行修改,以形成一门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课程。
它也包括某些学校引进国外的课程进行翻译和本土化改造。
课程改编一般涉及五个方面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修订,即目标、内容选择与组织、实施方式、评价方式与课程资源的修订。
课程整合。
主要是指按照某个重要的主题将两门及以上学科知识体系的知识或技能组织成一门新的课程。
这样的课程可以弥补以分科为主开发的国家课程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使校本课程引进最新的主题元素,如可以以灾后心理辅导、汶水新城规划、奥运志愿者、太湖水污染治理等这样的主题开发跨学科或超学科的校本课程。
---------------------------------------------------------------最新资料推荐------------------------------------------------------ 课程补充。
主要是指对原有课程的不足而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充,以形成一门新的校本课程。
课程补充可以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如英语会话、作文写作指导等,也可以是对校本课程的补充;可以是矫正性的,也可以是补救性的。
课程拓展。
主要是指对原有课程的优势而进行拓展,以形成一门新的校本课程。
课程拓展可以是对国家课程的拓展,如数学思想、唐诗欣赏等,也可以是对校本课程的拓展,如国际象棋Ⅰ、国际象棋Ⅱ等;可以是内容的广度拓宽,也可以是内容的深度加深。
课程新编。
主要是指按照学生课程需求的评估以及可得到资源的分析,在学校教育哲学的观照下确定开发一门全新的校本课程。
所谓新编,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是相对个性化而言,越个性化的课程,就越能体现新编。
许多学校的特色课程以及最具时代性的课程就属于此类,如校史教育、我与上海世博会等。
要避免校本课程开发在实践中走入误区误区一:任务本位。
5/ 15现在上面不是都在检查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吗?我看兄弟学校的国际象棋很有特色,那我们也开国际象棋算了。
合适不合适?先应付一下再说把校本课程当作一项任务来应付的做法必然扭曲了校本课程的价值定位。
这样的后果就是校本课程一大抄,你抄我来我抄他,哪个学校的校本课程有点特色,我就跟风照搬照抄,简单套用,到最后每个学校的校本课程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校本课程以何为本?通过课程建设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学校的特色文化,这才是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
因此校本课程的建设必须考虑到学校的教育哲学、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课程开设的条件。
如果把校本课程建设仅仅视为是一项应付检查的任务,匆匆敷衍了事,那么校本课程就成了拍脑袋的事情,即便开出了五花八门的课,看似五脏俱全,实则没有灵魂。
误区二:教材本位。
我校在校本教材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每个老师都使用了自己开发的教材,学生人手一册长期以来,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致于一提到校本课程开发,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想到要编教材、印教材和发教材,认为这是校本课程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成果。
---------------------------------------------------------------最新资料推荐------------------------------------------------------ 殊不知,校本课程的特色在于贴近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不同需求。
一方面,由少数学科专家编写的教材因其高度统一,很难顾及到个性差异,简单地采用这类教材并不适宜校本的精神。
另一方面,动员教师自编教材看似发挥了教师的主体性,实则增加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之外的工作负担。
而不同学校之间在资源、师资方面存在差异,每所学校不可能都能编出合格的教材文本,即使编写,其适用范围也十分有限。
何况,教材是国家严格控制的,须经有关部门审定,未经审定的教材不许发给学生。
其实,校本课程开发倡导的是从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出发,树立课程资源意识,走出教材至上的误区,采用课程纲要、教学简案、专题提纲等灵活形式来整合各种静态和动态的资源。
误区三:学科本位。
校本课程应该放在国家课程方案的框架内来理解。
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还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都非常清楚地规定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边界、范围、时限以及之间的关系。
因此,不允许学校打着校本课程的旗号,随意地更改和增加考试科目的教学内容,加深教学难度,将校本课程的课时用于学科7/ 15补习、辅导和竞赛,使得校本课程名存实亡,成为国家课程的延伸、考试科目的附庸。
应正确处理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功能互补关系,正确认识国家课程中的学科与校本课程中的各门课程中的关系,真正发挥校本课程的独特价值。
校本课程整体规划中可能有一部分课程是与学科有关的,但它可能是专题的而不是系统的,是学生选择的而不是限制必修的,是学生自主生成的而不是教师预设为主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不是针对应试的。
误区四:教师本位。
我觉得李老师能写一手好字,就让李老师给一年级开一门硬笔书法校本课程现实中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之一就是将校本课程异化为师本课程。
教师是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个人可以随意决定开设某种校本课程。
一方面,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考虑到是否契合学校整体的课程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如果只单单考虑教师自身的特点,很容易游离于学校的教育哲学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兴趣是校本课程的出发点。
许多教师认为极其重要的课程,在学生看来就颇不以为然。
---------------------------------------------------------------最新资料推荐------------------------------------------------------ 因为这些课程是教师强买强卖开设出来的,并非学生真正的兴趣所在。
练好字的确很重要,但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并不一定能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
师本课程的误区首先在于对课程的错误理解,没有体现课程的民主;其次在于对校本课程定位错误,同时没有遵循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程序,事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此为据来规划课程。
误区五:活动本位。
校本课程不就是以前的活动课吗?让学生去活动就行了,我们就开足球、篮球、乒乓球校本课程继承了传统活动课的优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密切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