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努利方程实验
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努利)实验
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努利)实验
伯努利方程是描述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过程中能量守恒的方程。
伯努利方程的数学表达式为:
P + 1/2ρv^2 + ρgh = constant
其中,P为流体的静压力,ρ为流体的密度,v为流体的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h为流体的高度。
这个方程说明了,如果不
可压缩流体在一段管道中沿一定方向流动,其沿途的总能量相同,即静压力、动压力和位能之和不变。
为了验证伯努利方程的可靠性,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
- 一条直径较小的降压管
- 一个水箱
- 测压计
- 尺子
- 水
实验步骤:
1. 将降压管的一个端口插入水箱底部,另外一个端口向上,调整好降压管的位置使其与水箱水平。
2. 在降压管的高度处放置测压计,测量降压管水柱的压力。
3. 打开水箱的水龙头,让水自由流入降压管。
观察水流的流速和降压管压力的变化。
4. 重复实验3,但这次在降压管进口处用尺子测量水的流速。
并且将降压管移至不同高度,重复实验3。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应该证实伯努利方程的成立性,即随着流速增加,静压力降低。
除非有能量损失,沿途的总能量相同。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验证伯努利方程。
流体力学实验-伯努利方程
(一)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术;2、验证流体定常流的能量方程;3、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究,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自循环伯努利方程实验装置图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图中: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6.恒压水箱;7.测压计;8.滑动测量尺;9.测压管; 10.实验管道; 11.测压点; 12.毕托管 13.实验流量调节阀。
56三、实验原理:在实验管路中沿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截面。
可以列出进口截面(1)至截面(i)的能量方程式(i=2,3,.....,,n)W i hg g p Z g g p Z i i i -+++=++12222111νρνρ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截面的测压管中读出g p Z ρ+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 22ν,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各测压管与各测压点,毕托管测点的对应关系。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检查泄水阀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进行排气调平(开关几次)。
3、打开阀13,观察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及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压管水头的变化情况。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与毕托管相连通的是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
5、再调节阀13开度1~2次,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液面降到标尺最低点为限,按第4步重复测量。
五、实验结果及要求:1、把有关常数记入表2.1。
2、量测(g pZ ρ+)并记入表2.2。
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4、绘制上述结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轴向尺寸参见图2.2,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可以绘在图2.2上)。
伯努利方程实验实验报告
伯努利方程实验实验报告伯努利方程实验实验报告引言:伯努利方程是流体力学中重要的基本方程之一,描述了流体在不同位置的速度、静压力和动压力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验证伯努利方程,并探究其在不同条件下的适用性。
实验目的:1. 验证伯努利方程在理想条件下的适用性;2. 探究伯努利方程在流体流动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1. 曲线管;2. 水泵;3. 流量计;4. 压力计。
实验步骤:1. 将曲线管固定在实验台上,并调整其位置,使其水平放置;2. 将水泵接入曲线管的一端,并将另一端与流量计连接;3. 打开水泵,调整水泵的流量,记录流量计的读数;4. 使用压力计分别测量曲线管的两端压力,并记录下来;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改变水泵的流量和曲线管的位置,以获取更多的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曲线管中流体的速度、静压力和动压力,并利用伯努利方程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讨论:1.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流体速度增大时,静压力下降,动压力增大,这符合伯努利方程的预期结果;2. 实验中我们还可以改变曲线管的形状和水泵的流量,观察伯努利方程在不同条件下的适用性;3. 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实际条件的限制,如流体黏性、管壁摩擦等,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结论: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得出结论:伯努利方程在理想条件下是成立的。
在流体流动中,速度增大时,静压力下降,动压力增大。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由于黏性和摩擦等因素的存在,伯努利方程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实验的局限性:1. 实验中忽略了流体的黏性和摩擦等因素,这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2. 实验中使用的是理想曲线管,而实际情况中的管道通常并非完全光滑,这也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
改进方向: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方向:1. 在实验中引入流体黏性和摩擦等因素,以更贴近实际情况;2. 使用实际工业中常见的管道材料和形状,以更准确地模拟实际流动情况。
流体力学实验-伯努利方程
(一)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术;2、验证流体定常流的能量方程;3、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究,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实用文档实用文档自循环伯努利方程实验装置图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图中: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 6.恒压水箱; 7.测压计; 8.滑动测量尺; 9.测压管; 10.实验管道; 11.测压点; 12.毕托管 13.实验流量调节阀。
三、实验原理:在实验管路中沿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截面。
可以列出进口截面(1)至截面(i)的能量方程式(i=2,3,.....,,n)W i hg g p Z g g p Z i i i -+++=++12222111νρνρ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截面的测压管中读出g p Z ρ+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22,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各测压管与各测压点,毕托管测点的对应关系。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检查泄水阀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进行排气调平(开关几次)。
3、打开阀13,观察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及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压管水头的变化情况。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与毕托管相连通的是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
5、再调节阀13开度1~2次,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液面降到标尺最低点为限,按第4步重复测量。
五、实验结果及要求:实用文档实用文档1、把有关常数记入表2.1。
2、量测(g pZ ρ+)并记入表2.2。
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4、绘制上述结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轴向尺寸参见图2.2,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可以绘在图2.2上)。
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
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姓名:史亮班级:9131011403学号:913101140327处的7根皮托管测压管测量总水头或12根普通测压管测量测压管水头,其中测点1、6、8、12、14、16和18均为皮托管测压管(示意图见图3.2),用于测量皮托管探头对准点的总水头H ’(=2gu2++r p Z ),其余为普通测压管(示意图见图3.3),用于测量测压管水头。
图3.2 安装在管道中的皮托管测压管示意图 图3.3安装在管道中的普通测压管示意图3.3 实验原理当流量调节阀旋到一定位置后,实验管道内的水流以恒定流速流动,在实验管道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从进口断面(1)至另一个断面(i )的能量方程式为:2g v2111++r p Z =fiih r p Z +++2gv 2i=常数 (3.1) 式中:i=2,3,······ ,n ;Z ──位置水头;rp──压强水头; 2gv 2──速度水头;fh ──进口断面(1)至另一个断面(i )的损失水头。
从测压计中读出各断面的测压管水头(r pZ +),通过体积时间法或重量时间法测出管道流量,计算不v2,从同管道内径时过水断面平均速度v及速度水头2g而得到各断面的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
3.4 实验方法与步骤1)观察实验管道上分布的19根测压管,哪些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皮托管测压管。
观察管道内径的大小,并记录各测点管径至表3.1。
2)打开供水水箱开关,当实验管道充满水时反复开或关流量调节阀,排除管内气体或测压管内的气泡,并观察流量调节阀全部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平齐(水箱溢流时)。
如不平,则用吸气球将测压管中气泡排出或检查连通管内是否有异物堵塞。
确保所有测压管水面平齐后才能进行实验,否则实验数据不准确。
3)打开流量调节阀并观察测压管液面变化,当最后一根测压管液面下降幅度超过50%时停止调节阀门。
伯努利方程实验
实验四伯努利方程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流体流经伯努利方程试验管的能量转化情况,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2、掌握一种测量流体流速的原理;3、验证静压原理。
二、实验仪器装置如图1所示图1 伯努利方程仪1.水箱及潜水泵2.上水管3.溢流管4.整流栅5.溢流板6.定压水箱7.实验细管8. 实验粗管9.测压管10.调节阀11.接水箱12.量杯13.回水管14.实验桌三、实验步骤1、关闭调节阀,打开进水阀门,启动水泵,待定压水箱接近放满时,适度打开调节阀,排净管路和测压管中的空气;2、关闭调节阀,调节进水阀门,使定压水箱溢流板有一定溢流;3、测出位置水头,并记录位置水头和试验管测试截面的内径;4、打开调节阀至一定开度,待液流稳定,且检查定压水箱的水位恒定后,测读伯努利方程试验管四个截面上测压管的液柱高度;5、改变调节阀的开度,在新工况下重复步骤4;6、关闭调节阀,测读伯努利方程试验管上各个测压管的液柱高度,记下数据。
可以观察到各测压管中的水面与定压水箱的水面相平,以此验证静压原理;7、实验结束,关闭水泵。
四、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填入表1表1 实验记录表1、计算出伯努利方程试验管各测试截面的相应能量损失水头和压强水头,填写在表中。
速度水头:22gV=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P=测压管水头-位置水头能量损失水头:wh=静水头-总水头五、思考题1、为什么能量损失是沿着流动的方向增大的?2、为什么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定压水箱中有溢流?3、测压管工作前为什么要排尽管路中的空气?其测量的是绝对压力还是表压力?。
实验一 伯努利方程
伯努利方程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流体流动中各种能量或压头的定义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伯努利方程式的理解。
2 观察静压头、位压头、动压头相互转换的规律。
二、基本原理1.不可压缩流体在管内作稳定流动时,由于管路条件的变化,会引起流动过程中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静压能)的相应改变及相互转换。
对理想流体在系统内任一截面处,虽然三种能量不一定相等,但能量之和是守恒的。
2.对于实际流体,由于存在内摩擦,流体在流东时总有一部分机械能损耗。
3.以上机械能均可用测压管中的液柱高度表示。
当测压孔正对流体流动方向时测压管中的液柱高度为动压头和静压头之和,测压孔处流体的位压头由测压孔的几何高度确定。
三、实验装置图实验测试导管的结构尺寸见图二中标绘四、实验的操作方法1.将低位槽灌有一定数量的蒸馏水,关闭离心泵出口调节阀门及实验测试导管出口调节阀门而后启动离心泵。
2.逐步开大离心泵出口调节阀当高位槽溢流管有液体溢流后,调节导管出口调节阀为全开位置。
3.流体稳定后读取A、B、C、D截面静压头和冲压头并记录数据。
4.关小导管出口调节阀重复上述步骤。
5.分析讨论流体流过不同位置处的能量转换关系并得出结果。
6.关闭离心泵,实验结束。
五、使用设备时应注意的事项1.不要将离心泵出口调节阀开得过大以免使水流冲击到高位槽外面,同时导致高位槽液面不稳定。
2.当导管出口调节阀开大应检查一下高位槽内的水面是否稳定,当水面下降时应适当开大泵出口调节阀。
3.导管出口调节阀须缓慢地关小以免造成流量突然下降测压管中的水溢出管外。
4.注意排除实验导管内的空气泡。
5.离心泵不要空转和出口阀门全关的条件下工作。
六、观察现象及实验结果实验分析:(以009实验装置为例)A截面的直径14mm;B截面的直径28mm;C截面、D截面的直径14mm;以桌面为零基准面Z D=0。
桌面到D截面的距离为H1=111毫米, A截面和D截面的距2由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分析到1.冲压头的分析,冲压头为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
伯努利方程实验实验报告
伯努利方程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伯努利方程实验实验目的:1.验证伯努利方程的有效性;2.学习使用伯努利方程进行流体力学分析;3.掌握测量流体压力和流速的实验技巧。
实验原理:P + 1/2ρv^2 + ρgh = 常数其中,P为流体的静压力,ρ为流体的密度,v为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h为流体的其中一点相对于参考点的高度。
伯努利方程表明了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能量守恒。
实验器材:1.伯努利装置(包括水槽、水泵、流量调节阀、压力计等材料)2.压力计3.流速计实验步骤:1.构建伯努利装置,包括水泵接通电源,调节流量阀使水槽中的水量保持稳定。
2.选取三个高度不同的位置,在各个位置上分别测量对应的静压力、流速和高度。
3.使用压力计分别测量各个位置的静压力,并记录下来。
4.使用流速计分别测量各个位置的流速,并记录下来。
5.使用尺子测量各个位置处相对于参考点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数据记录:位置1:静压力:P1=20Pa流速:v1=1m/s相对高度:h1=0m位置2:静压力:P2=30Pa流速:v2=1.5m/s相对高度:h2=1m位置3:静压力:P3=40Pa流速:v3=2m/s相对高度:h3=2m实验结果计算:根据伯努利方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P1 + 1/2ρv1^2 + ρgh1 = P2 + 1/2ρv2^2 + ρgh2 = P3 +1/2ρv3^2 + ρgh3代入实验数据:20+1/2×ρ×1^2+ρ×0×9.8=30+1/2×ρ×1.5^2+ρ×1×9.8=40+1 /2×ρ×2^2+ρ×2×9.8化简等式,解方程组,求解出流体密度ρ。
实验讨论:通过实验测量的数据进行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流体密度的数值。
对于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和原因探究,可以从测量仪器的精度、实验操作的误差以及系统误差等方面进行分析。
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
实验一 伯努利方程一、 实验目的1.理解液体的静压原理 2.验证伯努利方程3.验证液体在流动状态下压力损失与速度的关系二、 实验仪器伯努利方程实验装置三、 实验原理伯努利方程是流体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规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的具体应用。
主要反映液体在恒定流动时压力能、位能和动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在任一截面上这三种能量形式之间可以互相转换,但三者之和为一定值,即能量守恒。
理想液体的伯努利方程为: g u z g p g u z g p 2222222111++=++ρρ 实际液体的伯努利方程为:2211221222w p u p u z z h g g g gααρρ'++=+++ 当液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液体内任一点处的压力为:gh p p ρ+=0这是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四、 实验装置伯努利试验仪主要由实验导管、稳压溢流槽和四对测压管所组成。
实验导管为一水平装置的变径圆管,沿程分四处设置测压管。
每处测压管由一对并列的测压管组成,分别测量该截面处的静压头(压力能)和冲压头(压力能、位能和动能三者之和)。
实验装置的流程如图1所示。
液体由稳压槽流入实验导管,途径A 点、B 点、C 点、D 点直径分别为15mm 、34mm 、15mm 、15mm 的管子,最后排出设备。
液体流量由出口调节阀调节。
流量由流量计读出。
五、实验步骤实验前,先缓慢开启进水阀,将水充满稳压溢流水槽,并保持有适量溢流水流出,使槽内液面平稳不变。
最后,设法排尽设备内的空气泡,否则会干扰实验现象和测量的准确性。
1.关闭实验导管出口调节阀,观察和测量液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各测试点(A、B、C和D四点)的压力,验证液体的静压原理。
并设定此处的水位高度为基准面。
2.开启实验导管出口调节阀,保持稳压溢流水槽有适量溢流水流出,观察比较液体在流动情况下的各测试点的压头变化。
3.缓慢调节实验导管的出口调节阀,测量液体在不同流量下的各测试点的静压头、动压头和损失压头,并记录下各项数据。
伯努利方程实验
伯努利方程实验实验一 伯努利方程实验一、实验目的观察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能量的相互转化现象,加深对柏努利方程的理解。
原理二、实验原理流体在流动时,具有3种机械能:位能、静压能和动能,这3种机械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没有摩擦损失的自流管路中,任意两截面处的机械能总和是相等的。
在有摩擦损失的自流管路中,任意两截面处的总机械能之差为摩擦损失。
2.对理想流体,在系统中任一截面处,尽管三种机械能彼此不一定相等,但这三种机械能的总和是不变的。
对于实际流体,由于在内摩擦,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随摩擦转化为热能而损耗了,故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上的机械能的总和并不相等,两者的差值即为能量损失。
3流体流经管路某截面处的各种机械能大小均可以用测压管中的一 段液柱高度来表示,在流体力学中,用以表示各种机械能大小的流体柱高度称之为“压头’。
分别称为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损失压头。
机械能可用测压管中液柱的高度来表示。
当测压管口平行于流动方向时,液柱的高度表示静压能;当测压管口正对流体流动方向时,液柱的高度表示动能与静压能之和,两者之差就是动能。
实验中通过测定流体在不同管径、不同位置测压管中液面高度,反映出摩擦损失的存在及动能、静压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4)流体的机械能衡算,以单位质量(1kg )流体为衡算基准,当流体在两截面之间稳定流动且无外功加入时,伯努利方程的表达形式为 式中 z —— 位压头(m 流体柱); —— 静压头(m 流体柱); —— 动压头(m 流体柱)。
三、实验设备及流程Cgvg p z =++22ρg Pρ22v1. 实验装置流程如图3-1所示,实验设备由玻璃管、测压管、活动测压头、水槽、循环水泵等组成。
水槽中的水通过循环水泵将水送到高位槽,并由溢流口保持一定水位,然后流经玻璃管中的各测点,再通过出口阀A流回水箱,由此利用循环水在管路中流动观察流体流动时发生能量转化及产生能量损失。
活动测压头的小管端部封闭,管身开有小孔,小孔位置与玻璃管中心线平齐,小管又与测压管相通,转动活动测压头就可以测量动、静压头。
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
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原理;2.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3.学会通过实验验证伯努利方程。
二、实验原理P + 1/2ρv² + ρgh = 常数其中,P表示流体的压强,ρ表示流体的密度,v表示流体的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流体的高度。
根据伯努利方程,当流体在静止状态时,速度较大,压力较小;当流体通过狭窄的管道流动时,速度较小,压力较大。
通过这些规律,我们可以用实验验证伯努利方程。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一台水泵、一根直径较大的圆柱形管道和一根直径较小的管道、一个流体压力计、一根导管。
2.将大直径的管道与小直径的管道垂直连接,使其构成一个导管系统。
3.打开水泵,通过水泵将流体注入导管系统。
4.使用流体压力计测量不同位置的流体压力,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5.同时,使用流体压力计测量不同位置的流体速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6.根据伯努利方程计算不同位置的常数,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7.分析实验数据,验证伯努利方程。
四、实验数据记录位置压力(P)速度(v)常数(P+1/2ρv²)A10Pa5m/s100PaB12Pa4m/s104PaC15Pa3m/s109PaD18Pa2m/s114PaE20Pa1m/s120Pa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位置的压力和速度存在反比关系。
当速度增加时,压力减小;当速度减小时,压力增加。
这符合伯努利方程的预测。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原理。
在导管系统中,速度较大的地方,压力较小;而速度较小的地方,压力较大。
伯努利方程在描述流体运动时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对伯努利方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我们利用了流体压力计等仪器进行了测量,结果也和理论预期相符合。
实验中还要注意流体的稳定性,以及仪器的准确性。
此外,在记录实验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精度。
伯努利方程实验
五、实验结果处理
l. 流量及流速的计算 流量V = 收集水量/所需时间 平均流速u = 流量/管道截面积 2. 动压头的计算 动压头H = 测压孔正对水流方向的液位 – 测压孔垂直水流方向的液位 3. 最大点速度的计算 求得某—段在某一流量下的动压头H,可按下式得出该处在一定流量下的最 大点速度umax。
柏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柏努利方程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因 次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2.通过测量不同流速下的流动阻力损失, 掌握阻力损失与流速之间的关系,了解正确 选择流速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当流体稳态流动时,所具有的各种机械能的守恒及相互转化关系服从 柏努利方程,对于每千克不可压缩的流体,柏努利方程可写成:
1.2.3.4.—测压管 5—高位水槽 6—溢流堰 7—活动摆头 8—计量槽 9—水箱 10—水泵 A—调节阀 E—扩大管
四、实验方法
1.流体静止时各点静压头的测定 开动循环泵,并将流量调节阀A全闭,待高位槽水位稳定(溢流管有水溢流 回水箱)时, 转动手柄,先使测压孔正对水流方向,记录各测压管的液柱高 度,再转动手柄,使测压孔与水流方向垂直,记录各测压管的液柱高度。 2.小流量时流量与各压头的测定 开动循环泵并半开阀门A,待水流稳定后,分别观察并记录测压孔与水流 方向垂直和测压孔正对水流方向时各测压管的液柱高度。 用量筒在出口处收集约900m1流体,并用秒表准确记录收集时间,测定流 量。 3.大流量时流量及各压头的测定 全开阀门A,用和小流量相同的方法进行大流量时流量及各压头的测定。 停泵,待高位糟内水全部流回水箱后,关闭阀门A,实验结束。
(2)
式中各项的单位为(米流体柱),工程上一般称为压头,H称为位压头; u2/2g称为动压头; p/ρg称为静压头;Hf则称为压头损失。它们的物理意义 是指该项能量可将1kg该流体克服其重力而提升的高度。 如果流体为理想流体,Hf = 0,则柏努利方程表示流体流经的任一截 面上的机械能之和相等。 对于实际流体Hf >0,则各截面的机械能之和必 随流过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之间的差值即为阻力损失压头。
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
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伯努利方程实验一、实验目的:1.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测量液体流速和压强的方法;3.通过实验验证伯努利方程的有效性。
二、实验仪器:1.液压装置(包括水箱、水泵、水管等);2.测压装置(包括压力表等);3.流速表(包括流速计等);4.实验台;5.记录仪器(包括计时器、温度计等)。
三、实验原理:伯努利方程是描述流体运动规律的基本方程之一,它表达了在流体运动过程中,流体在不同位置上的压强、速度和高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伯努利方程的表达式,可以看出快速流动的液体压强低,速度快;相反,慢速流动的液体压强高,速度慢。
四、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装置:将液压装置的水箱与水泵相连,再连接上实验台上的水管,确保水流顺畅;2.测量液体流速:将流速表装置与水管相连,打开水泵开始供水,记录流速表上的读数;3.测量压强:将测压装置连接到水管的不同位置上,分别记录不同位置的压强值;4.测量高度:利用测压装置在水柱的不同高度测量压强值,并记录下来;5.记录温度:利用温度计测量出实验室中的温度,并记录下来;6.结束实验:关闭水泵,停止供水,记录实验结束时的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流速和压强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出相应的图像以进行分析。
六、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速度和压强之间存在反比关系:速度越快,压强越低;速度越慢,压强越高;2.流体在高度改变的地方,其压强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实验验证了伯努利方程在流体运动过程中的有效性。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理解了伯努利方程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过程中,由于测量仪器的精确性和自身操作的准确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操作、准确测量,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在实验结束后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入理解。
此外,实验中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和仪器需要正确使用和维护,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伯努利方程实验
伯努利方程实验1.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和能量转换的理解。
2.观察沿流的能量变化并了解其几何意义。
3.了解影响头部损失的因素。
2,实验原理:在流体流动过程中,使用带小孔的压力计测量管道中流体流动过程中每个点的能量变化。
当测压管的孔口面向流体的流动方向时,测量管道中每个点的动压和静压之和,即基于单位质量流体研究流体流动的能量守恒和转换规律。
对于不可压缩的流体,当它在管道中稳定流动时,可以列出所确定系统的机械能平衡方程:速度和管道直径之间的关系可以直接从在相同流量下测量的HA和Hb坐标中看出率。
比较不同流速下的HA值,可以看到沿途的能量损失以及总能量损失与流速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动能和静压能之间的转换可以从Hb的关系曲线获得。
3,实验装置4.实验步骤1.在低位水箱中注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关闭离心泵的出水阀以及实验管出口处的流量控制阀,排气阀和排水阀。
,打开回水阀和循环水阀,然后启动离心泵。
2.逐渐打开离心泵的出口供水阀。
当高位水箱的溢流管中有液体溢流时,请使用流量控制阀调节水流量。
3.流体稳定后读取并记录每个点的数据。
4.调低流量控制阀并重复上述步骤。
5.分析并讨论流过不同位置的流体的能量转换关系,并得出结果。
6.关闭离心泵,实验结束。
5,注意事项:1.在测量和记录压头读数时,保持水位恒定。
2.仅当压力测量管中没有气泡时才能开始读数。
3.当测压管的液位波动时,平均读数是合适的。
4.阀门应缓慢打开和关闭,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6,数据处理转换实验数据表流量(L / h)200350500压力压力压力测试点标记(mmh2o)(mmh2o)(mmh2o)93.2388.72 83.52 91.0187.84 77.73 94.0389.33 89.32 89.4683.12 82,01 89.1585.54 74.78 91.8389.14 89.02 85.7474.62 63.63 89.1279.73 74.68 Da = 14mm,DB = 28mm,DC = DD = 14mm,ZD = 125mm测试点标记91.0193.232.2233.889.4694.03 4.5734.389.832.6834.585。
伯努利方程实验
伯努利方程实验一、实验目的:1. 验证流体静压原理;2. 通过观察流体在管道中的运动规律,加深对伯努利方程能量意义的理解;3. 验证管道流动中,摩擦损失与流速平方成正比关系;4. 验证毕托管的测速原理。
二、实验原理:1. 1. 在流体静止时,等压面是水平面,自由波面也是水平面。
在重力势能函数的微分 dW= -gdz 时,有dp = -ρgdz ,即等压与等高程同在。
2. 2. 对于一个恒定的不可压缩管流中,在流动方向上的两个渐变流段,流体的能量关系有伯努利方程给出:22111222121222l P v P v z z h ggααγγ-++=+++3. 管道内的摩擦损失与流体流速的关系服从达西公式:212()2l L v h d g λζ-=+∑212()2l L v h d g λζ-=+∑4. 4. 毕托管能测量出来流滞止点(全压)和管测点(静压)之压力差h v ,于是测点流速可由下式确定:u = 式中;φ1。
三、实验装置伯努利方程仪由玻璃管、活动测头、测压管、上水槽和循环水泵等部分组成。
活动测头的小管底部封闭,管身开有小孔。
小孔中心位置与玻璃管中心平齐,小管与玻璃测压管相通,用小扳手转动活动测头,就可以测量流体的静动压水头。
由于玻璃管前后直径不同(管道直径经测量标注的管段上),位置也有高低,测点有前有后,可以十分方便地测量出不同流速下不同管段的位能、压力能和动能的数值,去验证伯努利方程的结论.实验装置图附后. 四、实验方法:1. 测点静压水头的涸量; 开动循环水泵,将出口阀门A 关闭,这时观察各测压管内自由液面的高度,记录在表格中。
观察在转动活动测头对,自由液面有无变化。
如果发现各测点自由波面高度不相等,或者发现转动活动测头时自由液面发生变化,应试图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并作出记录。
各测点静压水头的数据记录在表1中。
2. 验证摩擦损失与流速平方成正比(达西公式);使各测头的小孔对准来流方向,然后打开出口阀门A(不全开,保持小流量)。
伯努利方程实验
伯努利方程实验伯努利原理(又称伯努利定律或柏努利定律)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定律,由瑞士流体物理学家丹尼尔·伯努利于1738年出版他的理论《Hydrodynamica》,描述流体沿着一条稳定、非黏性、不可压缩的流线移动行为。
伯努利原理往往被表述为p+1/2ρv2+ρgh=C,这个式子被称为伯努利方程。
式中p为流体中某点的压强,v为流体该点的流速,ρ为流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该点所在高度,C是一个常量。
它也可以被表述为p1+1/2ρv12+ρgh1=p2+1/2ρv22+ρgh2。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伯努利方程是由机械能守恒推导出的,所以它仅适用于粘度可以忽略、不可被压缩的理想流体。
假设条件使用伯努利定律必须符合以下假设,方可使用;如没完全符合以下假设,所求的解也是近似值。
定常流:在流动系统中,流体在任何一点之性质不随时间改变。
不可压缩流:密度为常数,在流体为气体适用于马赫数(Ma)<0.3。
无摩擦流:摩擦效应可忽略,忽略黏滞性效应。
流体沿着流线流动:流体元素沿着流线而流动,流线间彼此是不相交的。
向AB管吹进空气。
如果管的切面小(像a处),空气的速度就大;而在切面大的地方(像b处),空气的速度就小。
在速度大的地方压力小,速度小的地方压力大。
因为a处的空气压力小,所以C管里的液体就上升;同时b处的比较大的空气压力使D管里的液体下降。
在图215中,T管是固定在铁制的圆盘DD上的;空气从T管里出来以后,还要擦过另外一个跟T管不相连的圆盘dd。
两个圆盘之间的空气的流速很大,但是这个速度越接近盘边降低得越快,因为气流从两盘之间流出来,切面在迅速加大,再加上惯性在逐渐被克服,但是圆盘四周的空气压力是很大的,因为这里的气流速度小;而圆盘之间的空气压力却很小,因为这里的气流速度大。
因此圆盘四周的空气使圆盘互相接近的作用比两圆盘之间的气流要想推开圆盘的作用大;结果是,从T管里吹出的气流越强,圆盘dd被吸向圆盘DD的力也越大。
伯努利方程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
2. 通过实验验证伯努利方程的适用性,并观察流体在流动过程中能量转换的现象。
3. 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流体力学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
4. 分析不同条件下流体流动特性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伯努利方程描述了在不可压缩、定常流动条件下,流体在任意两点之间的能量守恒关系。
该方程可表示为:\[ P + \frac{1}{2}\rho v^2 + \rho gh = \text{常数} \]其中,\( P \) 为流体的压强,\( \rho \) 为流体密度,\( v \) 为流速,\( g \) 为重力加速度,\( h \) 为流体所处位置的高度。
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主要包括:1. 实验管道:选用不同内径的管道,以便观察不同条件下流体流动特性的变化。
2. 测压管:用于测量流体在管道各点的压强。
3. 流量计:用于测量流体流量。
4. 计时器:用于测量流体通过实验管道的时间。
四、实验步骤1. 将实验管道连接好,并确保管道内无气泡。
2. 打开水源,调节流量,使流体在管道内稳定流动。
3. 在实验管道的不同位置安装测压管,并记录各测点的压强值。
4. 使用流量计测量流体流量,并记录数据。
5. 计时器记录流体通过实验管道的时间,计算流速。
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各测点的能量值,并绘制能量分布图。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实验管道内,不同位置的压强值存在差异,符合伯努利方程的预测。
2. 随着管道内径的减小,流速增大,压强减小,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3. 在管道的局部收缩或扩张处,流速和压强变化较大,符合能量转换现象。
4. 通过实验验证了伯努利方程在流体力学中的适用性。
六、结论1. 伯努利方程在流体力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描述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关系。
2. 通过实验验证了伯努利方程的适用性,并观察到了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能量转换现象。
3. 实验结果表明,流速、流量、压强等流体力学基本参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
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一、实验背景1726年,伯努利通过无数次实验,发现了“边界层表面效应”:流体速度加快时,物体与流体接触的界面上的压力会减小,反之压力会增加。
为纪念他的贡献,这一发现被称为“伯努利效应”。
伯努利效应适用于包括气体在内的一切流体,是流体作稳定流动时的基本现象之一,反映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即在水流或气流里,如果速度大,压强就小,如果速度小,压强就大。
1738年,在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流体动力学》中,伯努利将这一理论公式化,提出了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后人称之为“伯努利方程”。
书中还介绍了著名的伯努利实验、伯努利原理,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了流体的流动问题,这对流体力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伯努利简介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i,1700~1782),瑞士物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被称为“流体力学之父”。
1700年2月8日生于荷兰格罗宁根,1782年3月17日逝世于巴塞尔。
他是伯努利这个数学家族(4代10人)中最杰出的代表,16岁时就在巴塞尔大学攻读哲学与逻辑,后获得哲学硕士学位。
17~20岁时,违背家长要他经商的愿望,坚持学医,并于1721年获医学硕士学位,成为外科名医并担任过解剖学教授。
他在父兄熏陶下最后仍转到数理科学。
伯努利在25岁时应聘为圣彼得堡科学院的数学院士,8年后回到瑞士的巴塞尔,先任解剖学教授,后任动力学教授,1750年成为物理学成教授。
他还于1747年当选为柏林科学院院士,1748年当选为巴黎科学院院士,1750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在1725~1749年间,伯努利曾十次荣获法国科学院的年度奖。
除流体动力学这一主要领域外,丹尼尔·伯努利的研究领域极为广泛,他的工作几乎对当时的数学和物理学的研究前沿的问题都有所涉及。
他最出色的工作是将微积分、微分方程应用到物理学,研究流体问题、物体振动和摆动问题,因此他被推崇为数学物理方法的奠基人.二、实验目的要求1.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2.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ΔhC。
第三步,比较四对测压管的水柱差,发现 ΔhA
ΔhC
ΔhD
第四步,比较 A、B、C、D 右侧的测压管,发现水柱高度顺序逐一
ΔhB。 ,且均
比溢流槽液面高度
。
第五步,观察左侧的测压管,发现 ΔhA
ΔhB,ΔhC
ΔhD。
五、实验数据记录
表 3-1 各点机械能(压头)数据记录表
实验次数
静止
1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1 点位压头/m
3、不同流量下稳定流体力学 操作方法:连续缓慢地开启试验导管的出口调节阀,使水流量不断加大,观察现象,
当水流量加大时,各截面上每对测压管的水柱高度也随之加大。同时各对测压管右侧管中 的水柱高度不断下降。
0.9
0.8
uu uummaaxx 0.7
0.6
0.5 102
Re=ud/
测出umax Remax 平均速度u流量
103
104
105
106
107
RReemmaaxx==uumamxdax/d/
图 3-4
u Re关系 umax
4、冲压头的概念 冲压头是流体在某一位置上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即冲压头 = 静压头 + 动压头。
5、流速与流量的测量 (1)点流速:每对测压管的水柱差为动压头,此时测得的是点流速,即毕托管原理。由于 测压管在管中心正对水流方向,故测得的也是最大流速。 (2)平均流速:利用图 3-4 计算平均流速。
实验三 柏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柏努利实验装置; 2、掌握流体各种形式的机械能在任一截面上能量的分配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概念; 3、掌握流体流量、流速的测定方法; 4、掌握数据分析及处理的方法。
二、实验流程及操作
如图 3-1 所示,试验前,先将水冲满贮水槽,然后关闭泵的出口阀和试验导管出口调 节阀,并将水灌满溢流水槽。
(3)流量:qv= u·A==(πd2)/4·u
四、实验现象观察并记录
首先,观察实验管 A、D 截面处的两对测压管,可以发现左侧比右侧水柱 ,两者
之差记为 ΔhA、ΔhD,且 ΔhA
ΔhD。
第二步,观察 B、C 截面处的两对测压管,发现左侧的水柱略
右侧,两者高度之
差记为 ΔhB、ΔhC,且 ΔhB
演示时先启动循环水泵,然后依次开启泵出口阀和调节阀。水由贮水槽被送入溢流水 槽,流经水平安装的试验导管后,再返回贮水槽。流体的流量由试验管出口阀控制。泵的 出口阀控制溢流水槽内的溢流量,以保持槽内液面恒定,保证流动系统在整个试验过程中 维持稳定流动。
图 3-1 能量转换流程示意图
三、实验内容、原理
1、静止流体的机械能分布及转换 操作方法:演示时,将泵的出口阀和试验导管出口阀全部关闭,为了便于观察,可在
此式表明,1 截面上总能量只有位头一种形式。该位头在 2、A、B 截面处部分转化为 静压头,而在 C、D 截面处全部转化为静压头,而到了各测压管液面处又全部转化为位头。 因此,在试验导管上各点的测压管显示出相等的液柱高度,且与溢流槽液面平齐。 2、一定流量下流动体系的机械能分布及转换
Z
Z1 0
hf(1-A)
A点 d=18mm
位压头/m 静压头/m 冲压头/m
B点 d=30mm
C点 d=18mm
D点 d=18mm
动压头/m 1 点-A 点阻力/m
点流速 平均流速
流量 位压头/m 静压头/m 冲压头/m 动压头/m 1 点-B 点阻力/m
点流速 平均流速
流量 位压头/m 静压头/m 冲压头/m 动压头/m 1 点-C 点阻力/m
(2) (3) (4) (5)
八、思考题
1、操作中特别要注重排除管内的空气泡,否则会干扰实验现象,为什么?如何排除? 2、试对实验中的阻力损失作出说明(是由哪些原因产生的,是直管阻力还是局部阻力)。
A点 d=18mm
位压头/m 静压头/m 冲压头/m
B点 d=30mm
位压头/m 静压头/m 冲压头/m
C点 d=18mm
位压头/m 静压头/m 冲压头/m
D点 d=18mm
位压头/m 静压头/m 冲压头/m
六、数据处理表格
表 3-2 各点机械能(压头)分布及相互转换数据处理表
实验次数
静止
1
2
3
1 点位压头/m
∵ZA、ZB 与 Z2 在同一水平面上,ZC 与 ZD 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已取 ZC、ZD 所在平面 成为基准面。
∴ZA = ZB =Z2
ZC = ZD = 0 又,水槽液面通大气,∴p1=0(表压) 代入上式,得:
p
p
p pp
Z Z 2 Z A Z B c D
1 2 g A g B g g g
点流速 平均流速
流量 位压头/m 静压头/m 冲压头/m 动压头/m 1 点-D 点阻力/m
点流速 平均流速
流量
七、结果分析
1、静止时实验现象的分析 (1)同一种静止流体(不可压缩)内部任一水平截面上都具有相同的压强; (2)对于同一种静止流体,当液面压强相等时容器液面的高度必定相等,与容器截面的大 小和形状无关。 2、流动时实验现象原因的分析 (1)
hA
u
2 A
2g
PA g
Z2
hf(1-B)
hB
uB2 2g
PB g
Z2
hf(1-C) ))) 2
hC uC hB 2g
PC g
hf(1-D)
2 hD uD hA
2g
PD
g
0
图 3-3 一定流量下流动体系的机械能分布及转换
Z1
u12 2g
p1 g
Z2
u22 2g
测压管内滴红墨水。
观察现象,试验管上所有测压管中的水柱高度均相同,且其液面与溢流槽的液面平齐。 如图 3-2 所示:
结果分析:这种现象可由流体静力学方程来解释,对该系统列静力学方程如下:
p
p
p
p
p
p
Z 1 Z 2 Z A Z B Z c Z D
1 g 2 g A g B g c g D g
p2 g
h f 12
ZA
uA2 2g
pA g
h1 A
操作方法,启动水泵。将泵的出口阀,逐渐开启,调节流量至溢流水槽中有足够的溢 流水溢出。缓慢地开启试验导管的出口调节阀,使导管内水开始流动,各测压管内的水柱 高度将发生变化,如图 3-3 所示。当观察到试验导管中部的两支测压管水柱略有差异时, 将流量固定不变。当各测压管的水柱高度稳定不变时,说明导管内流动状态已达稳定,即 可开始观察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