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合集下载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之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之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之八个阶段阶段孩子的需要或行为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与此阶段有关的成要得到满足满足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人心理障碍下的个性/特征第一阶段肚饿—被喂食物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1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及极度害竭力维持毁灭性的0至1.5岁受惊—被拥抱安全的地方。

长大后,会不安全的地方怕被遗弃的表现感情关系,而且展示信任与不哭泣—被拥抱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2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对象偏执狂症的倾向,如信任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的人 3需要别人照顾暴饮暴食,或过分地性及家长多么需要他 4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需要别人的夸奖第二阶段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如果有家长支持及受到若孩子在这个阶段中得1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不知道自己真正需1.5至3岁制自己的生理机能及尊重的对待,他会获得充不到鼓励,或感受到恶2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要些什么,不能拒绝自主与羞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及满自主能力的感觉及觉意的批评及嘲笑,尤其理由别人的要求,害怕有愧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得他自己对这个世界有是在他尝试学习如何控3把自己雕塑成个必须依靠别人新的经验,害怕面对一份影响制大小便的过程中,他的人别人的愤怒很容易会产生害羞及惭4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愧的感觉别人的重要性5经常作出不恰当的道歉第三阶段 1喜欢幻想,创造及按如果在这个阶段受到家如果在这个阶段,家长1害怕犯错 1不能认识或表达内3至5岁照自己的主意行事长的支持,他会说穿他的不支持他,反而因他作2感到无助及内疚心的感受主动性与2发展出主动性想法及表达他的情绪,而出新的尝试而处罚他,3只懂得安慰别人 2害怕说出内心的事内疚且他会发展出一份健康他会觉得内疚、有犯罪4回避风险情的好奇心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动5隐瞒错误 3对感情关系付上过性,或会秘密地做分的责任4不断地去讨好别人第四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如果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如果老师和家长经常严1避免参与任何的竞赛或极度喜1泛事要求完美 5至12岁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子学习及其他孩子一样厉地批评或忽略了孩欢与别人竞争 2经常拖延及耽搁勤勉与自较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受子,孩子会不信任自己,2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人3不知如何达到目标卑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重要知识——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重要知识——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重要知识——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二中进行考查。

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

每一个阶段有这些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

童年阶段1. 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2. 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3. 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4. 学龄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青春期阶段5. 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成年阶段6. 成年早期(18~40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7. 成年期(40~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8. 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教育启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在学校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第四阶段;中学生正处于第五阶段。

帮助处于学龄期的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

学生总是在努力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体。

但他们马上就不得不面对现实,学生一旦被划入低水平组或被评为差等级,他们就很快失去了最初对成功的期望,这将可能导致颓废。

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以及课堂组织的方法对儿童的自我概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帮助学生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青少年想被看作一个成人。

他们一般愿意以类似成人的行为作出反应,这一原理意味着:中学生绝不应该被当作“孩子”看待;绝不应在其他同伴或其他有关的人面前轻视青少年;给以明确的指示,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要注意同伴之间的关系。

例题解析1.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 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A. 信任感B. 主动性C. 自主性D. 自我同一性2. 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 岁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 强化自我主动性B. 培养勤奋感C. 建立自我同一性D. 获得亲密感3.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立思考“我是谁”,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A. 主动对内疚阶段B.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C. 自我整合阶段D. 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4.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一冲突和矛盾主要出现在哪个年龄阶段?()A. 3—6岁B. 7—12岁C. 13—18岁D. 19—25岁参考答案1. C解析:幼儿在 1~3 岁,主要是自主对羞愧,儿童必须学习自主,自己吃饭、穿衣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等。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是指人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经历的心理和社会发展。

他提出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和冲突需要解决。

以下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
1. 婴儿期(出生至1岁):信任与不信任的阶段。

婴儿需要依靠父母提供的安全环境来建立信任感。

2. 幼儿期(1岁至3岁):自主与怀疑的阶段。

幼儿需要发展独立性和自信心,但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3. 学龄前儿童期(3岁至6岁):主动探索与罪恶感的阶段。

儿童开始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并学会承担责任,但也可能感到内疚。

4. 基础学习阶段(6岁至12岁):勤奋与努力的阶段。

儿童需要通过学习和参与社交活动来建立自信和自主性。

5. 青少年期(12岁至18岁):角色认同与困惑的阶段。

青少年需要探索自己的身份,并与同龄人相互比较以获得自我认同。

6. 年轻成年期(18岁至40岁):爱与孤独的阶段。

成年人需要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并找到自己的伴侣和朋友圈。

7. 中年期(40岁至65岁):关怀与中年危机的阶段。

中年人需要关注下一代的成长,并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

8. 老年期(65岁及以上):满足与绝望的阶段。

老年人需要回顾自己的人生,并感到满足于所取得的成就,或感到绝望和不满。

这些阶段的目标和冲突可以在不同个体上有所变化,但埃里克森认为每个阶段都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决定了个体今后的心理和社会发展。

埃里克森的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他按照时间顺序,将人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1、信任对不信任(0~1岁)第一阶段这是婴儿期。

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是人对周围现实的基本态度,是健康人格的根基。

它在第一年就开始形成,而后逐渐发展。

新生婴儿必须依靠别人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如果能从父母及他人那里获得满足,就会对现实、对人生产生信任感。

如果,没人理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不信任感。

如果这种不信任感扩展下去,就会形成缺乏安全感、猜疑、不信任、不友好等人格品质。

2、自主对羞怯(2~3岁)第二阶段是幼儿前期。

该阶段开始行走和学习语言,孩子要求自己探索周围环境,开始摆脱过去的依赖状态,产生了自主的欲求,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动手,不愿别人干预,如想自己穿衣、吃饭、行走、大小便等。

如果父母或成人允许并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表扬鼓励孩子,那么,孩子将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对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养成自主、自立的人格特征。

相反,如果对孩子过分溺爱和限制,什么事都由成人代做,孩子将体验不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能独立、没用,产生羞怯、疑惑等。

3、主动性对内疚(4~5岁)第三阶段是幼儿后期。

这时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知觉动作能力也得到较快发展。

因而,儿童特别好奇,好问,主动探索的欲望很强,善于提出各种设想和建议。

如果成人能耐心对待并细心回答他们的问题,适当评价鼓励他们的活动和建议,就可发展他们的判断能力,形成大胆地创造精神。

反之,成人急躁、粗暴,不耐心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或设想,甚至过分限制、讥笑,就会形成胆怯、懊悔、内疚等人格特征。

4、勤奋对自卑(6~11岁)第四阶段是学龄期。

进入小学,儿童追求自己学习上获得成功和得到赞许。

若通过勤奋学习而获得了成功与赞许,他们就会继续勤奋努力,乐观进取,养成勤奋学习,勤奋工作的品质。

如果屡遭失败,就会丧失自信和进取心,形成冷漠、自卑的人格特征。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l~18岁)第五阶段是青年初期,形成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具体阐释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具体阐释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具体阐释1.信任对不信任(0——1岁)第一阶段为婴儿期,是从出生到一周岁。

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婴儿从生理需的满足中,婴儿从生理需的满足中,休验到身体的康宁,休验到身体的康宁,休验到身体的康宁,感到了安全,感到了安全,感到了安全,是对周围环境产生一个基本是对周围环境产生一个基本信任感;反之,婴儿便周围环境产生了不信任感,即怀疑感。

这一阶段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口唇期,但又不止是弗洛伊德的门唇期。

在具体的解释上有很大的扩展。

很大的扩展。

他强调,他强调,不只口唇区是重要的,不只口唇区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与世界交互作用着的方式—一种而更重要的是与世界交互作用着的方式—一种被动的然而却是急切的接受方式。

婴幼儿之所以喜欢把东西放进门中,是因为他想把周围的东四与自己合并,使之成为白己的一部分,埃里克森把这种方式称为口腔合并,具体地说,埃里克森认为这种阶段的信任感发展的实质核是相依性(mutuality ,这种相依性不是停留在口唇的周围,口唇的周围,更是体现在婴儿受母亲照料时,更是体现在婴儿受母亲照料时,更是体现在婴儿受母亲照料时,把母亲的爱和她的品质加以内化,把母亲的爱和她的品质加以内化,把母亲的爱和她的品质加以内化,同时把自己同时把自己的感情投射给母亲,这是一种从一开始就带有互相调节的社会性的情绪和态度,这是一种从一开始就带有互相调节的社会性的情绪和态度,如果一个人如果一个人在人生最初阶段建立了信任感,将来在社会中就会成为易于信赖和满足的人:反之,他将成为不信任别人和贪得无厌的人。

2.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岁)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约从1岁到3岁。

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是由埃里克森(Eric Erikson)于八世纪后期提
出的,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经历8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一阶段中,一个人的发展都受到时代、文化和其他要素的影响。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大致可分为婴儿期、晶状期、少年期、青少年期、二十来岁期、三十来岁期、四十来岁期和五十来岁期。

第一个阶段,婴儿期,从出生到18个月,此阶段的婴儿主要是与安全感息息相关;第二个阶段,晶状期,从
18个月到三岁,此时,婴儿认识到了自己力量的存在,他们开始学会把自己放在
物质世界的中心;第三个阶段,少年期,从三岁到六岁,此时,儿童新的好奇心会推动他们愉快进行社会活动,以及性格和兴趣的发展;第四个阶段,青少年期,从六岁到十二岁,此阶段儿童开始探索自己的艺术表现和逻辑思维能力;第五个阶段,二十来岁期,从十二岁到二十岁,此阶段年轻的青少年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承担责任,并建立生活中的自我意识;第六个阶段,三十来岁期,从二十岁到三十岁,此时,人们开始把精力放在事业和家庭中,并可能感受到一些社会压力,或自我怀疑;第七个阶段,四十来岁期,从三十岁到四十岁,此时,人们会评估自己是否取得了满意的成就,以及试图从过去的失败中体会出某些对自己有益的要求。

最后一个阶段,五十来岁期,从四十岁到五十岁,此阶段的人们通常会开始与社会分离,试图在自己经过的每一步中深刻汲取精神智慧。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在学术术语中称为“浓缩发展”理论,由于它提
供了一种框架,可以用同一个理论发展对一般大众发展趋势的常见形式和趋势进行归纳,给大众发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大学生心理发展角度来看,通过。

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埃里克森是心理学家兼儿童发展专家,他提出了一套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

这个理论被称为“人格发展理论”或“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

根据他的理论,人的个性和人格是通过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系列阶段来发展的。

每个阶段都具有其自身的发展任务和困境。

以下我将详细介绍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任务。

这些阶段按照年龄顺序排列,从童年到晚年,每个阶段涉及不同的发展任务和挑战。

1.信任与怀疑(出生至一岁):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建立信任感,通过正面的亲密关系,婴儿能够建立对他人的信任感。

如果婴儿无法建立信任,他们可能会发展出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

2.自主与怀疑(一岁至三岁):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发展自主性和独立性。

幼儿开始学会掌控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如果他们没有得到适当的支持,他们可能会产生怀疑和缺乏自信的感觉。

3.主动与罪恶感(三岁至六岁):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发展出主动性和想象力。

幼儿开始学会探索自己的环境,并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产生兴趣。

如果他们受到过度控制或惩罚,他们可能会感到罪恶和自责。

4.行业与自卑感(六岁至十二岁):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学会技能和掌握任务。

儿童开始参与学校和社交活动,并且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如果他们没有成功地掌握技能,他们可能会产生自卑感。

5.认同与角色混乱(十三岁至十九岁):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建立自我认同和个人价值观。

青少年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并试图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如果他们无法解决身份问题,他们可能会感到混乱和困惑。

7.发起与停滞(四十岁至六十岁):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成年人开始思考他们的遗产和影响,并希望建立他们的遗产。

如果他们感到停滞不前,他们可能会感到失望和不满。

8.完整与绝望(六十岁以上):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接受自己的生活,回顾过去,并感到满足和满足。

埃里克森八个阶段论述

埃里克森八个阶段论述

埃里克森八个阶段论述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
1. 婴儿前期: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 婴儿后期: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 幼儿期:主要发展任务是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 童年期:主要发展任务是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 青少年期: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 成年早期
7. 成年中期
8. 成年后期: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先前的各阶段发展得好与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功能发展的好不好,发展任务完成的成功与否,会使人格品质出现成功与不成功的两种极端差别,即积极的或消极的人格品质。

靠近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靠近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了消极的人格品质。

他也强调指出,每个人的人格品质,并不是居于两极端之一,而更多的是处于两端之间的某一位置上。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一)、童年阶段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婴儿根本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所以当他们饿了或者难受的时候就会哭闹,这种哭闹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希望”这一品质,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及时出现,那就是满足了孩子的希望,父母的声音啊、与孩子的身体接触啊、表情啊使得孩子感觉到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于是建立起了信任感,那么如果家人没有及时出现,孩子发出的希望信号无人理会,那么这个环境就无法信任了,所以冲突没有解决好获得的是不信任的话以后一旦去了陌生环境中就会充满焦虑。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婴儿出生以后就有种种生物性需求,要吃、要抱、要睡、要有人逗他等,一旦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对周围的人及世界的信任感。

这种对人和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以后各阶段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期形成同一性的基础。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⑵儿童早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一种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这八个阶段包括:
1. 婴儿期(0-18 个月):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婴儿需要得到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关爱和满足基本需求。

2. 幼儿期(18 个月-3 岁):儿童开始探索周围环境并发展自主感,他们试图掌握自己的行为并面对控制和自主性之间的冲突。

3. 学龄前期(3-6 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发展主动感,他们通过积极参与游戏和活动来探索和学习。

4. 学龄期(6-12 岁):儿童在这个阶段面临勤奋感与自卑感之间的冲突,他们开始接受学校教育,需要面对学习和社交方面的挑战。

5. 青少年期(12-18 岁):青少年经历自我认同感的发展,他们试图寻找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6. 成年早期(18-40 岁):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亲密关系和家庭,同时追求职业和个人目标。

7. 成年中期(40-65 岁):中年人可能会面临自我整合与绝望感之间的冲突,他们需要回顾自己的生活并接受自己的成就和不足。

8. 老年期(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可能面临自我完善感与失望感之间的冲突,他们回顾自己的一生并接受生命的有限性。

这些阶段反映了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中所面临的心理社会挑战和发展任务。

每个阶段都是相互联系的,前一阶段的发展会影响后续阶段的发展。

了解这些阶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成长过程。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是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

每一个阶段有这些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一、童年阶段1 、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3、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埃里克森人格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理论
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 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三)埃里克森对几个概念的定义
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 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
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的对立性 而永远相互奉献”。
埃里克森把智慧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 活和死亡。”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1994)
埃里克森提出社会化发展理论。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
析派的代表人物。 1950年发表他最重要的著作《儿
童期与社会》,描绘了有关人生 的八个阶段。这是对弗洛伊德理 论的发展。
(一)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基本观点
发展是一个生物人在一定的社会文环背景中的适应 ➢ 既强调生物学的影响,同时也强调文化、社会因素 ➢ 强调自我的主导和整合作用 ➢ 每个人的成长都体验着一定顺序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事件,
(三)埃里克森对几个概念的定义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 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 生的怒吼。"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 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 决心"。
(三)埃里克森对几个概念的定义
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 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 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2.婴儿后期(18个月―3岁):自主-羞耻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 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 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 做什么。
3.幼儿期(3―6岁):主动-内疚
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 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 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 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 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 了基础。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1902—1994)是现代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新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学说是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在接受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说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人的社会心理发展渐成说。

埃里克森认为,发展是一个进化过程。

一个人无论何时都兼为一个机体、一个自我、一个社会成员。

自我就是个人的过去经验与当前认知范围内所面临的任务的综合,是个人的过去经验与现在经验的整合体。

在人格发展中,自我起主导作用,它引导心理性欲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把人在进化中的两股巨大力量即个人的内心生活和社会任务结合起来。

因此,人的发展依存于三个变量:一是发展的内部规律,其发展过程与生物过程一样是不可逆的;二是文化背景的影响,它决定发展的速度;三是每个人的特异性反应及其对社会任务作出反应时的特殊发展方式。

每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普遍体现着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事件的发生顺序,按一定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

埃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其中前六个阶段属于人的成长过程,而后两个阶段是成人期和老年期。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1岁半,婴儿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从1岁半到3岁,幼儿在心理成熟的基础上不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开始探索新的世界;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从3岁到7岁,儿童能从言语和行动上来探索和扩充他的环境,这时社会也向他提出挑战;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从7岁到12岁,儿童进入社会,开始意识到社会提出的任务;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从12岁到18岁,青少年要自觉地与成年人处于相同地位;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即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重要方面的前后一致和较为完满的意识,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论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论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论1. 婴儿期(0-1岁):基本的信任与不信任在婴儿期,婴儿需要建立对主要照顾者的信任感。

如果婴儿得到了充分的关爱和满足基本需求,他们将形成一个基本的信任感。

相反,如果婴儿遭遇到忽视或虐待,他们可能会感到不安和不信任。

2. 幼儿期(1-3岁):自主性与怀疑在幼儿期,孩子开始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独立性。

他们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和环境,并做出选择。

如果孩子得到了支持和鼓励,他们将培养出自主性。

否则,他们可能会产生怀疑和自卑感。

3. 学龄前期(3-6岁):创造力与罪恶感在学龄前期,孩子开始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通过玩耍和社交互动来探索世界。

如果孩子得到了积极的鼓励和认可,他们将培养出创造力。

否则,他们可能会感到内疚和罪恶。

4. 小学时期(6-12岁):勤奋与劣等感在小学时期,孩子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化。

他们开始与同龄人进行比较,并开始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技能。

如果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得到了认可和鼓励,他们将培养出勤奋和自信。

否则,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和劣等感。

5. 青春期(12-18岁):认同与角色困惑在青春期,青少年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并与社会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地建立自我认同和找到合适的角色,他们将形成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

否则,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安。

6. 青年期(18-40岁):亲密关系与孤独感在青年期,人们开始发展亲密的关系,包括友谊和爱情。

他们开始建立家庭和事业,并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如果他们能够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他们将培养出爱与关怀的能力。

否则,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隔离。

7. 中年期(40-65岁):生产力与停滞感在中年期,人们开始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来工作和养育下一代。

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成就,并寻找生活的意义和满足感。

如果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对社会做出贡献,他们将培养出成就感。

否则,他们可能会感到停滞和失落。

8. 老年期(65岁以上):完整性与绝望感在老年期,人们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并思考自己的遗产和生活的意义。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及其应用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及其应用
2、生理心理特点: 1身体活动更加精细、灵活,能跑、跳、骑小车, 2活动扩展到家庭以外; 3在活动中有冲突,有侵犯;
3、心理发展特点
1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能说一些连贯的话,比较清 楚地向讲述自己想表达的事情.
2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最快时期.想象力极为生动丰富,富 于幻想,喜欢童话故事,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解释周围的 世界;探究欲好奇心最强烈,经常问为什么;开始了创 造性思维.
1、缺乏安全感,非常害怕被抛弃; 2、需要别人照顾; 3、敏感,多疑,不能信任他人; 4、竭力维持不良的感情关系;
缺乏安全感,亲密关系不好: 哈罗心理学实验:幼小猴子对母猴的依恋
• 在哈罗的早期研究中,幼猴在实验室接受精心的人工抚养,研究者用瓶子 小心地喂养它们,精心挑选食物以让它们获得均衡的营养,不受疾病威胁. 在这种条件下成长的幼猴比由母猴照顾的幼猴更健康.但是,哈罗注意到, 这些幼猴非常依恋盖在笼子地步的棉花垫子.当研究者把垫子拿去清洗时, 它们变得非常生气和焦虑;这种依恋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中会变得越发强 烈.如果幼猴生活在一个没有软垫覆盖的笼子里,即使拥有非常好的营养 和医疗条件,它也无法茁壮成长.把垫子放进去以后,幼猴会变得更加健康, 看起来也更加满足、快活.因此,哈罗认为,幼猴除了基本的饥饿、干渴等 生理需求外,还有一种触摸柔软物质的需求.
3成功是成功之母,及时表扬,体验成功喜悦,增加自 信
4引导而不是代替孩子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动脑筋、 想办法、不放弃,培养意志力.
看一个妈妈如何对待孩子
—宝贝,好孩子都自己穿鞋,你能自己穿吗 —能可是孩子很难一次穿上,哭着说: —妈妈,我不能自己穿鞋,我不是好孩子;但是,
我能自己穿裤子,妈妈,我穿裤子给你看好吗
3语言特点:反复使用我、我的 不来反抗外界控制等; 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开始有意志地决定 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家长常说的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把分析重点从本能转移到自我与社会的相 互作用。强调自我的作用,引进了心理危 机的概念,为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提 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4.他所提出的“自我同一性”和“自我同一 性混乱”,对于我们研究和解决青春期问 题有着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局限 理论的论述缺乏科学的严谨性,罗森评 价说“他提供给我们的是一套理论,而不是 一些事实。” 尽管他的一些概念已经得到科 学证实。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1.5~3岁。这一 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 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 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 自我抑制的决心”。 •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 爬、走、说话等,并开始“有意志”地决 定做或不做什么。此时儿童出现了第一个 反抗期,在与监护人的互动中,将学会坚 持与放弃。
在这一时期,人们还要承担社会工作, 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 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 质。

第八阶段:成年晚期,从50岁到死亡。 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和避免 绝望感、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埃 里克森将其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 生活和死亡。” • 这时人生进入到了最后阶段,老年人的 体力和心理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 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接受自我、承认现实, 这是一种超脱的智慧。如果一个人的自我 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一生比较满意,就 会产生完善感。如果没有这种感觉,就不 免恐惧死亡,觉得人生短促,对人生产生 厌倦和失望。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 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八阶段和 第一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 周期。

三、理论评价
• (一)贡献 • 1. 强调社会和教育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超越了弗洛伊德对性本能的固守,为精神 分析学派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 2.比较早地对成年期的心理发展给予了相当 的重视,这使得他的理论更加完整并具有 较强的现实性。
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很明显这将为一个 人的生涯增添绚丽的色彩”。 只有当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和内心想法 一致时,才能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自我, 也才能吸引与他相合的朋友。 此外,埃里克森提出了“合法延缓期” 的概念,认为这一阶段青年觉得自己无法 持久地承担任务,千方百计地延缓承担任 务,以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
埃里克森人格 发展阶段理论
目录
一、理论简述
二、理论详解 三、理论评价
一、理论简述
1.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并可划分为 八个阶段。其顺序由遗传决定,但每个阶 段能否顺利度过却由环境决定。因此,该 理论又被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 2.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一定的发展任务,顺 利完成就能形成积极的自我,不能顺利完 成就会形成消极的自我。 3.该理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和人们的自我 人格反思提供了理论依据。


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控制儿 童的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规范,帮其形成良好的习 惯,另一方面要鼓励儿童自主地行动,帮助儿童 形成积极探索的心理品质。 • 也就是,既要发展孩子的自主意识,让孩子 拥有一定的自主探索机会;又要趁机帮孩子树立 “规则”意识,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 随意去做的。比如,当幼儿撕书时,可以阻止孩 子撕书,并将一堆废报纸拿给孩子,告诉他们这 些是可以撕的。
二、理论详解
• 第一阶段:婴儿期,0~1.5岁。此阶段 的发展任务是形成基本信任感,克服基本 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要完成这个任务,须使婴儿的各种需要 得到满足。一贯的、及时而亲切的照料, 会使婴儿感到舒服和安全,从而对照料者 和周围环境产生信任感,并将这种信任迁 移到其他人身上。

具有基本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 理想,能够积极探索新事物。反之则不敢希 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埃里 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实现的可 能性的持久信念,是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 命诞生的怒吼。” 《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的作者 也指出,婴儿期产生的信任感,对孩子日后 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积极探索品质的形成至 关重要。
埃里克森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能 取得的成就,主要与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 的发展程度有关。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 “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 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 罚的恐惧所限制”。一阶段的发 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 的实现。 • 这一阶段,儿童一般都在学校接受教育,开 始关注自己在班级里的表现。成人可以帮孩子制 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通过单项训练法重点提高 孩子某方面的能力,从而帮助孩子体验到“努力 就会进步”,培养孩子的勤奋感。
第三阶段: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 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主动感,克服 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在游戏中,孩子不断地解决各种矛盾, 体验着自我的功能,体现出自我治疗和自 我教育的作用。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 究行为一直受到鼓励,他们就会形成主动 性,这有利于他们将来成为有责任感、有 创造力的人。
• 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 否则将产生孤独感。在此基础上,青年男 女已具备能力并自愿准备去分担相互信任 工作协调、生儿育女和文化娱乐等生活, 以期最充分而满意地进入社会。 • 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 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
第七阶段:成年期, 25~50岁,此阶 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 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这时男女建立家庭,他们的兴趣扩展到 下一代。但这里的繁殖指的是关心和指导 下一代的成长,也就是能够感受到自己对 下一代的良好影响。缺乏这种体验的人, 会倒退到一种假亲密的需要,沉浸于自己 的天地之中,只一心专注于自己而产生停 滞感。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此 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 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 此阶段需要建立在个人自我同一性已 经形成的基础上。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 一性的青年人,才敢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 系的风险。因为爱情意味着把自己的同一 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这里有自我 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

第五阶段:青春期,12~18岁。这一 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 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 这一阶段,青年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而 协调的认识,使自己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 比较统一的整体。埃里克森认为“这种统 一性的感觉也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 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 同一感。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