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详案)第1课时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104~105第1题,完成教材P107~110“练习二十五”第1、2、16题。
教学目标: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序数含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基数与序数含义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创建成长小档案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小学生活的第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数学本领。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一下,创建自己的成长小档案,在小组内说说这学期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先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
【预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从中学会有条理地回顾整理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学习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位置、认识钟表和认识图形。
师:想一想,在学习中遇到的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先复习20以内的数。
二、复习20以内的数师:学习数学离不开数,这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各数。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数。
【预设】学生可能会1个1个地按顺序或倒序读数,2个2个或5个5个地读数,按单数、双数读数等。
师:在这些数中找到一个数,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这个数吗?【预设】学生选择一个数,可能用小棒摆出来,也可能画图表示,还可能用计数器拨出来。
(教师追问: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指导学生说说它的意思和组成。
)课件出示教材P105第1题第(1)~(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105第1题第(1)~(5)题。
指名汇报。
【预设】第(1)题:学生能清楚地知道一个数前面的数比它少1,后面的数比它多1。
第(2)题:指导学生准确数数,找到第几行,区分第几和几。
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二行出示的“3、5、7、9、11”填出缺少的“2、4、6、8、10”;根据第三行出示的“4、6、8、10、12”填出缺少的“3、5、7、9、11”……学生可能有多种走法,要求学生一边读数一边画出路线。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 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教案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溶液的概念及组成2、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4、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情义目标:培养从平凡的事实中发现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1、溶液的概念及组成2、乳化作用3、几种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学情分析:溶液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可充分利用生活中有关溶液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手段:课本上的彩图、课外收集的资料、分组实验课前预习作业:1、你接触过哪些液体物质?举例说明。
2、一些物质(如:食盐、蔗糖、泥土、植物油、面粉等)分别放入一定量的水中,然后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3、什么叫溶液?你上面举出的例子中哪些是溶液?4、溶液有几部分组成?指出上述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5、观察一下溶液,从外观上看有哪些特征呢?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收集溶液的相关资料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图9-1及图9-3【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中的溶液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液体产生的神奇效果。
这节课我们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溶液世界,领略化学的魅力。
一、溶液做【实验9-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溶质?2、什么叫溶剂?【介绍】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实验9-2】、【实验9-3】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溶液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
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溶液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1、溶液与浊液的区别2、乳化作用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活动与探究】一些物质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的更加绚丽多彩。
1、溶液的概念及组成2、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板书设计:一、溶液:1、什么叫溶液?2、什么叫溶剂?3、什么叫溶质?4、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5、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本节课达标自测A组一、填空题:1、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③写名称)填在相应的短线上。
溶液复习教案及评析
《溶液》复习教学案例设计:山东省东明县武胜桥乡初级中学王洪印点评: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教研室杨艺祥I、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以溶液为中心的知识体系。
2.加深对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进一步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熟练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
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抽象与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内外因辩证关系、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
Ⅱ、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以溶液为中心的知识体系的形成,对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解度曲线的意义的理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方法及其相关误差分析。
【教学难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突破方法】通过生活情境、设置悬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回忆、思考、交流、讨论系统复习溶液的有关知识,通过练习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通过归纳梳理形成了以溶液为中的知识网络。
Ⅲ、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情境导入、设疑激趣、启发探究、精讲点拨、归纳引导。
【学习方法】问题探究、交流讨论、练习强化,归纳小结。
Ⅳ、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精选有关溶液的练习题。
【学生准备】自主回忆与溶液有关的内容。
Ⅴ、教学过程【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周末,为了一起复习化学功课,好朋友小东来到了小明的家里。
为表示自己的真诚和好客,小明给好朋友倒上一杯热水,还向里面加入了几勺白蔗糖,然后用筷子搅动了几下,不一会儿糖就不见了,形成了一种无色透明的澄清液体。
小东想:“杯子内的液体在化学上称为什么呢?”聪明的您能帮助小东解决这个问题吗?【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自然引入新课,设置悬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溶液的定义、组成及性质,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浓度计算,以及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溶液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对溶液制备方法和浓度计算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讲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溶液制备方法和浓度计算,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性质及制备方法。
2.学会计算溶液的浓度,能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溶液的概念及性质2.溶液的制备方法3.溶液浓度的计算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
3.利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量筒、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水、酒精、盐、糖等。
3.教学课件:溶液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4.教学参考资料:溶液的制备方法、浓度计算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溶液的日常生活图片,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什么状态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溶液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溶液的定义、组成及性质,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从而加深对溶液性质的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是对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巩固。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本单元的知识点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算速度、逻辑思维、问题解决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基本运算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基本运算方法和技巧。
2.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材。
2.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学具: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总复习的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程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溶液总复习教学目的:1.知道溶解现象,记住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知道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2.知道溶液的简单应用,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记住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4.知道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含义,能利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及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
教学重点:领悟溶解度曲线图意义,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溶解度曲线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考点1溶液—概念、特征、组成1.概念: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溶剂量、气体压强等),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3.组成:由___溶质__、__溶剂__组成。
被溶解的物质叫_溶质___,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___溶剂_____。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溶质:固、液、气溶剂:液溶液类型气液型固液型无水液液型有水溶质溶剂气体液体固体液体量少量多非水液体水类型一溶液的形成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形成溶液的基本条件的掌握情况。
例一.下列烹饪用的调味品与足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D)A.食盐B.黄酒C.白糖D.橄榄油例二.常温下,将1g物质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或振荡)能配制成溶液的是(B)A.碳酸钙 B.硝酸钾 C.氯化银 D.氧化铁例三.下列物质是溶液的是(B、C、D、G、I、J、N) A.泥浆 B.白醋 C.白酒 D.注射用葡萄糖药剂 E.米粥F.牛奶G.碘酒H.石灰浆I.食盐水J.矿泉水K.蒸馏水L.冰水混合物M.酒精N.盐酸考点2溶解的现象物质溶解时通常伴随有吸、放热现象。
这是因为物质在溶解时,会同时发生以下两个过程:1.扩散过程:(又称吸热过程)指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2.水合过程:(又称放热过程)指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复习本学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了解知识点的联系和应用。
2.学生能够通过总复习,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1.知识点总结1.重点复习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复习数形关系、等差数列、简单的代数式等数学知识点。
3.总结统计学中的集合、频数、频率等概念和数据处理方法。
2.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1.强化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点综合应用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
3.课堂练习1.继续进行错题讲解和答疑解惑,使同学能够彻底掌握学习过的知识。
2.搭建一定的竞赛平台,增强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1.概念与方法的讲授通过讲解自然界事物及其互相联系来引导、启发学生,以便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点和方法。
2.游戏课堂的设置老师可在上课前编录数学考场试题,给每组分配一行习题,并在约定的时间完成模拟考试。
3.情境教学利用实例和情景教育同学掌握知识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四、教学安排课程名称: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时间:共2节课,每节课60分钟五、教学评价1.课中的评价1.鼓励师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评。
2.注重对学生的认知评价,分数为表现的部分。
2.课后的评价1.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总复习,集成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使同学们能更好地整合知识,掌握学习技巧,且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塑造出积极教学的氛围,学生学习成果良好,希望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课程创意,并努力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数学。
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新征程》同步教案(苏教版)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新征程》同步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本册数学知识,巩固所学,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本册数学知识回顾: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统计图表。
2. 典型题目解析:针对本册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解析。
3. 综合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回顾:按照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统计图表的顺序,引导学生复习本册数学知识。
3. 典型题目解析:针对本册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设计典型题目进行解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综合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思维活跃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全面、系统,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练习题的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客观,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九单元复习》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九单元复习》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增强数感和符号意识,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运算的熟练度,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对平面图形的分类和特征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知和认识;培养时间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时间单位进行简单计算,增强生活实用性;同时,通过综合应用题的解答,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策略,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加减运算的进退位处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在讲解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反复练习来帮助他们理解这一概念,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我意识到,可能需要寻找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比如使用实物或者故事情境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进退位的实际意义。
此外,图形分类的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通过亲手操作,对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区分面积和周长时仍然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明确地强调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他们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复习的是《第九单元》的知识。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时间、加减数字或者识别形状的情况?”这些问题与我们将要复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唤起大家的回忆,激发学习兴趣,让我们共同回顾这些重要知识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理解进退位的处理。这是基本的数学能力,对于日常生活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加减运算题目,展示如何在实际中应用这些运算规则,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案辅导讲义教师龙彬科目化学上课日期2014、3、14 总共学时学生年级初三上课时间10:00-12:00 第几学时类别基础# 提高培优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题1 溶液的形成【知识框架】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就是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就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针对性练习】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A.溶液都就是混合物B.溶液都就是无色透明的C.凡就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就是溶液D.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就是( )A.矿泉水B.糖水C.食盐水D.冰水混合物二、溶液的组成1.溶质与溶剂:(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2)溶剂:溶解溶质的物质叫溶剂。
2.溶质、溶剂的判定:(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就是溶剂,固体、气体就是溶质;(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就是溶剂,量少的就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就是量少,水都就是溶剂。
(4)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就是水。
【针对性练习】1.现有食盐水、白酒、碘酒、植物油与汽油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其中溶剂就是水的就是( )A.食盐水与白酒B.白酒与碘酒C.植物油与汽油的混合物D.食盐水与碘酒2.把20g食盐水放在蒸发皿内,加热蒸干后,得到食盐4g,则其溶剂水的质量就是( )A.24gB.4gC.20gD.16g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A.冰水混合物中,冰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B.泥浆水中泥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C.汽水中二氧化碳就是溶质D.高温下的铁水中铁就是溶质4.按要求各举一例:(1)溶质就是液体,溶剂就是水_______________ ;(2)溶质就是固体,溶剂就是水____ _______;(3)溶质就是固体,溶剂就是酒精______________;(4)溶质就是气体,溶剂就是水___ 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溶液教案(精选15篇)
九年级化学溶液教案(精选15篇)九年级化学溶液教案(篇1)单元教材地位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通过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水的人工净化、通电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过程中分子运动形式的描述,帮助学生从微观水平上构建对自己熟悉的一些宏观变化现象的本质认识,继而在认识分子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基本微粒——原子,进一步介绍了原子中的电子及其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变化特点,发展了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与变化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发展,不仅会深化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的理解,更能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物质的探索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本单元还穿插了一些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方法以及科学思想教育的内容,如相对原子质量、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分离和提纯物质、原子结构研究的化学史。
教学目标本单元将探究自然界的水和水的组成,如何科学地利用水,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真实存在,会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正确区分分子、原子和离子,还将探究溶液的组成和特征,相对分子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重点:水的净化;水的电解实验及结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溶液的组成、特征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难点: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质变化的本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水的电解实验得出的结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法建议1.重视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是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依据,主动地体验探究活动,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对概念的理解要全面、准确,例如溶液的概念:⑴是一种混合物;⑵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⑶溶液的基本特征的均一性、稳定性。
3.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
⑴从宏观上认识水和溶液的组成及特征;⑵从微观上认识水电解的实质和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进入溶剂形成均一稳定体系。
初中化学溶液第九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第九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溶液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溶液的分类及制备方法;掌握浓度的计算方法;了解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器材和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溶液的概念和性质;溶液的分类及制备方法;浓度的计算方法。
2. 难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和性质2. 溶液的分类及制备方法3. 浓度的计算方法4.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四、教学过程:1. 溶液的概念和性质(1)引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入溶液的概念和性质。
(2)实验操作:观察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讨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溶质溶解的条件和过程。
(4)总结:总结溶液的概念和性质。
2. 溶液的分类及制备方法(1)讲解:讲解不同类型的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2)示范:老师示范制备简单溶液。
(3)讨论:学生讨论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4)实验:学生进行实验制备不同类型的溶液。
3. 浓度的计算方法(1)引入:通过实际情境引入浓度的概念。
(2)讲解:讲解浓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练习: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4)实验: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制备相应浓度的溶液。
4.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讲解:讲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2)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
(3)讨论: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引入溶液的概念和性质,通过讲解和实验帮助学生掌握溶液的分类及制备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浓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整数加减法、认识人民币、空间与图形、统计四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认识空间图形,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人民币、空间图形和统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能够正确进行人民币的计算。
3.认识空间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
4.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四. 教学重难点1.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2.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及计算。
3.空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4.统计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案、学案。
2.练习题、游戏道具、图形模型等教学用品。
3.教学场地、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比谁的钱多,需要用到加减法、人民币的知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讲解运算规则,让学生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呈现人民币的图片,讲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人民币的计算。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和人民币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如“商店购物”游戏,学生扮演顾客和店员,进行人民币的计算和交易。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和人民币知识解决问题。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九单元课题1饱和溶液教案
《饱和溶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知道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会运用观察、归纳等方法形成自己的结论,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表述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感受化学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饱和溶液概念的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三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和实验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复习上节学习内容,预习本节教学内容。
实验准备:试管(20×200)烧杯量筒(10mL)胶头滴管酒精灯药匙试管夹试管架火柴氯化钠硝酸钾(氯化钠和硝酸钾先称量好,2 g一份,用纸包好)高锰酸钾熟石灰检测准备:选取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习题,供课堂上学生练习。
内容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联系中考。
五导学过程【复习引入】少量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哪些可以形成溶液?面粉氯化钠硝酸钾植物油高锰酸钾泥土蔗糖【问题展示1】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某种物质是否是无限的?【活动与探究1】(根据学生数每4人一组,分组探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水,然后分别加入2 g氯化钠和硝酸钾,等氯化钠和硝酸钾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
(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可由小组内同学同时操作,以节省时间)【学生结论】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的溶质是有一定限度的。
【教师点拨】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必须确定“一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这两个条件,当这两个条件确定后,多数物质的溶解是有限度的。
当溶质溶解达到限度时,溶液就处于饱和状态,这时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溶质溶解未达到限度时就是不饱和溶液。
(由此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问题展示2】说饱和溶液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呢?如果这两个条件发生变化,会怎样呢?【活动与探究2】:在上述实验中溶解氯化钠的试管中再加入5mL水,振荡,观察氯化钠溶解情况。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五课时全)
总复习
学生每日提醒
~~~~~~~~~~~~~~~~~~~~~~~~~~~~~~~~励志名言:
1、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3、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6、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9、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10、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第九单元《总复习》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最后一个单元,主要着重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并进行综合性的巩固和提升。
此单元通过多种形式的题目,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全面的考验。
2. 教材目标•回顾各个单元的重点难点知识。
•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重点•整数的加减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分数的认识和比较。
4. 教材难点•分数的加减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分数和图形的应用题。
二、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复习整数的加减法。
•练习简单的整数计算题。
第二课时•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练习面积计算的应用题。
第三课时•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
•练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第四课时•复习分数和图形的关系。
•解决分数和图形应用题。
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复习知识点。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带领学生做习题,及时纠正错误。
四、教学评估•每节课结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注意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勇于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六、结语第九单元《总复习》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集体备课和教案设计,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复习和提升数学能力。
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_教案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对本册数学知识的系统整理和复习。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复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二、整理与复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计算、图形、测量等方面的内容。
2. 教师提出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解决问题(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拓展与创新(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梳理所学的数学知识。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数学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练习。
2.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数学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共5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九单元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2.提高学生对计算的灵活运用能力;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大数的认识和写法;2.作多少用多少的解题方法;3.连减法;4.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1.考察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和应用;2.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作多少用多少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 教学课件;2.教具:数字卡片、计算板、小白板、彩色笔;3.准备相关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4.确保教室的黑板/白板干净整洁。
四、教学过程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复习大数认识和写法;•第二课时:继续复习大数的计算;•第三课时:作多少用多少的解题方法;•第四课时:继续学习作多少用多少;•第五课时:综合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一课时复习大数认识和写法1.复习大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区分“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等概念;2.通过数字卡片和计算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巩固对大数的写法。
第二课时继续复习大数的计算1.讲解大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2.带领学生进行大数加减法的练习,加深对计算规律的理解。
第三课时作多少用多少的解题方法1.引导学生认识“作多少用多少”解题方法的应用场景;2.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作多少用多少的解题步骤。
第四课时继续学习作多少用多少1.讲解更复杂的作多少用多少题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2.练习巩固作多少用多少的解题技巧。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巩固所学内容1.给学生布置综合练习题,包括大数计算、作多少用多少等各类题目;2.帮助学生解答疑问,巩固对第九单元内容的掌握。
五、课堂小结1.通过本次五节课的复习,学生对第九单元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2.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方法有所提高;3.下次课将继续引导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做好单元测试的准备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导讲义教师龙彬科目化学上课日期2014、3、14 总共学时学生年级初三上课时间10:00-12:00 第几学时类别基础# 提高培优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题1 溶液的形成【知识框架】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就是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就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针对性练习】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A.溶液都就是混合物B.溶液都就是无色透明的C.凡就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就是溶液D.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就是( )A.矿泉水B.糖水C.食盐水D.冰水混合物二、溶液的组成1.溶质与溶剂:(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2)溶剂:溶解溶质的物质叫溶剂。
2.溶质、溶剂的判定:(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就是溶剂,固体、气体就是溶质;(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就是溶剂,量少的就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就是量少,水都就是溶剂。
(4)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就是水。
【针对性练习】1.现有食盐水、白酒、碘酒、植物油与汽油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其中溶剂就是水的就是( )A.食盐水与白酒B.白酒与碘酒C.植物油与汽油的混合物D.食盐水与碘酒2.把20g食盐水放在蒸发皿内,加热蒸干后,得到食盐4g,则其溶剂水的质量就是( )A.24gB.4gC.20gD.16g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A.冰水混合物中,冰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B.泥浆水中泥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C.汽水中二氧化碳就是溶质D.高温下的铁水中铁就是溶质4.按要求各举一例:(1)溶质就是液体,溶剂就是水_______________ ;(2)溶质就是固体,溶剂就是水____ _______;(3)溶质就是固体,溶剂就是酒精______________;(4)溶质就是气体,溶剂就是水___ _________。
三、悬浊液与乳浊液1.悬浊液:物质一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悬浊液就是不均一的,经之后,固体小颗粒会成为沉淀,因此也就是不稳定的。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就是不均一的,静置后,会分为上下两层,因此也就是不稳定的。
【针对性练习】1.血液、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盐水三者之间的相同点就是( )A.都就是浑浊的B.都就是均一的C.都就是稳定的D.都就是混合物2.牛奶就是一种( )A.纯净物B.溶液C.悬浊液D.乳浊液【课堂练习】1.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就是( )A.用肥皂水洗涤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B.用酒精清洗残留有碘的试管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D.用汽油清洗沾在手上的油漆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不就是后者溶质的就是( )A.水、95%酒精溶液B.食盐、盐水C.碘、碘酒D.氯化氢气体、盐酸3.对于一些布料贵重的衣服沾上油污后,为了防止衣服在接触水后发生形变,衣服的标牌上注明要“干洗”,“干洗”就就是用专门的非水溶剂洗涤剂洗衣服。
洗完后,需要一段时间让非水溶剂蒸发才能让衣服变干,所以送去“干洗”的衣服通常需要过几天才能拿。
下表中“√”表示上面的液体能溶解左侧的物质,“×”则表示不能,能作为“干洗” 洗涤剂的就是( )A B C D 布料× × √ √ 油污 × √ × √4.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蒸锅水能不能喝家庭中蒸馒头或蒸小菜的水叫蒸锅水。
普通水里往往含有微量的硝酸盐,当水长时间加热,由于水分不断蒸发,硝酸盐的浓度相对地增加,而且它受热分解变成了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对人们的健康就是极为有害的。
它能使人体血液里的血红蛋白变性,不能再与氧气结合,早成缺氧。
亚硝酸盐也能使人体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引起虚脱。
现代医学已证明,亚硝酸盐还就是一种强烈的致癌性物质。
蒸锅水中的溶质就是什么?这种溶质有什么性质?她有什么转化来的?由此情况您能得出什么结论?课时2 溶解度【知识框架】一、饱与溶液与不饱与溶液1.概念:(1)饱与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与溶液。
(2)不饱与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与溶液。
2.饱与溶液与不饱与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与“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针对性练习】饱与溶液 不饱与溶液 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1.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饱与溶液一定就是浓溶液B.浓溶液一定就是饱与溶液C.平时喝的汤一般就是饱与食盐溶液D.相同温度下,饱与蔗糖溶液比不饱与蔗糖溶液要甜2.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瓶就是饱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就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
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就是( )A.加一定量的水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降低温度D.t℃时蒸发少量水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就是()A.一杯食盐水,下部分比上部分咸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未必就是硝酸钾的饱与溶液C.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D.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剂就是酒精4.能证实A物质的溶液就是20℃时的饱与溶液的事实就是( )A.降温到10℃有A晶体析出B.蒸发掉10克水,有A晶体析出C.加热到30℃时,再加A物质能继续溶解D.20℃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A.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的饱与溶液一定比不饱与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多B.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不饱与溶液不可能变为饱与溶液C.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饱与溶液不可能变为不饱与溶液D.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饱与溶液一定就是浓溶液6.饱与溶液、不饱与溶液(1)概念: 就是饱与溶液,就是不饱与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瞧。
(3)饱与溶液与不饱与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与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就是:(4)浓、稀溶液与饱与不饱与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与溶液就是浓溶液;②不饱与溶液就是稀溶液,如饱与的石灰水溶液就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与溶液要比它的不饱与溶液.(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与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3.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反映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思考】1.线上的点表示什么?2.两条线的交点表示什么?3.线上方的点表示什么?4.线下方的点表示什么?5.横坐标60,纵坐标120 的交点表示什么意义?6.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
7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
7.在___℃时硝酸钾与硝酸钠的溶解度相同,都约为______。
8.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
9.在80℃时氯化钠、硝酸钾、氯化铵、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就是。
补充:影响气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针对性练习】1.下列关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水的多少无关B.在水中放入食盐越多,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就越大C.不饱与食盐水的溶解度比饱与食盐水的溶解度要小D.水越多,食盐的溶解度也越大2.取70g某温度下的氯化钾饱与溶液,将其恒温蒸发10g水,析出4g氯化钾固体,则剩余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为( )A.16gB.20gC.40gD.56g3.某温度时,将KCl的饱与溶液11、2克,蒸于后得到3、2克KCl固体,则该温度时KCl的溶解度为()A.8、0克B.28、6克C.40、0克D.71、4克4.有一份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20℃时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蒸发掉10g水,再冷却到20℃时,析出3g晶体;第三次仍蒸发掉10g水,再次冷却到20℃时,则析出晶体的质量就是()A.一定等于3gB.一定小于3gC.一定大于3gD.可能大于或等于3g5、右图就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60℃时,取100g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与溶液,当温度降低至30℃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A.130gB.140gC.160gD.180g6、如图就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t℃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C.t℃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用等质量的水在50℃时制得的饱与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b多于a7.右图就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就是。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不?(填写“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就是(填写物质序号)。
(4)课时3 溶液的浓度【知识框架】一、溶质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的质量。
2、变形公式及常用公式:①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②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③溶质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④饱与溶液的质量分数=S/(100+S)*100%【针对性练习】1.如图就是M、N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据此得到的结论正确的就是()A.N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只有在t1℃时,M与N的溶解度才相等C.把N饱与溶液的温度从t2℃降至t1℃时,有晶体析出D.N饱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将25克硝酸铵溶解在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20%B.25%C.50%D.125%3.20℃时,向一盛有40 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 g 固体与澄清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