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诗经三首
《诗经》三首(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经》三首(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经》三首(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诗经》三首(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 能够朗读《诗经》中的三首诗歌并理解其中的含义;3. 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讲解《诗经》三首诗歌及其文化价值;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语言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播放《诗经》相关的音乐,让学生进入古代文化之中,通过音乐感受古代文化的韵味。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向学生介绍《诗经》的分类和形式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格律、音韵和意境。
3. 朗读诗歌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小雅·鹿鸣》、《小雅·握发》和《小雅·采蘩》三首诗歌,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和魅力,并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4. 分组讨论为了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创作能力,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经》中的诗歌,进行分析和讨论,并让学生自己编写类似的古诗文。
5. 作品展示每组学生将自己编写的古诗文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同学们一起欣赏和评价,促进学生们的创作能力和表现力。
6.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们的表现,并和学生一起思考如何更好的欣赏和创作古代诗歌。
四、教学评价1. 课上的朗读和分组讨论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听取学生朗读和观察学生组间讨论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在作品展示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展示和同学的评价来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现力。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将本节课讲解的《诗经》与其他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古代和现代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本节课通过介绍《诗经》的文化价值、分类及形式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格律、音韵和意境。
在朗读和分组讨论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诗经三首》的高二语文教案
《诗经三首》的高二语文教案第1篇:高二语文《诗经三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
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2.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教师明确:1.(略)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二)教师补充介绍:《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
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
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
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
诗人发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诗经三首高二语文教案教学设想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欣赏古代诗歌的初步能力,也养成了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些习惯。
这三首诗歌内容不同,风格相近,难度都不太大,学生基本能够读懂,只是每首诗歌都有一些值得品味鉴赏的地方。
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三首诗歌,感知诗歌大意,然后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语句,理解诗歌意境,进而把握全诗的主旨。
注意朗读背诵,积累其中的名言*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1.教师范读后,正音。
最新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语文教案:《诗经》三首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目的】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及《诗经》的表现手法。
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坻、、、埘、、桀。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
2.《诗经》的内容理解。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鉴赏、背诵、讨论、比较。
媒体设计图片、音乐、录音。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首诗均出自于《诗经》。
二、解题《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可采用投影。
雎鸠(jiū):一种水鸟。
窈窕(yá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ǔmèi):这里指时时。
寤,醒着。
寐,睡着。
蒹葭(jiānjiā):芦苇。
唏(xī):干。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sì):水边。
埘(shí):在墙壁上做成的鸡窝。
(huó):相聚、相会。
桀:通“橛”,为栖鸡做的木架。
(2)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①题目取自于句首。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
③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诗经》三首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经》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经》三首教案教学设计1《诗经》三首教案教学设计一、前言《诗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诗经》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美妙之处,更好地领悟其中的文化精神,是当今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次课程从《诗经》中选取了三首经典诗歌,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经》之美。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及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2.学生能熟练背诵《诗经》三首经典诗歌,并能较为流畅地朗诵。
3.学生能够理解《诗经》中三首经典诗歌的意义,认识其中的文化价值。
4.通过学习《诗经》三首经典诗歌,学生能够提高自我情感的鉴别力和理解力,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步骤1.课前预热(10分钟)通过展示《诗经》的相关图片和文化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情况。
通过问答方式提出问题: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诗经》?你心目中的《诗经》是什么样子的?2.熟悉背诵(20分钟)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熟悉《诗经》中三首经典诗歌:《关雎》、《卫风·木兰之歌》、《楚辞·离骚》。
老师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分组比赛,增强学生的兴趣。
3.深入解读(30分钟)让学生深入理解三首经典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老师可以通过“配图赏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表对诗歌的独特理解。
4.小组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一个问题:“三首《诗经》中,哪首诗歌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精神?”并进行小组展示。
展示过程中,学生需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通过PPT、演讲、表演等方式展示出自己的见解。
5.课堂总结(10分钟)让学生对整个课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接下来的学习进行安排。
并提出问题:你对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还有疑惑吗?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通过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呈现诗歌和文化背景,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八年级诗经三首教案
八年级诗经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起源、内容、表现手法等。
2、引导学生诵读并理解三首诗《关雎》《蒹葭》《氓》的主旨、情感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3)体会《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难点(1)对诗歌中含蓄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2)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并能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表现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比较法:将三首诗歌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在内容、情感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唐诗宋词,诗歌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三首诗,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诗经》简介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
2、《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三)学习《关雎》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诗歌赏析(1)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明确: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美丽贤淑的女子的追求,从一见钟情到日思夜想,最终渴望与她结为夫妻。
(2)诗歌是如何表现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的?明确:通过“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等词句直接表现男子的思念之苦;通过“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想象中的美好场景,间接表现男子对女子的爱慕。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通用3篇)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篇1《〈诗经〉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诗经》教案
《诗经》教案《诗经》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5、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比兴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分析《氓》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比兴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3、讲解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我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优秀的诗人如群星灿烂,众多体裁、风格、流派那么如众芳斗艳,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了解和继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将进一步激发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诗歌知识诗歌起源:诗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头创作。
据说,周王朝有一种“采诗〞制度,朝廷派人采集民间歌谣和乐章,借以了解民间习俗和政治得失。
另有公卿列士向朝廷“献诗〞制度,表达贵族阶层对政事的歌颂和批评。
这些诗歌聚集至朝廷乐官“太师〞手中,经太师整理编纂成书。
一般把编定于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的诗经,看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起点。
简介《诗经》〔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六世纪。
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又名诗三百。
〔2〕分类:按音乐内容分:A、风:国风,共160多篇,多是民间歌谣,富思想意义、艺术价值。
真实反映了当时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真切地表达广阔人民,自己的感受,爱憎和愿望。
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
因是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相传,作者已无所考。
惟有《鄘风载驰》为许穆夫子所作,她可说是我国最早的一位女诗人。
〔雅颂中标有作者姓名有五篇〕B、雅:宫廷乐曲,大雅:用于诸侯相会。
小雅:用于贵族宴享。
〔另有观点:按产生先后:旧为大雅,新为小雅〕C、颂:用于周天子及诸侯祭祀乐歌。
高二语文教案 语文-诗经三首9篇
高二语文教案语文-诗经三首9篇语文-诗经三首 1【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2、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3、背诵课文,默写名句;4、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教学重点】介绍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教学难点】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课型】精读课【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同学们,大家听过这几句诗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那原诗出自哪里的呢?好,让我来告诉大家吧,它们源自《诗经》“爱情三部曲”之一的《蒹葭》。
爱情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它自古便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的一首民间情歌,了解古代人们的爱情。
二、介绍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XX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诗歌创作多用现实主义手法。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后人把“国风”与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后多用来泛指文学;“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引号内容为朱熹《诗集传》语)。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叙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
《静女》主要运用的正是“赋”的手法。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借物托情。
如李季《王贵和李香香》:“一对大眼水汪汪,像露水珠在草上淌。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如李季《王贵和李香香》:“二道糜子碾三遍,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玉米开花半中腰,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三、全班同学朗读一遍。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诗经三首》,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
•能够理解和解读《诗经三首》的意义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对《诗经三首》的基本情感和意义的理解。
•学生对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1. 《诗经三首》的背景介绍•《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民的生活态度和道德观念。
2. 《诗经三首》的文本分析2.1 《关雎》•通过分析《关雎》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学生可以理解古代人民对爱情的表达和思考。
2.2 《蒹葭》•通过分析《蒹葭》的意象和叙事手法,学生可以体会到古代人民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2.3 《采葛》•通过分析《采葛》的节奏和韵律,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劳动的艰辛以及对农民生活的赞美。
3. 《诗经三首》的课堂活动设计3.1 分组朗诵•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朗诵表演。
通过朗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2 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一篇符合《诗经三首》风格的诗歌。
通过创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3.3 诗歌研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经》篇目进行研究,撰写一篇关于该篇目的研究报告。
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前导导入法:通过对《诗经三首》的背景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分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朗诵和诗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互动讨论法:在诗歌研究环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教学评估•课堂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朗诵和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包括发音准确性、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诗经三首》的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诗歌创作和研究报告的质量和深度。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语文《诗经》三首 教案 《氓》 《无衣》《 静女》人教版第三册
《诗经》三首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及其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句的作用。
4.把握诗歌节奏,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背诵《无衣》、《静女》和《氓》5.训练学生朗读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重难点1.初步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句的形式。
3.用正确的节拍诵读这三首诗,力求语言通畅,感情充沛,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背诵《无衣》、《静女》和《氓》前两章。
教学方法读诗—悟诗—说诗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学要点1.介绍《诗经》及其开创的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学习鉴赏《卫风·氓》。
整体感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把《诗三百》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故称《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
“国风〞中的诗歌,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那么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
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3.《卫风·氓》《氓》是一首叙事诗,全篇都采用第一人称“我〞〔即女主人公〕的口气来表达,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的手法。
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章节〕:追述恋爱生活。
第二部分〔3、4、5章节〕: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部分〔6章节〕:“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和抗争精神。
诗经三首的教案
•••••••••••••••••诗经三首的教案诗经三首的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三首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的教案篇1教学指要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诗经》《离骚》至汉魏晋诗歌的语言形式各不一样,本单元以语言的节奏作为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诸种语言节奏的划分方法,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了解古代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的形式方面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也是诗歌容量逐渐加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逐渐复杂的过程。
《诗经》《楚辞》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现实生活。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最有思想艺术价值的国风,它们大多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言志抒情诗,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教读《〈诗经〉三首》,应引导学生了解《诗经》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其写实精神;理解《诗经》的“六义”、重章迭句等特点。
《离骚》是文学史上的名篇,由于时隔久远,会给鉴赏造成一定困难。
理解字词固然重要,但还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感受屈原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上,放在品赏诗作的艺术手法艺术价值上。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及学习《无衣》《静女》,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2、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3、学习《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背诵课文。
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德育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诗经》三首教学设计示例
《诗经》三首教学设计示例第1篇:《诗经》三首教学设计示例一、介绍文学常识,《诗经》三首教学设计示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称为《诗》,又称《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才定名为《诗经》。
《诗经》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类。
而“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
《诗经》由于其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
它的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二、讲解《关雎》。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解决字词。
教学生诵读的方法。
2.学生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老师点拨,弄清课文的意思。
3.讨论全诗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老师点拨:首章从对对雎鸠的和鸣,触动了男女爱慕的心情,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兴,接着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心情。
重叠“游哉”,用以表现思念之深;“辗转反侧”,形象地写出了求而未得时的苦闷焦躁。
第三章用了类似第二章的复叠方式,意思却有进一步发展。
男子以音乐挑动女子,博取她的欢心,借美妙的音乐,达成美满婚姻,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示例》。
三、总结、扩展《关雎》是一篇民间情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
可补充阅读《静女》。
一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诗两首》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1、学习和借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通俗易懂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理解《未选择的路》中“路”的象征意义。
2、熟读成诵,背诵中要赋予自己的理解,做到有表情背诵。
[重难点]重点——因文悟情,如何面对困境以及如何选择人生的道路。
难点——《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意义,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设想]熟读、有感情地朗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感受,老师最后总结点拨。
让学生积累精*的语句,充实语言仓库。
[计划课时]两课时[教学环节]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导入师: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我们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30《诗经》三首-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30《诗经》三首-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30.《诗经》三首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3.体会古诗的意境。
重点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的读音。
雄鸠(ju1 jiu1)窈窕(yao3 tiao2)好逑(hao4 qiu2)荇(xing4)寤寐(wu4 mei4))芼(mao4)蒹葭(jian1 jia1)溯洄(su4 hui2)晞(xi1) 湄(mei2)跌叩)抵(Chi)滨(St)址(ZhT)埘(shi2)佸(huo2)桀(jie2)2.查字典,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这三首诗。
二、导入1.《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本来只称《诗》后来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部分是贵族作品;“雅”,大都是贵族作品,只有小部分是民间歌谣;“颂”,都是贵族作品。
《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人民的爱憎及他们的反抗斗争,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面貌,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
2.关于三篇作品解题《关雎》描写男恋女之情。
大意是: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个男子的思慕。
那“左右采之”的窈窕形象使他寤寐不忘,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便成为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蒹葭〉也是一首情诗。
诗中所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露水还不曾于,诗人来寻所谓“伊人”。
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好像藏身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即。
(君子于役)写丈夫久役,妻在家怀念之情。
每当家禽和牛羊归来的黄昏时候便是她想念最切的时候。
三、正课1.朗读〈关雎〉注意正音。
2.赏析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
纯洁美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左手右手顺手采。
纯洁美丽好姑娘,醒着相思梦里爱。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
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1。
《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2。
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3。
《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教师明确:1。
(略)2。
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
(略)(二)教师补充介绍:《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
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
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
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
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
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根据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完《氓》这首诗后,做一做课后练习第二题。
三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以便于更好地疏通文字)思考问题:1。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诗经》三首[教学目标]A、理解三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B、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C、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D、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把握《无衣》、《静女》中的重章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感情。
2、背诵课文。
[教学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预习指导]一、利用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正音《卫风氓》氓:méng蚩:chí愆:qiān将:qiāng垝:guǐ垣:yuán筮:shì咎:jiù 于:xū 说:tuō陨:yǔn徂:cú汤:shāng渐:jiān罔:wáng靡:mǐ夙:sù 咥:xì 隰:xí泮:pàn二、诵读全诗要注意诵读节奏:本文三首诗歌基本上都是四言诗歌,每句两个节拍,节奏整齐[教学指导]导语:由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本单元学习重点:在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领悟古体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一、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诗经》,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家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叙事。
“比”:即比喻,借物托情。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诗经三首教案
诗经三首教案第一篇:诗经三首教案《诗经》三首学习要点概览⒈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成书经过、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
⒉在反复诵读、吟咏的基础上,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⒊学习《卫风·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学习《秦风·无衣》,体会重章叠句的节奏感、音乐美;学习《邶风·静女》,体会形象生动地描写技巧。
⒋品味重点诗句,着重挖掘《诗经》赋、比、兴写法特有的情韵。
⒌掌握课文中重点、难点字词的音、形、义。
⒍背诵并默写《无衣》《静女》全诗和《氓》前两章。
课堂跟踪反馈 A卷测试时间20分钟测试分值30分一、基础训练(每小题3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A.氓(m ng)之蚩(ch)蚩于(x)嗟女兮 B.夙(s)兴夜寐(m i)隰(x)则有泮(b n)C.载(z i)笑载言自牧归(gu)荑 D.与子偕(xi)行修我矛戟(j)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送子涉淇子无良谋泣涕涟涟体无咎言 B.尔卜尔噬自我徂尔士也罔极信誓旦旦 C.与子同袍修我戈矛与子同泽王于兴师 D.静女其姝搔首踟蹰彤管有韦美人之贻⒊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恰当的一项()①王于兴师,修我戈矛()A.在 B.从 C.和、跟 D.助词、不译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A.情意B.道德C.施恩D.品行③将子无怒,秋以为期()A.将要B.率领C.愿、请D.将领④爱而不见,搔首踟蹰()A.看见 B.被 C.出现 D.拜见⒋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B.《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C.赋、比、兴为《诗经》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D.“风”又称“十五国风”,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都是周代贵族的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都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
⒌下列各句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诗经》三首 教案
《诗经》三首教案《诗经》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成书经过及其在中国学史上的地位,价值和影响。
2、把握基本内容,把握古代诗歌语言式样。
3、理解并基本掌握<<诗经>>的表现技巧及其作用4、正确把握诗歌塑造的形象的思想意义【教学重点】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
2、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
3、对生疏字、词的音和义的掌握。
【时安排】3时高考资网【教学步骤】第一时一、预习及检测预习•预习要点1、查字典并对照注释翻译这三首诗。
2、初步了解《卫风•氓》故事发生的关键要素。
是怎样一个爱情故事。
•检测预习将学生分成研究小组,互相交流预习结果。
二、简单介绍《诗经》高考资网《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首诗歌,反映了00年间的社会生活。
《诗经》分为“风(160篇)” 、“雅(10篇)” 、“颂(40篇)” 三大类。
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学创作道路。
风:即1国风,意思就是声调,大多为民间歌谣。
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西调、河南调。
雅:是正的意思。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它又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高考资网《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三、音读<<卫风•氓>>高考资网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结合注释,扫除字障碍,要求将下单字的注解和注音注到中相应的字词下面(2)正音朗读:学生朗读,教师范读注意<<诗经>>以四言为主,停顿的节奏是X X / X X(3)理清情节,把握基调A《氓》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简单概括。
诗经三首的教案
诗经的教案诗经三首的教案【知识目标】一、阅读《文学读本》有关常识,引导学生自主上网或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初步掌握三个时期诗歌发展脉络、重要作家作品,重点掌握《诗经》常识。
二、借助注解与工具书,读懂诗句。
【情感目标】一、反复诵读,读准节奏,感受音乐美。
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领悟情感美。
【能力目标】一、初步独立分析意象含义。
二、简述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段及作用。
【教学课时】3课时【辅助材料】《蒹葭》《关雎》【教学方法】诵读、品味、交流第一课时一、复述《读本》有关诗经常识指导要点: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创作风格国风——民歌——现实主义源头——朴素语言——四言诗为主《诗三百》《诗》——305篇风、雅、颂(诗歌内容)——赋、比、兴(创作手法)——诗经六义二、检测预习:说说《氓》的大意。
〖自一由发言、存疑〗三、掌握下列词语愆期垝垣载笑载言夙兴夜寐信誓旦旦渐车帷裳四、教师领读,学生诵读,读出节奏感。
(一读)五、赏析抒情主人公及抒情对象特点,体会主题情感。
(二读)1、女主人公对爱情婚姻情感的变化劝——盼——喜嫁——被弃——哀怨——反思——决绝〖温柔、勤劳、坚强——反抗男一女地位不平等〗2、抒情对象——士求——怒——回——娶——暴——弃〖轻浮虚伪、冷酷无情〗3、手法:对比——情节发展曲折、情感丰富多变,突出主题情感比兴——桑叶比喻美丽的主人公饱受折磨的经历与痛苦桑葚比喻虚伪的情感对人的迷惑与伤害〖烘托铺垫了主人公痛苦矛盾的情感斗争与醒悟决绝的反抗精神〗六、诵读诗歌,读出情感,体味语言美与意境美。
(三读)七、作业1、背诵前两章(四读)2、完成《导学》练习,加深体会第二课时一、检测旧课效果1、默写第二段2、口释重点词语含义愆期垝垣载笑载言夙兴夜寐信誓旦旦渐车帷裳咎言于嗟不可说不爽罔极言笑晏晏将子无怒二、研读《秦风·无衣》〖诵读〗节奏——情感(一读)〖词语〗袍泽作〖抒情对象与情感〗(二读)出征之前的战士——一团一结友爱-同仇敌忾-斗志昂扬-无私无畏〖诵读〗(三读)〖比较〗《氓》与《无衣》在语言、感情、形式及表现手法的'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
《诗经》三首
[教学目标]
A、理解三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B、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C、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D、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把握《无衣》、《静女》中的重章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感情。
2、背诵课文。
[教学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预习指导]
一、利用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正音
《卫风•氓》
氓:méng蚩:chí愆:qiān将:qiāng垝:guǐ垣:yuá
n筮:shì咎:jiù于:xū说:tuō陨:yǔn徂:cú汤:shāng渐:jiān罔:wáng靡:mǐ夙:sù咥:xì隰:xí泮:pàn
二、诵读全诗
要注意诵读节奏:本文三首诗歌基本上都是四言诗歌,每句两个节拍,节奏整齐
[教学指导]
导语:
由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本单元学习重点:在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领悟古体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一、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家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
“赋”:铺陈叙事。
“比”:即比喻,借物托情。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二、老师范读
三、全班齐读课文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四、全班用指读法诵读一遍。
对照课文注解默看一次,争取理解文意。
五、老师补充部分注释:
蚩蚩:课文翻译为“老实”,另有版本翻译为“嘻皮笑脸”。
愆期:耽误、拖延日期。
复关:地点。
本文借指“在复关的那个人”。
咎:灾祸。
无与士耽:沉溺而不能自拔。
其黄而陨:飘落。
二三其德:他的品行变化无常。
女也不爽:差错(毫厘不爽)。
夙兴夜寐:早上。
不思其反:没想到你会变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巧译《卫风。
氓》
老师示范用现代诗翻译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范例:当初笑意来换丝,心思实为商婚嫁.
送子渡淇至顿丘,红颜面薄非推托.
他日来得巧红娘,待到枫红结白头。
那人老实又忠厚,拿着布匹来换丝。
并非真正来换丝,而是与我论婚事。
送他渡过淇水河,一直送他到顿丘。
非我有意拖时间,只因没有好媒人。
请你不要发脾气,就把秋天作婚期。
范例:第二章
心念郎君登高墙,遥望远方复关郎。
极目难见如意君,心伤难过泪涟涟。
终于又见君身影,满心欢喜笑开颜。
你用占卜算姻缘,无有不祥之预言。
郎君驱车伴我回,我携财物随君迁。
范例:第三章:
桑树未曾落叶时,叶子润泽且新鲜。
斑鸠莫贪吃桑葚,女子可别迷情恋。
男子沉溺情爱里,还可脱为自由身。
女子若为情所困,身陷情网无法转。
范例:第四章:桑之叶,黄而落。
自嫁你,忍贫苦。
淇水流,湿布幔。
女心一,男情变。
汝子意,实难断。
(断:判断)范例:第五章我做汝妻已多年,尝尽劳苦与辛酸。
日日早起又晚睡,天天如此不改变。
对你言听计又从,你却对我使凶蛮兄弟不知其间情,各个对我有怨言。
夜深静坐忆往事,有泪只能心里咽。
范例:第六章盼偕老,怨难断.水有岸,地有边.少时情,尽笑颜.誓言在,心已变.莫思量,情斩剑.作业:
试着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