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常见不符合项分析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开的不符合项和整改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开的不符合项和整改
摘要:
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的概念和重要性
2.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
3.针对不符合项的整改措施
4.整改后的效果和意义
正文:
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的概念和重要性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是指组织内部对其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审核,以评估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用性。
内审是管理体系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组织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
在内审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不符合项,即管理体系运行中与相关标准、法律法规和组织要求不一致的情况。
这些不符合项可能涉及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组织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三、针对不符合项的整改措施
针对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组织应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整改措施可能包括: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优化流程设计、改进监测方法等。
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并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
四、整改后的效果和意义
经过整改,组织管理体系的不符合项得到有效解决,有助于提高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用性,进一步提升组织绩效。
同时,整改过程也有助于增强组织员工的法律法规意识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总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对于发现问题、改进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ISO140012024不符合项案例分析

ISO140012024不符合项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1.缺乏环境管理目标和计划。
2.未能合理识别和评估环境方面的风险。
3.环境管理程序和文件不完备。
4.缺乏有效的员工培训和沟通机制。
分析和解决措施:
1.缺乏环境管理目标和计划:
对于环境管理体系来说,目标和计划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环境政策制定合适的环境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在本案例中,公司缺乏环境管理目标和计划,可能是由于管理层对环境管理的重视不够导致的。
因此,公司应该加强对环境管理的领导,明确环境政策和目标,并通过员工会议、内部培训等方式宣传和传达给全体员工。
2.未能合理识别和评估环境方面的风险:
3.环境管理程序和文件不完备:
4.缺乏有效的员工培训和沟通机制:
员工是企业环境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对于企业的环境绩效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和沟通机制,提高员工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识和参与度。
在本案例中,公司缺乏有效的员工培训和沟通机制,可能导致员工对环境管理体系不了解
或不重视。
因此,公司应该加强员工培训和沟通工作,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
总结:。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开的不符合项和整改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开的不符合项和整改(原创版)目录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的概念和不符合项2.不符合项的处理和整改方法3.整改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4.案例分享:某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不符合项和整改过程正文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的概念和不符合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其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估、自我检查和自我纠正的过程。
不符合项是指在内审过程中,发现的与体系要求不符的问题或者缺陷。
二、不符合项的处理和整改方法1.不符合项的处理:内审员在发现不符合项后,应立即向组织负责人报告,并填写不符合项报告表,描述不符合项的详细情况。
2.整改方法:组织负责人在收到不符合项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指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三、整改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整改措施必须针对问题的根本原因,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2.责任人应严格按照整改措施进行整改,并在整改过程中及时反馈进度和问题。
3.组织应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对重复出现的不符合项,应深入分析原因,从体系层面进行改进,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四、案例分享:某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不符合项和整改过程某公司在进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多个不符合项,如生产记录不完整、环保设施运行不正常、员工未佩戴劳动保护用品等。
针对这些不符合项,公司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问题根本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例如,对于生产记录不完整的问题,制定了详细的生产记录管理规定,并指定生产部门负责人监督执行;对于环保设施运行不正常的问题,制定了定期检查和维护环保设施的制度,由环保部门负责执行;对于员工未佩戴劳动保护用品的问题,制定了劳动保护用品佩戴规定,由安全部门负责监督执行。
iso14001内审不符合项 -回复

iso14001内审不符合项-回复ISO 14001内审不符合项是指在进行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与ISO 14001标准不符的问题或不合规的行为。
这些不符合项可能涉及环境政策、目标和目标、法规合规性、环境管理计划、资源管理、环境绩效评估、纠正措施等各个方面。
在本文中,将逐步回答与ISO 14001内审不符合项相关的问题,为企业解决问题提供指导。
第一步:审查不符合项的性质和原因首先,对ISO 14001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详细审查,以了解其性质和原因。
这包括确定不符合项的分类(重大不符合、重要不符合或次要不符合)、不符合项的具体内容以及导致不符合的原因。
通过深入分析不符合项的性质和原因,企业可以更准确地制定解决方案和纠正措施。
第二步:确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根据审查结果,确定适当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纠正措施是指解决当前不符合的具体行动,而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而采取的长期措施。
纠正措施可能包括修订流程、教育培训员工、更正文件记录等;而预防措施可能涉及过程改进、加强培训、更新设备等。
确保制定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切实可行、具体明确并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第三步:分配责任和建立时间表将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责任分配给相关人员,并建立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明确责任可以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务,确保相关措施得以及时实施。
同时,建立时间表能够监控和跟踪措施的实施进度,确保按时达成目标。
第四步: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根据时间表,开始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这可能需要培训员工、修订文件、改进流程等一系列行动。
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保持沟通和协调,确保每项措施得以有效落实。
第五步:效果评估和审核在实施一段时间后,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审核。
这包括对改变的实施情况、目标达成情况、过程改进情况等的全面评估。
通过评估和审核,可以确定措施的有效性,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解决ISO 14001内审不符合项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监督和改进。
ISO14001审核常见不符合项100例

有关节约用水、电能资源的讨论记录,于98/01/20要达成每天用水60吨(含以下),但改善
计划却为97.12.31就要达在此结果。
26.
有关分供方改进方案中没有制定具体的“目标及执行方案”,相关负责人对分供方的环境因素 没有深入的了解,目前的方案不能达到增进环境表现的目的。
27.
噪音(东方空压机、铜排切割机和数控冲床)为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对应的“管理方案”
(No.1234)第4条规定:对东方空压机、铜排切割机和数控冲床等噪音源实施控制。
28.
查未见对东方空压机、铜排切割机和数控冲床等噪音源的具体控制方案与行动。
29.
环境管理方案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
30.
公司未对米购部门的环境职责进行规定并形成文件。
31.
未明确规定污水处理厂的操作员的职责和任务。
43.
一楼生产车间,看板有一“废品分类管理作业指导书”无状态标识,无制订审核、批准人签
名。车间主管在该作业指导书上注:“请大家认真阅读该指导书”,并注日期96-09-02。
44.
环境管理手册中总经理批准颁布未签署日期。
45.
手册封面为第1版第1次修改1996年7月1日,手册分发登记注明分发日期为96年7月
1.
在环境职责的分配中,把所有环境职责分配给公司的办公室和质检部,与其他部门无关?
2.
公司的环境方针未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3.
公司在中环境方针规定:公司的环境方针系公司的保密文件,任何职工不得将本公司的质量 方针泄漏给外部机构。
4.
下列环境影响因素未列入公司环境因素登记表中:楼顶厨房排风口油污;柴油的使用、贮存; 车间排风机噪音;运输车辆产生的废气、粉尘;使用1211(哈龙)灭火器;
【精品文档】环境管理常见不符合项

4.5.1要求组织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和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定期评价有关的运行控制,环境目标指标的符合情况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同时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维护。许多企业往往将以上的监测要求融合在相关的程序中,在运行控制程序中增加定期监测的内容,在管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加入定期评审的要求,把法律法规符合性的鉴定要求补充至法律及其它要求的管理程序之中。这样的处理具有操作性,也便于企业管理和执行。但在实施过程申仍会出现不少问题,常见的不符合有:
-压力容器的爆裂
-环保处理设施失灵造成的环保事故
-生产设施事故造成的环境隐患
-易燃化学品、油品的火灾隐患
-易爆化学品的爆炸隐患
-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泄漏等
3、未充分识别能源、资源、废弃物、有毒有害化学品方面的环境因素
企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往往局限于生产过程中水,气,声,渣污染物的排放,忽略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资源,原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同的废弃物,以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的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审核中常见的不符合有:
一、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特别是重要环境因素是企业构筑环境管理体系的源头和基础,体系的其它管理要素都是围绕环境因素而开展管理活动的,可以说环境因素是EMS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是《ISO/IEC6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导则》中要求重点审核的要素之一,而企业在识别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方面难免会出现遗漏。
主要表现在环境方针中未体现企业重要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未通过目标指标或运行控制程序来控制。
-制定的目标不具体,指标未体现具体的环境绩效要求,无法评价管理方案是否达到指标要求。
-实施的内审缺少有效性、未对体系作整体的总结。
-内审员培训效果不佳,不符合报告中描述的不符合事实不清晰,结论不准确。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开的不符合项和整改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开的不符合项和整改摘要:一、引言二、质量体系内审不符合项及整改1.质量体系内审的作用2.常见的质量体系内审不符合项3.质量体系内审不符合项的整改措施三、环境体系内审不符合项及整改1.环境体系内审的作用2.常见的环境体系内审不符合项3.环境体系内审不符合项的整改措施四、职业健康体系内审不符合项及整改1.职业健康体系内审的作用2.常见的职业健康体系内审不符合项3.职业健康体系内审不符合项的整改措施五、总结正文:一、引言在我国,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越来越重视管理体系的建设,其中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是三个重要的方面。
内审作为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现和改正不符合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开的不符合项及整改进行探讨。
二、质量体系内审不符合项及整改1.质量体系内审的作用质量体系内审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以评估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持续改进机会。
内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企业质量目标的实现,提高客户满意度,并为企业提供持续改进的机会。
2.常见的质量体系内审不符合项常见的质量体系内审不符合项包括:文件管理不规范、过程控制不到位、检验检测方法不完善、不合格品处理不及时等。
3.质量体系内审不符合项的整改措施针对质量体系内审不符合项,企业应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如完善文件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监控、优化检验检测方法、提高不合格品处理效率等,以确保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三、环境体系内审不符合项及整改1.环境体系内审的作用环境体系内审是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以评估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持续改进机会。
内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企业环境目标的实现,降低环境风险,并为企业提供持续改进的机会。
2.常见的环境体系内审不符合项常见的环境体系内审不符合项包括:环保设施运行不正常、环保培训不到位、环保监测方法不完善、环保应急措施不健全等。
3.环境体系内审不符合项的整改措施针对环境体系内审不符合项,企业应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如加强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提高环保培训效果、完善环保监测方法、健全环保应急措施等,以确保环境体系的正常运行。
ISO14001审核常见不符合项100例

某机械加工行业(阀门)未识别如下环境因素:噪音;废机油;钢材利用率。注:上述环境因素是机械加工行业典型的环境因素。
10.
重要环境因素评估准则中,未把法规不符合作为一个重要考虑方面。即未能把法规不符合的环境因素识别为重要环境因素。
11.
公司的《法规符合性对照表》中,未包含厦门市政府制订公布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市区禁止汽车呜喇叭等规章要求。
20.
未收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21.
未收集《消防法》(1998-9-1)
22.
使用自来水是公司的97年度的重要环境因素,公司未就此制定量化的目标和可量测的指标。
23.
公司没有建立制定改善铜材、钢材使用率的具体方案。目前的使用率增加是基于计算方法的不同。
24.
公司总部有制定一些运作方面的指数,公司未及时取得这些资料,并制定相应的目标(例如:能源消耗--公司总部1997年年报)
15.
未列出适用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文;
16.
未收集浙江地方法规:《浙江省消防管理条例》、《易燃易爆化学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17.
有害废弃物(如废机油等)没有合法的“清除分包商”;
18.
无建立环保法规细则查核表,印染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4287-92)
44.
环境管理手册中总经理批准颁布未签署日期。
45.
手册封面为第1版第1次修改1996年7月1日,手册分发登记注明分发日期为96年7月10日。
46.
部分文件和记录未注明日期,如:环境法规要求的符合性评价表。
47.
车队安全节能管理办法(97.01.02 )1. 能源使用:公司所有机动车一律使用97#,93#无铅汽油。但,97年9,10月份“车队行车统计表”示,公司机动车辆除使用汽油车外,还使用柴油。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常见问题点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常见问题点1、厂房建设期间环保资料: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有资质的评估机构提供的评估报告2)环境影响报告批复--环保局批复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环保局验收4)消防验收报告——消防部门验收以上四份资料为厂房建设期间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但有些企业缺少以上各项资料,而缺少的最大原因是厂房属于违章建筑物(不具备相关建设手续的建筑)。
比如在许多地区乡镇、村委自己开拓的工业区、开发区,在这些地方盖的房子没有任何报建的手续,所以对于上述提到的资料肯定没有。
另外还有种情况是,厂房属于1988年以前建的,在那以前我国尚未推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那以前建的厂房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但从1988年以后建的房子均必须执行该制度。
当然,也存在一些建筑私自改变用途的,如:原来是住宅,现在改为厂房使用,未向有关部门报批的。
2、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1)环境因素识别不齐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a、未能充分按生产经营过程的范围来识别,比如:生产经营范围包括有销售,但对销售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未识别;b、未能按生产工艺流程的顺序进行识别,识别环境因素没有顺序,最易导致缺漏;c、未考虑到过去发生过的、将来计划的因素,如:公司拟扩建新厂房,对于扩建厂房过程中存在的环境因素未加以识别;d、未充分考虑到产品的生命周期来识别,如:产品设计过程中材料的选用,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处置.2)环境因素评价不合理,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存在偏差。
3)环境因素未及时更新,如:a、产品的生产工艺发生了变化,但未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b、产品的材料发生了变化,未及时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c、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了变化,未及时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d、厂房迁移到新址,未及时地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
3、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策划:1)未能对所有的重要环境因素确定其控制方法/程序;2)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要求未能形成相应规定,如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或其他方式.4、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评审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不充分,特别是地方法规、客户的要求未识别到位;2)对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未进行适用性评审,未能识别到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中具体的适用条款;3)未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分发至相关部门、岗位人员;4)未及时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更新,对已修订、更新、作废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未能及时重新识别、收集、评审。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意见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意见
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问题:
1. 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参与:员工在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中的角色和职责可能没有明确定义,导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参与。
2. 过于依赖文档和程序:过多的文件和程序可能使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过于繁琐和僵化,难以适应变化的需求。
3. 不足的培训和认识:员工对质量和环境管理要求的认识和培训不足,导致无法充分理解和执行相关要求。
4. 数据收集和分析的不足: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可能不够全面和系统,难以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和改进方向。
改进意见:
1. 加强员工沟通与参与: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规划、执行和改进。
2. 简化和优化程序和文档:审查和简化过程和程序,确保其符合实际需求,并提高适应性和灵活性。
3. 提供充分的培训和认识:向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确保
他们充分理解质量和环境管理要求,并能够有效地执行相应工作。
4. 强化数据收集和分析: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以便及时获取关键信息,并基于数据做出决策和改进。
这些问题和改进意见只是一般性的建议,具体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可能因组织的特定情况而有所不同。
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与相关部门或专业人士合作,制定适合自身组织的改进计划。
环境管理体系常见不符合项分析(参考Word)

环境管理体系常见不符合项分析自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以来,在全球掀起了ISO14001认证的热潮,中国也有许多优秀企业积极响应,纷纷要求建立适合自身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EMS),并申请认证。
因企业的产品性质和原有的环境管理水平不同,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初期总存在不同方面的缺陷,笔者对ISO14001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其中有惊人的共性。
不符合项往往集中在几个关键要素之中,统计分析显示:常见的不符合项主要分布于“环境因素”、“运行控制”、“法律与其它要求”、“培训、观念与能力”、“监视与测量”、“应急准备和响应”这六个要素。
本文依照不符合项发生几率的顺序对这些不符合项产生的现象和原因逐一说明。
一、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特别是重要环境因素是企业构筑环境管理体系的源头和基础,体系的其它管理要素都是围绕环境因素而开展管理活动的,可以说环境因素是EMS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是《ISO/IEC6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导则》中要求重点审核的要素之一,而企业在识别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方面难免会出现遗漏。
l、未充分识别环境因素的产生源头ISO14001标准4.3.1中规定“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话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便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这就要求企业充分识别环境因素的范围,包括企业的产品、活动或服务过程。
同时要确定企业的直接环境因素和间接环境因素,即企业管理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和超出企业管理范围的分供方和承包活动中的重要环境因素。
企业往往能完全识别出其生产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却对产品中的环境影响和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调查评价不足。
企业在识别产品中的环境因素时应充分评价产品的特点,产品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工作效率,产品报废后的再生利用和可分解性等因素。
应注意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环境影响,例如:-洗衣机、空调、冰箱都存在能耗、噪声、效率等方面与环境有关的因素;-电视机和显示器存在能耗和辐射等因素;-蓄电池存在酸液泄漏的环境因素;-空气压缩机存在噪声和效率的问题等;同时企业往往会遗漏识别服务过程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以下服务过程中都存在重要环境因素,例如:-汽车运输服务-建筑施工服务-有害废弃物处理方面的服务-企业外协加工服务2、未全面识别异常、紧急状态的环境因素标准中所述的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一般可理解为:"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的环境因素。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开的不符合项和整改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开的不符合项和整改一、引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三个体系的建立和运营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这些体系的有效性,内部审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就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内审中常见的不符合项和整改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二、质量体系内审不符合项及整改1.不符合项1:描述:在质量体系内审中发现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缺陷的情况。
整改措施:立即停止相关生产线,检查原材料、制造工艺,修正缺陷,并重新进行生产。
2.不符合项2:描述:在质量体系内审中发现了产品包装不符合相关标准的问题。
整改措施:修正包装流程,确保产品包装符合标准并重新进行包装。
3.不符合项3:描述:在质量体系内审中发现了产品标识不清晰的情况。
整改措施:更新产品标识,确保标识清晰可辨认,并进行产品追溯。
三、环境体系内审不符合项及整改1.不符合项1:描述:在环境体系内审中发现了企业未能按照相关法律要求进行废物分类处理。
整改措施:建立废物分类处理制度,培训员工进行正确的废物分类,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
2.不符合项2:描述:在环境体系内审中发现了企业未能合理利用资源,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
整改措施:制定资源利用计划,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并推行节约型生产方式。
3.不符合项3:描述:在环境体系内审中发现了企业未能妥善处理废气排放的情况。
整改措施:增强废气处理设施的效果,确保废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并进行定期监测和维护。
四、职业健康体系内审不符合项及整改1.不符合项1:描述:在职业健康体系内审中发现了企业未能提供员工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整改措施:制定个人防护装备配备制度,配备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
2.不符合项2:描述:在职业健康体系内审中发现了工作场所存在安全隐患。
整改措施:修复和更新工作场所,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并安排安全巡查和培训。
3.不符合项3:描述:在职业健康体系内审中发现了员工未按要求进行职业卫生检查。
环境管理体系常见不符合及纠正措施

环境管理体系常见不符合及纠正措施《环境管理体系常见不符合及纠正措施指南》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聊聊环境管理体系中那些常见的不符合情况,还有该咋去纠正它们。
先来说说文件控制这一块。
有的时候呀,文件乱七八糟的,找个重要的环境文件都像大海捞针一样难。
这可不行哦!文件得整理得清清楚楚,该放哪儿就放哪儿,就像咱家里的东西得摆放整齐一样。
还有呢,就是人员培训不到位。
有些人呐,对环保的知识一知半解,操作起来也是马马虎虎。
这怎么行呢?就好比学骑自行车,你总得先知道怎么踩踏板、怎么掌握平衡吧。
所以呀,培训得认认真真地搞,让大家都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和该怎么做。
监测和测量也容易出问题呢。
仪器不好好校准,测出来的数据那能准吗?这就像你拿个不准的秤去称东西,那结果肯定不靠谱呀。
所以要定期给仪器“体检”,让它们好好工作。
资源管理也不能忽视。
该有的环保设备没有,或者有了也不好好维护,那不是白搭嘛。
就像战士上战场,枪都不好使,怎么打仗呀。
所以设备要准备齐全,还要精心呵护。
再说说应急响应。
真遇到突发环境事件了,大家却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干啥。
这可不行呀!得提前做好预案,多演练几次,这样到时候才能不慌不忙。
那针对这些不符合情况,该咋纠正呢?首先得重视起来呀,不能视而不见。
领导要带头,大家一起行动。
该整理文件就整理文件,该加强培训就加强培训。
对于监测仪器,要严格按照要求校准。
资源管理方面,该投入的就得投入,设备坏了赶紧修。
应急响应预案要不断完善,演练不能走过场。
总之呢,环境管理体系不是摆着看的,是要实实在在去做的。
我们每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为了我们的蓝天白云,为了我们的绿水青山。
不要觉得这是小事,环境好了,我们大家都受益。
就像我们爱护自己的家一样,也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让我们一起努力,把环境管理体系做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环境管理体系常见不符合项分析

环境管理体系常见不符合项分析企业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常见不符合项分析自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以来,在全球掀起了ISO14001认证的热潮,中国也有许多优秀企业积极响应,纷纷要求建立适合自身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EMS),并申请认证。
因企业的产品性质和原有的环境管理水平不同,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初期总存在不同方面的缺陷,笔者对ISO14001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其中有惊人的共性。
不符合项往往集中在几个关键要素之中,统计分析显示:常见的不符合项主要分布于“环境因素”、“运行控制”、“法律与其它要求”、“培训、观念与能力”、“监视与测量”、“应急准备和响应”这六个要素。
本文依照不符合项发生几率的顺序对这些不符合项产生的现象和原因逐一说明。
一、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特别是重要环境因素是企业构筑环境管理体系的源头和基础,体系的其它管理要素都是围绕环境因素而开展管理活动的,可以说环境因素是EMS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是《ISO/IEC6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导则》中要求重点审核的要素之一,而企业在识别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方面难免会出现遗漏。
l、未充分识别环境因素的产生源头ISO14001标准4.3.1中规定“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话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便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这就要求企业充分识别环境因素的范围,包括企业的产品、活动或服务过程。
同时要确定企业的直接环境因素和间接环境因素,即企业管理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和超出企业管理范围的分供方和承包活动中的重要环境因素。
企业往往能完全识别出其生产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却对产品中的环境影响和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调查评价不足。
企业在识别产品中的环境因素时应充分评价产品的特点,产品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工作效率,产品报废后的再生利用和可分解性等因素。
ISO14001审核常见不符合项100例资料讲解

车间一组的废物箱均未进行标识。
52.
规定半年检查一次干粉灭火器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重量,每年检查一次干粉结块现象,超过一年未查。
53.
化学危险品未设置安全距离,也没有超量储存方面的规定,与《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不符。
54.
食堂废水、浴室污水与雨水未分流。未处理就排放。
55.
染整废水仅控制PH,COD,SS,色度,未见控制最高允许排放量(立方米/百米布)和“BOD5”。
56.
污水排放总量未进行控制。
57.
钳工装配与试压区含油废水、综合用地滴漏的“皂化液”直接排入雨水网;
58.
未对分供方提出任何环境方面要求;
59.
仓库中贮存了易燃易爆品,未使用防爆灯。
60.
政府环保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环境保护部门的批审意见为:“金加工产生的含油废水应采用隔油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III级值后排入开发区排污管”。实际尚未采用隔油池。
70.
公司在“环境法规符合性”评价中有如下缺失:No.26“国际商会(ICC)可持续发展商务宪章”基本符合,但公司在供应商的控制方面尚达不到改善供应商环境表现的目的;No.32“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基本符合,查公司未曾对污水的排放进行过监测。(与上下楼层的其它公司公用下水管道)。
71.
36.
公司有部份员工不熟悉本公司之环境目标、不熟悉基本的环境常识。
37.
无培训计划,未规定培训结果的评估方法。
38.
公司内部沟通做的不够。如:公司97年度将对4家合格分供方的控制列入目标之一,但采购却说有6家合格分供方被列入控制对象。
39.
公司周围是居民区,因公司铜排切割机的噪音,3月份收到了居民的抗议信20封,查未见相关部门就此事与周围居民进行外部交流的记录。
环境管理体系不符合项

环境管理体系不符合项二公司:4.4.7 二公司提供的《消防应急预案》缺可能造成环境影响治理的内容。
筑炉公司:4.4.6 部分危险废弃物处理未提供危废处理转移单,如筑炉公司的石棉板。
4.4.6 筑炉公司有一堆废弃物未放入回收箱内,而是露天存放、也无分类。
机装公司:4.4.6 部分危险废弃物处理未提供危废处理转移单,如机装公司的焊渣。
4.4.6 机装公司废弃物分类不符合要求。
电装公司:4.4.6 电装公司未能提供出防腐漆的化工材料安全系数表和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
4.5.1 电装公司2006年1-3月份的安全环保检查中缺少环境因素控制,如能源消耗,危险品控制,废弃物处理,作业环境等记录。
管道公司:4.4.6 管道公司仓库存放的硫酸、丙酮未隔离存放,并未提供出化工材料安全系数表和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
4.5.1 管道公司2006年1-3月份的安全环保检查中缺少环境因素控制,如能源消耗,危险品控制,废弃物处理,作业环境等记录。
冶金设备公司:4.3.1 冶金设备公司提供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中无机械加工中使用的冷却用皂化液。
机械化公司:4.4.6 没有证据表明机械化公司按程序文件规定:每月向主管部门报送废弃物排放量、处理量、处置量的情况。
职业健康安全不符合项筑炉公司:4.5.1 二级单位和班组的安全检查频次未能完全符合规定要求,如筑炉公司06年2月份。
机装公司:4.5.1二级单位和班组的安全检查频次未能完全符合规定要求,如机装公司钳工1班05年11月份和12月份。
电装公司:4.4.6 在中铝河南分公司220KV110KV总降所施工现场,进入现场的相关人员(含装修、甲方)未按照要求佩戴劳动保护用品,现场中使用的电线存在乱拉乱搭现象,且施工现场未设置门卫。
4.4.6 在电装公司均未能提供劳动防护用品配置标准。
4.5.1 在电装公司,未能提供按照《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第18条规定的每月应进行的检查项目记录。
4.5.1 在电装公司2006年1-3月份的安全环保检查中缺少危险源控制情况,安全标识,劳动防护用品佩戴等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常见不符合项分析自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以来,在全球掀起了ISO14001认证的热潮,中国也有许多优秀企业积极响应,纷纷要求建立适合自身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EMS),并申请认证。
因企业的产品性质和原有的环境管理水平不同,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初期总存在不同方面的缺陷,笔者对ISO14001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其中有惊人的共性。
不符合项往往集中在几个关键要素之中,统计分析显示:常见的不符合项主要分布于“环境因素”、“运行控制”、“法律与其它要求”、“培训、观念与能力”、“监视与测量”、“应急准备和响应”这六个要素。
本文依照不符合项发生几率的顺序对这些不符合项产生的现象和原因逐一说明。
一、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特别是重要环境因素是企业构筑环境管理体系的源头和基础,体系的其它管理要素都是围绕环境因素而开展管理活动的,可以说环境因素是EMS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是《ISO/IEC6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导则》中要求重点审核的要素之一,而企业在识别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方面难免会出现遗漏。
l、未充分识别环境因素的产生源头ISO14001标准4.3.1中规定“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话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便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这就要求企业充分识别环境因素的范围,包括企业的产品、活动或服务过程。
同时要确定企业的直接环境因素和间接环境因素,即企业管理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和超出企业管理范围的分供方和承包活动中的重要环境因素。
企业往往能完全识别出其生产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却对产品中的环境影响和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调查评价不足。
企业在识别产品中的环境因素时应充分评价产品的特点,产品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工作效率,产品报废后的再生利用和可分解性等因素。
应注意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环境影响,例如:-洗衣机、空调、冰箱都存在能耗、噪声、效率等方面与环境有关的因素;-电视机和显示器存在能耗和辐射等因素;-蓄电池存在酸液泄漏的环境因素;-空气压缩机存在噪声和效率的问题等;同时企业往往会遗漏识别服务过程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以下服务过程中都存在重要环境因素,例如:-汽车运输服务-建筑施工服务-有害废弃物处理方面的服务-企业外协加工服务2、未全面识别异常、紧急状态的环境因素标准中所述的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一般可理解为:"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的环境因素。
部分企业对异常和紧急状态下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往往不够充分,有的企业仅列出了火灾、化学品泄漏方面的环境因素,其实在一个生产型企业中存在的异常或紧急状态是很多的:例如:-压力容器的爆裂-环保处理设施失灵造成的环保事故-生产设施事故造成的环境隐患-易燃化学品、油品的火灾隐患-易爆化学品的爆炸隐患-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泄漏等3、未充分识别能源、资源、废弃物、有毒有害化学品方面的环境因素企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往往局限于生产过程中水,气,声,渣污染物的排放,忽略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资源,原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同的废弃物,以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的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审核中常见的不符合有:-未全面具体地识别各种废弃物例如: 笼统地描述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超标,未具体指明污水中主要的污染物。
或未对废弃物的种类和性质进行分析,将可生物分解的一般废弃物和难降解的危险废弃物混为一体。
-未全面评价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和设备的能资源消耗水平-未明确企业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种类及其危害性。
例如:未识别使用农药、含臭氧层破坏物质(ODS)如哈龙1211型灭火器、氟利昂、含多氯联苯变压器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是一全面而复杂的工作,仅靠一个部门的几个人员来做往往会造成遗漏。
因此这项工作应由各部门抽调有经验并熟悉企业生产情况的技术人员应用多种方式来收集、识别并评价企业生产活动、管理活动、服务过程、产品使用等方面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
二、运行控制运行控制是企业建立和维持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运行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环境方针和目标,控制的对象是重大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和活动,采用的手段是程序化的管理。
ISO14001标准4.4.6中规定:“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与所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对于缺乏程序指导可能会偏离环境方针和目标指标的运行,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在程序中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
”这就要求企业对重要环境因素的运行与活动制定合理的、有操作性、可被验证的运行控制程序。
而且有些重要环境因素仅仅制定目标指标仍然可能产生异常和偏离,因此需要通过制定相关的运行控制程序来指导工作人员操作。
例如:某企业将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能力不足作为一项重要环境因素,并制订了改建污水处理站提高污水日处理能力的目标,却未制定污水处理站日常操作的控制程序和紧急情况出现后的应急程序,因此在目标完成之前,经常出现污水超标排放的现象。
同时环境因素分布在企业的产品、活动或服务过程之中,企业在制定运行控制程序时应充分考虑重要环境因素存在各种情况,例如:产品设计开发,新工艺新材料的选择,产品的生产过程,采购活动,订立承包合同,新的基本建设项目立项活动,建设施工活动,运输活动,后勤设施管理、物资管理,产品的售后服务及相关方的影响等。
常见的不符合主要发生在:-对某些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程序缺乏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
-对部分重要环境因素的活动,未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
-实际的操作违背了运行控制程序的规定等三、法律与其它要求环境法律法规也是企业建立和实施EMS的基础和依据,ISO14001标准在环境方针中要求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同时规定法律法规是识别评价环境因素的依据,而且在制订目标指标时,也须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因此确定适用企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和其它要求是企业EMS活动中的关键点。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和刑法中的有关环保要求,环境保护基本法,水、气、噪声、固废的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环保单行法,各类自然资源保护的环保相关法,我国签订的有关国际公约和议定书,还有国务院有关部委发布的环保规章制度、条例,地方政府制订的地方性的法规、条例和规章等,为配合法律法规的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还制定一系列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组织内部或集团总部制定的环保要求等。
企业如何确保完全地收集了法律法规并识别出适用的法律法规,往往需要有一定的环境法律知识,在审核时经常发现以下问题: -未充分建立获取法规的渠道,不能及时更新有关环保法规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日趋重视,原有的环保法规已不适用于当今的环境管理工作,因此政府不断更新制定环保法规。
但企业未与当地环保机构定期联系,仅从有关书籍中收集法规,这难免会出现遗漏。
-未充分识别企业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适用的环保法规具体条款环保法规中的有些条款是针对环保管理部门的,有些条款是针对企业的活动。
而企业能够收到相关法规,却往往忽略逐一判定其中的适用条款的工作,因此在认证审核时会出现不符合环保法规的现象。
-未收集企业所在地制定的有关规章、条例或标准企业所在地的环保局可以制定严于国家要求的规章和排放标准,若仅达到国家的要求则可能不满足当地的环保规定。
-错误地评价企业适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未识别和执行“环评制度”、“三同时”、“排污申报”、“排污许可证”等我国环保的基本制度四、培训、观念与能力ISO14001标准4.4.2中规定"组织应确定培训需求,应要求所有从事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工作的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
因此企业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之初,应首先明确哪些人员的工作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并明确不同岗位不同管理层次的工作人员不同的培训要求,以便对他们开展培训,从而胜任他所担负的工作。
企业在申请审核之时,体系建立的时间并不长久,故在培训方面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未明确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仅对重要环境岗位工作人员制定培训要求,忽略ISO14001是组织全系统的环境管理体系,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有不同的培训要求。
-未将所有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作人员列入培训计划之中。
例如忽略了垃圾分检清运工、仓库管理人员等一些重要环境岗位的操作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不全面,不能使相关人员认识其工作中存在的重大环境影响,以及出现紧急情况时的正确处理方法-培训效果不佳等五、监视与测量ISO14001标准4.5.1要求组织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和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定期评价有关的运行控制,环境目标指标的符合情况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同时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维护。
许多企业往往将以上的监测要求融合在相关的程序中,在运行控制程序中增加定期监测的内容,在管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加入定期评审的要求,把法律法规符合性的鉴定要求补充至法律及其它要求的管理程序之中。
这样的处理具有操作性,也便于企业管理和执行。
但在实施过程申仍会出现不少问题,常见的不符合有:-监测程序未有效执行,虽然监测记录表明运行状况良好,但审核时仍发现有违反规定的现象存在-对于一些自动监视设备,没有制定日常的校准和保养计划-未规定法律法规符合性定期评审的程序,或符合性评价缺少依据六、应急准备和响应标准4.4.7中规定"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作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
企业首先应明确哪些活动会产生紧急事故,造成重大的环境影响,针对这些紧急事件制定周密的应急计划,可以定期地演习进行实施。
若发生了紧急事故,则应作评审和修改。
企业对这一条款的认识往往会局限于一些明显的火灾、爆炸和泄漏事件,在制定应变计划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常见的不符合有:l、未有效落实应急设备的保养检查,例如:-灭火器日久失效-将消防水用于非消防用途,不能保证消防用水的有效性-侦测气体设备没有适当的校准程序2、应变程序不完整-未对所有潜在的重大环境风险制定应变程序-应变程序中缺少通报联络的内容或灾后的除污计划-应变计划缺少可操作性-应变计划未涵盖所有相关的部门和人员3、人员训练不足紧急应变除依靠充分的硬件设备外,更需要足够的经过训练的人员去操作设备并执行应变计划。
在审核中常发现:-行政人员未包括在训练计划中-员工不了解疏散路线和集合地点-应变小组人员无法正确操作应变计划七、其他企业也常会出现以下方面的不符合项,例如:-重要环境因素和环境方针、目标指标、运行控制未保持一致性主要表现在环境方针中未体现企业重要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未通过目标指标或运行控制程序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