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峰值分析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第一节一般原理
电子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主要在近紫外区和可见区,称为可见-紫外光谱;键振动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主要在中红外区,称为红外光谱;自旋的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可吸收无线电波而引起能级的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核磁共振谱。
第二节紫外光谱
一、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用波长范围200 nm~800 nm的光照射含有共轭体系的的不饱和化合物的稀溶液时,部分波长的光被吸收,被吸收光的波长和强度取决于不饱和化合物的结构。以波长l为横座标,吸收度A为纵座标作图,得紫外光谱,或称电子光谱。
是化合物紫外光谱的特征常数。
紫外光谱中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
max
可见-紫外光谱适用于分析分子中具有π键不饱和结构的化合物。
二、紫外光谱在有机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随着共轭体系的延长,紫外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强度增大(π→π*),因此可判断分子中共轭的程度。
利用紫外光谱可以测定化合物的纯度或含量。
第三节红外光谱
一、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用不断改变波长的红外光照射样品,当某一波长的频率刚好与分子中某一化学键的振动频率相同时,分子就会吸收红外光,产生吸收峰。用波长(λ)或波长的倒数—波数(cm-1)为横坐标,百分透光率(T%)或吸收度(A)为纵坐标做图,得到红外吸收光谱图(IR)。分子振动所需能量对应波数范围在400 cm-1~4000 cm-1。
二、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
分子中的一个化学键可有几种不同的振动形式,而产生不同的红外吸收峰,键的振动分为两大类。
伸缩振动,用n表示,原子间沿键轴方向伸长或缩短。
弯曲振动用δ表示,形成化学键的两个原子之一与键轴垂直方向作上下或左右弯曲。
组成化学键的原子的质量越小,键能越高,键长越短,振动所需能量越大,吸收峰所在的波数就越高。
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分为两大区域:
4000 cm-1~1330 cm-1区域:特征谱带区,是红外光谱分析的主要依据。
1330 cm-1~650 cm-1区域:指纹区。每一化合物在指纹区都有它自己的特征光谱,对分子结构的鉴定能提供重要信息。
(很强);s(强);m(中强);w(弱);红外吸收峰的强弱用下列符号表示:v
s
v
(很弱);b(宽峰)。
w
凡能使键增强的因素,引起峰位向高波数方向移动,反之,则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三、各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举例
(一)烃类化合物
注:烷烃,即饱和烃,是只有碳碳单键和碳氢键的链烃。烷烃的通式为CnH2n+2。
烯烃是指含有C=C键(碳-碳双键)(烯键)的碳氢化合物,单链烯烃分子通式为CnH2n 炔烃,为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的碳氢化合物的总称,其官能团为碳-碳三键(C≡C),分子通式为CnH2n-2
烯烃的C=C伸缩振动n(C=C)吸收峰在1640 cm-1~1680 cm-1处;
炔烃的C≡C伸缩振动n(C≡C)吸收峰在2100 cm-1~2200 cm-1处。但当取代烯烃或炔烃相当对称时,n(C=C)或n(C≡C)不会引起偶极矩的变化而不出现吸收峰。
C-H键伸缩振动所产生的吸收峰在光谱的高频区。烷烃中n(C
sp3
-H)在2800 cm-1~
3000 cm-1,烯烃的n(C
sp2-H)在3000 cm-1~3100 cm-1,而炔烃的n(C
sp
-H)在
3300 cm-1,据此可区别饱和和不饱和烃。各种C-H键的弯曲振动所产生的吸收峰
在光谱的低频区,烷烃中-CH
3的δC-H约1450cm-1(m)和1380cm-1(w),-CH
2
的δC-H
约为1450cm-1(m),如果约在1380cm-1出现等强的双峰,表明有异丙基存在。烯烃的δC-H有面内和面外两种,烯烃的结构不同,吸收峰的位置存在差别,这对烯烃异构体的鉴别,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芳环的C-H键伸缩振动n(C-H)在3000 cm-1~3100 cm-1(m);C-C键的伸缩振动n(C=C)在1500 cm-1~1600 cm-1,芳烃的骨架振动一般在1500 cm-1和1600 cm-1处,最多可能出现强度不等的4个峰,这是区别于烯烃n(C=C)的重要特征;芳烃C-H键的面外弯曲在680 cm-1~880 cm-1。这些吸收峰根据苯环上取代基的个数和位置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该区域可作为判别取代苯异构体的依据。
取代苯的弯曲振动特征吸收频率
(二)含氧化合物
醇类或酚类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峰是在3300 cm-1左右有一个宽而强的n
O-H
吸收带,可作为区别醇、酚与醚的重要依据。
醛和酮的C=O特征吸收峰在1725 cm-1左右。醛C=O上的C-H的伸缩振动在2810 cm-1—2715 cm-1。
羧酸通常以二聚体形式存在,C=O伸缩振动在1720 cm-1左右,而O-H的吸收在3300 cm-1~2500 cm-1间有一个相当宽的峰,中心位于3000 cm-1,因此C-H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常被覆盖。
(三)胺类化合物
胺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是在3200 cm-1~3500cm-1范围内有N-H的伸缩振动,伯胺有两个吸收峰,仲胺有一个吸收峰,而叔胺在此范围内无吸收峰。
四、红外光谱的解析
利用红外图谱解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首先根据官能团区域中的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判别可能存在什么官能团;然后找出该官能团的相关峰,以确证该官能团的存在;最后,将所测图谱与标准图谱对照。
第四节核磁共振谱
一、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当外界提供的能量等于两种自旋取向的能级差(△E)时,核从低能级自旋状态向高能级自旋状态跃迁,即发生核磁共振(NMR)。广泛研究的是1H和13C的核磁共振谱即1HNMR和13CNMR。
二、化学位移
(一)屏蔽作用
核外的电子云密度越高,则受到的屏蔽作用就越强,共振时所需的外加磁场强度也越高,其信号必然在较高磁场出现。反之,核外的电子云密度越低,信号必然在较低磁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