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合集下载

文本对话

文本对话

文本对话作者:周冬梅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1年第06期“对话”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

叶澜教授也曾说过:“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意的过程。

”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只重视“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而忽略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从而构筑理想课堂呢?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与文本对话情境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支撑点,创设互动对话的多种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时,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等活动,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折叠后两部分一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在图形中间画一条线,两边正好相同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们用朴实的语言诠释着自己的理解,显然,他们已经领略到概念的精髓,但在表述上不够准确。

教师在给予学生充分肯定之后,问:“想不想知道书上是怎么给我们概括得既准确又简单的?”由此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好奇心,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愿望,他们迫不及待地翻书去寻找定义。

创设情境,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体验与领悟、探究与发现,比起教师的直接“告诉”,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方法指导,让学生会与文本对话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解疑释惑,引导学生会与文本对话,掌握阅读、理解、分析的方法,使思路畅通,为学生拥有个性化思考、发表独特见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此,可从以下三个方法入手,引导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

1.咬文嚼字,反复推敲“咬文嚼字,反复推敲”是指学生先逐字逐句的阅读教材内容,努力从整体上建立对数学知识的初步感知,然后对重点字、词展开分析、研究,获得对文本的深层次感悟。

教师在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时,一定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反复推敲,可借助“概念的关键词语是哪几个”“能去掉或换成别的词语吗”“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呢”等问题来帮助理解,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搭建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台阶

搭建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台阶

搭建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台阶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可以说,“对话”已经成为当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

这一阅读理念,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交流的关系。

然而小学生由于受知识、智力、生活经验等的限制,往往缺乏与文本对话的能力,从而影响到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特别要教会学生掌握与文本对话的本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通过阅读与文本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和对话的能力。

一、鼓励自主体验文章是情感的载体,所以情感成了文章的内核。

小学课文大多饱含深情,这些课文就像一首首或优美或雄壮的歌曲,一打开书本就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读出声来,非常适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进课文的词语丛林中完成自主体验,鼓励学生与课文深入对话,找准并撞击学生与课文情感的触发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对课文深入探索的兴趣,让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将自身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课文的表达之中,走近作者,与课文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通。

初读课文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创造平等的对话环境。

只有教师从容地教,学生才能从容地学,让学生充分体验课文,作出自主的解读,他们才能关注课文的语言形式,初步培养起自己的语感,这就像朱熹的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学生的自主阅读正好能够冲撞课文中那些静止不动的文字符号,对语言情境的感受也更加具体,更加真切,与课文作者进行着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其实,学生阅读课文是一个课文语言、意义与自己内心体验互动的过程。

让学生充分自主体验后,教师可以从学生交流的众多词语中拎出一个可以打开课文密码的词语,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把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巧妙地引向纵深处。

如苏教版课文《詹天佑》的开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最早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对话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对话

语文教育 >>120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对话杨绍辰河北省巨鹿县何寨校区对话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但是有效对话却不容易做到。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独白占据主要地位,同时辅之以问答式的教学。

实施新课改以后,出现了对话这一新名词。

对话,其实就是交往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等符号为中介而进行的精神上的双向交流、沟通与理解。

它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已成为新的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对话。

一、明确学生在对话中的主体地位(一)关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留足学生阅读时间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一种对话。

教师想要让学生有效地去探究文本,首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

有的老师在上课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学生从快速浏览课文到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发表见解,往往不过是十几分钟乃至几分钟的事。

这种学生快速阅读的背后,文本应有的障碍被消除了,应有的深度被搁浅了,应有的感悟时间被缩短了,应有的鲜活真切被风干了,应有的审美愉悦被稀释得索然寡味,最终,营养丰富的文本便成了方便省时的快餐。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重视直觉解读。

如今的学生几乎都有配套的参考资料,一学习新课文,相应的资料总紧随其后,久而久之,这势必让学生已养成依赖资料的习惯,丧失阅读时自我的理解与体验。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最好开始不要依靠教参等解读资料,让学生与文本有个本真接触,这样的感悟更为真切,更精彩,更个性化,以后再逐步做到知人论世。

再次,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经历,阅历与心境去细心体验与感知文本内容,使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感受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必要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领略文本意境,感受文本精神,提升审美意趣。

使学生对文本就有了尽可能充分的理解,使语文走进生活,为课堂教学注入时代活水。

(二)组织生生之间的对话,力求提高对话效率学生与学生对话是生生之间思维的相撞和激活,知识的相融与吸收,能力的相提与共升,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形式。

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以《皇帝的新装》的阅读教学为例

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以《皇帝的新装》的阅读教学为例
道 不 该 受 到 灵 魂 的 永久 审 判 吗 ?
诗意 的阅读牵 着学生 作文 的手。“ 胸 藏 万 汇 凭 吞 吐. 笔 有干钧任翕张 ” 、 “ 操 干曲然后 晓声 , 观 干 剑 而 后
识器 ” 。学 生 进 行 大 量 的 阅 读 , 就能 手里有 货 , 心 中有 墨. 笔下有路 , 文里 有采 。 当学 生 读 到 古 今 中 外 的 伟 人
妙. 就 能让 满 怀 希望 的 老师 享 受 到成 功与 欢 乐 。 ★作 者 单 位 : 江 苏 苏 州 大 学 附 属 中 学。
另外 . 在 引 导学 生 关 注 现 实 生 活 时 . 也 能 收 到 斥 责 邪恶 、 抨 击 丑 陋 的效 果 。在 “ 我 爸 是李 刚 ” 的 诙 谐言 论 得 到大家 的一致否定 时 。 我们社会就鞭 挞 了丑恶 : 当“ 拼 爹” 的叫 嚣不再甚嚣尘 上时 。 学生读 到这段新 闻后 , 难 道 不 从 内心 涌 出愤 懑之 情 吗 ?这 位 学 生 的 所 作 所 为 难


学生 摸 索 的 自读
意境 优美 、 以情 动 人 的 抒 情 散 文 。 情 节 曲折 、 人 物 形 象
丰满的小说 . 都 能对 学 生 的审 美 需 求 、 人生 轨迹 、 人格 定 位 有 着 不 可 小觑 的 作பைடு நூலகம்用 。 当然 。 那 些 刀光 剑 影 、 缠 绵
自读课 文 , 顾 名 思 义 就 是学 生 自 己研 读课 文 。传统
识, 养成阅读 习惯 , 精选阅读方法 , 提 高阅读效果。只要
我们注重将书面阅读 、 音像阅读、 网络阅读融为一体 . 把
握“ 阅 读一 理 解 一 争 鸣 与 鉴赏 一顿 悟 与 创 新 ” 的 思路 . 就 能 让 阅读 成 为 人 生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智慧 源 泉 . 就 能 让 平 时 “ 不显 山 不 露水 ”的 同学 真切 地 感 受 到 阅读 的甘 甜 与 美

如何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有效

如何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有效
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研究任务
分析当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 存在的问题;
提出有效的对话策略和方法;
通过实验验证所提策略和方法的有效 性;
总结研究成果,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 理论和实践支持。
学生与文本对话的
02
有效性
阅读理解与文本对话
01
02
03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预习、讨论等方式, 激发学生对文本主题的兴 趣和已有知识,为深入阅 读做好准备。
理解学生观点
教师应该努力理解学生的观点,站 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 的独特性。
鼓励提问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 疑惑,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 需求和困难。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提问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 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望。
讨论与辩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 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
共同进步与成长
目标设定
与学生一起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共同努力实现这些目标。这可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进步和成长。
反思总结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制定改 进计划。这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文本选择对对话有
05
如何让学生、教师、文 本之间的对话更有效
汇报人:XXX 2024-01-24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 • 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有效性 • 学生与学生对话的有效性 • 文本选择对对话有效性的影响 • 提高对话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 • 总结与展望
引言
01
背景与意义
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第一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师生和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至关重要的。

也就是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和作者的心灵碰撞出火花是上好语文阅读课的关键。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在本身还没有深入走进文本时,就照着教参讲课。

教师让学生抄写文章的中心和段意。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课堂死气沉沉,学生鸭子听雷……新课程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才能实现心灵的对话,学生才能发现自我的价值、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一、教师潜心钻研文本,实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文本”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载体,离开了文本,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

所以要想让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教师首先就要潜心钻研文本,首先走进作者的情感、思想、心灵,充分和作者对话,让“文本”感动你、让“人物”感动你、让“作者的心灵”感动你……只有你被“文本”感动了,你才能成为引导“感动学生”的桥梁,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的点拨、拓展,才能更有利于课堂资源的生成。

记得我第一次教读《五柳先生传》时,内心并没有被陶渊明的不慕荣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所感染,相反我倒觉得他的穷困潦倒是由于他的“愚”所导致的。

由于我不能深刻的理解人物形象、不能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结果在课堂上我机械的按照教参进行讲解,针对考试出了几道常见的问答题,我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工匠”,忠实地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了施工,学生们也成了忠实的“听记”者。

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2o。 :.
7 —8
你 会 画出一 幅怎样 的梅 花 图? 通 过 阅 读 想 象 , 生 将 文 章 抽 象概 括 的 文 字 变 得 具体 学
形象:
分散, 文本 本身 的感染 力被 淡 。 中 比如 《 卡罗纳》 一课 , 的老 师找来大量描 写爱心 的文章 , 有
大段 朗读 , 以期掀 起课 堂情 感高 潮。其 实课 文 中就有许 多表达
声。 因如此 ,“ 山流水 ” 被引为知音 的象征 , 正 高 才 千古传 颂 , 并 非 “ 烟 ” 类可以 同 日 语。 着去 仿 写, 炊 之 而 忙 看似 丰富 了孩 子 的 感受, 而实际上 是让他们 的理 解狭 隘化 了 。
与空间, 还要让学生有机会表达 自己的独特感受。
例如 《 梅花魂 》 一课对外公的一段语言描写, 表达出他心
福州市群 众路 小学 . . 林文锋
早 在 上 个 世 纪 初 , 圣 陶 就 提 出 阅读 教 学 要 “ 心会 本 叶 潜 文” 。用现 代 阅读 教学 理念 来看 ,“ 潜心 会本 文 ” 是学 生直 面 就 文本 , 和文本对 话。“ 潜心会本 文” 的目的不仅 是理 解课文 , 还在 于提 高学生与文本 对话的 能力。因此 , 师不光在课前要深入钻 教
生 1 我 会 画在 一 个 滴水 成 冰 的 冬 夜 , 峭 的悬 崖绝 壁 : 陡 之 上 , 一片 雪 白的梅 花 盛 开 着 , 越 大 , 有 风 它开 得越 灿 烂 , 越
迷人。
情感 的精 彩 语 句 , 其另起 炉灶 , 与 不如 创造机 会 让学生再 次走
进文本 , 欣赏与品味语言, 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感受并习得表
因 此在教 学 中 , 们 应 该 引导 孩 子 们 聚 焦 关键 词 句 “ 我 泰 山” “ ” 除了要读懂字面的意思 , 江河 , 还要引导他们反复诵读 ,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本对话有效性的策略初探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本对话有效性的策略初探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本对话有效性的策略初探作者:朱长春来源:《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1年第05期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生本对话的课堂,需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教学活动,用兴趣引领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用小组合作等模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学、巧学,在认知上想学、行动上会学、情感上乐学,在情感、认知等發展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

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精设研读话题,点燃对话兴趣有效对话是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保证,这在阅读教学中表现更甚。

教师和学生通过交流,能互相补充,从而启发对方的思维,共同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对话主题,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拓展认知范围,增强思维碰撞的有效性。

以教学《螳螂捕蝉》一课为例,我设计的话题就是围绕课文中吴王的“死命令”进行的。

教师先把词典中查得的关于“死”的五种含义罗列出来,然后让学生对应课文中关于“死”的描写理解其含义。

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这个字的含义,探究其深刻意蕴,从而实现对“死”字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吴王所下达的命令是不容改变的;不管是谁都不可能对其命令进行更改;少年必须冒着生命危险对吴王的命令进行劝谏。

所以,为了使吴王改变想法,就必须注意劝谏方式的有效性。

这样,围绕“死”字启发学生,让他们全面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实现更有效的生本对话。

二、选准“批注点”,架设对话桥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批注阅读的方法,来满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需求。

那么在践行批注阅读教学时,应怎样指导才能保证生本对话的有效性呢?1. 基于文本重难点,引导批注阅读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总会有所不同,有些同学总是过多地关注课文的“细枝末节”,而没能围绕重难点展开学习。

因此,教师就需在引导学生关注重难点上多下功夫,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以便学生针对课文重难点进行批注。

以教学《三顾茅庐》一课为例,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探究活动:请大家找出课文中表现刘备对人才尊重的句子。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捷径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捷径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捷径摘要:朗读能够让学生“披文入情”,实现对文本的理解和超文本的阅读理解。

只有这样,学生对语言、事物、对人的认识才会是立体的。

本文从感知性的讲前读、理解性的讲中读、品味性的讲后读三个层次阐述了如何通过朗读让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关键词:朗读文本感知理解品味徐世荣先生曾对讲解与朗读作过精辟剖析,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本,朗读是跃出文本;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赋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会使人感受。

”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披文入情”,才有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超文本的阅读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各学段关于朗读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品味、消化、吸收,我认为可以把朗读分为三个层次:一、感知性的讲前读在不同的学段应呈现不同的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妨采用“素读”,简单地说就是素朴地朗读课文,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纯熟。

朱熹曾提出读的严格规范:“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要在素朴的诵读中感悟汉语言文字独有的音韵美、意境美、形象美,在读中感悟文章情感。

低年级所选的教材特别关注童心、童趣,老师更要努力建构儿童课堂文化,多一些形象描述,少一些抽象讲解。

此外,要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领读。

因为教师的领读能使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领会朗读的节奏,并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而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

没有问题,学生对文本的朗读就不可能深入。

可以从理解文章或情感表达方面设计问题,引领学生走近文本和作者。

小学生进入高年级时已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一篇新课文,90%的字词句学生都学过,完全可以通过迁移旧知识、旧经验去理解新课文。

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作者:潘云娥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02期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

在新课程下的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确保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效地完成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学生摸索的自读自读课文,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自己研读课文。

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只是一味地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和理解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在新课标下,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应当积极自主地参与课文内容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使自主阅读成为学生培养个性和感悟求知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学阅读课文,通过先搞懂文章的字、词、句,然后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脉络,再到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步一步达到求知解惑的教学目的。

例如《皇帝的新装》一文,考虑到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阅读时相对简单有趣,因此,我首先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按照拟定的导学案自行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后,根据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情节,对课文进行分段,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段落大意。

二、教师指点的精读阅读教学不是就教材教教材,而是最大限度地用好教材。

一篇优秀的文章整体是优美的,但是会有个别重点段落是需要学生精读的。

用好教材,就要对文章逐字逐句的进行理解,对作品进行精读,在精读中感悟思想、欣赏文学价值。

因此,教师应针对重点段落,深入地挖掘教材,精心地选择切入点,让学生进一步的感知、理解,进而形成自己的体验,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和兴趣。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学生了解了课文大意,理清段落大意之后,我针对课文第一段进行分析:“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皇上在更衣室里。

巧用“课堂五步教学法”指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巧用“课堂五步教学法”指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让 我 们 也 举起 小手 写一 个吧 。
( 生说 笔 顺 , 范 写 。 ) 师
学 、 习、 练 解疑几个环节有机结合 。 在教学中,尽管没有过多的讲解 , 但
是 , 生 们 通 过 读 书 、 流 , “ 石 ” 本 学 交 对 岩 这
词 , 句 的尾 部 往 上 扬 。 ) 问
师: 那我 们 就 试 着 一起 来读 一读 吧 。
( 生 配合 朗读 问 句。 ) 师
三、 超越 文本评议 , 升华情感
片段六 :
生: 印。 脚
生: 迹 。 足
是?川川的这 些问题都有答案 了吗 ? 请大
家 自由读 课 文 . 一 找 . 找 划一 划 。 兴 趣 是 最 好 的 老 师 。在 五 步 教 学 法
师: 孩子 们 , 过这 节课 的 学 习, 通 我
大 书,这本 书里有许许 多 多神奇奥妙 的
知 识 , 议 你 们 课 后 读 一 读 《 自然 百科 建 大 全 书》 类 的 书籍 , 知 识 的 海 洋 中去 吸 一 到
质勘 探队员 的了不 起 。②培养学 生探索
自然 、 学习 自然知识的兴趣。
二 、 扣 文本 解 疑 , 紧 有效 对 话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明 确 指 出 : 阅读 是 学 “ 生 的 个 性 化 行 为 ,不 应 以教 师 的 分 析 来
南 宁市 英 华 学 校 “ 堂互 动 五步 教 学 课
生 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升华。
这 一 教 学 模 式 能 调 动 学 生 的学 习 积
法” 以下简称“ ( 五步教学法”是依据素质 ) 教育的基本要求 ,为提高教学 的有效性 ,
改 革 传 统 课 堂 的教 学 方 式 而 构 建 的 新 型 课 堂教 学 模 式 。其 教 学模 式 基 本 流 程 是 :

让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让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浅谈让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游”。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能读书,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批判,展开平等的对话,引导学生多向作品提出“为什么”,敢于向作品提出“我不同意”,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分析、学会反驳、学会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对话;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最多,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实践过程中形成。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其中的“对话”就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引领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超越文本、超越自我。

下面我从四个层面谈谈如何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

一、“我知道你”——理解文本在语文教材中具有大量的具体形象和带有个人情感与主观色彩的内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文章材料的内容在理解上形成大体的统一。

可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更能反映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

为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题目、重点字词、重点句段、文章矛盾等几个方面与文本交流。

与题目对话。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内涵极为丰富,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大多文章从题目中就可以知道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与题目对话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教学时,可以从剖题入手,精心设问、各个击破,使讲读精要、理解深切。

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同题目进行有效的对话:谁借箭?为什么借箭?向谁借?在文章哪一部分写借箭?通过学生与题目的对话,直指文本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以“借“为突破口,创设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导读全文。

与字词对话。

小学语文教材多是出自名家之手,一字一词独具匠心,一些重点字词堪称“文眼”。

品味 体验 拓展_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文本对话例谈

品味  体验  拓展_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文本对话例谈

语文2011·1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也曾说过:“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一个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通过文本对话,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亲密对话。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提高审美情趣,提升道德情操,从而丰富文化底蕴。

一、反复品味———让语言文字更饱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品味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反复品味,品出语言文字的内涵,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厚度与深度。

【案例】《爷爷的芦笛》教学片段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中有一对近义词,你们找到了吗?生1:找到了,是“温润”和“温馨”。

作者写海水的时候用“温润”,写海风的时候用“温馨”。

师:是呀,海水是温润的,海风是温馨的,作者写得很美。

如果把这两个词换一下,可以吗?生2:不行。

因为“温润”这个词语经常用于有一定湿度的环境下,用来形容海水比较确切;而“温馨”这个词语常常用来形容一定的气息,用来形容海风比较确切。

如果换成“温馨的海水,温润的海风”,就会用词不准确。

生3:“温润”形容带有一定的湿度,“温馨”则形容有一定的馨香,所以“温润的海水,温馨的海风”才准确。

作者用词真是匠心独运。

师:是呀,“温润的海水,温馨的海风”,作者写得多美呀。

让我们把这一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遍,去感受一下温润的海水,温馨的海风。

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没有比较,学生就不能感受到文本语言文字的精妙;没有比较,学生就不能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

以上案例中,我根据文本内容,紧紧抓住“温润”和“温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式品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与这两个词语进行了亲密对话,感受到了这两个词语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淮安市洪泽区教师发展中心周建高阅读是阅读主体和阅读客体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人们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对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纵观阅读教学现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仍然过分热衷于字、词、句、段、篇的繁琐机械训练,把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肢解得零离破碎。

教师的心得取代了学生的理解,备课参考资料固定了教学方向,学生的阅读个性受到了严重限制,学生认为语文课就是应付教师提问,就是琢磨课文答案,而与自己的需求无关,以致丧失了阅读的渴望。

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呢?我们认为,对话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对话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这就要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阅读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友爱、合作的课堂氛围,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潜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教学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

对学生的正确意见,我们应及时予以肯定、支持,切忌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完全正确,甚至有创造性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对不够正确的意见,我们也不要轻易否定,而应积极引导,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辩。

如一位教师在教《打碗碗花》时,让学生充分自学探索,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通过看图、读书、提问、讨论,进入理解、消化、吸收的状态。

有的从课文本身读懂了“打碗碗花——不打碗”,知道要认识一件事物,必须亲身实践。

有的则提出相反的观点:“虽然摘了打碗碗花不会打破碗,但还是不要随便去摘,因为此花有毒。

”对学生的两种观点,教师不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再读再议,讨论是从何处读懂的。

我们认为,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带着尊重去教学生,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才能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有效进行,当然也就不愁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三要素

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三要素

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三要素作者:施云来源:《新教师》2014年第11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以此来审视阅读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其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介,走向对话,在对话中实现语言的共生和精神的滋养。

一、对话,潜心会文是基础现代阅读理论认为文本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构建的。

教师要积极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促成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

实践证明:学生与文本有了倾心对话的过程,才有对话成功的结果。

特级教师支玉恒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会上执教《太阳》一课,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读了12遍课文。

学生通过认真阅读,产生深刻、积极的体验,激发了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教学对话引向深入。

这节公开课给了我们不少的启迪和思考。

我想:教师不应剥夺学生静静思考感悟的时间而让其匆忙做出选择;不应让形式上的合作学习代替学生切实的阅读实践。

教师应给足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聚精会神地读,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蕴含的情感碰撞,从一遍一遍的读书中获得个性化的感悟。

这样一来,学生才有一定的“资本”与“底气”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

在对话交流中,双方才会都有所收获,共同提高。

二、对话,在互动合作中生成对话的过程就是一个互动生成的过程。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着平等的对话、交流、沟通、融合,通过自我与他人的精神生命相互碰撞,不断产生新的视界,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有个疑问。

如果说总理关心人,为什么不先把作者的文件批了,让作者早一点回家睡觉呢?”教室里顿时喧哗起来……我本能地感到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开始了引导:“有的同学认为,这是刻意安排的情节,你们说总理会是这样的人吗?” 学生纷纷摇头。

引领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策略

引领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策略
同 时 , 时 地 点 拨 , 导 学 生 走 进 文 本 深 处 , 听 作 适 引 聆
者的声音 , 学生 换位思考 , 会作 者 的内心感 受 , 让 体
让学 生与 文本 产 生 强 烈 的共 鸣 。 三 、 注 式 阅 读 。 活 学 生 与 文 本 对话 的 思 维 批 激
之 中, 被红军英勇无畏 的精神 感动 了; 最后我在学 生
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 。
二、 自主 阅读 。 励 学 生 个 性 化解 读 文 本 激

点与归宿 ,其他 对话都是为实现 学生与文本 的深 入
对 话 创造 良好 条 件 。 而 , 日常 的 阅 读 教 学 中 , 然 在 我 们却 常常发现学 生与 文本 的对话往往 浅 尝辄止 , 内 容肤 浅 , 仅 停 留 在 表 面 的 现 象 , 生 根 本 没 有 深 入 仅 学 研 读 文 本 , 至 曲 解 文 本 、 离 教 材 。 么 , 师 应 该 甚 偏 那 教 怎 样 引领 学生 实现 与 文 本 的 有 效 对 话 呢 ?
质疑 , 出个人的思 考与看法 , 提 教师适时地进 行引导 、 点拨 、 归纳、 总结 。 在尊 重学生个性解读结 果的 同时 ,
引 领 学 生 的思 维朝 着 更 正确 更 完 善 的方 向发 展 。

创设情境 。 激起 学生 与文 本 对 话 的 兴 趣
阅读教学 中情境的创设 , 以激发学生丰 富的想 可
生, 更是激 动不已 , 们慷慨 陈词 , 出 了“ 爱、 他 说 溺 宠
爱 、 智 的爱、 性 的爱 、 励性 的爱 、 厉的爱 、 明 理 鼓 严 过 于 苛 刻 、 害 幼 小 心 灵 ” 不 同 的 观 点 , 举 了 自 身 伤 等 并

彰显学生主体,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彰显学生主体,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彰显学生主体,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强调要展开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

学生作为课堂活动和阅读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彰显学生的个性,才能真正把握“对话”的实质。

关键词:学生主体;平等地位;有效对话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本身就是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也会从作者的文本中读出自己,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中心。

但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关注“学生读懂了什么”,使得对话仅在认知层面上进行。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必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展多角度、多方位的立体阅读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仅能搜索处理信息和把握意义,更能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情趣。

真正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沟通。

一、地位平等――有效对话的前提新课改强调师生地位的平等。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授课文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接受教师的思想和不断的灌输,即使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也不愿表达甚至不敢表达。

作为教师,我们要倾听学生,向学生敞开心扉,共同成长,共同分享。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平等、畅所欲言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作为和老师地位平等的交流伙伴,与老师平等对话。

以充满平等和激励性的语言和学生对话,如“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某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等等,为学生创设一种心情愉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话的欲望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图像、音乐、视频等信息,巧妙地创设生动、形象、逼真的课文情境,让学生产生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

聚焦批注,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部编版小学语文批注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聚焦批注,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部编版小学语文批注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到疑难问题时,可以通过在线聊天系统询问教师或同学,被询问者再通过在线聊天系统给予解答。

接着,组织学生通过在线聊天系统进行交流汇报。

发言的学生简要地说明自己的构思,其他同学针对该同学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评论,并作出相应的动作与表情。

教师听了学生的阐述,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发言进行个性或共性的指导。

由于整个在线交流时间有限,所有的发言一般都是简短的语句,所以我们必须认真专注地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发现每位学生发言中的积极因素,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最后,让学生自由表达。

在此阶段,我们也会通过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予以鼓励。

四、结论信息技术给习作教学带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当然,信息技术对我们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事先要准备的工作变多了,临场组织难度增加,对我们应变能力及即时诊断等要求也提高了。

同时,信息技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如何引导学生抵制负面效应?如何提高学生甄别能力和自控、自律、自我调节能力?这些都是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并认真思考的问题。

聚焦批注,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咅8编版小学语文批注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南京市南化第三<1、学谢胡批注式阅读是促进生本对话的有效形式。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安排了批注策略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批注方法,养成批注阅读习惯。

本文从单元整体出发解析教材,找准了学生批注能力培养的着力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批注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

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多元对话的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o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应当是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对话。

其中,学 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学生有效理解文本,提升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途径多样,批注阅读是行之有效的一种。

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根据个性化阅读的需要,在文本中圈点勾画,并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的阅读方法。

批注式阅读是实现小学生阅读个性化的突破口,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批注阅读,有效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以统编教材第七册《陀螺》的教学为例

批注阅读,有效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以统编教材第七册《陀螺》的教学为例

[摘要]对话是阅读的本质,批注阅读是一种主动探究的阅读方式。

遵循“以学生为主”“以对话为主”的课改理念,教师从预习批注、略读批注、精读批注三个方面进行指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批注阅读;学生主体;文本特点;有效对话[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9-0050-02批注阅读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广受关注,其“让读”“让学”的特质非常契合“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等课改理念。

在各级各类公开课上,也经常出现“阅读批注”的身影,“不动笔墨不读书”成了当前阅读教学中的高频词。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教为先”的教学思想仍然盛行,教师给予学生阅读批注的时间通常只有一两分钟,学生还没来得及和文本对上话,就匆匆被叫停,进入交流阶段。

这样的批注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批注阅读的关键是读者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和反思。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七册第六单元首次聚焦“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理解的地方和最有体会的地方”来做批注。

那么,如何真正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促膝交谈”,读有所思、读有所感,提高批注阅读的实效呢?笔者结合本单元第三篇课文《陀螺》的第一课时教学,谈一些看法。

一、预习批注,整体感知文本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预习批注能有效提高预习的效果。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批注,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他们学会使用各种批注符号,将自己有疑惑的地方标记出来,同时尝试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记录下来。

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对文本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进课堂。

例如,在指导学生预习《陀螺》一文时,笔者设计了“批注预习单”,让学生一看就明白预习时要做哪些批注,怎么批注。

批注阅读一1.标记:给生字注上音节,标出自然段,读准、读通课文。

2.注释:通过多种途径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将注释写在词语下方。

3.质疑:读了课文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4.体会: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感受?尝试在最有体会的词句旁做上批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浅谈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教学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一种心灵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融。

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学生单纯、机械的被动接受的活动,而是师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交往、相互鼓励的互动活动。

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境的过程。

那么,对话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达成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率的预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地与文本对话,形成预习的好习惯。

二是要讲究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有效阅读,达成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

1、预习中的有效对话。

预习是学生相对独立的学习过程,一直以来,学生预习的低效问题比较普遍。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呢我认为,教师要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才能提高预习的效率。

首先,要设置操作性比较强的“任务”,达成预习的有效性。

所谓任务引导,就是预先布置好预习任务:文章的写作背景,重点、难点、疑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完成预习任务,达到预习既定目标的方法。

预习任务的布置要遵循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使学生“踮起脚来能够摘到桃子”,否则会引发学生对预习的厌倦和敷衍。

其次,预习要讲求策略,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即方法引导。

所谓方法引导,就是让学生掌握必须的预习方法,有能力、有自信地完成预习任务,达成预习目标的方法。

学生必须掌握的预习方法主要有三种:借助工具书、上网求助和向别人求教。

借助工具书是最常用的预习方法,语文常用工具书有字典、词典、成语词典和字词句等。

上网求助是一种现代学习手段,通过上网求助进行预习,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和培养学生自信。

搜集新课相关资料和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就可以通过上网求助的方法来完成。

向别人求教也是一种预习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直接简便,但是落实起来却不容易,所以教师可以经常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性的预习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调查中学会向生活求教,向身边的人求教。

2、课堂中的有效阅读。

新课标中讲,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我认为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而现实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还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

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

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把握不准,对课文的重、难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一段进行揣摩感悟,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
领。

文本对话成了“夹生饭”。

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全面、充分、细致的阅读文本,象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书不读熟不开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