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中图版)】地球的演化过程(2)-教学设计
1.3 地球的演化过程学案设计-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演化过程【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地质历史的年代划分。
2.理解地层与化石研究对地球历史认识的主要作用。
3.能结合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学习重难点】1.重点:(1)了解地球地质历史的年代划分。
(2)理解地层与化石研究对地球历史认识的主要作用。
2.难点:能结合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学习过程】思考:根据电影《侏罗纪公园》回答下列问题:1.恐龙真的在地球存在过吗?2.如果是,恐龙存在地球哪个时期?3.这部电影为什么叫侏罗纪公园?探索:感受地球上生物的演化过程如果把地球自“诞生”之日至今的演化过程看作24小时的话,那么地球形成于午夜0点。
7小时后,早期的单细胞生物出现了。
再经过14个小时,单细胞生物进化为简单的软体动物,如水母和蠕虫。
21:00以后,更大型的、较复杂的生物在海洋里得以进化。
爬行类动物和昆虫类在22:00首次出现。
恐龙直到23:00才出现,但到了23:30就已经灭绝了。
人类(晚期智人)是在午夜24:00的前1秒出现的。
思考查阅资料,说出地球上上述生物出现的时间大约分别距今多少年。
一、原始的大气、海洋和陆地1.地球的历史:约有年。
2.原始大气的来源:。
二、地层与地质年代表1.地层含义:具有的层状岩石。
含义:岩石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
3.研究意义: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三、地球的演化历程1.太古代(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亿年,占地球历史的90%。
(2)演化特点①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主要由,缺乏。
②生物演化:由原核生物演化出生物。
③地质矿产:重要的金属矿产时期。
2.元古代(1)时间:距今亿年~亿年(2)演化特点①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环境演变为环境。
②地质矿产:地层中开始出现岩和层。
3.古生代(1)时间:距今亿年~亿年,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
《地球的演化》 教学设计
《地球的演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球演化的大致历程,包括地球形成初期的状况、地质年代的划分以及不同地质年代的主要特征。
学生能够理解地球演化过程中地质作用、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让学生学会运用地质年代表来描述地球演化的历史,提高学生的时间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演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增强学生对地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各年代的主要特征。
地球演化过程中地质作用、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地质作用如何塑造地球的形态和结构。
如何引导学生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待地球的演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地球形成和演化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从最初的混沌状态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吗?”2、知识讲解(30 分钟)(1)地球的形成简单介绍地球形成的假说,如星云说,让学生了解地球形成的大致过程和初始条件。
(2)地质年代的划分展示地质年代表,详细讲解地质年代的划分单位,如宙、代、纪、世等,并解释划分的依据。
(3)各地质年代的特征按照地质年代的顺序,分别介绍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主要地质事件、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情况。
例如,在古生代,重点讲解三叶虫、鱼类等生物的出现;中生代则强调恐龙的繁荣和灭绝;新生代突出人类的出现和发展。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份关于地球演化的资料,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地质作用、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是如何相互影响的?(2)人类活动对地球演化可能产生哪些影响?4、小组展示与交流(15 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地球演化历程》教案设计
最近我为高中生物课程准备了一节关于《地球演化历程》的教学计划,希望向学生们介绍地球的起源、生命进化环境变迁的历程。
一、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演化的基本概念和进程。
2.了解生命从无到有、从简到复杂的进化历程。
3.理解地球环境变迁对生命演化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设计1.热身-地球演化有哪些重要事件?通过课前提前准备好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中所显示的地球演化事件,归纳和总结地球演化的重要事件,并组织讨论分享。
2.口述-地球起源和演化史介绍地球起源和演化史的前10亿年,主要内容包括地球起源、地球内部结构,大陆漂移以及海洋的形成等。
3.阅读-生命起源和进化通过分组阅读让学生了解生命起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进化过程,以及曾经的生命形态和现在的生物多样性。
4.观察-简单生物的结构和功能观察现今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如葫芦虫、纤细菌等,让学生认识并感受到生物的简单性和多样性,并进一步了解简单生物对于地球演化的重要作用。
5.实验-简单生物的环境适应性通过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简单生物的环境适应性,验证简单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繁殖能力。
通过实践感受生态与环境的互动作用。
6.小组讨论-大型陆生动物的演化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究大型陆生动物的演化路径,了解巨型恐龙、哺乳类动物的进化历史和生态变化,比较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球环境变迁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7.课堂互动-生命和地球共同进化在课堂中,教师通过互动环节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新,如问答、举手、互动探讨等等,让学生总结和对比生命和地球的共同演化进程,并进一步探讨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估1.完成课后作业。
2.分享学习体会,让学生归纳与总结地球演化过程与生物变化,分享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组织考试,检验学生对于地球演化历程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手段1.PPT制作通过制作PPT进行知识点的呈现和生动形象的解释分享。
2.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让学生感受生态与环境的互动作用。
地质年代表与地球的演化史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
8.注重情感教育,将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等融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9.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资源、在线学习平台等,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地球演化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演变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作业布置时,教师应明确作业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控制作业量,确保作业质量。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作业批改和反馈环节,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知识的掌握。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练习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3.教师反馈:及时批改学生练习,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改正错误。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相关章节的习题,特别是与地质年代表和地球演化史相关的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回答问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训练,让学生对地质年代和地球演化史的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2.撰写一篇关于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的短文,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学习,用自己的话概述地质年代的划分、重要地质事件以及它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1.3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设计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地球演化过程充满好奇,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复杂的专业知识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a.地球演化过程中,生物是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地理环境的?
b.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注重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条理性。
2.作业提交时,请附上相关资料和图片,以丰富作业内容。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思维方法,分析地球演化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
5.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球演化过程的兴趣,激发探究地理知识的热情;
2.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识到地球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应当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4.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分析地球演化过程中地理环境的变化;
5.能够运用地球演化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如地形、地貌、气候、资源分布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本章节过程中,学生将运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地球仪、地质图、生物化石等教学资源,了解地球演化过程;
2.通过实地考察、模拟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地理环境变化;
高中地理_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解读:要求学生会运用《地质年代表》中的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描述地球(地壳)的演化过程。
相关其他资料可以是任何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球地质演化发展的文字和图像。
这条标准关注的重点是学生会使用这类资料去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描述”是对学生的要求,指学生会用文字或语言说出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提供“描述”的机会。
“地球演化过程”指“代”的更替过程,包括距今的年份、地球的基本面貌、地壳运动的情况、古生物情况等。
因为是“演化”,需要学生在描述中突出各个年代的特征,注重动态发展的内容和年代间的转变,最终获得对地球演化整体上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本节内容包含三部分: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地质年代表,地球的演化史。
“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部分介绍了地球初期阶段发展的情况,让学生对地球诞生初期模样有个感性认识即可。
“原始地壳”形成之后,地球进入地质时期,地质时期是指地球历史中有地层记录的一段漫长的时期。
教材中介绍了地层和化石的作用,以及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本节课标要求学生会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这就需要让学生会利用地质年代表建立地表自然图景和不同地质年代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宏观视角下的时空组合。
“地球的演化史”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教材分“代”叙述了各个地质时期的特征,突出了地壳运动、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等核心问题。
每个地质时代都具有各自的特征,一般是以古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由低级到高级发展阶段划分的“代”。
教材在描述各个时代的主要事件时,着重讲述了构造运动、生物演化、重要岩石和矿产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
以这三个地质事物的演化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变化”这一线索,培养学生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地球演化的问题。
教材地位: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在地球上创造了文明,人类在利用改造地球的同时也在破坏着地球原有的结构,《地球的演化过程》安排在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最后一节,目的就是要弄清我们的“前世”与“今生”,“现在”与“未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同时使学生明白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且为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与现象的学习打下基础。
1.4地球的演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
一、地层和化石
1.地层史纪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2.化石记录了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3.利用地层和化石,可以追溯当时的地质环境
二、地球的演化史
1.前寒武纪(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2.显生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关键事件:也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代;
末期,恐龙匿迹;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
新生代:
海陆变迁: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地壳运动:巨大的造山运动,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生命演化: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快速发展,出现灵长类;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关键事件:第四纪大冰期
三、两次动物大灭绝
地质时期
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
生物进化
关键事件
太古宙
元古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师:对不同的地质时期的的特点进行讲解,归纳不同地质时期的特点及重大地理事件。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不同的地质年代有着怎样的特征:
(一)前寒武纪(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太古宙特征:
海陆变迁:地球是一片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剧烈,火山频繁,经常出现烟雾满天的景象
古生代特征:
海陆变迁:中后期,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为陆地。后期各种大陆汇聚形成整体,即联合古陆
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
生命演化:动物: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如三叶虫,珊瑚;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后期,出现两栖类,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
植物:中后期出现大量的蕨类植物
关键事件:后期是重要的成煤时代;末期,60%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
中生代:
高中地理《地球的演化史》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地球的演化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地质历史的年代划分,结合地质年代表,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2.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各个地质年代的海陆演化和生物演化,认识到生物演化和海陆演化的规律性,树立人地协调观。
3.通过对各个年代特点的描述,认识其对人类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的演化。
难点:结合地质年代简表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地图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
教师讲解: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是世界上第一个较为准确地指出化石来源的人,他通过对岩石中图案的描述,推测出这些图案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之后留下来的生物遗迹,虽然当时这种观点的离经叛道的,但是后来的科学家展开了对化石的深入研究,那么这些科学家为什么研究化石,地球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化过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地球历史的划分教师活动: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思考思考下列问题。
(1)地球历史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划分?(2)什么是地质年代?师生总结:(1)地球历史的划分依据是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
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
在宙之下,又分出代;在代之下,再分出纪。
(2)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具体形成时间和顺序,称为地质年代。
2.前寒武纪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1-25《澳大利亚沙克湾的现代叠石》,学生结合自主阅读课本并思考:(1)前寒武纪的时间是如何划分的?(2)前寒武纪海陆演化和生物演化有什么特点?师生总结:(1)前寒武纪指古生代寒武纪以前的时期,大约经历了40亿年的时间,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2)海陆演化: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地壳运动剧烈,出现若干大片陆地;生物演化: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标志着地壳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的阶段。
教师活动:硬体生物的大量出现时寒武纪的开始,代表着地球上有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新时期,因此寒武纪为显生宙的开始。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中心修养水平 1:经过影像、化石等资料认识地 人地协调观:经过剖析生命演化与地 层与化石,初步认识地球演化历程。
理环境的关系,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水平 2:对照研究地层和化石,剖析地 协调发展的必定性。
运用地质年月表等 球演化的阶段性。
综合思想:经过资料概括、剖析地球 资料,简要描绘地 水平 3:能够依据图表资料全面剖析地 的演化历程,剖析地球环境演化与生 球的演化历程。
球的演化历程。
命发源的关系。
水平 4:剖析地质历史期间生物多样性 地理实践力:经过化石、地层等资料 与环境的关系, 商讨地球生命的发源与 认识地球的演化历程,检查学校所在发展的规律。
地地质环境。
一、原始大气、大海和陆地1.概括:地球自形成到此刻,大概经历了□0146 亿年的时间。
2.地理环境02 03 04(1) 地表岩石: 不停遇到□ 陨石撞击, 岩石连续□ 融化, 地球表面被□ 赤红的熔岩所覆盖。
(2) 地壳活动:地幔表层冷却形成原始的□05地壳;火热岩浆喷涌出来,形成□ 06火山。
(3) 地表温度:陨石撞击减少,地球渐渐冷却;云层不停凝固致雨向地表倾注,地球表面07温度□ 逐渐降低。
(4) 原始大气:火山喷发时开释大批水蒸气、□ 08二氧化碳、氮、氢等气体,形成厚厚的云层。
(5) 原始大海:下降到地表的雨水汇聚到□09低凹地带,原始大海开始形成。
1.判断正误。
(1) 初期地球因陨石撞击而破裂。
( ×)(2) 地球出生之初,表面全部是大海。
( ×)2.初期地球温度下降的原由是()①陨石撞击减少②日地距离增大 ③降水倾泄 ④火山不再喷发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C分析 地球出生后跟着陨石撞击减少,渐渐冷却;云层凝固致雨向地表倾泄,地表温度逐渐下降。
3.2019 年贺岁片 《漂泊地球》 科幻地球将来的变化, 告诉人类地球、 宇宙是渐渐演变的。
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湛蓝色的星球。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2. 掌握地球内部结构及其演化;3. 理解地球表面特征的形成机制;4.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地球形成的过程;2. 地球内部结构与演化;3. 地球表面特征的形成机制。
三、教学难点:1. 地球内部结构与演化的学习;2. 地球表面特征形成机制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部分:地球形成的过程(课时:1)1. 教师引入: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对地球形成过程的兴趣。
2. 学生探究:学生自主学习地球形成的理论,然后分组讨论相关问题。
3. 教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梳理地球形成的基本过程。
第二部分:地球内部结构与演化(课时:3)1. 教师授课:教师通过讲解地球内部的层次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构成,包括地核、地幔、地壳等,并讲解地球内部的演化过程。
2. 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模拟地球内部结构的不同材料,观察和探究地球内部结构与演化的相关现象。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地球内部结构和演化的关键点,互相交流并提出问题。
4. 教师解答: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地球内部结构与演化进行复习和总结。
第三部分:地球表面特征的形成机制(课时:2)教师讲解地球表面特征的形成机制,包括地壳构造、板块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的解释和原因。
2. 视频观看: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加深对地球表面特征形成机制的理解。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完成相关细节的整理和归纳。
4. 学生展示:学生根据小组活动的结果进行展示,与整个班级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第四部分:地球保护意识的培养(课时:1)1. 教师授课:教师介绍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珍贵性和必要性。
2. 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地球,提出个人观点,并分组进行讨论。
3. 小组分享:学生进行小组分享,交流不同观点和建议。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地球保护的重要性,并号召学生行动起来保护地球。
1.3地球的演化过程说课稿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灵活调整教学节奏,确保重点内容得到充分讲解。
-课后评估教学效果,通过作业、小测验和学生的反馈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后,我将进行以下反思和改进措施:
1.分析学生的作业和小测验,找出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
2.与同事交流,分享教学经验,获取建议和反馈。
3.定期对教学计划进行回顾,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
(1)了解地球的形成过程及早期演化特点。
(2)掌握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地球内部活动的基本知识。
(3)理解外部因素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如太阳辐射、气候变化等。
(4)掌握地球演化过程中生物的演化与地理环境变迁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地球演化过程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运用地图、模型等教具,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性和系统性。
-在课堂上适时更新板书,与学生互动,确保板书与讲解同步。
-使用不同颜色和符号强调关键信息,提高视觉吸引力。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地球演化过程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特别是对地球内部活动的影响。
2.课堂互动可能不够充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地球的形成与早期演化。
(2)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地球内部活动的基本知识。
(3)外部因素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设计-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演化本节“地球演化”,是新教材中新加入的内容,之前的旧教材中都没有这部分内容。
通过学习本节课程,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从而在在宏观上把握地理环境的大背景,更好的理解接下来地质演化、岩石的形成等其他相关内容。
教材采用图片、数字、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分析出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各个地质年代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地质考古的兴趣。
以及更好的思考地球的生物是如何演化过来的和思考如果改造其他星球,从而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
区域认知:了解地球的早期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对地球的整个地质历史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人地协调观:了解各个地质年代的特点,并认识到每个地质年代所形成的矿产、植被和生物演化等对现今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综合思维:利用所学,探究地球的形成过程,思考如何改造其他星球,使其成为另一个地球。
1、重点:(1)了解地层的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2、难点:能结合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多媒体自制教具、岩石标本【导入新课】大家都看过风靡世界的《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
但在哈蒙德带孙子孙女首次游览时,恐龙发威了。
那么问题来了,电影里面的恐龙是真的曾经在地球上存在过吗?如果是,那存在在地球的那个时期?他们又是怎么灭绝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地球的历史吧。
【【课前思考】如果把地球自“诞生”之日至今的演化过程看作24小时的话,那么地球形成于午夜0点。
7小时后,早期的单细胞生物出现了。
再经过14个小时,单细胞生物进化为简单的软体动物,如水母和蠕虫。
21:00以后,更大型的、较复杂的生物在海洋里得以进化。
教学设计2:地球的演化
地球的演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形成初期的形态特点。
2.了解25亿年前至今地壳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现象。
3.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和其他假说。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绎推理地球诞生时可能的模样。
2.总结反思地球的演化规律,学习对各种假说提出质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形成科学假说的乐趣。
2.通过对不同假说的质疑,初步感悟唯物、辩证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壳的演化历史;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难点:科学假说的不断进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前面所学的有关太阳系形成和地球诞生的知识演绎推理地球诞生时的模样,并形成各自独特的假说;比较生命诞生的各假说,体会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生命诞生的各种假说教学设计通过“想象地球诞生时的模样”的讨论活动引入问题。
学生通过前面所学的有关太阳系形成和地球诞生的知识演绎推理地球诞生时的模样,形成各自独特的假说,并对自己的假说命名,提高对科学假说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多媒体提供科学家想象的地球诞生时模样的示意图,通过读图,学生比较或检讨自己的假说。
重点了解地壳、原始大气、原始海洋的形成。
教科书13页的四幅图清楚地展示了25亿年前到现在的地球演化历史,学生通过读图自己得出结论并尝试绘制地球和生物演化的时间坐标图,直观地把地球演化的过程表达出来。
相对地球演化的大量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证据,生命的诞生没有直接的证据,只能通过模拟、试验和推测等方法研究,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各种有关假说,并对各假说质疑,分析当时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重点分析化学进化假说,对米勒的实验证实了哪一步,实验装置分别模拟什么做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课后反思本课时内容是涉及到巨大空间范围和漫长时间跨度的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外,非常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树立起自然界是在不断演化发展的基本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今天我们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使地球在过去几十亿年的演化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而且,这种变化发展还将按照自然界自身的规律继续下去。
1.3地球的演化过程优秀教学案例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乡地貌变化的原因,并撰写一篇短文。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4.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学生展示作业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本案例以学生家乡地貌变化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真实、生动的地貌图片和地理信息数据,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演化过程的魅力,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和现实意义。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地理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使他们认识到地理学科在服务家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关注地球演化过程中的环境变迁,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勇于探索地球演化过程的奥秘。
2.设计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深入探讨地球演化过程的规律。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地球演化过程的知识。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4.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地球演化过程对家乡地貌的影响。
2.强调地球演化过程的知识点,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3.总结地理信息技术在研究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一【地理(中图版)】地球的演化过程(2)-教学设计
山东省诸城市恐龙博物馆收藏有大量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恐龙于白垩纪晚期灭绝。
据此完成1~2题。
1.白垩纪属于( )
A.古生代早期
B.古生代晚期
C.中生代早期
D.中生代晚期
2.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兴盛的植物是( )
A.孢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裸子植物
D.藻类植物
某同学对“地球的演化史”这样描述:
地球诞生在距今约25亿年前,由早到晚经历了元古代、太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在距今约5.41亿年前的太古代,光合作用开始,大气富含氧气,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早古生代,发生大规模海水入侵,三叶虫、珊瑚等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被称为“鱼类时代”;
在中生代,由于陆地面积扩大,地形和气候条件变得复杂,爬行动物极度繁盛;新生代时,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已与现代接近,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极度繁盛,古猿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1)请结合图15挑出该同学描述中的两处错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
【示例】错误1. 原文:25亿年
改正:46亿年。
地球的演化 高中地理教案
地球的演化高中地理教案课题:地球的演化一、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球演化理论。
掌握地球演化的主要特征和证据。
分析地球演化对地球表面和生命的影响。
培养对地球演化和地球科学的兴趣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材料:幻灯片或投影仪地球演化时间线图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三、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地球演化过程的图像,引发学生对地球演化的兴趣和好奇。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地球演化的了解,并讨论地球演化对地球和生命的重要性。
探究(15分钟):介绍地球演化的概念和地球演化理论,如大爆炸理论、地球内部热对流等。
分享地球演化的主要特征,如地球的年龄、岩石和化石的记录等。
解释(15分钟):解释地球演化的证据和方法,如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地质地层和化石记录等。
解释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如地球的形成、地壳运动、生命的起源等。
实践(3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一个特定的地球演化事件(如地球的形成、地质纪录等)。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讨论该事件对地球演化和生命的重要性和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总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对地球表面和生命的影响。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地球科学的发展,并培养对地球演化和地球科学的兴趣。
拓展活动(根据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地质地层和化石遗迹,了解地球演化的证据。
设计模拟实验,模拟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地壳运动或岩浆活动。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地球科学书籍,深入了解地球演化和地球历史的研究。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学校的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和修改。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探究某地域地理演化过程 教学设计
《探究某地域地理演化过程》教学设计开场白: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
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探究某地域地理演化过程,是中图版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的第二课时。
下面,开始我们的学习。
(下一页)本节的课程目标是: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本节的学习目标是:1.通过视频、图片等材料直观观察地层和化石,分析地层与化石的形成过程,推测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地质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查阅相关地质资料,推测某些关键地质事件出现的可能原因及其影响。
3.通过内容的学习,理解地球演化过程是有据可循的,其演化过程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
(下一页)导入:我们先看一段资料。
大自然的艺术品世界上第一个较为准确地指出化石来源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约公元前565—约公元前473),他对岩石中的图案进行了描述,并推测出这些图案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之后留下来的生物遗迹。
这在古典时代的欧洲成为离经叛道的观点。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些图案与生物体没有任何关系,是自然形成的石头图像,是大自然赐予的艺术品。
下面请大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 你认为这些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呢?2. 科学家研究这些石头形成的原因又有什么作用呢?(下一页)承接: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高原西南部。
大峡谷全长446千米,平均宽度16千米,平均深度超过1500米。
大峡谷山石多为红色,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岩层,层次清晰,色调各异,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下一页)承接:美国的地质学家很好奇,这样一片奇特的峡谷,它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请大家跟着这段视频,和地质学家们一起,进行一次有趣的地质考察。
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找寻以下两个问题的答案。
1.地质学家在探究大峡谷形成过程的考察中,主要获取了那些地质信息?2.为什么在视频的最后,地质学家说“进入大峡谷,就如同穿越时空”?◎放视频:2:48看完视频之后,我们来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演化过程
地壳运动的变化
矿产的形成
空间角度
3
分钟
课
堂
练习
山东省诸城市恐龙博物馆收藏有大量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恐龙于白垩纪晚期灭绝。据此完成1~2题。
1.白垩纪属于( )
A.古生代早期B.古生代晚期
C.中生代早期D.中生代晚期
2.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兴盛的植物是( )
中生代--裸子植物
新生代--被子植物
植物在不同的地质年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思考】动、植物的进化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与地壳运动的关系: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壳运动
可以从地壳运动,海陆的变化,气候 、植物的变化这些地球圈层的整体性去考虑,也可以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例如天体的运动等方面去思考。
【拓展】小课题研究
A.孢子植物B.被子植物
C.裸子植物D.藻类植物
某同学对“地球的演化史”这样描述:
地球诞生在距今约25亿年前,由早到晚经历了元古代、太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距今约5.41亿年前的太古代,光合作用开始,大气富含氧气,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早古生代,发生大规模海水入侵,三叶虫、珊瑚等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被称为“鱼类时代”;
古生代地球上出现了大批较高级生物,古生代由此命名。
【过渡】我们利用化石图片,来了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几个地质年代动物的进化历程。
16
分钟
三、
地
球
演
化
史
动物进化过程
【提供】图片:三叶虫化石、邓氏鱼化石、玄武蛙化石、鱼龙化石、霸王龙化石、猛犸象化石代
【提供】中国主要煤田分布图
介绍中国煤田分布及形成时间。
【过渡】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大气和水的运动等都会对成矿起作用。
【总结】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矿产种类
古生代的煤
中生代的煤、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和铁、钨、锡等金属矿产
新生代的地层中含有煤、石油、岩盐等矿产
【梳理】通过学习动植物的进化过程,地壳运动的变化,矿产的形成,进一步研究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演化过程。
1
分钟
复
习
导
入
新
课
温故知新: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上的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的形成过程,地质学家依据地层和化石把地球的演化过程划分了不同的地质年代,制作了地质年代表,通过地质年代表的学习,我们关注了地质年代表的时间变化,简单描述了由太古代到元古代的演化过程,从距今年代、地壳运动、古生物变化和矿产几方面,关注演化内容的变化,。太古代地球上从无生命到有生命,出现了原始的细菌和蓝绿藻,是生命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元古代藻类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生物演化过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认识地球从古生代到中生代、新生代的神奇演化过程。
【小结】列表归纳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特点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距今年代
地壳运动
古生物情况
矿产
同学们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地质年代表归纳不同地质年代中古生物、地壳运动和矿产的特点。也可用用其它的方式来归纳。
2
分
钟
案
例
研
究
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资料
【问题】依据资料说出硅化木产生的地质年代及其特点?
1
分钟
课
堂
小
结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地理学科(中图版必修一)6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一
课题
地球的演化过程(2)
教科书
书名: 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一册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 年6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通过对化石的学习,了解古生物演化过程,地壳运动变化和矿产的形成规律。
在中生代,由于陆地面积扩大,地形和气候条件变得复杂,爬行动物极度繁盛;新生代时,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已与现代接近,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极度繁盛,古猿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1)请结合图15挑出该同学描述中的两处错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
【示例】 错误1. 原文:25亿年
改正:46亿年
2.通过阅读相应的文字和图片,理解地球每个演化阶段都有不同的生物
演化特征,地壳运动特点和成矿规律,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
运用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教学重点:运用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运用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志留纪出现鱼类,泥盆纪空前发展--鱼类时代
晚古生代--为两栖动物
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
新生代—哺乳动物时代
到大约第四纪,人类出现和进化。
动物的进化历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植物进化过程:
【提供】图片: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总结】植物进化历程
元古代、古生代--海生藻类
晚古生代--陆生蕨类